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家住平原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家住平原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3.1家住平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图中序号代表的四条河流中,表示湄公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传统聚落的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会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下列关于湄公河平原传统民居——高脚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石头砌成
B.墙体很厚
C.人们大多在下层居住
D.门窗很大
3.美国大平原采用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原因有 ( )
①地域辽阔 ②地势平坦 ③工业化水平高 ④劳动力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关于美国中部大平原生产、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大 ②产地与消费地近,运输便捷
③农业机械化生产程度高 ④从事农业人口少,住高脚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湄公河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 )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大豆
6.2015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医学奖,瑞典从地理分区划分属于( )
A.西欧 B.南欧 C.东欧 D.北欧
7.湄公河平原农业生产与美国中部大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以精耕细作的人工生产为主,而后者则以农业机械生产为主。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经济和科技水平 D.人口多少
8.下列为湄公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的有(  )
①高温多雨 
②足够的水分 
③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④众多的人口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读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结合相关知识,图中农业带的形成,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高度机械化 B.地区生产专业化 C.生产过程自动化 D.商品化
10.2015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医学奖,瑞典从地理分区划分属于( )
A.西欧 B.南欧 C.东欧 D.北欧
11.湄公河平原农业生产与美国中部大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以精耕细作的人工生产为主,而后者则以农业机械生产为主。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经济和科技水平 D.人口多少
12.美国大平原农业区采用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原因有(  )
①地广人稀 
②工业化水平高 
③地势平坦 
④高温多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某科考队地理考察路线图,回答下面题目。
13.科考队考察的大洲是
A.非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极洲
14.科考队途经的四个考察点中,人口密度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起点①所在的大平原上的主要农作物有
A.玉米、大豆、水稻 B.玉米、大豆、小麦
C.玉米、小麦、水稻 D.小麦、大豆、水稻
16.如果科考队继续往北考察,将会到达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
17.如果你去美国中部大平原旅游,以下不太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河流密布 B.大面积的麦田
C.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的房子 D.机械耕作
18.仔细阅读下列四幅地图,对图中数字所在区域人文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9.不同区域的人们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创造着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区域简图
材料二 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读世界区域简图,写出乙地的地形单元名称: 。材料二中符合乙地气候特点的是 (填图①或图②)。
(2)图中甲、乙两地都发展种植业,但又各具特色。简述两地种植作物和生产方式的最大区别。
(3)丙地发展农业的最大不利因素是 ,列举两项当地人民为克服这一困难采取的措施。
20.填写字母所在的地形区
A:
B:
21.读下图回答并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山脉A是 ,它主要位于 是 省(简称),其北侧的地形区是 ,该区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治理措施是
(2)山脉B是 ,其东侧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该地区的夏季气候特点是 。
(3)山脉C是 ,其西侧的直辖市是 ,长江切断此山,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该山脉东侧的地形区是 ,西侧的地形区是 。
22.读“我国北纬36°地形剖面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呈三级阶梯分布.
(2)写出图中代表的地区名称:
A.   高原 B.   高原 C.    平原
(3)图中a为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则a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昆仑山 D.雪峰山
(4)地势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是   (有利于或不利于)海洋暖湿气流进入我国带来降水.
(5)这种地势的分布特点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是   .
(6)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是   .
试卷第4页,共6页
试卷第3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C
2.D
3.A
4.B
5.B
6.D
7.C
8.C
9.B
10.D
11.C
12.A
13.B
14.A
15.B
16.B
17.C
18.C
19.(1)湄公河平原;图①。
(2)甲地(美国中部大平原):旱作农业(玉米、大豆、小麦);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乙地(湄公河平原):水稻;精耕细作的人工劳作。
(3)水资源短缺;措施: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污水净化,海水淡化;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制定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20.A:阿尔卑斯山脉
B:东欧平原
21.(1)秦岭 陕或秦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2)太行山 石家庄 高温多雨
(3)巫山 重庆市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22.(1)西高东低 (2)青藏;黄土;华北 (3)B (4)有利于 (5)大河多自西向东流,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6)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