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物质的转化 第2课时华师大版 九年级下新知导入你知道酸雨吗?它会造成哪些危害?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呢?酸雨的形成就包含着物质的转化新知讲解二、单质、氧化物、酸(碱)之间的转化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1)酸雨的概念指pH小于5.6的雨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活动4:酸雨形成的模拟实验①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粉,加热,直到燃烧。燃烧停止后,小心地闻一下气体的气味。新知讲解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现象②立即向瓶内倒入少量水,振荡,加入几滴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现象实验结论生成的H2SO3导致雨水pH降低点燃S+O2 SO2SO2+H2O=H2SO3溶液为酸性新知讲解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2)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煤和石油制品的燃烧(3)酸雨形成的原因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降水时溶解在水中生成了相应的酸合作探究2011年地级及以上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分布示意图2011年全国降水pH年均值分布新知讲解合作探究①酸雨直接危害人类健康②使水体、土壤酸化,影响农业和渔业③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物古迹(4)酸雨的危害新知讲解酸性远大于亚硫酸,加剧了酸雨的形成(5)根据酸雨的形成,分析得出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小资料(教材60页)注意:二氧化硅就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硅酸2SO2+O2 2SO3催化剂SO3+H2O=H2SO4非金属酸非金属氧化物O2H2OH2SiO3SiO2H2O×合作探究2.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2)金属氧化物+还原剂(C、H2、CO)→金属+另一化合物(3)某些金属氧化物(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水→可溶性碱注意不溶性碱所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得不到对应的碱K2O+H2O=2KOHCaO+H2O=Ca(OH)2Na2O+H2O=2NaOHBaO+H2O=Ba(OH)23Fe+2O2 Fe3O4点燃2Mg+O2 2MgO点燃H2+CuO Cu+H2O△Fe2O3+3CO 2Fe+3CO2高温合作探究可以发生反应活动5:由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①比较氧化铜和氢氧化铜的化学式两者相差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可以由一个水分子提供推测:氧化铜能和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铜②提出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的实验方案CuO难溶于水,不发生反应方案一:CuO溶于水方案二:CuO溶于稀硫酸溶液,形成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uOCu(OH)2×H2OCuOCu(OH)2合作探究黑色氧化铜粉末逐渐消失,变成蓝色溶液③实施方案二得蓝色絮状沉淀a.将适量的黑色氧化铜放入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稀硫酸溶液,微微加热b.在上述溶液中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合作探究④实验原理(4)不溶性碱→金属氧化物+水注意:可溶性碱加热不发生分解反应,如NaOHCuO+H2SO4=CuSO4+H2OCuSO4+2NaOH=Na2SO4+Cu(OH)2 ↓2Fe(OH)3 Fe2O3+3H2O△Cu(OH)2 CuO+H2O△合作探究3.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与关系(1)两条纵线NaOH+HCl=NaCl+H2O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①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点燃S+O2 SO2②非金属氧化物+水→酸SO2+H2O=H2SO3③酸+碱→盐+水H2SO3+2NaOH=Na2SO3+2H2O④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4Na+O2=2Na2O⑤金属氧化物+水→碱Na2O+H2O=2NaOH⑥碱+酸→盐+水合作探究(2)四条横线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①金属+非金属(除氧气)→盐②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③碱+酸→盐+水NaOH+HCl=NaCl+H2O④盐+盐→两种新盐AgNO3+NaCl=AgCl↓+NaNO32Na+Cl2 2NaCl点燃CaO+SiO2 CaSiO3高温合作探究(3)四条交叉线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①金属氧化物+酸→盐+水CuO+H2SO4=CuSO4+H2O②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2NaOH+CO2=Na2CO3+H2O③碱+盐→新碱+新盐Ca(OH)2+Na2CO3=2NaOH+CaCO3↓④盐+酸→新盐+新酸BaCl2+H2SO4=BaSO4↓+2HCl合作探究(4)两条弯线Cu+2AgNO3=Cu(NO3)2+2Ag根据图,可以得出①各类物质的互相转变关系②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③制取某类物质的可能方法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①金属+酸→盐+氢气Zn+H2SO4=ZnSO4+H2↑②金属+盐→新盐+新金属①要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②盐要溶于水;③钾、钙、钠由于太活泼,不发生置换金属的反应合作探究十大成盐规律(1)金属氧化物+酸→盐+水(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3)酸+碱→盐+水(4)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5)盐+盐→新盐+新盐CaO+SiO2 CaSiO3高温NaOH+HCl=NaCl+H2ONaCl+AgNO3=NaNO3+AgCl↓CO2+Ca(OH)2=CaCO3↓+H2OCuO+H2SO4=CuSO4+H2O(6)金属+盐→新金属+新盐(7)金属+酸→盐+氢气(8)酸+盐→新盐+新酸(9)碱+盐→新盐+新碱(10)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Zn+2HCl=ZnCl2+H2↑Fe+CuSO4=Cu+FeSO42NaOH+CuSO4=Na2SO4+Cu(OH)2↓H2SO4+BaCl2=BaSO4↓+2HClFe+S FeS△课堂练习1.X可发生下列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①X+酸→盐+水 ②X+水→碱A.CaO B.Fe2O3 C.CO2 D.NaOH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①C→CO→CO2 ②Cu→CuO→CuSO4③Na2CO3→NaCl→Na2CO3 ④CaCO3→CaO→Ca(OH)2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AC课堂练习3.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碳氢化合物4.实验室的试剂常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对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铁粉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B.氢氧化钠潮解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C.浓盐酸变稀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D.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CC课堂练习4.由氧化铁制备氢氧化铁Zn+H2SO4=ZnSO4+H2↑Zn+CuSO4=ZnSO4+CuZnO+H2SO4=ZnSO4+H2OZn(OH)2+H2SO4=ZnSO4+2H2O5.试设计制ZnSO4四种方法。Fe2O3+H2SO4=Fe2(SO4)3+3H2O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课堂总结单质、氧化物、酸(碱)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金属和盐盐和氢气盐盐和水碱和盐酸和盐盐和盐板书设计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金属和盐盐和氢气盐盐和水碱和盐酸和盐盐和盐单质、氧化物、酸(碱)的转化物质的转化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61页3题、4题。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物质转化的规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物质的转化 第2课时 学案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1.学会利用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寻求制取物质的方法。 2.通过学习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掌握物质间转化规律。 3.掌握无机物间的相互关系和基本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4.了解酸雨和酸雨形成的主要过程,形成关心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学习重点 1.金属氧化物与碱之间的转化 2.无机物间的相互关系和基本变化规律及其应用学习难点 1.金属氧化物与碱之间的转化 2.无机物间的相互关系和基本变化规律及其应用【预习案】1.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相互转化,如C→CO2→H2CO3→CO2表示了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情况,若每一转化都由一步反应实现,请写出每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煤中的硫燃烧生成___________,它在粉尘的催化作用下跟O2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再与雨水结合生成硫酸。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雨是指pH小于_______的雨水。3.用2个化学方程式表示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点二:单质、氧化物、酸(碱)之间的转化1.什么是酸雨?2.硫燃烧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3.二氧化硫溶于水后,加入石蕊后有何现象?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4.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5.酸雨的危害有哪些?6.硫酸型酸雨是如何形成的?7.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和对应的酸之间的转化规律如何?8.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有哪2种?规律分别如何?9.如何由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实验原理如何?10.金属氧化物如何转变成碱?11.不溶性碱如何转变为金属氧化物?12.两条纵线之间有哪些转化关系?13.四条横线之间有哪些转化关系?14.四条交叉线之间有哪些转化关系?15.两条弯线之间有哪些转化关系?16.分析总结成盐规律【训练案】1.将下列金属氧化物置于水中不能得到相应的碱的是( )A.CaO B.Na2O C.K2O D.CuO2.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3.甲、乙、丙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O2、CuO、H2O B.Na2CO3、Na2SO4、NaOHC.FeSO4、FeCl2、Fe D.CaCO3、CaCl2、CO24.甲为无色溶液,取少量甲溶液做如下实验:根据以上实验,则可推断甲为( )A.NaOH B.AgNO3 C.BaCl2 D.Ba(OH)25.X、Y、Z三种物质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表中各组物质不符合转化要求的是( )6.图中甲、乙、丙、丁、戊是初中科学教材中常见的物质。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丙溶液能与戊反应生成丁C.甲→戊只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D.不能由甲通过一步反应生成丁7.如图所示是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为SO2 B.X只能是硫酸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 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8.用X+YM+N表示某些化学反应,请按要求各写出一个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若X是金属、Y是常见的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X是非金属单质,M是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X是氯化钡,Y是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如图是初中科学中某些常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其中X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A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B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请根据所学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X的化学式:A__________,X__________。(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A~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A可用于金属除锈,B难溶于水。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生成另一种物质。分析推理,回答问题。(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上用大理石(含少量Fe2O3和SiO2)为原料提纯碳酸钙的实验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①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②氨水呈碱性,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HClNH4Cl+H2O(1)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a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3)写出滤液A中加氨水生成Fe(OH)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滤液B中加入试剂X,恰好完全反应,若滤液C中只含有两种溶质,则试剂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12.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除去混在N2中的O2,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丝网后,发现铜丝网变黑。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物质,回收再利用铜丝网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请根据以上方案回答:(1)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B物质自行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黑色铜丝网,则回收的铜丝网a的质量__________(填“<”“>”或“=”)铜丝网b的质量。(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反应后烧杯中的液体有腐蚀性,应加以适当的处理。他们采取加入铁粉的方案处理废液。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13.最近几年,频繁的雾霾天气引起大家的重视。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雾霾的有害成分主要来自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直径小于2.5 μm的可吸入颗粒物,其危害非常大。其中二氧化硫不仅是造成雾霾的元凶,还会造成局部地区的酸雨。某科技兴趣小组以小麦幼叶为实验对象,研究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酸溶液与固态的亚硫酸钠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硫气体,设计实验如图7 所示。(1)该小组若要制取0.64g二氧化硫,至少需要亚硫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2)在实验中,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措施中可有效减少雾霾天气并切实可行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①禁止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④倡导“低碳生活”,增强全民的减排意识 ⑤种植夹竹桃、垂柳、木槿、山茶花、石榴等能吸收二氧化硫气体的植物参考答案【预习案】1.C+O2CO2 CO2+H2O=H2CO3 H2CO3=H2O+CO2↑2.SO2 SO3 S+O2SO2 2SO2+O22SO3 SO3+H2OH2SO4 5.63.2C+O22CO S+O2SO2 4P+5O22P2O5【训练案】1.D2.C3.D4.D5.C6.C7.C8.(1)Fe+H2SO4FeSO4+H2↑(合理即可)(2)H2+CuOCu+H2O(或C+2CuO2Cu+CO2↑)(3)BaCl2+H2SO4BaSO4↓+2HCl9.(1)CO2 CaCO3 (2)CaO+H2OCa(OH)2 (3)CO2+Ca(OH)2CaCO3↓+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0.(1)H2SO4(或HCl)(2)H2SO4+BaCl2BaSO4↓+2HCl(或HCl+AgNO3AgCl↓+HNO3,合理即可)(3)CO2+Ca(OH)2CaCO3↓+H2O(或SO2+2NaOHNa2SO3+H2O,合理即可)11.(1)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 (2)漏斗 (3)3NH3·H2O+FeCl3Fe(OH)3↓+3NH4Cl (4)(NH4)2CO312.(1)CuO+H2SO4CuSO4+H2O(若写盐酸与氧化铜反应也可) 需要制取CO且CO有毒,尾气CO未处理,实验装置复杂等 (2)> (3)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13.(1)解:设需要亚硫酸钠的质量为x。Na2SO3+H2SO4Na2SO4+SO2↑+H2O126 64x 0.64 g=x=1.26 g答:至少需要亚硫酸钠的质量为1.26 g。(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空气(3)②③④⑤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华师大科学九年级下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物质的转化 第2课时 章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寻求制取物质的方法。 2.通过学习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掌握物质间转化规律。 3.掌握无机物间的相互关系和基本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4.了解酸雨和酸雨形成的主要过程,形成关心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部分物质化学反应的现象来认识物质间的转化 2.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认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关心重大环境问题的意识和责任感重点 1.金属氧化物与碱之间的转化 2.无机物间的相互关系和基本变化规律及其应用难点 1.金属氧化物与碱之间的转化 2.无机物间的相互关系和基本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你知道酸雨吗?它会造成哪些危害?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呢? 酸雨的形成就包含着物质的转化 引入新课讲授新课 二、单质、氧化物、酸(碱)之间的转化 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酸雨的概念: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包括雨、雪、冰雹等)。 活动4:酸雨形成的模拟实验。 视频:硫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步骤:①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粉,加热,直到燃烧,看到的现象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把燃着硫的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看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燃烧停止后,小心地闻一下气体的气味。有刺激性气味。 ②立即向瓶内倒入少量水,振荡,加入几滴石蕊试液,看到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为酸性。 实验结论:S+O2SO2,SO2+H2O=H2SO3生成的H2SO3导致雨水pH降低。 (2)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制品的燃烧。 (3)酸雨形成的原因: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降水时溶解在水中生成了相应的酸。 视频:空中死神——酸雨 (4)酸雨的危害 ①酸雨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②使水体、土壤酸化,影响农业和渔业。 ③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物古迹。 (5)根据酸雨的形成,分析得出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拓展 小资料 (教材60页) 二氧化硫在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下,能和氧气继续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2SO2+O2=2SO3 SO3+H2O=H2SO4 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酸性远大于亚硫酸的硫酸,加剧了酸雨的形成。 根据硫、二氧化硫和亚硫酸之间的转化,说明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和对应的酸之间可有如下的转化规律: 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 注意 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是一般规律,有些物质的转化并不适用,如二氧化硅就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硅酸。 2.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金属在空气或氧气中都能氧化成金属氧化物,少数如金、铂很难与空气反应。 如3Fe+2O2Fe3O4,2Mg+O22MgO等。 (2)金属氧化物+还原剂(C、H2、CO)→金属+另一化合物 如H2+CuOCu+H2O,Fe2O3+3CO2Fe+3CO2等。 (3)某些金属氧化物(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水→可溶性碱 如CaO+H2O=Ca(OH)2,Na2O+H2O=2NaOH等。 注意 不溶性碱所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得不到对应的碱。 活动5:由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 ①比较氧化铜(CuO)和氢氧化铜[Cu(OH)2]的化学式,可知两者相差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可以由一个水分子提供,可以推测,氧化铜能和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铜。 ②提出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 方案一:CuO溶于水,实验失败,CuO难溶于水,不发生反应。 方案二:CuO溶于稀硫酸溶液,形成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讨论可以发生反应。 视频:硫酸铜怀氢氧化钠 ③实施方案二:a.将适量的黑色氧化铜放入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稀硫酸溶液,微微加热,黑色氧化铜粉末逐渐消失,变成蓝色溶液。 b.在上述溶液中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得蓝色絮状沉淀为Cu(OH)2。 ④实验原理:CuO+H2SO4=CuSO4+H2O; CuSO4+2NaOH=Cu(OH)2↓+Na2SO4 (4)不溶性碱→金属氧化物+水 如Cu(OH)2CuO+H2O,2Fe(OH)3Fe2O3+3H2O等。 注意 可溶性碱加热不发生分解反应,如NaOH。 3.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与关系 (1)两条纵线 ①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如S+O2 SO2 ②非金属氧化物+水→酸,如SO2+H2O=H2SO3 ③酸+碱→盐+水,如H2SO3+2NaOH=Na2SO3+2H2O ④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如4Na+O2=2Na2O ⑤金属氧化物+水→碱,如Na2O+H2O=2NaOH ⑥碱+酸→盐+水,如NaOH+HCl=NaCl+H2O (2)四条横线 ①金属+非金属(除氧气)→盐,如2Na+Cl22NaCl ②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 ③碱+酸→盐+水,如NaOH+HCl= NaCl+H2O。 ④盐+盐→两种新盐,如AgNO3+NaCl=AgCl↓+NaNO3 (3)四条交叉线 ①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如CuO+H2SO4=CuSO4+H2O。 ②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如2NaOH+CO2=Na2CO3+H2O。 ③碱+盐→新碱+新盐,如Ca(OH)2+Na2CO3=2NaOH+CaCO3↓ ④盐+酸→新盐+新酸,如BaCl2+H2SO4=BaSO4↓+2HCl。 (4)两条弯线 ①金属+酸→盐+氢气,如Zn+H2SO4=ZnSO4+H2↑。 ②金属+盐→新盐+新金属,如Cu+2AgNO3=Cu(NO3)2+2Ag。 注意 左边反应①要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②盐要溶于水;③钾、钙、钠由于太活泼,不发生置换金属的反应。 根据上图,可以得出:①各类物质的互相转变关系;②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③制取某类物质的可能方法。 十大成盐规律 (1)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CuO+H2SO4=CuSO4+H2O (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CO2+Ca(OH)2=CaCO3↓+H2O (3)酸+碱→盐+水。 NaOH+HCl=NaCl+H2O (4)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 CaO+SiO2CaSiO3 (5)盐+盐→新盐+新盐。 NaCl+AgNO3=NaNO3+AgCl↓ (6)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Fe+CuSO4=Cu+FeSO4 (7)金属+酸→盐+氢气。 Zn+2HCl=ZnCl2+H2↑ (8)酸+盐→新盐+新酸。 H2SO4+BaCl2=BaSO4↓+2HCl (9)碱+盐→新盐+新碱。 2NaOH+CuSO4=Na2SO4+Cu(OH)2↓ (10)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Fe+SFeS 了解酸雨的概念 观看分析实验 知道酸雨的污染物及成因 知道酸雨的危害 通过资料知道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和对应的酸之间转化规律 知道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参与活动 分析实验方案 知道实验原理 知道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知道两条纵线的涉及到的规律 知道四条横线的涉及到的规律 知道四条交叉线的涉及到的规律 知道两条弯线的涉及到的规律 分析归纳十大成盐规律 介绍酸雨的概念 引导分析实验 介绍酸雨的污染物及成因 分析介绍酸雨的危害 引导通过资料知道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和对应的酸之间转化规律 介绍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引导分析实验方案 分析介绍实验原理 出示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介绍分析两条纵线的涉及到的规律 介绍分析四条横线的涉及到的规律 介绍分析四条交叉线的涉及到的规律 介绍分析两条弯线的涉及到的规律 引导分析归纳十大成盐规律课堂练习 1.X可发生下列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A ) ①X+酸→盐+水 ②X+水→碱 A.CaO B.Fe2O3 C.CO2 D.NaOH 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C ) ①C→CO→CO2 ②Cu→CuO→CuSO4 ③Na2CO3→NaCl→Na2CO3 ④CaCO3→CaO→Ca(OH)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 C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碳氢化合物 4.实验室的试剂常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对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铁粉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 B.氢氧化钠潮解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C.浓盐酸变稀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 D.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4.由氧化铁制备氢氧化铁 [Fe2O3+H2SO4=Fe2(SO4)3+3H2O 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5.试设计制ZnSO4四种方法 [Zn+H2SO4=ZnSO4+H2↑ Zn+CuSO4=ZnSO4+Cu ZnO+H2SO4=ZnSO4+H2O Zn(OH)2+H2SO4=ZnSO4+2H2O]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1节物质的转化 第2课时 学案.docx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1节物质的转化 第2课时 教案.docx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1节物质的转化 第2课时 课件.pptx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1节物质的转化 第2课时(素材:硫在氧气中燃烧).wmv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1节物质的转化 第2课时(素材:硫酸铜与氢氧化钠).wmv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1节物质的转化 第2课时(素材:酸雨-空中的死神).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