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易错点06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时间 汉宣帝在位时(公元前60年)概况 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其管辖的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意义 管辖新疆: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推动西域发展:加速了西域地区的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东西方交流:促进了汉族与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保障了往来商旅的安全,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2、唐政府: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3、元政府(1)东南边疆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2)西北边疆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3)西南边疆地区: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统辖;并在西藏当地统计户口,设置驿站、征收赋税,屯驻军队。使西藏地区在元朝时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清政府:a、清朝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清朝经营台湾 清朝在稳定对内地的统治后,为进一步推进国家统一进程,于1683年打败郑氏子孙,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b.清朝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 册封达赖 顺治帝时期,五世达赖被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后来清朝还重修布达拉宫。自此,达赖由中央政府册封形成定制册封班禅 康熙帝时期,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自此,班禅由中央政府册封形成定制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 设置驻藏大臣 (1)1727年(雍正年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2)1793年(乾隆年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①规定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②驻藏大臣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③达赖与班禅的转世灵童,需要通过金瓶掣签,并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金奔巴瓶意义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进一步使西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有利于维护清朝统一(2)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c.清朝西北边疆的巩固措施 (1)平定准噶尔叛乱:①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②乾隆帝时,彻底粉碎天山以北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帝时,平定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3)设置伊犁将军:乾隆帝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并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4)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俄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意义 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促进了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同中原地区的交流,推动了西北地区的开发,对巩固西北边疆起了重要作用【素养提升】1.历代中央政府与新疆的关系2.历代中央政府与台湾的关系3.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01 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1.历史遗迹是古人历史活动最有力的证据。经过三年的发掘与研究,通过对出土文物尤其是云纹瓦当的分析,考古学家确定昌吉石台县石城子古城遗址 为东汉时期,基本可认定为东汉时期戊已校尉耿恭所驻守的“疏勒城”遗址。这一考古突破①为实证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更充分的视角②揭示出新疆自古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③印证了汉时西域“各有君长,兵重分弱,无所统一”④反映出汉朝与欧洲国家的密切友好往来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2.下图是1953年在新疆出土的一枚铜印,印面阴刻篆文“汉归义羌长”5字,“归义” 是汉中央政府给予其统辖的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封号。与此件文物能够形成互证的史事是A.设置西域都护 B.北方游牧民族内迁C.文成公主入藏 D.设置安西都护府3.在古代史上,历代中央政府在西域(新疆)设立了管辖机构,任命官员,对该地区进行管辖治理。下列管理机构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西域都护府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伊犁将军 ④北庭都护府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4.我国历代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处于我国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5.(2021年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中考真题)1884年,清政府在西北边疆设新疆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故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史实是A.设置安西都护府 B.设置伊犁将军C.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设置西域都护6.(2021年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中考真题)1884年,清政府在西北边疆设新疆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故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史实是A.设置安西都护府 B.设置伊犁将军C.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设置西域都护1.“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推动边疆经济发展、加强中外联系等都带来了巨大作用。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A.张骞通西域标志着丝绸之路正式开通B.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最远到达非洲C.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D.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西域正式属中央政权管辖2.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 结论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和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使得欧洲冶铁、凿井技术传入中国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城都护府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A.A B.B C.C D.D3.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该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C.三国时期 D.唐朝时期4.清雍正帝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秦朝的疆域西到陇西 B.元朝时设立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C.清朝的疆域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D.元朝和清朝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朝代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林的根本。下列发生于乾隆帝时期的是A.册封达赖喇嘛 B.册封班禅额尔德尼C.组织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6.清朝前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下图所示清朝乾隆年间设立的机构,其职能是A.管理南疆军政事务 B.总理整个新疆军政事务C.管理北疆军政事务 D.总理西北地区军政事务7.(2020年江苏盐城)根据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建立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如图②处是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西藏白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02 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1.邓小平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A.清朝时设驻藏大臣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C.元朝时设宣政院 D.西汉时设西域都护2.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反映这一主题的是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册封达赖和班禅 ③郑和下西洋 ④玄奘西行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如图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清朝雍正帝时期,与驻藏大臣一起管辖西藏地区的是A.达赖和班禅 B.西域都护 C.澎湖巡检司 D.伊犁将军4.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中的文物见证了唐与吐蕃的友好交往 B.明朝对外交往的盛况C.清朝对西北边疆的守护 D.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1.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2.“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注: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理藩院 B.中书省 C.宣政院 D.行中书省3.历代王朝官方印章是政治权力的一种表现。下列印章能反映对西藏地区有效管辖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如图是小史在学习中列举的史实,由此推测其学习主题是A.唐朝的边疆治理 B.宋朝的文人政治C.元朝政府的统治 D.明朝的君主专制5.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是武则天②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6.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A.君主专制的强化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对外交往与冲突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7.如果我们想说明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下列哪些史实可作为证明材料①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 ②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③册封藏族宗教首领达赖和班禅 ④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A.①②④ B.①②② C.②③ D.①④8.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其中一张只能依稀看车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另-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老师让同学们判断这是哪两个朝代的疆城图,以下同学答案正确的是A.徐杰:西汉和唐朝 B.李红:明朝和清朝C.刘君:元朝和清朝 D.陈民:元朝和明朝03 历代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1.(2020年黔南州中考真题)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A.曹操——建立魏国 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C.诸葛亮——发明翻车 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2.(2020·山东滨州 中考真题)归纳整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边内容是一位同学整理的笔记片段,该片段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外来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78.(2020·湖北曾都 初一期末)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费粮饷,主张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A.接受汉族文化B.发展海外贸易C.巩固东南海防D.鼓励官员进谏3.针对台湾如何进行管理,施琅主张“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将必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囿。”据此,康熙帝A.设置澎湖巡检司 B.促使荷兰殖民者投降C.在台湾正式建省 D.设置台湾府加强管辖4.观察下侧清朝疆域图,其中东南方向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________和赤尾屿。A.海南岛 B.崇明岛 C.钓鱼岛 D.库页岛1.(2020年贵州遵义)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A.台湾 B.流求 C.夷洲 D.楼兰2.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费粮饷,主张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A.接受汉族文化 B.发展海外贸易 C.巩固东南海防 D.鼓励官员进谏3.针对台湾如何进行管理,施琅主张“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将必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囿。”据此,康熙帝A.设置澎湖巡检司 B.促使荷兰殖民者投降C.在台湾正式建省 D.设置台湾府加强管辖4.康熙皇帝非常重视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经过以下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确的是①两次雅克萨之战②平定噶尔丹叛乱③册封班禅 ④统一台湾,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A. B.C. D.5.“在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下,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这表明清政府的对台策略是A.依靠压倒性武力统一台湾 B.以政治和谈方式统一台湾C.借助外国的武力统一台湾 D.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6.(2020年云南昆明)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台湾与大陆关系表(节选)时间 相关史事230年 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元朝初年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1662年 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1885年 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整理(1)根据上表,指出中国古代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说明郑成功被称为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原因。材料二:清政府在日本的威逼下,决定如期交割台湾。台湾各阶层人民联名发布檄文,声称“愿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表达了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坚强决心。台湾人民纷纷组织抗日义军,进行武装反割台斗争。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台湾高山族和汉族的英雄儿女以各种方式抗击日本侵略者,一直斗争了半个世纪。——据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版)(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与日本割占中国台湾有关的条约。“五十年”后终结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的是哪一场战争的胜利?材料三:《望大陆》于右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身处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落叶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于台湾写下爱国诗作《望大陆》。——据《右任文存》等(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望大陆》这首诗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愿?(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认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易错点06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时间 汉宣帝在位时(公元前60年)概况 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其管辖的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意义 管辖新疆: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推动西域发展:加速了西域地区的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东西方交流:促进了汉族与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保障了往来商旅的安全,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2、唐政府: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3、元政府(1)东南边疆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2)西北边疆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3)西南边疆地区: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统辖;并在西藏当地统计户口,设置驿站、征收赋税,屯驻军队。使西藏地区在元朝时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清政府:a、清朝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清朝经营台湾 清朝在稳定对内地的统治后,为进一步推进国家统一进程,于1683年打败郑氏子孙,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b.清朝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 册封达赖 顺治帝时期,五世达赖被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后来清朝还重修布达拉宫。自此,达赖由中央政府册封形成定制册封班禅 康熙帝时期,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自此,班禅由中央政府册封形成定制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 设置驻藏大臣 (1)1727年(雍正年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2)1793年(乾隆年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①规定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②驻藏大臣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③达赖与班禅的转世灵童,需要通过金瓶掣签,并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金奔巴瓶意义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进一步使西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有利于维护清朝统一(2)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c.清朝西北边疆的巩固措施 (1)平定准噶尔叛乱:①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②乾隆帝时,彻底粉碎天山以北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帝时,平定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3)设置伊犁将军:乾隆帝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并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4)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俄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意义 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促进了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同中原地区的交流,推动了西北地区的开发,对巩固西北边疆起了重要作用【素养提升】1.历代中央政府与新疆的关系2.历代中央政府与台湾的关系3.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01 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1.历史遗迹是古人历史活动最有力的证据。经过三年的发掘与研究,通过对出土文物尤其是云纹瓦当的分析,考古学家确定昌吉石台县石城子古城遗址 为东汉时期,基本可认定为东汉时期戊已校尉耿恭所驻守的“疏勒城”遗址。这一考古突破①为实证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更充分的视角②揭示出新疆自古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③印证了汉时西域“各有君长,兵重分弱,无所统一”④反映出汉朝与欧洲国家的密切友好往来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昌吉石台县石城子古城遗址 为东汉时期,基本可认定为东汉时期戊已校尉耿恭所驻守的“疏勒城”遗址。这说明了东汉时期设立了戊已校尉管理新疆地区,因此说明了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说明了新疆与祖国内地之间的关系密切,①②正确,D正确;“各有君长,兵重分弱,无所统一”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错误,由此排除AC;材料反映的是新疆与祖国内地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出与欧洲各国的友好往来,④错误,由此排除B。综上故选D。2.下图是1953年在新疆出土的一枚铜印,印面阴刻篆文“汉归义羌长”5字,“归义” 是汉中央政府给予其统辖的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封号。与此件文物能够形成互证的史事是A.设置西域都护 B.北方游牧民族内迁C.文成公主入藏 D.设置安西都护府【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1953年在新疆出土的一枚铜印,印面阴刻篆文“汉归义羌长”5字,“归义”是汉中央政府给予其统辖的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封号。与此件文物能够形成互证的史事是设置西域都护。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北方游牧民族内迁,B排除;CD发生在唐朝,排除。故选择A。3.在古代史上,历代中央政府在西域(新疆)设立了管辖机构,任命官员,对该地区进行管辖治理。下列管理机构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西域都护府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伊犁将军 ④北庭都护府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答案】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唐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武则天在新疆地区设立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为了对辽阔的新疆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按照中国朝代的先后时间,排列为①④②③。B正确;ACD先后排列的时间不对,排除;故选B。4.我国历代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处于我国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为了加强对今天新疆地区的管辖,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在维吾尔族等人民的支持下,乾隆帝平定了大和卓和小和卓的叛乱;并且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由此可见,题干中体现了我国历代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而新疆处于我国西北地区,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5.(2021年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中考真题)1884年,清政府在西北边疆设新疆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故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史实是A.设置安西都护府 B.设置伊犁将军C.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设置西域都护【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现在的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故D符合题意;设置安西都护府、设置伊犁将军、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均在西域都护之后,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6.(2021年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中考真题)1884年,清政府在西北边疆设新疆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故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史实是A.设置安西都护府 B.设置伊犁将军C.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设置西域都护【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现在的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故D符合题意;设置安西都护府、设置伊犁将军、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均在西域都护之后,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推动边疆经济发展、加强中外联系等都带来了巨大作用。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A.张骞通西域标志着丝绸之路正式开通B.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最远到达非洲C.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D.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西域正式属中央政权管辖【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选项C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才形成,A排除;丝绸之路最远到达欧洲,B排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D排除。故选C。2.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 结论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和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使得欧洲冶铁、凿井技术传入中国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城都护府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A.A B.B C.C D.D【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都护设置也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排除;B项丝绸之路通达欧洲,使得中国冶铁、凿井技术传入西域,排除;C项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丰富了物种的交流,排除。故选D。3.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该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C.三国时期 D.唐朝时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疆有关知识的识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分析四个选项可见A 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4.清雍正帝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秦朝的疆域西到陇西 B.元朝时设立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C.清朝的疆域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D.元朝和清朝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朝代【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元代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故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秦朝的疆域西到陇西、清朝的疆域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元朝和清朝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朝代,故AC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林的根本。下列发生于乾隆帝时期的是A.册封达赖喇嘛 B.册封班禅额尔德尼C.组织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因此D正确。册封达赖是清朝顺治帝,因此A错误。册封班禅和组织雅克萨之战的都是康熙帝而不是乾隆,因此BC错误,综上故选D.6.清朝前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下图所示清朝乾隆年间设立的机构,其职能是A.管理南疆军政事务 B.总理整个新疆军政事务C.管理北疆军政事务 D.总理西北地区军政事务【答案】B【解析】图片材料中有“伊犁将军府”字样,由此判定该机构为伊犁将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年间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后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管辖包括巴尔克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A、C缩小管辖范围,不合题意,排除;清代前期,设陕甘总督管理西北地区军政事务。因此D违背史实,排除。综上,故选B。7.(2020年江苏盐城)根据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建立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如图②处是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西藏白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答案】B【解析】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管理。1947年,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随后建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00多个自治县。图中②是新疆自治区,故B符合题意;内蒙古自治区位于图中①处,排除A;西藏自治区位于图中⑤,排除C;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图中④,排除D。故选B。02 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1.邓小平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A.清朝时设驻藏大臣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C.元朝时设宣政院 D.西汉时设西域都护【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A项不符合题意;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是指唐朝时期与藏族的友好往来,B项不符合题意;元朝设立宣政院,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C项符合题意;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与西藏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反映这一主题的是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册封达赖和班禅 ③郑和下西洋 ④玄奘西行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分析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反映了唐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册封达赖和班禅反映了清朝时期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所以①②项体现了民族团结、民族友好,A项符合题意。而③④项属于我国古代中外交往的史实。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3.如图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清朝雍正帝时期,与驻藏大臣一起管辖西藏地区的是A.达赖和班禅 B.西域都护 C.澎湖巡检司 D.伊犁将军【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27年,雍正帝设置了驻藏大臣,与 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故A正确;西域都护是西汉时期设置的管理新疆的机构,故排除B项;澎湖巡检司是元朝时期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故排除C项;伊犁将军是管辖新疆的机构,故排除D项。故选A。4.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中的文物见证了唐与吐蕃的友好交往 B.明朝对外交往的盛况C.清朝对西北边疆的守护 D.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答案】D【解析】图中的文物达赖金印是顺治皇帝册封西藏宗教首领达赖所赐,班禅金印是康熙册封西藏班禅所赐,金奔巴瓶是清政府为防止西藏内部操纵转世灵童而颁布金瓶掣签制度所赐,故这些文物见证了清朝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D正确;ABC都与图中的文物无关,排除。故选D。1.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时,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元政府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戚继光等荡平东南沿海倭寇、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都是抗击外国侵略的史实;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所以上述史实都属于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注: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理藩院 B.中书省 C.宣政院 D.行中书省【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反映了元朝设置官员对边远地区进行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管理西藏宣政院。故此题选C。3.历代王朝官方印章是政治权力的一种表现。下列印章能反映对西藏地区有效管辖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宣政院印;②是锦衣卫印;③与对西藏地区有效管辖无关;④是达赖金印、班禅金印。元朝时期,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清朝时期,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批准。①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4.如图是小史在学习中列举的史实,由此推测其学习主题是A.唐朝的边疆治理 B.宋朝的文人政治C.元朝政府的统治 D.明朝的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此外,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仔细观察小史在学习中列举的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学习主题是元朝政府的统治,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5.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是武则天②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③④项正确,B项符合题意;是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但它们不是管辖关系。①②项错误。ACD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6.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A.君主专制的强化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对外交往与冲突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答案】D【解析】依据手抄本的内容“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平定葛尔丹叛乱、康熙帝时设台湾府、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可以知道,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结合课本所学,清军入关后,“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对西藏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康熙帝平定葛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设立台湾府加强了清政府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由此可知这些措施巩固了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7.如果我们想说明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下列哪些史实可作为证明材料①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 ②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③册封藏族宗教首领达赖和班禅 ④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A.①②④ B.①②② C.②③ D.①④【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顺治帝册封藏族宗教首领达赖、康熙帝册封藏族宗教首领班禅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从而得出②③符合题意,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8.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其中一张只能依稀看车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另-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老师让同学们判断这是哪两个朝代的疆城图,以下同学答案正确的是A.徐杰:西汉和唐朝 B.李红:明朝和清朝C.刘君:元朝和清朝 D.陈民:元朝和明朝【答案】C【解析】据“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可知,此图最有可能绘制于元朝。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了宣政院。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清朝疆域辽阔,清政府把全国划分为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所以-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的地图可能是清朝的地图。由此分析这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是元朝和清朝,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03 历代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1.(2020年黔南州中考真题)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A.曹操——建立魏国 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C.诸葛亮——发明翻车 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因此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相吻合的是B,B项符合题意;A项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排除;C项翻车是三国曹魏马钧发明,排除;D项公元280年,西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结束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排除。故选B。2.(2020·山东滨州 中考真题)归纳整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边内容是一位同学整理的笔记片段,该片段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外来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答案】C【解析】考查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题思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确定金瓶掣签制度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体现了清朝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因此,4个事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于秦朝,A错误;君主专制主要强调皇权日益集中,与材料不符,B错误;D选项概括不全面,D错误。综上故选C。78.(2020·湖北曾都 初一期末)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费粮饷,主张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A.接受汉族文化B.发展海外贸易C.巩固东南海防D.鼓励官员进谏【答案】C【解析】题干的“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表明台湾是东南沿海要塞,为了巩固东南海防,康熙帝在1684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由此可知,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巩固东南海防。故C符合题意;接受汉族文化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发展海外贸易的说法错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故B不符合题意;鼓励官员进谏与题干材料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针对台湾如何进行管理,施琅主张“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将必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囿。”据此,康熙帝A.设置澎湖巡检司 B.促使荷兰殖民者投降C.在台湾正式建省 D.设置台湾府加强管辖【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台湾……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将必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囿。”反映了台湾很重要,一定要守住台湾。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康熙帝设置台湾符,隶属福建省。台湾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D正确;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A排除;郑成功围攻台湾达8个月之久,促使荷兰殖民者投降,B排除;1885年在台湾正式建省,是光绪年间,C排除;故选D。4.观察下侧清朝疆域图,其中东南方向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________和赤尾屿。A.海南岛 B.崇明岛 C.钓鱼岛 D.库页岛【答案】C【解析】清朝前期疆域辽阔,东到东海,东北到库页岛,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克什湖,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岛等,南至南海诸岛,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1.(2020年贵州遵义)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A.台湾 B.流求 C.夷洲 D.楼兰【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三国时期,吴国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明清时称台湾,排除;B项隋朝称为流求,排除;D项是汉朝时期西域的一个国家,排除。故选C。2.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费粮饷,主张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A.接受汉族文化 B.发展海外贸易 C.巩固东南海防 D.鼓励官员进谏【答案】C【解析】题干的“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表明台湾是东南沿海要塞,为了巩固东南海防,康熙帝在1684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由此可知,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巩固东南海防。故C符合题意;接受汉族文化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发展海外贸易的说法错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故B不符合题意;鼓励官员进谏与题干材料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针对台湾如何进行管理,施琅主张“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将必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囿。”据此,康熙帝A.设置澎湖巡检司 B.促使荷兰殖民者投降C.在台湾正式建省 D.设置台湾府加强管辖【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台湾……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将必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囿。”反映了台湾很重要,一定要守住台湾。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康熙帝设置台湾符,隶属福建省。台湾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D正确;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A排除;郑成功围攻台湾达8个月之久,促使荷兰殖民者投降,B排除;1885年在台湾正式建省,是光绪年间,C排除;故选D。4.康熙皇帝非常重视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经过以下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确的是①两次雅克萨之战②平定噶尔丹叛乱③册封班禅 ④统一台湾,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A. B.C. D.【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康熙皇帝非常重视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在北方,两次雅克萨之战,打击了沙俄的侵略;在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在西南,册封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在东南,统一台湾,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5.“在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下,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这表明清政府的对台策略是A.依靠压倒性武力统一台湾 B.以政治和谈方式统一台湾C.借助外国的武力统一台湾 D.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在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下”说明清政府对台采取的策略是武力威慑;根据“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说明清政府除武力威慑以外还采取了政治招抚的策略。AB项概括不全面;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说先排除与材料无关的选项C项,再根据材料内容可以分析出清政府的对台策略既有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AB项概括不全面,排除,由此可以做出正确选择。6.(2020年云南昆明)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台湾与大陆关系表(节选)时间 相关史事230年 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元朝初年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1662年 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1885年 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整理(1)根据上表,指出中国古代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说明郑成功被称为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原因。材料二:清政府在日本的威逼下,决定如期交割台湾。台湾各阶层人民联名发布檄文,声称“愿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表达了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坚强决心。台湾人民纷纷组织抗日义军,进行武装反割台斗争。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台湾高山族和汉族的英雄儿女以各种方式抗击日本侵略者,一直斗争了半个世纪。——据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版)(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与日本割占中国台湾有关的条约。“五十年”后终结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的是哪一场战争的胜利?材料三:《望大陆》于右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身处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落叶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于台湾写下爱国诗作《望大陆》。——据《右任文存》等(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望大陆》这首诗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愿?(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认识。【答案】(1)行政机构:澎湖巡检司;原因: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2)条约:《马关条约》;战争:抗日战争。(3)意愿:思念大陆故乡;渴望祖国统一。(4)认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共同利益和共同义务;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解析】(1)根据材料一表中“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可知,琉球是指今天的台湾,中国古代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澎湖巡检司。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所以说郑成功被称为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2)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在日本的威逼下,决定如期交割台湾”及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从此日本对台湾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才回到祖国怀抱。(3)根据材料三《望大陆》及所学知识可知,《望大陆》这首诗作表达了作者思念大陆故乡,渴望祖国统一的意愿。(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共同利益和共同义务;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易错点06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原卷版).doc 易错点06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