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资源简介

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学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中国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浙江长兴七里亭遗址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超过百万年的遗址之一。遗址共发现800多件刮削器、砍砸器等打制石器。由此判断该遗址处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部落联盟时期 D.夏商周时期
2.在北京人遗址中,由上到下有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说明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会使用火 B.烧制陶器 C.铸造青铜器 D.渔猎采集
3.许倬云教授认为:“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是以人类获取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的。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据此可知,材料中的“分界线”是( )
A.学会人工取火 B.使用打制石器 C.定居生活的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4.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下列原始先民中,有可能享用米饭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5.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该遗址的考古发现( )
A.表明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C.说明中国原始先民开始定居生活 D.标志着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诞生
6.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治理洪水,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7.古代中国的政治权力由“传贤”转变为“传子”,这种“家天下”的局面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秦朝
8.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
A.强化了诸侯权力 B.扩大了统治范围 C.加速了西周灭亡 D.确立了君主专制
9.洛阳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后来“寺”就成为我国僧院的泛称,这种称呼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0.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
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青铜铸造 D.瓷器烧制
11.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向齐、晋两国朝贡分别为11次和20次。这说明当时( )
A.兼并战争频繁 B.周王室力量衰微 C.思想百家争鸣 D.铁农具广泛使用
12.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纺织业等手工业有所发展 B.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
C.城市已出现商品交换市场 D.铁制农具与牛耕出现
13.“他生当大变革的时代,又遇着信任专一的孝公,使他能够放手做去,收到了莫大的功名……秦王政后来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是由于他变法的后果。”郭沫若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商鞅 B.张骞 C.张仲景 D.管仲
14.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其中的“一强”是指( )
A.秦 B.吴 C.楚 D.越
15.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表反映出都江堰( )
时间 战国 清朝 2019年
灌溉面积(亩) 50-60万 300多万 1000多万
A.历史悠久 B.结构精巧 C.功能综合 D.造福千秋
16.在一部记录某位思想家言行的著作中,提到“仁”109处、“礼”78处、“德”40处等。该著作最有可能是( )
A.《韩非子》 B.《论语》 C.《史记》 D.《道德经》
17.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思想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18.下面示意图中,与①所示朝代有关的史实是( )
A.上承夏商,创立分封 B.诸侯争霸,铁犁牛耕
C.百家争鸣,诸国变法 D.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19.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墓中出土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时期 B.据玉面人年代推算,应为旧石器时代
C.商周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20.秦末汉初,一支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少数民族经常南下袭扰中原政权。为此,秦始皇派大将予以阻击并修筑了长城,汉武帝也举全国之力多次征伐。这一个民族是( )
A.犬戎 B.匈奴 C.越族 D.大月氏
21.他们以“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他们是指( )
A.卫青霍去病 B.李冰、蒙恬 C.刘邦、项羽 D.陈胜、吴广
22.《汉书》记载:西汉初年,人民失去农作之业,从而发生大饥荒。一石米要五千钱,人们互相残杀,死的人超过了一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西汉采取的政策是( )
A.盐铁官营 B.休养生息 C.重文轻武 D.闭关锁国
23.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这段材料不包括的史实是( )
A.秦统一中国 B.楚汉战争 C.西汉建立 D.文景之治
24.古代监察制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秦朝在中央设置“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
25.有人说:“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其中的“书”是指( )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6.《哈佛极简中国史》说:汉武帝“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这反映的是( )
A.实行推恩令 B.盐铁专营 C.刺史制度 D.独尊儒术
27.“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黄巾大起义的口号。“甲子”指的是公元184年(甲子年),“苍天”指代的是( )
A.秦王朝 B.东汉王朝 C.周王朝 D.西汉王朝
28.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中兴之主,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他”是( )
A.王莽 B.袁绍 C.刘秀 D.刘备
29.班超经营西域期间,曾派人出使大秦,虽然未能成功,但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班超派出的这个人是( )
A.司马迁 B.甘英 C.张仲景 D.班勇
30.《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对传染病的治疗提出了科学的见解。该书作者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
31.(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肇始】每年清明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炎帝陵、黄帝陵拜祭。下表是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人物 衣食住行等物质文明 文字等精神文明
炎帝 生产工具、耕种、陶器、纺织等 天文、历法、琴瑟等
黄帝及其部下 宫室、衣裳、水井、船只、弓箭等 文字、算盘、音律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什么?并简述炎帝和黄帝被中华民族尊崇的原因。(2分)。
【文字的起源】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近代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商朝历史,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书于商代的。19世纪末,随着左图所示文物的出土,商朝的历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指详实可信的历史)的范围。
(2)材料中的“文物”是指什么?并根据材料,概括该文物的历史价值。(4分)
【文化的载体】纸,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国是造纸术的故乡。
范晔在《后汉书》中说:“(蔡)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以为纸。” 陈槱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改造)尔,非创(发明)也。” 右图为出土于甘肃放马滩汉墓的纸本地图。
(3)根据材料,概括两位史学家在什么问题上产生了意见分歧?放马滩汉墓的考古发现证实哪位史学家的观点是正确的?请简述理由。(5分)
32.(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
图A河南王城岗遗址 图B殷墟遗址
(1)图A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都城之一。请说出此王朝的名称和建立者。(2分)
(2)图B遗址位于现今哪一座城市?哪一位国君曾迁都到此?(2分)
【文物中的历史】
利簋内壁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展,因此这场著名战役有了一个准确的年代,并为我国两个古代王朝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 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青铜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图C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利簋 图D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
(3)根据图C,指出利簋的发现为哪两个王朝的的划分提供了依据?材料中的“战役”又是指什么?(3分)
(4)根据图D和相关文字描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2分)
3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丝织工艺历史悠久、制作精美。有学者认为:史前时期,原始先民已经会利用蚕丝。
①嫘祖(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养蚕想象图 ②距今约4700多年的浙江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绸残片 ③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长寿绣”黄绢
(1)材料一中,哪一资料是史前时代的先民掌握缫丝技术的最有力的证据?哪一资料能说明丝绸之路形成的物质条件?(填序号,2分)
材料二:唐朝初年开凿的莫高窟第323窟中,有一幅《张骞出使拜别图》的壁画,见下图:
壁画中的文字大意是:汉朝派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但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神,于是汉宣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壁画讲述的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中,有哪些不符合史实?并改正之。(4分)
材料三: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博物志》中记載了中国丝绸运销罗马的情形。新疆出土了“马人”武士毛织物,其织法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2分)
3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班同学进行研学活动,对北京地区的历史遗迹进行了考察探究。
【动荡之际沿革探究】第一组同学查阅了蓟城遗址、延庆县的山戎文化陈列馆和渔阳郡治遗址的相关资料,其中有:
①周武王封黄帝后裔于蓟,封召公奭于燕。春秋中期,燕灭蓟,后来燕国迁都蓟城。
②春秋战国山戎族墓葬群,既有民族特色文物,还有体现中原文化的器物遗存。
③“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为雪前耻,也为争取霸主地位,“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
④战国时,燕国设置渔阳郡,治所在北京密云。
(1)根据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下面表格。(6分
历史主题 资料序号 理由
_______ ②③ 燕、齐与山戎之间产生了碰撞与交流
制度沿革 ①④ 西周实行________制,封燕国和蓟国;春秋战国时出现________制,渔阳设郡。
社会动荡 _______ 齐桓公救燕争霸:燕国灭蓟
【王朝气度文物透视】第二组同学来到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这里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
高16厘米、宽7.2厘米,斧面上有凸起的“渔”字。这是渔阳郡铁官作坊的标志。 直径2.5厘米,出土了百余枚,都是汉武帝及其子照帝时期统一铸造 发行的五铢钱
(2)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简述这些措施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D C B D A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A D B A D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D D A A B C B B
二、非选择题(4题,共40分)
31.本题11分
(1)尊称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或者“人文始祖”。(1分)
原因是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1分)
(2)甲骨文(或刻有文字的甲骨)。(2分)
它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分)
(3)蔡伦是否为造纸术的发明者。(2分)
陈槱的观点是符合史实的。(1分)纸本地图的发现,证明西汉时人们已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造纸术的发明应早于东汉时的蔡伦。(2分)
32.本题9分
(1)夏 禹(2分,各1分)
(2)安阳 盘庚(2分,各1分)
(3)商和周(西周)(2分) 牧野之战(1分)
(4)百家争鸣;诸侯纷争。(任答一点即可,2分)
33.本题8分
(1)② ③(2分,各1分)
(2)派张骞出使西域的不是汉宣帝而是汉武帝;其出使西域的目的不是寻找金人的来历而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各2分)
(3)作用: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2分)
34.本题12分
(1)主题:民族交融(2分);序号:①③(2分);理由:分封制,郡县制(2分)。
(2)措施:盐铁官营、专卖;中央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4分,各2分)
作用: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或为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奠定了物质基础)。(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