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作业】中考历史与社会高效作业25第二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效作业】中考历史与社会高效作业25第二课时

资源简介

【高效作业】中考历史与社会高效作业25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据统计,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开办期间,销售西书83454本。另据1878年汇编的《译书事略》,西书主要涉及技术工程领域。读西书、求西学的时尚新风反映了(  )
A.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B.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
C.戊戌变法在思想方面产生广泛影响
D.新文化运动利用“科学”思想启迪民智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江南制造总局”可知,这与洋务运动有关。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开办期间,销售西书83454本。另据1878年汇编的《译书事略》,西书主要涉及技术工程领域。读西书、求西学的时尚新风反映了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客观上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江南制造总局”。
2.(2019九上·杭州模拟)19世纪60年代,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运动。该运动(  )
①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②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④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19世纪60年代,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运动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①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③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些抵制作用;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是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以19世纪60年代,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运动为依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裁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主观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创办了一大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但洋务派的这些做法,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所以 “柳”是指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题干里的“柳”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洋务运动历史意义的理解。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19世纪60年代初,曾国藩提出大购船炮的主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以为内可“平乱”,外可御侮。下列人物的活动体现了这一宗旨的是(  )
A.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
C.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 D.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曾国藩提出大购船炮的主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并结合所学知,这反映了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兴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
A项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体现了题干宗旨,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曾国藩提出大购船炮的主张”。
5.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
A.游历西洋 B.兴办洋务 C.学习科技 D.救国图强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最终目的”“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可知,洋务运动时期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使中国富强,洋务运动的内容派遣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
ABC三项都不是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不符合题意;
D项救国图强是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6.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挽救民族危机
C.推行君主立宪 D.建立民主共和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挽救民族危机。
A项维护封建统治只符合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
B项挽救民族危机,符合题意;
C项推行君主立宪只符合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
D项建立民主共和只符合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7.1882年出版的《益闻录》报道:“本埠(上海)现有华商集合巨资,拟办纸厂一所,已聘定英人梅特兰综司其事,一切作纸之具皆用火轮机器。”不久,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诞生。这表明(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C.中国近代企业引进了工业革命的技术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882年出版的《益闻录》报道:“本埠(上海)现有华商集合巨资,拟办纸厂一所,已聘定英人梅特兰综司其事,一切作纸之具皆用火轮机器。”不久,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诞生,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的史实,因此材料表明中国近代企业引进了工业革命的技术。
A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是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
B项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错误,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近代企业引进了工业革命的技术,符合题意;
D项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下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  )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据所学知,近代中国许多报纸、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96年8月9日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务报》主要宣传了维新思想。1897年10月26日,严复在天津创立《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居于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戊戌变法时期出版的宣传维新变法的刊物。
9.“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削弱,在农村没有出现一场社会大变动,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革命的果实又落到旧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手里。”这次革命(  )
①未能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③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攻克总督衙门,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史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①未能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表述错误,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属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都不符合题意。
B项②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2021九上·杭州期中)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对其中“国体之改革”理解正确的有(  )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③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④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材料“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可知,“国体之改革”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③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描述错误,结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④描述错误。
A项①②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的认识。需正确认识有关辛亥革命的意义。
二、非选择题
11.进人20世纪以后,中国革命揭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临时政府成立后……规定废止刑讯,人民享有选举权、参政权,禁止贩卖“猪仔”,改变“贱民“身份,男女平等。……严禁鸦片,革除前清官厅称呼,限期剪辫,禁止赌博,禁止缠足,废止跪拜,官员实行低薪制等。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
材料三:辛亥革命标志着地球上1/4的人口可以说已经从沉睡中醒来,走向光明,投身运动,奋起斗争……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经在亚洲出现......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些风暴及它们反过来影响欧洲的时代。
——《列宁全集》
(1)根据材料一,请说说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特点。
(2)孙中山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地位?它与材料二提到的这些政令,在当时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3)从材料三看,辛亥革命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答案】(1)孙中山民主思想一方面继承和吸收了“民为贵,君为轻”等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同时也善于吸收西方先进民主思想,其民主思想的核心就是重视民权。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和变化,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变化。
(3)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可知,孙中山民主思想一方面继承和吸收了“民为贵,君为轻”等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同时也善于吸收西方先进民主思想,其民主思想的核心就是重视民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3)根据材料三可知,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故答案为:(1)孙中山民主思想一方面继承和吸收了“民为贵,君为轻”等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同时也善于吸收西方先进民主思想,其民主思想的核心就是重视民权。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和变化,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变化。
(3)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等相关史实。
1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倘若没有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导航技术,即使是最强烈的动机也无法使欧洲航海者完成他们的探险。远洋航行……他们)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和阿拉伯的技术要素。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1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最强烈的动机”指的是什么?在导航技术方面,欧洲航海者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的哪一技术?
(2)材料二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试从目的和影响的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
【答案】(1)希望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商品(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罗盘”导航技术(指南针)。
(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目的:救亡图存(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影响:都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目标。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1)14、15世纪,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的扩大,欧洲人渴望开拓新的贸易市场,东方的富庶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寻求黄金和财富,因此,欧洲人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指南针的使用,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目的上来看,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都是为了救亡图存,维护清朝统治;从影响上来看,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都使中国走向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本国封建势力,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故答案为:(1)希望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商品(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罗盘”导航技术(指南针)。
(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目的:救亡图存(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影响:都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目标。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1 / 1【高效作业】中考历史与社会高效作业25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据统计,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开办期间,销售西书83454本。另据1878年汇编的《译书事略》,西书主要涉及技术工程领域。读西书、求西学的时尚新风反映了(  )
A.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B.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
C.戊戌变法在思想方面产生广泛影响
D.新文化运动利用“科学”思想启迪民智
2.(2019九上·杭州模拟)19世纪60年代,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运动。该运动(  )
①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②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④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裁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4.19世纪60年代初,曾国藩提出大购船炮的主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以为内可“平乱”,外可御侮。下列人物的活动体现了这一宗旨的是(  )
A.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
C.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 D.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
5.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
A.游历西洋 B.兴办洋务 C.学习科技 D.救国图强
6.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挽救民族危机
C.推行君主立宪 D.建立民主共和
7.1882年出版的《益闻录》报道:“本埠(上海)现有华商集合巨资,拟办纸厂一所,已聘定英人梅特兰综司其事,一切作纸之具皆用火轮机器。”不久,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诞生。这表明(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C.中国近代企业引进了工业革命的技术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8.下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  )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9.“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削弱,在农村没有出现一场社会大变动,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革命的果实又落到旧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手里。”这次革命(  )
①未能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③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21九上·杭州期中)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对其中“国体之改革”理解正确的有(  )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③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④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进人20世纪以后,中国革命揭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临时政府成立后……规定废止刑讯,人民享有选举权、参政权,禁止贩卖“猪仔”,改变“贱民“身份,男女平等。……严禁鸦片,革除前清官厅称呼,限期剪辫,禁止赌博,禁止缠足,废止跪拜,官员实行低薪制等。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
材料三:辛亥革命标志着地球上1/4的人口可以说已经从沉睡中醒来,走向光明,投身运动,奋起斗争……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经在亚洲出现......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些风暴及它们反过来影响欧洲的时代。
——《列宁全集》
(1)根据材料一,请说说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特点。
(2)孙中山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地位?它与材料二提到的这些政令,在当时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3)从材料三看,辛亥革命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1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倘若没有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导航技术,即使是最强烈的动机也无法使欧洲航海者完成他们的探险。远洋航行……他们)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和阿拉伯的技术要素。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1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最强烈的动机”指的是什么?在导航技术方面,欧洲航海者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的哪一技术?
(2)材料二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试从目的和影响的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江南制造总局”可知,这与洋务运动有关。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开办期间,销售西书83454本。另据1878年汇编的《译书事略》,西书主要涉及技术工程领域。读西书、求西学的时尚新风反映了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客观上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江南制造总局”。
2.【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19世纪60年代,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运动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①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③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些抵制作用;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是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以19世纪60年代,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运动为依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主观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创办了一大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但洋务派的这些做法,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所以 “柳”是指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题干里的“柳”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洋务运动历史意义的理解。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曾国藩提出大购船炮的主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并结合所学知,这反映了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兴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
A项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体现了题干宗旨,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曾国藩提出大购船炮的主张”。
5.【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最终目的”“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可知,洋务运动时期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使中国富强,洋务运动的内容派遣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
ABC三项都不是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不符合题意;
D项救国图强是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6.【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挽救民族危机。
A项维护封建统治只符合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
B项挽救民族危机,符合题意;
C项推行君主立宪只符合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
D项建立民主共和只符合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7.【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882年出版的《益闻录》报道:“本埠(上海)现有华商集合巨资,拟办纸厂一所,已聘定英人梅特兰综司其事,一切作纸之具皆用火轮机器。”不久,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诞生,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的史实,因此材料表明中国近代企业引进了工业革命的技术。
A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是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
B项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错误,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近代企业引进了工业革命的技术,符合题意;
D项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据所学知,近代中国许多报纸、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96年8月9日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务报》主要宣传了维新思想。1897年10月26日,严复在天津创立《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居于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戊戌变法时期出版的宣传维新变法的刊物。
9.【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攻克总督衙门,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史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①未能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表述错误,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属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都不符合题意。
B项②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材料“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可知,“国体之改革”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③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描述错误,结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④描述错误。
A项①②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的认识。需正确认识有关辛亥革命的意义。
11.【答案】(1)孙中山民主思想一方面继承和吸收了“民为贵,君为轻”等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同时也善于吸收西方先进民主思想,其民主思想的核心就是重视民权。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和变化,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变化。
(3)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可知,孙中山民主思想一方面继承和吸收了“民为贵,君为轻”等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同时也善于吸收西方先进民主思想,其民主思想的核心就是重视民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3)根据材料三可知,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故答案为:(1)孙中山民主思想一方面继承和吸收了“民为贵,君为轻”等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同时也善于吸收西方先进民主思想,其民主思想的核心就是重视民权。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和变化,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变化。
(3)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等相关史实。
12.【答案】(1)希望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商品(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罗盘”导航技术(指南针)。
(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目的:救亡图存(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影响:都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目标。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1)14、15世纪,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的扩大,欧洲人渴望开拓新的贸易市场,东方的富庶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寻求黄金和财富,因此,欧洲人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指南针的使用,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目的上来看,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都是为了救亡图存,维护清朝统治;从影响上来看,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都使中国走向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本国封建势力,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故答案为:(1)希望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商品(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罗盘”导航技术(指南针)。
(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目的:救亡图存(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影响:都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目标。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