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资源简介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的内容,它由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两部分构成。第一目在介绍了文化的创造、特点的基础上,引出发展中华文化的必要性,由此告诉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这也是本目的重点内容。在对这些内容的认知基础上,引导我们去构筑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从而更好的为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都有所了解,同时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了解不够,导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不足。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文化自信的涵义及重要性;理解增强文化自信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教学策略】
通过展示课前搜集的中华文化资料对传统文化的分析基础之上,归纳中华文化的构成, 概括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通过包粽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增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
通过观看视频锻炼学生抓关键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视频材料中增强文化自信的做法,进而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观看古筝演奏的视频,利用学生对中国古典乐器的了解来引入中华文化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展文化风采分组完成以下任务:
1、仿照示例写出你搜集到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2、填写与四大名著有关的内容
及原因
3、写出你所知道的代表性建筑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搜集和课堂展示让学生在领略中华文化之美的同时,引导学生总结中华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明确了这两个知识点之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也就跃然纸上了。
活动二: 品文化韵味
1、包粽子:跟着视频分组学习包粽子,看那一组包的又快又好。
2、探寻端午节背后的文化意义:先让学生们自己说一说对于端午节的了解,老师播放介绍端午节的视频,让孩子们对于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中华文化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通过现场跟着视频包粽子,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通过动手操作去体会端午节蕴含的文化意义。并为弘扬中华文化的讲述做了铺垫。
活动三:扬文化自信
1、利用习近平的一段话和学生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思考,进而引出文化自信的内涵和重要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历史阶段中华文化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从而归纳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以及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意识,探究增强文化自信的做法。
2、通过中医防控疫情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增强文化自信的方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增强文化自信的原因和做法的理解;能结合生活事实际明确中学生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意义和怎样发扬中华文化; 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中华文化,争做美德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更加自觉的坚定文化自信,为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某校九年级(4)班准备开展一次以“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强与班主任和道德与法治老师商议此次活动方案,请你也来参与:
明确此次活动的意义:
寻找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榜样:(提示:结合这次的新冠疫情)
3、青少年怎样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繁杂,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华文化 根,全方位地了解了中华文化,重点是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要结 合史实和现实来理解,选择一些典型材料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