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全科,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全科,无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试卷
考生须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密封线内的班级、姓名、学号。
2.本试卷包括三道大题,共3页。考试时间90分钟。
3.答题前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认真作答。
4.答题时字迹要工整,画图要清晰,卷面要整洁。
5.除画图可以用铅笔外,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14 O 16
一、选择题(共45分)
1.有机物的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往往得到的是混合物,研究这样的物质,一般要采取的步骤是
A.分离、提纯→确定分子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
B.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
C.分离、提纯→确定结构式→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
D.确定分子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分离、提纯
2.能够快速、微量、精确的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
A.质谱 B.红外光谱 C.紫外光谱 D.核磁共振谱
3.下列符号表示的微粒,不属于官能团的是
A.-OH B.-COOH C. -NO2 D.Cl-
4.有报道称鲨鱼是世界上唯一不患癌症的动物,科学研究表明,鲨鱼体内含有一种角鲨烯,具有抗癌性。已知角鲨烯分子中含有30个碳原子及6个碳碳双键,且不含环状结构,则其分子式为
A.C30H60 B.C30H56 C.C30H52 D.C30H50
5.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乙醇、乙二醇、丙三醇 B.苯、甲苯、二甲苯
C.一氯甲烷、氯苯、氯乙烯 D.乙烷、乙烯、乙炔
6.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乙烯和乙炔 B.苯和己烷 C.苯和甲苯 D.溴苯和溴乙烷
7.人们生活中使用的化纤地毯、三合板、油漆等化工产品,会释放出某种污染空气的气体,该气体是
A. 甲醛 B. 二氧化硫 C. 甲烷 D. 乙醇
8.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丙烯的键线式: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甲烷的电子式:    D.乙醇的结构式:
9.4-甲基-2-乙基-1-戊烯经催化加氢后,其产物名称为
A.4-甲基-2-乙基戊烷 B.2,4-二甲基己烷
C.2-乙基-4-甲基戊烷 D.2,5-二甲基己烷
10.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醛类的是 ( )
A.(CH3)3C-OH B.
C.CH3CH2-O-CHO D.HCOOCH3
11.给烷烃命名时,应该认定主链上的碳原子数是 (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12.乙醇(CH3CH2OH)和二甲醚(CH3—O—CH3)互为 ( )
A.位置异构体 B.官能团异构体 C.同系物 D.碳链异构体
13.乙烯分子中同一个碳原子上的C-H键的键角为 ( )
A.120° B.104°30′ C.109°28′ D.60°
14.分子式为C5H12的化合物,共有几种不同的结构 (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5.要对热稳定好的高沸点液态有机物和低沸点的杂质的混合物进行提纯一般使用的方法是( )
A.重结晶 B.蒸馏 C.过滤 D.萃取
16.的命名正确的是 ( )
A.2-二甲基-3-乙基丁烷 B.2,3,3-三甲基戊烷
C.2,2-二甲基-3-乙基丁烷 D.3,4,4-三甲基戊烷
17.化学家于1995年合成了一种分子式为C200H200的含有多个碳碳叁键的链烃,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数目最多可以是 ( )
A.49 B.50 C.51 D.无法确定
18.下列化学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
A.C3H8 B.C4H10 C.C4H8 D.C2H4Cl2
19.某同学写出下列烷烃的名称中,不正确的是 ( )
A.2,3-二甲基丁烷 B.3,3-二甲基丁烷
C.3-甲基-3-乙基戊烷 D.2,2,3,3-四甲基丁烷
20.0.1 mol化合物甲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4.48 LCO2(标况下测量),推测甲是
A.CH4 B.C2H4 C.C3H8 D.C6H6
21.某烯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则该烯烃可能是下列的 ( )
A.2,2-二甲基-3-丁烯 B.2,2-二甲基-2-丁烯
C.2,2-二甲基-1-丁烯 D.3,3-二甲基-1-丁烯
22.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了两项成果,其中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在化学上经常使用的是氢核磁共振谱,它是根据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氢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信号不同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不同的氢原子。下列有机物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给出一种信号的是( )
A.HCHO B.CH3OH C.HCOOH D.CH3COOCH3
23.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贡献之一是发明了对有机物分子进行结构分析的质谱法。其方法是让极少量的(10-9g 即可)化合物通过质谱仪的离子化使样品分子大量离子化,少量分子碎成更小的离子。如C2H6离子化后可得到C2H、C2H、C2H……,然后测定其质荷比。设Ha+的质荷比为β,某有机物样品的质荷比如右图所示(假设离子均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信号强度与该离子的多少有关),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甲醇 B.甲烷 C.丙烷 D.乙烯
24.萘环上的碳原子的编号如(Ⅰ)式,根据系统命名法,(Ⅱ)式表示的物质是2-硝基萘,则化合物(Ⅲ)的名称应是 ( )
A.2,6-二甲基萘 B.1,4-二甲基萘
C.4,7-二甲基萘 D.1,6-二甲基萘
25.猜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猜测不是毫无根据的瞎猜。请你根据自己对有机性质的学习结果,猜测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中,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是 ( )
A.溴和四氯化碳 B.苯和溴苯 C.汽油和苯 D.硝基苯和水
26、下列5种烃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2—甲基丁烷 ②2,2—二甲基丙烷 ③丙烷 ④戊烷 ⑤2—甲基丙烷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⑤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⑤③
27、标准状况下,1.12L 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溴水增重0.28克,则乙烯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 ) 
 A.、20% B、 40% C、 60% D、 80%
28、1995年美国教授Lagow制得了磁碳的第四种同素异形体即链式炔烃:…-C≡C-C≡C-C≡C-…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300—500个碳原子,性质很活泼。据此可判断链式炔烃的熔点,估计它的熔点比石墨: ( )
A. 高 B. 低 C. 相等 D. 无法判断
29、用乙炔为原料制取CH2Br——CHBrCl,可行的反应途径是: ( d )
A、先加Cl2,再加Br2 B、先加Cl2,再加HBr
C、先加HCl,再加HBr D、先加HCl,再加Br2
30、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时,总体积基本不变;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 是: ( )
A CH4和NH3 B HCl、H2和CO
C HCl和CO D HCl、CO和CO2
二、填空题 (共48分)
31.(6分)在科学实验中常涉及水溶液。
(1)常温时,在稀溶液中c(H+)和c(OH—)的乘积总是等于 。
酸性溶液中c(H+) c(OH—)(填“>”、“<” 或 “=”,下同),pH 7。
(2)氯化铁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常加少量盐酸,其作用是 。
32.(8分)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
(1)0.1 mol/L的下列溶液,pH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填序号)
A.CH3COOH B.HCl C.H2SO4
(2)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 性
(填“酸”、“碱”或“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体积相同、pH相同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完全中和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较多的是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离子方程式简述)。
33.(12分)对下列物质进行系统命名:
:__________;CH2=CHCH2CH3: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3-二甲基丁烷
3,4,4-三甲基-1-戊炔
3,5-二甲基-2-己烯
34.(4分)右图是一种深海鱼油的结构键线式:。则:其分子中有______个碳原子,________个氢原子,_______个氧原子,分子式是__________。
35.(6分)
(1)下图是一种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的红外光谱谱图:
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1-丙醇和2-丙醇的结构简式如下:
1-丙醇:CH3—CH2—CH2—OH;2-丙醇:。
下图是这两种物质的其中一种的核磁共振谱,三个峰的面积之比分别为1∶1∶6,
该核磁共振谱表示的是上述的(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12分)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溴苯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颈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管出口附近能发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管口不能插入锥形瓶中的液面之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结束向三颈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共7分)
37.经元素分析后,发现某烃的含碳量为82.76%,氢的质量分数则为17.24%,且相对分子质量为58,试推断该烃的分子式。
38.某种苯的同系物0.1mol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将产生的高温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使浓硫酸增重7.2 g,氢氧化钠溶液增重30.8 g。推测它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考生须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密封线内的班级、姓名、学号。
2.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4页。考试时间90分钟。
3.答题前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认真作答。
4.答题时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1.秦始皇的下列措施中,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影响最大的是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 C.统一文字 D.焚书坑儒
2.“阿房阿房,始皇亡”。暴政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下列观点与上述结论最贴切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舜,人也;我,亦人也”
C.“人无有不善” D.“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3.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啖腹,腹饱而身毙。”为此他
①推行均田制 ②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
③编制鱼鳞图册,抑制土地兼并 ④慎用刑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学者钱穆曾评论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表明自汉到唐
A.封建统治出现民主化的演变趋势 B.宰相位尊权重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C.宰相有一人到多人,权力被分割 D.汉代宰相掌握实权,唐朝宰相形同虚设
5.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统治台湾的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对以上材料显示的康熙帝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A.挫败了外来势力的入侵 B.坚持独立自主外交原则
C.削弱了明朝的抗清势力 D.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6.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规定;“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7.以下言论中,属于孔子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C.“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D.“兼相爱,交相利”
8.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9.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明当时已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A.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B.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 D.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11.下图选自文艺复兴时期巨匠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园》,图中左侧手指向天的老者为柏拉图,手掌向地的学者为亚里士多德。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师生二人应该是在下列哪一问题上持截然相反的观点
A.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担任 B.学园应该培养城邦的上层人才
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D.出色的学者应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
12.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的有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3.如果从阶级立场上划分,克伦威尔是英国新贵族的代表。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盟共同反对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的基础是
A.社会地位一致 B.经济利益一致
C.思想观念一致 D.阶级出身一致
14.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克伦威尔
A.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 B.主张分散国家权力
C.严格遵守共和国原则 D.建立个人独裁统治
16.托马斯·杰斐逊在谈到华盛顿时说;“一个伟人的节制与美德,可能使这场革命免于像其他众多的革命那样,使盼望建立的自由被扼杀而告终。”这主要是赞美华盛顿
A.就任北美大陆军总司令 B.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C.拒当国王且主持制定宪法 D.创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17.以下不属于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贡献的是
A.打败欧洲封建君主的进攻 B.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C.确立西方世界的法律典范 D.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欧洲国家
18.以下关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的表述,准确的是
A.封建专制制度腐朽的结果 B.殖民压迫是民族独立的愿望增强
C.君权神授学说与议会矛盾的结果 D.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19.孙中山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与维新派主张相同的是
A.在中国推行民主共和制 B.以暴力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制
20.作为“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和凯末尔的共同点是
A.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B.创建了新型的国家
C.主持了民主化改革 D.主张用善良制服帝国主义
21.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称赞的“他”是
A.华盛顿 B.孔子 C.孙中山 D.甘地
23.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凯末尔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内容包括
①实行政教分离 ②在经济领域推行国家主义
③进行文字改革 ④废除陈规陋习传授现代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著作是
A.《神圣家族》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25.《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26.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说明
A.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永恒的真理
B.恩格斯承认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C.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研究和去解决问题
D.只有接受实践的检验,科学的理论才有生命力
27.列宁晚年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欧洲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列宁说的“不同的办法”是
A.进行全面的改革 B.建立苏维埃政权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新经济政策
28.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为开辟新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D.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29.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些问题
B.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30.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全会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全党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31.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伟大构想,初衷是为了解决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西藏问题
32.下列关于李时珍《本草纲目》一书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吸收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 B.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C.图文并茂,便于学习辨认 D.纠正了前人药书的不当之处
33.詹天佑在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设计的“人”字形的线路,体现了
A.对国家铁路权益的维护 B.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
C.社会环境有利于科技创新 D.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迅速
34.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境内的一口探井喷出了石油,宣告了大庆油田的诞生。我国找到大庆油田的依据是李四光
A.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 B.古生物学研究成果
C.对第四纪冰川的研究 D.对地热地震的探索
35.19世纪,经典力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20世纪初,危机得以化解。这得益于
A.光电效应地提出 B.进化论与细胞学说
C.相对论与量子论 D.控制论与信息论
36. 梭伦改革的意义是
A. 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 B. 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C.平民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 D.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
37. 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②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
③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出现 ④通过恩荫方式选拔官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38. 以下改革措施中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小农经济的是
①什伍制 ②均田制 ③免役法 ④青苗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39. 关于商鞅变法,历史上争议颇多。朱熹从儒家传统出发,评价商鞅的改革说:“欲致富
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以下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为儒家传统所能接受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燔诗书,明法令
40.“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采取这个措施的是
A.商鞅变法 B.李悝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41. 以下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变法基本解决了北宋的财政问题 B.变法意在加强集权,统一财政
C.变法遭到保守的皇帝大臣的阻挠 D. 变法注重发展生产,扩大财源
42.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德意志的原因主要是
A.教廷对德意志的深入控制 B.德文版《圣经》的广泛传播
C.德意志王室权力的不断加强 D.教皇开除马丁·路德的教籍
43. 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战争一再遭到失败 B.工业生产落后于西方
C.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下 D.发展工业缺乏自由劳动力
44. 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采取的措施是
A.发动对外战争,转移国内视线 B.利用传播媒体为改革制造舆论
C.选举产生自治机构承担改革责任 D.成立秘密委员会实施解放农奴
45. 下列各项,正确的说明了俄国农奴在摆脱人身依附关系方面的不彻底性的是
A.地主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分给农民
B.保留了农民对于地主所承担的劳役地租
C.农民需付高额的现金才能真正获得土地
D.农村传统的社会组织控制在地主的手中
46. 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展工业化建设 ②废除封建制度
③推行“文明开化”  ④确认土地私有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7. 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相比,相同点是
①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②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都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④都取得了巨大成效,获得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48. 下列言论摘自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其中体现维新思想的是
①“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
②“道为本,器为末,器可变,道不可变”
  ③“我国只知造购船炮,不重艺学,不兴商务,尚不知富强之本”
④“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9. 康有为在儒家经学和孔子的旗号下宣传维新变法,说明了
A.维新运动具有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色彩
B.维新派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纲领
C.维新派不敢宣传和主张近代政治思想
D.维新派借用传统思想减少变革的阻力
50.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严复译述《天演论》的积极意义在于
A.宣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 B.用科学理论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
C.敲响民族危亡警钟号召救亡图存 D.用生物进化规律来解释社会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51、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攻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太宗在总结他事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
材料三 康熙帝的三首诗
①滇平
②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③瀚海
洱海昆池道路难,
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襟干羽三苗格,
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
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
此日方同万国欢。
万里扶桑早挂弓,
水犀军指岛门空。
采庭岂为修文德,
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
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
耕凿从今九壤同。
四月天山路,
今朝瀚海行。
积沙流绝塞,
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
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
辛苦事亲征。
材料四 1674年,康熙帝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帝封他为工部侍郎。但是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的统治政策中也有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重新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等内容。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在地方管理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你如何评价这项措施?(2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系统地总结了他成功的经验,请概括指出其中最重要的三点内容。(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3分)(请按编号标明)
(4)材料四列举的史实说明什么?(4分)通过材料三、四,从中华民族发展史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6分)
52、列宁曾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问是彼此相容的。”(12分)
(1)请列举“屡见不鲜”的“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的“个人独裁”者。(2分)
(2)当他们取得政权后,都面临着什么样的共同任务?(2分)分别列举他们对内对外的主要措施。(对内对外措施各举一项 8分)
53、甘地始终是一个谜。有人说他是坚持真理的勇士,也有人说他是用乞讨的方式向英国殖民当局要求独立。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唯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它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任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出风头的影片是获得8项大奖的《甘地传》,而最出风头的人物是作古多年的印度“国父”——甘地,因本片而获奖的多位领奖人,上台后强调的同一句话就是: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根据材料一,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8分)
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8分)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班级 姓名
考生须知
1.考生要在答题纸上认真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2.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6页。考试时间90分钟。
3.答题前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认真作答。
4.答题时字迹要工整,画图要清晰,卷面要整洁。
5.除画图可以用铅笔外,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
一、选择题(共6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40题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5分,选对一项得1.5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1.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景观都是旅游资源
B.人文景观都具有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C.文物古迹在建造之初就具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D.有吸引力,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2.下列不属于旅游资源的是
A.旅游饭店       B.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C.长江三峡       D.蓬莱阁的海市蜃楼
3.旅游资源区别于其它资源的最主要特性是
A.多样性 B.观赏性
C.变化性 D.独特性
4.关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旅游资源的规模一般较小,人文旅游资源的规模一般较大
B.自然旅游资源指人类创造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C.园林和楼阁属于自然旅游资源
D.动物园和植物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5.能够满足游客“人文之旅”的旅游线路是
A.南极探险之旅 B.肯尼亚野性之旅
C.埃及探秘之旅 D.马尔代夫梦幻之旅
6.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全部属于自然遗产的是
A.庐山国家公园、苏州古典园林、青城山—都江堰
B.黄龙风景名胜区、苏州古典园林、长城
C.北京故宫、庐山国家公园、平遥古城
D.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7.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是
A.古琴与昆曲 B.京剧与昆曲
C.越剧与京剧 D.京剧与古琴
8.吉林有“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的说法,这说明观赏雾凇要
A.选择观赏位置 B.选择观赏角度
C.把握观赏时机 D.把握观赏季节
9.能够体会“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意境的是
A.松花江 B.黄河
C.漓江 D.永定河
10.某岛屿有独特的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地椰子、芒果、槟榔、菠萝等水果丰富。下列诗句能够体现该岛旅游景观特点的是
A.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11.关于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山以“三奇四绝”名冠于世
B.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C.云海是黄山“四绝”中的一绝,一年四季皆可观
D.黄山是断块隆升形成的
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分别描述了庐山和泰山两大风景名胜区的特点。据此回答12-14题。
12.游客登上泰山之巅,有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因为
①选择了合适的登山路线 ②在特定气象条件下观赏的感受
③泰山周围是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 ④选择了合适的观赏位置,以情观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欣赏旅游景观要
A.选择观赏位置 B.把握观赏时机
C.抓住景观特点 D.移情于景
14.庐山和泰山作为旅游资源,在构造上其共同成因是
A.由沉积作用形成 B.火山喷发而成
C.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 D.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块山
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嘉陵江源头的一条支沟,风景优美,被誉为人间仙境。回答15-16题。
15.九寨沟作为旅游资源,其价值最主要体现在
A.有历史文化价值 B.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C.较高的美学价值 D.巨大的科学价值
16.作为旅游资源,九寨沟的突出特点是
①内容形式的多样性 ②可创造性
③季节的变化性 ④空间分布的广泛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7.华山修建游览索道后,每年可接待游客数量明显增加,其反映出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是
A.客源市场 B.基础设施
C.资源价值 D.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18.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原因是我国
①旅游资源丰富 ②对外开放力度加大
③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④人造景观众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9.在接待国内游客方面,杭州每年约为2000万人次,而桂林只有600-700万人次。其主要原因是两地有
①游览价值差异 ②市场距离差异
③地区接待能力差异 ④地理位置及其通达度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下列选项中,属于旅游活动基础设施的有
①旅游景观 ②旅游者
③电信 ④购物场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图1为春节期间北京庙会分布示意图。回答21-23题。
21.从图中看出,影响庙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停车位的数量 B.经济收入水平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举办地的环境容量
22.人们逛庙会的主要目的是
①享受一流的服务和娱乐 ②满足春节假期的休闲需求
③体验娱、食、购、游的乐趣 ④欣赏世界文化遗产的人文景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3.从庙会的形式和内容看
①是展现地域文化的一种形式 ②体现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季节性
③是宗教活动的一种形式 ④是不同地区与国家间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4.万里长城绵延6000多千米,但仅有少数地方开辟为旅游景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不同地段
①修建长城的材料不同 ②受经济距离的影响
③交通的通达性差异 ④历史文化价值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5.下列关于旅游规划的正确叙述有
①基本内容: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交通条件、旅游设施和服务
②实施步骤:评估分析开发条件、明确发展定位、具体安排旅游要素
③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④旅游景区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与细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6.为了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在旅游前必须做的工作是了解
①景观的历史价值 ②旅游区的主要景点及分析、确定旅游线路
③景观的美学价值 ④景观的经济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旅游路线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A.选择最佳路径 B.享受舒适的食宿条件
C.观赏到特色景观 D.追求最佳效果

有位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后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啊!短短的十几天内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就让我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结合图2,回答28-30题。
28.这位游客来中国旅游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9.这位游客最有可能的旅游路线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丙、丁
30.如要前往都江堰水利工程,应选择的线路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1.野外自我保护的正确做法有
①在空旷地区遇雨时打伞 ②在大树下躲避风雨
③不随便品尝野菜 ④在登山时保持适当距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一些旅游点在景区内建设大量的宾馆和餐饮店,这种做法
A.可以提高景区环境质量       B.增加了人文景观
C.破坏了景区的整体风貌 D.对文物古迹造成破坏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旅游不断升温。结合图3,回答33-35题。
33.布达拉宫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因为其
①建筑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②因地制宜,依山而建
③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 ④具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4.赴西藏旅游,采用“渐进—阶梯式”模式,其原因是为了
A.抵御恶劣的气候环境 B.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
C.适应当地的交通条件 D.躲避山洪暴发等灾害
35.每年旅游旺季,西藏布达拉宫每日仅开放6.5小时,接待850位游客,其主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不便 B.自然条件限制
C.环境容量限制 D.游客数量不足
36.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旅游建设活动是
A.在杭州西湖湖畔建设高质量的星级宾馆
B.在建设现代化的首都时,保护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
C.大规模开发陕北窑洞民间旅游资源
D.在寺庙中安装现代化激光照明设施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读图4,完成37-40题。
37.读取“国家名片”上的风景,可以
A.探究中国气候分布概况 B.熟知我国重要的政策方针
C.全面了解我国历史文化 D.视为最浓缩的中国精华游
38.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9.为了欣赏旅游景观效果最佳,
A.①地应洞悉文化定位 B.②地应把握观赏时机
C.③地应精选特定角度 D.④地应选择观赏距离
40.图中景观主要成因是
A.①地—冰川侵蚀 B.②地—火山活动
C.③地—流水侵蚀 D.④地—风化作用
二、综合题(四道大题,共40分,请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41. 读表1,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表1: 北京市国内旅游客源的地区分布构成
地区
河北
辽宁
山东
江苏
湖北
河南
黑龙江
四川
吉林
山西
湖南
上海
内蒙古
陕西
广东
所占比例(%)
12.35
10.30
6.9l
5.45
5.40
5.25
5.02
5.02
4.82
4.80
3.84
3.52
3.40
3.02
3.0
(1)说出北京国内旅游的最大客源地,并简述该省成为北京最大客源地的主要原因?(2分)
(2)分析江苏省到北京旅游的人数多于河南省的原因?(2分)
(3)北京市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吸引游客最多的城市。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简述旅游业发展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6分)
42.读图5、图6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1:
敦煌莫高窟是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大型石窟,窟内保留着精美绝伦的壁画、彩塑,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宝库。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每年轮换开放十个洞窟。
月牙泉位于鸣沙山中,是古河道残留湖,地下潜流在此露出形成泉眼,聚成水池。鸣沙山、月牙泉以“沙岭晴鸣”和“月泉晓澈”而著称于世。
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西端终点,地势险要,巍峨宏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
表2: 月牙泉水位、水面面积变化
平均水深(米)
最深处(米)
水面面积(平方米)
20世纪50年代
5
7
14652
1998年
1.2
2
5379
(1)说明敦煌许多文物经历千余年保存比较完好的自然原因?(2分)
(2)读表2,简述月牙泉近年发生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4分)
(3)试对敦煌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和不利条件进行综合评价?(4分)
43.读图7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瑞金位于江西省东南边陲,武夷山脉西麓,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被评为该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又被誉为“红色圣地、绿色宝库”。
(1)说出图中任意两种世界遗产的类型和名称。(2分)
(2)分析瑞金成为“绿色宝库”的原因。(3分)
(3)评价瑞金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3分)
(4)简述瑞金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有效措施。(2分)
44.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推行绿色引领时尚的理念。读图8,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说出图中世界遗产及其突出价值。(2分)
(2)归纳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并分别说明各类型的分布特点。(4分)
(3)分析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给陕西省旅游开发带来的变化。(4分)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政治期中试卷
考生须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密封线内的班级、姓名、学号。
2.本试卷包括三道大题,共7页。考试时间90分钟。
3.答题前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认真作答。
4.答题时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5.答题必须用蓝、黑色字迹的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要求,每题1分,共50分)
1.一个城市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质,不仅关系到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水准。这是因为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人的生活品质 ②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物质力量
③不同的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认识水平 ④文化作为重要资源,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每逢春节,人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只为和家人朋友吃顿团圆饭。这说明,作为节日文化,春节
①具有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 ②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方式 ④创新了文化交流传播的渠道和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跨越50年的时空,雷锋精神历久弥新。长期以来,某校坚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实践证明,这一活动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之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公德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这说明文化
①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②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能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2年是中国农历龙年。舞龙灯、祭龙王、赛龙舟等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中国结。这表明
A.传统习俗具有时代性、在创新中发展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的稳定性
C.中华文化既博大精深,且又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既兼收并蓄,并且求同存异
在2011年的纷繁记忆中,一道美德的风景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有毅然伸臂救落童
的80后母亲吴菊萍,有坚守30年甘为战友守墓的老兵欧兴田,有历经10年打工
为民保债还账的退休局长胡丙申……他们义无反顾地奉献出自己的善良,使人间
传统美德的光彩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些事迹充分说明
A.中华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社会
B.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传统道德与当今时代结合,彰显巨大生命力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是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
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
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可见,北京精神体现了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B.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C.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D.文化反映经济,与经济发展同步
7.10年来,许多地方媒体纷纷效仿《感动中国》,每年在本地发起“寻找感动”活
动。爱国、坚强、勇敢、善良、孝悌、助人等诸多传统美德通过媒体的“寻找感
动”活动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②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
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④发挥模范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他是爱写诗的文艺青年,他是知名度最高的普通士兵,“雷锋”这个温暖的名字,半个世纪后仍然保持着魅力。对陌生人的关怀、友善的捐助、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的奉献……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雷锋精神
①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
③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④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9.1999年,国外一些媒体评选过去一千年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得票数不止一次
居于首位。马克思被评为千年伟人,是因为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科学思想体系
②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③在过去的一千年中,文化始终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④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世界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
符是它的基本单位。”从文化视角看,上面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
④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
“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方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截止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变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徐悲鸿是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
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关
键在于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对文化创新途径的正确理解是
①批判传统,独领风骚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
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资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只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发展经济
③非物资文化遗产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④非物资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传统文化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温家宝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哭,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
百姓疾苦。这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是在历史中形成的
C.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17.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
道德建设,要以 为核心、以 为原则、以 为重点,以爱祖国、
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A.为人民服务 增进诚信意识 集体主义 B.集体主义 为人民服务 增进诚信意识
C.为人民服务 集体主义 增进诚信意识 D.增进诚信意识 集体主义 为人民服务
18.(2010、2011版)海伦·凯勒曾说,假如给我有视觉的一天,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
忙瞥一眼”,而要做到这一点,“当然是通过博物馆”。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作用,
2008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是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
②国家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
③对某些文化产品经济价值的否定和社会价值的肯定
④把文化产业从市场中分离出来加以发展的措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诚信意识是
A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B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C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D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是马
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是
①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指针 ②判明各种文化真理性的重要标准
③推动各种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④引领社会思潮的气质、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武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这说明
A.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B.道德能够起到智慧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C.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过程 D.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深刻
影响着当代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④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基础,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4.一些学校在探索育人方式时,特别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例如把校训、校歌、格言警句等书写在校园中的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校方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在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理论的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思维方式 B.交往方式
C.行为选择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两会”十大热点候选项中,“社会保障”连续三年蝉联网上调查热度排行榜榜首,反映
了广大网民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期待。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
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优化配置资源,增强企业社会责任 ④提升消费预期,提高社会消费能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7. 2011年以来,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处于相对高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显示,2012年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5%,其中鲜菜价格上涨23.0%,成为影响CPI最
主要因素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PI上涨会导致
A.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B.居民会更愿意将收入存入银行
C.居民恩格尔系数减小 D.居民消费层次与消费质量提高
28.2012年柯达公司在迎来132岁坐日的时候,申请破产。柯达公司昔日的成功,源于掌握了
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胶卷技术业务,但当摄影从胶片化向数码化转型时,柯达依然固执地坚守
着传统相机和胶卷的地盘,拒绝改变。柯达公司的命运说明
①国家应扶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 ②企业申请破产有利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③企业要面向市场,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④企业要有忧患意识,研究和开发新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表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数据,根据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
时间
GDP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十一五时期
11.2%
21.3%
9.7%
8.9%
2011年
9.2%
24.8%
8.4%
11.4%
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②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决定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③需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 ④GDP增长速度降低意味经济发展质量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甲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15个单位;乙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5个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②乙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③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的生产
④如果整体经济不景气,则乙商品的生产会先受到冲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1.图7所示的是2011年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变化
情况。下列选项中,影响下半年CPI数据走势的可能因素有
①消费品市场需求增加 ②消费品市场供给增加
③人民币基准利率降低 ④货币的流通速度降低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从根本上说可以归结为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C、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
33、雨伞最初的标价是二元,这“二元”是货币在执行 职能:
A.世界货币 B.贮藏手段 C.价值尺度 D.保值手段
34、雨伞的价格由二元涨到二元七角五分,说明商品的价格
A.由商品的价值决定 B.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C由货币的支付手段决定 D受供求关系影响
35.分析图3与其他三幅图的关系,你认为对图3的增长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A.图1 B. 图2 C. 图1和图4 D. 图2和图4
36、“所谓税收就是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的东西。”这句话是在强调税收_______特征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法制性
37.生产同种商品,如果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结果应该是单位商品价值量__________,价值总量________。
A不变 增加 B变小 不变 C增大 增加 D变小 减少
如果服装加工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那么生产一件连衣裙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就会 ,
一件连衣裙的价值量就会 。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 。
减少 减少 反比 B、减少 减少 正比
C、增加 增加 正比 D、增加 减少 反比
39、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B、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
C、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40、小赵的父母贷款买了新房,用现金买了轿车,一家人还利用假日外出旅游,请小时工帮助做家务。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小赵一家消费类型的是
①购车属于钱货两清消费 ②外出旅游属于生存资料消费
③购房属于贷款消费 ④请小时工做家务属租赁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1、在一些同学中,名牌书包、运动鞋、自行车等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对此,有同学提出:
反对攀比,不反对名牌,名牌消费应量力而行,避免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这是提倡
A、缩小消费差别 B、适度消费 C、消除收入差距 D、勤俭节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彩电等家电行业迅猛发展,美容、健体、娱乐、旅游业
也逐渐兴旺发达。目前,人们对商品和家用汽车的需求旺盛,拉动了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
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这说明
A、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B、消费是社会在生产的决定环节
C、消费带动生产,消费为生产提供动力 D、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
43、下列选项中,对价格与价值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B、价值是价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价值的基础
C、价值有生产领域决定,价格有消费领域决定
D、价格就是价值,价格与价值总是一致的。
44、2006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举措,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等。从消费角度来说,上述措施
A、必然引起物价高涨,人们购买力降低 B、促进低收入消费者,抑制高收入消费者
C、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总消费水平提高
D、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引起社会总消费水平降低
45、从右图中可以看出该企业的经营情况为
A、生产总值低 B、生产成本高
C、生产成本低 D、使用价值总量多

46、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
①公有资产在各行各业中占优势 ②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成分占优势地位
④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因在于
①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②它们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③它们共同构成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④它们都属于按劳分配的范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8、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现象也越来越多。企业间的兼并和企业破产
①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②是实现股份制改造的最佳途径
③是市场调节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④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9.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
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对人民生活的“更有尊严”的理解,
正确的是
①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 ②社会利益分配更加公平
③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 ④政府权力的行使更加规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0、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以人为本 B统筹兼顾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更好地发展
二、简答题 要求在横线上或表格中作答,紧扣题意,简明扼要。(每空1分,共22分)
1、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规格、同一质量的商品。并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以同一价格出售,结果有人赚钱,有人亏本。
“有人赚钱,有人亏本”的原因在于 。
同一商品生产者在同一地点出售质量相同的商品,在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有时赚钱,有事亏本。
“有时赚钱,有时亏本” 的原因在于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现象:
           获利增加   生产扩大   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获利减少  价格下跌  
(1)请在上图方框内填入恰当的内容。
(2)夏天是蔬菜生长的旺季,蔬菜价格较便宜;到了冬季,蔬菜需要在温室中生长。由于成本不同,冬季蔬菜的价格往往比夏季贵一些。这说明
(3)上面两个材料说明,经济现象背后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
他的基本内容是

3、下图中,三个青年计划开办一家公司。
(1)依据我国的规定,他们要开办的公司属于 公司。
(2)开办这样的一家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是 元人民币。(从A.B.C中选出。
(3)他们如何才能将企业经营成功?请你依据所学知识,给他们出几点建议(不少于三点)。
第一,
第二,
第三,
4、下面表格左栏中的内容是2011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请在右栏的相应位置,写出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目标
例: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4%以内
5、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财富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常常在储蓄、购买债券、投资股票、购买基金、购买保险等投资方式之间进行选择。
假如你父母将6万元交给你,请综合考虑风险、收益、流动性、信用度等因素,利用下表设
计一个投资理财组合,并简要陈述理由。(要求:6万元至少分成三部分,并选择3种理财方式)
6、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7、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就是
伟大旗帜。
8、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的特点。
问答题 要求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共计28分)
请你从一个企业家的角色,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6分)
问题
《经济生活》知识
为什么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如何使产品适销对路
买面粉
144元
买鱼、肉
57元
买衣服
104元
买磁带
12元
买报刊
3.6元
买彩电
2600元
1992年
买面粉
28元
买肉、蛋、奶
185元
买花卉
70元
手机话费
56元
旅游
1780元
买数码相机
2750元
2007年
2、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道路。下图是某市民在不同年份春节家庭消费的主要支出项目。(5分)
买面粉
18.7元
买肉
2.18元
买盐
0.16元
买火柴
0.2元
买布
13元
买自行车
156元
1978年
春节消费体现了不同年代生活消费的主要特征。根据上图概括改革开放以来该市民在家庭消费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并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在2010年前,中国劳动适龄人,每年新增约1000万,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需要再就业人员,每年需要新增2500万个岗位。但在GDP增长7%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1000万个左右,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将达1500万。
材料二 小张是某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到某市参加的招聘会有十几场,却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如意的工作。她沮丧地说:“我不是没有公司要,而是公司规模太小,只有进大公司才有出息,自己就读的学校和专业都不错,我还是想看看有没有机会进入大公司。”(3分)
请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小张的观点进行评析?
4、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一只“看不见的手”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而另一只“看得见的手”也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请回答:
(1)“看不见的手”是指什么?为什么能指挥人们的经济行为?(3分)
“看得见的手”是指什么?为什么需要这只手?(3分)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3分)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对夫妇开聊个小饭馆,取名“老刘餐馆”,夫妻俩既当老板又当服务员。他们把农民卖不出去的小南瓜加工成美味食品,远近闻名。后来,生意越做越火,他们开起了连锁店,取名:“小南瓜”,雇工经营,自己当老板。(5分)
问题
所有制类型
《经济生活》的依据
“老刘餐馆”是什么所有制的经济
“小南瓜”是什么所有制的经济
我国为什么允许“老刘餐厅”和“小南瓜连锁店的存在和发展”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设集合 M ={x|(x+3)(x-2)<0},N ={x|1≤x≤3},则M∩N =( )
A. [1,2) B. [1,2] C. ( 2,3] D. [2,3]
2. 若是真命题,是假命题,则( )
A. 是真命题 B. 是假命题 C. 是真命题 D. 是真命题
3.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若,则( ).
A. B. C. D.
5.若函数为偶函数,则a=( ).
A. B. C. D.
6.函数的图象( ).
A与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B与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C与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D与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7. 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等于( )A B C D
8.在R上定义运算⊙: ⊙,则满足⊙<0的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
A.(0,2) B.(-2,1) C. (-∞,-2)∪(1,+∞) D.(-1,2)
9 已知函数在上是单调函数,则实数的
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0 对于上可导的任意函数,若满足,则必有( )
A B
C D
11 函数的定义域为开区间,导函数在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在开区间内有极小值点( )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12、设f(x)、g(x)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x<0时,>0.且g(3)=0.则不等式f(x)g<0的解集是 ( )
A.(-3,0)∪(3,+∞) B.(-3,0)∪(0, 3)
C.(-∞,- 3)∪(3,+∞) D.(-∞,- 3)∪(0, 3)
二、填空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3.命题“对任意的”的否定是
14.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
15.设函数则的值为________
16.如果奇函数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且最大值为,那么在区间上
有最_________值,为________
17.函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
18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是_________,切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12分,共60分)
19.计算
① ② 的值
20已知函数(其中a>1),且在区间[1,+∞]上f(x)>2恒成立,求实数a的值
21已知的图象经过点,且在处的切线方程是
求的解析式;(2)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22.医学上为研究传染病传播中病毒细胞的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将病毒细胞注入一只小白鼠体内进行实验,经检测,病毒细胞的增长数与天数的关系记录如下表. 已知该种病毒细胞在小白鼠体 内的个数超过108的时候小白鼠将死亡.但注射某种药物,将可杀死其体内该病毒细胞的98%.为了使小白鼠在实验过程中不死亡,第一次最迟应在何时注射该种药物?(精确到天) 已知:lg2=0.3010.

23.已知.
(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Ⅱ)求函数在上的最小值;
(Ⅲ)对一切的,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设函数的导函数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3.的展开式中的系数是( )
(A)
(B)
(C)
(D)
4.甲、乙等人排一排照相,要求甲、乙人相邻但不排在两端,那么不同的排法共有( )
(A)种
(B)种
(C)种
(D)种
5.复数的实部是(  )
(A) -2 (B) 2 (C) -4 (D) 4
6.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B),
(C)
(D),
7.从名同学(其中男女)中选出名参加环保知识竞赛,若这人中必须既有男生又有女生,则不同选法的种数为( )
(A)
(B)
(C)
(D)
8. 现给如图所示的4个区域涂色,要求相邻区域不得使用同一颜色, 共有3种颜色可供选择,则不同的涂色方法共有( )
(A) 4种
(B) 6种
(C) 8种
(D) 12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9.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_________.
10.直线与曲线所围成封闭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11. 的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_______.
12.将件不同的产品排成一排,若其中两件产品排在一起的不同排法有种,则_______.
13.若,_________________,
则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14.函数 的图象如图所示,且
在与处取得极值,给出下列判断:

②;
③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
其中正确的判断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判断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5.(本小题满分13分)
实数m取什么值时,复数
⑴是虚数; ⑵是实数 (3)是纯虚数
16.(本小题满分13分)
在数列中,,,.计算,,的值,根据计算结果,猜想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17.(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
(Ⅰ)求的值;
(Ⅱ)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18.(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在与处都取得极值.
(1)求,的值;
(2)当时,若的最大值为,求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其中.
(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Ⅱ)若直线是曲线的切线,求实数的值;
(Ⅲ)设,求在区间上的最大值.
20.(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其中.
(Ⅰ)讨论的单调性;
(Ⅱ)求在区间上的最小值.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题,共30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在白墙上出现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 )
A.全反射 B。衍射 C。干涉 D。色散
2.由甲地向乙地输电,输送的电功率一定,输电线的材料一定,设输电电压为U,输电线横截面积为S,输电线因发热损失的电功率为P,那么( )
A 若U一定,则P与S成正比 B 若U一定,则P与S平方成反比
C 若S一定,则P与U平方成反比 D 若S一定,则P与U成反比
3. 关于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
B.在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C.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
D.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4. 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b位置的质点起振时间比a位置的质点晚0.5s,b和c之间的距离是5m,则此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应分别为( )
A.5m,1Hz
B.10m,2Hz
C.5m,2Hz
D.10m,1Hz
5.一条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某介质时,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300,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是300,则介质的折射率为( )
A. B. C. / 3 D. 1
6. 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a、b两点间做简谐振动当振子从平衡位置O向a运动过程中( )
A.加速度和速度均不断减小
B.加速度和速度均不断增大
C.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D.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
7. 一矩形线圈,绕垂直匀强磁场并位于线圈平面内的固定轴转动,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B.t2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
C.t3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的绝对值最大;
D.每当e改变方向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都为最大
8. 在介质中有一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一质点由平衡位置竖直向上运动,经0.1s到达最大位移处,在这段时间内波传播了0.5m。则这列波 ( )
A.周期是0.2s B.经1.6s传播了8m C.波速是2m/s D.波长是0.5m
9. 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 : n2=5 : 3。原线圈两端接一正弦式交变电流,其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当副线圈仅接入一个100的纯电阻用电器时,用电器恰能正常工作。则( )
A.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为100V
B.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为60V
C.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36W
D.原线圈中的电流是0.60A
10.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周期为T,a、b、c、d为沿波传播方向上的四个质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时,质点c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B.在t +2T时,质点d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
C.从t时刻起,质点a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
D.从t时刻起,在一个周期内,a、b、c、d四个质点所通过的路程均为一个波长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4分 共5题 共20分 错选或不选不得0分 漏选得2分)
11. 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Asin,则质点( )
A.第1 s末与第3 s末的位移相同
B.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相同
C.3 s末至5 s末的位移方向都相同
D.3 s末至5 s末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12. 以下现象或实验结果,说明了光的波动性的是:( )
A.肥皂薄膜上的彩色条纹 B.泊松亮斑
C.折射现象 D.光的全反射
13. 红光和紫光相比( )
A. 在真空中传播时,紫光的速度比较大
B.在玻璃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比较大
C.从玻璃到空气的界面上,红光的临界角比紫光的大
D.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比紫光的大
14. 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t1时刻速度为υ,t2时刻速度也为υ(不等于0),且方向相同,已知(t2-t1)小于周期T,则(t2-t1) ( )
A.可能大于四分之一周期 B.可能小于四分之一周期
C.一定小于二分之一周期 D.可能等于二分之一周期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偏振光可以是横波,也可以是纵波
B.激光是一种人工产生的相干光,因此可对它进行调制来传递信息
C.激光雷达能根据多普勒效应测出目标的运动速度,从而对目标进行跟踪
D.一切波都很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三、填空题(每空2分, 共20分)
16.阻值R=50Ω的电热丝接在电压sin10t(V)的交流电源上,电流表的示数为
A.如果将一个电容器接在该交流电源上,要使电容器不被击穿所选的电容器能承受的最大电压应不小于 V.
17.如图是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波在t=0时的波动图象。波的传播速度为2m/s,则从t=0到
t=2.5s的时间内质点M通过的路程是 m,位移是 m。
18.两个摆长相同的单摆,摆球质量之比是4:1,在不同地域振动,当甲摆全振动4次的同时,乙摆恰好全振动5次,则甲、乙二摆所在地区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
19.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的操作步骤为:
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上
b.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
c.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
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得到周期T=t/n
e.用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
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相同”或“偏小”)。若小球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则小球的半径为 mm。
20.(1)为进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现准备了下列仪器:A.白炽灯;B.双窄缝片;C. 单窄缝片;D.滤光片;E.白色光屏.把以上仪器装在光具座上时,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填写字母代号).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办法是: _____
A.改用波长较长的光(如红光)做入射光 B.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
C.减少双缝间距 D.增大双缝间距
(3)若在实验中所用的双缝间的距离d=0.4mm,双缝到屏的距离L=50cm,则所得的条纹间距Δx=0.525mm。则所用的光波的波长为 m。
四、计算题(共4题,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及简单的运算步骤, 共30分)
(7分)21.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如右图所示,闭合的矩形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绕OO/轴匀速转动,在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右下图所示,已知线圈的电阻为R=2.0Ω.求:
(1)矩形线圈转动的周期是多少?
(2)线圈电阻上产生的电热功率是多少?
(3)保持线圈匀速转动,1分钟内外界对线圈做的功是多少?
(7分)22. 折射率为的玻璃球,被一束光线照射,若入射角i=600求:
①画出光路图 ②入射点处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 ③ 光线从球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多大?
(8分)23.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t1=0和t2=0.005s时的波形图线如图所示。
(1)图中读出波的振幅和波长;
(2)设周期大于(t2-t1),如果波向右传播, 波速多大?如果波向左传播,波速又是多大?
(3)设周期小于(t2-t1),并且波速为6000m/s,求波的传播方向。
(8分)24。如图所示,有一个摆长为L的单摆,现将摆球A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很小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A摆至平衡位置P时,恰与静止在P处的B球发生正碰,碰后A继续向右摆动,B球以速度v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与右侧的墙壁碰撞后以原速率返回,当B球重新回到位置P时恰与A再次相遇,求位置P与墙壁间的距离d.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试卷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5页,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50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8个小题,共50分;附加题共20分。
2.第一部分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或答题纸上,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在试卷纸上。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要求。
1.把燕麦幼苗放在左侧照光的条件下培养,幼苗将:
A.直立生长 B.向左侧弯曲生长 C.向右侧弯曲生长 D.停止生长
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B.生长素能够促进插条生根
C.去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 D.植物向光性是生长素分布不均所致
3.农业上用生长素类似物2、4—D进行麦田除草的原理是:
A.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双子叶植物杂草衰老
B.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植物杂草生长
C.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植物杂草生长
D.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小麦生长和发育
4.扦插时,保留有芽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这主要是因为芽能够:
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 C.产生生长素 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
5.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B.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在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 D.各种激素在植物体内独立起作用 6.下图表示根和茎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促进蕃茄果实成熟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乙烯
8.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的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B.动物体内所有的液体是内环境
C.内环境的理化因素绝对稳定  D.内环境稳态仅由神经调节维持
9.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葡萄糖 B.血红蛋白 C.二氧化碳 D.抗体
10.血细胞、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细胞内液 B.组织液、血浆 C.血浆、组织液 D.血液、组织液
11.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1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刺激 B. 反射弧 C.反射 D. 兴奋
14.在某动物的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该动物将表现为:
A.有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B.失去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15.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16.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及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主要方式依次是:
A.局部电流的传导;局部电流的传导 B.递质的传递;递质的传递
C.递质的传递;局部电流的传导 D.局部电流的传导;递质的传递
17.某人大脑受到损伤,能读书看报,也能听懂别人说话,但却不会说话,这表明大脑受伤的区域是大脑皮层的:
A.听觉中枢 B.运动中枢 C.感觉中枢 D.言语中枢
18. 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
19.如果定时给成年狗注射甲状腺激素,成年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食欲不振 B.行动迟缓 C.身体消瘦 D.身体臃肿
20.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
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D.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
21.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雌激素和孕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2.下列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通过导管运输
23.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的范围广泛
④作用的部位准确   ⑤作用的时间短暂   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24.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25.给正常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出现休克现象,要使其及时复苏可适量注射:
A.甲状腺激素 B. 葡萄糖液 C.生理盐水 D. 胰高血糖素
26.人在寒冷环境中,身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骨骼肌战栗 B.汗腺分泌活动减弱 C.皮肤的血流量增加 D.代谢活动增强
27.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A.抗原 B.抗体 C.淋巴因子 D.溶菌酶
28.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A.脂质   B.核酸  C.多糖 D.球蛋白
29.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患者的细胞免疫有缺陷
D.体液免疫仅依靠B细胞就可以完成
30.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病毒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31.下列与免疫功能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
32.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33.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性别比例 D.年龄结构
34.欲调查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大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A.标志重捕法 B.样方法 C.总数量调查法 D.观察估测法
35.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正确叙述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36.在一个朽木的空洞中,底部常有积水,洞中生活有细菌、原生动物、苔藓、蚊子和蜘蛛等。这些生物共同组成一个:
A.种群 B.群落 C.食物网 D.生态系统
37.农田管理中经常除草可以:
A.加剧生物与环境间的斗争 B.促进种内互助
C.减轻种间竞争 D.加剧种间竞争
38.下列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裸岩上进行的演替 B.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D.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能量
40.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
A.固定二氧化碳 B.分解有机物 C.利用光能 D.合成有机物
41.在一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属于: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三级消费者
42.某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4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依次为:2.1×107、3.3×108、2.9×106、2.89×109千焦。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甲 ?? B.乙 C.丙??? D.丁
43.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葡萄糖
4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 B.不同种群与群落之间
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 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45.某湖泊的水中以及小鱼、大鱼、鱼鹰体内的DDT含量分别为3×10-12、5×10-7、2×10-5、2.5×10-3 单位。这种现象称为:
A. 富营养化 B.环境污染 C.生物放大 D.食物链
46.在某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A.CO2 B.O2 C.硝酸盐 D.磷酸盐
47.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
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平 D.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及种类
48.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A.人口爆炸、资源枯竭、土地沙化 B.地震、水灾、旱灾
C.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 D.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
4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
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C.环境的污染 D.外来物种的入侵
5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地球上所有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保护野生生物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51.(5分)下图示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
(1)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olL-1,生长素的这一浓度对根的生长效应是 (填“抑制”或“促进”或“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由图可见,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趋势是 。
(3)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
(4)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有 (请填写两项)。
52.(9分)下图左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传出神经 B.③代表突触 C.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
(2)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收缩;不收缩);刺激Ⅲ处,肌肉(收缩;不收缩)。
(3)在离肌肉5毫米的Ⅰ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Ⅱ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     毫米/毫秒。
(4)右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b点受刺激,则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①中传导的方向是 。
A.a→b→c B.a←b→c
C.c→b→a D.b→c→a
引起⑥兴奋或抑制的物质是     ,它存在于[ ]      中,只能由[ ]      释放。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      的。
53.(6分)下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A、B二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回答:
(1)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曲线应是 ,该病人由于 细胞受损,导致 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超过160-180mg/dL,从而出现糖尿。
(2)糖尿病患者一般会出现如下症状:
①由于细胞内 供应不足,总感觉饥饿而多食;
②由于糖尿,带走大量的 ,而出现多尿;
③由于胰岛素合成发生障碍,使得机体内的 分解加强,导致机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
54.(7分)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为哺乳动物某激素分泌调节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会分泌① 激素 ,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激素② 。激素②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其合成并分泌 激素,从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抵御寒冷的环境。
(2)当血液中激素③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通过抑制 和 的活动来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为 调节。
(3)若切除实验动物的甲状腺,则激素①和②的分泌将会 。
55.(7分)人体皮肤创伤,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免疫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_______(细胞、体液)免疫。
(2)细菌进入内环境后,首先被__________细胞加工处理。
(3)B细胞与抗原结合后,在一些 (如图中IL-2)的协助下,分裂、分化成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细胞。前者分泌大量的___________,后者留在体内对 再次入侵作出快速猛烈的反应。
56.(5分)在某栎树林中,林鸽和茶腹?主要分布在林冠层,旋山雀和煤山雀主要分布在乔木层,大山雀和戴胜主要分布在灌木层,红胸鸲和鹪鹩主要分布在草被层。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栎树林中鸟类的分布主要取决于食物和栖息环境,这种分布有利于降低不同种鸟类之间的________。
(2)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________。在不同地段分布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说明群落还具有________。
(3)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裸露的岩地最终可以成为森林群落,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_。
(4)若要调查此栎树林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可采取的调查方法是 。
57.(6分)下图虚框内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 条食物链,太阳鱼是________级消费者,处在第_______营养级。
(2)在该系统中,若双翅目幼虫增加10g,按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则需消耗浮游植物 克。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沿着 (渠道)进行。
(3)图中的双翅目幼虫与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 。
58.(5分)下图为碳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和 ,②表示_________关系。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为_________。
(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使全球再次聚焦碳排放问题,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减少图中 (填序号)的碳排放量。
附加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59.植物生长素具有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的特性。以下哪一现象或应用不能说明生长素调节具有“二重性”
A. 在自然状况下, 大型乔木的树冠多呈圆锥形
B. 被大风刮倒的树木, 其露出地面的根总是向地生长
C. 置于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朝窗外生长
D. 用生长素或其类似物除去稻田双子叶杂草时要使用较高的药剂浓度
60.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61.养鸡场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延长光照刺激可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率
B.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C.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D.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6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温觉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中
B.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D.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是皮肤立毛肌收缩,降低新陈代谢
63.人被狗咬伤后,需要立即到医院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并在伤口周围注射抗血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射抗血清可使体内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B.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病毒的清除需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配合
D.免疫记忆的形成依赖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作用
64.(10分)某湖泊的水域主要分为河蟹网围养殖区及航道区,养殖的河蟹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研究人员对养殖区及航道区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水生植
物种类
湖泊
采样区域
漂浮
植物
浮叶
植物
沉水植物
紫背浮萍
水鳖

荇菜
金鱼藻
穗花狐尾藻
苦草
马来眼子菜
轮叶黑藻
伊乐藻
采样点
养殖区1
+
+
++
++
++
养殖区2
+
+
++
++
++
航道区1
++
+
++
+
+
+
航道区2
+
+
+
+
++
++
+
+
表中“+”表示出现,“++”表示优势种
(1)调查湖泊中植物种类和数量时,在每个采样点要做到 ,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调查结果体现了该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 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 等环境资源。
(2)航道区植物的优势种是 。除植物本身的生活习性外,造成养殖区与航道区优势种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养殖区的 。养殖河蟹的饲料及河蟹的排泄物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但这并没有引起此湖泊中藻类爆发,原因是水生植物能 ,使水质净化。
(3)在夏季,航道区的苦草迅速繁殖达到最大量时可占湖泊中总生物量的60%以上,它所制造的有机物可用于 、 、 等方面。除人为捕捞外,此湖泊大型肉食性鱼类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少。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英语期中试卷 May,2012

考生须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密封线内的班级、姓名、学号。
2.本试卷包括A卷和B卷,共5页。考试时间120分钟。
3.答题前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认真作答。
4.答题时字迹要工整,画图要清晰,卷面要整洁。
5.答题必须用蓝、黑色字迹的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
A 卷 (必修 模块6)满分100分
听力理解(共三节,满分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5段对话,从题中所给的A B 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1. Where does Mr. Brown probably come from?
A. From England B. From Canada C. From the USA
2.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price of fish?
A. It’s going up every day. B. It’s high everywhere. C. It’s high only in this store.
3. How did the man know the temperature??
A. From the weatherman.
B. He himself is a weatherman.
C. The woman told him about it.
4. What time did Sally leave for school?
A. At 7:30. B. At 8:10. C. At 7:40.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 concert is really terrible.
B. The concert is very wonderful.
C. The woman lost her way in the evening.
第二节:(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听下面4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两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 三个选项 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你将听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en did the conversation most likely take place?
A. Wednesday morning. B. Friday morning. C. Thursday morning.
7. How many times was Miss Baron late in the week?
A. Three times. B. Four times. C. Five time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 What kind of person did Mr. Johnson use to be?
A. Independent. B. Dependent. C. Selfish.
9. What information do we get from the passage?
A. Mr. Johnson will go abroad soon.
B. Mr. Johnson is quite able to depend on himself now.
C. The man quite agrees with what the woman said.
听第8段材料,回答10至12题。
10. Why is the student applying for the job?
A. Because he just wants to get some work experience of this field.
B. Because he needs a well paid position.
C. Because he has recently lost his job.
11. In order to get the position, what does the man need to do first?
A. Talk to Mr. Smith. B. Change his major. C. Complete a form.
12. Where does the woman work?
A. At a TV station. B. At the Students’ Union of the school. C. At a newspaper office.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5题
13.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work.
B.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study.
C.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plans for the summer holiday.
14.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this summer?
A. She is going to watch TV all day long without doing other things.
B. She is going to do much housework.
C. She is going to do a lot of farm work.
15. What work will the woman not do in the holiday?
A. Getting food from the fields for the pigs.
B. Collecting corns and harvest potatoes.
C. Giving some help in the shop.
听力理解第三节见试卷第4页
Ⅱ.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6. ----- What’s _______ plan for this weekend?
----- To attend ________ lecture given by Professor White
A. the, a B. a; a C. the, the D .a; the
17. The bridge was named _______ the hero who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city.
A. with B. after C. on D. to
18. Bred _______ very shy, but now he likes expressing himself in public.
A. was used to being B. was used to be C. used to being D. used to be
19. She was so impressed by what she had seen in Pompeii that she was ____ to tell us
about her experience.
A. eager B. stubborn C. grateful D. flexible
20. His arms were sunburnt because he _______ in the sun all day.
A. sat B. has sat C. had been sitting D. has been sitting
21. Owing a new computer is one thing, while keeping it running smoothly is quite______
A. other B. the other C. others D. another
22. I don’t want to live in the downtown. It is too noisy and I am afraid I will not be able to _______ it.
put up with B. end up with C. make up D. stand up
23. __________ the children have grown up, we should let them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
Ever since B. Now that C. Even though D. As if
24. Before ___________ for the job, you’ll have to pass an examination related to your major.
A. being interviewed B. interviewed C. interviewing D. having interviewed
25. Jack is a devoted friend and I don’t think he would _________ his friends when they are in need.
involve B. accompany C. abandon D. keep
26. __________ struck me most in the first reading was the vivid images in the novel.
That B. What C. It D. Which
27. It was unexpected that I _____________ my childhood friend in this city.
came across B. turned down C. knocked over D. learned from
28. The doctor strongly recommended that he _________ a holiday.
took B. take C. would take D. takes
29. It was such a hot night that I had a cold shower to __________ myself.
astonish B. drown C. refresh D. resist
30. ----- May I look at the menu for a little while?
----- Of course. _________, sir.
Never mind B. It doesn’t matter C. Enjoy yourself D. Take your time
Ⅲ 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One of my favorite films is Mr. Bean At a Fancy Restaurant. In the film, after being ___31__ at his table,Mr. Bean takes out a __32___ , writes a few words on it, signs his name, puts it into an envelope and __33__ it on the table. After a moment, he looks at the __34___ but this time he looks surprised, as if he did not know it was there. He opens it to find a birthday card and delightedly puts it on the table for everyone to see.
When he looks at the __35__, an astonished look quickly __36__ on his face. He takes all__37__ out of his pockets, counts it and puts it in a saucer. He then looks from the menu to the money with __38__ until he finds one thing that makes him smile. He ___39___ a dish called “steak tartare.” When the dish arrives, he is ___40___ to discover that “steak tartare” is __41___ a raw hamburger. He ___42___ an attempt to eat it, but it is ___43___, from the look on his face, that he finds the taste really terrible. He cannot __44__ his feelings, except when the waiter asks whether everything is OK. He smiles and nods, __45__ that everything is fine. ___46__ no one is looking, however, he ___47__ himself hiding the raw meat anywhere he can __48__, inside a sugar bottle, a tiny flower vase and under a plate. He becomes so disappointed in the end that he __49__ hides some inside the __50__ of a woman sitting near him and throws some under the seat of the restaurant’s violinist!
I like to watch Mr. Bean on TV but I wouldn’t want to meet someone like him in real life.
31. A. treated B. invited C. accepted D. served
32. A. magazine B. book C. card D. wallet
33. A. throws B. places C. removes D. spreads
34. A. waiter B. watch C. envelope D. table
35. A. customers B. tablecloth C. surroundings D. menu
36. A. appears B. grows C. turns D. shows
37. A. cards B. money C. bills D. keys
38. A. satisfaction B. care C. confidence D. concern
39. A. buys B. orders C. washes D. breaks
40. A. shocked B. pleased C. moved D. frightened
41. A. mostly B. indeed C. actually D. nearly
42. A. makes B. gets C. tries D. takes
43. A. doubtful B. sure C. clear D. likely
44. A. hide B. express C. prevent D. explain
45. A. admitting B. recognizing C. indicating D. realizing
46. A. Because B. When C. Once D. Although
47. A. pretends B. helps C. prepares D. busies
48. A. reach B. see C. get D. arrive
49. A. rather B. almost C. exactly D. even
50. A. hand B. purse C. blouse D. hair
Ⅳ 阅读理解(共两节, 满分30分)
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 B, C, D 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So often in life, people seem to fall into jobs because one was available at the right moment. Maybe you started to be in one position of a company hoping to move into something you liked better later. Maybe you started your life as a teacher and continued to teach out of inertia(惰性), or maybe you stayed in one job just because you had spent so many years doing it.
Whatever your current position is, every once in a while, it’s time to assess whether the career you have created for yourself is the best one for you. Recognise whether there are certain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think about where you’d really like to spend the rest of your life. These steps will help you explore and find work you really love.
Take time on your vacation or on a long weekend to devote to thinking about your work and career.
Ask yourself some tough questions. Do you like what you do at work every day? Does your job match your values and make a difference? Do you make the money you need to achieve your goals? Does your career provide the work-life balance you desire? Be honest with yourself and if you answer these questions negatively, it’s time to explore further options.
One exercise that I have found particularly useful is to write down everything you want to do. If your current job allows you to accomplish these goals, okay. But it’s not okay if you don’t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get what you want from life. If this is the case, you’d better change your job.
51. Many people wouldn’t change their jobs due to the following facts EXCEPT ___________.
their current jobs are easy for them
they are too lazy to make the change
They have spent a lot of time at their jobs
they consider their current jobs to be their life
5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should you think of when you assess your career?
①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of the job
② whether you are interested in your career
③ whether your career takes up too much time in your life
④ if you like the work environment
⑤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 and your colleagues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53. The underlined word in the last paragraph refers to ________________.
A. making a plan B. writing a list
C. achieving one’s goal D. changing one’s job
54. The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_____.
how to achieve one’s idea of value B. how to reach one’s goals in life
C. how to choose a new career D. how to assess one’s career
5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______________.
A. we consider whether our job is the one we desire most
B. we consider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first in our careers
C. we quit our current job and try to find a new one
D. we earn enough money to live a comfortable life
B
Children are often given swimming lessons, which serve to develop swimming technique and confidence. Children generally do not swim independently until 4 years old.
In Sweden, Denmark, Norway and Finland, the curriculum for the fifth grade states that all children should learn how to swim as well as how to handle emergencies near water. Most commonly, in these countries children are expected to be able to swim 200 metres (220 yards), at least 50 metres (55yards) of which should be on their backs, after falling into deep water and dipping their heads under water. Even though about 95 percent of Swedish school children know how to swim, drowning remains the third most common cause of death among children.
In both the Netherlands and Belgium, swimming lessons during school time are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Most schools provide swimming lessons. There is a long tradition of swimming lessons in the Netherlands and Belgium.
In many places, swimming lessons are provided in local swimming pools, both those run by the local authority and by private leisure(休闲)companies. Many schools also include swimming lessons into their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a, provided either in the schools’ own pool, or in the nearest public pool.
In the UK, a program calls for school children who can not swim by the age of 11 to receive intensive(集中的) daily lessons. These children who have not reached Great Britain’s National Curriculum standard of swimming 25 metres by the time they leave primary school will be given a half-hour lesson every day for two weeks during term-time.
In Canada and Mexico there has been a call for swimming to be included in public schools.
56. This passage talks about ______________.
A. swimming lessons for childre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B. why swimming lessons are required in school
C. swimming standard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D. how to carry out swimming courses in school
57.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that in Sweden ____________.
A. more than half of the children know how to swim
B. children should be able to swim at least 50 metres
C. drowning of children is a serious problem
D. swimming lessons are offered to kids of all ages
58. What is the fourth paragraph mainly about?
A.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ocal swimming pools.
B. The importance of swimming lessons.
C. How to choose proper swimming pools.
D. Where swimming lessons are carried out.
59.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he following is TRUE?
A. In Norway children should know how to swim before they are 11 years old.
B. The fifth graders are required to be able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 in Finland.
C. The British government pays for swimming lessons in school.
D. Swimming lessons are required in most public schools in Canada.
60. We are told in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_.
A. swimming lessons are provided to prevent kids from drowning
B. in Britain children get together to be trained in swimming
C. it’s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spend some time swimming every day
D. swimming lessons are one part of the British National Curriculum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61 People use money to buy food, furniture, books, bicycles and hundreds of other things they
need or want. When they work, they usually get paid in money.
Most of the money today is made of metal or paper. 62 One of the first kinds of money was shells.
Shells were not the only things used as money. In China, cloth and knives were used. In the Philippine Islands, rice was used as money for a long time. Elephant tusks, monkey tails and salt were used as money in parts of Africa.
The first metal coins were made in China. They were round and had a square hole in the centre.
63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used different metals and designs for their money. 64 Sweden and Russia used copper(铜) to make their money. Later some countries began to make coins of gold and silver.
But even gold and silver were inconvenient if you had to buy something expensive. Again the Chinese thought of a way to improve money. 65 The first paper looked more like a note from one person to another than the paper money used today.
Money has had an interesting story from the days of shell money until today.
The first coins in England were made of tin(锡).
But people used to use all kinds of things as money.
No one knows for certain when people began to use money.
People strung(串连)them together and carried them from place to place.
Money, as we know, is all made of paper.
They began to use paper money.
Today anyone will accept money in exchange for goods and services.
61._______ 62.________ 63._______ 64.________ 65._________
第二部分
Ⅰ听力理解
第三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一段对话,根据题目要求在相应的横线上写下第1题至第5题的关键信息。对话听两遍.
My Baby Sister
Age now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ime of Wedding
On Saturday, (2). _______________ 6th,2005
My vision of her as a little girl
Round little cheeks and long, dark-brown (3)._______________
My nickname
(4).___________________
The reason I left the wedding
went out for some (5)._________________ air
My mood on her wedding
Happy that day, and also sad
II. 书面表达(满分15分)
《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是一部深受青少年喜爱的动画片。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写一篇英文影评。
背景: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导演: Andrew Stanton
角色:Marlin(一条逗笑的鱼);Nemo(Marlin 勇敢的儿子),Dory(一条善良的鱼,后来与Nemo 成为朋友)
故事梗概:一天,Nemo独自外出,不幸被人类抓上船。Nemo的父亲Marlin到处找儿子。后来Marlin遇到了好友Dory,并在其帮助下出发寻找Nemo。
评价: 这部电影画面优美,故事动人,是一部人人欣赏的精彩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学期综合】满分50 分
Ⅰ. 短文填空(共10空,每空2分,满分20分)
根据短文的意思和结构,选择方框中合适的词填空。(每词只用一次)
lines, anger,contact, international, shocked, skillfully,guidance, expression, awarded, couple
Hi folks,
My name is Steven,23.I am an English major, senior, of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During my four years of study, I was __(1)__ the “Star Student” every year and won a __(2)__ of English speech contests. Overall, I can safely say that my English is good. However, I know I can’t use English __(3)__ without Martin’s __(4)__ and friendship.
Here comes the story:One day,I found myself reading on a(n) __(5)__ English learning forum. A member raised a question about how to do speed reading, so I keyed in a few __(6)__ as suggestions and left. The next day, I logged into that forum again to see the feedback. What I saw indeed changed my life----a member named Martin replied in the following words: Steven, “your English is absolutely not acceptable by my standard. Your English is simply Chinglish.” I was __(7)__ because nobody had criticized my English like that. However, I noticed Martin also added a very long essay—a rewrite of my passage. He offered his way of putting the same ideas and that was amazing. My __(8)__ was replaced by joy; I found simply changing the order of words can make the __(9)__ much more idiomatic and readable.
I then tried to __(10)__ Martin and kept sending him my compositions. As you can imagine, I benefited a lot from his unselfish and free tutoring.
(1)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6)_________ (7)__________ (8)___________ (9)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
完成句子(共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8分)
我琢磨不透他为什么要辞掉工作。(figure o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无法忍受外面的噪音。 (put up wi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由于下大雨,运动会被推迟了,这让我们很失望。(due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累了的时候,我就无法集中精力工作。(concentrate 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学生必须有机会读到好书。(have access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他继续说了下去,一点不顾及我的感受。(regardless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既然你已经长大了,你就不应该依赖你的父母了。 (now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脑子一片空白。 (go blan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张照片让他想起了他在伦敦的学习生活。(remind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 阅读理解(共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2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和问题,根据短文内容,在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写下相关信息(不多于8个单词),完成该问题的回答。答语要结构正确,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Trying to fit into a new family
The three children sat in the airplane, watching the clouds outside as the airplane went higher into the sky. Two years ago, before their parents’ death, it would have been fun. But now they had to go and meet relatives, trying to fit into their family life, and then moving on again. It wasn’t easy to think of these places as home.
Amy Jackson thought about the day when they had a home of their own. Although their father often spent days traveling round the sheep farm, their mother was always there.
Then, when Army was thirteen, everything changed. That year her parents went to annual farmers’ meeting in Sydney, and unfortunately a car accident there took her parents’ lives.
The day Amy learned of her parents’ death, she realized what it really meant to be the eldest in the family. Before, she had rather enjoyed playing the role of mother and helping to look after her brother Richard and sister Susie, the baby of the family. Now it was no longer a game.
Susie was too young to realize exactly what had happened, but through watching the other children, she knew it was something terrible. Amy realized with a shock that in future she must be both sister and mother.
Now, Amy wondered how successful she had been. Susie became so self-willed that Amy knew that she needed a strong-willed parent, but it often seemed easier to avoid a fight than to stand up to her in public.
Richard, who seemed older than his ten tears, was never any trouble, but Amy worried about him too. She sometimes found him lying in bed, just looking into the ceiling.
As the plane began to lose height, Amy tried to think of how they would appear to their aunt. With her very fair skin, red hair, and blue eyes she looked just like her father, a typical Australian. Richard, however, looked like his mother, a woman from Singapore who had met their father when she visited Australia for a short holiday and stayed.
Susie was a mixture of the two, and Amy loved her for this. Amy moved to wake her sister. “Will Aunt Helen like us?” she thought anxiously. “Perhaps our luck will change at last; then we might be asked to stay and not move on.”
Whom were the three children traveling to visit by ai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w old was Amy when her parents died in a car accide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 did Amy come to realize when she learned of her parents’ dea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y was Amy worried about Richar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 does the word “her” refer to in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 did Amy expect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必修5模块考试) 2012.05
试卷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须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密封线内的班级、姓名、学号。
2.本试卷包括七道大题,共6页。
3.答题前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认真作答。
4.答题时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第I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脾( pí)气 憎恶(zēng) 驯 (xún)服 颐(yí)指气使
B.禀(bǐnɡ)赋 踱(dù)步 黏(nián)合 奴颜婢 (bēi)膝
C.祈 (qǐ)祷 讥诮(qiào) 希冀(yì) 翘(qiáo)首以望
D.计较 (jiào) 挨(ái)批 胸脯(pú)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雍容 嚣张 通霄 讥诮 蜚短流长
B.暴躁 联络 官僚 休憩 萍水相逢
C.噩梦 繁恼 蓬蒿 耽搁 兴高采烈
D.旋律 气概 唐突 揣磨 姿意践踏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海淀内引外联、开拓进取,正缔结着旷古 :聚四海,连五洲,吞吐八方风云。
②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误解, 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③公务员的科学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环境的变化。
A.因缘 以至 素质 B.姻缘 以致 素质
C.姻缘 以至 素养 D.因缘 以致 素养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亦不过尔尔也。
B.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安然无恙,自己站了起来,还摸了摸鼻子。
C.有志者事竟成,袁隆平从成千上万良莠不齐的水稻植株里硬是找到了高产良种。
D.创造这些神话,是为了让人的想象使西西弗的形象栩栩如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B.北京时间9月28日14时,美国国会众议院发言人佩洛西宣布,美国国会与布什政府已经就金融救市计划达成初步协议,但是仍需落实到纸上。
C.苏北发展协调小组会议近日在淮召开。会议总结了苏北发展的经验和远景,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推动苏北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D.有关统计调查显示,八九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环保专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一生创作甚丰,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雷雨》等。
B. 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名的剧作家,短篇小说巨匠,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的三大巨匠。
C. 《变形记》作者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他善于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的手法,揭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现代人的困惑”,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强者必说于言 B.君子生非异也
C.此小大之辩也 D.彼且恶乎待哉
8.下面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悦亲戚之情话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9.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乐夫天命复奚疑
A.将有作于上者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之二虫又何知 D.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 园日涉以成趣 B. 生生所资
C. 或棹孤舟 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去来兮:回来 B. 声非加疾也:强
C. 其责己也重以周:加重 D.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疾病
二、背诵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原句。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③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④实迷途其未远, 。
⑤ ,鸟倦飞而知还。
⑥ ,乐夫天命复奚疑?
⑦蟹六跪而二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⑧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共7分)
可是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你能去津津有味地欣赏一张波斯地毯或者听一曲巴哈的序曲,但乐趣只止于此;可是你听了《唐璜》前奏曲之后却不可能不发生一种复杂的心情,它使你心理有准备去面对将淹没那种精致但又是魔鬼式的欢乐的一场可怖的末日悲剧。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时你会觉得那和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的最后乐章一样,都是狂欢的音乐:它用响亮的鼓声奏出如醉如狂的旋律,而从头到尾又交织着一开始就有的具有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的乐调,因之更加沁人心脾。莫扎特的这一乐章又自始至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
  但是贝多芬所做到了的一点,也是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有时清醒就出些洋相或者显示出格调不高的一点,在于他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顺便说一句,这也是激进共和主义者的特点)使用着旧的乐式;但是他加给它们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使得产生于感觉的激情显得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于是他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之下竟还有什么样式存在着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时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用了另外几个很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从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抛出了同时使用音阶上所有单音的可怖的和弦。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以上就是贝多芬之谜的全部。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享受不尽的美丽的乐曲;他能挑出那些最干燥无味的旋律,把它们展开得那样引人,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回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征,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他那激动人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当柏辽兹听到一位法国作曲家因为贝多芬的音乐使他听了很不舒服而说“我爱听了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时,他非常生气。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
懂了这个,你就从十八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乐队前进了一步(爵士乐,附带说一句,就是贝多芬化了的老式跳舞乐队),不但能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的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13、第 2 段中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一类人是哪些?(2分)
1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3分)
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2分) A、不喜欢贝多芬作品的人也为他的激情所左右。 B、贝多芬常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 C、贝多芬的作品常常没有乐式。 D、18 世纪的音乐是只重乐式的跳舞音乐。 E、与贝多芬同时的“伟人”们既不理解他,又无法否认他的成就。
第II卷(共50分)
四、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8分)
临江仙
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①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注:①翠华: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此处指代帝王。
16、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绮窗愁对秋空”直接写出深秋时节作者对往日欢愉不再的忧思愁苦。
B.“玉楼”指华丽的楼台,可以想见,这里曾经歌舞升平,热闹非凡。
C.上阕将今日的荒凉凄清与昔日的显赫繁华作对比,寄托了诗人的无穷感叹。
D.本词通过描写荒苑的景象来抒发作者感情,所有景语实为情语。
②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作者将沉痛的故国幽情与出色的艺术手法相结合,才谱写出这首历代传唱的佳作。请就此评价,结合下阕词句进行赏析。(5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一21题。(17分)
汉成帝建始中,关内大雨四十余日。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大将军王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右将军王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稍定,问之,果讹言,于是美商之固守。
天圣中尝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以问王曾,曾曰:“河决,奏未至,必讹言耳。不足虑。”已而果然。
嘉靖间,东南倭乱,苏城戒严。忽传寇从西来,已过浒墅。太守率众登城,急令闭门。乡民避寇者万数,腾踊门外,号呼震天。任同知环愤然曰:“未见寇而先弃良民,谓牧守何!有事,环请当之!”乃分遣县僚洞开六门,纳百姓,而自仗剑帅兵,坐接官亭以遏西路。乡民毕入,良久,而倭始至,所全活甚众。吴民至今尸祝之。
又万历戊午间,无锡某乡构台作戏娱神。有哄于台者,优人不脱衣,仓皇趋避。观剧者亦雨散,口中戏云:“倭子至矣!”此语须臾传遍,且云“亲见锦衣倭贼”,由是城门昼闭,城外人填涌,践踏死者近百人,迄夜始定。此虽近妖,亦有司不练事之过也。
大抵兵火之际,但当远其侦探,虽寇果临城,犹当静以镇之,使人心不乱,而后可以议战守;若讹言,又当直以理却之矣。
天启初,吴中讹言“中官来采绣女①”,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此皆恶少无妻者之所为,有司不加禁缉,男女之失所者多矣。开元初,民间讹言“上采女子以充掖庭”。上闻之,令选后宫无用者,载还其家,讹言乃息。语曰:“止谤莫如自修。”此又善于止讹者。
(节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
注:①绣女:选入皇宫中做嫔妃候选人的女子。
1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全活甚众 保全存活
B.吴民至今尸祝之 祭祀供奉
C.迄夜始定 开始安定
D.但当远其侦探 侦察探报
1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吏民上城以避水 民间讹言“上采女子以充掖庭”
B.有事,环请当之 今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C.所全活甚众 男女之失所者多矣
D.且云“亲见锦衣倭贼” 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
1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问之,果讹言,于是美商之固守。
询问情况,果然是谣言,于是大家都赞美王商能坚持自己的想法。
B.又万历戊午间,无锡某乡构台作戏娱神。
另外在明朝万历戊午年间,无锡某个村落修筑戏台演戏娱神。
C.若讹言,又当直以理却之矣。
如果是谣言,又应当直接以事理来消除谣言的影响。
D.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
民间紧张得如同发狂一般,一时之间,婚配嫁娶的事情几乎都停止了。
2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洪水将至的传言,民众奔走号呼,长安城中大乱。王凤人云亦云,缺乏判断,而王商却能临危不乱,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B.嘉靖年间,倭乱扰民。听闻倭寇将至,苏城太守方寸大乱,弃民自保,任环对此气愤不已,果断采取措施,稳定了局面。
C.万历戊午年间,无锡乡间作戏娱神,就是因为观众起哄开玩笑,令无锡城内百姓误以为倭贼将至,造成严重的死伤事件。
D.本文与冯梦龙的“三言”虽然文体不同,但都有很强的故事性,也能够就事说理,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2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诸 葛 靓 后 入 晋 除 大 司 马 召 不 起 以 与 晋 室 有 仇 常 背 洛 水 而 坐 与 武 帝 有 旧 帝 欲 见之 而 无 由 乃 请 诸 葛 妃 呼 之 既来帝 就 太 妃 间 相 见 酒 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因涕泗百行。帝于是惭悔而出。
(取材于刘义庆《世说新语》)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2—25题。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迟子建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显得格外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莹莹的茄子、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浸会大学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八位作家进行文学交流,主题是“大自然和写作”。为此浸会大学组织了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如去西湾爬山,去大屿山的小岛看渔民的生活。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有一天下午,走出地铁站后,觉得困倦难当,就到对面的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里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绿。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当参加座谈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十一月上旬,我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儿媳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灿烂。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温暖和寒冷是一对反义词,既指自然界的温度,又指现实社会的某种现象。
B.文章开篇用拟人的手法写到北方一年四季的特点,是为了突出北方的寒冷。
C.作者自述怕狗的这件小事,表明了作者的胆小和家乡生活的不尽如人意。
D.“一扇落满晚霞的窗”既写出对印章的观感,也寄托着对艾芜先生的崇敬。
E.作者运用辩证和反衬的方法,表达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悟,突出了文章主旨。
23.从文中来看,故乡的“生活显得格外有韵致”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4.作者写了赴港一月的生活,请联系文章,谈谈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用意是什么。(5分)
25.文中两次点题,使“寒冷也是一种温暖”有了双重含义,请根据文意解释这两重含义,并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对第二次点题含义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0分)
第Ⅲ卷 作文(50分)
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只甲虫沿着树干向上爬,爬了一段之后掉了下来,它仍然从头再爬,每次都能前进一点儿。
一个人看见了,说:“我的经历多像它啊!”
另一个人看见了,说:“为什么不换个地方爬上去啊?”
又一个人看见了,说:“多顽强的小虫啊!”
……
请根据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