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资源简介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声音
1.我们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三大类:动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声音有 强弱、高低、长短 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下面这一句乐谱中“1 1 || 5 5 | 6 6 | 5— |”按从音高到音低的顺序排列是:6 → 5 → 1 。
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如,钢琴声是琴槌敲击琴弦,琴弦振动产生的。(如左图)
4.音叉是一种 发声仪器 ,用来 调试乐器 和 测试音高 。
5.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6.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振动 。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音量 来描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 幅度 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单位:分贝。
8.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 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
9.拨弹橡皮筋时, 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
10 .拨动琴弦时, 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
11.击打长短不同金属管时,金属管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金属管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12.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 也会改变 ,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越短, 发出的声音越 高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 发出的声音越 低 。
1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 快慢(频率) 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音高 来描述。【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赫兹。】
14.空气是传播声音的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 不能传播 声音。所以,在月球上,由于 没有空气 ,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 ,必须要使用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听到声音。
15.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音叉振动使水面会 产生波纹 ,这就是水波。声音也是以“波”的方式传播,我们叫它为声波,声波不同于水波是水平传播,而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 物体产生振动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 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的。
16.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体中传播,传播声音的本领:固体最大;液体第二;气体第三。
17.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我们的耳朵可分为 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的 耳郭 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 耳道 传到鼓膜,引起 鼓膜的振动 ,耳中的 听小骨 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 听觉神经 ——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18.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当听不清远方传来的声音时,把手放在耳郭后面,相当于增大了耳郭的面积,可以收集更多的声波。
19.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 产生振动 。
20.耳朵是我们的 听觉器官 ,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21.噪音对人的伤害:声音如放炮等 过高过强 ,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张开嘴或戴上保护装置如戴上护耳 【如射击训练时】。
22.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 远离噪声 、 控制物体发声、修建隔音墙等 。
23.声带越短,声音越高;声带越长,声音越低。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 24.举一反三,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发声的?
吹竖笛发出的笛声,是笛子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
25. 物体的长短、大小、松紧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高低也不同。物体的长、大、松发出的声音低;物体的短、小、紧发出的声音高。
26.频率——发声的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如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它的翅膀每秒振动594次产生的。
27. 医生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听诊器的听诊头有聚集声音的作用,胶管有传导声音的作用,这样,医生借助听诊器听心脏和肺的声音,对病人进行诊断了。
28.用土电话通话时,声音从棉线、纸、空气中传入耳中,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中传播。
29.声速340米/秒,光速30万千米/秒,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练习:
1、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
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 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3、长颈鹿没有声带,所以它是“哑巴”。 1、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2、鱼没有耳朵,为什么也能感觉到声音?3、猎潜艇的声纳为什么能发现水下的潜艇?
2、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
发声的物体 我看到的现象 我的想法
弹拨橡皮筋 弹拨橡皮筋时,橡皮筋在振动。 橡皮筋停止振动了,还会有声音吗?
拨动钢尺 拨动钢尺时,钢尺在振动。 钢尺停止振动了,还会有声音吗?
轻击鼓面 轻击鼓面时,鼓面在振动。 鼓面停止振动了,还会有声音吗?
敲击音叉 敲击音叉时,音叉在振动。 音叉停止振动了,还会有声音吗?
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
1.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或口腔)、咽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五个器官。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肺里进行 气体交换 ,使 氧气 进入血液,与营养物质氧化产生能量,同时排出 二氧化碳 和其他气体。
3.说明:从柱形图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①氮气对我们人体没有作用,所以吸进去是78%,呼出来还是78%;②氧气是我们体内的细胞需要的,所以,吸进去是21%,呼出来是16%,用掉了5%的氧气;③空气中原来含有0.03%人体不需要的二氧化碳,呼出来时,加上人体细胞在氧化作用时又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是4%,增加了3.97%。④吸进时空气中其他气体是0.97%,呼出时增加到2% 。
4.呼吸的作用:呼吸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消耗氧,释放能量,其中的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去(如人的37℃的体温等),大部分的能量用于人的生命活动(如运动、说话、做练习、思考、消化、排泄等)的需要。
5.呼吸模拟实验:当手向 下拉 膈肌(橡皮膜)时,胸腔扩大 ,气球(左肺和右肺)变大 ,此过程模拟的是 吸气 ;当手向 上推 膈肌(橡皮膜)时,胸腔缩小 ,气球(左肺和右肺)变小 ,此过程模拟的是 呼气 。一吸、一呼算完成1次呼吸过程。【如右图】
6.吸气过程:含有 氧气 的空气由 鼻腔或口腔 、进入气管、 支气管 ,再进入到 肺 。
呼气过程:气体交换后产生的 二氧化碳 由 肺 、进入 支气管、气管、再由 鼻腔或口腔 呼出。
7.为什么人在剧烈运动时呼吸会变得急促?这是因为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更多的能量、消耗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呼吸会变得急促。
8.《国家学生体质标准》一般四年级男生的肺活量在1100毫升—2600毫升, 四年级女生的肺活量在900毫升—2000毫升。
9.人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比不运动时多。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运动员经常运动,所以肺活量大于一般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较一般人的次数少【像中长跑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提升我们的肺活量。
10. 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也就是心情比较平静,没有运动的时候,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在12-20次之间,由于各人的体质不尽相同,所以,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也不尽相同,最好是以自己测试的数据为准。【体质好的人,肺活量大,每分钟呼吸次数少。】
11.自已测试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数据表(一吸、一呼算完成1次呼吸过程。下面的数据仅供参考):
活动 安静状态 慢走20步后 跳动20次后 剧烈运动
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12——20次 20次 24次 40——50次
12.肺活量——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13.测量肺活量的方法:
①吹哨法:深吸一口气,计时开始的同时吹响哨子,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的时间长。
②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测量:
●展开测量袋。
●深吸一口气,然后将呼出的气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
●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
●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这就是测得的肺活量。
③吹气球法:深吸一口气,然后吹气球,气球吹得越大,肺活量就越大。
④用肺活量器测量:深吸一口气,然后将呼出的气从通气管呼入肺活量器中,读取数值是多少毫升。
14.人的呼吸系统中,各器官的作用:
①鼻腔:空气进入的 通道。鼻腔内有鼻毛能阻挡灰尘。鼻粘膜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还能分泌粘液保持鼻腔湿润,粘住灰尘和细菌,清洁吸入的空气。
②咽喉:保持气体通道的畅通。
③气管和支气管:气体进出的通道。气管内的粘膜能分泌粘液,粘住细菌、灰尘,粘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方向摆动,最后形成痰,并排出体外。
④肺: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随血液到全身各细胞,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15.注意呼吸系统的卫生和保健:
①不要随地吐痰和擤鼻涕,以免将病菌散发空气中。
②扫地要先洒水,抹桌椅要用湿抹布,以免扬起灰尘。
③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以免室内空气污浊。
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预防感冒和气管炎。
16.一日三餐我们所吃的食物:【注:这类题目是最好完成的,只是写出自己的一日三餐所吃食物就行。】
●早餐:牛奶、面包、鸡蛋。
●中餐:辣椒、苦瓜炒肉片,空心菜,西红柿蛋汤,米饭。
●晚餐:米粉肉,小白菜,紫菜瘦肉汤,米饭。
17.食物的分类:
肉 类 鸡肉、鸭肉、鹅肉、猪肉、鱼、牛肉、羊肉……
蔬菜类 辣椒、白菜、空心菜、菠菜、芹菜、黄瓜、茄子……
主食类 小笼包、豆沙包、面包、米饭、面条、肉包……
18.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可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19.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中滴上碘酒,含有淀粉的食物会变成“蓝色”。
20. 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的方法:用花生等含脂肪的食物在一张白纸上涂抹,然后,把白纸向着光看,留下的痕迹透光,说明含有脂肪。
21. 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的方法:把食物放在火上烧,有一 种 类似烧鸡毛的焦臭味,这种焦臭味是蛋白质燃烧时特有的气味。就说明此食物含有蛋白质的。
22.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鸭、鱼、豆类等。蛋白质燃烧后有一股焦臭味。蛋白质是人们食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物质。
23. 膳食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都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以满足人体健康发育成长的需要。
24. 淀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肥肉、芝麻、花生、葵瓜子等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食物中的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糖类是
保护肝脏、维持体温恒定的必要物质,可以给人体提供70%的热量。人体主要从主食【米饭、面包等】中获取糖类,一般每天食用250—400克的主食,就可以满足人体对热量的需求。
25. 蔬菜和水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可增强免疫力,少生病。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和水果【注:矿物质有 钙 、 磷 、 钠 、 镁 、 铁 、 锌 等】。
26.蛋白质有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之分,如鸡肉、蛋类、鱼类、牛肉、瘦肉等是动物蛋白质。而面筋、豆类、豆腐等是植物蛋白质。
27.有些营养成分难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
上 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28.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的食物要多样化,尽可能摄取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不要偏食。
29.写“密信”游戏:可用含淀粉的米汤在一张白纸上写“密信”,要看信上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可在密信上涂抹碘酒,字迹就显现出来了。
30.对应下图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可以看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共有5层,在每层食物总体食用量的对比上,从下往上越来越少。
31.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32.人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肝、胰、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可以将进入人体的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作消化。
33.牙齿及其作用:人的牙齿一共有32个。其中,门齿8个;
犬齿4个;臼齿20个。它们不同形状起到不同的作用——
●门齿:用来切割食物。
●犬齿:用来撕裂食物。
●臼齿:用来咀嚼食物。
34.牙齿的这些作用可使食物变得更细,而舌头则起到传送和搅拌食物的作用。
35.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
食物进入口腔由牙齿把食物嚼碎,加上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唾液里含有酶,初步消化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36.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工具,如果我们不注意口腔的卫生,细菌就会在口腔里兴风作浪,使我们的牙齿变成龋齿。所以,我们要经常刷牙,防止龋齿的产生。
37.消化液:消化器官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
●胆汁;●胰液等,它们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
3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食物经过口腔初步消化后,变得湿润的食物经食管进入胃里,跟胃液混合,初步消化食物里的蛋白质。由于胃不停地蠕动和胃液的作用,食物在胃里变成稀烂的食糜,慢慢进入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跟小肠里的肠液,肝分泌的胆汁,胰分泌的胰液混合,消化食糜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变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养料。养料由小肠吸收,由血液运送到全身各个细胞。剩下的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1.怎样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要想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要这个物体施加作用力。如,推动(或拉动)静止的车,小车就运动起来了。
2. 怎样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要想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必须要这个物体施加反作用力。如,要使运动的汽车静止下来,就要给汽车施加反作用力——刹车,汽车才能静止下来。
3.为什么在地上滚动的球会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在地上滚动的球受到了球在滚动时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而慢慢停了下来。
4. 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 重力。
5. 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物体的重力是向下的。
6.利用绳子和垫圈,想办法让垫圈的拉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7.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运动越快。
●垫圈数量越少,小车运动越慢。
所以,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垫圈多少有关。在小缆车实验中,绳子起到了传递力的作用。
8.反冲力【如图】当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气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9.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节日燃放的烟花也是靠反冲力飞上天的。
10.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做反冲力。组装利用气球驱动的小车。给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的喷气管,让小车在喷气的反冲力作用下运动起来。
11.怎样能使气球小车行驶得更远 ●选充气量大的气球。●小车要轻。●选择光滑的路面。●给4个轮子打上润滑油,使轮子与轴的摩擦力最小。
12.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拉长时,形状很容易改变,而且具有能量,释放时可产生动力。在形态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13.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如下图】:
14.使小车运动的力来自橡皮筋的弹力,橡皮筋缠绕在轮轴上的圈数越多,弹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长,小车行驶得就越快,行驶的距离也就越远。
15.【如右图所示】 三根橡皮筋下面分别挂50g、100g、200g 的钩码,其中,橡皮筋弹力最大的是第3根。
说明:橡皮筋拉得越长,弹力就越大。
16. 人们利用弹力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如衣裤松紧带、票 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17.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
“牛”,用字母“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18. 说说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些什么?
①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②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③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④测量完毕后,把测力计放回原处。
19.这种弹簧测力计的单位有两种:N和gf
每一大格中有10等分的小格,即每小格是0.1N。在观察弹簧测力计秤量物体重量时,弄清指针指向第几大格和几小格,然后,正确读出数值。
20. 什么是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作摩擦力。
21.在地上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22. 为什么要给车辆装上轮子?这是因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所以要给车辆装上轮子,让它在地面上滚动,减小摩擦力。这是人们从在地上铺“滚木”中得到的启发。
23. 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增大它;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减小它。如车轮上的花纹就是增大摩擦力。车轴上打润滑油就是减小摩擦力。
24. 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的利和弊?我们走路、汽车行驶、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这时的摩擦力是有利的要加大摩擦力。而机器运转,部件间相互摩擦而磨损,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要减小摩擦力。
25.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能量——东江大坝的水力发电、华润电厂的火力发电、行驶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能量还储存在燃料(煤和石油)、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26.轻轻敲击和重重敲击音叉:
描述音叉发出的声音 触摸音叉时手的感觉 我的发现
轻轻敲击 小,沉闷持续时间短 振动得轻微 敲击音叉的速度越快音叉振动得越剧烈。
重重敲击 大,清脆持续时间长 振动得剧烈
27.撞击实验。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
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
①从坡度小的斜面上释放小车撞击木块,木块移动的距离小。
②从坡度中的斜面上释放小车撞击木块,木块移动的距离中。
③从坡度大的斜面上释放小车撞击木块,木块移动的距离大。
说明:●坡度小的小车,释放时能量小。
●坡度大的小车,释放时能量大。
28.设计制作小车:
29.设计制作小车四个范例【供参考】: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