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物质文化专题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非物质文化专题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类别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诗歌、神话、史诗、传说等。如:董永传说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昆曲、西安鼓乐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针灸、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麦西热甫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转秋千、象棋、蹴鞠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左权开花调”,是起源于宋元时期,流行于山西省太行山区的一种汉族山歌形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该类民歌属“山歌体”,因所有唱词一律以“花”为中心,以“开花”为比兴,故称开花调。这些民歌构思精巧,歌词新颖,衬词衬句凸显了浓厚的地方色彩,感染力很强。
左权开花调多属情歌,音调简洁,大多由相互呼应的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上句起兴,下句点题,歌词大都是人们在乡间田野劳作时即兴而作,上句借喻花开,下句说情叙事,所谓的“花”,不仅植物可以开“花”,日常生活用品、物品中的剪刀、笤帚、石头等也可开“花”,如“门搭搭开花扑来来,门外走进哥哥来”
霸王鞭是流传于山西省榆社县境内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集舞蹈、武术、体育于一身,以节奏明快,粗犷豪放,铿锵有力,欢乐祥和的独特风格和鲜明的群众体育性质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每逢节庆之日,一队队健男俏女红装艳裹,持鞭上场舞动霸王鞭的时候,都会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榆社霸王鞭的道具是"双鞭",即用长约 l米的木棍或竹杆制成。棍杆两端系上小铁环、铜环,后改为铜铃.并系红绸布条或金色穗条,舞动起来,叮当作响,彩绸飞转飘扬,格外醒目好看。
榆社霸王鞭体现了节奏明快、粗犷豪放、喜庆欢乐为主调的风格。整个舞蹈、快慢结合、轻重有致,高低错落、刚柔兼俱、富于变化,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久练霸王鞭舞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保卫能力。
晋剧,中国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中国传统戏曲。因产生于山西省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主要流行于我国山西省中、北部及陕西北部、内蒙古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大致上是晋语的并州片,吕梁片,张呼片地区以及大包片,五台片的部分地区。
晋剧中,分传统的生、旦、花脸三大行为红、黑、生、旦、丑五行。晋剧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在发展过程中,晋剧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山西省晋剧院的代表剧目有传统戏《打金枝》《含嫣》《小宴》《杀宫》《算粮》等。
锣鼓杂戏也称“铙鼓杂戏”“龙岩杂戏”,中国山西传统地方戏曲之一。相传过去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庙会时,临猗县村镇锣鼓杂戏班都要在县城登台演出。临猗县的新庄、上里、高家垛三个村的锣鼓杂戏班还相互轮流到龙岩寺演出,已经成为习俗,所以也为“龙岩杂戏”。
锣鼓杂戏每年在春节前后或秋收后农暇时演出。锣鼓杂戏的唱腔为吟诵体,有少量曲牌,如"越调""官调""油葫芦"等。它的唱腔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耍句调,一般为七字句和十字句,是杂戏的主要腔调;一种为拧字调,一般为多字句;一种为宫字调,唱时不加鼓点,谓之"干唱",一般为七字句、十字句和多字句。锣鼓杂戏作为在村社迎神赛社活动中以驱邪纳福为目的而演出的仪式戏剧,与成熟的观赏性戏剧相比,带有更多说唱艺术的痕迹,是说唱艺术向戏曲转化的过渡形态。杂戏祭神所构成的稳定性,使它具有了戏剧活化石的价值。
中阳剪纸是山西省中阳县的一种民间剪纸艺术。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
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有时也根据风俗习惯,运用紫、黑、黄、绿、蓝等彩色纸剪制作品。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山西省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是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最早可上溯至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至光绪时期,山西"郭杜林"月饼已经享誉晋中、太原、大同、临汾等地,并融入传统的中秋节风俗之中,成为这些地区百姓中秋馈馔之节日佳品。
1929年双合成太原老店迁入柳巷,建成新的糕饼作坊,开启了晋饼新的辉煌。双合成极重视"郭杜林"饼的选料做工,延请了数位正宗饼艺传人,潜心研发制作,使得双合成的"郭杜林"饼冠绝三晋,深受世人喜爱,成为山西人节日馈礼的不二选择。"郭杜林"晋式月饼采用特殊发酵揉捏、烫面等手法,通过窖圈熟藏,形成了晋饼技艺"凭手感"
"讲手法"的经验传承特色。
太谷饼传统制作工艺是山西省晋中市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太谷饼原名甘油饼,是三晋大地很具代表性的名小吃,其创始于清朝咸丰年间,迄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它是晋商鼎盛时期的产物,与晋商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曾被慈禧太后御点为皇宫贡品而享誉京师,并曾辐射到俄罗斯、日本、蒙古等国。
它传承了我国传统食品--胡饼(由西域引进而来的一种烤制类食品),它的制作原理,用特定的精选主辅料,经过考究的原材料配方,采用传统的发酵、熬稀技术以及特殊的炉烤工艺制作而成。其表皮为茶黄色,并粘有脱皮的白芝麻仁,具有酥、软、香、甜的特点,即酥而不碎,甜而不腻,香甜可口,久放绵软。而且,它的储存时间长,久储味道不变。太谷饼是山西省传统面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保留了中国面食文化形态,并使其得以传承和延伸。
骡驮轿是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传统民间婚俗中的一种迎娶工具和婚俗习惯。骡驮轿,即骡驮的花轿,是用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架)着的轿子。由于黄土高原丘陵密布,黄河十八湾,交通十分不便,所以采用骡驮轿。骡驮轿的制作与装饰工艺,成为平鲁传统民间传承久远的工艺绝活。
骡驮轿轿身长2米,高1.5米,上部宽90厘米,两根长杆和驮架、驮鞍、皮带、铁轴巧妙组合,无论是上坡下坡、拐弯直行,都灵活自如、平稳和谐。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骡驮轿"迎亲的热闹、喜庆场面,又激起了都市人们的"怀旧"心情。"喜轿"也称"花轿"是旧时婚嫁礼仪性的交通工具,以表示新娘是"明媒正娶的原配夫人"。喜轿有一至五乘之分,为四人抬、八人抬不等。
"骡驮轿"的花轿装饰其图案皆具有喜庆吉祥和成双成对的意思,如双凤凰、双蝴蝶、双蝙蝠上下盘旋,两两相对组成,含有夫妻之间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之意;也有双鱼和双兔等,俗称"滑鱼急兔"。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山西清徐民居砖雕
(砖雕艺术)
山西民居砖雕是流传于山西境内的汉族传统砖雕技艺。太原南部过境的汾河与潇河,曾经为清徐一带沉淀过优质的用于烧制砖雕材料的土壤。山西民居砖雕,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山西文化内涵,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山西民居砖雕广泛应用于砖瓦建筑中,主要存在形式有:脊领、影壁、花墙、埠头、门楼等。2008年山西省以清徐县为代表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是汉族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艺术,尤其以民间建筑最为花样繁多,是古代汉族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漫步三晋大地,无论是豪华的晋商大院,还是幽雅的民间古宅,随处可见精美的砖雕。砖雕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是手工技术,当然要用手,用力,用技;是手工的艺术,则更要用智,用情,用心。因此,每一幅砖雕作品,都有手的温度,力的印痕,技的精妙,更有人的智慧,情的化育,心的灵性。
(装饰纹样)
民居砖雕的装饰纹样大致为:人物神祗、祥禽瑞兽、花草山水、器物等等。装饰主题可概括为祈福纳吉、伦理教化、驱邪禳灾三类。砖雕装饰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有约定俗成、流传广泛的特点,例如:借桃代寿、借牡丹代富贵、借石榴代多子;以羊隐喻孝、以“暗八仙”隐喻祝寿;以梅、兰、竹、菊比拟君子德行;以荷花比拟品德清廉;以蝙蝠谐音“富”、鹿谐音“禄”、鸡谐音“吉”、喜鹊谐音“喜”等等。表达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对家族兴旺的企盼,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民间工匠将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与深刻寓意的美好祝愿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其绘出图案来,然后再按照图案与工艺程序进行制作。
(工艺流程)
清徐砖雕延续着“秦砖汉瓦”的精工细作,之所以能经受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是因为它是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一幅砖雕的成型,从原料的选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三十多个环节,且每道工序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砖雕首先要有上好的原材料青砖,色彩以青灰色为最好,砖太脆硬不易雕刻,太灰白则不经久耐用。从原料的选取到出窑,要经过选土、制泥、制模、脱坯、凉坯、入窑、看火、上水、出窑等一道道工序,样样马虎不得。进入雕琢成型阶段,还需蘸水“磨砖”使表面平滑,设计图案打稿。
“打稿”包括画稿与落稿两道工序,传统画稿一般是请当地名画家、名书法家前来打样,然后工匠将画稿复印在砖而上“落稿”。接着就要在切割好的砖块上用刀、凿刻划出画面构图“打坯”,进一步精雕细刻“出细”,通过不同的“刀路”“刀法”技巧细微地刻画出景物的具体形象,最后经过修饰和粘补进行“拼排”安装,砖雕全部工序完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将要走进你们学校,你收集了以上材料。
1.阅读(装饰纹样)部分,观察图片中的砖雕图案,说说这件砖雕作品的寓意。
答案示例:喜鹊登梅,又名喜上梅(眉)梢,寓意吉祥、喜庆、好运的到来。
2.阅读材料,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清徐一带能留下民居砖雕这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具有优质丰厚的用于烧制砖雕材料的土壤有很大关系。
B.砖雕成品是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所以能经受数百年的日晒雨淋。
C.烧制青砖,色彩以青灰色为最好,因为这样的砖既易于雕刻,又经久耐用。
D.民居砖雕一般制作程序有“打稿”这环节,一般是请当地名画家、名书法家前来画稿与落稿。
D
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第一项是“项目简介”,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为山西清徐民居砖雕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写段项目简介。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50字。
山西清徐民居砖雕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山西文化内涵,是流传于山西境内的一项古老的手工艺术。砖雕装饰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有约定俗成、流传广泛的特点。清徐砖雕延续着“秦砖汉瓦”的精工细作,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能经受数百年的日晒雨淋。一幅砖雕的成型,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三十多个环节,且每道工序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今天,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正在逐步走出一条保护砖雕技艺的发展之路,希望这项传统技艺能够代代相传。
感谢您的观看
工/作/总/结/汇/报
University graduation defense macaron style universal template University graduation defense macaron
汇报人:稻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