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学设计课题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授课时间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教材分析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是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本框所在的第二单元主要讲述财富的生产创造和财富的分配知识,是全书的落脚点。与第一单元呼应,重在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第二单元的标题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其中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本框所在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社会进步)的基础,第四课正确社会进步又能反过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中第三课主要阐述的是通过坚持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侧重的是做大蛋糕,提倡的是效率;而第四课主要讲述了通过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侧重的是分好蛋糕,提倡的是公平。两课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却都坚持和展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大蛋糕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由人民共享。从宏观上对第二单元两课的分析之后可以发现,本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分好国民收入大蛋糕,促进社会公平的落脚点,是实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思想的重要部分。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有利于全面系统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此外,学生的学习从兴趣出发,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增强学生的体验,避免灌输说教。育人目标 1.政治认同:结合生活实际和具体案例,能区分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能背会坚持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坚定制度自信。2.科学精神:能结合不同家庭收入情况,正确辨析对待劳动的不同态度,树立在实践劳动中增长才干,用劳动创造自己的财富的观念。学习重难点 课标要求:理解国家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会评析我国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分配政策。1.重点:劳动分配、完善个人收入分配2.难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展现劳动人民和他们创造的国民收入大蛋糕图片: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会创造出国民收入这块大蛋糕,而这块国民收入的蛋糕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这里的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教师】呈现材料并让学生区分哪些是按劳分配哪些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小政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政的妈妈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总经理,除年薪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政的叔叔是农民,除了转让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得的一定收入,还自己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小政是私营企业的普通员工,除了工资,课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教师】总结:(1)劳动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2)个人获取收入的要求:①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②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课堂总结展现教学板书,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教学板 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