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气候的形成因子【学习目标】:掌握气候因子的分类;掌握和理解气候因子对气候的影响。能够运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描叙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规律的要点。【学习重点】:掌握和理解气候因子对气候的影响。【问题探究】:读“某地区海陆分布图”,曲线P表示1月份某大陆局部地区20℃等温线的分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1)陆地上该等温线是向P1还是向P2方向弯曲?(2)海洋上此等温线是向P3还是P4方向弯曲?(3)判断后请用实线在图上描绘出来,并说明理由。【知识归纳】:二、下垫面因素2、【洋流】:引起等温线变化 暖流:向高纬凸;寒流:向低纬凸3、【海路位置】:引起等温线变化 根据等温线弯曲判断海陆、季节(月份)和海路位置。判断依据:海洋与大陆热容量不同,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结论: 七陆北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冬季: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弯曲7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1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向北凸三、天气因素: 四、人类活动:生产生活对气候的影响有温室效应 臭氧破坏 酸雨 还有植树造林 修建水库等【限时训练】1、图是“两岛屿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原因是 。(3)图中15℃等温线在两岛中间向南弯曲,其原因是 。(4)与该岛纬度位置大体相当的纽芬兰岛,1月份的气温比该岛要低20℃,分析其主要原因。2、下图为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图,造成这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 D.洋流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3~4题。3、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海陆位置 ④地形 ⑤洋流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⑤4、形成C岛东侧气候的因素有 ①纬度较低 ②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 ③受东南季风影响 ④受东南信风影响 ⑤受暖流影响 ⑥受寒流影响 ⑦位于迎风坡A.①② B.①③⑤⑦ C.①④⑤⑦ D.①④⑥气候的形成因子【学习目标】:1、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及形成因素;2、掌握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特点3、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说明其移动规律;4、理解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问题探究】:分析位于52o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等值线图(图1),回答问题简析该区域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及原因。【知识归纳】:影响降水的因素(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①、气压带:高压控制的地区 ;②、风带:海洋风或低纬向高纬吹的风带对应地区: ③、季风环流:夏季风 冬季风 (2)、海路分布: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湿润多雨;受大陆影响大,干旱少雨。(3)、地形因素:迎风坡多雨;被风坡少雨(4)、洋流因素: 【当堂训练】下面为某岛屿沿20°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岛甲、乙两地均( )A.1月降水最多 B.2~6月降水量逐月增加C.7月气温最低 D.8~12月气温逐月降低2.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背风地带 B.海拔较高 C.受沿岸寒流影响 D.距海较远【课后练习】1、读图10、图11,完成下列要求。D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提示:从风向、地形和洋流等角度分析)(9分)2、图9是世界某岛屿图,读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1)比较P、Q两地降水的异同点,并分析成因3、下图为某地气温(单位:℃)、降水(单位:毫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对比分析虚线框内所在半岛1月与7月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