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作业】中考历史与社会高效作业21第二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效作业】中考历史与社会高效作业21第二课时

资源简介

【高效作业】中考历史与社会高效作业21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医圣”张仲景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以下信息与张仲景相符的是(  )
A.西汉——《黄帝内经》——人体解 剖知识
B.东汉——《伤寒杂病论》——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C.东汉——《医学集成》——外科手术和针灸
D.明朝——《本草纲目》——比较完善的药物学
【答案】B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在书中,收录了300对个药方,到现在仍被人们所借鉴,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还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ACD三项与张仲景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东汉——《伤寒杂病论》——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与张仲景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医圣张仲景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明确张仲景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湖州是世界丝绸之源,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陆羽为避安史之乱隐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专业著作《茶经》。在完成《茶经》期间,他可能看到(  )
①官吏在戏园里观看《窦娥冤》
②书生在茶会中吟诵杜甫诗作
③名医在药房翻阅《本草纲目》
④农民在田间使用曲辕犁耕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写的,陆羽生活在唐朝,排除①③。故在完成《茶经》期间,陆羽可能看到②④。
D项②④在完成《茶经》期间,陆羽可能看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盛唐气象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写的。
3.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  )
A.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B.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造纸术的工艺流程。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了西汉以来的经验,制成了“蔡侯纸”。 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A项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火药的发明,不符合题意;
B项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与材料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的是指南针,不符合题意;
D项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是造纸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造纸术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图片判断这项工艺流程是造纸术,知道造纸术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4.《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都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它们在维护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生命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所属的领域是(  )
A.书法绘画 B.文学艺术 C.中医药学 D.农业技术
【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都是中国古代的医学著作,所以它们所属的领域是中医药学。
ABD三项与题目中的著作种类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中医药学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所属的领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著作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中国古代的医学著作及其地位。
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下列文学作品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杜甫《垂老别》 ②关汉卿《窦 娥冤》
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吴承恩《西游记》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①杜甫《垂老别》是唐朝时期;②关汉卿《窦娥冤》是元朝时期;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朝时期;④吴承恩《西游记》是明代。①③②④排列正确。
D项①③②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唐诗宋词相关知识。
6.下列图片所示我国古代重要成果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C.农业科技著作十分丰富 D.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开元盛世;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编写的一部农书;曲辕犁是唐朝发明的耕作农具;《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编写的一部农书。故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ABC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是题干图片所示我国古代重要成果反映出的共同信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齐民要术》、曲辕犁、《农政全书》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7.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汉赋的兴起 B.唐诗的繁荣 C.宋词的发展 D.元曲的流行
【答案】C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并结合所学,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等。北宋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两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代表作有《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南宋辛弃疾把北宋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代表作有《八声甘州》、《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等。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宋词的发展是某同学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宋词的发展,题干关键信息“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解答本题要把握宋词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8.中医学在世界医学发展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下列同属于这-.领域的著作是(  )
A.《九章算术》和《天工开物》
B.《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和《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和《徐霞客游记》
【答案】B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黄帝内经》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A项《九章算术》和《天工开物》分别属于数学和农学领域,不符合题意;
B项《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属于中医学领域,符合题意;
C项《本草纲目》和《齐民要术》分别属于中医学和农学领域,不符合题意;
D项《农政全书》和《徐霞客游记》分别属于农学和地理学领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中医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相关史实。
9.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出了中国的自信和境界,回答问题。
在尚未有特效西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在抗疫中的显著疗效,引起世人对传统中医的高度关注。以下属于中医药瑰宝的有(  )
A.《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B.《本草纲目》《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天工开物》 D.《天工开物》《 黄帝内经》
【答案】A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本草纲目》是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著作,都是中医药学瑰宝。
A项《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属于中医药瑰宝,符合题意;
BCD三项中的《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属于农学领域的成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医药学的发展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张仲景、李时珍的历史功绩。
10.明代某著作,记录了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陶、造纸、冶铸、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等生产技术。这部著作应该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十七世纪我国有一著作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花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等。该著作应该是指《天工开物》。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天工开物》应该是题干描述的著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
11.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1)分别写出图一中都城A和图二工具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这与当时哪一制度 密切相关?
(3)依据上述材料中的相关史实,说明“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
【答案】(1)长安;简车。
(2)唐朝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身份多样等。科举制。
(3)简车等农业工具的出现,农业发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有广州、扬州等商业城市,商业繁荣.出现国际大都市;唐诗等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化繁盛,远播世界;疆域辽阔.民族交融,国力强盛,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知识点】开元盛世;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朝都城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2)材料二中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000多首”说明唐朝诗歌数量多;材料二中的“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说明唐朝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材料二中的“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说明唐朝诗歌诗人身份多样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诗歌繁盛的原因是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实行比较开放的文化政策。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的表现有: 筒车等农业工具的出现,农业发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有广州、扬州等商业城市,商业繁荣.出现国际大都市;唐诗等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化繁盛,远播世界;疆域辽阔,民族交融,国力强盛,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故答案为:(1)长安;筒车。
(2)唐朝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身份多样等。科举制。
(3)筒车等农业工具的出现,农业发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有广州、扬州等商业城市,商业繁荣.出现国际大都市;唐诗等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化繁盛,远播世界;疆域辽阔,民族交融,国力强盛,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都城,农业工具筒车,唐诗繁盛的表现和原因,唐朝字誉世界的表现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12.在世界文明坐标中确立中国符号,融入中国元素,是增强民族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共:同“拱”,围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天工开物》封面和插图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是哪一学 派的创始人?
(2)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翰墨飘香,请据右图写出“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名称。
(3)材料三中提及的《天工开物》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请写出《天工开物》的作者。
(4)请根据材料四和自己的理解说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孔子。儒家学派。
(2)《兰亭序》。
(3)宋应星。
(4)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或涵养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百家争鸣;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为政以德”等信息,联系所学,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3)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据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可知,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心价值规的重要源泉或涵养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
故答案为:(1)孔子。儒家学派。
(2)《兰亭序》。
(3)宋应星。
(4)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或涵养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兰亭序》、《天工开物》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 / 1【高效作业】中考历史与社会高效作业21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医圣”张仲景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以下信息与张仲景相符的是(  )
A.西汉——《黄帝内经》——人体解 剖知识
B.东汉——《伤寒杂病论》——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C.东汉——《医学集成》——外科手术和针灸
D.明朝——《本草纲目》——比较完善的药物学
2.湖州是世界丝绸之源,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陆羽为避安史之乱隐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专业著作《茶经》。在完成《茶经》期间,他可能看到(  )
①官吏在戏园里观看《窦娥冤》
②书生在茶会中吟诵杜甫诗作
③名医在药房翻阅《本草纲目》
④农民在田间使用曲辕犁耕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  )
A.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B.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4.《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都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它们在维护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生命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所属的领域是(  )
A.书法绘画 B.文学艺术 C.中医药学 D.农业技术
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下列文学作品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杜甫《垂老别》 ②关汉卿《窦 娥冤》
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吴承恩《西游记》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6.下列图片所示我国古代重要成果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C.农业科技著作十分丰富 D.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7.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汉赋的兴起 B.唐诗的繁荣 C.宋词的发展 D.元曲的流行
8.中医学在世界医学发展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下列同属于这-.领域的著作是(  )
A.《九章算术》和《天工开物》
B.《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和《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和《徐霞客游记》
9.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出了中国的自信和境界,回答问题。
在尚未有特效西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在抗疫中的显著疗效,引起世人对传统中医的高度关注。以下属于中医药瑰宝的有(  )
A.《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B.《本草纲目》《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天工开物》 D.《天工开物》《 黄帝内经》
10.明代某著作,记录了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陶、造纸、冶铸、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等生产技术。这部著作应该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二、非选择题
11.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1)分别写出图一中都城A和图二工具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这与当时哪一制度 密切相关?
(3)依据上述材料中的相关史实,说明“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
12.在世界文明坐标中确立中国符号,融入中国元素,是增强民族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共:同“拱”,围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天工开物》封面和插图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是哪一学 派的创始人?
(2)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翰墨飘香,请据右图写出“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名称。
(3)材料三中提及的《天工开物》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请写出《天工开物》的作者。
(4)请根据材料四和自己的理解说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在书中,收录了300对个药方,到现在仍被人们所借鉴,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还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ACD三项与张仲景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东汉——《伤寒杂病论》——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与张仲景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医圣张仲景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明确张仲景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写的,陆羽生活在唐朝,排除①③。故在完成《茶经》期间,陆羽可能看到②④。
D项②④在完成《茶经》期间,陆羽可能看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盛唐气象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写的。
3.【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造纸术的工艺流程。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了西汉以来的经验,制成了“蔡侯纸”。 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A项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火药的发明,不符合题意;
B项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与材料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的是指南针,不符合题意;
D项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是造纸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造纸术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图片判断这项工艺流程是造纸术,知道造纸术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4.【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都是中国古代的医学著作,所以它们所属的领域是中医药学。
ABD三项与题目中的著作种类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中医药学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所属的领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著作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中国古代的医学著作及其地位。
5.【答案】D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①杜甫《垂老别》是唐朝时期;②关汉卿《窦娥冤》是元朝时期;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朝时期;④吴承恩《西游记》是明代。①③②④排列正确。
D项①③②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唐诗宋词相关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开元盛世;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编写的一部农书;曲辕犁是唐朝发明的耕作农具;《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编写的一部农书。故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ABC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是题干图片所示我国古代重要成果反映出的共同信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齐民要术》、曲辕犁、《农政全书》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7.【答案】C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并结合所学,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等。北宋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两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代表作有《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南宋辛弃疾把北宋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代表作有《八声甘州》、《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等。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宋词的发展是某同学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宋词的发展,题干关键信息“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解答本题要把握宋词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8.【答案】B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黄帝内经》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A项《九章算术》和《天工开物》分别属于数学和农学领域,不符合题意;
B项《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属于中医学领域,符合题意;
C项《本草纲目》和《齐民要术》分别属于中医学和农学领域,不符合题意;
D项《农政全书》和《徐霞客游记》分别属于农学和地理学领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中医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本草纲目》是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著作,都是中医药学瑰宝。
A项《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属于中医药瑰宝,符合题意;
BCD三项中的《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属于农学领域的成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医药学的发展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张仲景、李时珍的历史功绩。
10.【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十七世纪我国有一著作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花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等。该著作应该是指《天工开物》。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天工开物》应该是题干描述的著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
11.【答案】(1)长安;简车。
(2)唐朝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身份多样等。科举制。
(3)简车等农业工具的出现,农业发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有广州、扬州等商业城市,商业繁荣.出现国际大都市;唐诗等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化繁盛,远播世界;疆域辽阔.民族交融,国力强盛,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知识点】开元盛世;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朝都城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2)材料二中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000多首”说明唐朝诗歌数量多;材料二中的“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说明唐朝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材料二中的“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说明唐朝诗歌诗人身份多样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诗歌繁盛的原因是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实行比较开放的文化政策。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的表现有: 筒车等农业工具的出现,农业发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有广州、扬州等商业城市,商业繁荣.出现国际大都市;唐诗等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化繁盛,远播世界;疆域辽阔,民族交融,国力强盛,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故答案为:(1)长安;筒车。
(2)唐朝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身份多样等。科举制。
(3)筒车等农业工具的出现,农业发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有广州、扬州等商业城市,商业繁荣.出现国际大都市;唐诗等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化繁盛,远播世界;疆域辽阔,民族交融,国力强盛,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都城,农业工具筒车,唐诗繁盛的表现和原因,唐朝字誉世界的表现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12.【答案】(1)孔子。儒家学派。
(2)《兰亭序》。
(3)宋应星。
(4)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或涵养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百家争鸣;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为政以德”等信息,联系所学,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3)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据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可知,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心价值规的重要源泉或涵养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
故答案为:(1)孔子。儒家学派。
(2)《兰亭序》。
(3)宋应星。
(4)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或涵养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兰亭序》、《天工开物》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