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课件(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课件(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综合探究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总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
议题一:
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
议题二:
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议题三:
正确看待历史活动和历史人物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决定着人们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
(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P62)
(2)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了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经济基础。
(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书写者和创造者。
总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
议题一:
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们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通过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要求。
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
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
从以上材料可见,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实践是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一观点?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邓小平同志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主要是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
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
从以上材料可见,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实践是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一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表明,许多改革都是由基层群众自发推动、自下而上形成的,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今天,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依然要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
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遵循这一观点,我们党提出了群众路线,并把它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从以上材料可见,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实践是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一观点?
总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
议题一:
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
议题二:
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在中国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想,旗帜鲜明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好的发展。
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的解读
历史虚无主义:对真正的历史进行扭曲和抹杀。
1、否认历史、否认过去、否认传统,带有反对一切历史的特点;
2、过分强调人的主体作用,认为历史是人臆想出来的,忽视历史的客观性;
3、严重歪曲历史事实,甚至恶搞历史事实,亵渎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的解读
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主要表现:
在近些年,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开始蔓延,它最大的表现就是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否定党和人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起来的领导地位,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虚无主义的解读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1、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影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3、被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来瓦解社会主义制度;
4、歪曲历史事实,动摇民心,造成社会的混乱。
反对攻击诋毁英雄人物的历史虚无主义
近日,电影《长津湖》上映,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资深记者罗昌平却把其“锋利的笔锋”指向了志愿军英烈,10月7日,他在微博上发表评论,直接否定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把长津湖战役里英勇牺牲的冰雕连故意说成是“沙雕连”。
文字发布当天,三亚警方即对其缉拿归案。
反对攻击诋毁英雄人物的历史虚无主义
揭穿这种行为的实质:
企图通过否定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等,从历史依据上抽掉中国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最终达到否定党的领导的目的。
反对攻击诋毁英雄人物的历史虚无主义
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习近平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习近平
反对攻击诋毁英雄人物的历史虚无主义
缅怀英烈事迹,维护英烈名誉,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我们需要做哪些努力?
①国家:加强立法,严格执法,严厉打击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行为;
②社会:将宣传、弘扬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营造爱英雄、尚英雄、护英雄的社会氛围;
③公民:自觉学习、宣传、弘扬烈士精神,积极举报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违法行为。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看问题。
历史虚无主义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否定了中国历史上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运动,诋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
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定人民群众的立场,才不会落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旋涡中。
总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
议题一:
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
议题二:
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议题三:
正确看待历史活动和历史人物
有人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导致了当时国内经济社会倒退,所以那个阶段的探索实践是没有意义的。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1、要全面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不能全盘否定。
2、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是也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3、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所经历的严重曲折,可以为下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教训。
4、十年文革内乱是当时国内经济社会倒退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还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相关。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
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习近平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如何全面、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请你从中概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如何全面、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1)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历史条件。
(2)革命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行动也要受到时代条件的限制。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要做到“两个不能”:即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象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3)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正确分析、坚决纠正、、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
(1)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历史条件。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面对山河破碎、亡国灭种的危险,这时的英雄就是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奋战的忠烈之士;
在和平建设年代,没有了枪林弹雨,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各种问题、需要克服许多艰难险阻,这时的英雄就是知难而上、敢于担当的实践探索者。
只要是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重大贡献的人,都是值得礼赞的英雄。
如何全面、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1)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历史条件。
(2)革命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行动也要受到时代条件的限制。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要做到“两个不能”:即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象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3)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正确分析、坚决纠正、、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
(2)要认识到革命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行动也要受到时代条件的限制。
对待革命历史人物,要做到“两个不能”:既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象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