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 知识拓展。学习目标:1.了解主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培养地理读图能力。 3.了解世界主要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自然灾害。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主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分布及危害,世界主要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自然灾害。 2.学习难点:正确描述图像数据中所显示的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区别泥石流与滑坡、干旱与旱灾等概念。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一、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1.地震(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 地震波 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2)震级:表示地震释放 能量 大小的等级。(3)烈度:表示地面遭受地震 破坏 的程度。(4)地震带:环 太平洋 地震带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带。 2.泥石流(1)概念:由暴雨或 冰雪融水 等激发的、含有大量 泥沙石块 的特殊洪流。(2)形成条件:山高沟深、地势 陡峻 ,利于水流汇集;有大量的石块、 泥沙 和松软土壤;多 暴雨 或冰雪融水。3.滑坡(1)概念:斜面上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 重力 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2)条件: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二、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1.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①源地:南北纬 5°~20° 水温较高的洋面上。②台风:热带气旋 强烈 发展的形式。(2)旱灾:①概念: 土壤 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②形成:自然因素与 人类活动 共同作用的结果。③分布: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变化大的 干旱 、 半干旱 气候区。(3)寒潮: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 中高 纬度地区。2.1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二)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 知识拓展。学习目标:1.了解主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培养地理读图能力。 3.了解世界主要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自然灾害。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主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分布及危害,世界主要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自然灾害。 2.学习难点:正确描述图像数据中所显示的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区别泥石流与滑坡、干旱与旱灾等概念。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三、海洋灾害1.灾害性海浪:由强烈大气扰动,如 、 和强冷风等引起的海浪。 2.风暴潮(1)定义:由于 扰动,引起 异常升高或降低现象。(2)分类:热带气旋风暴潮; 风暴潮。3.海啸(1)成因:由海底 、 或水下塌陷和 引起巨浪。(2)分布:80%~90%发生在 , 沿岸国家也常有发生。四、生物灾害1.虫害(1)常见农作物害虫有 、 、 、 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 。(2)常见森林害虫有 、 、 等,被人们称为“ ”。2.鼠害(1)分类:野栖鼠和 。野栖鼠可分为 、 、 。(2)危害:造成 减产、 和 破坏;还传播疾病,危害 。五、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自然灾害带1.定义: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 分布现象。2.分布:环 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北纬 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1.列表比较热带气旋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2.蝗虫是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农林害虫,蝗灾的出现与哪一种灾害相关?世界上易发生蝗灾的大洲是哪一个?★★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三部分 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形成风暴潮的动力因素是( )A.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B.月球产生的天体引潮力 C.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能量 D.大气运动产生的风能★★2.北纬20°~50°之间环球自然灾害带内山地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是( )A.多高山积雪冰川 B.植被稀疏,地面以荒漠为主 C.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 D.水旱灾害频繁★★★3.环太平洋沿岸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环球自然灾害带重叠的国家或地区有( )A.美国佛罗里达半岛 B.日本九州、四国岛 C.印度半岛 D.伊比利亚半岛★★★4.“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大饥相食”描述的是( ) A.病害 B.虫害 C.鼠害 D.菌害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波及到东南亚、南亚很多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此回答5~6题。★★★5.这次灾害给印度、印尼等印度洋沿岸七国造成重大打击,影响最大的行业是( )A.交通业 B.旅游业 C.金融业 D.工业★★★6.联合国警示这次海啸还有可能产生疫病等次生灾害,理由是( )①地处热带,气温高,湿度大 ②海啸携带海洋生物病毒进入陆地③经济欠发达,卫生防疫条件较差④旅游人口多,交叉感染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 ①③生物圈中,各个生态系统内部是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数量的稳定为平衡标准的,否则会导致生物灾害的发生。据此回答7~9题。★★★7.生物灾害包括( )①病害 ②虫害 ③鼠害 ④赤潮 ⑤旱灾 ⑥荒漠化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8.诱发生物灾害的直接原因有( )①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②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 ③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 ④气候干旱 ⑤水灾频繁 ⑥台风多发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9.近年来,我国三江源区土地荒漠化呈加速趋势,除人为原因外,自然因素中的生物灾害导致的土地退化不容乐观。该生物灾害可能是( )A.松毛虫 B.松材线虫 C.鼠害 D.蝗虫第四部分 课堂小结列出本节知识体系:我的疑问:我的收获:2.1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一)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 知识拓展。学习目标:1.了解主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培养地理读图能力。 3.了解世界主要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自然灾害。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主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分布及危害,世界主要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自然灾害。 2.学习难点:正确描述图像数据中所显示的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区别泥石流与滑坡、干旱与旱灾等概念。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一、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1.地震(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 地震波 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2)震级:表示地震释放 能量 大小的等级。(3)烈度:表示地面遭受地震 破坏 的程度。(4)地震带:环 太平洋 地震带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带。 2.泥石流(1)概念:由暴雨或 冰雪融水 等激发的、含有大量 泥沙石块 的特殊洪流。(2)形成条件:山高沟深、地势 陡峻 ,利于水流汇集;有大量的石块、 泥沙 和松软土壤;多 暴雨 或冰雪融水。3.滑坡(1)概念:斜面上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 重力 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2)条件: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二、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1.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①源地:南北纬 5°~20° 水温较高的洋面上。②台风:热带气旋 强烈 发展的形式。(2)旱灾:①概念: 土壤 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②形成:自然因素与 人类活动 共同作用的结果。③分布: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变化大的 干旱 、 半干旱 气候区。(3)寒潮: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 中高 纬度地区。2.气象灾害(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集中于 中低纬度 地区。(2)从地形因素看,多发生于 江河两岸 ,特别是河流的中下游和地势 低洼 的地区。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1.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和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各是什么?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多个,包括震级(震级越大,烈度越大;反之烈度就越小。)、震源深浅(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反之烈度就越小。)、震中距(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反之烈度就越小。)和地面建筑的抗灾能力(地面建筑的抗灾能力越弱,烈度越大;反之烈度就越小。)等。原因:我国正处于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之间。★★★2.简述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点?相 同 点不 同 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使其发生;④破坏力极强。①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3.热带气旋主要分布在哪些海区?(课本P15)第三部分 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B )A.震源深浅 B.释放的能量多少 C.破坏程度 D.震中距远近★★2.下列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火山活动有关 B.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中C.5级以下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D.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3.天津距唐山约105千米,唐山大地震发生时,两地的震级和烈度(地面所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 D )A.两地的震级和烈度都相同 B.唐山的震级和烈度比天津大C.唐山和天津烈度相同 D.两地震级相同,但唐山地震烈度比天津大★★★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人类活动可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B.山西汾河谷地、陕西渭河平原是我国主要地震带之C.一个7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60个5级地震 D.火山喷发是地球上特有的自然现象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我国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回答5~6题。★★★5.下列地区是我国滑坡灾害频发的是( B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6.能够增加滑坡灾害频度的人类活动是( B )A.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 B.在陡坡上堆放大量废渣 C.缓坡上修筑梯田 D.长江三角洲地区挖渠引水2009年7月,我国华北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从7月9日开始至15日高温范围已经扩大到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华南、贵州、四川以及陕西中南部,日最高气温升到了39℃左右,山东省出现了近几十年最严重的夏秋连旱现象。据此回答7~9题。★★★7.造成上述罕见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B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8.山东省历史上多发旱灾的原因是( C )A.夏季太阳高度大,蒸发量大 B.地形多低山丘陵 C.位于季风区,降水不稳定 D.北方冷高压控制时间长★★★9.2002年7月16~17日开始,从北方南下的一股冷空气可能( C )A.给我国东部带来降温减湿天气 B.给华北地区带来寒冷干燥天气 C.给我国东部带来降雨降温天气 D.给我国华南地区带来寒冷干燥天气第四部分 课堂小结列出本节知识体系:我的疑问:我的收获:2.1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二)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 知识拓展。学习目标:1.了解主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培养地理读图能力。 3.了解世界主要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自然灾害。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主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分布及危害,世界主要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自然灾害。 2.学习难点:正确描述图像数据中所显示的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区别泥石流与滑坡、干旱与旱灾等概念。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三、海洋灾害1.灾害性海浪:由强烈大气扰动,如 热带气旋 、 温带气旋 和强冷风等引起的海浪。 2.风暴潮(1)定义:由于 强烈大气 扰动,引起 海面 异常升高或降低现象。(2)分类:热带气旋风暴潮; 温带气旋 风暴潮。3.海啸(1)成因:由海底 地震 、 火山喷发 或水下塌陷和 滑坡 引起巨浪。(2)分布:80%~90%发生在 太平洋 , 印度洋 沿岸国家也常有发生。四、生物灾害1.虫害(1)常见农作物害虫有 蝗虫 、 黏虫 、 水稻螟虫 、 棉铃虫 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 蝗虫 。(2)常见森林害虫有 松材线虫 、 松毛虫 、 天牛 等,被人们称为“ 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2.鼠害(1)分类:野栖鼠和 家栖鼠 。野栖鼠可分为 田鼠 、 草原鼠 、 林鼠 。(2)危害:造成 农作物 减产、 森林 和 草原 破坏;还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五、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自然灾害带1.定义: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 带状 分布现象。2.分布:环太平洋 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1.列表比较热带气旋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成因类型发生季节特 点分 布 地 区台风风暴潮夏秋季节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太平洋、印度洋和西北大西洋沿岸地区,中国、孟加拉国、美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三个国家。温带气旋风暴潮春秋季节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2.蝗虫是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农林害虫,蝗灾的出现与哪一种灾害相关?世界上易发生蝗灾的大洲是哪一个?干旱灾害;非洲。★★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课本P21)第三部分 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形成风暴潮的动力因素是( D )A.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B.月球产生的天体引潮力 C.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能量 D.大气运动产生的风能★★2.北纬20°~50°之间环球自然灾害带内山地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是( C )A.多高山积雪冰川 B.植被稀疏,地面以荒漠为主 C.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 D.水旱灾害频繁★★★3.环太平洋沿岸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环球自然灾害带重叠的国家或地区有( B )A.美国佛罗里达半岛 B.日本九州、四国岛 C.印度半岛 D.伊比利亚半岛★★★4.“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大饥相食”描述的是( B ) A.病害 B.虫害 C.鼠害 D.菌害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波及到东南亚、南亚很多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此回答5~6题。★★★5.这次灾害给印度、印尼等印度洋沿岸七国造成重大打击,影响最大的行业是( B )A.交通业 B.旅游业 C.金融业 D.工业★★★6.联合国警示这次海啸还有可能产生疫病等次生灾害,理由是( D )①地处热带,气温高,湿度大 ②海啸携带海洋生物病毒进入陆地③经济欠发达,卫生防疫条件较差④旅游人口多,交叉感染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 ①③生物圈中,各个生态系统内部是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数量的稳定为平衡标准的,否则会导致生物灾害的发生。据此回答7~9题。★★★7.生物灾害包括( D )①病害 ②虫害 ③鼠害 ④赤潮 ⑤旱灾 ⑥荒漠化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8.诱发生物灾害的直接原因有( A )①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②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 ③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 ④气候干旱 ⑤水灾频繁 ⑥台风多发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9.近年来,我国三江源区土地荒漠化呈加速趋势,除人为原因外,自然因素中的生物灾害导致的土地退化不容乐观。该生物灾害可能是( C )A.松毛虫 B.松材线虫 C.鼠害 D.蝗虫第四部分 课堂小结列出本节知识体系:我的疑问:我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选修5_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1)学生版.doc 选修5_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2)学生版.doc 选修5_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教师版)1.doc 选修5_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教师版)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