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干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7科11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新干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7科11份)

资源简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卷里,共48分)
1、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
A、CH3CH3 B、CH2==CH2 C、 D、
2、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①酸性:HClO4>HBrO4>HIO4 ②碱性:KOH>Ca(OH)2>Mg(OH)2
③稳定性:HCl>H2S>PH3 ④还原性:F->Cl->Br-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都正确
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C.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4、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加热NaCl使之融化 D.碘化氢气体受热分解
5、在一定温度下,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减少x mol A2,同时生成2x mol AB;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2x mol AB,同时生成x mol A2;
③反应混合物中,A2、B2、AB的物质的量比为1︰1︰2;
④单位时间内1mol A-A键断裂,同时形成2 mol A-B键;
⑤单位时间内减少1mol A2,同时断裂2 mol A-B键;
⑥反应混合物中,AB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④⑥ D.①⑤⑥
6、甲、乙两个容器内都在进行AB的反应,甲中每分钟减少4 mol A,乙中每分钟减少2 mol A,则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 )
A.甲快 B.乙快 C.相等 D.无法确定
7、有A、B、C都是金属:B中混有C时,只有C能被盐酸溶解;A、B与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级,则A、B、C金属性( )
A.A>B>C B.A>C>B
C.C>B>A D.B>C>A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系物间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同分异构体间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的两种有机物必定互为同系物。
D.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两种有机物必定是同分异构体
9.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Na<Mg<Cl B.热稳定性:HCl>H2S>PH3
C.酸性强弱:H2SiO3<H2CO3<H2SO4 D. 碱性强弱:LiOH <NaOH < KOH
10、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
A.CH4与C2H4 B. 与 CH3-CH2-CH2-CH3
C.C2H6与C3H8 D. O2与O3
11、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它是以铂作电极,KOH溶液作电解液,总反应为:2H2 + O2 = 2H2O,正极反应为:O2 + 2H2O + 4e- = 4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H2通入负极区 B、O2通入正极区
C、负极反应为2H2 + 4OH- — 4e- = 4H2O D、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12、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
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将铝片改为铝粉,做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13、如下图各装置中均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14、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利、电力、风力属一次能源 B.蒸汽、电力属二次能源
C.汽油、酒精属一次能源 D.石油、煤属二次能源
15、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认识到,几乎在所有的化学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例如放热、吸热、发光、放电等等。如果从能量变化的角度来认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都是放热的
B.化学变化都是吸热的
C.反应物所含能量等于生成物所含能量
D.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能量会发生变化
16、下列各元素的氧化物中, 既能与盐酸反应, 又能够与 NaOH 溶液反应的是:( )
元素X: 它的原子中 M 层比L 层少 2 个电子
元素Y: 它的二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与氩原子相同
元素Z: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ⅢA 族
元素W: 它的焰色反应颜色呈黄色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7、(6分)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请将物质的合适组号填写在空格上。
属于同位素的有 ,属于同系物的有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有 。
①金刚石与“足球烯”C60; ②D与T; ③16O、17O和18O;
④氧气(O2)与臭氧(O3); ⑤CH4和CH3CH2CH3;
⑥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
⑦和; ⑧ 和
18、(10分)在一定温度下,在1 L容器中4 mol SO2和2 mol O2,反应达平衡时有1.5 mol SO2发生了反应,试填写下列空白:
(1)达到平衡时,c(SO2) = mol/L,
c(O2) = mol/L,c(SO3) = mol/L。
(2)平衡时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mol;
(3)平衡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体积比)为 。
19、(14分)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三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 ,391kJ,946kJ:
(1)则1mol N2生成NH3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kJ;
(2)1mol H2生成NH3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kJ;
(3)理论上,每生成1mol NH3,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kJ;
(4)事实上,反应的热量总小于理论值,为什么?

三、实验题(共22分)
20、(12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①~⑩中元素,回答下列填空: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⑴ 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除⑧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_________,(填元素符号)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⑶写出①⑦对应两种元素的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元素③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用电子式表示②与④组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⑸这些元素中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填对应化合物的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________________。
21、(10分)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 + HCl = NaCl + H2O
(B)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 (填A或B)(1分)
(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

(3)如果可以,则写出正、负极材料及其电极反应式,电解质溶液名称 (1分)
正极材料 (1分),负极材料 (1分)
(4)正极电极反应 ,负极电极反应 。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其中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洋》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C.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主要是由于( )
A.他们的探险使欧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联系
4.每年的“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阐明未来一年的方向。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报告中的词汇从“斗争”转向“和谐”,如,1978年前特别是“文革”期间往往有感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小丑、一小撮、倒行逆施等;90年代出现“依法治国”“服务”等词汇,“经济”高频率出现;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等新词不断涌现。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
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③社会的发展进步 ④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表反映的是1860年至1900年四个国家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
时间
国别
1860年
1900年
中国
17.9%
6.2%
英国
19.9%
18.5%
美国
7.2%
23.6%
日本
2.6%
2.4%
下列对表格信息进行的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洋务运动的成效不如日本明治维新
英国开始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
③ 明治维新前日本制造业的基础比较薄弱
④ 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6 、“近年洋货骤赢,土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 ”?材料中的“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反映了( )
A.大量农民破产,自然经济解体 B.中国的民族工业遭到外国资本的侵略
C.中国的棉纺织业受到沉重打击? D.中国的专业性劳动力进一步扩大
7.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阻力
8、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9.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10.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11、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12.据资料记载,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变化情况如下表(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①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②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③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④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张建华在《俄国史》一书中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说明赫鲁晓夫( )
A.最终肯定了斯大林模式 B.最终成为斯大林模式的拥护者
C.没能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 D.终结了苏联的经济改革
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 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施压中国
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 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
15.德龄(1886~1944),美籍华人女作家,满族人。1903年归国后,慈禧得知德龄通晓外文,便召她入宫,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客,深得慈禧的宠爱和信任。她先后撰写了《紫禁城的黄昏》、《御香飘渺录》、《瀛台泣血记》、《我和慈禧太后》等描写清宫的著作。这些著作描写的社会生活中,慈禧有可能( )
①照像 ②坐汽车 ③乘飞机 ④听广播 ⑤看电影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6、“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速度”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
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17、 “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18、钱穆在《国史大纲》写道“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 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
C.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 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
19.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21、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A. 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B.工官监管的夜市
C .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22.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
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23.“如果说工业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交通工具的发明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船、火车等
C.生产力发展为新的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D.生产力发展对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24、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C.棉花种植成为中国农民的主业 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25、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A.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二.材料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早期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2分)
材料二:从1914~1919年,新开设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包括矿场)共379家,资本额8580万元,平均每年开设63家,新投资1430万元。据1920年的统计,新设工厂的单位资本额在10万至 100万元之间的约占当时工厂总数的36%,而1914年则只占11%,可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超过了大战前19年间所达到的水平。——《中国近代现代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14~1919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及其时代背景。(4分)
材料三:中国工业的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遇到了市场危机的威胁。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削弱了广大人民的消费能力;东北广大市场和资源被日本侵略者霸占;西方列强为了转嫁经济危机,跌价倾销进口商品;连同日本在华北的严重走私等等,造成国内市场购买力锐减,出现了物价下跌而销售迟滞的景象,迫使工厂停工减产。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沿海、沿江战火波及地区,工业设施迅遭严重破坏。仅上海一地,据当时上海社会局调查:受损害的工厂约2000余家,损失总额在8亿元左右。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工业的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遇到了市场危机的威胁”的主要原因?(4分)
(4)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
矛盾先生在他著名的长篇小说《子夜》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 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请回答:
⑴在材料中,有哪些东西吴老太爷是以前生活中所没有的?(4分)
⑵吴老太爷醒过来之后,还有哪些东西会让他再次昏死过去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4分)
⑶材料中吴老太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8.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御器厂自洪武末年设立以来,瓷窑数量不断增加,初期仅有20座,至宣德年已增至58座。同时,民窑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产生了像崔公窑、周公窑、壶公窑、小南窑等著名的民窑。这些瓷窑产量也极其惊人,御器厂建窑不久的宣德八年(1433年),就一次烧造各样瓷器443500件。官窑没落的万历年间,仍有一次烧造96624件、239000件等记载。至于民窑的产量,更是无以计数,不仅占据了遍及全国的国内市场,而且远销至亚、非、欧、美各洲,这些方面在全国制瓷业中均首屈一指。
——李希凡主编《中华艺术通史·明代卷下编》
材料三 明朝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最大的差别……中世纪主要的技术发明大多数都出自中国。然而,与西方不同的是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未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性影响。……四大发明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产生的,因为这里的帝国机构太封闭、约束力太强。……明朝皇帝颁布并强迫立即执行禁海令,这是中国官方对海外活动持消极态度的一个鲜明、最重大的表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以上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突出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明朝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没有带来革命性影响的原因。(8分)
29、通商口岸,从字面上讲,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但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条约口岸。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岸。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
——杜语《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 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28.1%;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42.4%。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材料三 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
——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
材料四 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
——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
请问答:
(1)据材料一指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据近代前期通商口岸的分布,指出其演变趋势。(4分)
(2)按材料一中的分类标准,上海应属于第几类口岸?指出其史实依据。据材料二,指出上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4分)
(3)材料三中费正清认为“条约口岸”有何功能?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近代中国接纳西方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4分)
(4)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理由。(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读图完成1~2题。
1.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
A. 增长减缓阶段 B.加速增长阶段
C. 原始低增长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
2.据图可以看出
A. ①国人口总数不变 
B. ④国人口基数过大   
C. ③国人口增长数量一定超过②国 
D. 德国与①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相似
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原因,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读图完成3~4题。
3.上图反映的X大洲可能是
A.大洋洲 B.欧洲 C.非洲 D.拉丁美洲
4.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
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 B.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
C.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D.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读右图,回答5~6题。
5.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如果a、b、c分别代表影响工业区位的原料因素、能源因素、市场因素,则下列最能代表炼铝工业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7-8题
7. 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土壤 D. 光照
8. 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
A. 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 地温低 D. 太阳辐射强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读图完成9~10题。
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0.该地形区主要自然土壤的特点是 (  )
A.矿物质含量低 B.有机质含量高
C.土质疏松 D.酸性较强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3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4示意地租变化。读图回答11~12题。
11.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A.西北风 自东向西 B.西风 自西向东
C.东南风 自东向西 D.东风 自西向东
12.图4中最能反映图3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企业总是布局在有利润空间的地方,这一原理通过空间成本曲线或空间收入曲线来反映。图11是某类企业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O代表市中心),当图11中成本曲线由1变为2后,完成13?14题。
13.仍停留在AE区域的企业
A. 因离市场近,开始盈利 B. 因政策扶持,开始盈利
C. 因地租上涨,出现亏损 D. 因交通不便,出现亏损
14.该类企业的最佳区位是
A. A点 B. E点 C. D点 D. F点
15.在一幅6月22日光照图上,有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太阳在同一时刻位于甲、乙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图上的球面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
A.1:2400000    B.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
C.六十万分之一   D. 0  60 120 180 240千米
16.周长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图纸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A.澳大利亚  B.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17.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那春分日的升旗时刻是:( )
A.北京时间6点 B.北京的地方时6点
C.此时伦敦时间为前一天的22点 D.此时东京时间为7点。
18.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点时,全世界还有 ( )0
A.多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B.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
C.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D.少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2009年10月17日,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的总统在水下召开了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他们头戴水下呼吸器,在塑料板上签署一份“SOS”文件。据此回答19~20题。
19.该会议凸显了低地国家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是 ( )
A.臭氧层破坏 B.人口过多 C.海洋污染 D.全球变暖
20.解决这个问题;公众可参与的行动是 (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
C.多种水稻,提高粮食产量,控制人口增长
D.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
读下图“中国造纸工业分布示意图”(图8),回答21~22
21.有关我国造纸工业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造纸工业多沿河分布 B.西部地区没有造纸工业分布
C.造纸工业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D.大型造纸厂均分布在直辖市
22.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造纸工业发达,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交通便利 B.原料丰富 C.市场广阔 D.水源充足
P岛是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 2010年春季,该岛的火山多次喷发,目前已进入火山喷发活跃期。读图,完成23-25题。
23 .P岛 (  )
A.位于中纬度    B.位于北寒带
C.地跨东西半球 D.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24. 图中M、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为(  )
A.700km B.550km C.1 100km D.850km
25.造成图中甲、乙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盛行风、地形
C.太阳辐射、洋流 D.洋流、地形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50分。)
26.读“某地区工业区位图”,图中城市常年盛行西南风,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比较图中工业区位是否合理:
①化工厂_________。理由:____ ___ ______。
②食品厂_________。理由:_____ ________。
③自来水厂_______。理由:____ ____________。
④钢铁厂_________。理由:______ _________。
(2)将四地的区位调整为:①__________ ___,②__________ __,
③__________ __,④____________ __。
(3)若从A处修铁路到B处,选A—C—B线.A—D—B线中的哪一条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最好?为什么?


27.读我国东南沿海某自然村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该自然村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该自然村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最冷月平均气温约10℃,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8℃;人口密度约550人/平方千米。
(1)该自然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 ,这里发展该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7分)
(2)甲、乙、丙、丁四处中,一般情况下商店比较集中的是__ 处,请分析原因。(3分)
28.(12分)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14中图1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材料2: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城市化水平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底已达到57%。图14中图2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怎样的?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
(2)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3)在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29.(14分)下图中V、I、S、T、A五个国家被称之为“展望五国”,它们分别是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继“金砖四国”之后,VISTA有望成为新兴市场队伍中的明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
(1)T国位于S国的     方向。(2分)
(2)图甲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2分),V、I、S、T、A五国中有    (2分)个国家分布有该气候类型,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是什么?(2分)
(3)I国有“地质灾害的超市”之称,原因是什么?(2分)
(4))S、A两国均有大面积荒漠景观,比较说明其荒漠景观成因的差异。(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 集合,,下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
A. B. C. D.
2.若,则( )
A. B.
C. D.
3.在等差数列中,若的值为( )
A.20 B.30 C.40 D.50
4.方程有解,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5.设小于,则3个数:,,的值中( )
A.至多有一个不小于       B.至多有一个不大于
C.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D.至少有一个不大于
6.设有一个回归方程,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则变量平均 ( )
A.增加2.5 个单位 B.增加2个单位 C.减少2.5个单位 D.减少2个单位
7. 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则塔高为( )
A. B. C. D.
8.已知函数,则函数的图象是( )
9.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且,若在上单调递减,则在上是( )
A.增函数 B.减函数 C.先增后减的函数 D.先减后增的函数
10.为了解某校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地抽查了该校200名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上图,由于不慎将部分数据丢失,但知道前4组的频数成等比数列,后6组的频数成等差数列,设最多一组学生数为a,视力在4.6到5.1之间的频率为b,则a、b的值分别为( )
A.85, 0.27 B.27, 0.78
C. 54 , 0.78 D.54, 0.8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甲、乙、丙参加数学竞赛,三人获奖的概率分别为0.6、0.7和0.8
那么他们三人中至少一人获奖的概率为 。
12.已知在上是奇函数,且满足,
当时,,则_____________.
13.一个球从100m高处落下,每次着地后又跳回到原来高度的一半,
再落下,当它第10次着地时,共经过了 m(精确到1m)
14.按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63,
则判断框中的整数的值是 .
15.数列中,,则其通项公式为 。
三. 解答题:
16.(共12分)为了调查甲、乙两个网站受欢迎的程度,随机选取了14天,统计上午8:00—10:00间各自的点击量,得如下所示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
(1)甲、乙两个网站点击量的极差和方差分别是多少? (4分)
(2)甲网站点击量在[10,40]间的频率是多少? (4分)
(2)甲、乙两个网站哪个更受欢迎?并说明理由。 (4分)

17.一个盒子中装有5个编号依次为1、2、3、4、5的球,这5个球除号码外完全相同,有放回的连续抽取两次,每次任意地取出一个球。
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列出所有可能结果。 (4分)
求事件A=“取出球的号码之和不小于6”的概率。 (5分)
(3)设第一次取出的球号码为x,第二次取出的球号码为y,求
事件B=“点(x,y)落在直线 y= x+1 上方”的概率。 (5分)
18.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方向,距离A为 n mile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方向,距离A为2 n mile的C处有一艘缉私艇奉命以n mile / h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 n mile / h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方向逃窜,问缉私艇沿什么方向行驶才能最快追上走私船?并求出所需时间。(本题解题过程中请不要使用计算器,以保证数据的相对准确和计算的方便)
19.ΔABC中,角A、B、C的对应边分别为a、b、c,且满足,
(1)求角C;(2)若ΔABC的周长为2,求ΔABC面积的最大值;
20已知数列,设 ,数列
(1)求数列的前n项和;
(2)若一切正整数n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

21.(满分12分)已知, 函数在x∈时的值恒为正.
(1)a的取值范围;
(2)记(1)中a的取值范围为集合A, 函数的定义域为
集合B.若A∩B≠, 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果a<0,b>0,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
A.<       B.< C.a2<b2 D.|a|>|b|
2、等差数列中,则的值为 ( )
A、21 B、19 C、10 D、20
3、在中,,,,则的面积是 (  )
A.     B.     C.     D.
4、在中,若,则的值为 (  )
A.     B.      C.    D.
5、某社区有500个家庭,其中高收入家庭125户,中等收入家庭280户,低收入家庭95户,为了调查社会购买力的某项指标,要从中抽取1个容量为100户的样本,记做①;某学校高一年级有12名女排运动员,要从中选出3个调查学习负担情况,记做②.那么完成上述2项调查应采用的抽样方法是 ( )
A、①用简单随机抽样法,②用系统抽样法
B、①用分层抽样法,②用简单随机抽样法
C、①用系统抽样法,②用分层抽样法
D、①用分层抽样法,②用系统抽样法
气温(℃)
18
13
10
-1
用电量(度)
24
34
38
64
6、某单位为了解用电量y度与气温x℃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某4天的用电量与当天气温,并制作了对照表:
由表中数据得线性回归方程y=bx+a中b=-2,预测当气温为—3℃时,用电量的度数约为(  )
A.65 B.66 C.79 D.80
7、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是,则a+b的值是 (  )
A.10 B.-10 C.-14 D.14
8、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5,它们夹角的余弦是方程的根,则第三边长是(  )
A.     B.     C.     D.
9、设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在中有,那么中最小的是( )
A、 B、 C、 D、
10、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Sn,若Sn=2,S3n=14,则S4n等于 ( )
A、80    B、30 C、26 D、16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在△ABC中,已知a=3,cos C=,S△ABC=4,则b=________.
12、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共有9个小长方形,若中间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其他8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且样本容量为80,则中间一组的频数是___________.
13、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121人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2的样本,则每人被抽取到的概率为__________.
14、四张卡片上分别写有字母B、D、E、I,将这四张卡片随机地排成一行,恰好排成英文单词BIDE的概率为________.
15、设关于x的不等式ax+b>0的解集为{x|x>1},则关于x的不等式>0的解集为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12分)解关于x的不等式x2-x-a(a-1)>0 (a∈R)。
17、(12分)下表给出了某校120名12岁男孩身高的资料
区间界限
[122,126)
[126,130)
[130,134)
[134,138)
[138,142)
人 数
4
8
10
20
24
区间界限
[142,146)
[146,150)
[150,154)
[154,158)
人 数
16
8
6
4
分组
频数
频率
[122,126)
 
 
[126,130)
 
 
[130,134)
 
 
[134,138)
 
 
[138,142)
 
 
[142,146)
 
 
[146,150)
 
 
[150,154)
 
 
[154,158)
 
 
合计
 
 
( i )补充完右边的样本的频率分布表;
(ii)根据(i)中的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iii)估计身高小于134的人数约占的百分数。
(i)用茎叶图表示出二班的数学水平测试成绩,并通过此茎叶图找出这组数的中位数和众数;
(ii)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并估计一、二两个班哪个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比较整齐。

19、(12分)从1、2、3、4、5、6、7、8这8个数字中任取2个数字,求:
(i)这两个数字都是偶数的概率;
(ii)这两个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
20、(13分)如图,甲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位于A1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方向的B1处,此时两船相距20海里.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A2处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方向的B2处,此时两船相距10海里,问:
(i)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
(ii)甲、乙两船是否会在某一点相遇,若能,求出甲从A1处到相遇点共航行了多少海里?
21、(14分)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Sn=2-an,n=1,2,3,….
(i)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ii)若数列{bn}满足b1=1,且bn+1=bn+an,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iii)设cn=n(3-bn),数列{cn}的前n项和为Tn,求证:Tn<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 )
A、(0,+∞) B、[1,+∞) C、R D、(0,1]
2、函数在定义域内零点个数为( )
A、0 B、1 C、2 D、3
3、△ABC中,若,则( )
A、 B、 C、 D、
4、△ABC中,,,,则( )
A、 B、 C、 D、
5、函数的值域是( )
A、[-3,] B、[-3,+∞) C、(0,] D、(-3,)
6、若,则的值是( )
A、3 B、-3 C、-2 D、
7、若圆锥的主视图(正视图)是一个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该圆锥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8、(任选一题做)
(1)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是( )
A、使得最小 B、使得最小
C、使得最小 D、使得最小
(2)已知是不同的直线且∥,是不同的平面,则下列条件能使成立的是( )
A、 B、∥,
C、∥ D、∥,
9、(任选一题做)
(1)某单位员工按年龄分为A、B、C三段,其人数之比为5:4:1,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已知C组中甲、乙二人均被抽到的概率是,则该单位员工总数为( )
A、110 B、100 C、90 D、80
(2)直线与⊙C:相交于、两点,若|MN|=,则( )
A、 B、 C、 D、
10、(任选一题做)
(1)已知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执行该程序后输出的结果是( )
A、-1 B、1
C、2 D、
(2)一个体积为12的正三棱柱的
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三棱柱的侧
(左)视图的面积为( )
A、6 B、8
C、8 D、1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等比数列中,,,则 。
12、△ABC中,a,b,c成等比数列,则角B的取值范围为 。
13、设x,y均为正数,且,则的最小值为 。
14、关于x的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15、由约束条件确定的可行域D能被半径为1的圆面完全覆盖,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12分)△ABC中,已知,,求的值。
17、(12分)解关于x的不等式>2。
19、(12分)(任选一题做)
(1)在区间[-1,1]上随机取一个数x,求的值介于0到之间的概率;
(2)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AB=3,BC=4,AC=5。
求证:平面PAB⊥平面PBC。
20、(13分)(任选一题做)
(1)设AB=6,在线段AB上任取两点(端点A、B除外),将线段AB分成三条线段。
①若分成为的三条线段的长度均为正整数,求这三条线段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概率;
②若分成的三条线段的长度均为正实数,求这三条线段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概率。
(2)如图,长方体AC1中,AB=2AD=2DD1,M为AB之中点。
①求证:BD1⊥A1D;
②求二面角M—D1C—D的正切值。
21、(14分)(任选一题做)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面区域W中的点的坐标(x,y)满足,从区域w中随机以点。
①若,求点M位于第一象限的概率;
②若,求|OM|≤2的概率。
(2)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菱形,PD⊥底面AC,
AD=PD,PB与底面AC所成的角为45°。
①求二面角P—BC—D的余弦值;
②设AB=1,求D到平面PBC的距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不等式的解集是 ( )
A、 B、 C、 D、
2、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 )
A、使用抽签法,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相等
B、使用系统抽样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确定分段间隔k时,若不是整数,则需随机地从总体中剔除几个个体
C、无论采取怎样的抽样方法,必须尽可能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D、分层抽样就是随意的将总体分成几部分
3、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则出现两个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
A、     B、     C、    D、
4、若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是,则实数m的取值是A、1 B、 C、1或 D、0
5、在数列中,,则的值为( ).
A、49 B、50 C、51 D、52
6、在△ABC中,若A=600,,则等于( )
A、1 B、 C、4 D、
7、设,若2是与的等差中项,则的最大值是( )
A、4 B、2 C、1 D、
8. 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 n =(n∈N*),若前n项的和为,则项数为( )
A.12 B.11 C.10 D.9
9.已知x、y之间的一组数据:则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必过点( )
x
0
1
3
4
y
2.2
4.3
4.8
6.7
A、(2,2) B、(1.5,0) C、(1,2) D、(1.5,4)
10、在等比数列{an}中,=1,=3,则的值是( )
A、14 B、16 C、18 D、2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在△ABC中,如果,那么等于 。
12、若,则下列不等式对一切满足条件的恒成立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13.已知,则的最小值是
14.某企业有职工人,其中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一般职员人,
现抽取人进行分层抽样,则各职称人数分别为
15、把数列的所有数按照从大到小,左大右小的原则写成如上图所示的数表, 第行有个数,第行的第个数(从左数起)记为,
则这个数可记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12分)为了调查甲、乙两个网站受欢迎的程度,随机选取了14天,统计上午8:00—10:00间各自的点击量,得如下所示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
(1)甲、乙两个网站点击量的极差分别是多少? (4分)
(2)甲网站点击量在[10,40]间的频率是多少? (4分)
(2)甲、乙两个网站哪个更受欢迎?并说明理由。 (4分)

17、(12分)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Ⅰ) 求△ABC的周长;
(Ⅱ)求cos(A—C.)。
18. (12分) 一缉私艇A发现在北偏东方向,距离12 nmile的海面上有一走私船B正以10 nmile/h的速度沿东偏南方向逃窜.缉私艇的速度为14 nmile/h, 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追上该走私船,缉私艇应沿北偏东的方向去追,.求追击所需的时间和角的正弦值.
19、(12分)
已知集合
20、(13分)
围建一个面积为360m2的矩形场地,要求矩形场地的一面利用旧墙(利用旧墙需维修),其它三面围墙要新建,在旧墙的对面的新墙上要留一个宽度为2m的进出口,,已知旧墙的维修费用为45元/m,新墙的造价为180元/m,设利用的旧墙的长度为x,修建总费用为 (单位:元)。
(Ⅰ)将y表示为x的函数:
(Ⅱ)试确定x,使修建此矩形场地围墙的总费用最小,并求出最小总费用。
21、(14分)
已知公差大于零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项。
新干二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段考
数学(理普)参考答案2012.4.26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C
D
C
A
C
C
B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1、 12 ①③④ 13、9/2 14、 15、
17、(1)∵∴.
∴△ABC的周长为a+b+c=1+2+2=5……………………………..…….4分
(2)∵ ∴
∵…………………………………….……. 8分
∵,故A为锐角.

∴…..12分
18.解: 设A,C分别表示缉私艇,走私船的位置,设经过 小时后在B处追上, ……1分
则有
……6分
……8分

所以所需时间2小时, ……12分
②时, ,
∵ , ∴ ………………………………………8分
③时,, ∵
∴ .综合①②③可知:的取值范围是:
20、解:(1)设矩形的另一边长为a m
则-45x-180(x-2)+180·2a=225x+360a-360
由已知xa=360,得a=,
所以y=225x+………………5分
(II)
………………8分
当且仅当225x=时,等号成立………………10分
即当x=24m时,修建围墙的总费用最小,最小总费用是10440元…..13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有的小题有多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零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
B.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将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
D.电源的电动势与外电路有关,外电路电阻越大,电动势就越大
2.为了保障行驶安全,一种新型双门电动公交车安装了如下控制装置:只要有一扇门没有关紧,汽车就不能启动. 如果规定车门关紧时为“1”,未关紧时为“0”;当输出信号为“1”时,汽车可以正常启动行驶,当输出信号为“0”时,汽车不能启动. 能正确表示该控制装置工作原理的逻辑门是( )
A.与门 B.或门 C.非门 D.与非门
3.如图所示,水平固定的小圆盘a带的电荷量为Q,电势为零,现从盘心O处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由于电场力的作用,小球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圆盘中心竖直线上的c点,Oc=h,而到圆盘中心竖直线上的b点时,小球的速度最大,由此,在Q点形成的电场中,可确定的物理量是( )
A.b点的场强 B.c点的场强
C.b点的电势 D.c点的电势
4.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变阻器R3的滑动头P由a端向b端
移动时(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5如图所示,两个有小孔、的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并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板相连,将一带正电的小球从小孔正上方的点无初速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小球恰好能穿过小孔,下列情况中,小球仍能穿过的是( )
A.开关闭合,将板向下平移一段距离
B.开关闭合,将板向上平移一段距离
C.开关断开,将板向下平移一段距离
D.开关断开,将板向上平移一段距离
6.如图所示的U—I图像中,直线I为某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直线Ⅱ为某一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源直接与该电阻R连接成闭合电路,由图像可知( )
A.R的阻值为1.5Ω
B.电源电动势为3V,内阻为0.5Ω
C.电源的输出功率为3.0w
D.电源内部消耗功率为1.5w
7.向空中发射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物体的速度恰好沿水平方向时,物体炸裂为a、b两块,若质量较大的a块的速度方向仍沿原来的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速度方向一定与原来速度方向相反
B.从炸裂到落地这段时间,a飞行的水平距离一定比b大
C.炸裂的过程,a动量的变化量和b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一定相等
D.a、b一定同时到达地面
8、如右图所示,A、B、O、C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四点,其中A、
B、O沿同一竖直线,B、C同在以O为圆心的圆周(用虚线表示)
上,沿AC方向固定有一光滑绝缘细杆L,在O点固定放置一带负
电的小球。现有两个质量和电荷量都相同的带正电的小球a、b,先
将小球a穿在细杆上,让其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杆下滑,后使 b从
A点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下落。各带电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点到C点,小球a做匀加速运动
B.小球a在C点的动能大于小球b在B点的动能
C.从A点到C点,小球a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小,但机械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D.小球a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大于小球b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
9.真空中,两个相距L的固定点电荷E、F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E和QF,在它们共同形成的电场中,有一条电场线如图中实线所示,实线上的箭头表示电场线的方向。电场线上标出了M、N两点,其中N点的切线与EF连线平行,且∠NEF>∠NFE。则( )
A.E带正电,F带负电,且QE﹥QF
B.在M点由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的检验电荷,检验电荷将沿电场线运动到N点
C.过N点的等势面与过N点的切线垂直
D.负检验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
10. 如右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间有一匀强电场,板长为L、板间距离为d,在板右端L处有一竖直放置的光屏M、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质点从两板中央射入板间,最后垂直打在M屏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板间电场强度大小为3mg/q
B.板间电场强度大小为2mg/q
C.质点在板间的运动时间和它从板的右端运动到光屏的时间相等
D.质点在板间的运动时间大于它从板的右端运动到光屏的时间
二、填空题(共17分)
11、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为2Ω)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
A.电压表量程为3V,内阻约为5kΩ
B.电压表量程为15V,内阻约为10kΩ
C.电流表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1Ω
D.电流表量程为3A,内阻约为0.01Ω
E.变阻器R1为(20Ω,3A)
F.变阻器R2为(500Ω,0.2A)
G.开关、导线若干
为了较准确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压表应该选 (填A或B);
电流表应该选 (填C或D);变阻器应该选 (填E或F);
实验电路图应该选 图(填“甲”或“乙”).
12.某同学要用多用电表测一只电阻,已知多用电表电阻档有4个倍率,分别为×1k、×100、×10、×1,该同学选择×100倍率,用正确的操作步骤测量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太大(指针位置如图中虚线所示). 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请你补充完整接下去应该进行的主要操作步骤:
(1)调节选择开关旋钮,选择× 倍率;
(2)两表笔 (填“短接”或“断开”),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0Ω处;
(3)重新测量并读数.若这时刻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图中实线所示,则该电阻的阻为 Ω;
(4)测量完毕,把选择开关旋钮打至 .
13.如图甲为某同学描绘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电路图.
(1)请在甲图方框内画出满足实验要求的电路图,并把乙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用实线连接成相应的实物电路图。
(2)开关闭合之前,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 端(填:左或右或中间)。
甲图 乙图
(3)实验中测出8组对应的数据(见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U/V
0
0.20
0.50
1.00
1.50
2.00
3.00
3.80
I/A
0
0.08
0.13
0.18
0.21
0.24
0.29
0.33
则测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请在给出的坐标中,描点作出I—U图线。由图象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8+8+8+9+10共43分)
14. 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将一电荷量为2×10-5 C的负电荷由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增加了0.1J,已知A、B两点间距离为2cm,两点连线与电场方向成600角,求:
(1)电荷由A移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WAB.
(2)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
(3)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15. 如图所示,在高为h=5m的平台右边缘上,放着一个质量M=3kg的铁块,现有一质量为m=1kg的钢球以v0=10m/s的水平速度与铁块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正碰被反弹,落地点距离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为L=2m.已知铁块与平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铁块在平台上滑行的距离s(不计空气阻力,铁块和钢球都看成质点,g=10m/s2).
16. 如图所示为电动机提升重物的装置,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1 Ω,电动机两端电压为5 V,电路中的电流为1 A,物体A重20 N,不计摩擦力,求:
(1)电动机线圈电阻上消耗的热功率是多少?
(2)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各是多少?
(3)10 s内,可以把重物A匀速提升多高?
17. 如图7所示一辆电动自行车,它的铭牌上给出了如下的技术参数表
规 格
后轮驱动直流永磁铁电机
车型
26″电动自行车
额定输出功率
120W
整车质量
30kg
额定电压
40V
最大载重
120kg
额定电流
3.5A
质量为M=70kg的人骑此电动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行驶,所受阻力f恒为车和人总重的k=0.02倍。取g=10m/s2,求:
(1)此车永磁铁电机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的效率。
(2)仅在永磁铁电机以额定功率提供动力的情况下,人骑车行驶的最大速度。
(3)仅在永磁铁电机以额定功率提供动力的情况下,当车速为V=1.0m/s时,人骑车的加速度。

18. 如图所示是示波器的部分构造示意图,真空室中阴极K不断发出初速度可忽略的电子, 电子经电压U0=4.55×l03V的电场加速后,由孔N沿长L=0.10 m相距为d=0.020 m的两平行金 属板A、B间的中心轴线进入两板间,电了穿过A、B板后最终可打在中心为O的荧光屏CD上,光屏CD距A、B板右侧距离S=0.45 m.若在A、B间加UAB=27.3 V的电压.已知电子电荷最e=1.6×10-19C,质量m=9.1×10-31kg.求:
(1)电子通过孔N时的速度大小;
(2)荧光屏CD上的发光点距中心O的距离。
新干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物理答案(尖)2012.5
一、选择题(4×10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D
B
AB
AD
CD
BC
C
BC
二、填空题(4+4+9共17分)
11. A ; C ; E ;_____ 乙________。
12. 10 、 短接 、 120 、OFF档(或交流电压最高档)
13.(1)
(2) 左
(3) 1.254 、 增大
三、计算题(8+8+8+9+10共43分)
14.
由②③①解得t=1s,v1=2m/s,v=4m/s,铁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
=5m/s2 ④(1分)
最终速度为0,则其运行时间 =0.8s ⑤(1分)
所以铁块在平台右滑行的距离 =1.6m ⑥(2分)
16. 解:(1)根据焦耳定律,热功率为PQ=I2r=12×1 W=1 W. …………………2分
(2)输入功率等于P入=IU=1×5 W=5 W………………………1分
输出功率等于P出=P入-PQ=5 W-1 W=4 W. ……………………2分
(3)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用来提升重物在10 s内P出t=mgh. ……………2分
解得h== m=2 m. …………1分
17.

18. (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和有选错的均得零分。)
1、如图所示,图中a、b、c、d四条圆轨道的圆心均在地球的自转轴上,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中,下列判断图中卫星可能的轨道正确说法是( )
A.只要轨道的圆心均在地球自转轴上都是可能的轨道,图中轨道a、b、c 、d都是可能的轨道
B.只有轨道的圆心在地球的球心上,这些轨道才是可能的轨道,图中轨道a、b、c均可能
C.只有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的卫星轨道才是可能的轨道,图中只有a轨道是可能的
D.只有轨道圆心在球心,且不与赤道平面重合的轨道,即图中轨道b、c才是可能的
2、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可采用的方法是( )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保持不变
B.使两物体间距离增至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C.使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1/4,距离不变
D.使两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1/4
3、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v0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进行竖直上抛、沿光滑斜面上滑和斜上抛.若不计空气阻力,它们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分别用H1、H2和H3表示,则(  )
A.H1=H2=H 3 B.H1=H2>H3  C.H1>H2>H 3 D.H1>H2=H 3
4、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B.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可能守恒
C.除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之外的外力对系统做功的代数和为零时,系统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D.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5、从空中以40m/s的初速度平抛一重为10N的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3s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则物体落地前瞬间,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
A、300W B、400 W C、500W D、700W
6、某人用手将1Kg物体由静止向上提起1m,这时物体的速度为2m/s(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对物体做功12J B.合外力做功2J
C.合外力做功12J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
7、水平传送带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v,现将一小工件放到传送带上。设工件初速为零,当它在传送带上滑动一段距离后速度达到v而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设工件质量为m,它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μ,则在工件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过程中( )
A.滑摩擦力对工件做的功为mv2/2 B.工件的机械能增量为mv2/2
C.工件相对于传送带滑动的位移大小为v2/μg D.传送带对工件做功为零
8、如图所示,物体从A处开始沿光滑斜面AO下滑,又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动,最终停在B处。已知A距水平面OB的高度为,物体的质量为m,现将物体m从B点沿原路送回至AO的中点C处,需外力做的功至少应为 ( )
A. B.
C. D.2
9、 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卫星处于平衡状态 B. 卫星既受重力作用,又受向心力作用
C. 卫星不受重力作用 ? ?D. 卫星内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10、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C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已知MA=MB>MC,则对于三个卫星,正确的是( )
A.运行线速度关系为vAB.运行周期关系为 TA=TBC.向心力大小关系为FA > FB >FC
D.运行半径与周期关系为
二、填空题: (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满分16分;将正确、完整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横线中。)
11、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为8 N、方向
与水平方向成37o角的斜向上的拉力,g取10m/s2,则物体在拉
力作用后5s末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撤去拉力后,物体
还能滑行的最大距离为_________m。
12、质量为2.5×103kg的汽车在水平直线公路上行驶,额定功率为80kW,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2.5×103 N,若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1m/s2,汽车达到额定功率后,保持额定功率不变继续行驶,则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_____m/s,匀加速运动能保持的最长时间为____s。
13、已知地球半径为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则人造通信卫星(地球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
14、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kg的物体自由下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4s,从起点到打下B点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EP = 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 = J。
(g=10m/s2,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10+10+12+12=44分。每题写出必要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写明数值和单位)
15、(10分)如图所示,将质量为3.5kg的小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g=10m/s2求:
(1)抛出时人对球所做的功?
(2)小球落地时小球的动能?
16、(10分)已知海王星和地球的质量比M:m=16:1,它们的半径比R:r= 4:1,求:
(1)海王星和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
(2)海王星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
17、(12分)质量为m=1kg的物块从一光滑的斜面顶端A点以初速度v0=2m/s下滑至底端B点后,接着沿水平粗糙地面匀减速滑行后停止在C点。已知斜面的高度为h=3m,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g取10m/s2,求:
(1)物块刚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2)物块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
18、(12分)如图是过山车的部分模型图.模型图中光滑圆形轨道的半径R=8.0m,该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倾角为=37°斜轨道面上的Q点,圆形轨道的最高点A与P点平齐,圆形轨道与斜轨道之间圆滑连接.现使小车(视作质点)从P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运动,已知斜轨道面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24,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sin37°=0.6,cos37°=0.8.若小车恰好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A处,问:
(1)小车在A点的速度为多大?
(2)小车在圆形轨道的最低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为重力的多少倍?
(3)小车在P点的初速度为多大?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will the woman have for dinner?
A .Steak B. Salad C. Chicken
2. What are the speakers doing ?
A. Shopping B. Parking the car C. Looking for their car
3. What do we know the man’s sister?
A. She hates all social activities
B. She’s been writing her paper .
C. She’s not feeling very well lately.
4. Who might the man be?
A. A photographer B. A director C. A building designer
5.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
A.In a store B. In a factory C. In a repair shop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ich part of the woman’s body was injured?
A.Her ankle B. Her hand C. Her knee
7. What does the doctor think of it?
A. It’s not very serious .
B. It won’t be too painful.
C. The woman will need an operation.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 ,9题。
8. What does the man’s father do ?
A. He is an engineer B. He is a doctor C. He runs a company
9.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first?
A.Go to college B.Go to Africa C.Looking for a part-time job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Why is the woman worried?
A. She thinks she is too thin B. She thinks she is overweight
C. She thinks she has heart disease
11.What is the man’s opinion about beauty?
A.Women should be slim to be beautiful
B. All people are beautiful C. Being healthy is beautiful
12.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stay beautiful according to the man?
A.Sleeping well B. Eating less C. Keeping in a good mood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Why do the speakers want to go on vacation?
A. They are not busy at the moment .
B. They have been working too hard .
C. It is not expensive to go on vacation now.
14.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about going to New York ?
A. He’ll go if he can afford it .
B. It would be relaxing . C. It would take too much time .
15.Where do the speakers decide to go ?
A. A place they have been to before B.A new place in the mountains
C.A famous summer resort.
16.When might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July B. In September C.In December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Which term will begin?
A. The winter term B. The spring term C. The summer term
18.When did Mr Frank join the school ?
A. After the speaker . B. About 20 years ago C.A few years ago
19.Which room is the most popular?
A.The computer room B.The teacher’s room C.The study center
20.What is true about the classes at the school?
A. They start at 9:00 am and end at 6:00 pm
B. They are held on the first floor of the main building .
C. They start after 9:00 am and end before 6:00 pm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题中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格的最佳选项。
21. — I have never found a better position.
— ____.
A. Too bad B. Good luck C. Don’t worry, please D. Congratulations
22. — How about ______ Christmas evening party?
— I should say it was _______ success.
A. a, a B. a, / C. the, / D. the, a
23. — Professor Smith, some students want to have a talk with you.
—______ they wait here or outside?
—Show them in now, please.
A. Will B. Shall C. Would D. Must
24. Now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is _______ that of five years ago.
A. twice as large as B. twice as larger as
C. as twice large as D. as twice much as
25. The factory is built in _____ was once a wasteland in the suburbs ten years ago.
A. where B. what C. that D. the place
26. They _____ to finish the project before Sunday, but they didn’t make it because of the heavy snow.
A. helped B. tried C. managed D. thought
27. I am feeling sick now. I _____ so much chocolate.
A. needn’t have eaten B. couldn’t have eaten
C. mustn’t have eaten D. shouldn’t have eaten
28. “I ______ asleep all afternoon, so I didn’t hear the phone.” he ______ to me.
A. lied, lay B. lay, lay C. lay, lied D. lied, lied
29.____satisfied us most was ______ he had said and done to poor village children.
A. What, that B. That, what C. That, that D. What, what
30. Seeing the sun _____ above the surface of the sea, we let out a shout of joy.
A. rising B. to raise C. to rise D. raising
31. He has to ______ on family expenses by more than one-third.
A. cut off B. cut in C. cut down D. cut up
32. You can’t have finished the book yesterday, ______ ?
A. can you B. did you C. do you D. have you
33._______ you’ ve got a chance, you might as well make full use of it.
A. Now that B. After C. Although D. As soon as
34. — Sorry to have interrupted you. Please go on.
—Where was I?
— You _______ you didn’t like your father’s job.
A. had said B. said C. were saying D. had been saying
35. It is a rule in his family that ____ comes home earlier should cook the dinner for the family.
A. anybody B. who C. whoever D. those who
第二节:完型填空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While Andrew was getting ready for work one Friday morning, he announced to his wife that he had finally decided to ask his boss for a salary rise. All day Andrew felt 36 as he thought about the upcoming showdown(摊牌). What if Mr. Larchmont 37 his request? Andrew had worked so hard in the last 18 months and 38 in winning a contract(合同) which was difficult to get for Braer and Hopkins Advertising Agency. 39 , he should get a salary rise.
The thought of walking into Mr. Larchmont’s office left Andrew weak 40 the knees. Late in the afternoon he was finally 41 enough to approach(接近) his boss. To his delight and 42 , the ever-frugal(一惯节省的)Harvery Larchmont 43 to give Andrew a rise!
Andrew arrived home that evening-despite breaking all city and state speed limits-to a beautiful table 44 with their best china, and candles lit. His wife, Tina, had prepared a delicate meal including his favorite dishes. Immediately he 45 someone from the office had told her the news.
Next to his plate Andrew found a beautiful 46 . It was from his wife. It read: “Congratulations, my love! I knew you’d get the rise! I prepared this dinner to show 47 how much I love you. I am so 48 of your accomplishments!” He read it and stopped to reflect on how sensitive and caring Tina was.
After dinner, Andrew was on his way to the kitchen to get dessert when he noticed that a second card had 49 out of Tina’s pocket onto the floor. He bent forward to pick it up. It read: “Don’t 50 about not getting the rise! You do 51 one! You are a wonderful provider and I prepared this dinner to show you how much I love you 52 you did not get the increase.”
Suddenly tears clouded Andrew’s eyes. Total 53 ! Tina’s support for him was not 54 upon his success at work.
The fear of being 55 is often softened and we can face almost any difficulty when we know someone loves us regardless of(不管)our success or failure.
36.A.nervous B.strange C.silly D.upset
37.A.followed B.considered C.refused D.forgot
38.A.suggested B.imagined C.missed D.succeeded
39.A.Totally B.Obviously C.Finally D.Continuously
40.A.by B.in C.with D.for
41.A.active B.smart C.brave D.patient
42.A.surprise B.shyness C.sadness D.disappointment
43.A.said B.demanded C.allowed D.agreed
44.A.covered B.made C.decorated D.set
45.A.confirmed B.proved C.knew D.admitted
46.A.card B.box C.cheque D.flower
47.A.even B.almost C.nearly D.just
48.A.ashamed B.fond C.proud D.frightened
49. A.appeared B.slipped C.escaped D.spread
50.A.argue B.worry C.talk D.concern
51.A.deserve B.prefer C.ignore D.appreciate
52.A.so that B.in case C.as if D.even though
53.A.satisfaction B.assistance C.acceptanc D.promise
54.A.limited B.conditional C.flexible D.subjective
55.A.turned down B.turned up C.turned on D.turned off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A
Watt decided to find out how much work one strong horse could do in one minute. He called that unit one horsepower. With this unit he could measure the work his steam engine could do.
He discovered that a horse could lift a 3,300-pound weight 10 feet into the air in one minute. His engine could lift a 3,300 pound weight 100 feet in one minute.
Because his engine did ten times as much work as the horse, Watt called it a ten-horsepower engine.
56.Watt made the world’s first ______.
A. train B. engine C. steam engine D. bus
57.Watt wanted to find a way ______.
A. to lift a 3,300-pound weight
B. to show how useful his steam engine was
C. to tell people exactly how powerful his steam engine was
D. to measure the weight of his steam engine
58.What does one horsepower mean? It means ______.
A. one horse’s power
B. what one strong horse can do in one minute
C. what one horse can do in a day
D. what work one horse can do as much as possible
59. Which is not true? ______.
A. Watt decided to find out how much work one strong horse could do in one minute
B. Watt decided to make the world’s first widely used horse engine
C. He wanted to find a way to tell people exactly how powerful his engine was
D. to measure the weight of his steam engine
60.The best headline for the article is ______.
A. Horsepower B. Watt’s steam engine
C. A ten-horsepower engine D. The beginning of horsepower
B
Finally, I got a part – time job working at the local coffee shop. I had figured that the job would be easy. However, the actual situation was not what I had expected. The customers were hard to please. There was always too much sugar, too little ice, or not enough skimmed milk. However, I kept at it.
Before he left, I handed him a bag of his favorite type of doughnuts(甜面圈) along with his iced coffee. He looked at me skeptically because he hadn’t ordered anything else except iced coffee.
“It’s on me,” I told him. “Have a nice day.”
He smiled and thanked me before turning around and heading back out into the rain.
The next day was a horrible one. The rain kept pouring down and I spent my afternoon hanging out the window, handing people their orders. What’s worse, no one felt like tipping that day.
However, around 7:00 pm, Hank drove up to the window. Instead of ordering anything, he handed me a single pink rose and a little note. He said that few people take the time to care about others nowadays and he was glad there were still people like me in the world. I was speechless and very touched; I hadn’t thought that I had done anything incredible.
The note read:
Christine,
Thanks for being so sweet, kind and thoughtful yesterday. I was sincerely touched by you. It is so nice to meet someone that’s nice, warm, sensitive and unselfish. Please don’t change your ways because I truly believe that you will excel. Have a great day!
Hank
61.How did the author feel after he began to work at the coffee shop?
A.Excited. B.Confused. C.Disappointed. D.Satisfied.
62.What happened to the regular customer of the author?
A.He was very sick and had to stay in bed for some days.
B.He wa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coffee served to him.
C.He was anxious to stay at home for a long time.
D.He was not feeling himself for some reasons.
63.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skeptically” probably mean in the passage?
A.questioningly B.hopefully C. anxiously D.excitedly
64.It was Hank who helped the author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
A.patience in one’s work B.being kind to regular customers
C.taking time to care about others D.sticking to one’s own career
65.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A Warm – hearted Man B.Coffee Shop Kindness
C.My Part – time Job D.A Horrible Raining Day
C
I don’t think there is anything wrong with your blood. The key to your problem is that long nap after dinner. If you didn’t sleep for hours during the early part of the evening, you would be more ready to sleep at bedtime. If you didn’t nap after dinner, you would not want to stay up so late, and you would not feel the need to take a sleeping pill. The pill is still working in your system when you get up in the morning. This helps account for the fact that you feel tired all day.
You should get out of the habit of sleeping during the early evening. Right after your evening meal, engage in some sort of physical activity-a sport such as bowling, perhaps. Or get together with friends for an evening of cards and conversation. Then go to bed at your usual time or a little earlier, and you should be able to get a good night’s rest without taking a pill.
If you can get into the habit of spending your evenings this way, I am sure you will feel less tired during the day. At first it may be hard for you to go to sleep without taking a pill. If so, get up and watch television or do some jobs around your house until you feel sleepy. If you fall asleep and then wake up a few hours later, get up but do not take a sleeping pill. Read a while or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make yourself a few hours’ sleep that night, you will feel better in the morning than you usually feel after taking a pill. The next night you will be ready to sleep at an earlier hour.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avoid taking that nap right after dinner and avoid taking pills.
66.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it is difficult for you to go to sleep because .
A. you get the habit of staying up late
B. you haven’t taken sleeping pills
C. you sleep for hours after dinner
D. you fail to do some exercises
6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if you want to get out of the habit of sleeping during the evening?
A. Go to bed earlier than usual.
B. Talk with friends after dinner.
C. Stay with friends after dinner.
D. Do some physical labor.
68. You feel tired all day probably because .
A. you stay up too late
B. you get up too early in the morning
C. you take sleeping pills
D. you wake up too frequently at night
6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You mustn’t take sleeping pills in order to get a good night’s sleep.
B. You should stay up if you want to sleep effectively.
C. Food is necessary at night if you fail to go to sleep.
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get out of the habit of taking a nap after dinner.
70. We may infer that the author is most probably a .
A. doctor B. reporter C. scientist D. professor
D
Japan’s nuclear crisis is also causing concerns in China. Worried shoppers rushed to stores and supermarkets in the country for salt, with the belief that it might protect them from potential nuclear radiation spreading from Japan.
?? Many rushed to stores to buy as much iodized salt(碘盐) as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rumor that iodized salt could help prevent radiation poisoning spreading from Japan’s Fukushima Daiichi power plant. Consumers also worried that the nuclear fallout(放射性坠尘) might spread to China by air and sea, polluting food sources, including salt taken from the sea.
? The wave of panic buying spread quickly across the country, driving up salt prices by five to ten fold in some cities.
? Even regions rich in salt production, like Jiangxi Province,faced sudden shortages.
?Local authorities have stepped in to stabilize the market, too. As well, state-owned salt companies have been urged to increase their supply.
?Facing expanding market demand, distribution centers have taken extra steps to ensure they are well-prepared.
?Wang Yun, the General Manager of Beijing Salt Industry Corporation, said, "Our storage reserves can guarantee a two-month supply for the Beijing market."
71. People made panic purchases of salt for the reasons EXCEPT_______.
A. salt might protect them from potential nuclear radiation
B. nuclear radiation might pollute food sources
C. nuclear radiation might pollute salt taken from the sea
D. there would be a shortage of salt on the market
72. The underlined word “fold” in the third paragraph means _______.
A. times B. prices C. quantities D. means
73. What action did the government take for the panic buying?
A. Enough salt would be offered to each house.
B. It admitted that salt could stop nuclear radiation.
C. Authorities urged state-owned salt companies to increase the supply.
D. Those who spread the rumor were all arrested and punished.
74.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to give the example of Beijing Salt Industry Corporation?
A. To tell readers that there is a salt company in Beijing.
B. To mak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supply of salt is enough.
C. To call on panic people to buy enough salt.
D. To prove what the government did was right.
75.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A special news. B. Japan’s nuclear crisis.
C. A nuclear rumor. D. Storing salt is unnecessary.
第四部分:写作(共三节,满分35分)
单词拼写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76. The old lady couldn’t help w_____ on hearing the bad news.
77. Bad weather ____________(导致) for the long delay.
78. The d________ between the two cities is about 3000 kilometers.
79. The soldiers are trying their best to save the _____(溺水的) man.
80. They have e_______ on the earth for more than 140 million years.
81. It’s ________(难以置信的) that he got the first place in the list.
82. I called her from a public phone b______ near the entrance to the bar.
83. Nylon is a man-made ________(纤维).
84.M _______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our teaching.
85. Parents shouldn’t always satisfy children’s _______(好奇心) without limit.
第二节: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86. 我盼望收到你的来信。
I’m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your letter.
87. 然而,一种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理论是: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将物质投射到四面八方。
However, according to _____ ______ _______ theory, the universe began with a “Big Bang” that threw matter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88. 他们损坏了汽车却逃之夭夭。
They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damaging the car.
89. 他发现自己被一群粉丝围住。
He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a group of fans.
90. 他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尊重长者。
They were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respect the old.
第三节:书面表达(满分15分)
留意一下我们的周边,可以发现陪读现象已然成风。请你根据以下要点写一篇短文,内容应包括:
1.简要描述陪读现象;2.分析父母陪读的原因(2至3个);
3.发表你对此的看法。注意:词数120词左右。
Should Our Parents Accompany Us in Studying at School?
















新干二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段考
英语答案2012.4.26
完形填空
36-40 ACDBB 41-45 CADDC 46-50 ADCBB 51-55 ADCBA
阅读理解
56-60 CCBBD 61-65. CDACB 66-70 CDCDA 71-75 DACBD
单词填空
完成句子
86. looking forward to receiving
87. a widely accepted, in all directions
88. got away with
These parents are willing to leave their hometown, even quit their jobs to follow their children into the campus. Most of them rent an apartment nearby so as to take good care of their children. Parents consider it necessary to offer a better living condition to the kids. Meanwhile, it can allow them to keep track of the kids’ academic performance.
Nevertheless, what they’ve ignored is that it will get their kids in the habit of being dependent. Thus, they will never develop the ability of self-control in the future.
Trust leads to independence. So it seems to me that parents should create room for children’s growth and study, in order to ensure their overall development.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迂谀(yǘ) 人才济济(jǐ) 藩篱(pán) 勾当(gòu)
B.羱羊(yuán) 六艺经传(zhuàn) 靛青(diàn) 鸡豚(tún)
C.旋涡(xuàn) 畏葸不前(xǐ) 反馈(kuì) 杜撰(zhuàn)
D.崤函(xiáo) 氓隶之人(méng) 孝悌(dì) 怪诞(d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默契 蹒跚 嘻闹 放诞无礼 B.调剂 舵把 天赋 再所不辞
C.厮打 桅杆 晕眩 成群结对 D.聒噪 咨嗟 震惊 五彩斑斓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三国时的曹植从小聪敏异常,写诗作文倚马可待,著名的《七步诗》就是在嫉恨他的哥哥曹丕的严加逼迫之下,在短短的七步之内创作而成的。
B.鲧治水一生,最终徒劳无功,触犯天条;而他的儿子大禹却疏浚百川,名垂青史。面对肆虐的洪水,一堵一疏,一截一导,异曲同工。
C.这几个人面对菩萨一一行礼,口中还振振有词地念叨着:“菩萨饶恕我们吧。”随即拿出钢锯,一个多小时后,十八尊罗汉的头全被锯下。
D.如今汽车厂商做产品研发,都要考虑将新车设计得八面玲珑:既要外形美观,又要内饰精致;不仅动力强劲,而且驾乘舒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
A.根据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近日在全国公映,该片代表中国内地参加了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
B.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其中,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的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D.李玉刚的男女声同歌演唱的独特技巧和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扮相,不仅在澳洲悉尼歌剧院引起轰动,蜚声海外,还引起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的关注。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澳门你好》大型文艺晚会于12月2日至4日一连三晚在澳门演出,场场座无虚席。
B.面对赤壁古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依据历史记载,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
C.《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我们读完了这篇课文,却不知到何处才能找到《史记》?学校图书馆的书太少了。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有一回的回目中有这样一句话“撕扇子作千金一笑”,说的是宝玉房里有一个叫晴雯的姑娘,曾跟宝玉说她是最喜欢撕扇子的。结果宝玉真把扇子递给她,好好一把扇子被她“嗤嗤”几声给撕毁了。(《红楼梦》)
B.高老头是《高老头》中住在伏盖公寓是的一个面条商,他有两个无情无义的女儿。她们榨干了高老头的钱财之后,对自已的父亲不闻不问。可怜的高老头死后竟然由穷学生拉斯蒂涅来埋葬。(《高老头》)
C.王熙凤的性格中有着很狠毒的一面,笑里藏刀,脸上笑着,脚底下使绊子。她曾经使用借刀杀人之计,借秋桐之人除了贾琏深爱着的而且还为他怀了子嗣的尤二姐。(《红楼梦》)
D.雷斯多伯爵夫人曾经碰上一件很丢面子,让她觉得有损自己贵族身份的事情。那就是她自己的情人阿瞿达侯爵为了20万法郎的陪嫁竟然准备抛弃她,和一个暴发户的女儿结婚。(《高老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关于TOT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其产生原因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
传输不足模型,主要基于记忆表达的多元模型来解释TOT现象。我们大脑中负责语音和语意表达的其实是两个区域,按照传输不足模型,当回忆的刺激产生时,你的语义表达区域很快被激活了;语音表达区域反应却总是慢半拍,你已经从语义存储中提取了关于目标词汇足够多的信息,但语音存储却还没有进行有效的提取。你明明知道你要表达个么,却无法用精确的词汇表达——TOT现象产生了。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很多,最直观的是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应用,通过脑扫描技术或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最直观的显示出产生TOT现象时大脑中被激活的区域。但问题也出现了,涉及到TOT现象的脑区很多,多到很难详细研究这结区域在TOT现象中的确切功能。
阻塞假说,是说你回想起的有关目标词语的线索反而抑制了你对目标词语的检索。这种假说最直白的表达就是:“因为你想多了,所以你想不起来。”
不完全激活假说,解释起来很容易,就是:“你记不起来,是因为你记得不牢!”另一方面,这个模型也是建立在你确切知道要回忆的词语的前提下,但有的时候,连我们自己也很难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知道这个要表达的词语。
造成TOT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年龄。成年之后,年纪越大,TOT现象发生的频率越高。但有研究者发现,年长者和年轻人的大脑产生TOT现象的区域并不完全一样。年长者在发生TOT现象时更倾向于过渡激活他们的前额皮质,这导致了记忆检索失败时不停的重复检索,因此老年人在遇到TOT现象时更加容易焦虑。
使用双语者可能会增加TOT现象产生的概率。对于双语使用者的劣势的解释是,当你在记忆中搜索你要表达的东西时,双语会使你对同一件事物产生两种不同形式的表达倾向,实验也印证了这种假设。但当你要表达的是一个专有名词时,双语的影响可以忽略——的确,全世界看到的都是同一个太阳。
还有情绪影响。“越想越是想不起来,不想说不定它突然在你脑中冒泡了。”有研究显示,TOT现象中关于情绪的预期先于记忆行为的发生。情绪恰恰会影响到有关记忆的许多方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TOT现象产生时的情绪显然是消极的,因此这种消极的情绪也抑制了你回忆目标的过程。
不管你是什么年龄、性别,学历如何,你都有可能出现TOT现象。如果TOT现象只是偶尔在你身上发生,那么你完全可以忽视它;只有TOT现象频繁出现以致严重的影响生活的时候,才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这种病症可能是由幼年时的学习障碍或者脑损伤引起,一些失语症和阿尔茨海默症也表现出一定的TOT现象。
(取材于《新发现》2011年11月号)
7.下面对于“TOT现象”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TOT现象产生时的消极情绪会影响到人的回忆目标的过程,导致“越想越是想不起来”。
B.TOT现象表现为记忆已几乎被完全回忆,却无法用确切的言语来表达。
C.双语使用者出现TOT现象的概率会比单语使用者要高。
D.TOT现象是一种常见的普遍存在的言语现象。
8.对如何对待TOT现象的说明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保持年轻的心态,同时在记忆检索失败时不要过于焦虑。
B.适时调控(放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克服消极情绪。
C.偶尔出现可以忽视,频繁出现时要重视。
D.当记忆要搜索东西时,尽量不要对搜索的东西产生双语表达倾向。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回忆的刺激产生,语音存储的有效提取快于语义提取时,就会产生TOT现象。
B.阻塞假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被试者能否成功回忆目标词语有赖于对潜在的干扰项目的抑制和排除。
C.老年人在遇到TOT现象时更加容易焦虑,是因为他们在记忆检索时容易失败。
D.TOT现象是一种病。这种病症可能是由幼年时的学习障碍或者脑损伤引起,它也体现在失语症和阿茨海默症上。
三、(9分,每小题3分)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授郏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余固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少也!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不尽知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凶:不吉利。
B.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白:禀告。
C.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诺。 诺:答应。
D.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箧:小箱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桑怿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
①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②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③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 ④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
⑤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⑥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
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13.将上面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3分)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
译:
(2)(3分)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
译:
(3)(4分)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译: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谢亭①送别
许浑
劳歌②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②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本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共写了几个场景,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结合诗句赏析诗歌主要的表现手法。(4分)


15.请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谨庠序之数, ,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3)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于是废先王之之道,焚百家之言, ; ,杀豪杰。
(5) ,初为《霓裳》后《六云》
(6) ,以手抚膺坐长叹。
(7)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
(8) ,鱼鳖不可胜食也。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新闻现场
魏柏林
一切准备就绪,可是,报道的主角却不肯出镜。那个小学生上次已经尝够了呛水的苦头,这次说什么也不下水了。他的家长也不同意,理由很简单:水火无情,虽然有些保护措施,万一失手怎么办啊!村镇两级领导一合计,为了保险起见,决定请一个会水的孩子来替代。替身小学生找好了,可是吴贵平却又扭扭捏捏不愿合作。村长给他做了老半天工作,从精神文明建设到集体和个人荣誉等等,大大小小的道理讲了个遍,最后吴贵平竟憋出一句:“要我下水可以,但必须给我套个救生圈。”
村长说:“那怎么行,你当初救小孩的时候可没套,现在也不能套,人家要拍的就是那个真实劲儿,你懂不懂?”
“可是,可是……”吴贵平可是了老半天,还是没说出个所以然。
一直在现场督阵的镇长似乎看出点什么,拍了拍吴贵平的肩膀说:“吴贵平同志,我知道你的意思,请放心,我们决不会亏待你这位救人英雄,你的事迹,我们不但要向全市人民做电视宣传,同时也打算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镇里已经决定给你颁发千元现金大奖!再说,你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这是事实,今天这样安排,只是为了再现新闻现场,以便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希望你能积极配合,不要再有什么顾虑了!”吴贵平低头沉思了半天,总算点了点头:“好吧,那我就试试看,不过,万一我没弄好,你们可要帮忙啊!”
“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好不好,准备下水吧!”村长见吴贵平答应了,兴奋得直挥手,高声喊道:“各就各位,预备——开始!”
随着村长一声令下,记者扛起摄像机,将镜头对准了河边那处深潭。替身小学生尖叫着跳进水里,小手直拍水面,装出溺水挣扎的样子。吴贵平试探着向小学生走去,可河水刚刚齐脖子,他便脚底发飘,站立不稳,扑腾扑腾连呛了几口苦水,幸亏一直跟在他身边的老婆眼急手快,连忙递了根竹棍给他,总算把他扯上岸来。
看到这般光景,镇长脸上挂不住了,朝村长大发雷霆:“什么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明明是一个旱鸭子,救什么救?!告诉你,以后再报这样的假新闻我要撤你的职!”村长一脸沮丧地说:“镇长您真是冤死我了,吴贵平抢救落水儿童是我亲眼所见,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啊!”
“你别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刚才大家都看见了,他连自己都救不了,怎么能救别人?!”
“嗨!天知道这小子是怎以搞的,真是狗肉上不了正席!”村长向镇长交不了差,只好把一腔怨气撒向吴贵平,“你小子给我解释清楚,当初你是怎么把人给救起来的?”
“村长,不瞒你说,我真的不会玩水,只是,只是那一刻我以为那落水的是我儿子,才拼了命去救。”吴贵平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那一千元的奖金我不要了,英雄我也不当了!”
村长望了望镇长:“这条新闻还拍不拍?”
镇长沉思片刻,点了点头说:“拍!不过,我建议把那个落水儿童换成吴贵平的儿子来拍。”
村长面露难色地说:“那也不成,吴贵平的儿子早在一年前就淹死了,并且,好象也是在这个鬼地方!”
现场一片沉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2期)
16.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的最大特点是“一波三折”,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小说出现的几次波折。(6分)


17.小说的结尾,作者写道“现场一片沉默……”,请你根据作品分析一下,镇长、记者们以及吴贵平的内心各有怎样的心理活动?(5分)


18.小说中的中吴贵平因以为落水者是自己溺水而死的儿子而去救人,他还能否被称为“英雄”?请联系文本、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19.下面关于文章的解说,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从情节看,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吴贵平当时教人的场面是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加真实、感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感召他人的作用。
B.从人物看,不会游泳的吴贵平,看到有小学生落水,还是义无返顾地去救人,这只是他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品格使然,没有功利目的。
C.从环境看,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没有受太多功利观念的影响,所以吴贵平才没有任何顾虑地救人。
D.从写法看,小说的语言描写很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镇长的官僚腔透露了他的狭隘与急功近利;吴贵平的欲言又止,显示了他内心的矛盾。
E.从主题看,小说讽刺的意味大于赞颂的意味。当前,为了追求政绩,某些领导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为了吸引眼球,某些媒体再造新闻、夸大渲染,这都令人深思。
六.(15分)
20、<<祝福>>中柳妈建议祥林嫂去捐门槛,祥林嫂当时并没回答什么话,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她到底想了些什么呢?请展开想象,写一个200字左右的段落。要求:(1)展示祥林嫂丰富的内心世界;(2)体现祥林嫂个性特征。
200



七.作文(50)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是啊,这痛是范仲淹以水沃面的艰辛,是文天祥不能驰骋疆场的遗憾,是李白四处漂泊的孤独,是你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种种磨砺……你能读懂泰戈尔的这句话所蕴涵的人生况味吗?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许你有过“痛”的亲身经历,那或许是一次误会,一次委屈,一次受伤,一次打击……也许你有过关于“痛”的深沉思考与独特感悟……
请以“生命中的痛与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3.A(“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符合语境。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充分,说个不休。“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译文】桑怿,是开封雍丘人。两次举进士未中,就前往汝、颍一带云游,在龙城得了数顷废弃的田地,退身其中,努力耕种。这年庄稼收成不好,闹饥荒,汝郡周边的几个县出了很多盗贼,桑怿禀告县令:“我愿意到乡里监察奸民。”于是召集乡里的年轻人,告诫他们:“不能再偷东西!我在这里,不能容忍你们这样做!”年轻人们都答应了。乡里有个老头儿,儿子死了还未入敛,盗贼夜里偷了他的衣服,那个老头儿非常害怕,由于没有其他儿子,也不敢告官,(儿子)的尸体只能赤裸着,不能入葬。桑听说了这件事,非常同情老头儿,并怀疑是一个姓王的青年干的。就在夜里潜入(王生)家中,察看他家的箱子,没有让(王生)察觉。第二天桑怿遇到姓王的青年,问他:“你向我保证过不再偷东西,现在却又偷乡里老头儿(死去)儿子的衣服,你这样做对吗?”见这个青年脸色变了,桑怿立刻把他摁倒在地捆了起来。桑怿(后来)官授郏城尉。天圣年间,改任渑池尉。一年多以后,又调任永安县巡检。朝廷的枢密吏对他说:“你给我银子,我替你谋取高官。”桑怿说:“用贿赂的手段谋取高官,这不是我想要的,况且我家贫没有银子,就是有也决不会那样做。”枢密吏大怒。桑怿的学问不太深,但他的所作所为却都合乎情理,就像对待那位枢密吏一样。桑怿起先住在雍丘,那里遇到了大水,他有二廪粮食,准备用船把粮食运走。(正在这时)桑怿见到百姓为躲避大水而逃命,就丢下自己的粮食,用船来运送这些百姓。见到百姓面临荒年,就把乡里的人聚集起来供养他们,一直到自己的粮食都吃完。桑怿善使剑和铁简,膂力敌得过好几个人,但他却很有谋略。能够让对手心生畏惧,自认比不上(桑怿)。他为人虽然不很张扬,却很注意仪表和威仪,(以致)许多话语都不像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突然遇到(他)的人,都不知道他是个健壮而勇猛的人。庐陵欧阳修说:勇力,人人都有,而知道用“勇”的人却很少。像桑怿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义勇之士。他的学问不太深却能做到这一点,大概是天性啊。我很喜欢为人写“传”,特别喜欢司马迁所著的“传”,可是他的“传”中都是伟烈奇节之人,我虽然喜欢读这些“传”,也想学习他的写法,却奇怪现在像太史公笔下那样的人太少了!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键,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那样。等到了解了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传”并没有说假话,知道现在的人中本来就有(那样的人),只是未能全都知晓而已。
14(1).共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诗人与友人送别的情景,表达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2分)第二个场景是日暮独下西楼,写出了友人离去之后诗人孤寂凄清的情怀。(2分)
(2).反衬,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宝贵,离别的痛苦,大好秋光反倒成了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借景抒情,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凄黯孤寂的心境正相契合。
16.①拍摄准备就绪,但被救小学生却不愿出镜,怕在被水呛,家长也不同意,怕有危险;
②找到了会水的孩子愿意替代拍摄,但吴贵平却要带一个救生圈;
③经镇长说服教育,吴贵平同意拍摄,但走到深潭时腿就发飘,原来不会游泳;
④镇长发怒,批评村长,村长批评吴贵平,但吴贵平说当时以为是儿子落水才救的,所以不要奖金、不当英雄了;
⑤镇长要求把落水孩子换成吴贵平的儿子,但村长说吴贵平的儿子一年前就淹死了。
(答出三处波折即可得满分,但每处应包含正常情况和意外情况两个信息点,且不能把不同的波折混答在一起。)
(分析符合小说的情节发展、符合人物的性格,言之成理即可。)
18.①可以称为英雄。不管吴贵平救人时出于什么目的救人,但毕竟有了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行为;当今社会,很多人自私冷漠、见死不救,相比之下吴贵平的行动已经让人很敬佩了,为亲人敢于舍弃生命也是英雄之举,也该被宣扬和提倡,以带动更多的人将真情、善良、道义化为行动。②不能称为英雄。英雄应该是为大义勇于牺牲的人,而小说中吴贵平的救人之举,毕竟出于一己亲情,不能算作义无返顾的道义之举。而且当今社会被我们称为英雄的人物,也多为牺牲个人利益、为他人、社会、国家奉献的人。所以吴贵平的救人令人感动,但不算英雄之举。(结合文本,2分;理由分析,2分;联系实际,2分)
19.(1)DE(A,“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加有现场感” 不等于“真实、感人”,且“感召他人的作用”会有,但不是主要目的;B,吴贵平勇救落水儿童的原因主要还是出于亲情,出于父母对于孩子不惜生命代价的守护;C,说“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没有依据,且对吴贵平救人原因的分析也不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