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1年秋初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亲爱的学子们,在美丽的秋天,我们谈文论艺驱遣想象,我们了解古人生活、感受古人智慧,班级还开展了有趣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你一定收获满满,请你完成下列任务吧!
1.小颖同学学完字词之后,做了以下归纳,请你帮他找出其中没有错误的一项( )
A.应注意汉字中的多音字现象,例如:拘泥(ní)、淡薄(bó)、瘦削(xuē)
B.大部分的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例如:诡谲(jú)、味同嚼蜡(jiáo)、侦缉(jí)。
C.应注意区别形近字,例如:“要决”应为“要诀”,“劝戒”应为“劝诫”。
D.要注意成语中的一些特殊字形,例如:“另请高明”的正确写法是“另请高名”,“雕梁画栋”的正确写法是“雕粱画栋”。
2.小题同学在成长手册上写了下面语段,请你帮他选出空格处适合填入的一组成语( )
今天我们上的是一节作文课,有同学在写作时,诗词典故、名言警句 ① ,同学们读得津津有味。老师还 ② 地讲述了自己徒步西藏的奇特经历。没想到在最精彩的地方,某同学却故意发出怪声来 ③ 这种行为引起了同学们的反感。
A.①寻章摘句 ②栩栩如生 ③高谈阔论 B.①信手拈来 ②绘声绘色 ③哗众取宠
C.①寻章摘句 ②绘声绘色 ③哗众取宠 D.①信手拈来 ②栩栩如生 ③高谈阔论
3.小颖帮助同学修改周记,下面是从同学们的周记中选出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银杏大道、青竹园、花果山……这些校园特色景点无不给来校参观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小安在“我与校长有个约会”的活动中提出要建立校园交通安全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制止和发现违规行为。
C.上个学期,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我不畏困难的精神有了很大的改善。
D.子涵在初三学习中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是他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小颗同学在黑板报上看到几句散乱的语句,请帮她重新排序,下面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他在动手写的时候,不但要选择那些最适当的文字,让它们集合起来,还要审查那些写下来的文字,看有没有应当修改或是增减的。
②作者若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③总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④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
⑤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
A.②①⑤④③ B.②①③⑤④ C.⑤②④①③ D.⑤④②①③
5.小颖同学对文化常识做了以下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所写,“表”是古代君王向臣子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姐姐属猪,妹妹比姐姐小3岁,妹妹属猴。哥哥比姐姐又大3岁,哥哥属兔。
C.我劝小杰:你在初三一定要比别人多花时间、多花心思,争取把成绩赶上来,笨鸟先飞,你一定可以的。
D.元宵有赏花灯的习俗,社日是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寒食在清明节前一二日,这天只能吃寒食。
6.班级决定开展“学诗文,长智慧”的读书交流活动,请完成以下填空。(共4分,每空1分)
时势造英雄,选择定未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当社会处于纷乱之时,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不能施展的时候,有些人选择远离纷扰,他们会用《出师表》中的“(1) , ”两句来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独善其身的人生志趣。但是也会有很多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已任,就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的“(2) , ”两句所写,在生死关头,他们毅然选择“舍生取义”,后者的精神更令人敬仰。
7.综合运用。(6分)
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的中国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名句积累】下列诗句不适合用来勉励青少年具有“爱国情怀”的两句是( )(只填序号)(2分)
①位卑未改忘忧国,事定还须待阖棺。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③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⑤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标题拟写】请为下面的这则新闻拟写一则简洁明确的标题。(2分)
新华社太原11月20日电(李国利、郝明鑫)11月20日9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97次飞行。
我拟的标题是(不超过15个字):
(3)【对联撰写】在《出师表》-文中,鞠躬尽瘁的诸葛丞相,为报先帝之恩遇,出师前恳切上书。请根据这句提示语补全上联。(2分)
上联:
下联:少年读书,立志成才振强国。
二、阅读与理解(共4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6分)
野老①
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贸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②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③?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④哀。
【注释】①此诗写于上元元年(760)。安史之乱导致国家残破,生民涂炭。杜甫经过长年颠沛流离之后,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这里的野老是指诗人自己。②长路:归乡之路;剑阁:剑门关,此时因战事被阻隔。③琴台:此代指成都。④画角:军中用的号角。
8.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语言纯真自然,通过写诗人野望之景,勾画了一幅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表达了诗人超脱于尘世之外的意愿。
B.颈联的“片云何意傍琴台?”写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为何留滞蜀中呢?这一问看似突兀,也无法回答,但委婉含蓄地展现了诗人的心境。
C.诗歌的开篇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脱离写景,转入抒情。整首诗写景抒情巧妙结合。
D.本诗从体裁来看,是一首古体诗,整首诗有别于诗人以往沉郁顿挫的风格,显得明白如话,简洁明快。
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也就是说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所写之诗便会描绘出带有主观情感的画面,请根据诗歌内容补全下列表格。(4分)
意象 意境 情感
颈联 ① 迷惘政寥 ②
尾联 城阙、画角 ③ ④
韩垣之齐,以策干①于齐王,王不用。韩垣怒出诽言,王闻而拘诸司寇②,将杀之。
田无吾乃入见,王以语之。田无吾曰:“臣闻娵萌③学扰象而工。北之义渠④,以扰象之术干义渠君,义渠君不谷,退而诽诸馆。馆人曰:“非吾君之不听子也,顾无所得象也。”娵萌赧⑤而归。医胡之魏,见魏太子之神驰而气不属⑥也,谓之曰:“太子病矣,不疾治且不可救。”太子怒,以为谤己也,使人刺医胡。医胡死,魏太子亦病而死。夫以策干人,不合而怨者非也。人有言不察,恚⑦而雠⑧之亦非也。臣闻之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硁硁⑨之夫何足杀哉。”
王乃释韩垣。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有改动)
【注解】①干(gān):求职。②司寇:官名,主管刑狱。③娵(jū)萌:相传驯象的能手。④义渠:古族名,西戎之一。⑤赧(nǎn):羞愧脸红。⑥属(zhǔ):接连,续。⑦恚(huì):怨恨,愤怒。⑧雠(chóu):同“仇”。⑨硁硁(kēng kāng):浅陋固执的样子。
10.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成语“治国安邦”中“治”的意思为“治理、管理”,据此可类推“不疾治且不可救”中的“治”也为此意。
B.“娵萌赧而归”与“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中的“而”的用法是一样的。
C.字典中“顾”本义为“回头看”后引申为“拜访”、“照顾”、“光顾”、“只是”等意思,文章中“顾无所得象也”的“顾”应为“拜访”之意。
D.“闻”是会意字。甲骨文右边是一只耳朵,左边是一个举手附耳谛听的人之形。由此可知“王闻而拘诸司寇”与“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都是“听闻”。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臣闻之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硁硁之夫/何足杀哉
B.臣闻之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硁硁之/夫何足杀哉
C.臣闻之/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硁硁之/夫何足杀哉
D.臣闻之/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硁硁之夫/何足杀哉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3分)
韩垣之齐,以策干于齐王,王不用。
13.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劝谏结果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学生的角度谈谈有何启示?(3分)
【链接材料】:“纣愈淫乱不止……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史记·殷本纪》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材料一】
①经常阅读诗词,鉴赏诗词,我们的思想境界、言谈举止、人格魅力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变得丰满而有诗意。
②有段时间朋友圈被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武亦妹这个16岁的高中生刷屏,人们折服于她丰富的诗词储备量,更惊艳于她淡定从容的气质,因为她上场的时刻,总是那样的雍容淡定,大气沉着。第五期的攻擂者李宜幸被问及对武亦妹的看法时,她评价说:“她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非常沉着冷静。”第八期武亦妹再次从百人团脱颖而出的时候,董卿问她第二次再上来面对整个环境是否会更坦然自若一些了,武亦妹说她并没有这种感觉,她解释说:“就像诗词也是这样的,就觉得只要我还喜欢它,只要我有个人可以聊,真的就够了。我也觉得答题答得怎么样,都无所谓,知识盲点回去再补就可以了。但是我对它的热爱,一旦生成,就不会再轻易减少了。”
③有时候,从当下看来,读诗确实不如其他技能来得现实,但是诗词却能够净化人浮躁的内心,荡涤出别样的意境胸怀。这才是武亦妹读诗读出来的气质和人生境界,这是一种打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热爱,这种精神甚至远超过了她学霸的光芒,令她熠熠生辉。
(摘编自林峰《诗词与人生》)
【材料二】
①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颍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具有极高的审类价值。
②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熏陶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应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慢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三】
①古代诗词距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多障碍。首先,古诗词语言精炼,跳跃性强,文字含义存在不确定性,诗词中词性改变,语序颠倒,省略内容,运用典故等现象经常出现。这些都对当前文言基础知识不扎实,文学常识积累不足,文化素养不高的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带来很多麻烦。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从打牢基础,加强自身的文化积累,提高自身素养做起。
②其次,有部分学生在背诵诗词时感觉很困难,记不牢,即使勉强背过,很短时间又遗忘,或者默写起来错字别字连篇,究其原因还是对诗歌的大意并未完全理解,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仅在“有时”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不理解呢?原来是对作者的经历不太了解,也不能感同身受,如果要理解的话,就需要鉴赏者丰富自己的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照自己的人生才能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
③再次,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古诗词时无勾画圈点的习惯,没有这个习惯就不能很好地把握诗歌重点、发现不了细节。如果平时多加强圈点勾画的训练,就能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意旨。
④最后,有的学生遇到诗歌时会显得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处下手。所以,要理解诗歌,读者还得系统地学习一些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按照系统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展开阅读,才会真正地拥有“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的轻松惬意。
(摘编自《当代学生古诗词阅读调查报告》)
1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读诗不能帮我们提升技能,但会影响我们的思想境界、言谈举止、人格魅力。
B.唐诗宋词中表达的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跟现代人没有距离。
C.“诗言志”“诗缘情”是关于诗词内容的两个对立的认识。
D.唐诗宋词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教育熏陶作用。
1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三中加点的“大多数”“调查结果显示”若删去,会影响语意的准确表达。
B.材料二中的第①段采用了作引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而使内容更具说服力,更充实具体。
C.这三则材料中,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诗词的特点,材料三介绍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困难。
D.古典诗词的内容和形式都给文化素养不高的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带来很多麻烦。
16.小语同学最近非常困惑:自己总是读不懂诗词,请你结合材料三,告诉他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诗词?(4分)
(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4分)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①一个冬日的上午,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券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②“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③“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④“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⑤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娘死得平,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染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几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⑥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⑦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⑧“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⑨桑伯不言语。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⑩下午,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浓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湾。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北风吹过脸庞,令人感觉阵阵寒意。桑伯在村前一棵即将枯死的老榆树前,站了好久……回家毅然作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时间 情节 桑伯的表现或心理
冬日的上午 ① 自信
吃午饭时 陶子树诉说手艺人的生存状态 ②
下午 桑伯开始雕梅花 ③
回家后 ④ 生病了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老愉树已满枝新芽。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10多年的木料,精心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靠椅摆放在堂屋里,雕工精湛、古朴典雅。连儿子桑果每天都忍不住多看两眼。门外,万物回春。老榆树的起死回生让他相信:这把椅子在陪他度过孤独的寒冬之后,也一定会迎来灿烂而热闹的春天,这份坚信练于他的手艺,也缘于老榆树。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17.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下表。(4分)
18.谈谈你对文章第 段划线句子含义的理解。(4分)
19.你认为桑伯是一个怎样的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艺术的瑰宝,请你结合文章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从多角度谈谈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6分)
【链接材料一】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由长沙市委、市政府打造,历时两年完成。2021年11月7日是她的三周岁生日。三年来,市非遗馆免费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教学场地,精心组织策划学非遗、假期伴你玩乐游非遗体验周、乐玩非遗等系列主题传习体验活动,形成了“赏、玩、学、品”多元立体运行模式。同时也将非遗元素巧妙融入现代艺术载体,让市民游客免费欣赏、观赏湖湘优秀传统节目,2021年以来,“情智少年·乐赏、乐玩非遗”公益研学活动持续进行,“小小讲解员”活动也在有序开展,多名来自长沙市各个中小学,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为非遗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链接材料二】2021年11月13日至14日,长沙新国湖汉服文化节在洋湖水街举办。活动现场,40多位KOL(指在微博、公众号、视频平台等网络渠道上有影响力的人),20多个汉服品牌,30多位非遗大师齐助阵,活动吸引了上千名汉服爱好者参与,共同打造了一场汉唐“穿起”之旅。
(四)名著阅读(共6分)
【文段一】
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操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
【文段二】
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鹦鹚螺”号又浮出了水面。我急忙来到平台上,感受地中海清爽宜人的海风。A走到我身边,小声地说:“教授,我们已经来到地中海了,我看现在时机到了。”“A先生,您说的是什么时机?”B疑惑地问道。A回答说:“当然是咱们从这里逃走的好时机。现在已经到欧洲了,趁尼摩船长还没把咱们带到极地或大洋洲,咱们赶紧逃出这个鬼地方吧。”他的话让我很为难,因为这三个月的奇异海底旅程让我看到了很多海洋的秘密,这对我的科学研究很有益处,截至现在,我还没打算离开“鹦鹉螺号。因为如果离开这里,我这辈子恐怕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去纵览海底奇观了。我对A道:“‘鹦鹉螺'号上的生活就这么让您厌烦吗?您是不是怨恨尼摩船长把您带到这里来?是命运把您扔到艇上的,您为此感到遗憾吗?”A认真地回答道:“这样的生活该是个头了,难道您要永无休止地在海洋上行驶吗?难道您想一辈子在海上生活吗?”我说:“旅行会结束的,至于什么时候结束,我不好说。我只想把我的科学研究做完,把我的海洋见闻写完,然后再走。”
20.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段一】选自《骆驼祥子》,选段描写的是前期为了梦想努力拉车的祥子,他顾不上自己的体面,一心只想赚钱买车。
B.【文段二】选自《海底两万里》,A 是教授的仆人康塞尔,曾在海底手刃巨鲸。他性情火爆,受不了被监禁,总是计划逃脱,如果没有他,阿龙纳斯教授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
C.【文段一】运用了纯熟的北京口语,如“帮儿车”“一气”“掏坏”“抽冷子”等,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D.《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朝翔的梦想.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都已经变成现实。
21.小说的人物表现对突出主题有重要作用。请联系文段一与文段二分别概括祥子和“我”面对逆境的不同表现,并分析他们的表现分别体现了小说怎样的主题。(4分)
三、表达与写作(共56分)
22.下面是小颖同学与杨老师的一段通话,请你根据这段通话提取信息,帮助小颖写一则寻物启事,助她尽快找回书包。(6分)
“杨老师,我的书包丢了。”
“什么时候丢的?在哪里丢的?”
“晚上9点40分左右。我们小区10栋前面的长栅上,我书包里面有好多重要的初三复习资料……”
“先不急,书包是什么颜色?里面还有没有什么东西?”
“红色,还有几包板蓝根冲剂,内侧的小袋里有妈妈给我吃饭的早餐钱42元钱。”
“有可能是同学拿错了,你现在写一个寻物启事,让你妈妈发在小区业主群里,让大家都帮着来找。让发现的人跟你妈妈联系。或是送到你家,你家住哪里?你妈妈手机号码多少?”
“10栋2008室。我妈妈手机号码:15807321234……”
要求:1.格式完整、规范。2.提取信息准确、有效。3.语言简明、得体。只写正文,不超过150字。
寻物启事 小颖 2021年12月10日
23.写作(50分)
语文老师张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他经常通过写作来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或学习中的思想问题,并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思考,达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日的。
下面是张老师与某同学的对话,请你根据张老师的写作目标和写作要求写一篇作文。
某同学的心里话:很多事情,我不喜欢做,但是却不得不去做,感觉很烦躁。
班主任观点: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承担很多责任,对父母、对家庭、对别人、对集体、对国家……而且在承担责任的同时,我们的内心也是快乐的。
写作目标:或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讲述别人的故事,或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不想承担责任的同学读了你的文章后受到启迪。
写作要求:
①能对生活做出有价值的思考或建议,忌无病呻吟,忌空洞说教。
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也不要写成书信体。
③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2021年秋初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亲爱的学子们,在美丽的秋天,我们谈文论艺驱遣想象,我们了解古人生活、感受古人智慧,班级还开展了有趣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你一定收获满满,请你完成下列任务吧!
1.小颖同学学完字词之后,做了以下归纳,请你帮他找出其中没有错误的一项( C )
A.应注意汉字中的多音字现象,例如:拘泥(ní)、淡薄(bó)、瘦削(xuē)
B.大部分的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例如:诡谲(jú)、味同嚼蜡(jiáo)、侦缉(jí)。
C.应注意区别形近字,例如:“要决”应为“要诀”,“劝戒”应为“劝诫”。
D.要注意成语中的一些特殊字形,例如:“另请高明”的正确写法是“另请高名”,“雕梁画栋”的正确写法是“雕粱画栋”。
解析:A.拘泥(nì);B.诡谲(jué)、侦缉(jī);D.另请高明、雕梁画栋
2.小题同学在成长手册上写了下面语段,请你帮他选出空格处适合填入的一组成语( B )
今天我们上的是一节作文课,有同学在写作时,诗词典故、名言警句 ① ,同学们读得津津有味。老师还 ② 地讲述了自己徒步西藏的奇特经历。没想到在最精彩的地方,某同学却故意发出怪声来 ③ 这种行为引起了同学们的反感。
A.①寻章摘句 ②栩栩如生 ③高谈阔论 B.①信手拈来 ②绘声绘色 ③哗众取宠
C.①寻章摘句 ②绘声绘色 ③哗众取宠 D.①信手拈来 ②栩栩如生 ③高谈阔论
3.小颖帮助同学修改周记,下面是从同学们的周记中选出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银杏大道、青竹园、花果山……这些校园特色景点无不给来校参观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小安在“我与校长有个约会”的活动中提出要建立校园交通安全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制止和发现违规行为。(语序不当)
C.上个学期,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我不畏困难的精神有了很大的改善。(提升)
D.子涵在初三学习中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是他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重复)
4.小颗同学在黑板报上看到几句散乱的语句,请帮她重新排序,下面最合理的一项是( C )
①他在动手写的时候,不但要选择那些最适当的文字,让它们集合起来,还要审查那些写下来的文字,看有没有应当修改或是增减的。
②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③总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④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
⑤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
A.②①⑤④③ B.②①③⑤④ C.⑤②④①③ D.⑤④②①③
5.小颖同学对文化常识做了以下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D )
A.《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所写,“表”是古代君王向臣子(臣子向君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姐姐属猪,妹妹比姐姐小3岁,妹妹属猴(虎)。哥哥比姐姐又大3岁,哥哥属兔(猴)。
C.我劝小杰:你在初三一定要比别人多花时间、多花心思,争取把成绩赶上来,笨鸟先飞,你一定可以的。
D.元宵有赏花灯的习俗,社日是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寒食在清明节前一二日,这天只能吃寒食。
6.班级决定开展“学诗文,长智慧”的读书交流活动,请完成以下填空。(共4分,每空1分)
时势造英雄,选择定未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当社会处于纷乱之时,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不能施展的时候,有些人选择远离纷扰,他们会用《出师表》中的“(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两句来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独善其身的人生志趣。但是也会有很多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已任,就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的“(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所写,在生死关头,他们毅然选择“舍生取义”,后者的精神更令人敬仰。
7.综合运用。(6分)
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的中国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名句积累】下列诗句不适合用来勉励青少年具有“爱国情怀”的两句是(②④)(只填序号)(2分)
①位卑未改忘忧国,事定还须待阖棺。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③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⑤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标题拟写】请为下面的这则新闻拟写一则简洁明确的标题。(2分)
新华社太原11月20日电(李国利、郝明鑫)11月20日9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97次飞行。
我拟的标题是(不超过15个字):高分十一号03星成功发射
(3)【对联撰写】在《出师表》一文中,鞠躬尽瘁的诸葛丞相,为报先帝之恩遇,出师前恳切上书。请根据这句提示语补全上联。(2分)
上联:丞相上表,鞠躬尽瘁报殊遇
下联:少年读书,立志成才振强国。
二、阅读与理解(共4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6分)
野老①
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贸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②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③?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④哀。
【注释】①此诗写于上元元年(760)。安史之乱导致国家残破,生民涂炭。杜甫经过长年颠沛流离之后,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这里的野老是指诗人自己。②长路:归乡之路;剑阁:剑门关,此时因战事被阻隔。③琴台:此代指成都。④画角:军中用的号角。
8.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本诗语言纯真自然,通过写诗人野望之景,勾画了一幅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表达了诗人超脱于尘世之外的意愿。
B.颈联的“片云何意傍琴台?”写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为何留滞蜀中呢?这一问看似突兀,也无法回答,但委婉含蓄地展现了诗人的心境。
C.诗歌的开篇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脱离写景,转入抒情。整首诗写景抒情巧妙结合。
D.本诗从体裁来看,是一首古体诗,整首诗有别于诗人以往沉郁顿挫的风格,显得明白如话,简洁明快。
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也就是说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所写之诗便会描绘出带有主观情感的画面,请根据诗歌内容补全下列表格。(4分)
意象 意境 情感
颈联 ①长路、片云 迷惘、寂寥 ②痛苦、迷乱
尾联 城阙、画角 ③凄切,悲凉 ④哀愁、伤感
韩垣之齐,以策干①于齐王,王不用。韩垣怒出诽言,王闻而拘诸司寇②,将杀之。
田无吾乃入见,王以语之。田无吾曰:“臣闻娵萌③学扰象而工。北之义渠④,以扰象之术干义渠君,义渠君不谷,退而诽诸馆。馆人曰:“非吾君之不听子也,顾无所得象也。”娵萌赧⑤而归。医胡之魏,见魏太子之神驰而气不属⑥也,谓之曰:“太子病矣,不疾治且不可救。”太子怒,以为谤己也,使人刺医胡。医胡死,魏太子亦病而死。夫以策干人,不合而怨者非也。人有言不察,恚⑦而雠⑧之亦非也。臣闻之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硁硁⑨之夫何足杀哉。”
王乃释韩垣。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有改动)
【注解】①干(gān):求职。②司寇:官名,主管刑狱。③娵(jū)萌:相传驯象的能手。④义渠:古族名,西戎之一。⑤赧(nǎn):羞愧脸红。⑥属(zhǔ):接连,续。⑦恚(huì):怨恨,愤怒。⑧雠(chóu):同“仇”。⑨硁硁(kēng kāng):浅陋固执的样子。
10.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成语“治国安邦”中“治”的意思为“治理、管理”,据此可类推“不疾治且不可救”中的“治”也为此意。(医治)
B.“娵萌赧而归”与“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中的“而”的用法是一样的。
C.字典中“顾”本义为“回头看”后引申为“拜访”、“照顾”、“光顾”、“只是”等意思,文章中“顾无所得象也”的“顾”应为“拜访”之意(只是)。
D.“闻”是会意字。甲骨文右边是一只耳朵,左边是一个举手附耳谛听的人之形。由此可知“王闻而拘诸司寇”(听闻)与“闻寡人之耳者”(使……听见)(《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都是“听闻”。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臣闻之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硁硁之夫/何足杀哉
B.臣闻之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硁硁之/夫何足杀哉
C.臣闻之/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硁硁之/夫何足杀哉
D.臣闻之/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硁硁之夫/何足杀哉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3分)
韩垣之齐,以策干于齐王,王不用。
译:韩垣到齐国,以向齐王献计策求职,齐王没有采用
13.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劝谏结果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学生的角度谈谈有何启示?(3分)
【链接材料】:“纣愈淫乱不止……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史记·殷本纪》
示例:原因——韩垣没有实绩,医胡说话太直接,比干因其纣王残暴。
启示——应辨清谏言的对象,有针对性的劝说;要审清自我,有过硬的本事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材料一】
①经常阅读诗词,鉴赏诗词,我们的思想境界、言谈举止、人格魅力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变得丰满而有诗意。
②有段时间朋友圈被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武亦妹这个16岁的高中生刷屏,人们折服于她丰富的诗词储备量,更惊艳于她淡定从容的气质,因为她上场的时刻,总是那样的雍容淡定,大气沉着。第五期的攻擂者李宜幸被问及对武亦妹的看法时,她评价说:“她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非常沉着冷静。”第八期武亦妹再次从百人团脱颖而出的时候,董卿问她第二次再上来面对整个环境是否会更坦然自若一些了,武亦妹说她并没有这种感觉,她解释说:“就像诗词也是这样的,就觉得只要我还喜欢它,只要我有个人可以聊,真的就够了。我也觉得答题答得怎么样,都无所谓,知识盲点回去再补就可以了。但是我对它的热爱,一旦生成,就不会再轻易减少了。”
③有时候,从当下看来,读诗确实不如其他技能来得现实,但是诗词却能够净化人浮躁的内心,荡涤出别样的意境胸怀。这才是武亦妹读诗读出来的气质和人生境界,这是一种打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热爱,这种精神甚至远超过了她学霸的光芒,令她熠熠生辉。
(摘编自林峰《诗词与人生》)
【材料二】
①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颍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具有极高的审类价值。
②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熏陶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应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慢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三】
①古代诗词距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多障碍。首先,古诗词语言精炼,跳跃性强,文字含义存在不确定性,诗词中词性改变,语序颠倒,省略内容,运用典故等现象经常出现。这些都对当前文言基础知识不扎实,文学常识积累不足,文化素养不高的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带来很多麻烦。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从打牢基础,加强自身的文化积累,提高自身素养做起。
②其次,有部分学生在背诵诗词时感觉很困难,记不牢,即使勉强背过,很短时间又遗忘,或者默写起来错字别字连篇,究其原因还是对诗歌的大意并未完全理解,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仅在“有时”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不理解呢?原来是对作者的经历不太了解,也不能感同身受,如果要理解的话,就需要鉴赏者丰富自己的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照自己的人生才能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
③再次,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古诗词时无勾画圈点的习惯,没有这个习惯就不能很好地把握诗歌重点、发现不了细节。如果平时多加强圈点勾画的训练,就能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意旨。
④最后,有的学生遇到诗歌时会显得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处下手。所以,要理解诗歌,读者还得系统地学习一些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按照系统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展开阅读,才会真正地拥有“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的轻松惬意。
(摘编自《当代学生古诗词阅读调查报告》)
1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D )(2分)
A.读诗不能帮我们提升技能,但会影响我们的思想境界、言谈举止、人格魅力。
B.唐诗宋词中表达的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跟现代人没有距离。
C.“诗言志”“诗缘情”是关于诗词内容的两个对立的认识。
D.唐诗宋词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教育熏陶作用。
1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材料三中加点的“大多数”“调查结果显示”若删去,会影响语意的准确表达。
B.材料二中的第①段采用了作引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而使内容更具说服力,更充实具体。
C.这三则材料中,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诗词的特点,材料三介绍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困难。
D.古典诗词的内容和形式都给文化素养不高的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带来很多麻烦。
16.小语同学最近非常困惑:自己总是读不懂诗词,请你结合材料三,告诉他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诗词?(4分)
答:首先打牢基础,加强自身的文化积累,提高自身素养做起;其次读万卷书,增强理解能力;再次加强圈点勾画的训练;最后系统地学习一些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4分)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①一个冬日的上午,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券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②“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③“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④“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⑤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几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⑥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⑦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⑧“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⑨桑伯不言语。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⑩下午,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浓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家。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北风吹过脸庞,令人感觉阵阵寒意。桑伯在村前一棵即将枯死的老榆树前,站了好久……回家毅然作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老愉树已满枝新芽。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10多年的木料,精心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靠椅摆放在堂屋里,雕工精湛、古朴典雅。连儿子桑果每天都忍不住多看两眼。门外,万物回春。老榆树的起死回生让他相信:这把椅子在陪他度过孤独的寒冬之后,也一定会迎来灿烂而热闹的春天,这份坚信缘于他的手艺,也缘于老榆树。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17.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下表。(4分)
时间 情节 桑伯的表现或心理
冬日的上午 ①桑伯专注的刨床腿 自信
吃午饭时 陶子树诉说手艺人的生存状态 ②不言语
下午 桑伯开始雕梅花 ③专注而富有柔情
回家后 ④桑伯回到家中 生病了
18.谈谈你对文章第 段划线句子含义的理解。(4分)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桑伯对传统手艺前景的的自信:虽然当下遭遇冷遇,但一定会有再受欢迎时候。这份自信源于传统手艺,也是从老榆树满枝新芽中获得的启示与感悟。
19.你认为桑伯是一个怎样的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艺术的瑰宝,请你结合文章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从多角度谈谈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6分)
【链接材料一】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由长沙市委、市政府打造,历时两年完成。2021年11月7日是她的三周岁生日。三年来,市非遗馆免费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教学场地,精心组织策划学非遗、假期伴你玩乐游非遗体验周、乐玩非遗等系列主题传习体验活动,形成了“赏、玩、学、品”多元立体运行模式。同时也将非遗元素巧妙融入现代艺术载体,让市民游客免费欣赏、观赏湖湘优秀传统节目,2021年以来,“情智少年·乐赏、乐玩非遗”公益研学活动持续进行,“小小讲解员”活动也在有序开展,多名来自长沙市各个中小学,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为非遗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链接材料二】2021年11月13日至14日,长沙新国湖汉服文化节在洋湖水街举办。活动现场,40多位KOL(指在微博、公众号、视频平台等网络渠道上有影响力的人),20多个汉服品牌,30多位非遗大师齐助阵,活动吸引了上千名汉服爱好者参与,共同打造了一场汉唐“穿起”之旅。
示例:桑伯的形象①热爱传统木匠工艺、有职业自豪感和自尊。②手艺高超。
方法:首先需进行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活动,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感知;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扶持非遗的传授活动。最后应落实非遗传承人的生活待遇。
(四)名著阅读(共6分)
【文段一】
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操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
【文段二】
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鹦鹚螺”号又浮出了水面。我急忙来到平台上,感受地中海清爽宜人的海风。A走到我身边,小声地说:“教授,我们已经来到地中海了,我看现在时机到了。”“A先生,您说的是什么时机?”B疑惑地问道。A回答说:“当然是咱们从这里逃走的好时机。现在已经到欧洲了,趁尼摩船长还没把咱们带到极地或大洋洲,咱们赶紧逃出这个鬼地方吧。”他的话让我很为难,因为这三个月的奇异海底旅程让我看到了很多海洋的秘密,这对我的科学研究很有益处,截至现在,我还没打算离开“鹦鹉螺号。因为如果离开这里,我这辈子恐怕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去纵览海底奇观了。我对A道:“‘鹦鹉螺'号上的生活就这么让您厌烦吗?您是不是怨恨尼摩船长把您带到这里来?是命运把您扔到艇上的,您为此感到遗憾吗?”A认真地回答道:“这样的生活该是个头了,难道您要永无休止地在海洋上行驶吗?难道您想一辈子在海上生活吗?”我说:“旅行会结束的,至于什么时候结束,我不好说。我只想把我的科学研究做完,把我的海洋见闻写完,然后再走。”
20.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文段一】选自《骆驼祥子》,选段描写的是前期为了梦想努力拉车的祥子,他顾不上自己的体面,一心只想赚钱买车。
B.【文段二】选自《海底两万里》,A 是教授的仆人康塞尔(内德 兰德),曾在海底手刃巨鲸。他性情火爆,受不了被监禁,总是计划逃脱,如果没有他,阿龙纳斯教授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
C.【文段一】运用了纯熟的北京口语,如“帮儿车”“一气”“掏坏”“抽冷子”等,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D.《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朝翔的梦想.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都已经变成现实。
21.小说的人物表现对突出主题有重要作用。请联系文段一与文段二分别概括祥子和“我”面对逆境的不同表现,并分析他们的表现分别体现了小说怎样的主题。(4分)
示例:此时的祥子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希望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旧社会吃人的罪恶,点明其严重的后果,不仅摧残了人的肉体,还毁灭了人的灵魂。同时也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有力批判。
“我”面对愿意以自由为代价留在“鹦鹉螺”号上继续探索海洋的秘密,这不仅仅是出于对科学的热爱,更是出于希望造福人类,献身科学的理想。
三、表达与写作(共56分)
22.下面是小颖同学与杨老师的一段通话,请你根据这段通话提取信息,帮助小颖写一则寻物启事,助她尽快找回书包。(6分)
“杨老师,我的书包丢了。”
“什么时候丢的?在哪里丢的?”
“晚上9点40分左右。我们小区10栋前面的长栅上,我书包里面有好多重要的初三复习资料……”
“先不急,书包是什么颜色?里面还有没有什么东西?”
“红色,还有几包板蓝根冲剂,内侧的小袋里有妈妈给我吃饭的早餐钱42元钱。”
“有可能是同学拿错了,你现在写一个寻物启事,让你妈妈发在小区业主群里,让大家都帮着来找。让发现的人跟你妈妈联系。或是送到你家,你家住哪里?你妈妈手机号码多少?”
“10栋2008室。我妈妈手机号码:15807321234……”
要求:1.格式完整、规范。2.提取信息准确、有效。3.语言简明、得体。只写正文,不超过150字。
寻物启事 小颖 2021年12月10日
23.写作(50分)
语文老师张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他经常通过写作来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或学习中的思想问题,并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思考,达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日的。
下面是张老师与某同学的对话,请你根据张老师的写作目标和写作要求写一篇作文。
某同学的心里话:很多事情,我不喜欢做,但是却不得不去做,感觉很烦躁。
班主任观点: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承担很多责任,对父母、对家庭、对别人、对集体、对国家……而且在承担责任的同时,我们的内心也是快乐的。
写作目标:或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讲述别人的故事,或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不想承担责任的同学读了你的文章后受到启迪。
写作要求:
①能对生活做出有价值的思考或建议,忌无病呻吟,忌空洞说教。
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也不要写成书信体。
③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