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上第一章 科学入门知识点科学并不神秘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奇妙的大自然现象2、科学研究什么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3、科学研究从疑问开始瓦特因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因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4、活动:当一只乒乓球略有凹陷时,你有办法使它恢复球形吗?(1)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2)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 中的乒乓球会恢复原状。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利用物体热胀冷缩原理5、科学发展进步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卫星导航(GPS) 活字印刷术→复印印刷一体机1300多年前,我国古人发明了火药并用于医药和军事→现在用火箭将宇航员送到太空并出舱活动 蒸汽机的发明→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电磁学的创立→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计算机技术的发明→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现代航天技术→能够探索宇宙的奥秘 发现了DNA→打开遗传科学的大门二、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2、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3、科技使用不当,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三、我们如何学好科学1、记住科学的结论2、理解科学的规律3、掌握科学的方法4、关注身边的科学仔细观察 、积极实验、认真思考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一、科学实验室实验室是我们大家动手实践的场所。仪器室是存放仪器和药品的地方。二、认识实验室仪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秒表或停表: 电流表: 电压表:测量时间(时间间隔) 测量电流大小 测量电压大小放大镜:放大作用, 托盘天平 砝码 集气瓶: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用于观察较小物体 测量物体的质量 水槽:装水的器皿显微镜:用于观察肉 烧杯:配置溶液和较多量 试管:眼不可见的微小物体 溶液的反应容器 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试管夹:用于试管加 试管架: 酒精灯:实验于用热时夹持试管 放置试管等仪器 热加的仪器铁架台:用于固定 量筒 和量杯:用于体积测量 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和支持各种仪器 不能加热,不能做反应容器。 或小颗粒状的固体玻璃棒:可用于搅拌、 广口瓶: 细口瓶:引流、蘸取 存放固体药品 存放液体药品集气瓶: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三、实验室的安全(一)实验室安全守则1、听从老师的指示,未经老师的允许不能擅自进入实验室。2、察看实验室灭火器、防护用品急救箱等应急情况处理器材 的位置,并牢记在心。3、不能用湿手接插实验室电源,不能用小刀、螺丝刀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4、没有老师的指令不试嗅得或直接接触任何化学试剂。更不能品尝!!!5、没有老师允许不得随意改变实验程序或所用的试剂等实验材料,以免发生意外6、打翻化学试剂或器皿时需立即处理,并及时向老师或实验室管理员汇报。7、任何物品在使用前先看说明书或产品指示语,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应在排风柜子下提取,用完后立即封住容器。(用剩的药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也不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容器内)8、如果发生烫伤、烧伤、化学试剂灼伤皮肤或眼睛时,应及时用正确方法处理。实验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9、不能将固体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环境污染。实验完毕后,将你的实验区域清理干净,并清洗双手。离开时,将凳子放到桌子底下。10、进入实验室必须保持安静,不准大声喧哗,不得追逐打闹,以免发生危险。四、实验基本操作(一)、固体药品的取用1、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不接触、不猛闻、不品尝。2、取用药品的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取最少量: 液体1ml-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3)实验剩余药品“三不”原则: 不丢、不回、不带走3、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⑴、块状固体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使用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滑”。⑵、粉末状固体:药匙 “一横二送三直立”。也可以使用槽状纸。(二)、液体药品的取用1、倾倒方式:用于取用多量的液体注意:①瓶塞倒放在桌上;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③试管略倾斜,瓶口紧挨试管口。2、胶头滴管的滴取:用于吸取滴加少量液体。分为两种:普通胶头滴管和滴瓶上的胶头滴管(滴瓶上的胶头滴管同时起到瓶塞的作用)(1)握持方法:是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管部分,保证稳定。用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以控制试剂加入量。(2)、吸取液体的方法:① 在试剂瓶外挤出胶头滴管中的空气;② 伸入试剂瓶中松开胶头吸取液体。③ 胶头滴管不能交叉吸取液体。(防止两种液体互相混合)注意:在吸取、滴加使用过程中,胶头在上,管口在下。不能平放或倒放。滴管用后立即 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试剂瓶上的滴管不需要洗涤, 要专管专用。(3)、滴加液体的方法:① 将胶头滴管竖直悬于试管口的正上方。② 不能将试管倾斜滴加。③ 不能伸入试管内。④ 不能接触容器内壁。常识:20滴水的体积约为1ml。3、思考与讨论用滴管吸取溶液或压放溶液时,为什么要轻压或缓压胶头,不能用力过猛?防止胶头脱离玻璃管(3)火焰:活动:1、仔细观察酒精灯的火焰,你可以发现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2. 将1根小木棒放到酒精灯焰心位置约3秒钟,然后迅速拿出,观察小木棒的颜色变化,并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3. 比较小木棒在酒精灯火焰的不同部位加热时的现象,判断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小木棒所处的位置 小木棒的颜色变化焰心 不变内焰 浅黑色外焰 焦黑色结论:各层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温度最低的是焰心;温度居中的内焰。所以,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用外焰加热。物体在外焰处温度升高最快。(4)、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① 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4 。② 添加酒精时,用漏斗添加酒精。③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④ 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⑤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酒精灯。⑥ 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应先擦干仪器外壁的水珠。用烧杯加热需垫上石棉网。⑦ 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⑧ 加热时玻璃仪器不要与酒精灯的灯芯接触。⑨ 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灭。⑩ 如果碰倒酒精灯并导致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5)给试管加热注意事项:①试管中所盛的试剂不能超过试管的1/3②试管可以加热,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住。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最后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的中上部)手握试管夹时,应该握长柄部位,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以免试管滑落。③加热时,要先预热,以免破裂。④加热时,管口不要对着别人或自己(四)、仪器的洗涤1、清洗方法:振荡、刷洗、药洗2、洗净标志: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器壁上出现均匀水膜。3、放置凉干: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其它仪器放在指定的地方。(五)、放大镜的使用活动:1. 一只手拿放大镜,另一只手拿一支铅笔,放在放大镜前方,前后移动放大镜或铅笔,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可以同时移动你的头部和放大镜,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第三节 科学观察一、什么是观察1、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借助于仪器进行的观察,叫间接观察。2、观察还可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二、如何观察1、观察是有目的的活动,拟订观察计划;2、观察力求全面、系统。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观察事物和现象;3、观察要有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要认真细致,做必要的记录;4、活动:(1)先用肉眼仔细观察自己十个手指的指纹,比较指纹的纹路是否相同?不相同(2)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与肉眼观察相比较,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与清晰程度有什么变化?用放大镜看,指纹纹路稍大而清晰(3)将自己的右手食指的指纹用印泥清晰地印在白纸上,并将其与同学的指纹比较,你发现了 指纹纹路不相同 。(4)从这个活动中可得到得结论是:①同一个人不同手指的纹路不相同;②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变大,图像更清晰;③不同人的指纹不同;三、用心观察1、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2、科学观察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四、拓展观察力1、人的观察能力是历史发展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飞跃2、人们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①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看到的遥远的星系②借助仪器可以观察更加微小的世界③用频闪照片或高速摄像机观察运动极快的物体五、整理观察记录的数据①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②八大行星中,围绕太阳转得最快的是:水星,最慢的是:海王星③海王星绕太阳1周的时间约为地球上的约165年。五、观察与实验1、活动:将4 种溶液分别滴30 滴在4 支试管中,并分别在试管上标注相应溶液的字母A、B、C、D。4、(1)将生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里,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看到的现象是:横着下沉 (2)在烧杯里先加入少量食盐,不断搅拌(尽量避 免玻璃棒与烧杯内壁接触),并使食盐溶解在水中,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继续在烧杯里加入食盐,直到鸡蛋浮在水面为止。在烧杯中溶解较多的食盐后,生鸡蛋会:竖立漂浮第4节 科学测量一、测量的定义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二、长度的测量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1、长度单位国际主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研究天体距离常用:光年研究微观世界常用:微米(μm)、纳米(nm)2、单位换算1千米 = 1000米1米 =10分米=100厘米 =1000毫米3、长度测量工具常见工具:刻度尺(直尺、卷尺),其他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②会选: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③会放:正确放法:① 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② 有刻度的一边贴紧待测物体(厚刻度尺与物体垂直放置),直尺的方向必须与测量方向一致,不能倾斜。④会读:a、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b、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3.78厘米⑤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例:2.78厘米准确值为:2.7 估读值为:0.08 单位为:厘米 此物体的长度为: 2.78厘米5、估测物体的长度6、一些特殊场合的测量方法:潜水艇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声呐飞机与雷达站之间的距离→电磁波反射 激光测距仪→激光7、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①累积法:测纸的厚度,细金属丝直径等②替代法1.用尺测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L。2. 推着自行车从学校到家里,数出车轮转过的圈数n(为了便于计数可以在车轮的辐条上系一根红绸子)3.算出学校到家的距离:S=nL③化曲为直方法:使一根不可伸长的细棉线与待测的曲线重合,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测出软线上起点和终点间的距离即可。应用:测地图上的公路、铁路、河流长等。④组合法三、拓展:误 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误差的来源:①、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②、仪器本身不准确 。③、环境温度、湿度变化。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减小误差的办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常用方法。四、体积的测量1、定义:体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 立方米(m3)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固体常用体积单位:立方分米dm3 立方厘米cm3液体常用单位:升 L 毫升 mL3、单位换算:1米3 = 1000分米3 = 1000000厘米3; 1升 =1000毫升;1立方分米 = 1升; 1立方厘米 = 1毫升;1米3 = 1000升 = 1000000 毫升;4、体积测量:(1)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根据相应公式计算出体积。①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测量V长=abc V正= a3② 圆柱体体积、球体体积的测量V圆柱 = S底h=πR2 h V球=3/4πR3(2)液体体积的测量1、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共同点: 无”0”刻度线不同点: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2、量筒使用注意① 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值0—50ml 1ml② 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③ 液面静止后方能读数④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3、思考与讨论:如果读数时采用仰视、俯视,会有什么影响?仰视:示数偏小 俯视:示数偏大(3)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①不溶于水且沉入水:(如:小石块)用量筒、排水法测量V石块=V2-V1= 40mL-20mL= 20mL② 不溶于水且漂浮:沉锤法或者针刺法V蜡烛=V3 -V2V1 V2 V3③ 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的物体:采用溢水法测量④ 体积较小的物体:采用累积法测量五、温度测量1、什么是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2、温度的单位① 国际单位:开尔文 符号:K② 常用单位:摄氏度 符号:℃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③ 读法和写法人的体温一般是37摄氏度 “37℃”舟山二月份平均气温“-1.6 ℃”读作“零下1.6摄氏度”或“负1.6摄氏度”3、温度计:①温度计的构造: 刻度玻璃泡 液体(如水银) 玻璃管 玻璃外壳②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③、温度计的刻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等分为1℃(1摄氏度)。④液体温度计的种类:按液体种类分: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按用途分:实验用温度计、家庭气温计、体温计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⑴估: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⑵选: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温度计。⑶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⑷读:①温度计内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②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③视线与温度计管中的液面上表面相平。⑸记:记录要带单位。5、体温计的构造与使用:①体温计测量范围为35℃至42℃,最小刻度为0.1℃。为什么体温计测量后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观察?②由于冷缩使玻璃细丝水银柱断裂,所以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这样可以方便地读出所测得温度。测量甲的体温后需测乙的体温,该如何操作?③体温计再次使用前应用力甩几下。为什么这样操作?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 ℃以下。6、其他的温度测量仪器:双金属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电子温度计、光测高温计卫星能遥感地表温度,海水0.1℃的温度变化也能测出。温度自动记录仪能用不同的色彩显示被加热的烧瓶中不同温度的分布天文学中常用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恒星的温度。7、小结:常见温度计量程 最小刻度 玻璃泡 管径温度计 -20℃~110 ℃ 1℃ 小 粗体温计 35℃~42 ℃ 0.1℃ 大 细,有一段特细且弯曲气温计 -30℃~50 ℃ 1℃ 湿度气温计浸在水分里 /第5节 科学探究一、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建立猜想和假设3、设计方案、制定计划4、收集证据、检验假设5、得出结论、作出解释6、评价与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