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和温度热水变凉过程水温变化:安装好测温装置。每隔 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把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线。实验结论: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达到某一温度(该温度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时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2.使用温度计: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2、热胀冷缩1.液体受热和遇冷体积变化: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烧瓶。往烧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把烧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变化。2.气体受热和遇冷体积变化:气球嘴套住烧瓶瓶口。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3.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变化:观察常温下铜球通过铁圈的情况。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铁圈。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铁圈。使用酒精灯: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③用外焰加热物体。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第三单元《常见的力》力与运动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是否有关 假设: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载重、小车行进的路程。需要改变的是:小车的拉力(与末端挂钩上钩码的数量有关)。实验设计:①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确保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能够自由前进。② 画好起点与终点,先挂1个钩码,记录下小车行进固定路程的时间。③重复刚才的实验步骤两次,记录小车行进时间,计算平均值。④分别挂2个、3个钩码,多次实验记下小车行进时间并计算平均值。结论:拉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前进的快慢。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①让钢珠从斜面顶端滚下,记录钢珠的运动路径。②在路径的一侧放一块磁铁。③再次让钢珠从斜面顶端滚下,观察并记录钢珠的运动路径。弹力①测出弹簧原来长度,②测出挂1个钩码的长度③测出挂2个钩码的长度④测出挂3个钩码的长度预测:挂4个钩码会拉伸多长?6个呢?小结: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就会拉伸相同的长度。①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③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10.摩擦力①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0”刻度处。②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物体,使物体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对物体的拉力大小,它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相等。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保持不变的是:物体本身和接触面的大小。11.浮力①在一个塑料瓶里装大半瓶洗洁精。②用等重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的模型。③将这些模型同时放入塑料瓶,比较它们下沉的速度。①测出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②测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③比较两次拉力的大小。问题一: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一样吗 实验材料:空心塑料球、橡皮泥、一盆水。实验设计:①给三个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球分别贴上标签1、2、3。②1号球内装满橡皮泥,2号球内装一半橡皮泥,3号球内装少许橡皮泥。③把三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问题二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一样吗 实验材料:空心塑料球、橡皮泥、天平、一盆水。实验设计:①给三个大小不一的塑料球分别贴上标签1、2、3。②在空心塑料球中装入橡皮泥,用天平称量,确保装入橡皮泥后三个塑料球的质量相同。③把三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第四单元点亮小灯泡材料:电池、小灯泡、导线材料:木块、回形针、大头钉检测导体和绝缘体材料:木棒、玻璃棒、陶瓷棒、铜片等;检测装置14.解电路暗箱现象:增加一个灯泡,小灯泡变暗了;增加一节电池,小灯泡变亮了。材料:暗箱、检测装置将AB、AC、AD……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研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测量摩擦力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点亮小灯泡做一个简单的开关,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检测物体是否可以导电增加电池或灯泡,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解暗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