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总复习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1、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爬山虎的叶子全部散开这样有利于每片叶子获得阳光。2、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有: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植物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植物:同一片树林,高大树木能照射到更多阳光,灌木适于荫,苔藓适于潮湿阴暗的环境。香蕉适宜生活在温暖多雨的地方,针叶松不怕寒冷。动物: 适应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动物特征(北极熊、企鹅):有肥厚的脂肪层和密集的体毛。鱼类适应生活在水里的特征:纺锤形体、鳍、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有强劲的四肢。骆驼有自由关闭的鼻孔,储存脂肪的驼峰,粗大开叉的脚趾。动物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适应气温的变化。鸟类:企鹅 寒冷的北极。鸵鸟 沙漠环境。白鹤 湿地环境。鹫 高山、大草原。鸟类的特点:体表有羽毛,卵生,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骨骼中空。3、食物关系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叫食物链。从植物开始,猛禽猛兽结束。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4、自然界中所有生物都是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某一种生物生存受到影响,也会影响许多与之相关的生物种类。严重时,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灭绝,叫生态灾难。造成生态灾难的原因有: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5、假如大树都倒下有什么危害?:生物会失去食物,动物逃走或迁徙,土壤被水冲走,气温上升。破坏森林会给人类带来 洪灾、干旱、沙尘暴等灾难。第二单元 营养与健康1、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等。2、 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应多吃底部的食物,少吃上部的食物。酒精灯的使用方法·1.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绝对禁止向正在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失火;·2.点燃时,绝对禁止拿一个酒精灯到另一个酒精灯上去点火,以免酒精流出引起失火;·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焰加热;·4.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5.使用时,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该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2、口腔里的唾液内含有淀粉酶,它能把淀粉分解为人体可吸收的物质。其他消化器官也分泌各种消化液,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人体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吃下的馒头经过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肝脏是重要的分泌消化液的器官。胃液是种酸性的液体,可以把食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生病时呕吐,口腔中有酸味。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胃、大肠也可以吸收营养物质。3、3种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1.变质的食品;2.有毒生物制作的食品(如毒蘑菇、河豚);3.被污染的食品。如含瘦肉精的猪肉、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大,又不易被人察觉。会引起各种疾病,甚至可以使各种器官癌变。 饮食不合理会造成偏胖或偏瘦。第三单元 地表变化的奥秘1、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米,现在还在长高。改变地表形态有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2、什么叫地震?答:地球表面的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褶皱,褶皱厉害可能断裂。岩层断裂时,释放出巨大能量,使大地猛烈震动,并产生巨大破坏力量。1800多年前,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地震前兆:井水发浑,变色、变味;动物行为异常。3、地震自救:被埋时:不强行搬动,防止倒塌,小心扩大活动空间;看不见时,不使用明火,防止爆炸;闻到异味时,用湿物捂住口、鼻;需要求助时,保持通讯畅通,等待救援,注意保存体力。4、火山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一般会在地表形成锥状高山。火山爆发时,除了会喷出岩浆,还会喷出火山灰,蒸气等。火山熔岩温度达到1000℃。 分为: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火山喷发:地壳剧烈运动,某些部位发生断裂,岩浆沿着断裂向地面移动,在较薄弱的地方攻破,从而形成火山喷发。火山资源的利用:火山岩材料、地热利用、旅游价值等方面。5、温度、水、植物等都会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李冰父子用煅烧再浇水的方法来破坏河道中的岩石。华北平原是泥沙沉积形成!溶洞是酸性地下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溶蚀后产生的液体,从洞顶往下沉积,经过漫长岁月形成钟乳石。流水冲刷河床,河道会加宽、加深。河中的卵石是河水冲刷和石块相互碰撞、摩擦形成的。6、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叫矿产。煤是怎样形成的?2亿~3亿年前,地球上生长在海边或湖泊的植物,逐渐被沉积的泥沙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埋越深,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煤!煤的开采方法主要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石油用钻井开采的方法。我国李四光指导开发出大庆油田!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又不能再生,必须有计划开采,合理利用,绝不乱采乱用。7、人为改变地表的活动:开挖河道 修建水库 我国黄土高原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使水土流失得到改善。围湖造田有什么利与弊? 答:有利一面,湖泊土层厚、土质肥、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围湖造田对解决粮食问题起了一定作用。有害一面:影响湖中生物的生存,影响气候,影响蓄水,造成洪灾。我国提出“退田还湖”,计划2010年,洞庭湖面积恢复到4350平方千米。第四单元 能量1、地球上绝大部分能量来自太阳。生物能、煤、石油、天然气由光合作用形成,水能、风能、潮汐能、雷电能等都离不开太阳! 能量是一切物质活动的源泉,是一切生命的基础。2、能量家族四兄弟 (机械能) (热能) (化学能) ( 声、光、电、磁、)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势能(储存的能量):分重力势能(如:高举的石头)和弹性势能(如:被压下的弹簧、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飞行中的飞机既具有动能也具有势能!热能:熔炉里的钢储存、燃烧的煤(化学能→热能)。化学能:燃料、食物以及其他化学物质里储存的能量。英国发明家瓦特: 改进蒸汽机。 分析厨房中的能量。消耗了什么能,获得了什么能?3、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人吃食物:化学能转换为人的动能和热能!(德国医生尤利乌斯发现人吃下食物的能量转化 焦耳证明动能和热能相互转化)分析:钻木取火 蒸汽机车、 火柴摩擦生热 中的热能怎样产生和消耗的?(钻木取火:机械能→热能 蒸汽机车:化学能→热能→机械能 火柴摩擦生热:机械能→热能)4、1832年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明发电机 1度电=1千瓦小时(1kw.t)电的计量单位“度”,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10个100瓦的灯泡亮1个小时,用1度电。水利发电站利用水位的落差来冲击水轮机运转后发电,这是利用水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电能。火力发电站是烧燃料带动汽轮机,先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接着转化为机械能,然后转化为电能.5、所有的能量来自太阳!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光照面积大、金属材料、黑色收集板,都与太阳能热水器里的水热得快有关系.6、为了人类,我们必须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能源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石油还可开采40多年,天然气可开采50多年。类别 能源形式按能否再生分 不可再生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 水能、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按被利用的程度分 常规能源 水能、煤、石油、天然气、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设计不用燃料的小车:磁性小车、风力小车、电动小车。第五单元 月球1、恒星: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行星:围绕恒星公转自身不会发光发热且质量比较大的天体。卫星:围绕行星公转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2、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地形:环形山和平原(也有高山、盆地)。月面较暗的区域叫“月海”。月海是平原。伽利略提出。月球: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体积地球的1/49,吸引力地球的1/6。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至今也没发现生命。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130℃,背着太阳一面零下180℃。1969年,阿波罗号登上月球。中国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月面土壤有什么特点? 答:土质干燥、疏松。月球上为什么看不到白云?因月球的引力太小留不住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所以看不到白云。月球上可以直接听到声音吗?不能。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听不到声音。去月球上考察需做什么准备 食物(一般以流体为主重力太小不能让食物自己下到胃里),通信器材(为了和地球通话),交通工具(月球太大了),宇航服(总要出去吧),氧气和水(生存必须品),国旗(表明你去过了),照相机(个人爱好),还有很多科学实验工具。3、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球和地球一样公转和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月球公转和自转同步,一个周期都约27.3天。月相变化一个周期:29.3天。农历是古代中国人根据月相变化制定的历法。(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为什么会产生月相?答:月球不发光、不透明,但可以反射太阳光而发亮。月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答:月球公转时,月球、地球、太阳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有时多,有时少。就形成了月相的变化。正确的判断,必须建立在丰厚的科学知识和符合逻辑的推理基础之上。实验1:根总是向下生长吗实验材料:菜豆种子4粒、纸巾、不干胶、玻璃杯、笔。实验步骤:1.把干菜豆放入水中浸泡1天。2.将1张纸巾卷成筒状,贴在玻璃杯的内壁放入杯中,将几张纸揉成一团塞在杯内。3.把菜豆安放在杯子与纸巾之间,使菜豆的“脐”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向右。4.经常浇水使纸巾保持潮湿,观察菜豆种子生长方向。5.几天后将杯子侧卧,继续观察菜豆根的生长方向。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实验2:根总是朝有水的地方生长吗?实验材料:几粒已经发芽的豆苗、浅口盘、餐巾纸、一杯水。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实验步骤:1.将豆苗按同一方向放在盘中的餐巾纸上,纸的一端与棉条接触,棉条的另一端浸入水中,观察豆苗的生长方向。2.过几天改变为餐巾纸的另一端接触棉条,继续观察豆苗根的生长方向。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总是朝有水的地方生长。实验3:研究植物的茎叶是否总朝着光生长.实验材料:小麦幼苗、火柴杆、 小花盆、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实验步骤: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1厘米的孔。2.将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排开,分别栽种在两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3.将制作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纸盒,另一组用带小孔的纸盒),白天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夜晚,以台灯代替光源,并使光从小孔照射入纸盒。4.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列表记录(高度、倾斜角度、当日温度、天气等)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实验4:模拟池塘生态环境。实验设计:模拟池塘生态环境 实验材料:玻璃缸、水草、细沙、水生动植物。实验方法(步骤):1.将泥沙和水放入缸内。2.种入水生植物:3.将小鱼、螺放入水缸。4.水缸放在阳台或者窗户旁边。5.整理观察记录,得出结论。实验5:研究植物的根和水土的关系。实验设计:研究植物的根和水土的关系(水土流失实验)实验材料:木板3块、塑料盆3个 、草皮、泥土、水等 ( 对比、模拟实验法 )实验步骤:1.给三块木板编号。2.将草皮覆盖在1号木板表面,2号木板表面覆盖泥土,3号木板表面没有覆盖物。3.将3块木板分别斜放在盆内。4.量出同样多的水从木板顶部流下。5.分别收集、记录流下的水量 。6.观察对比,得出结论。实验结论: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实验6:实验设计:蛋白质含量多的食品燃烧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淀粉含量多的食品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脂肪含量多的食品涂在纸上会使纸变得透明。实验内容: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实验器材:米饭、镊子、碘酒、滴管、白纸板实验方法:观察实验法 (1.选择含淀粉比较多的食物米饭。2.用滴碘酒的方法检验食物的淀粉。)实验记录:1.用镊子夹取几粒米饭放置在白纸板上。2.用滴管汲取碘酒,滴几滴在米饭上。3.观察米饭是否变色。实验结论:碘酒滴到米饭上变成了蓝紫色,说明米饭含有较多的淀粉。实验7:实验内容: 小肠内表面构造是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模拟实验法 研究方法:1.展开的手指如同小肠内壁上的绒毛,比较闭拢手与张开手的轮廓线。研究结果:小肠绒毛可以增大小肠内壁的表面积,从而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实验8:实验设计: 感受地震 实验方法:模拟实验法 器材: 纸 、筷子 实验步骤:1.两个同学一组.,朝相反的方向拉一张纸,直到纸断裂:2.两个同学各压筷子的一头,弯曲筷子直到折断。实验现象:纸断裂时听到噼啪的声音,手发麻;筷子折断听到更大的噼啪声,手很麻。实验结论:地震发生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发出巨大的声响且岩层断裂!实验9:实验设计:模拟火山喷发 推想火山山体的外形(锥状高山)实验器材:煮熟的土豆泥 番茄酱 三角架、酒精灯 石棉网 实验步骤:1.用土豆泥堆出一座“小山”。2.从山顶往下 挖一个深坑,填入番茄酱后,再用 一点土豆泥封住洞口。3.加热“小山”直到“火山”喷发。实验10:问题: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器材:酒精灯、量杯、镊子 岩石 实验方法:模拟实验法 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2.用镊子夹取岩石加热.3.将加热的岩石放入冷水中;4.接着再烧,再浸入水中。反复多次。实验记录:岩石经过实验,会剥落。实验结论:温度变化会引起岩石剥落、分化。实验11:问题: 模拟水对岩石的变化的作用 实验器材:石灰岩、滴管、稀盐酸 实验步骤:1.将石灰石平放在桌面;2.用滴管汲取稀盐酸慢慢滴在岩石表面。实验记录:石灰石会冒泡,留下侵蚀痕迹。实验结论:流水长期侵蚀,会引起岩石剥落、分化。实验12:研究问题:太阳能收集板为什么用黑色?假设:用黑色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大些。(模拟、对比实验法)材料:同样大小的黑色纸、白色纸、易拉罐、冷水、温度计、塑料袋 研究步骤:1.把100毫升的冷水加到易拉罐里,记下水温,2.用白色纸将易拉罐包住,3.用塑料袋将易拉罐套起来,插入温度计并封口,置于阳光下。4.每隔2分钟记下易拉罐中的水温。5.将白色纸换成黑色纸包住易拉罐,重复上面步骤。实验13、问题:月面上的环形山怎样形成的? 猜想:可能是与天体碰撞形成的。实验器材:塑料盆、沙、铅球 实验步骤:1.将沙平铺在塑料盆内。2.将铅球抛入盆中,反复多抛几次。3.实验记录。实验结论:月面上的环形山可能是与其他天体碰撞形成的。PAGE16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