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段考试题(9科9份,缺化学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段考试题(9科9份,缺化学答案)

资源简介

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段考化学试题
注意: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密封线内填清楚试室号、座位号、学号、姓名、班级
3、考试结束交答题卡和答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Mn:55?O:16??K:39?Cl:35.5?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
A.氧化物:CO2、NO、SO2、H2O
B.碱:NaOH、KOH、Ba(OH)2、Na2CO3
C.铵盐:NH4Cl、NH4NO3、(NH4)2SO4、NH3·H2O
D.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Al2O3
2.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A.Cu丝 B.熔融的MgCl2 C.NaCl溶液 D.蔗糖
3.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4.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
A.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nm之间?
B.胶体粒子带电荷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能通过滤纸空隙
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而且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A.冷水 B.沸水 C.NaOH溶液 D.NaCl溶液
6.在PH=1的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Na+、K+、OH-、Cl- B.Na+、Cu2+ 、SO42-、NO3-
C.Mg2+、Na+、SO42-、Cl- D.Ba2+、HCO3-、NO3-、K+
7.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C→CO2 B.CO2→ CO C.CuO→Cu D.H2SO4→BaSO4
8.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 D.CaCO3CaO+CO2↑
9. 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A.氧化物、化合物 B.化合物、电解质
C.溶液、 胶体 D.溶液、 分散系
10. 在下列反应中, HCl 作氧化剂的是
A.NaOH+HCl=NaCl+H2O
B.Zn+2HCl=ZnCl2+H2↑
C.MnO2+4HCl(浓)MnCl2+2H2O+Cl2↑
D.CuO+2HCl=CuCl2+H2O
11.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离子,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为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 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2SO4 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3.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
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4 B. +5? ????C.+6? ??? D.+7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
D.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15、宇宙飞船以N2H4(联氨)和N2O4为推力源,反应温度达2700℃,反应式为
2N2H4+N2O4=3N2+4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联氨是氧化剂
C.联氨是还原剂 D.氮气是氧化产物,不是还原产物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1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6.下列物质属于钠盐的是
A.Na2O B.CH3COONa C.NaHSO4 D.Na2O2
17.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CH3COOH?????B.Cl2 C.NH4HCO3??????D.SO2
18.关于氧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B.分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在反应中易失电子的物质 D.在反应中易结合电子的物质
19. 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只能是复分解反应
C.可能是置换反应 D.不能有分子参加
20.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 + CO32- = CO2↑+ H2O
B.铁和稀硝酸反应:Fe + 2H+ = H 2↑+ Fe 2+
C.向AlCl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Al3+ + 3OH- = Al(OH)3↓
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OH- + HCO3- = CO32- + H2O
21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 、MnO4-、Na+、Cl- B.K+、Na+、NO3-、CO32-
C.Na+、H+、NO3-、SO42- D.Fe3+、Na+、Cl-、SO42-
22.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u2++2OH-Cu(OH)2↓
    CuCO3+2NaOHCu(OH)2↓+Na2CO3
  B.CO十2H+CO2↑十H2O
    BaCO3+2HClBaCl2+C02↑十H20
  C.Ca2++COCaCO3↓
    Ca(NO3)+H2CO3CaCO3↓+2NaNO3
  D.H++OH-H20 2KOH+H2SO4=K2SO4十2H20
23.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2NaBr+Cl2=2CaCl+Br2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2H2O+3S↓
D.C+CO22CO
24.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25.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Cl2+2K=I2+2KCl ②2FeCl3+2HI=I2+2FeCl2+2HCl
③2FeCl2+Cl2=2FeCl3 A.Cl2>I2>Fe3+ B.Fe3+>Cl2>I2
C.Cl2>Fe3+>I2 D.I2>Fe3+>Cl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6.(10分)用双线桥标出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填空。
Cl2 + SO2 + 2H2O = H2SO4 + 2HCl
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
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 2+ 5Cl 2↑ + 8H2O
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发生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7.(12分) 欲除去下表溶液中的杂质,写出所加试剂(适量)的化学式和有关离子方程式:
溶液
杂质
应加试剂
离子方程式
BaCl2
HCl
Na2SO4
Na2CO3
FeCl2
CuCl2
28 (8分) 为了确定四瓶失去标签的五色溶液,它们分
别是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钡和碳酸钠溶液,某同
学采用了两两混合的方法。他能将四瓶溶液分别编号
为A、B、C、D,然后各取少量在试管内两两混合,所
观察到的现象如表中所示(“—”表示无明显现象;
“↓”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有气体生成。)。
(1)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A 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用KMnO4与密度为1.19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 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 2+ 5Cl 2↑ + 8H2O
(1)15.8g KMnO4能使多少克HCl发生上述反应?有多少克HCl被氧化?
(2)若Cl 2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3.17g/L,则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一级化学科答卷
座位号:
26.
Cl2 + SO2 + 2H2O = H2SO4 + 2HCl
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

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 2+ 5Cl 2↑ + 8H2O
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发生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7
溶液
杂质
应加试剂
离子方程式
BaCl2
HCl
Na2SO4
Na2CO3
FeCl2
CuCl2
28 (1) A 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2)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1)_________克;___________克。
(2)_______________升。
要求写第一问的解答过程:
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46小题,每小题1.5分,共69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下列君王中,每日必占卜,遇事必占卜的君王最有可能是
A.周王 B.商王 C.秦王 D.夏王
3.周初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5.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A.“周王---卿---诸侯---士”的等级序列
B.“周王---诸侯---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D.“周王---诸侯---士---卿”等级序列
6.《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是以什么为纽带的?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7.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
A.完全割裂的 B.互为表里
C.前者决定后者 D.后者决定前者
8.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了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地位的变化 D.争霸战争的进行
9.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说明
A.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C.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的铸造业更加发达
10.“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11.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继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
12.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13.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可谓“千古一帝”,就论证秦始皇采取的政策制度而言,下列证据中最有说服力的是
A.古籍的记载   B.政府的声明   C.实物史料   D.历史学家的阐释
14.下列关于秦始皇定“皇帝”名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15.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16.下列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本特征是权力的高度集中 B.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C.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
17.生活在唐代的中央官员,能见到的政治现象是:
A.朱雀大街出现内阁衙门     B.长安城里读八股文的人越来越多
C.各行省的长官进城来述职    D.宰相们到政事堂参加会议
18.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三司使和枢密使 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
19.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愈烦,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之,随即实行的措施是
A.设置三省 B.废中书省 C.设中书省 D.设置内阁
20.我国的行省制度最早开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1.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 ②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
③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④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明代在省级最高行政机构专门设有负责监察的机构是
A.都察院 B.监察御史 C.“科道” D.按察使司
23.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B.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
C.宋朝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D.清朝在中央设立都察院
24.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削藩”命令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D.实行分封制
25.《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推恩令 C.夺取诸侯的爵位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26.《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新唐书》载:藩镇拥,独霸一方,“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上述材料说明
①藩镇掌握了用人权,控制了辖区内的赋税收入 ②藩镇拥兵自重,中央难以控制
A.①正确,②错误 B.①错误,②正确 C.①②皆错误 D.①②皆正确
27.“七国之乱”、“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发生的相同原因是
A.中央政府统治腐朽 B.地方势力膨胀的结果
C.皇帝荒废朝政的结果 D.朝廷兵力空虚
28.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一位皇帝?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明太祖
29.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平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
30.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31.皇帝对丞相的礼仪由赐座、探病到站着奏事,由站着奏事到必须跪着奏事,实质可以反映出
A.皇帝对大臣要求提高      B.皇帝与大臣隔阂不断加深
C.朝廷礼仪的完善        D.皇权的加强,大臣地位的不断下降
32.关于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太祖时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B.明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决策机构
C.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D.清初时与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存
33.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枢密院的设置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34.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 ②军机大臣接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③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 ④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5.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院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由中书省掌理一切政务
36.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辅政机构的是①御史大夫 ②计相 ③殿阁大学士 ④军机大臣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37.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 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趋势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②分散地方权力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政治管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9.《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其表现有
①战乱频仍 ②民族矛盾尖锐 ③刑罚严酷 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0.“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41.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主要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42.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43.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
45.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46.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佛山一中2012 学年度(上)第一次段考高一级历史试题答卷
座位号:
一、单项选择题(46小题,每小题1.5分,共69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二、材料题。(2小题,共31分)
4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异,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 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
请回答:(1)材料一图表反映的北宋禁军人数变化图,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图表透露出的信息。(5分)




(2)假若北宋初年契丹突然来犯。边境告急,将领能否直接统领麾下的军队前往求援?为什么?(4分)



(3)材料二北宋“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请概括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4分)


48.(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据载,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宰相。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1660件,涉及3391件政事。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6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这种趋势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佛山一中2012 学年度(上)第1次段考高一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9分)
二、材料题(共31分)
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段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共60分) 21世纪教育网
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回答1~2题。
1.“蓝月亮”应属于 (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
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  )
A.太阳 B.地球 C.行星 D.恒星
3.下列各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
4.“神舟七号”重返地面时和大气剧烈摩擦而发出耀眼的光芒,下列现象与此现象相似的是 (  )
A.恒星的光芒 B.流星
C.彗星的彗尾 D.月亮的光芒
读某个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四个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四个天体的级别相同
B.小行星带位于M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此刻地球上可能会出现日食现象
D.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6.有人想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生物存在,你认为他必须要了解下列信息中的哪些信息
①M星球上是否有火山活动 ②M星球上是否有水 ③M星球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M星球上的温度是否适宜 ⑤M星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7.下列叙述,与地球生命形成无关的是(  )
A.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 B.大气的热力作用
C.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有一颗卫星
8.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9~10题。
9.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  )
A.海拔高度 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10.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
A.拉萨 B.重庆 C.大庆 D.海口
2011年6月7日,美国宇航局称观测到数年来最剧烈的太阳黑子活动,场面壮观,这波黑子活动引发的太阳风暴在6月8日抵达地球。据此回答11~12题。
11.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
A.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
B.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12.上题所述影响最强的时刻可能出现在当地(  )
A.黎明 B.中午 C.傍晚 D.午夜
13.右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因为Ⅰ区(  )
A.夏季大气逆辐射强
B.年平均气温比较高
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D.天气晴朗且海拔高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15.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读“我国与全球同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对比图”,回答16~17题。
16.图示我国不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地区在(  )
A.20°N附近 B.25°N附近
C.30°N附近 D.35°N附近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据此回答2~3题。
17.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  )
①大气环流  ②石油、天然气资源  ③火山爆发  ④地壳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据美国宇宙网站报道,科学家预计2012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18~19题。
18.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太阳“强风”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C.太阳黑子的多少,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太阳黑子与耀斑出现的周期相同
19.下一个太阳活动极小年约在 (  )
A.2017~2018年 B.2022~2023年
C.2013~2014年 D.无法确定
2011年3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图)。据此回答20-21题:
20.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1.在乙飞机上空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22-23题:
2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23.2012年1月23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24.南京某中学学生小明在当日晚9点观测到织女星位于星空中某位置,小明在次日再次观测到织女星位于同一位置的时间为(  )
A.21时 B.21时3分56秒
C.20时56分4秒 D.21时56分4秒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5~27题。
25.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6.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27.关于图中a、b、c、d四点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判定,正确的是 (  )
A.a>b>c>d B.aC.a=b=c=d D.a>c=d>b
28.在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条件是( )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球体形状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黄赤交角的大小
29.当我们欢度元旦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的移动情况是( )。
A.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30.太阳活动主要是指 ( )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日食现象  
C.太阳消耗质量释放能量  D.黑子和耀斑
二、综合题(共40分) 21世纪教育网
31.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八颗行星中,B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________
行星。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运动。另外,还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1: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011年11月3日,科学家观测到一个巨大的耀斑从太阳表面喷射,其强度达到X 1.9级,是迄今观测到的最大的耀斑。此次太阳耀斑非常强烈,中断了地球通讯系统长达45分钟。
材料2: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亿焦耳/米2)
(1)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与耀斑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因此它们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4分)
(2)除材料1中提到的以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有哪些?(6分)
(3)材料2中等值线a为________,b为________。(4分)
33.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半球,分析回答问题。(6分)
比较甲、乙、S三地随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
201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一级地理科试题答卷
座位号:
31.(1)八颗行星中,B表示__ ______,D表示__ ______。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___ _____行星。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 ______向__ ___运动。另外,还具有____ ____性和___ _____性。
(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___ _ ____,___ _____(4分)
(2)除材料1中提到的以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有哪些?(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2中等值线a为___ _____,b为___ _____。(4分)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段考答案 
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段考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请把答案填涂到答题卡相应位置,在其它区域答题无效)
1. 货币的本质是
A.一种商品 B.纸币 C.一般等价物 D.流通手段
2.以下关于货币的职能说法正确的是
①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需要现实的货币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③纸币具有世界货币职能④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④
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带来价格的持续上涨,会使这些商品的价值量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4.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性因素是
A.收入水平B.商品的价格C.经济发展水平D.商品的质量与性能
5.现在,很多人贷款买房。贷款消费
A.是超前消费 B.有利于刺激消费的增长
C.是我们应该采用的消费方式 D.是适度消费
6.下列观点对图1、图2认识正确的是
A.图1表明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物价上涨
B.图2表明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物价下跌
C.图1表明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通胀
D.图2表明在市场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经济过热
7.下表为某居民家庭2011年总支出的情况(单位:元)。
食品
服装等家
庭日用品
水、电、
暖气
通信、交
通、娱乐
24 000
10 000
10 000
8 000
该居民家庭这一年的恩格尔系数均为 (  )。
A.21.24% B.30.09% C.46.1% D.53.97%
8. “绿色消费”的主旨是
A.消除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 B.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C.可持续消费 D.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9. 截至2012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4万亿美元,而2002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仅为2864亿美元。10年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超过10倍。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的事实,表明我国( )
A.出口商品竞争力增强 B.进口商品数量明显下降
C.已经成为主要的债权国 D.对外支付能力越来越小
10. 李某买了15元商品,拿出100元,找回85元。事后李某发现有两张10元假币,返回商店责问,商店不予承认。没办法,李某鱼目混珠,用假币买了其他商品。假币终于出手了。李某的做法( )  
A.受商店欺骗,情有可原 B.明知是假币仍投入使用,是违法行为  
C.责任不在李某,在商店 D.情节轻微,没有违法 
11.2012年3月9日,沃尔沃与吉利签署了首份技术转让协议。依据该协议,沃尔沃将部分技术转让给吉利,吉利将在旗下高端品牌使用该先进技术。该技术
①是无形的物品,因而没有使用价值 ②凝结了人类的一般劳动
③是劳动产品,但不属于商品 ④具有价值,属于商品范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 “口红效应”是指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 ,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要成为“口红”,必须满足几大条件:首先,价格够低;其次,具备心理安慰作用;最后,比同价位的消费品,它的安慰作用更强,竞争力也就更强。下列行业有可能成为逆市上扬的“口红”的是( ???)
??? A.纺织产业??????? ??? B.房地产业 ?? ??? C.汽车产业??????????? D.黄金产业
13.2012年5月份,教师老王刚领到4200元绩效工资,就在商场购买了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100元,实际支付80元。在这里,100元、80元分别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A.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14.假如在2012年某国市场上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0亿元,而该国在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5000亿元纸币。其他条件不变,这时的1元钱实际购买力为 元,该国 。
A. 1/2.5 通货紧缩 B. 1/1.5 纸币贬值 C.0.5 通货膨胀 D.2 纸币升值
15.在2012年的高考中,家住广州的李静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开学报名时,出于安全考虑,她不准备随身携带太多现金,这时最适合她的信用工具是 (  )。
A.现金支票 B.信用卡 C.转账支票 D.外汇
16.下列示意图反映的是通常情况下价格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其中①②④分别反映的是价格随社会劳动生产率、通货膨胀率、居民收入水平变化的曲线,③反映的是需求量随价格变化的曲线。这些示意图中正确反映价格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7.看漫画《为何贵》。漫画中蔬菜价格之所以贵,是因为( )
A.使用价值决定价格
B.温室里生产的蔬菜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
C.温室里生产的蔬菜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蔬菜
D.温室里生产的蔬菜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多
18.右图反映的是价格变动对A、B两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A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②B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③A商品价格上涨往往使A商品销售者的总收益(P×Q)增加
④B商品价格上涨往往使B商品销售者总收益(P×Q)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9.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商品使用频率不高,没必要买。如新郎、新娘在婚庆上穿的礼服,一件质量上乘的礼服售价在千元甚至在万元以上。这种“金缕玉衣”如果穿一次后就束之高阁,则十分可惜。对这类商品,适合的消费类型是
A.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B.劳务消费和贷款消费
C.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D.租赁消费和有形商品消费
20.由于奢侈品进口关税下调,许多奢侈品为了维护其品牌奢侈的形象,价格普遍上涨,而其中的高端品牌涨幅达到5%至20%,金、钻、表的涨幅甚至高达30%。这一反常现象说明
A.奢侈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大 B.进口关税率与商品价格成反比
C.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D.品牌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必选且仅选两项答案。每小题3分,共10题30分。如果每小题只选一项答案且正确得1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请把答案填涂到答题卡相应位置,在其它区域答题无效)
21.经济学上有个古老的原理叫“劣币驱逐良币”:在铸币时代,当那些“劣币”(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进入流通领域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良币”(足值货币)收藏起来。结果,市面上“良币”越来越少,“劣币”越来越多。“劣币”之所以能驱逐“良币”,主要是因为
A.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B.货币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C.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不十分了解 
D.“劣币”作为一种价值符号,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2.如今有一些个体商贩在做买卖时拒收硬币。对硬币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们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B.只具有纪念意义,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C.其购买力是由国家决定的 D.其发行量是由国家决定的
23.现在,最让老百姓纠结的一个词就是“物价”。新名词—“涨时代”成为了2011年十大热词之一。物价上涨必然带来的影响是 (  )。
A.商品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 B.消费者购买力削弱
C.等量货币交换到的商品数量减少 D.同一商品所需支付的货币量增加
24.欧元对人民币汇率2012年9月21日为1欧元=8.1900人民币元,2012年8月21日为1欧元=7.8678人民币,这个变化
A.有利于欧盟向中国出口 B.有利于中国向欧盟出口
C.有利于中国人到欧盟投资 D.有利于欧盟商人到中国投资
25.中国选手李娜在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直落两盘击败意大利选手斯齐亚沃尼,夺得冠军后,收获一张120万欧元(约1 138万人民币)的巨额支票。在我国,支票是 (  )。
A.经济往来结算的信用工具  B.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C.定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D.个人直接购物消费的信用工具
26.23天,200元变30万元,戒指换成教学楼——微博公益接力,让贵州民族学院大三学生杨艾菁实现了“用一对戒指为贵州山区孩子换一栋教学楼”的梦想。最后一次交换,上海某神秘网友愿出资30万元帮助建楼。这一公益接力给我们的启示是
A.马无野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B.超越价值规律才能实现理想
C.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D.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27.近年来,降价促销已成为厂商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降价决不是一种简单的让利行为,对企业来说,它也是企业自身的一场“内部革命”,要有实力的支撑。这里所说的“内部革命”主要包括
A.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B.增加产品的价值量
C.强化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D.通过科技创新,使产品能够低于成本出售
28.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拼族”中出现了各种“拼消费”,“拼消费”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现代模式的“精打细算”;“拼车”“拼饭”甚至“拼房”。“拼车”可以节约50%以上的车费,“拼饭”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这种时尚
A.有助于发扬我国的传统美德 B.应成为每一个消费者追求的目标
C.有助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D.不利于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29.中国商人历来推崇“薄利多销”;而犹太商人则认为:“一种商品既然利薄,何不弃之,选择利厚的产品去生产和销售不是更好吗?”以上两种商人的观点
A.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消费观念 B.都体现了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C.都看到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关系 D.中国商人的观点正确,犹太商人的观点错误
30.国务院决定,2012年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这也是我国政府连续八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地政府已经或正在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同时加强对城乡困难居民的临时援助,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是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居民消费不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C.物价上涨会直接影响人民生活D.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低与收入差距有密切联系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小题30分,请把答案答到答题卷相应位置,在其它区域答题无效)
31、材料:俗话说一分钱买到一分货,但在实际上,往往出现一分钱不一分货的现象,即:一分钱买不到一分货,或者买到多于一分钱的货
请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一分钱买一分货,一分钱不一分货”的合理性(10分)
32、材料:自2011年以来,生产 “红罐王老吉”的加多宝集团与生产“绿盒王老吉”的广药集团对“王老吉”商标使用权的争议闹得沸沸扬扬。2012年5月9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加多宝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此后,加多宝集团生产的“红罐王老吉”改名为“加多宝”凉茶。尽管如此,两大凉茶巨头仍在激烈竞争:绿盒王老吉打的是“降价牌”,250ml×16盒的王老吉从原价的35元降为29元。加多宝则在坚持凉茶品质的基础上,在品种的丰富性上做文章,推出了单罐装、单瓶装、六罐装和十二灌装4个品种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理论回答:
(1)绿盒王老吉为什么要打“降价牌”?(5分)
(2)加多宝在坚持凉茶品质的基础上,在品种的丰富性上做文章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5分)
33、材料:目前,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购买和更换手机的人也越来越多,而这一影响也到达了中学校园。近日,随着苹果手机iPhone5发布,这一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某校同学在探讨这一问题时,甲、乙、丙同学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甲同学:“我自己的手机我喜欢就行了,管它是否时尚主流,管它有没有摄像头去玩偷拍,它有个性,够反叛、跟我有feel,我就要它!”
乙同学:“我的手机要向广告、向父母、向名牌、向明星看齐。”
丙同学:“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甲、乙两位同学的见解分别受到哪种消费心理的影响?(2分)
(2)你认为中学生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哪些原则。(8分)
201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一政治科材料分析题答卷
座位号:
31、







32、(1)

(2)


33、(1)

(2)


201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一政治参考答案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C
AD
CD
BD
AB
CD
AC
AC
BC
AD
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段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设集合,,则( )
A.   B.
C.   D.
2. 若全集,则集合的真子集共有( )
A.个 B.个 C.个 D.个
3.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4.若且,则( )
A.±2 B.±2 或0 C.±2 或1或0 D.±2 或±1或0
5.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
⑴,;
⑵,;
⑶,;
⑷,;
⑸,
A ⑴、⑵ B ⑵、⑶ C ⑷ D ⑶、⑸
6.如果集合A={x|ax2+2x+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的值是 ( )
A.0 B.0 或1 C.1 D.不能确定
7. f(x)是定义在[-6,6]上的偶函数,且f(3)>f(1),则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 )
A.f(0)f(2)  C. f(-1)f(0)
8. 设函数为奇函数,则f(5)=( )
A.0 B.1 C. D.5
9. 如图所示,液体从一圆锥形漏斗漏入一圆柱形桶中,开始时,漏斗盛满液体,经过3分钟漏完.已知圆柱中液面上升的速度是一个常量,H是圆锥形漏斗中液面下落的距离,则H与下落时间t(分)的函数关系表示的图象只可能是( )
 
A.      B.      C.       D.
10. 已知函数f(x)是R上的增函数,A(0, -1), B(3, 1)是其图象上的两点,那么
|f(x+1)|≥1的解集是( )
A.(-1, 2) B.(1,4) C. D.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1.等式成立的x的范围是 .
12.已知f(x)是偶函数,当x<0时,f(x)=,则当x>0时,f(x)= .
13.函数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 已知则 ____ .
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1) (2)
16. 已知集合A=,集合B=,集合C=
(1)求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7. (14分)已知函数是奇函数,且.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2)判断函数f(x)在上的单调性,并加以证明.
18. (14分)如图,已知底角为450角的
等腰梯形ABCD,底边BC长为7cm,
腰长为cm,当一条垂直于底边BC
(垂足为F)的直线把梯形ABCD
分成两部分,令BF=x,求左边部
分的面积y与x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19. (14分 )设函数是增函数,对于任意都有
(1)求;
(2)证明是奇函数;
(3)解不等式。
20.(14分)已知≤≤1,若函数在区间[1,3]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令.
(1)求的函数表达式;
(2)判断函数在区间[,1]上的单调性,并求出的最小值 .
201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一级数科试题答卷
一.选择题(请填于答题卡上)
二.填空题
11.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5.
16.
17.
18.
19.
201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一级数科试题答案
17.(1)∵f(x)是奇函数,∴对定义域内的任意的x,都有,
即,又∵, ∴q=0 p=2 ………4分
∴所求解析式为 …………………………………………6分
(2)由(1)可得=,设,
因此,当时,, ………………10分
从而得到即,
∴f(x)在(0,1)上是增函数。 ………………………14分
18.解:过A,D分别作AG⊥BC于G,DH⊥BC于H,因为ABCD是等腰梯形,底角450,AB=cm所以BH=AG=DH=HC=2cm,又BC=7cm,所以AD=GH=3cm,
(1)当点F在BG上时,即时,y=
(2)当点F在GH上时,即时,y=2+(x-2)=2X-2 …………………6分
(3)当点F在HC上时,即时,y==-
∴函数的解析式为 ………8分(图6分)
(2)设则
上是减函数. ……………………………10分
设 则
上是增函数. …12分∴当时,有最小值.…14分
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段考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共100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52分)
1、有一描述乘船览胜观景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的参照系为:
A、大山  B、游船
C、河岸  D、无法判断
2、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
A. 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的运动员
B.研究汽车后轮上某一点运动情况的车轮
C.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
D.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3、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C行走,如图所示,当他们相遇时不相同的物理量是
A.速度 B.位移
C.路程 D.速率
4、若规定向东方向为位移的正方向,今有一个皮球停在水平面上某处,轻轻踢它一脚,使它向东做直线运动,经5 m时与墙相碰后又向西做直线运动,经7 m而停下.则上述过程中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A.12 m;2 m B.12 m;-2 m?
C.-2 m;2 m D.2 m;2 m
5、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表示成正比)
A.∝h B.t∝
C.t∝ D.t∝h2
6、如右图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甲图所示的位置,经过5s后指针指示在如乙图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A.8.0m/s2 B.5.1m/s2
C.2.2m/s2 D.1.6m/s2
7、如图所示,A、B二物体从O点开始运动,从A、B二物体的s—t图象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B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②A物体2 s内发生的位移是10 m?
③B物体发生10 m的位移的时间是2 s?
④A、B二物体同时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奥运会上,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时,在50m的速度是12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7.5m/s,则整个短跑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
A、7.5m/s; B、9.75m/s;
C、10m/s; D、12m/s。

9、以下各种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可能存在的是:
速度向东,正在减少,加速度向西
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
速度向西,正在增大,加速度向东
速度向东,正在减少,加速度向东
10、如下图所示,为A、B、C三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s-t图像,则在0-t0时间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是
A.A=B=c B.A>B=c
C.A>B>c D.A>c>B
11、如图所示为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这个质点在4s 内运动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C.第4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D.前4s内通过的路程为4m,而位移为零
12、甲球的重力是乙球重力的4倍,甲、乙分别从高4H,H处同时自由下落(H足够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4倍
B.下落1 m时,甲、乙速度相同
C.甲、乙两球同时落地
D.在自由下落的全过程中,两球的平均速度相等
13、汽车沿平直公路做加速度大小为0.5m/s2的匀加速运动,则在任意1s内:
汽车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5倍;
汽车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末速度大0.5m/s;
汽车的末速度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0.5m/s;
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5m/s。
双项选择题:(每题5分,不全对得3分,全对得5分,有错选则不得分,共25分)
14、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在于长短的不同,长的为时间,短的为时刻;
两个不同时刻之间的间隔是一段时间;
第3s末和第4s初是同一时刻;
第2节下课和第3节上课是同一时刻。
15、根据s-t和v-t图像,判断哪些是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16、火车以76km/h的速度沿直线前进了20公里, 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76km/h表示平均速度
B.76km/h表示瞬时速度
C.600m/s表示平均速度
D.600m/s表示瞬时速度
17、新年联欢会上,王小明同学讲了一个新编龟兔赛跑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兔子与乌龟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为赛程的总位移,①为乌龟跑的图象,②为兔子跑的图象,下面是同学们关于故事情节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兔子与乌龟在比赛过程中,相遇过二次
B.乌龟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乌龟先到达终点
D.时刻兔子和乌龟的速度相等
18、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B、纸带上的点迹越密,说明小车运动得越快;
C、在接通打点计时器后,应该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释放小车;
D、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小车运动得越来越快;
填空题:(两题,共9分)
19、(每空3分,共9分)如图所以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________cm;BD两点间对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
计算题:(共14分)
20、一雨滴从屋檐自由下落,经过1.8m高的窗户,历时0.2s,若不计任何阻力,求:(1) 雨滴经过窗户的平均速度? (2)屋檐距窗台的距离为多高?(g=10m/s2)
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物理答卷
座位号:
三、填空题:(共9分)
19、(每空3分,共9分)⑴、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14分)
20、解:
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物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52分)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5分,不全对得3分,共25分)
三、填空题:(共9分)
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下列事实中,没有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A.HIV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草履虫能进行呼吸和运动
C.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D.母亲通过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2.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颤藻 B.乙肝病毒   C.大肠杆菌  D.神经元
3.下列生命系统中,哪一项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A.皮肤    B.鹿   C.心肌组织   D.淋巴细胞
4.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 ③①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5. 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海洋中的全部鱼
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生物
6.冠状病毒、细菌和草履虫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 核酸 B. 细胞膜 C. 核糖体 D. 拟核
7.下列关于蓝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蓝藻细胞内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蓝藻是自养生物。
B. 河面长出水华的原因主要是水域富营养化,蓝藻大量繁殖而造成的。
C. 发菜是蓝藻的其中一种。
D. 蓝藻具有细胞壁、鞭毛、核糖体、细胞核等结构。
8.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是
A.有没有DNA B.营养方式是自养或异养
C.有没有核膜 D.细胞核内是否具有染色体
9.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其建立者施莱登和施旺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B. 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
C. 细胞学说的建立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D.施莱登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10.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一组的是
A.病毒和根霉 B.细菌和念珠藻
C.发菜和酵母菌 D.衣藻和草履虫
11.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像时,物像被放大100倍是指放大物像的( )的倍数
A.体积 B.表面积 C.面积 D.长度和宽度
1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把物镜换成40×时,视野中可以看到( )个细胞
A. 2 B.4 C.8 D.32
13.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
A.1、3、5 B.2、4、6 C.2、3、6 D.2、4、5
14.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并调节至物像清晰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④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⑤换成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
A.①②④⑤③ B.③④②①  C. 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⑤③
15.组成细胞的元素同样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说明
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C.细胞可以有选择性地吸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元素
D.细胞无法自主选择生命活动所需的元素
16.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A.C H O Fe Ca Mo B.O N H K B P
C.N P S C H O D.H C O N
17.组成玉米和人体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
A.C B.H C.O D.N
18.生活在沙漠里的仙人掌,其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蛋白质 B.核酸 C.水 D.糖类
19.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依次为
A.浅蓝色、砖红色(沉淀) B.无色、浅蓝色、砖红色(沉淀)
C.无色、砖红色(沉淀) D.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0.在鸡蛋蛋白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是
A.溶液呈橘黄色 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
21.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A.碘液、斐林试剂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 D.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
22.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先向待检测的可溶性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观察颜色变化
B.检测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先用酒精清洗子叶,再滴加苏丹Ⅲ进行染色,最后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C.先将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等量混合,再加入待检测的豆浆中,观察颜色变化
D.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把混合了待测样液与斐林试剂的试管放入50~65℃的温水中进行约2分钟的水浴加热
23.下列各项中,属于细胞产物的是
A.鞭毛 B.精子 C.细胞壁 D.血浆蛋白
24.已知苯丙氨酸的分子式是C9H11NO2,那么该氨基酸的R基是
A.—C7H7O B.—C7H7 C.—C7H7N D.—C8H5NO
25.下列物质中有的是氨基酸,有的不是,以下所有的氨基酸分子中,经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可能是
① NH2—CH2—COOH ???? ② NH2—CH2—CH2OH
   C00H     ? | ③  NH2—C—(CH2)2—COOH          |      H
 NH2         | ④ NH2—CH—CH2—C00H
A.二肽 B.三肽 C.四肽 D.蛋白质
26.细胞中将氨基酸分子连接而成肽链,并生成水分子,则水分子中的氢来自:
A.羧基 B.氨基 C.氨基和羧基 D.R基
27.某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1个二肽、2个五肽、3个六肽、3个七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健总数依次是
A.9、42 B.2、42 C.2、51 D.9、51
28.20种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228,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总量为1548.那么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是
A.4条 B.6条 C.8条 D.16条
29.蛋白质和多肽的主要区别在于蛋白质分子
A.包含的氨基酸多 B.能水解成氨基酸
C.空间结构更复杂 D.相对分子质量大
30.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C.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
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第一次段考高一级生物试题答卷
二.简答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40分)
31.据图回答(14分):
(1)上图为____________细胞模式图。该细胞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_____________中,这种物质在叶肉细胞中主要与蛋白质结合成__________而存在于___________中。
(2)该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的共同结构是[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2.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18分):
(1)图中的①表示 ,⑥表示 。
(2)图中的化合物是由 个氨基酸分子通过____________反应结合形成的,其中从左起第2个氨基酸的侧链基团是 (1分,写序号)。该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组成元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图中的化合物水解时,断裂的化学键是 (用化学结构式表示)。
(4)该化合物形成后比原来的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减少了 。
(5)在下面的方框内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33.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几种肽化合物的氨基酸数目如下(每空2分,共8分):
肽化合物名称






催产素
牛加血压素
血管舒缓素
平滑肌舒张素
猪促黑色素细胞激素
人促黑色素细胞激素
氨基酸
数目
9
9
9
10
13
22
⑴上表中①、②和③氨基酸数目虽然相同,但其生理作用彼此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⑵上表中③与④、⑤与⑥两组肽化合物虽然功能相似,但各自具有专一性。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
⑶这些实例表明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 ,这种特点对于生物体乃至于生物界的重要意义是 _________。
答案
单项选择(60分,每题2分)
填空(共4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本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水笔填写在答卷纸上,不能使用涂改液。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 分,共25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字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裸(luó)露 翱(áo)翔 菽(shū)粟 濡(rú)养
B.混淆(xiāo) 攻讦(jié) 雾霭(ái) 祈祷(dǎo)
C.回溯(sù) 粗糙(cāo) 包扎(zhā) 寰(huán)宇
D.摔碎(suì) 琴弦(xián) 罹(lí)难 一沓(dá)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中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逡巡(qūn xún) 沙砾(lè) 干瘪(biě)
B.横(héng)行 呜咽(yè) 贝壳(ké)
C.筹备(chóu) 尘嚣(xiāo) 恬(tián)静
D.呓(yì)语 懵(měng)懂 丑陋(lòu)
3.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朕(zhèn) 险隘(yì) 惮(dàn)殃
B. 败绩(jí) 菌(jūn)桂 朝搴(jiǎn)
C. 荃(quán) 窘(jiǒng)步 踵(zhǒng)武
D. 皇舆(yú) 申椒(shū) 桀(jié)纣
4.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洗练 郎籍 附丽 恍然大悟
B.缴械 锁屑 敷衍 席不暇暖
C.发酵 破绽 揪心 生死攸关
D.堕落 退隐 园滑 掉以轻心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迷惘 百无聊赖 翱游 入不敷出
B.干瘪 汗流夹背 炫耀 鬼迷心窍
C.藐视 絮絮叨叨 急躁 废寝忘食
D.菲薄 痴心妄想 沉缅 惊惶失措
6.下列各组词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枷锁 逡巡 呜咽 寝食难安
B.樯橹 喷泉 诠释 浑浑噩噩
C.攥住 钥匙 懵懂 面目全非
D.尴尬 呓语 拔涉 玉树临风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两年,国产电影在低谷的泥沼中愈陷愈深,然而,令人不解,也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电影节却愈办愈多,愈办愈大。
?B.他万万没料到自己能遇到李继这样善良宽厚而又博学多才的恩师,幸得他慷慨解囊,相濡以沫,自己的学业才得以完成。
?C.青岛队主教练汤乐普根据这种情况,决定让这员“新丁”吃小灶,先单练一周,然后再随队训练。
?D.这老爷子对今天的一切都看不顺眼,成天慨叹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08年8月,由济南军区选派的100多名士兵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他们的出色表现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高度赞扬,给予了颇高评价。
B.福娃是第29届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
C.通过“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的连续成功,进一步证明我国在技术上已具备培养航天员的能力,这样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培养航天员的国家。
D.最近,《时代》刊登了封面文章《中国60岁生日:繁荣之路》,文章阐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经济、政治及国际角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理解《静女》,完成(10)~(13)题。
10.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这首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描写女青年见到恋人前后不同的心情。
D.“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12.对这首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静女》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
B.第一章“静女”尚未露面,但从她“爱而不见”的表现,可以推测出她矜持稳重的性格。
C.第二、第三章是说小伙子的心上人到了,赠送给他一支色泽鲜艳的管子,一根细嫩的茅草,小伙子欢悦欣喜。
D.小伙子对受赠的普通荑草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这既是“爱屋及乌”式的内心独白,又与第一章相呼应。

13.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理解《氓》,完成(14)~(17)题。
14.《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5.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1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与士耽(沉溺、迷恋) 女也不爽(差错) 躬自悼矣(低头)
B.总角之宴(欢乐)  言笑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 来即我谋(立即)
C.乘彼垝垣(墙)  泣涕涟涟(泪) 言既遂矣(实现)
D.夙兴夜寐(在早晨) 以我贿迁(车) 载笑载言(又,且)
17、 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尔偕老”与现在常讲的“白头偕老”意思相同。
B.“夙兴夜寐”即早起晚睡,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C.“载笑载言”中“载”字的含义和成语“载歌载舞”中“载”字的意思不同。
D.“信誓旦旦”即真诚恳切地发誓,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理解《离骚》,完成(18)~(22)题。
18.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謇謇:忠贞的样子 苗裔:后代 孟陬:正月 揆:揣度
B.踵武:脚后跟 肇:开始 扈:披 弃秽:指弊政
C.纫:连结 骐骥:骏马 名余曰:名字 荃:香草名
D.汩:水急流貌 惮:害怕 中情:内心 宿莽:经冬不凋的草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度过)
B.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害怕)
C.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约定)
D.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屡次)
20.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阳的后代啊,我已故的父亲名叫伯庸。
B.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正当寅年的正月里啊,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C.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桀纣是多么猖狂放肆啊,只走邪路以致寸步难行。
D.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我敢指天发誓啊,一切只是为了人民的缘故。
21.下列句子的语序调整或省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重之以修能:又以修能重之
B.纫秋兰以为佩:纫秋兰以(之)为佩
C.恐年岁之不吾与:恐年岁之不与吾
D.来吾道夫先路:吾来道夫先路
22.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B.运用大量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的表现政治、思想意识方面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C.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上下句组成,使全诗具有循环往复之美。
D.《离骚》语言优美,构思奇特,辞采绚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理解《孔雀东南飞》,完成(23)~(25)题。
23. 下列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 逼迫兼弟兄 B. 汝岂得自由 C. 我有亲父母 D. 便可白公姥
24.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 槌床便大怒 B. 自可断来信 C. 多谢后世人 D. 泪落便如泻
25.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一“拜”一“怒”,表现刘兰芝礼节周到和焦母的蛮横无理。
B. 写刘兰芝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这里用了“赋”的手法,渲染出兰芝光彩照人的形象和刚强自尊的性格。
C. 全诗对刘兰芝的反抗精神给予了热情的赞扬,表现了对主人公抗争命运胜利的无比喜悦。
D. 全诗紧紧围绕刘兰芝被“休遣”和被“逼婚”来展开情节,材料安排详略得当。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按理解填空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句子。“风”本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开创了我国 主义诗歌的先河;“骚”本指以 的《离骚》为代表的 ,它开创了我国 诗歌的先河。现在一般以“风骚”泛指 。
2.按要求默写课后规定背诵部分的诗句。
A.《离骚》描写诗人佩戴香草的句子: ,
B.《离骚》描写诗人早晚采摘各种香草的句子: ,
C.《氓》女主人公回忆少年时与“氓”欢乐相悦的句子: ,

3. 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
(2)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氓》)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氓》)
(4)_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 (《离骚》)
三、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20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 ???墨? 梅
?????????????????????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怎样的特点?(4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2分)
(1)“凤凰呜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2)我应该是个八尺男儿,即使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也应该玉树临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真可惜,我只是个他人口中“无用”的女孩,既不美丽,也不灵巧。
(3)几年前,我偶然在字典上翻到这样的词条:“海桐,常青灌木植物,植株矮小,开白色小花。”我释然,我对自己说:原来对于我,再也没有比“海桐”更贴切的诠释了,我只是一丛普通的灌木,在一生的等待中开出白色的小花,然后宣告我的无罪。“可只是这样吗?”有人笑我:“只是甘心做一棵海桐?你愿意以这词条作为你寻觅多年的辩词,来解除你难以照他人期望成为‘梧桐’的挫败?是吗?一旦认定自己是棵海桐,是不是就会解开自降生时就套上的枷锁?是不是就会放弃多年来希翼成为‘梧桐’的奋斗?是不是就会失去再长高的愿望?”
(4)我是个拙劣的小偷,没有辩护律师。在我好不容易找到辩词后,才发现法官早死了,听众也走光了,只有我一个人,一个人站在记忆的法庭上,任难以成为“梧桐”的无奈与不甘心做“海桐”的抗争在心底拔河,注定我永久地挣扎与反抗。
3.第三段中加点的“梧桐”与“海桐”,各比喻什么?(4分)
4.第三段中一连出现六个疑问句,这六个疑问句有何作用?他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文中说“难以成为‘梧桐’的无奈与不甘心做‘海桐’的抗争在心底拔河,注定我永久地挣扎与反抗”。这种思想对作者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四、作文(共60分)
以“我心中的 ”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性文章(将横线内容补充完整)。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答卷
座位号:
注意事项: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其它题目的答案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
二、填空题。(20分)
??1.按理解填空。
、 、 、 、 、
2.按要求默写诗句。



3. 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三、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20分)
1.
2.



4.


5.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答案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 分,共25题)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按理解填空
诗经 现实 屈原 楚辞 浪漫主义 文采才华(或文学才华、文学)
2.按要求默写课后规定背诵部分的诗句。
A.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B.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 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3)夙兴夜寐,靡有朝矣。(4)日月忽其不淹兮,恐美人之迟暮。
三、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2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