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会进行平均速度的简单计算 学情分析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速度”,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如何科学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地引出速度的概念则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本节教学中首先从比较运动快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是有实际意义的,并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讨论引出速度的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速度单位及其换算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110米跨栏视频,引入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导入本节新课。学生活动:观看比赛视频设计意图:通过观看体育比赛,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本节学习内容 活动2【活动】比赛1【活动1】教师活动:同学们,刚才观看了激烈的体育比赛,下面我们在教室里也来一场小型的竞走比赛,比一比“看谁走的快”。学生活动:让两名学生同时出发,看谁先走到终点;引导:哪位同学快?为什么?总结:比较快慢的一种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设计意图:通过比赛创造热烈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3【活动】比赛2【活动2】教师活动:继续进行第二轮比赛。学生活动:让两名学生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听到叫停,两人立即站住;引导:比一比哪位同学快?为什么?总结:比较快慢的第二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设计意图:体现互动合作精神 活动4【活动】比赛3【活动3】教师活动:进行第三轮比赛学生活动:让两名学生同时出发,过几秒让一名学生先停,另一名学生后引导:比一比哪位同学快?为什么?教师活动:出示两幅图片,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快慢?汽车2秒内运动了60米,飞机3秒内运动了600米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不能直接看出来教师启发: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是,我们可不可以把他们其中一个量统一成一样的呢?设计意图:创设矛盾,激发求知欲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路程/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教师归纳:因此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路程除以时间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所以我们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总结:又一种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比速度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建立速度的概念 活动5【讲授】新授课【定义】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速度=路程/时间,用符号表示为V=S/t。【单位】路程的国际单位是米(m),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国际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单位换算:1m/s=3.6km/h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强调生活中常用的几个。多媒体展示两个小车运动时照片,提出问题:①哪个小车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慢)基本保持不变?③哪个小车的运动越来越快?(提示可以用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第一个小车任何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也就是运动快慢不变,并且一直沿着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我们把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注意: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快慢不变即速度不变)【匀速直线的图像】我们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即成正比,会得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改变即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可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计算出它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来进行粗略研究。 活动6【练习】课堂练习练习:有关速度的练习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___________ m/s,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4、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 (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A、(1) (2) (3) B、(3 ) (2) (1) C、 (2) (3) (1) D、(1) (3) (2)5、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 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是16m。(1)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2)通过你的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说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