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声现象》练习题八年级物理上册(Word版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复习:《声现象》练习题八年级物理上册(Word版有答案)

资源简介

期末复习:《声现象》练习题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一、单选题
1.在小区里悬挂了如图所示的汽车“禁鸣”标识。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B.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C.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2.如图所示,用发声音叉触及面颊,发现音叉在振动;一段时间后,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便立即消失。此现象说明声音(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是具有能量的疏密波
3.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敲击大钟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声 B.人的听觉发生了“延迟”
C.钟振动停止了而空气还在振动 D.大钟还在振动
4.下图的甲、乙、丙、丁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丁三者具有相同的频率
B.甲、乙、丙三者具有相同的振幅
C.甲、丙、丁三者音色比较单调
D.甲、乙、丙三者具有相同的频率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D.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340米以上
6.如图所示,7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后,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关于这种“水瓶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敲击时,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乙:最左边装水最多的瓶子发出的声音是上面七个音中的“7”
丙:7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
丁:若改敲为吹,即用口向七个瓶中吹气,则右边装水最少的瓶子发出音调最低
A.甲和丙 B.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
7.小华拎起水壶向暖水瓶灌水,小刚提醒他:“快满了”小刚判断的依据(  )
A.水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B.水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高
C.水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水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8.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①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②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③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关于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声音由振动产生的
B.空气可以传声
C.固体可以传声
D.固体传声的速度大于空气传声的速度
10.在演奏小提琴之前,演员要转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是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11.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12.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均匀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6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408m
B.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244m
C.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
D.汽车的行驶速度是20m/s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
14.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是在______传播的。
15.“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诗词,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______。
16.如图所示,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_____,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的形式传播;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称为_____,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单位为_____。
17.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___(声速为);这种方法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18.“三月三”是广西壮乡青年男女对山歌的盛会,歌声是通过_____传到听众耳朵的:人们能分辨出自己村子歌手的歌声,因为每个歌手声音的_____不同.
三、实验题
19.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几个常见的探究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生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尺探出桌面相同长度的情况下,轻拨和重拨钢尺,听到钢尺发声的响度不同。
(1)图甲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______,便于观察;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2)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______;
(3)图丙实验现象说明: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同,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拨钢尺的力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______ (填选“大”或“小”)。
20.小明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Ⅰ.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如图_____(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在振动地同时听到直尺发出声音,接着增大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拨动直尺,小明观察到直尺的振动变______(填快或慢),直尺发出的音调变___(填高或低)。
Ⅱ.如图甲所示,从左至右7个瓶子里装着不同量的水。
(3)之涵和意舒同学用木棒敲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____个瓶子。
(4)用嘴对着瓶口吹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______个瓶子。
(5)如图乙是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场景,灌水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_____(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_____(填高或低)。
四、计算题
21.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回答问题。已知在长为0.85km的空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s(此时气温约为15℃)。问: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 s﹣1)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1)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多长时间?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2.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呐发出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D
4.D
5.B
6.B
7.A
8.D
9.D
10.A
11.C
12.D
13.传递信息 响度
14.3 水管
15.音调
16.振动 声波 噪声 dB
17.3000 不能
18.空气 音色
19.放大发声音叉的微小振动 真空不能传声 大
20.乙 慢 低 ⑦ ① 快 高
21.
解:(1)由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2)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查表知,金属管是铝制成的。
答:(1)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2.5s;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铝制成的。
22.
由题可知,v声=1500m/s,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为
t=×0.8s=0.4s
那么这里的水深为
s= v声t=1500m/s0.4s=600m
这里的水深为600m。
答:这里的水深为600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