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练习(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练习(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2021年5月1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结果显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规模继续增长,但生育率进一步下降;人口总抚养比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但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以上材料表明( )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
②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
③男女出生比例失衡、人口素质偏低
④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我国于今年6月1日放开了三孩政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4 D. ①④
2.“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这体现出我国人口状况的特点是( )
A. 人口基数大 B. 人口素质偏低 C. 老龄化加剧 D. 城乡分布不均衡
3.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下列有助于保护粮食安全的举措有( )
①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②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③依赖国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
④坚持不懈反对餐饮浪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根据人口变化趋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2021年中央提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
①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②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的矛盾
③改变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④根本改变了人口与资源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新鲜出炉。下列关于台州市人口状况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各县(市、区)人口分布不均衡
②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③近十年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剧
④近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李铭同学搜集到我国部分资源的情况:如淡水资源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占有量2 4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是美国的,加拿大的……这告诉我们( )
A. 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是资源大国
B. 我国资源已经枯竭,主要战略资源需要全部从国外进口
C.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D. 我国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
7.2020年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指出,到2023年,推动具备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体现我国( )
A. 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 B. 致力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C. 人口素质普遍提高 D. 把垃圾分类作为中心工作
8.下列属于我国人口新特点的是( )
①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
②人口基数大
③人口增速趋缓
④老龄化加剧
⑤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均衡
⑥大量的人口流动
A. ①②⑤⑥ B. ①③④⑥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9.我国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应对我国人口诸多问题,我国实施的基本国策是( )
A. 对外开放 B. 节约资源 C. 保护环境 D. 计划生育
10.国家统计局2020年1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40005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2.6%。这反映了我国( )
①人口基数大
②人口素质偏低
③老龄化加剧
④人口增速趋缓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11.2021年3月,株洲城区义务植树拉开序幕,干部群众、学校师生等齐动手,栽下上万株新苗,有香樟、桂花、樱花、红叶石楠、银杏、水杉等。义务植树的意义是( )
①有利于美化环境,提升公民的幸福指数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③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
④有利于推进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十三五”期间,长江经济带25000多座小水电站中,共退出涉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或缓冲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电站3500多座,累计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616座。这表明( )
A.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环境问题无法改变
B. 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已经解决
C. 我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已实现可持续发展
D. 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
13.读如图,建设美丽中国的正确做法是( )
A. 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B. 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解决
C. 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D.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4.为应对气候变暖,中国向世界承诺:我国将在2030年前和200年分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注:碳达峰即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碳中和是指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捕集或吸收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实现上述承诺
②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造福人类
③促进发展要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首位
④影响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环境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2020年我国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677万公顷、森林抚育837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283万公顷、防沙治沙209.6万公顷。这表明( )
①我国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成效显著
②保护环境是我国当前工作中心
③国土绿化行动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了贡献
④我国是世界山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6.之所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因为( )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③人类是自然的主人
④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河南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三年的任务,打赢了一场漂亮的大气治理“翻身仗”。2019年,河南省在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10天的同时,保持PM2.5和PM10继续降低,四大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同时全面打响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和谐图景越来越近。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推进河南省生态文明的建设
②防范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建设美丽河南的目标
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彻底解决河南省的环境问题
④引导公民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2020年8月28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发展”论坛在线上召开。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教授指出:要着力推动绿色惠民、绿色强国,实现绿色发展提质增效。这启示我们要( )
①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的增长,实现共同富裕
②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两者协调发展
③坚持资源消耗优先,保护经济发展优先的方针,共享发展成果
④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列属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的是( )
①资源储量丰富
②环境污染得到明显改善
③生态系统退化
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0.如图漫画的做法( )
①有利于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②确保生物链不被破坏,保护生态平衡
③保障每一个公民的生命健康不受威胁
④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0分)
21.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如表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部分)
项目 第六次人口普查 第七次人口普查
总人口 133972万人 141178万人
男女性别比
(人口出生性别比一般为103-107之间) 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1 202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
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 13.26% 18.70%
文盲率 4.08% 2.67%
请认真阅读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表中呈现出的人口特点有哪些?(四个即可)
21-2.人口状况有喜有忧。立足我国的国情,请从以上人口特点中选择一个,提出一条建议,缓解它现阶段带来的“忧”。(要求特点与建议相对应)
22.阅读材料分析说明
材料一: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十三五”时期,恩施州顺利实现109万贫困人口脱贫、729个贫困村出列、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恩施州精准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就,让人深感钦佩。
材料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定为总目标。文件指出,2021年的重点任务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目标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材料三:恩施州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明确了恩施州2035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会议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新时代推进我州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纲要规划,要坚定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聚焦“富裕恩施”“绿色恩施”“开放恩施”“法治恩施”“幸福恩施”的建设……为加快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谱写新时代恩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小明收集了上述材料,邀请你仔细阅读后,分析说明下列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22-1.说明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哪一发展理念?
22-2.运用教材观点,分析材料二中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原因?
22-3.综合上述材料,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绿色恩施”,针对节约、节能、环保、低碳等方面,谈谈你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应养成怎样的自觉行为?
23.(精致兰州绿色崛起)
黄河像一条飘落兰州的飞天锦带,塑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风韵。近年来,兰州市采取多项措施改善城市环境:绿化南北两山、治理黄河水污染、严明环境监管职责、支持研发新能源、落实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垃圾分类等,完成了从沙霾到清净的华丽“蝶变”。
市民在蜿蜒百里的黄河风情线上踏歌晨练、迎霞散步,收获着实实在在的幸福。兰州市还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构建了城市服务、文化体验和购物休闲的综合体,有力激活着经济潜力,实现了水润金城、水秀金城、水富金城的美好愿景。
23-1.上述材料体现出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23-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兰州市是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水秀金城、水富金城的?
24.材料一:2020年9月1 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十五次会议。会议指出,生活垃圾分类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都有着重要意义。
材料二:如今的垃圾分类与时下流行的互联网元素邂逅。智能回收机的出现将改变人们把生活垃圾“一包丢”的习惯。刷卡、选择垃圾种类、投放垃圾简单几步骤,就可以完成垃圾分类,令人大呼“新潮”。目前,某市城管局投放的首个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试用,让垃圾分类变得简单而智能,提高了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使其物尽其用。

24-1.实行垃圾分类符合我国倡导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怎样的方针?
24-2.材料表明实行垃圾分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对当代中国发展意义重大。请问: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是什么?
24-3.材料中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的试用,让我们感受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坚持怎样的方针。
24-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如何践行低碳生活?(写出两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题干内容表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故①②说法正确;③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与题意不符;④理解错误,为完善、优化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应对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我国于今年6月1日放开了三孩政策。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对我国的人口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其考查了我国的人口现状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2.【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数字统计反映了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选项A正确;BCD属于我国的人口特点,但与题意不符。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人口现状。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解答该题需要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国情,依据我国的人口特点对材料进行正确的分析。
3.【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保护粮食安全的措施。分析可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坚持不懈反对餐饮浪费都是有利于保护粮食安全的举措,①②④说法正确;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不能依赖国外的先进技术,③说法错误。
故选:B。
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是保护粮食安全。
认真审题,把握保护粮食安全的措施,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4.【答案】A;
【解析】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是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其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的发展,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的矛盾,使人口的增长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而促进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①②是正确的选项;③错误,没有改变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是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④错误,观点太绝对。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人口现状。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有: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比例失衡等。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我国的人口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5.【答案】D;
【解析】分析图表可知,体现了台州市人口的现状,各县(市、区)人口分布不均衡,说明近十年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剧,体现了近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①③④是正确的选项;②图表没有体现。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人口现状。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有: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比例失衡等。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人口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6.【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较少,资源相对短缺,水资源形势严峻,所以C是正确的选项;A选项我国是资源大国,也是资源小国;B选项不符合实际;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资源现状.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解答此题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我国的资源现状,在此基础上即可顺利作答.
7.【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B是正确的选项;A错误,不符合实际;C不符合题意;D错误,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循环经济,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8.【答案】B;
【解析】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①③④⑥属于我国人口新特点;②属于基本特点;⑤不符合实际。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人口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解答本题要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在此基础上,完成解答。
9.【答案】D;
【解析】为应对我国人口诸多问题,我国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这是唯一正确的解决人口问题的答案,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
故选:D。
该题考查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仔细审题,把握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结合选项排除。
10.【答案】D;
【解析】题干中,国家统计局2020年1月17日发布数据,反映了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①③符合题意,D正确;②④观点正确,但题干中没有体现。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人口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在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11.【答案】A;
【解析】义务植树有利于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提升公民的幸福指数;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推进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植树造林并不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引领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题意,把握好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排除错误说法,完成解答。
12.【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我国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并取得了巨大成就,D是正确的选项;A错误,环境问题可以改变;BC错误,不符合实际。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3.【答案】D;
【解析】分析漫画可知,体现了我们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D是正确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B错误,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C错误,既要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14.【答案】A;
【解析】题干中我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造福人类,要实现目标,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等,①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④说法错误,“最突出”的说法夸大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引领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题意,把握好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要求,对应正确题肢,完成解答。
15.【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内容,体现了我国绿化工作成效显著,这是我国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表现,表明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绿化行动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了贡献,①③是正确的选项;②错误,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工作中心;④错误,不符合实际。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引领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把握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分析各个选项,完成解答。
16.【答案】B;
【解析】之所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因为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①②④说法正确;③说法错误,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人。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类应该保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人类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并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解答本题要把握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排除错误说法,完成解答。
17.【答案】A;
【解析】题干中河南省治理大气污染,体现了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防范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建设美丽河南的目标,有利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人民获得幸福感,①②④符合题意;③错误,观点太绝对。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关知识点。
18.【答案】C;
【解析】材料启示我们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现绿色富国之梦,故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启示我们绝不能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共享发展成果,故①③说法错误。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解答此题要准确掌握教材知识,明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相关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方可正确作答。
19.【答案】D;
【解析】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包括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等,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属于挑战,不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引领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解答本题要审清题意,把握好我国生态环境方面的挑战,对应正确题肢,完成解答。
20.【答案】D;
【解析】如图漫画的做法有利于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有利于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需求的需要,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④符合题意;②③错误,观点太绝对。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引领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1.【答案】人口基数大;总人口增速趋缓;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人口素质偏低。;示例一,特点:人口基数大。建议: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控制人口增长等。;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人口现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材料题的形式呈现分析材料内容,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仔细读题,在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础上,做出符合题意的解答。
22.【答案】共享。;我国存在着城乡发展的差距,这影响了我国实现共同富的实现;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努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尊重和保障人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节约用水用电,随手关闭水龙头;出门多步行或乘坐公交,少坐或不做私家车;不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析】
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解答时,认真阅读材料及设问,把握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知识点,找到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进而分析作答。
23.【答案】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增加民生福祉。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⑤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解析】
本题考查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绿色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依据设问要求组织答案。
答题时要注意认真读题,体会材料反映的问题或考查的目标是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绿色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从而准确的联系课本所学的内容,规范地去组织答案。
24.【答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因: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如:绿色出行;节水节电;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垃圾科学分类;植树造林等。;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建设创新型国家等,解答时要紧密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综合作答。
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材料问题,把握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知识点,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