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河北永年二中 杜鹏教材分析本框题系高中思想政治经济常识第一课第一框题。本框题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日常消费行为入手,形象、生动、系统的讲述了商品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及其职能以及纸币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经济生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学生分析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对于市场、商品、货币、纸币这些经济名词并不陌生,只不过理解比较肤浅和感性。通过简要分析相关的经济现象,在对这些现象感性认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对商品、货币、纸币的理性认识,相信对于这些同学不是一件难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职能、纸币的优点及含义。使学生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纸币的流通规律、商品流通对生产者的启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的,要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要认识到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要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四)重点、难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五)设计思想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以学生为主展开教学。(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调动学生学习经济生活的兴趣。(5分钟)新课讲授: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一目:货币的本质这一目主要讲清四点。商品与货币的密切联系学生上讲台展示预习成果,解决学案问题。学生列举参与经济活动的实例,了解学生对于商品的地认识,列举市场上的商品,从中概括商品的共性,从而得出商品的概念,并重点指出商品的交换特性。学生列举参与经济生活的实例,从中明确货币与商品、商品交换的密切关系。既然密切相关,那么(1)是不是一有了商品、商品交换就有了货币?(2)货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利用设问引起学生对货币的关注。一般等价物的产生学生上讲台展示预习成果,解决学案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角色,体会物物交换的困难,人数由少到多,交换的物品由简单到复杂。然后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一般等价物产生。一般等价物首先明确它是物——商品;其次,等价说明该商品可以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最后,一般表示他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充当各种商品的媒介。最初的一般等价物比如:贝克、牲畜、布匹作为一般等价物也有不足,请学生列举,然后学生自己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结论: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学生上讲台展示预习成果,解决学案问题。货币必然出现是因为它有用,承载着特定的职能。其中价值尺度职能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围绕这个问题,教材讲了四个问题。货币职能的含义职能就是职责和功能,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起的作用。货币有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职能讲解这个内容首先介绍这个职能的含义,先让同学们体会尺度的作用,即衡量,那么价值尺度就是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其次引导同学思考为什么货币有价值尺度的职能?再次介绍价格的含义和货币的计量单位,最后同学讨论货币在执行这个职能的时候需要现实的货币还是观念中的货币。这些内容学生比较熟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流通手段职能从教材饿探究活动入手,让学生分析感悟引出价值尺度的职能。这个职能从4个方面介绍。一是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二是“商品流通”的含义以及公式。三是生产者如何实现“惊险跳跃”。这个探究材料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重点讲解。四是学生讨论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时候需要现实的货币还是观念中的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教学的重点,但是学生理解并不太难。教师从货币的本质入手。讲清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而一般等价物就可以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这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能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即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举例:一辆自行车150元,用150元去购物这个过程中货币执行的分别是什么职能?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关于货币的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让学生了解即可。第三目:纸币多媒体播放各国纸币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人们购买商品所用的货币形式(也可以放到学完纸币知识以后播放,拓展知识面)。在播放现代人购买商品所用的货币形式。让学生归纳总结。在理解货币概念中要明确两点:第一,纸币是价值符号;第二,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个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所以伪造、变造人民币是一种违法行为。结合材料内容,让学生归纳货币的发展历程: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关于纸币与金属货币的优点学生了解即可。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可以让学生通过回顾历史中国民党统治时期物价飞涨的史实,体会通货膨胀的特点,归纳总结得出最后结论。通货膨胀是纸币的发行量大大高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是纸币的发行量大大高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下降的经济现象。并指出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的一种经济现象,联系当前实际,猪肉及副食品价格上升,也有通货膨胀的趋势!国家政府要慎重对待!(七)教学总结(板书)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商品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货币的产生及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纸币的含义纸币的优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八)教学评价本课设计方案着重体现新课程设计的理念、要求。上课时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指导有机的结合起来,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但是此教学设计注重宏观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因此对教师必须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求也较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