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精选课内判断50题(含答案)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_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0分)
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
2.《丁香结》是一篇写物的散文,本文语言生动优美。( )
3.《宿建德江》中“日暮客愁新”点名了诗人思乡的愁绪。( )
4.《花之歌》是一篇散文诗,作者是英国的纪伯伦。( )
5.正确地运用联想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6.用拼音拼写地名时,首字母不需要大写。( )
7.《七律 长征》是一首七言诗,作者毛泽东,这首诗写于红军长征胜利后。( )
8.《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文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
9.“全神贯注”、“满腔怒火”这两个词都是人物的神态描写。( )
10.“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11.《开国大典》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开国大典前、大典时、大典后的场景。( )
12.《灯光》这篇课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
13.在演讲时,我们要观点鲜明,语言恰当,不需要运用肢体语言。( )
14.在写活动场景时,我们不仅要用到场面描写,还应用到人物描写。( )
15.《七律 长征》和《开国大典》都用到了点面结合的手法。( )
16.我们要根据阅读目的,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
17.“沧海一粟”这个词形容事物非常渺小,反义词是庞然大物。( )
18.“火星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说明方法。( )
19.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每个段落都必须细读。( )
20.《故宫博物院》中介绍了故宫的建筑特点与历史故事。( )
21.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读。( )
22.《桥》是一篇小说,文中刻画了老汉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 )
23.《穷人》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 )
24.“是他来啦……不……,还没来。”句中省咯号表示人物心里忐忑不安。( )
25.《战争与和平》是列夫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 )
26.“不认识托尔斯泰,不可能认识俄罗斯”这句话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对列夫托尔斯泰的高度评价。( )
27.《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
28.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
29.阿廖沙是高尔基的小说《童年》里面的一个人物。( )
30.《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自传体小说。( )
31.《盼》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最终没能穿上心爱的雨衣。( )
32.在围绕中心意思写时,不需要将所有内容写详细。( )
33.《书湖阴先生壁》作者是唐代王安石,湖阴先生是诗人的邻居。( )
34.词语“劲挺”与“刚劲”中“劲”的读音不同。( )
35.《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与土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 )
36.当一个话题大家有争议时,要善于倾听各方意见。( )
37.写倡议书时,倡议的对象要空两格写。( )
38.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对我们学习古诗词很有帮助。( )
39.五彩指的是黄、蓝、赤、白、黑。( )
40.《伯牙绝弦》出自古书《吕氏春秋》。( )
41.《书戴嵩画牛》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
42.伯牙和钟子期是战国时期人物,他们两人互为知音。( )
43.《月光曲》真实记载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
44.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
45.词语“唱白脸”“科班出身”都与戏剧有关的。( )
46.《呐喊》、《野草》都是鲁迅的小说集。( )
47.《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故乡》。( )
48.柳公权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是《玄秘塔碑》。( )
49.《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二周年写的一首诗。( )
50.文章的题目都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
参考答案如下: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0分)
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2.《丁香结》是一篇写物的散文,本文语言生动优美。(√)
3.《宿建德江》中“日暮客愁新”点名了诗人思乡的愁绪。(√)
4.《花之歌》是一篇散文诗,作者是英国的纪伯伦。(×)
5.正确地运用联想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用拼音拼写地名时,首字母不需要大写。(×)
7.《七律 长征》是一首七言诗,作者毛泽东,这首诗写于红军长征胜利后。(×)
8.《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文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9.“全神贯注”、“满腔怒火”这两个词都是人物的神态描写。(√)
10.“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11.《开国大典》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开国大典前、大典时、大典后的场景。( √)
12.《灯光》这篇课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13.在演讲时,我们要观点鲜明,语言恰当,不需要运用肢体语言。(×)
14.在写活动场景时,我们不仅要用到场面描写,还应用到人物描写。( √ )
15.《七律 长征》和《开国大典》都用到了点面结合的手法。(√)
16.我们要根据阅读目的,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
17.“沧海一粟”这个词形容事物非常渺小,反义词是庞然大物。( √ )
18.“火星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说明方法。(×)
19.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每个段落都必须细读。(×)
20.《故宫博物院》中介绍了故宫的建筑特点与历史故事。(√ )
21.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读。(√ )
22.《桥》是一篇小说,文中刻画了老汉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
23.《穷人》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
24.“是他来啦……不……,还没来。”句中省咯号表示人物心里忐忑不安。(√ )
25.《战争与和平》是列夫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 √)
26.“不认识托尔斯泰,不可能认识俄罗斯”这句话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对列夫托尔斯泰的高度评价。(×)
27.《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
28.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29.阿廖沙是高尔基的小说《童年》里面的一个人物。( √)
30.《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自传体小说。(×)
31.《盼》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最终没能穿上心爱的雨衣。(×)
32.在围绕中心意思写时,不需要将所有内容写详细。(√ )
33.《书湖阴先生壁》作者是唐代王安石,湖阴先生是诗人的邻居。(×)
34.词语“劲挺”与“刚劲”中“劲”的读音不同。( ×)
35.《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与土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 √)
36.当一个话题大家有争议时,要善于倾听各方意见。( √ )
37.写倡议书时,倡议的对象要空两格写。( × )
38.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对我们学习古诗词很有帮助。( √)
39.五彩指的是黄、蓝、赤、白、黑。(×)
40.《伯牙绝弦》出自古书《吕氏春秋》。(√)
41.《书戴嵩画牛》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
42.伯牙和钟子期是战国时期人物,他们两人互为知音。(×)
43.《月光曲》真实记载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
44.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45.词语“唱白脸”“科班出身”都与戏剧有关的。(√)
46.《呐喊》、《野草》都是鲁迅的小说集。(×)
47.《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故乡》。(√)
48.柳公权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是《玄秘塔碑》。( × )
49.《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二周年写的一首诗。(×)
50.文章的题目都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察范围:重点课文;重要作者;口语交际;语文园地;资料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