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打包)

资源简介

2012年高三第三次月考题
组题 万继余
一选择题(42分)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解法精炼铜时粗铜连接电源的正极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铜锌原电池中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2e=Cl2↑
8.下列表示溶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Ba2++OH-+H++SO42-== BaSO4↓+H2O
B.将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SO2+2ClO-+H2O== SO32-+2HClO
C.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H+== Ca2++CO2↑+H2O
D.酸性FeSO4溶液中加入H2O2:2Fe2++H2O2+2H+== 2Fe3++2H2O
9. 橙花醇具有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为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错误的是
A1mo1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40g溴
B 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C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
D 1mo1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470.4L氧气(标准状况)
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
11.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导致结果偏大的是( )
A .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
D.滴定前读数正确,达到滴定终点后,俯视读数
1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酸的结构简式: C2H4O2 B.F-的结构示意图:
C.NH3的电子式 D.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1720Cl
1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B.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二 非选择题(58分)
26.(共16分)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用0.50mol·L-1KI、0.2%淀粉溶液、0.20mol·L-1K2S2O8、0.10mol·L-1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
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__________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成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32—与S2O82—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32—):n(S2O82—) _______。
为探讨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表中Vx=___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82—)~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13,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82—)~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该电池反应为:
2Li(s)+I2(s)=2LiI (s) △H
已知:4Li(s)+O2(g)=2Li2O(s) △H1
4 LiI(s)+O2(g)=2I2(s)+2Li2O(s) △H2
则电池反应的△H=_______________;碘电极作为该电池的___________极。
27.(14分)下列框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常见的物质或其溶液,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B为气态单质,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E、H、I为氧化物,E为黑色固体,I为红棕色气体;M为红褐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所含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 族。
(2)A在B中燃烧的现象是 。
(3)D+E→B的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比是 。
(4)G+J→M的离子方程式是 。
(5)Y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28.(12分)
用下列几个实验,可快速制取实验室所需的少量气体,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若B中是生石灰,C中盛有AlCl3溶液,将A中液体逐滴加入B内,实验中观察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则A中液体的是       (填名称)
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若要制O2,B为黑色固体,A中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C中盛
有FeCl2和KSCN的混合液,旋开分液漏斗的开关后,发现C中溶液变为
血红色,写出C 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已知氧化性强弱:KMnO4>Cl2>KIO3>I2。若A中装有浓盐酸,B中装有固体KMnO4,C中盛有KI淀粉溶液,C中的现象是            ,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后,发现C中溶液的颜色褪去(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6分)
A~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hv代表光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6.0g化合物E完全燃烧生成8.8g C02和3.6g H20;E的蒸气与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则E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2)A为一取代芳烃,B中含有一个甲基。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由B生成D、由C生成D的反应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A生成B、由D生成G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F存在于栀子香油中,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6)在A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一硝化的产物只有一种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结构简式)。
第三次月考化学答题卡
万继余
一选择题(共42分)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二填空题(共58分)
26题(共16分)
⑴ ( ) ( )
⑵ ( ) ( )


⑷ ( ) ( )
27题(共14分 )
⑴( ) ( )
⑵( )
⑶( )
⑷ ( )
⑸ ( )
28题(12分)
⑴( ) ( )

⑵( )( )
⑶( ) ( )
38题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⑴ ( )
⑵( )
⑶( ),( )
⑷( ),( )
⑸( )
⑹( )
第三次月考化学参考答案
万继余
一选择题(共42分)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A
D
C
B
A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26题(共16分 画图4分,其余每空2分)
⑴Na2S2O3, <2
—⑵ 2 保证反应物K2S2O8浓度改变,而其他的不变,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⑶—

(画对一根曲线得一分 标明条件对得一分)
⑷ (△H1-△H2)/2; 正极
27题(共14分 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各3分其余每空2分)
—⑴三 VIIA ⑵产生苍白色火焰 ⑶ 2:1
⑷ 3AlO2-+Fe3++6H2O=3Al(OH)3↓+Fe(OH)3↓
⑸ 4Fe(NO3)32Fe2O3+12NO2↑+3O2↑
28题(每空2分 共12分)
⑴浓氨水 3NH3+3H2O+Al3+= Al(OH)3↓+3NH4+

⑵过氧化氢(双氧水) 2H2O+4Fe2++O2+12SCN-=4Fe(SCN)3+4OH-
⑶淀粉溶液变蓝(溶液变蓝) 5 Cl2+I2+6H2O=10Cl-+2IO3-+12H+
38题(每空2分 共16分)
⑴ C2H4O2
⑵( )
⑶NaOH(KOH)的乙醇(醇)溶液或强碱的乙醇(醇)溶液
浓硫酸 加热
⑷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⑸( )
⑹( )
湄潭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出题:邬文强 审题:历史教研组
一、选择题(12X4=48分)
24、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25、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C.选官须注重才学 D.选官应注重品行
26、“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7、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在“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内,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最可能的是
A.筹集税款 B.任命大臣 C.招募军队 D.干预立法
28、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29、《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30、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 “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32、“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33、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3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D.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35、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二、材料题
40、(25分)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
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
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
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印度
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阿拉伯
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
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据《辞海》等整理
问题: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9分)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8分)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8
分)
41、(12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问题:
(1)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5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现代经济与市场关系的认识?(7分)
三、选做题
45、(15分)【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 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摘自《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患在治财无其道尔。”……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原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一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三 :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文书》第五卷 请同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 (3分)
(3)你从三次改革的成效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
湄潭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题卡
出题:邬文强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二:材料题:
40、(25分)(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10分)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6分)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6
分)
41、(12分)(1)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5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现代经济与市场关系的认识?(7分)
45、(15分)(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 (3分)
(3)你从三次改革的成效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
湄潭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答 案
一、选择题:(12*4=48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C
B
B
A
B
B
D
A
B
D
C
40、25分
(1)9分:美利坚合众国。(2分)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为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2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分)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3分)
(2)8分: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詹姆士二世逃亡。(5分)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3分)
(3)8分: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b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
c革命中没有流很多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
d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言之成理可得分)
41、12分
(1)6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言之成理可得分)
(2)6分:从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紧密相关;要积极参与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对外交往。(言之成理可得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45、15分
(1)6分:措施:释放负债者方面,解负令。改革政治制度方面,推行国家权力机构改革(,或答“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公民(民众)陪审法庭”)
(2)(3分)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
(3)(6分)缓和矛盾,解决社会危机;改革是富强之路;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湄潭中学2012——2013高三年级文科第三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 、选择题(4′×11=44′)
下表示意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对我国某地区农业种植方式的调查情况。根据材料回答1~2题。
1.从传统种植方式看,该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水田农业 B.牧场畜牧业
C.旱作农业 D.高度发达的商品混合农业
2.根据农业种植方式判断,该地区可能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地区
读我国某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 积温”图,完成3—4题
3.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  )
A.东高西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北高南低 D.南北高,中间低
4.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水热条件最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我国某条河流中游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5—7题。
5.①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
A.水稻 B.甘蔗 C.柑橘 D.棉花
6.区域南部有一河流注入湖泊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垦殖会给下游湖泊带来的影响(  )
①湖泊调蓄功能减弱 ②水体富营养化
③水质变坏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B.②城市在河流区位中的特点是位于河流交汇处
C.③城市为九江,位于京广线上
D.⑤为鄂西山地,适宜发展立体农业
读下图,回答8~10题。
8.对上图所示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的是7月份 B.此时蒙古高压势力正强
C.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 D.该图东部地区正值少雨季节
9.当澳大利亚大陆上等温线大致向低纬方向凸出时(  )
A.全球正值一月前后
B.我国各地均是昼短夜长
C.南极大陆正值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
D.北印度洋海水大致自西向东流
下图中,沿甲图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①地比②地 ( )?
A.海拔高,坡度大 B.海拔高,坡度小?
C.海拔低,坡度大 D.海拔低,坡度小?
11.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④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
A.东北向西南 B.东南向西北?
C.西南向东北 D.西北向东南?
二 综合题
36.读下列世界部分区域图,回答有关问题。(22分)
材料一 地点①有200万农民生活水平在热带雨林区,该流域的森林覆盖率高,地点②有几片绿州和牧场,约有170万人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地点③没有村庄,无人居住,下游地区有大量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民。该国发现铝土矿后,计划发展炼铝工业。近年来,该区域的沙漠有逐渐南扩的趋势。
(1)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的在大洲是 。(2分) 请简析图中A河流的水文特征。(6分)
(2)请阐述图中沙漠南扩的主要原因。(8分)
(3)举例说明图示地区的资源优势。(6分)
37.(24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6分)
(2)陕西洛川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分析其优越的气候条件,并说出该区发展苹果种植业的环境效益。(10分)
天津是我国重要的化工基地,近年来在传统化工的基础上逐渐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3)指出天津化工产业结构的变化,并简述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8分)
38、 环境保护
材料一:丹麦地理位置图(10分)
材料二:丹麦 位于欧洲北部。南同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线长7314公里。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米。距离丹麦日德兰半岛东岸15公里的海中央,坐落着一个树木葱茏,但从外表看来毫不起眼的小岛——萨姆索岛。该岛平均海拔不到30米,小岛根本上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并且能源基本上来自于可再生能源。11座岸上风力涡轮机和10座海上风力涡轮机日复一日的转动,满足岛上4000名居民所有的电力需求。萨姆索岛早已实现‘碳中和’(指通过各种方式中和抵消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
(1)丹麦矿物能源使用量不大,但却是欧洲酸雨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分析原因(4分)
(2)简述丹麦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的有利条件(6分)
参考答案
CBBDD      DBBBD C
36、
37、(1)(共6分)东部是华北平原,地势较平坦;中部是太行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部是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每点2分,共6分)
(2)(共7分)气候优势:洛川产区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利于营养物质的合成;距海较远,气候大陆性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地处暖温带(中纬度),适合苹果生长。(5分)
环境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2分)
(3)(共7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升级)(2分)
产业基础更加雄厚、科技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交通条件的改善、优惠的政策支持、劳动力素质的提高。(5分)
38、(1)受西风带影响,带来其他地区的酸性气体(2分)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2分)
(2)常年受强劲的盛行西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2分);地形平坦,有利于风能的开发(2分);风能利用历史久,技术条件先进(2分)。
湄潭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
命题人:侯瑶
(Ⅰ卷 选择题:48分)
选择题(12题,共48分)
1、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A. 2 B. 4 C.8 D.16
2、小张本月领取了3000元的工资后,在服装店购买了一件打折上衣,原标价180元,实际支付110元。在这里,3000元、180元、110元分别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A、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C、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D、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3、海尔集团在海外争创全球化品牌的同时,在国内抢抓“家电下乡”机遇,实施了“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建立了“销售到村”的营销网、“送货到门”的物流网、“服务到家”的服务网。目前,海尔集团“家电下乡”产品销量在全国已占到了43%的市场份额。海尔集团能取得上述业绩主要在于
A、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B、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
C、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D、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4、下图是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进行存贷款业务活动的流程。选择适当的选项完成该图。
① ②
④ ③

A、①存款②贷款③还款④还贷 B、①存款②贷款③还贷④还款
C、①贷款②存款③还款④还贷 D、①贷款②存款③还贷④还款
5、下图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

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
①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③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④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①、以人为本 ②快速发展 ③综合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7、我国的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和妇女、归国华侨等都有适当的比例,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这表明我国民主具有
A、广泛性 B、真实性 C、绝对性 D、渐进性
8、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加政治生活的有
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 ②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
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 ④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1年,贵州省将开工建设新的贵州省艺术馆、贵州省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同时建设11000个村文化大院,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这体现了政府
①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②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③赋予人民基本的文化权利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0、近期,“染色馒头”、“瘦肉精火腿肠”等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要有效防范此类现象发生,从漫画《交叉地带》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政府要直接参与食品生产和管理
B、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政府权威
C、政府要清正廉洁,防止行政执法腐败
D、要完善权责一致、分工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
11、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法律,标志着“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此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又通过了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多部法律。 上述立法的目的是
①扩大行政权力,增强政府权威 ②规范公民行为,加强司法监督
③规范政府行为,保障公民权益 ④健全法律制度,建设法治政府
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2、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段话强调中国共产党要
A、善于运用统一战线 B、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D、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Ⅱ卷 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2题,共52分)
13、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小杨终于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在开学前,她打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备以后学习娱乐之需。以下是她购买电脑的全过程,请你参与其中,感受她的快乐。
【准备】小杨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信息,发现笔记本电脑的品牌众多,不同品牌、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也比较大。不过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比起几年前,笔记本电脑的配置普遍提高了,而价格则普遍降低了。
⑴分析产生上述价格现象的原因。(8分)
【体验】一来到商场的笔记本专柜,就有许多服务员向小杨介绍自己所经销的品牌向小杨介绍自己所经销的品牌,弄得小杨都有点招架不住了。小杨发现,所有笔记本电脑品牌都在搞暑期促销活动,而竞相压价是普遍运用的促销手段。
⑵如何认识竞相压价成为普遍运用的促销手段?(12分)
【出手】小杨有两点考虑:其一,自己买电脑只是为了日常学习和信息查询,所以,配置没有必要过高;其二,尽管家庭条件不错,但毕竟开学后要有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但毕竟开学后要有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所以,价格也不宜过高。最后,小杨终于买到一款配置较高、价格适中的笔记本电脑价格适中的笔记本电脑。
⑶请对小杨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做出评价。(8分)
14、材料一: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不能动摇。”
材料二: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10年政府要从八个方面重点抓好工作: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是什么? (2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7分)
(2)简要回答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3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需要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8分)
(3)要抓好材料三中政府的八项工作,需要政府切实履行好哪些职能。(4分)
湄潭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答题卡
卷 号
第I卷
第II卷
总 分
得 分
(Ⅰ卷 选择题:48分)
选择题(12题,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Ⅱ卷 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2题,共52分)
13、⑴分析产生上述价格现象的原因。(8分)
⑵如何认识竞相压价成为普遍运用的促销手段?(12分)
⑶请对小杨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做出评价。(8分)
14、(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是什么? (2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7分)
(2)简要回答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3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需要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8分)
(3)要抓好材料三中政府的八项工作,需要政府切实履行好哪些职能?(4分)
湄潭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A
B
D
B
A
B
B
D
D
B
13、解析:本题以小杨买笔记本电脑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以探究题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解答第一问时,对价格的原因要从价值和供求两方面考虑。
解答第二问时,对竞相压价的认识要全面,既要看到既要看到既要看到既要看到其合理的一面其合理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不合理的一面。
解答第三问时,要结合材料中小杨的两点考虑要结合材料中小杨的两点考虑,从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答案:⑴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水平。不同品牌、不同地区间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之所以存在差异,与供求状况有关。
②价值决定价格。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笔记本电脑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不断下降,这是其价格普遍降低的根源;各品牌电脑成本存在差异,这也是不同品牌电脑存在价格差异的重要原因。(8分)
⑵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降低价格能够实现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的目的。②降价必须以实力为基础,为此,企业必须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不能把降价作为主要的、唯一的促销手段,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12分)
⑶①从消费心理看,小杨的消费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在购买笔记本电脑时,小杨充分考虑了质量、价格等因素,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值得提倡。
②从消费原则看,小杨坚持了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小杨在购买笔记本电脑时,充分考虑了家庭收入状况,进行了理性分析。小样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8分)
14、(1)①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分)
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根本因素;(1分)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分)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2分)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 分)
(2)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监督权。?(3分) ?
①国家要完善宪法和法律法规中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制度、法律的保障
②政府要切实履行自身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物质基础
③广大人民群众要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加政治社团活动的积极作用,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内部动力
④社会舆论、新闻媒介要加强舆论监督,积极在推动人民当家作主进程中发挥作用。(8分,言之成理即可)
(3)要切实履行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4分)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 三 数 学(文)
出题人:李辉 审题人:高三命题小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设集合P={1,2,3,4},集合M={3,4,5}全集U=R,则集合P(?UM)= ( )
A.{1,2} B.{3,4} C.{1} D.{-2,-1,0,1,2}
2. ,复数= ( )
A. B. C. D.
3.函数 的定义域为 ( )
A. B. C. D.
4. 函数 的一个零点落在下列哪个区间 ( )
A.(0,1) B.(1,2) C.(2,3) D.(3,4)
5的值为( )
A. B. C. D.
6.给出下面四个函数,其中既在区间(0,上的增函数又是以为周期的偶函数的函数是( )
A. B. C.y=cos2x D.
7. 将函数的图像按向量移动后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B.
C. D
8.已知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 在区间 单调递增,则满足 <
的x取值范围是 ( )
(,) B. [,) C.(,) D.[,)
9.执行如图3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a=4,那么输出的n的值为(  )
A.2
B.3
C.4
D.5
10.已知tan α=2,则的值为(  )
A.0 B. C.1 D.
11.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B. C. D.
12已知函数(其中)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函数的 图象是图2中的( )
图1
A B C D
图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x∈R,x2-2x+3>0”的否定___________________
14. 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的前4项和
15点A的极坐标是,则它的直角坐标是 .
16. 如图所示,圆O上一点C在直径AB上的射影为D,
CD=4,BD=8,则圆O的半径等于 .5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当时,求函数的最小值;
(3)求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且,,求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 c,已知,
(1)求角C的大小;
(2)若最长边的边长为l0 ,求△ABC的面积.
20.(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函数
(Ⅰ)当时,求函数的最值;
(Ⅱ)若在上是单调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1,AA1=2,M 为棱DD1上的一点.
(1)求三棱锥A-MCC1的体积;
(2)当M为中点时,求证:B1M⊥平面MAC.
22.. (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 , 其中左焦点F(-2,0).
(1) 求椭圆C的方程;
(2) 若直线y=x+m与椭圆 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线段AB
的中点M在 圆上,求m的值.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三数学答题卡(文)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  ; 14.       ;
15.  ; 16.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当时,求函数的最小值;
(3)求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且,,求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 c,已知,
(1)求角C的大小;
(2)若最长边的边长为l0 ,求△ABC的面积.
20.(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函数
(Ⅰ)当时,求函数的最值;
(Ⅱ)若在上是单调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1,AA1=2,M 为棱DD1上的一点.
(1)求三棱锥A-MCC1的体积;
(2)当M为中点时,求证:B1M⊥平面MAC.
22.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 , 其中左焦点F(-2,0).
(1) 求椭圆C的方程;
(2) 若直线y=x+m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线段AB的中点M在 圆上,求m的值.
2013湄潭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命题人:李义菊 审题:高三物理命题小组
一.选择题(总分48分,每小题6分)
14.如图9所示,空间有一电场,电场中有两个点a和b。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该电场是匀强电场 B.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C.b点的电势比a点的大
D.正电荷在a、b两点受力方向相同
15. 如右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用手托往,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 )
A.h B.1.5h C.2h D.2.5h
1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为3g/4,这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 ( )
A.整个过程中物体机械能守恒?B.重力势能增加了3mgh/4 C.动能损失了3mgh/2 D.机械能损失了mgh/2
17.设近地卫星的运行速率为v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1,地球的半径为R,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2,加速度为a2,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
A. B. C. D
18.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之间系着一根不计质量的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球紧靠竖直墙壁,今用水平力F将B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F撤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F撤去瞬间,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B.在F撤去瞬间, 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
C.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后,A才离开墙壁;
D.在A离开墙壁后,A、B两球均向右做匀速运动。
19.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哥本哈根协议》,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国城市公交推出新型节能环保电动车,在检测某款电动车性能的实验中,质量为8×102kg的电动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5m/s,利用传感器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电动车的牵引力F与对应的速度v,并描绘出图象(图中AB、BO均为直线),假设电动车行驶中所受的阻力恒定,则 ( )
A.在全过程中,电动车在B点时速度最大
B.BA过程电动车做匀加速运动
C.CB过程电动车作减速运动
D.CB过程电动车的牵引力的功率恒定
20.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
21.用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将一端固定在墙上的水平轻弹簧压缩了(小球与弹簧不拴接),如图所示,将细线烧断后 ( )
A.小球立即做平抛运动
B.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g
C.小球脱离弹簧后做匀变速运动
D.小球落地时动能大于mgh
二.实验题(15分)
22.(5分)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单选题)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23.(10分)(1)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低压直流电源、天平、导线、秒表、开关、夹子。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缺少的器材是 。
(2)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一薄的金属圆片的直径,读出图中的示数,该金属圆片的直径的测量值为 cm
(3)某同学课外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并将实验中测出的两物理量Q和S数值填表如下,Q和S的单位相同但没有写出。(g=10m/s2)
Q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S
0.00
0.05
0.20
0.45
0.80
1.25
上表中Q表示的物理量是 ;S表示的物理量是 。
若上表中Q和S用的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则平抛物体的水平速度为
三.计算题
24.(14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右端B处连接一个竖直的半径为R=0.5m的光滑半圆轨道.在距离B为x的A点,用水平恒定推力F=20N将质量为m=2kg的小球从静止开始推到B处后撤去水平推力,质点沿半圆轨道运动到最高点C处后又正好落回A点.则(1)小球到底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多少?(2)距离x的值应为多少?( g=10m/s2)
25.(18分)右图中左边有一对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为d.电压为V;两板之间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方向与金属板面平行并垂直于纸面朝里。图中右边有一半径为R、圆心为O的圆形区域内也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朝里。一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沿平行于全属板面、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平行金属板之间,沿同一方向射出平行金属板之间的区域,并沿直径EF方向射入磁场区域,最后从圆形区城边界上的G点射出.已知弧FG所对应的圆心角为,不计重力.求
(1)离子速度的大小;
(2)离子的质量.
(二)选考题:共45分
35.[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波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C.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
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2)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的墙原速弹回,又与m1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求:第一次碰后m1球的速度.
湄潭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第Ⅱ卷
二实验题。
22.(5分)(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单选题)( )
23.(10分)(1)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低压直流电源、天平、导线、秒表、开关、夹子。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缺少的器材是 。
(2)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一薄的金属圆片的直径,读出图中的示数,该金属圆片的直径的测量值为 cm
(3)上表中Q表示的物理量是 ;S表示的物理量是 ;
若上表中Q和S用的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则平抛物体的水平速度为
三.计算题
三明九中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
生物试题
命题:廖顺军 审题:高中生物命题小组
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 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
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
D.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不能吸收光能
2.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元素(或化合物)
相关叙述
A
氧元素
氨基酸在脱水缩合过程中产生了H218O,水中的
18O最可能来自氨基酸的羧基
B
碳元素
给绿色植物提供14CO2,光照下14C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14CO2→14C3→(14CH2O)
C
麦芽糖
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淀粉酶能否催化麦芽糖水解
D
核酸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3.已知某植物开红花是由两个显性基因A和B共同决定的,否则开白花,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植株AaBb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4种,9:3:3:1 B.4种,1:1:1:1
C.2种,3:1 D.2种,9:7
4.基因型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个体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
A. B.
C. D.
5. 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10
20
20
10

10
20
20
0

20
40
20
10

20
40
40
0
A.甲 B. 乙 C.丙 D.丁
6.如图是一个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请写出Ⅰ1、Ⅰ3的基因型和Ⅲ1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   )
A.AA、Aa和1/16 B.Aa、Aa和1/9
C.Aa、AA和1/4 D.Aa、Aa和1/64
三、非选择题:(4大题,共39分)
1.如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甲图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达到的平衡状态)。(每空1分,共9分)
(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图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①________②(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丙图中⑦为________,其在渗透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甲图中的________。
(4)、甲图和丙图中都有渗透膜,两者相比其本质的区别是细胞膜作为生物膜具有________性,细胞膜的这一特性与其膜上________的作用有关。
(5)、若把根毛细胞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_。
(6)、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括,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1)、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2)、F→G→H过程的技术,在植物学上叫________,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该植株的产生与“克隆羊”的产生都属于________繁殖。
(3)、⑥所示的过程叫________。
3.一个正常的女人与一个并指(Bb)的男人结婚,他们生了一个白化病且手指正常的孩子。求:(每空2分,共10分)
(1)、其再生一个孩子出现只并指的可能性是______。
(2)、只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
(3)、生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并指的男孩的概率是____。
(4)、后代只患一种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
(5)、后代中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
4.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选用豌豆种子的圆、皱形状),设计一实验,验证孟德尔对基因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共10分)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实验材料:纯种及杂种豌豆,牛皮纸袋,剪刀,毛笔等。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法:
①、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作为亲本,将它们分别播种在实验园地里,待其开花。
②、花蕾期将__________________,待花成熟时,可采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生物——选修I:生物技术实践】(共15分)
回答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问题:
(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 和 ;其产生的 能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 和 。
(2)、发酵完成后需加盐腌制,加盐还可以抑制 生长。
(3)、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置而成的卤汤。卤汤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外,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 。(1分)
湄潭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答题卡
命题:廖顺军 审题:高中生物命题小组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
2
3
4
5
6
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39分)
1.(每空1分,共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__②
(3)、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空2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3.(每空2分,共10分)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5)、____________
4.(共10分)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实验方法:
①、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作为亲本,将它们分别播种在实验园地里,待其开花。
②、花蕾期将___________________,待花成熟时,可采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
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生物——选修I:生物技术实践】(共15分)
(1)、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每空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湄潭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
2
3
4
5
6
D
D
D
C
B
B
三、非选择题:(4大题,共39分)
1.(1)具有半透膜 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小于  
(3)原生质层 ③
(4)选择透过 载体蛋白 
(5)质壁分离
(6)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2.(1)细胞分化 
(2)组织培养 细胞的全能性 无性 
(3)脱(去)分化
3.(1)3/8 (2)1/8 (3)1/16 (4)1/2 (5)5/8
4.假设:F1圆形(Rr)与隐性纯合子(rr)杂交时,F1应产生含基因R和基因r的两种配子,并且它们的数目相等,而隐性纯合子(rr)只产生一种含有基因r的配子
预期结果:测交后代应该是圆、皱各一半
实验方法:①杂种圆豌豆 纯种皱豌豆
②圆豌豆植株(F1)去雄套袋 皱豌豆上的花粉撒在上述去雄的花柱上,再套袋
③待其种子成熟后收集种子统计计数
结果分析:如收集的种子圆、皱比例约为1:1,说明假设成立;否则,不成立
【生物——选修I:生物技术实践】
(1)毛霉 肽 氨基酸
脂肪酶 甘油 脂肪酸
(2)微生物 
(3)风味  (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湄潭中学2013界高三英语第三次月考试题
命题人: 黄永松 审题:高三英语命题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第Ⅰ卷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移到答题卡上。
1. Who is coming for tea?
A. John. B. Mark. C. Tracy.
2. What will the man do next?
A. Leave right away. B. Stay for dinner. C. Catch a train.
3. What does the man come for?
A. A lecture. B. A meeting. C. A party.
4. What size does the man want?
A. 9. B. 35. C. 39.
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Life in Southeast Asia. B. Weather condition. C. A holiday tour.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22.5 分)
听下面5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览室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Giving a speech. B. Chairing a meeting. C. Introducing a person.
7. Why does the woman sing so well?
A. She has a great teacher. B. She teaches singing. C. She is young.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is the second gift for Jimmy?
A. A car. B. A watch. C. A computer.
9. Why does Jimmy feel happy?
A. He lives with his parents. B. He’s got what he dreamt of.
C. He’s received lots of present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They are friends. B. They are strangers to each other.
C. They are husband and wife.
11. Why does the woman come to talk with the man?
A. To get a job. B. To take a test. C. To see the secretary.
12. What does the man mean by saying sorry?
A. He can’t hear the woman clearly. B. He doesn’t need a designer.
C. He can’t help the woman.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lives close to the office. B. She is new to the company.
C. She likes the big kitchen.
14. How does the man go to work?
A. On foot. B. By bus. C. By car.
15. Why was Susan late for work?
A. She missed the bus. B. Her train was late. C. Her car broke down.
16. What will the man do the next day?
A. Go to work by train. B. Visit Lily in her flat. C. Leave home earlier.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 20 题。
17. Where can you most probably hear this talk?
A. In a clas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B. In a class of the Greek language.
C. In a class of the French language.
18. How long does the class last?
A. 11 weeks. B. 13 weeks. C. 15 weeks.
19. What is “the short-cut” to learning words according to the speaker?
A. Taking more courses. B. Reading basic words aloud.
C. Learning how words are formed.
20. Why is the class popular?
A. It is not offered each term. B. It’s taught by Professor Morris.
C. It helps to master some useful rules.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He was poorest man here years ago, but now he is rich man.
A.a; the B.不填; the C.the; a D.不填; a
22. To tell you the truth, if you want to study abroad, you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_______English every day.
A. practise speaking B. practising speaking
C. practising to speak D. practise to speaking
23. Pleasant music is often played ________ classes to make students refreshed and relaxed for a while.
A.after B.Between C.among D.over
24. You have to move out of the way the truck cannot get past you.
A. so B. or C. and D. but
25. That evening, _____ I will tell you more about later, I ended up working very late.
A. that B. which C. what D. when
26. He thought mattered most in improving your spoken English was enough confidence and practice.
A.why B.what C.which D.that
27. To this day, I have trouble _others be fond of me.
A. let B. letting C. being let D. to let
28.—Have you got used to the Chinese food, Robert?
—Yes, but I don't like ________ when a Chinese host keeps serving me the food I don't like.
A.this B.that C.those D.it
29.Food supplies in the flood-stricken area ______. We must act immediately before there’s nothing left.
A. have run out B. are running out C. have been run out D. are being run out
30. —How much shall I pay for the phone call?
—You________. This is free of charge.
A.shouldn't B.can't C.don't have to D.mustn't
31. It was not until I came here ____ I realized this place was famous, for not only its beauty but also its weather.
A. who B. that C. where D. before
32. When ________ questions in class, one should answer them as clearly as possible.
A.asking B.to ask C.to be asked D.asked
33. Mary is really good at taking notes in class. She can almost every word her teacher says.
A. put out B. put down
C. put away D. put together
34. Bicycling is good exercise; ____, it does not pollute the air.
A. nevertheless B. besides C. otherwise D. therefore
35.—You look so upset, Isabelle. ?
—I failed to pass the driving test last week.
A. What's up B. What's for C. What are you up to D. So what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 C和D中, 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One sunny afternoon, a seven-year-old girl went for a walk. She crossed a large area of grassland into the woods __36__ she realized that she was lost.
Sitting on a rock and __37__ what to do, she began crying. After a while, she__38__ to walk along a wide path lined with tall trees and thick bushes. __39__ it was getting dark, she saw a small, dark wooden house. She opened the door and __40__ stepped in. Suddenly, she heard a strange noise, and she ran out the door and back to the __41__. Cold and tired, she fell asleep near a __42__.
The girl’s parents were out and her dog, Laddy, was at home. Laddy __43__ that his Mistress(女主人)was in danger. He jumped __44__ a window, breaking the glass. He looked in the fields. But he couldn't find his mistress anywhere. However, from the ground came a __45__ scent (气味) as he lowered his head. He __46__ the scent and walked across the grassland. Barking __47__ into the air, the dog __48__ through the woods until he found the __49__ . But the girl was not there, so he headed back to the woods. Much to his __50__ , he saw his mistress’ blue shirt in the distance. He __51__ over some bushes and saw the little stream, where the girl was __52__.
When she opened her eyes and 53 her dog standing beside her, the girl said, “you 54 me, Laddy,” and she kissed him several times. Seeing their daughter and dog coming back, the parents burst into tears of 55 . That night Laddy had a Hero's supper: a huge meal of steak.
36. A. before B. since C. while D. as
37. A. wondering B. forgetting C. remembering D. regretting
38. A. preferred B. expected C. failed D. decided
39. A. When B. Until C. If D. Because
40. A. carelessly B. cautiously C. hopelessly D. unwillingly
41. A. trees B. bushes C. woods D. grasses
42. A. stream B. rock C. tree D. house
43. A. found B. sensed C. heard D. smelt
44. A. at B. through C. in D. onto
45. A. terrible B. strange C. pleasant D. familiar
46. A. missed B. discovered C. followed D. ignored
47. A. calmly B. loudly C. merrily D. gently
48. A. searched B. wandered C. looked D. traveled
49. A.window B. girl C. house D. hero
50. A. satisfaction B. disappointment C. embarrassment D. delight
51. A. jumped B. climbed C. walked D. flew
52. A. awake B. abandoned C. available D. asleep
53. A. spotted B. watched C. observed D. saw
54. A. disturbed B. comforted C. rescued D. scared
55. A. pain B. shock C. sorrow D.relief(解脱、放松、如释重负)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
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012安徽卷】
A
Welcome to one of the largest collections of footwear(鞋类)in the world that will make you green with envy. Here at the Footwear Museum you can see exhibits(展品)from all over the world. You can find out about shoes worn by everyone from the Ancient Egyptians to pop stars.
Room 1
The celebrity(名人)footwear section is probably the most popular in the entire museum. Started in the 1950s there is a wide variety of shoes and boots belonging to everyone from queens and presidents to pop stars and actors! Most visitors find the celebrities' choice of footwear extremely interesting.
Room 2
Most of our visitors are amazed—and shocked—by the collection of “special purpose” shoes on exhibition here at the Museum of Footwear. For example, there are Chinese shoes made of silk that were worn by women to tie their feet firmly to prevent them from growing too much!
Room 3
As well as shoes and boots, the museum also exhibits shoe-shaped objects. The variety is unbelievable. For example, there is a metal lamp that resembles a pair of shoes, and Greek wine bottles that look like legs!
The Footwear Library
People com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study in our excellent footwear library.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come here to look up information on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related to the subject of footwear.
56. Where would you find a famous singer's shoes?
A. Room 1. B. Room 2. C. Room 3. D. The Footwear Library.
57. All exhibits each room ________.
A. share the same theme B. have the same shape
C. are made of the same material D. belong to the same social class
5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The oldest exhibits in Room 1 were made in the 1950s.
B. Room 2 is the most visited place in the museum.
C. Room 3 has a richer variety of exhibits than the other two.
D. Researchers come to the Footwear Library for data. (资料,数据)
59. The purpose of the text is to get more people to ________.
A. do research B. design shoes C. visit the museum D. follow celebrities
B
Three Boys and a Dad
Brad closed the door slowly as Sue left home to visit her mother. Expecting a whole day to relax, he was thinking whether to read the newspaper or watch his favourite TV talk show on his first day off in months. “This will be like a walk in the park,” he’d told his wife. “I’ll look after the kids, and you can go visit your mom.”
Things started well, but just after eight o’clock, his three little “good kids”—Mike, Randy, and Alex—came down the stairs in their night clothes and shouted “breakfast, daddy.” When food had not appeared within thirty seconds, Randy began using his spoon on Alex’s head as if it were a drum. Alex started to shout loudly in time to the beat(节拍). Mike chanted “Where’s my toast, where’s my toast” in the background. Brad realized his newspaper would have to wait for a few seconds.
Life became worse after breakfast. Mike wore Randy’s underwear on his head. Randy locked himself in the bathroom, while Alex shouted again because he was going to wet his pants. Nobody could find clean socks, although they were before their very eyes. Someone named “Not Me” had spilled a whole glass of orange juice into the basket of clean clothes. Brad knew the talk show had already started.
By ten o’clock, things were out of control. Alex was wondering why the fish in the jar refused his bread and butter. Mike was trying to show off his talent by decorating the kitchen wall with his colour pencils. Randy, thankfully, appeared to be reading quietly in the family room,but closer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he was eating apple jam straight from the bottle with his hands. Brad Realized that the talk show was over and reading would be impossible.
At exactly 11:17, Brad called the daycare centre (日托所).“I suddenly have to go into work and my wife’s away. Can I bring the boys over in a few minutes?” The answer was obviously “yes” because Brad was smiling.
60. When his wife left home, Brad expected to ______ .
A. go out for a walk in the park. B. watch TV talk show with his children.
C. enjoy his first day off work. D. read the newspaper to his children.
6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id Randy do?
A. Drawing on the wall. B. Eating apple jam.
C. Feeding the fish. D. Reading in a room.
62.Why did Brad ask the daycare centre for help?
A. Because he wanted to clean up his house.
B. Because he suddenly had to go to his office.
C. Because he found it hard to manage his boys home.
D. Because he had to take his wife back.
63. This text is developed______
A. by space. B. by comparison. C. by process. D. by time.
C
Honey(蜂蜜)from the African forest is not only a kind of natural sugar, it is also delicious. Most people, and many animals, like eating it. However, the only way for them to get that honey is to find a wild bees' nest(巢)and take the honey from it. Often, these nests are high up in tree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m. In parts of Africa, though, people and animals looking for honey have a strange and unexpected helper一a little bird called a honey guide.
The honey guide does not actually like honey, but it does like the wax (蜂蜡) in the beehives (蜂房). The little bird cannot reach this wax, which is deep inside the bees’ nest. So, when it finds a suitable nest, it looks for someone to help it. The honey guide gives a loud cry that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both passing animals and people. Once it has their attention, it flies through the forest, waiting from time to time for the curious animal or people as it leads them to the nest. When they
finally arrive at the nest, the follower reaches in to get at the delicious honey as the bird patiently waits and watches. Some of the honey, and the wax, always falls to the ground, and this is when the honey guide takes its share.
Scientists do not know why the honey guide likes eating the wax, but it is very determined in its efforts to get it. The birds seem to be able to smell wax from a long distance away. They will quickly arrive whenever a beekeeper is taking honey from his beehives, and will even enter churches when beeswax candles are being lit.
64. Why is it difficult to find a wild bees' nest?
A. It's small in size. B. It's hidden in trees.
C. It's covered with wax. D. It's hard to recognize.
65. What do the words "the follower" in Paragraph 2 refer to?
A. A bee. B. A bird.
C. A honey seeker. D. A beekeeper.
66. The honey guide is special in the way________.
A. it gets its food B. it goes to church
C. it sings in the forest D. it reaches into bees' nests
67. What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Wild Bees C. Beekeeping in Africa
B. Wax and Honey D. Honey-Lover's Helper
D
About twenty of us had been fortunate enough to receive invitations to a film-studio(影棚)to take part in a crowd-scene. Although our "act" would last only for a short time, we could see quite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things.
We all stood at the far end of the studio as workmen prepared the scene, setting up trees at the edge of a winding path. Very soon, bright lights were turned on and the big movie-camera was
wheeled into position. The director shouted something to the camera operator and then went to speak to the two famous actors nearby. Since it was hot in the studio, it came as a surprise to us to see one of the actors put on a heavy overcoat and start walking along the path. A big fan began blowing tiny white feathers down on him, and soon the trees were covered in "snow". Two more fans were turned on, and a "strong wind" blew through the trees. The picture looked so real that it made us feel cold.
The next scene was a complete contrast (对比). The way it was filmed was quite unusual. Pictures in front taken on an island in the Pacific were shown on a glass screen (幕). An actor and actress stood of the scene so that they looked as if they were at the water’s edge on an island. By a simple trick like this, palm trees(棕榈树), sandy beaches, and blue, clear skies had been brought into the studio!
Since it was our turn next, we were left wondering what scene would be prepared for us. For a full three minutes in our lives we would be experiencing the excitement of being film "stars"!
68. Who is the author?
A. A cameraman.
B. A film director.
C. A crowd-scene actor.
D. A workman for scene setting.
69. What made the author feel cold?
A. The heavy snowfall.
B. The man-made scene.
C. The low temperature.
D. The film being shown.
70. What would happen in the "three minutes" mentioned in the last paragraph?
A. A new scene would be filmed.
B. More stars would act in the film.
C. The author would leave the studio.
D. The next scene would be prepared.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How to Make Friends
Friendship is a very important human relationship and everyone needs good friends. Good friendship has many benefits. It offers companionship, improves self-worth and promotes good health. There are times in our lives such as when we have recently moved into a new town, or changed our jobs or schools. Such changes often leaves us without a friend. 71 . But for many of us the process is difficult and requires courage. Below are some helpful suggestions on how to make and keep friends.
1. Associate with others.
The first step to making friends is associating with other people. You can go to public places to meet new people. Besides, you will need to make yourself known by becoming an active member of such places.
Start a conversation
Starting a conversation is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step in making new friends. 72 You can always start the conversation. Being able to make small talk is a very useful skill in relating with other people.
73
Choosing friends with common interests is important in building friendship as these interests would always bring you and your friend together, Hanging out will always be a pleasant experience.
Let it grow.
It is a good thing to stay in touch. However, try not to press your new friend with calls, messages or visits as this would likely wear him or her out and finally you may lose your friend. 74 . The best friendships are the ones that grow naturally.
Enjoy your friendship
The best way to enjoy your friendship is to allow your friends to be themselves. 75 Try not to change them from who they are to what you want them to be. Become the kind of friend you will want your friend to be to you.
A. Be cheerful.
B. Do things together.
C. Do not wait to be spoken to.
D. Try not to find fault with your friends.
E. Making new friends comes easy for some people.
F. For a friendship to develop you need to stay in touch.
G. So you will need to give your friend time to react to you.
第II卷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I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My brother Tom was very selfish when he was a little boy. He did not want share things with other people. For example,when he bought a chocolate cake, he put them in a secret place where I couldn’t find. Then he ate it all by himself. He never helped other. He said he is busy. That is, a game of tennis making him very busy. He did not care if something he did made people angrily. For instance, on one night he played strong and loudly music till four o’clock in the morning. But he is difference now. He often helps grandma with housework, helps mum with cooking and helps his classmates with their lessons.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假设你是新华中学的学生李华,不久前在学校举办的英语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校报请你写一篇稿件刊登在英文版面上,介绍你课外学习英语的经验。请根据以下提示用英语写一篇短文:
参加英语角的益处;
坚持写英语日记的作用;
英文阅读网站(EnjoyReading)对你的帮助。
注意:
1. 词数:120左右;
2. 可适当增加细节, 以使行文连贯。
高三英语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与解析
听力(30分)
1.B 2.A 3.B 4.A 5.C 6.C 7.A 8.C 9.B 10.B 11.A 12.C 13.A 14.B 15.B 16.C 17.A 18.B 19.C 20.C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C 22.B 23.B 24.B 25.B 26.B 27.B 28.D 29.B 30.C 31.B  32.D 33.B 34.B 35.A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文章大意】一个阳关明媚的下午,小姑娘在小树林迷了路,走进一个奇怪的小屋,但被所听到的声音吓得跑了出来,最后,她在一条小溪边睡着了。小姑娘的家人心急如焚,不知道她的踪迹,这时,他们家的小狗Laddy闻着小姑娘的气味,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了她。
36.A 考查时间状语从句。句意是:她穿过一大片草地,这时她意识到自己迷路了,即在她意识到自己迷路之前她已经走过了一大片草地。选A。
37.A 考查动词。wonder想知道;forget忘记;remember记得;regret遗憾,后悔。根据宾语what to do可以推断出此处选A。
38.D 考查动词。prefer更喜欢;expect期待,预料;fail没做到,失败;decide决定。由句意可知此处选D。
39.A 考查状语从句。由句意可知所填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引导词意思是:当……的时候,选A。
40.B 考查副词。carelessly粗心地;cautiously小心地,谨慎地;hopelessly无望地;unwillingly不愿意地。句意是:她打开门,小心地走了进去。选B。
41.C 考查名词。根据前文中woods可知此处选C。
42.A 考查名词。根据后文中的the little stream可知此处选A。
43.B 考查动词。句意是: Laddy意识到女主人有危险。所填词意思是:意识到,感觉到,选B。
44. B 考查介词。根据breaking the glass可以推断出所填介词意思是:穿过,选B。
45. D 考查形容词。句意是:然而,当它低头闻时,地面上散发出一种熟悉的气味。选D。
46. C 考查动词。miss失去;discover发现;follow跟随;ignore忽略。句意是:它跟随这种气味,穿过了草地。选C。
47.B 考查副词。calmly平静地;loudly大声地;merrily欢乐地;gently温柔地。句意是:向空中大声的吠叫……选B。
48. A 考查动词。search寻找;wander徘徊;look看,瞧;travel旅行。由句意可知此处选A。
49. C 考查名词。根据前文的提到的名词house可知此处选C。
50. D 考查名词。satisfaction 满意,满足;disappointment失望;embarrassment尴尬;delight愉快,高兴。所填词构成固定短语,根据后文可知其意思是:使他高兴的是,选D。
51.A 考查动词。jump跳;climb爬;walk走,步行;fly飞。根据句意选A。
52.D 考查形容词。根据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中的fall asleep可知此处选D。
53.D 考查动词。spot 玷污;认出,发现;watch观看;observe观察;see看见。由句意可知此处所填词意思是:看见,选D。
54.C 考查动词。disturb打扰;comfort使舒适;rescue挽救;scare惊吓。句意是:Laddy,是你救了我。选C。
55.D 考查名词。pain 痛;shock震惊;sorrow难过,悲伤;relief解脱。句意是:看到他们的女儿得救了,父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如释重负了。选D。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A 【文章大意】本文讲述世界上最大的收集鞋类的博物馆之一——Footwear Museum。
56. A 细节推断题。Room 1中有名人鞋的展品,所以选A。
57. A 推理判断题。每个展厅的展品都和“鞋类”有关。所以选A。
58. D 细节推断题。根据The Footwear Library中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come here to look up information on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related to the subject of footwear.可判断研究者是为了收集资料。
59. C 推理判断题。本文讲述了世界上最大的收集鞋类的博物馆之一——Footwear Museum,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
B【文章大意】母亲回娘家去看外婆了,留下父亲照顾三个淘气的小家伙,此时,家里的一切都乱套了……
60. C 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可知本题选C。
61. B 事实细节题。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倒数第二句可知本题选B。
62. C 推理判断题。通读全文可知Brad打电话给日托所的原因是他照顾不了三个淘气的小家伙,选C。
63. D 篇章结构题。通读本文可知本文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描述的,故选D。
C【文章大意】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介绍了Honey-Lover's Helper独特的掠食方式,帮助人和动物找到蜂蜜,待到他们吃掉蜂蜜后,它再吃蜂蜡。科学家们对此也感到迷惑不解。
64.B细节理解题。根据文章第一段“Often, these nests are high up in tree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m.”可知B正确。
65.C判断推理题。根据文章中“In parts of Africa, though, people and animals looking for honey have a strange and unexpected helper一a little bird called a honey guide.”可推知:跟在honey guide后面的是:people and animals,而他们统称为honey seeker(寻找蜂蜜的人或动物们)。
66.A推理判断题。根据文章的最后一段可知:Scientists do not know why the honey guide likes eating the wax, but it is very determined in its efforts to get it.科学家们都不知道为什么honey guide对蜂蜡感兴趣,当然他们获得蜂蜡的方式也更加特别。
67.D文章标题题。文章通篇都在叙述有关Honey-Lover's Helper的事情,第一段通过叙述引出Honey-Lover's Helper中心词;第二段叙述Honey-Lover's Helper获取蜂蜡是过程;第三段科学家们对Honey-Lover's Helper的感到迷惑。
D【文章大意】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文章讲述了作者作为群众演员的一次经历。
68.C细节理解题。根据文章中的第一段“About twenty of us had been fortunate enough to receive invitations to a film-studio(影棚)to take part in a crowd-scene. Although our "act" would last only for a short time, we could see quite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things.”可知C正确。
69.B细节理解题。根据文章中的“A big fan began blowing tiny white feathers down on him, and soon the trees were covered in "snow". Two more fans were turned on, and a "strong wind" blew through the trees. The picture looked so real that it made us feel cold.”可知:这里的picture即是the man-made scene。
70.A 推理判断题。根据文章中的“For a full three minutes in our lives we would be experiencing the excitement of being film "stars"!”可知A正确。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文章大意】本文向我们介绍了如何交朋友。
71. E根据后面的“But for many of us the process is difficult and requires courage.可知前面是说这个过程对有些人来说很容易。所以选E。
72. C由后面“You can always start the conversation.”你要开始一个对话,可知,前面应该是不要等着别人先和你说话。
73. B根据后面的“as these interests would always bring you and your friend together.”可知,是要和朋友在一块做一些事。所以选B项。
74. G前面说不要通过电话,短信或亲自拜访给你的朋友施加压力,因为这可能会使对方疲惫不堪,最后你会失去友谊,因此你要给你的朋友时间对你做出回应。
75. D由前面一句说要允许你的朋友们做他们自己,也就是不要对朋友太挑剔。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I分,满分10分)
1. want后加to。2. them→ it。3. where→ which/that或去掉where。4. other → others。5. busy前的is→ was。6. making→ made。7. angrily→angry。8. 去掉on。9. loudly→ loud。10. difference→ different。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参考范文】
One possible version:
As a high school student, I consider English a very important subject. In order to learn it well, apart from English class, I took an active part in English corner and other after-class English activities, which benefit me a lot.
In the English corner, I meet many friends, who share the same interest with me. Besides, sometimes, some foreigners are glad to join us. By talking with them, my oral English improved a lot. I also find it useful to keep English diaries. I keep on doing it these years and it is helpful to my English. As a saying goes, practice makes perfect. Only by practice will we make more progress. Finally, some good English study websites contribute a lot to my improvement. Through these websites, I can read some classic English passages, poems and stories. What’s more, I can learn some learning skills and methodologies,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my study process.
All in all, every road leads to Roma, but I believe hard work pays off.
湄潭中学2013界高三英语第三次月考试题
答 题 卡 成 绩 _______
第I卷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1 - 5 ___ ___ ___ ___ ___ 6 - 10 ___ ___ ___ ___ ___
11-15 ___ ___ ___ ___ ___ 16-20 ___ ___ ___ ___ ___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25 ___ ___ ___ ___ ___ 26-30 ___ ___ ___ ___ ___
31-35 ___ ___ ___ ___ ___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36-40 ___ ___ ___ ___ ___ 41-45 ___ ___ ___ ___ ___
46-50 ___ ___ ___ ___ ___ 51-55 ___ ___ ___ ___ ___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56-60 ___ ___ ___ ___ ___ 61-65 ___ ___ ___ ___ ___
66-70 ___ ___ ___ ___ ___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71-75 ___ ___ ___ ___ ___
第II卷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I分,满分10分)
My brother Tom was very selfish when he was a little boy. He did not want share things with other people. For example,when he bought a chocolate cake, he put them in a secret place where I couldn’t find. Then he ate it all by himself. He never helped other. He said he is busy. That is, a game of tennis making him very busy. He did not care if something he did made people angrily. For instance, on one night he played strong and loudly music till four o’clock in the morning. But he is difference now. He often helps grandma with housework, helps mum with cooking and helps his classmates with their lessons.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湄潭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出题人:陈林 审题:高三语文备课组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号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达芬奇”出事至今,时常听闻有人暗自庆幸说:好在咱没钱,买不起“达芬奇”,上当的都是有钱人。其实稍一咂摸,这庆幸就成了很傻很天真:有钱人都捍卫不了私权的市场,穷人果真能幸运地享有公平正义?当“解码达芬奇”成为这个时代的“大家来找茬”游戏的时候,“达芬奇”的命运就是“假洋品牌中国行”的一个摹本,寄寓了意味深长的可复制性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是买了“达芬奇”的消费者在与以潘庄秀华为代表的厂家博弈,不如说是国内消费市场的一次成熟度、规范度测试。“达芬奇”出事了,潘庄秀华哭了,退赔扯皮了……用流行的新句式说:不管你信不信“达芬奇”的彪悍,反正,我是信的。
彪悍的意思有三层:一者,其实卖“达芬奇”的远不是一家,因为媒体早就曝光了东莞的一些家具厂,假出口再转内销,身价暴涨,业内的说法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善于演绎思维的公众又陆续发现了身边诸多的“达芬奇”,“达芬奇奶粉”“达芬奇建材”……既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自然底气十足。二者,“达芬奇”事件就像牙膏,挤一挤,真相一直还是有的——起先,他们声明所有产品百分之百进口;后来,他们说有一些是国产的。起先,他们说和广东家具老死不相往来;后来,承认也曾去过那么两三回……若不是舆论的坚持,在真相面前,消费者不过是一只只蚍蜉而已。三者,“达芬奇”们深谙中国市场之道,山寨多了,信誉没了,人心散了,“贴牌创业”就成了不少“报效祖国”的“有识之士”的生财之道。换言之,“中国制造”一日不能硬气起来, “达芬奇”就一日不会退出失序的中国市场——而这种错乱的消费需求,绝不能简单地归罪于消费心理。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彪悍的“达芬奇”也无须赘言。因此你很难理解的诸多诡异,正一一发生在“健全市场体制”的眼皮底下:自己的商品有问题,却在退货环节前置了消费者举证的义务;更荒唐的是,“假一罚十”公开承诺过后,愣是耍赖不兑现——强蛮如此,奈其若何?眼下,达芬奇家居被抽检产品已被权威机构判定为“不合格”,只要销售不合格产品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达芬奇家居就涉嫌触犯这一罪名,应予以立案侦查。遗憾的是,你若正儿八经地辩解,反倒显得很无趣味。在这场撕破脸皮的肉搏战里,消费者与“达芬奇”的江湖决斗,完全是原生态的非均衡博弈——谁牙齿厉害谁老大。
(摘编自2011年8月3日《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彪悍”一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卖“达芬奇”的远不是一家,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自然底气十足。
B.在“达芬奇”事件的真相面前,消费者不过是一只只蚍蜉而已。
C.生产“达芬奇”这类产品,是“有识之士”为了“报效祖国”。这句话极具讽刺意味。
D.“达芬奇”在“假一罚十”公开承诺过后,退赔扯皮。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穷人没钱,买不起“达芬奇”,也不可能幸运地享有公平正义。
B.“达芬奇”是“假洋品牌中国行”的一个典型代表,我们身边有诸多的“达芬奇”。
C.只有“中国制造”硬气起来,山寨“达芬奇”们才会退出失序的中国市场。
D.消费者与“达芬奇”的决斗,是原生态的,体现了市场体制的健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达芬奇”出事至今,时常听闻有人暗自庆幸,这些庆幸的人往往是买不起或者没买“达芬奇”的人。
B.买了“达芬奇”的消费者在与以潘庄秀华为代表的厂家博弈中取胜了,国内消费市场就成熟了,规范了。
C.“达芬奇”事件就像牙膏,真相是挤出来的,但只有舆论的不断坚持,真相才能不断被挤出。
D.达芬奇家居,只要销售不合格产品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就涉嫌触犯中国相关法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叶颙传
  叶颙[yóng],字子昂,兴化军仙游人。登绍兴元年进士第。贺允中荐颙静退,遂召见,颙论国仇未复,中原之民日企銮舆之返,其语剀切,高宗嘉纳。除将作监簿。后移颙知常州。颙初至郡,无旬月储,未一年余缗钱二十万。或劝献羡,颙曰:“名羡余,非重征则横敛,是民之膏血也,以利易赏,心实耻之。”召为尚书郎,除右司。诏求直言,颙上疏谓:“陛下以手足之至亲,付州郡之重寄,是利一人害一方也。”人称其直。除吏部侍郎,复权尚书。以为弊,乃与郎官编七司条例为一书
时七司弊事未去,上疏言选部所,上嘉之,令刻板颁示。御史林安宅请两淮行铁钱,颙力言不可,安宅不能平,既入枢府,乃上章攻颙云:“颙之子受宣州富人周良臣钱百万,得监镇江大军仓。”御史王伯庠亦论之。颙乞下吏辩明,乃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上下其事临安府,时王炎知临安,上令炎亲鞫置对,无秋毫迹。狱奏,上以安宅、伯庠风闻失实,并免所居官,仍贬安宅筠州,召颙赴阙。入见,上劳之曰:“卿之清德自是愈光矣。”上以国用未裕,诏宰相兼国用使,参政同知国用事,颙乃言:“今日费财养兵为甚,兵多则有冗卒虚籍,无事则费财,有事则不可用。虽曰汰之,旋即招之,欲足国用,当严于汰、缓于招可也。孔子曰:‘节用而爱人。’盖节用,则爱人之政自行于其间,若欲生财,祗费民财尔。”上曰:“此至言也。”
乾道三年冬至,不疾而薨,年六十八。以观文殿学士致仕,赠特进,谥正简。颙为人简易清介,与物若无忤,至处大事毅然不可夺。友人高登尝上书讥切时相,名捕甚急。颙与同邸,擿令逸去,登曰:“不为君累乎?”颙曰:“以获罪,固所愿也。”即为具舟,舟移乃去。自初仕至宰相,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其旧。
(选自《宋史·叶颙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原之民日企銮舆之返        企:盼望
B.召为尚书郎,除右司      除:授予官职
C.御史王伯庠亦论之       论:议论
D.以观文殿学士致仕       致仕:退休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叶颙“清介”的一组是(3分) ( )
①未一年余缗钱二十万 ②付州郡之重寄,是利一人害一方也 ③时七司弊事未去,上疏言选部所以为弊 ④卿之清德自是愈光矣 ⑤若欲生财,祗费民财尔 ⑥自初仕至宰相,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其旧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贺允中的推荐下,皇上召见了叶颙,叶颙非常恳切地向皇上陈说了中原百姓对国君返回旧都的企盼,高宗高兴地接受了。
B.针对七个官署存在的弊病,叶颙跟郎官把相关条例编写成一本书,皇上对此大加赞赏,传令刻版印刷公布给大家看。
C.面对御史林安宅、王伯庠的攻击,叶颙请求派人调查,于是朝廷上下官员,都赴临安府调查核实,结果发现无丝毫受贿迹象。
D.叶颙为人小事不计较,大事不动摇。为帮助受到朝廷指名追捕的好友脱身,他明知会受到牵连但仍心甘情愿地出手相助。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名羡余,非重征则横敛,是民之膏血也。
(2)盖节用,则爱人之政自行于其间,若欲生财,祗费民财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闺 怨
(明)周 在
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
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
8.诗的一、二两句表达了闺中少妇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9.诗的三、四两句是如何表现闺中少妇的“怨”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最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教材《论语》)?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3)故国神游,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看大片的后果
(俄罗斯)阿纳托利·特鲁什金
  看电影只能看好片,垃圾片绝对不能看,因为垃圾片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只有好片才有助于我们的生存。
前两天在街上,有一个男人朝我走了过来。那个男人高高的,瘦瘦的,满脸大胡子。他微笑着对我说:“您好!”
我刚要回答“您好”,好像有什么东西突然阻止了我,我全身发冷。“有点儿不对劲,”我心里想,“这个又高又瘦、长着满脸大胡子的家伙为什么要跟我说‘您好’?我想起来了:我看过的一个美国大片里有一个变态狂也是对谁都微笑。只是那个家伙个子小小的,胖墩墩的,还没长胡子。他看见谁都说‘您好’,可是人家刚一转身,他照着人家的脑袋就是一啤酒瓶子,然后他就站在那儿狂笑。这个变态狂从小就是看着他爸爸用空瓶子砸脑袋长大的。他妈妈心理也不正常。他爸爸用瓶子砸脑袋时,他妈妈就站在一旁看着丈夫大笑。父母的这些反常行为就这么传染给了孩子。整部电影都是这些情节,片子拍得很细腻,是一部心理片。”
再说这个男人,他朝我走过来,说了一句:“您好!”
我吓得心都不跳了,腿像灌了铅似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但嘴里却说:
“喊什么喊,你这个混蛋!你找死吗?”
他马上原地倒了下去!要不肯定就得给我脑袋一酒瓶子!
还有一天,有个穿得很轻薄、打扮得像个蝴蝶似的女人朝我走了过来。当时已经是黄昏了,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天空中飘着小雨,刮着一阵阵冷风,远处还不时地传来几声狗叫。这时,那个女人走近我说:“请问……”
我当时像被电击了一下,脑袋里一片空白。
“‘请问’是什么意思?她为什么要跟我说‘请问’?这可有点儿不对劲。”我的脑子迅速转动着。
这时,她又说了一遍:“请问……”
她刚张开嘴,我就看到了她嘴里一颗颗的牙齿。天哪!吓死我了!我以前看过一部美国大片,片子里的那个女人就是用牙死死地咬住人家的脖子,直到把人咬死为止。她父亲是个呆子,从小一直吓唬她,她妈妈经常不给她饭吃。只有奶奶对她最好,保护她,经常拿着枪追赶女孩的父母。有一次终于追上了,但追上的却是女孩的爷爷,爷爷血肉模糊地倒在女孩的眼前。整部电影都是这些情节,片子拍得很细腻,也是一部心理片。
你看,这个女孩儿长大了,朝我走了过来。
“请问……”
我吓得汗也下来了,腿也发软了,像梦呓似的说:
“你这个不要脸的贱货!‘请问’什么‘请问’?你不想活了?”
她立刻晕了过去。我踉踉跄跄地拔腿就跑。谢谢美国大片,我又得救了!
可是今天,我在市中心迷路了。我看见路边站着一个男孩儿,男孩儿看上去挺可爱,也挺和气,面带笑容。我朝他走了过去:
“对不起,打扰一下……”
他看了我一眼,脸马上就白了,五官也走了形。他一句话也没说,“咔”地一棒子就打在了我的门牙上,然后转身就跑,还边跑边喊:
“他又回来啦!他又回到地球上来啦!”
这个傻瓜准是垃圾片看多了!
(摘编自《中国校园文学》)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
A.小说开篇写“看电影只能看好片,垃圾片绝对不能看”,呼应了题目,点明了题旨;同时,“好片”与“垃圾片”形成对比,暗示主题。
B.第2自然段中,那个“高高的,瘦瘦的,满脸大胡子”的男人让“我全身发冷”,如果换成一个女的情形就不同了。
C.“我当时像被电击了一下,脑袋里一片空白”,夸张地表现了“我”听见那个“穿得很轻薄、打扮得像个蝴蝶似的女人”一声“请问”之后的惊吓程度。
D.“还有一天”片段中,“打扮得像个蝴蝶似的女人”让“我”“脑袋里一片空白”,所以,“我”连“请问”的意思都不知道了。
E.小说结尾写“这个傻瓜准是垃圾片看多了”,既照应了开篇的“垃圾片绝对不能看”,又深化了中心,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6分)
(3)“您好”“请问”“对不起”本是文明用语,却招来了“后果”,作者这样写有何目的?(6分)
(4)“看大片的后果”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独行者”池莉:天生孤僻,善于独自行走民间
舒晋瑜
  ①“我更喜欢独行,天生孤僻;更善于独自行走民间;更乐于和陌生人交往聊天,这样的方式使我成为我这样的作家。”此番“自白”,池莉发表在1998年出版的《来来往往》上。直至今日,她依旧独来独往。
②有趣的是,像她这样一个“比较孤僻冷傲”的作家,作品偏偏很“热闹”,社会影响风生水起,尤其是《生活秀》:先后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京剧。那两年,池莉成为“空中飞人”,各种邀约不断。
③她自小起意当作家,三岁的理想就是写作,三十岁的理想还是写作,从没改变过,至今没有一字退稿、一篇压稿。不过,创作上的顺风顺水,无法抚平池莉心中的焦虑。她从小是一个乖女孩,听父母的、听老师的,长大成名了,听社会潮流的,四处奔忙,顾此失彼。直到有一天,作家奈保尔笔下的“成名和逃离”击中她的内心,她突然清醒地认识到,应该懂得选择生活方式了!她要安稳,要妥帖,要能够生长新的思想与新的美丽。于是,池莉毅然动身回归自己——转身成了“会议和社会活动的请假大王”。她搬家,种菜,步行,阅读,写作,听音乐,看影碟,少应酬,躲媒体。这一切对于盛名之下的她,想必需要决绝的勇气。而这也许正是她的宿命:找到一个“隐身洞穴”,写作并远行。
④她常常独自背着行囊去行走,去接近、了解不同的人群,学习、思考和修正自己。“我要成为一个健康洁净、从容精致的人,成为一个有能力感受与领悟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人,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客观、善于理性与感性的人。”生命与写作共生,这是池莉此生想要的和正在坚持的生活方式。庆幸的是,作家的个性与反骨恰是职业的必需,也是越来越开放和进步的社会的需要,也许正因为如此,池莉才获得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同。
⑤从新近出版的《池莉经典文集》九卷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创作脉络:第一个时期:28岁前后,青而不涩,充满激情,充满对成名的渴望,努力用文字表达生活的严酷,同时不掩饰自己对现实的模糊认知;第二个时期:30岁~45岁前后,熟而不透,对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世界不断怀疑、颠覆、重构;第三个时期:45岁至今,透而不穿。她“叛逆”“自由”,疏离文坛但并非“看穿”而“遁入空门”。她待在暗处,把自己的视线调整到最清晰,静静地琢磨这个世界,尝试抵达文学表达的本质。
⑥在新近创作的诗歌中,池莉写道:“所有山峰/都是我的亲戚/我潜伏在小草根部/认真成长/每天我都吞食泥土/那是因为没有其他方式走近你……”这首《坐在云端深处》,正是她走向大地的生命状态的写真。她说:“我相信,我的生命性质正如我的故乡和命运一样,先于我的存在而存在,早就隐藏在文字里。而我对于它的认识与服从,也一如认同我的故乡和命运。面善得无法陌生,亦无法选择。”池莉就是这样在理解生命,每一次裂变都可以发生巨大的能量转换,否定和变化越多,越能感觉到自己生命的本质生机勃发。
⑦在池莉看来,我们的文学,多少年多少代都喝着洋奶,除了吸取应有的营养之外,更养成了翻译思维、翻译文本和翻译语言的写作习惯,而专事表达我们本土的母语,明显缺乏文学原创力,这让她感到深深的遗憾与哀伤。失去本民族的,必不是全世界的。当一个民族对自己进行客观的省视和真实的表达时,这其中必定含有人类共同的生命情怀和普世价值。她说,这就是自己的写作理想,默默地静静地努力去做,这就是自己的写作生活。
(选自2011年7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池莉喜欢独行,天生孤僻,善于独自行走民间,乐于和陌生人交往聊天。直至今日,她依旧独来独往。
B.性格“比较孤僻冷傲”的池莉,参与社会活动却很多,各种邀约不断,她的作品表现的内容都很“热闹”。
C.池莉的理想是写作,从没改变过,创作上非常顺利。找到一个“隐身洞穴”,写作并远行,是她的宿命。
D.池莉独自背着行囊去行走,是想“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客观、善于理性与感性的人”。这也是她想要的和正在坚持的生活方式。
E.新近出版的《池莉经典文集》,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创作的三个阶段:青而不涩、熟而不透、透而不穿。她正尝试抵达文学表达的本质。
(2)文章列举新近出版的《池莉经典文集》和池莉新近创作的诗歌有何目的?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多次写池莉的理想,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6分)
(4)池莉为什么反对我们的文学长期“喝洋奶”?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 碑铭 啤酒 裨益 奴颜婢膝 稗官野史
B. 憧憬 瞳孔 潼关 招摇撞骗 灯影幢幢
C. 唆使 辛酸 疏浚 逡巡不前 怙恶不悛
D. 讥诮 悄然 肖像 悬崖峭壁 逍遥法外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青年前仆后继、挥洒青春,中华民族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始终生机勃勃。
B. 微软因Android专利授权费率先发难谷歌,谷歌此次又与北电专利失之交臂,被苹果等竞争对手捷足先登,双重打击让谷歌呼吸急促。
C. 有多件珍贵文物被损毁或被遗弃,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文物。事发后,故宫都秘而不宣,未将有关情况上报主管部门。
D. 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另一方面确实也一定程度地存在着精神空虚的问题,包括精神家园的迷失、道德的缺失、人文关怀的淡漠、一些人行为方式的失衡等等。
B.通过张老师的批评和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C.受伤旅客赔偿处理标准根据旅客受伤情况或伤残等级鉴定结果,以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标准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收入等作为计算依据,对照相应的赔偿项目进行赔付。
D.哈米斯,曾赴俄罗斯一所军事学院学习,遇袭前在兹利坦指挥部队与反对派作战,被认为是卡扎菲的儿子中最具军事实力的儿子。
16. 按要求扩写下面的句子。要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70个字(5分)。
腾空而起的焰火,光彩夺目。
17.仿照画线部分的形式,另写三句话。(6分)
因为理性,哥白尼发明了“日心说”,实现了天文学中的根本变革;
  ;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滴水可穿石,需要恒;铁杵磨成针,需要恒;欲成大事者,需要恒。
请以“恒”为话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个字 。
湄潭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科答题卡
第Ⅰ卷
甲 必考题
1
2
3
4
5
6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5分)

②(5分)

(二)、古代诗词阅读(11分)
8、(5分)

9(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名句默写(6分)
(1) ,
(2) ,
(3)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11、12小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1)(5分) ( )( )
(2)(6分)



(3)(6分)


(4)(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3分) ( )
14、(3分) ( )
15、(3分) ( )
16、(5分)




17、(6分)
  , ;
  , ;
  , ;
六、18.作文(60分)
题目:














800字







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B 解析:B项,断章取义,原文说:“若不是舆论的坚持,在真相面前,消费者不过是一只只蚍蜉而已。”
2.D 解析:D项,颠倒是非,“消费者与‘达芬奇’的决斗,是原生态的”,正是“市场体制”不健全的表现。
3.B 解析:B项,以偏赅全,国内消费市场的成熟和规范,还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多方努力,不是一个事件解决好了,就“成熟和规范”了。
4.C 解析:论,意为“指责”。
5.B 解析:①是说叶颙政绩突出。④是皇上对叶颙的评价之语,属于间接描写。
6.C 解析:曲解文意,“上下其事临安府”不是“朝廷上下官员都赴临安府调查核实”之意,而是“皇上把这件事交给临安府调查核实”之意。
7.(1)这些钱名义上是盈余的,实际上不是加重征收就是专横搜刮得来的,这是百姓用血汗换来的财物啊!
(2)节约费用,爱护百姓的政策就自然在这中间实行了,如果还想生财,只会耗费民财罢了。
参考译文:
  叶颙,字子昂,是兴化军仙游人。绍兴元年,考中进士。贺允中向朝廷推荐叶颙,称他静肃谦逊,皇上于是召见了他。叶颙对皇上说国仇未报,中原百姓每天企盼皇上返回旧都,他的话非常恳切,高宗很赞许并接受了。叶颙被授予将作监簿的官职,后来又改任常州知府。叶颙刚到任上,郡内没有满一个月的蓄积,没到一年余下的缗钱就有二十万。有人劝他献出盈余的钱,叶颙说:“这些钱名义上是盈余的,实际上不是加重征收就是专横搜刮得来的,这是百姓用血汗换来的财物啊!用百姓的利益来换取赏赐,心里实在感到羞耻。”被征召为尚书郎,授予右司的官职。皇上下诏征求直言,叶颙上书说:“陛下把州郡的重任交给手足兄弟,这是有利于一人而害了一方啊!”人们称赞叶颙正直。授官吏部侍郎,又暂代尚书。
当时七个官署的弊病未除,叶颙上书陈说选部产生弊病的原因,于是他跟郎官把七个官署的条例编写成一本书,皇上很赞赏,传令刻版印刷公布给大家看。御史林安宅请求在两淮流通铁钱,叶颙极力陈说不可行,林安宅内心不平,他进入主掌政权的中央机构后,就上书指责叶颙说:“叶颙的儿子接受了宣州富人周良臣的百万贿赂,周良臣得以监守镇江大军仓。”御史王伯庠也这样指责他。叶颙请求派官吏将此事调查清楚,于是他以资政学士的身份掌管洞霄宫。皇上把这件事交给临安府调查核实,当时王炎为临安府知府,皇上命令王炎亲自审问上报,结果没有发现丝毫贿赂的迹象。案件审理结果上报后,皇上认为林安宅、王伯庠传闻失实,一起免去他们担任的官职,仍然贬林安宅到筠州去,召叶颙进宫。叶颙进宫拜见皇上,皇上劝慰他说:“你的清白的德行从此更加光大了。”皇上因为国家费用不足,下令宰相兼任国用使,参政共同掌管国家费用事务,叶颙于是说:“目前的钱物开支养兵方面最大,兵多就有冗余的士兵和虚假的兵籍,没有战事就耗费钱财,发生战事又不能调用。(以往)虽然说淘汰他们,可随即又把他们招回,要使国家费用充足,应当严格淘汰、延缓招回才行。孔子说:‘节用而爱人。’节约费用,爱护百姓的政策就自然在这中间实行了,如果还想生财,只会耗费民财罢了。”皇上说:“这是深刻的话啊!”
乾道三年冬至,无疾而终,终年六十八岁。在观文殿学士任上退休,皇上封他为特进,赐谥号“正简”。叶颙为人随和平易,清高耿介,对待事情好像没有违逆,处理大事时果断而不可改变。友人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B 解析:B项,断章取义,原文说:“若不是舆论的坚持,在真相面前,消费者不过是一只只蚍蜉而已。”
2.D 解析:D项,颠倒是非,“消费者与‘达芬奇’的决斗,是原生态的”,正是“市场体制”不健全的表现。
3.B 解析:B项,以偏赅全,国内消费市场的成熟和规范,还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多方努力,不是一个事件解决好了,就“成熟和规范”了。
4.C 解析:论,意为“指责”。
5.B 解析:①是说叶颙政绩突出。④是皇上对叶颙的评价之语,属于间接描写。
6.C 解析:曲解文意,“上下其事临安府”不是“朝廷上下官员都赴临安府调查核实”之意,而是“皇上把这件事交给临安府调查核实”之意。
7.(1)这些钱名义上是盈余的,实际上不是加重征收就是专横搜刮得来的,这是百姓用血汗换来的财物啊!
(2)节约费用,爱护百姓的政策就自然在这中间实行了,如果还想生财,只会耗费民财罢了。
参考译文:
  叶颙,字子昂,是兴化军仙游人。绍兴元年,考中进士。贺允中向朝廷推荐叶颙,称他静肃谦逊,皇上于是召见了他。叶颙对皇上说国仇未报,中原百姓每天企盼皇上返回旧都,他的话非常恳切,高宗很赞许并接受了。叶颙被授予将作监簿的官职,后来又改任常州知府。叶颙刚到任上,郡内没有满一个月的蓄积,没到一年余下的缗钱就有二十万。有人劝他献出盈余的钱,叶颙说:“这些钱名义上是盈余的,实际上不是加重征收就是专横搜刮得来的,这是百姓用血汗换来的财物啊!用百姓的利益来换取赏赐,心里实在感到羞耻。”被征召为尚书郎,授予右司的官职。皇上下诏征求直言,叶颙上书说:“陛下把州郡的重任交给手足兄弟,这是有利于一人而害了一方啊!”人们称赞叶颙正直。授官吏部侍郎,又暂代尚书。
当时七个官署的弊病未除,叶颙上书陈说选部产生弊病的原因,于是他跟郎官把七个官署的条例编写成一本书,皇上很赞赏,传令刻版印刷公布给大家看。御史林安宅请求在两淮流通铁钱,叶颙极力陈说不可行,林安宅内心不平,他进入主掌政权的中央机构后,就上书指责叶颙说:“叶颙的儿子接受了宣州富人周良臣的百万贿赂,周良臣得以监守镇江大军仓。”御史王伯庠也这样指责他。叶颙请求派官吏将此事调查清楚,于是他以资政学士的身份掌管洞霄宫。皇上把这件事交给临安府调查核实,当时王炎为临安府知府,皇上命令王炎亲自审问上报,结果没有发现丝毫贿赂的迹象。案件审理结果上报后,皇上认为林安宅、王伯庠传闻失实,一起免去他们担任的官职,仍然贬林安宅到筠州去,召叶颙进宫。叶颙进宫拜见皇上,皇上劝慰他说:“你的清白的德行从此更加光大了。”皇上因为国家费用不足,下令宰相兼任国用使,参政共同掌管国家费用事务,叶颙于是说:“目前的钱物开支养兵方面最大,兵多就有冗余的士兵和虚假的兵籍,没有战事就耗费钱财,发生战事又不能调用。(以往)虽然说淘汰他们,可随即又把他们招回,要使国家费用充足,应当严格淘汰、延缓招回才行。孔子说:‘节用而爱人。’节约费用,爱护百姓的政策就自然在这中间实行了,如果还想生财,只会耗费民财罢了。”皇上说:“这是深刻的话啊!”
乾道三年冬至,无疾而终,终年六十八岁。在观文殿学士任上退休,皇上封他为特进,赐谥号“正简”。叶颙为人随和平易,清高耿介,对待事情好像没有违逆,处理大事时果断而不可改变。友人高登曾经上书严厉指责当时的宰相,朝廷指名追捕很紧急。叶颙跟他同住,指使他让他逃离,高登说:“这不对你形成牵连吗?”叶颙说:“因此获罪,本来就是我甘愿的。”于是替高登准备船只,船走了叶颙才离开。叶颙从刚做官到任职宰相,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原有的习惯和数目。
8.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分。运用了对比手法 1分。一、二两句用江南和燕山天气(气候)对比,表现少妇对丈夫的牵挂 2分,第二句燕山雪飞表现了少妇对身在边塞的丈夫的思念和担心 1分。
9. 借用了“子规”这一形象 1分,“子规”谐音“子归” 1分,不说丈夫不回来,却怨子规鸟没有飞到燕山 2分,丈夫听不到啼叫,所以没有想到已经到了应该回来的时候了2分。
10.(1)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3)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11.(1)答案: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解析:B项,“我”的感受主要是看大片后产生的,与遇见的是男是女无关;D项,不是“请问”的意思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言外之意。
(2)①“黄昏”“一个人也没有”“小雨”“冷风”“狗叫”渲染了死寂、凄冷、恐怖的氛围。②为后文写遭遇埋下伏笔。③暗示电影情节给人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3)①采用了反讽的手法,文明用语与野蛮后果形成鲜明对比。②形象地表现了在野蛮到文明的演变中,有时野蛮还会占上风。③暗示野蛮程度极其严重,不是看几部电影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4)这道题是开放式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①文明改变野蛮,非一朝一夕之功,任重而道远。在这个过程中有曲折,甚至有损失和牺牲。
②改变野蛮,形式应该多样化。不是看几部电影、挂几幅标语、喊几句口号能办到的。
③电影等娱乐形式,应该以正面表现为主,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指导和引导。
12.(1)答案: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B项,“她的作品表现的内容都很‘热闹’”与原文不符;C项,“是她的宿命”太主观,原文是“也许正是她的宿命”。
(2)①表现池莉的生活方式:生命与写作共生。②紧扣题旨,表现池莉的理想追求,“尝试抵达文学表达的本质”。③展示池莉的文学业绩,诗文俱佳。
(3)文章通过对池莉理想的有关叙述,或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池莉的写作生活和人格追求。
所选事例及分析: 第③段,写池莉从小“起意当作家”,以及几十年的追求,直接表现了她的写作生活和她选择的生活方式。
第④段,写池莉“独自背着行囊去行走”,点明题旨,间接表现了她“生命与写作共生”的理想追求。
第⑤段,写池莉试图“专事表达我们本土的母语”,表现她对“生命情怀和普世价值”的追求,是她写作理想的直接表现。
(4)这道题是开放式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①我们的文学,养成了翻译思维、翻译文本和翻译语言的写作习惯。
②我们的文学,专事表达母语,明显缺乏文学原创力。
③文学应该有民族性,需要对自己的民族进行客观的省视和真实的表达。
13.答案:C
解析:A项,“裨”“婢”都读bì;B项,“瞳”“潼”都读tóng;C项,依次读suō,suān,jùn,qūn,quān;D项,“诮”与“峭”都读qiào。
14. 答案D  解析:“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改动、修改的意思。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假思索。
对于此成语,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情况,容易理解成“文章没有标点”,这就大错特错了! “失之交臂”: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机会。“秘而不宣”: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15. 答案A 解析:B项,成分残缺,删掉“通过”或者“使”;C项,搭配不当,将“标准”和“收入”位置互换;D项,句式杂糅,删去句末的“儿子”。
16.( 6分)正面描写1分,侧面描写1分;修辞手法2分;语句通顺,写满字数2分。
答案:示例一:腾空而起的焰火,像一条条飞天的巨龙,直冲云霄,伴随着艳丽的色彩,炸开了,闪亮着,光彩夺目。人们昂着头,有的捂着耳朵,有的指着天空,有的舞动着双手,有的还有节奏地跳跃着,惊奇、兴奋、欢乐……无不写在脸上。
示例二:一束束色彩斑斓的焰火冲天而起,绚丽多姿,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金蛇飞舞……往日璀璨夺目的城市灯火,似乎显得暗淡无光,今夜,人们都把赞美的目光聚焦到了天空。
17. 6分(示例)因为理性,韩愈发起了古文运动,给文学注进了新的血液;
因为理性,丁肇中发现了J粒子家族,使物理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因为理性,吴菊萍接住了十楼坠下的小女孩,让善良的人性得到了彰显。
18. 作文60分。根据高考评分标准给分。高登曾经上书严厉指责当时的宰相,朝廷指名追捕很紧急。叶颙跟他同住,指使他让他逃离,高登说:“这不对你形成牵连吗?”叶颙说:“因此获罪,本来就是我甘愿的。”于是替高登准备船只,船走了叶颙才离开。叶颙从刚做官到任职宰相,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原有的习惯和数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