第一单元史前时代单元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单元学案

资源简介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第一课时 9.6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古猿到人的演变。
2、理解从古猿到人进化的过程中,劳动的重要性。
3、学习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认识人类的起源问题。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从古猿到人进化的过程中,劳动在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难点:真正认识人类的起源问题。
三、学习过程:一、自学与领悟:
(一)知识梳理:自学教材P4-P8,完成下列填空题:
1. 史前时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前时代按照使用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3. _____________年前,东非裂谷带形成,裂谷东部陆地上升,降水减少,气候干燥,植被变稀。该处的古猿从树上下到林间草地生活,逐渐学会了_____________,标志着“猿”向“人”的进化。 4. 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称为_____人,距今约_________年。
5. 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旧石器时代的主要遗址和古人类有:元谋人——云南________,距今_______年,我国境内已知最______ 的人类。北京人——北京____________山,距今________年。 山顶洞人——北京___________山,距今________年。
(二)小组探讨(或同桌讨论),突破重难点
①看课本P6文字和古人类分布图,回答: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主要在哪些地方?
②比较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感受人类进化的历程:
③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外貌区别:
四、小结:
1、人类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从一千多万年以前到一万八千年前,古猿到人类经历了由直立行走、手脚分工、大脑形成和语言产生——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群居——人工取火、氏族组织,古猿逐渐进化成远古人类的漫长过程。
五、达标测试:
1.与动物相比,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是( )。
A.用语言交流 B.会制造工具 C.会直立行走 D.会保护自己
2.从外貌特征上看,与现代人模样基本一样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 ( )。
A.用火烧烤食物 B.使用打制石器 C.过群居生活 D.会人工取火
4.下列古人类中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是 ( )。
① 元谋人② 北京人③ 山顶洞人④ 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的远古人类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六、习题巩固:
1.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上帝创造人 B.女娲“抟土造人” C.神灵创造人 D.人是由某种古猿进化来的
2.如果以制造和利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的历史已有( )
A.三、四百万年 B.二、三百万年 C.一、二百万年 D.五、六百万年
3.考古学家已经发现古人类化石的区域有 ( )
①非洲 ②亚洲 ③欧洲 ④美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打制石器 ②直立行走 ③保存火种 ④人工取火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第二课时 9.7
一、学习过程:一、自学与领悟:
(一)知识梳理:自学教材P4-P8,完成下列填空题:
1. 古人类学家把_____________看作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2. 在猿变成人的过程中,___________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 _____________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_____________年的历史了。_____________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二)小组探讨(或同桌讨论),突破重难点
1.看课本P4——P5,思考回答: ①在猿进化成人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②直立行走对猿变成人产生了哪些有利的结果? ③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2.看课本P4——P5,思考回答: ①在猿进化成人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②直立行走对猿变成人产生了哪些有利的结果?③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二、小结
气候变化(自然环境变化)是迫使古猿下地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劳动进一步使猿进化为人。
三、课堂训练
1.从猿到人的转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其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 )
A.劳动 B.手脚分工 C.语言产生 D.人脑形成
2.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 )
A.手的形成 B.直立行走 C.语言产生 D.制造工具
3.我国古代已懂得用骨针缝制衣服的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
4.我国进入氏族社会开始于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氏族 D.河姆渡氏族
四、简答题:
1.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2、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第一课时 9.10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原始农业、畜牧业、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定居生活、农业村落、精神家园。
2、理解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类型。
3、学习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艺术、初步的科学知识、宗教信仰、图腾崇拜。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难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几种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学习过程:一、自学与领悟:
(一)知识梳理:自学教材P10-P12,完成下列填空题:
1、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  )时代和(  )时代。
2、伴随着( )的出现,生产工具有了显著地改进。
3、以( )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 )。
4、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 )。它还可以用来( )和( )食物,因此很快普及,并成为人类长期使用的器皿。
5、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地区。在约旦河谷,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 )年前的农业村落。那里的人为了保护自己,他们还在村子的周围修建了厚实的( )。
(二)小组讨论
1、古代西亚村落,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状况是怎样的?
四、课文小结
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磨制石器和陶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给人类的定居生活提供了条件。
五、达标测试
1.人类靠采集和狩猎为生的时代属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金石并用时代 D.铜器时代
2.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
A.东亚地区 B.西亚地区 C.非洲地区 D.欧洲地区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新石器时代的一项是(  )。
A.饲养家畜B.使用的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 C.使用陶器D.开始有了审美观念
4.下列各项中,属于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产生以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有( )
①原始人类有了比较充裕的食物 ②生产工具有了显著地改进,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③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如制陶业 ④促使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开始了定居生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六、能力拓展
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哪些主要的磨制石器工具,有什么作用?
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主要区别?
第二课时 9.11
一、看书填空:
1、我国出现的最早的村落有( )和( )。
2、在我国浙江( )的河姆渡,距今( )时出现了( )和畜牧业。河姆渡居民已使用( )石器,用( )耕地,种植水稻。
3、河姆渡居民住的是( )房屋,它高于( ),具有较好的( )
、( )功能,还可以防御( )的侵害。
4、在我国( )的半坡村,人们发现了距今( )的村落遗址。半坡居民大多住在( )的房屋里,屋内有( ),供( )和( )用。
5、半坡居民普遍使用( )。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半坡居民饲养( )、( )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 )。
二、小组讨论
1、想一想,半坡居民的生活跟河姆渡居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课文小结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有着相同和不同,它们都是新石器时代的代表。
四、达标测试
1.下列选项中的原始居民,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2.下列古代人类中,以大米为主要食物的是(  )。
A.中国的半坡居民B.中国的河姆渡居民 C.西亚的约旦居民D.非洲的坦桑尼亚居民
3.下列人选中,已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是(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4.下列人选中,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5.原始农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B.畜牧业的推动 C.群居生活的促使D.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6.中国的山顶洞人,在兽牙、海蚶壳等东西上钻出小孔,做成项链,这说明山顶洞人已有了(  )。 A.宗教意识 B.审美意识C.祖先崇拜活动D.灵魂观念
7.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居民所制造的陶器主要是(  )。
A.黑陶 B.白陶 C.彩陶 D.三彩陶器
(二)综合能力训练
1.看图回答下面一组问题。

(1)上图是半坡出土的纺轮,根据这一文物,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上图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这种陶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3)下面两图分别为半坡居民的房屋和河姆渡居民的房屋,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五、巩固习题:
1.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是什么?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9.12
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传说故事及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考证与推测,了解传说故事体现出的史料价值。
2.理解古老的神话传说也是先民精神世界的体现和文化成就的反映。
3.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炎帝和黄帝的故事,了解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的原因。
4.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传说,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同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和抵御灾害的措施。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传说时代的历史传说与现在考古发掘成果的关系。
三、阶梯训练
1.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早生活在( )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珠江流域 D. 黑龙江流域
2. 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炎帝 B. 黄帝 C. 尧 D. 舜 E. 禹
3. 在下列哪个战役之后,炎黄两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主体( )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阪泉之战 D. 官渡之战
4. 传说中古代通过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 )
?? A. 禅让制????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选举制
5. 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6、 “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是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拜谒何处时的祭文( )
A.炎帝陵 B.黄帝陵 C.始皇陵 D.中山陵
7、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四、巩固训练
1.传说中的炎帝和皇帝有哪些功绩?
2.为什么炎帝和皇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
综合探究一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9.13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明确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2.让学生能明白文物保护中最主要的矛盾。 3.让学生探讨保护文物应从解决怎么样的矛盾做起。 4.培养学生思考和探讨的能力。 5.培养学生文物保护意识和环保等意识。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文物保护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怎么保护文物这个问题。
三、实例分析
(1)提出问题:谁来保护“北京人”的家园?
现状:有名的地方,北京人遗址,世界文化遗产。曾被列入“濒危遗产”,现在就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分析问题:资金短缺、保护不力。
解决问题:媒体的呼吁、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支持,得到了资金、人力和技术上的援助,“北京人“的家园得到了更好的维护。
(2)探讨保护文物所遇到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能力拓展
依据保护“北京人”的家园的实例,选做题:
1、写有关松岗燕川“宝安一大”祠堂文物保护的调查报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