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家乡的歌教 材《家乡的歌》这一课是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scratch编程:奇妙的声音中第二小节。教材本课在运用外观、控制和声音模块积木的基础上,结合本课新知识: “重复执行”“重复执行多少次” “下一个背景”、“颜色特效”展开教学,完成电子相册编程制作任务。教 材学 情学 情教学设计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编程知识和基础,熟练地掌握了动作模块积木,角色的添加和外观的变化,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按照情节完成简单的故事小动画。他们对新事物都有着深厚的兴趣,研究探索欲望强,所以对于编程课有着积极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scratch控制积木中“重复执行”和声音模块积木的基本运用。2.运用积木模块,根据编程思路搭建程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根据故事情节流程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3.在分析问题、理清思路、编程实现中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计算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分重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颜色特效循环及嵌套教学方法教 法多媒体展示任务驱动演示操作教 法学 法合作探究相互引领实践操作学 法教学准备学生完成电子相册半成品壹PPT电子相册贰上传图片和歌曲叁教 学 准 备课时安排教学课时1课时学生收集素材、上传声音和图片,完成电子相册半成品。搭建脚本,创作电子相册。2课时2课时现在我就第二课时“搭建脚本,创作电子相册”的教学过程作详细说明。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我首先请同学们观看电子像册(PPT)《我是小东坡》,当背景音乐响起后,图片滚动循环播出。播放结束后,我马上问:漂亮吗?随后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scratch来制作的电子相册。设计意图:精美的电子相册的播出,瞬间抓住了学生的眼,打动了学生的心,老师的提问,充分地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新 授(一)相册流程壹贰再次播放电子相册,让学生带任务去观察:电子相册的素材内容?先听到什么,然后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音乐和图片教学过程二、新 授叁肆一共出现了几张图片?(提醒学生相同类型的素材,可以在素材后面用不同的数字标明,第一张图用图片1来表示,以此类推。)图片是按一定的顺序出现,先出现一张,一会儿再出现下一张,它们出现之间有一定时间间隔。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看电子相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的提示,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明白了电子相册组成的元素,素材出现的顺序、间隔时间,为理清编程思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过程小结:相册中声音、图片和素材顺序及间隔的时间,这就是相册的流程。(二)编程思路(1)根据相册流程,让学生认真思考:在Scratch中,可以选用哪些积木来搭建程序,创作电子相册。(2)打开Scratch软件,参照板书内容,用鼠标探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三人小组内讨论。(3)学生思考,尝试。老师巡视、辅助。(注:可以利用Scratch一边测试一边填写)。(4)学生汇报。(提示学生图片作为背景,上传到舞台背景中,只能用“下一个背景”,强调搭建程序也要选中舞台)。音乐等待时间图片1等待时间图片2等待时间图片3等待时间图片4等待时间教学过程教师提问学生探测教师小结设计意图:此环节学生通过对相册内容呈现方式的梳理,充分理解流程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创作电子相册的编程思路,选择相应的程序积木编写程序,逐步突破本课重点内容。学生汇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新 授请同学们在scratch 中打开e:\《我是小东坡》半成品,按板书内容——选择的积木模块,试着在脚本中搭建程序。(如遇到问题,随机转播已打开文件的学生进行演示操作或老师演示)利用任务驱动,完成编程的实现(三)编程实现(三)编程实现注意学生编程对象的选择:是不是选中了“舞台”。一引导学生注意搭建程序的基本规则:要用一个“事件”作为程序的开头。提醒学生搭建好后运行程序,观看程序运行效果,然后保存作品。二三教学过程任务一按照相册流程编写程序。教师巡视教学过程二、新 授展示一:完全按照板书搭建的,说运行效果:音乐播放,图片只播放一轮就结束。学 生 展 示(三)编程实现展示二:利用了“重复执行”的学生,让其说出为什么这样搭建,观看效果,对比程序。自然引入下一环节“重复执行”。教学过程二、新 授叁老师再结合板书提问:4张图片有什么奇妙的地方?让学生了解4张图片重复出现学生用“重复执行”指令完善程序。贰4张图片伴随音乐循环出现,scratch脚本中可以使用哪个程序积木来实现?从而引出——重复执行。壹提问想一想,电子相册中背景图片添加4次颜色特效,可以使用哪个积木?怎么搭建?汇报在“外观模块积木中”“将()特效增加()”(板书)学生尝试搭建程序教学过程任务二搭建背景图片颜色特效变化程序1.搭建第二个程序——背景图片颜色特效变化程序。(提示学生用同一事件) 生搭建程序。3.生汇报:看不到效果,添加“等待1秒”,动手完善程序。2.展示:生运行脚本后,随即提问有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要求完全按照板书搭建,分析为什么要用“等待1秒”,为什么要用4个“颜色特效增加25”?运用了重复执行,分析为什么要用重复执行4次(颜色特效增加25”-等待1秒)?展示一展示二教学过程学生用“重复执行4次”指令搭建背景图片颜色特效变化程序。教学过程任务三 重 复 嵌 套学生搭建程序,教师引导学生在“重复执行4次”外面再套一个“重复执行”运行程序,观察到图片循环执行4次特效。这样的搭建方法就叫做“程序嵌套”,学生继续搭建程序要实现每张背景图片颜色的特效都变化4次,重复不断,又该怎么搭建程序呢?教学过程背景切换和背景颜色特效两个程序都有一个“重复执行”,能不能把背景颜色特效中“重复执行(4)次”程序拖到背景切换里面呢?组合之后程序运行效果会不会有变化,请同学们运行才学的“程序嵌套”方法去尝试尝试。学生尝试搭,建师巡视。(提示学生组合的程序应在同一个事件或同一舞台背景中)。教学过程展示背景的特效程序在背景切换程序之后:每张背景图片颜色都变化4次,不断地循环(重复)。小结:使用 “程序嵌套”的方法,不但不会改变程序行动的结果,而且还简化了程序结构,减少了程序代码的数量,优化了程序,使程序运行速度更快!不会的和没有完成的同学可以参照书本p78的方法搭建程序,教师巡视辅导后进生,学生完成后可以帮助相邻同学,动口指导,不能动手操作,完善程序;保存程序。第三章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展示,使学生深入理解“重复执行”和重复执行的间“嵌套”编程的方法,可以优化程序结构,优化程序运行速度,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降低了编程的难度;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学生的个人引领,减轻了老师教学负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缩短了学生间的差异,提高了学生学习编程的积极性。教学过程030201学生演示并讲解脚本搭建的过程转播2-3名学生的作品通过教学电子系统(四)编程效果学生展示、汇报教学过程画面内容:数量、出现时间内容出现效果脚本搭建合理作品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优秀学生程序,引导学生在搭建程序中掌握程序编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计算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三、课堂小结参照板书回顾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程序编写的基本流程,积木的作用和积木搭建的技巧,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方法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问题的解决。谢谢大家的倾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