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一高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7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葫芦岛一高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7份打包

资源简介

葫芦岛一高中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题
命题人:李继锋 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单选,每题4分,共52分)
1.10mL6mol/L H2SO4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使产生H2的速率减缓,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质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
A.NaNO3 溶液 B.CuSO4或石墨 C.Na2SO4溶液 D.NaHSO3 或CuO
2.认识不正确的是
A.对于反应2H2O2==2H2O+O2↑, 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生成速率
B.制氧气平均速率0.01mol/L·min,要制取500mL氧气(密度1.28g/L)需时间4min
C.根据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D.氢氧燃料电池发电,比氢气直接在空气中燃烧能量转换率高
3.德国哈伯发明以低成本制造大量氨的方法,流程图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措施是
A.①②③ B.②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④
4.对于热方程式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热ΔH=-57.3 kJ·mol-1,, 则 2H+(aq)+SO(aq)+Ba2+(aq)+2OH-(aq)===BaSO4(s)+2H2O(l)  △H=-114.6 kJ·mol-1
B.将0.5 molN2和1.5 mol H2于密闭容器生成NH3(g),放热19.3 kJ,方程式为:
N2(g)+3H2(g) 2NH3(g)??? △H=—38.6 kJ·mol—1
C. 标准状况:H2(g)+F2(g) === 2HF(g) △H=-270kJ/mol,
D.氨氧化:4NH3(g)+5O2(g) ===4NO(g)+6H2O(g) △H=-1025 kJ/mol
5.说法正确的是
A.0.5molO3与11.2L N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 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不相等
C.常温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常温常压,7.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
6.在容积为VL密闭容器中,放入2L A(g)和1L B(g),发生:3A(g)+B(g) ?aC(g)+2D(g)。达到平衡后,A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则方程式中a值是
A.1  B.2 C.3 D.4
7.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反应:(t-BuNO)2 2(t-BuNO),测得该反应的ΔH = +50.5 kJ·mol-1,活化能Ea = 90.4 kJ·mol-1。能量关系图合理的是
8.向Cr2(SO4)3水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当pH=4.6时,开始出现Cr(OH)3沉淀,随着碱性增强,沉淀增多;但当[OH-1]大于0.1 mol·L-1时,沉淀消失,出现亮绿色的亚铬酸根离子(CrO2-)。平衡关系如下:Cr3+ + 3OH- Cr(OH)3 CrO2- + H+ + H2O
(紫色) (灰绿色) (亮绿色)
向50mL0.05mol·L-1的Cr2(SO4)3溶液中,加入1.0mol·L-1NaOH溶液50mL,反应后观察到现象是
A.紫色 B.亮绿色 C有灰绿色沉淀 D.无法判断
9. 如图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 ΔH<0的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试根据此曲线判断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t1时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t1 时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1时减小SO2的浓度,增加了SO3的浓度
D.t1时增加SO2和O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0.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2c(g);△H<0 x(g)+3y(g)2z(g);△H>0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叙述错误的是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B.等压时,通入z 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c的物质的量改变
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一定增大
D.等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z的质量分数增加
11.一定温度下,将1molA和1molB气体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发生
A(g)+ B(g)xC(g)+D(s),t1时达到平衡,
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气体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A.方程式中x=1 B.t2时刻改变是使用催化剂
C.t3时刻改变是移去少量物质D
D.t1~t3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4
12、关于下图中四个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表示反应H2(g) +Cl2(g) =2HCl(g)能量变化,则该反应热△H =183 kJ/mol
B.②条件不变时, 4A(g) +3B(g) 2C(g)+6D,不同压强 B% 随时间变化,则D一定是气体
C.③表示10 mL 0.1mol/L 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 HCl,产生CO2的体积随盐酸体积的变化,则b表示Na2CO3溶液
D.④绝热恒容密闭容器,SO2(g)+NO2(g)SO3(g)+NO(g)达平衡,结论是,△t1=△t2时,
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13.已知:N2O4(g)2NO2(g) ΔH=+52.70 kJ·mol—1。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再向容器内继续通入少量N2O4,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新平衡时,NO2的体积分数小于原平衡时NO2的体积分数
C.新平衡时,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原平衡大
D.新平衡时,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容器中气体的密度增大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9问,共27分)
14.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1)HCN H+ + CN-, K(1)Θ = 4.9 ×10-10
(2)NH3 + H2O NH4+ + OH-, K(2)Θ = 1.8 ×10-5
(3)H2OH+ + OH-, KwΘ = 1.0 ×10-14算出NH3 + HCN NH4+ + CN-, 反应平衡常数的K值是多少?
15.已知Fe3+与I-在水溶液中发生:2I-+2Fe3+=2Fe2++I2。该反应正反应速率和I-、Fe3+的浓度关系为v=kcm(I-)·cn(Fe3+)(其中k为常数)。
cm(I-)(mol/L)m
cn(Fe3+)[(mol/L)n]
v[mol/(L·s)]
a
0.20
0.80
0.032
b
0.60
0.40
0.144
c
0.80
0.20
0.128
I-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________Fe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16.在量热计中(如图)将100 mL 0.50 mol·L-1的CH3COOH溶液与100 mL 0.55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温度从298.0 K升高至300.7 K。已知量热计的热容常数(量热计各部件每升高1 K所需要热量)是150.5 J·K-1,溶液密度均为1 g·mL-1,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4 J·(g·K)-1。
(1).试求CH3COOH的中和热ΔH表达数值式。
(2).上述数值结果与57.3 kJ/mol有偏差,产生原因可能是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配制0.55 mol/L NaOH溶液时俯视刻度线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e.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17.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已知:
Cu(s)+2H+(aq)=Cu2+(aq)+H2(g) △H=64.39kJ·mol-1
2H2O2(l)=2H2O(l)+O2(g) △H=-196.46kJ·mol-1
H2(g)+O2(g)=H2O(l) △H=-285.84kJ·mol-1
在 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方程式为
18.灰锡(结构松散,常粉末状存在)和白锡(坚固耐用),是锡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Sn(s,灰)Sn(s,白) ΔH=+2.1 kJ/mol, △S=6.5J·mol-1. ;求出灰锡器皿不损坏的温度是 ℃((填“ >”、“ < ”或“=”)
19.密闭容器A和B,A保持恒压,B保持恒容。起始时向容积相等的A、B中分别通入体积比为2∶1的等量SO2和O2,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平衡后。B容器中SO2的质量分数 (填“ >”、“ < ”或“=”) A 容器中SO2的质量分数
20.观察图a和图b,根据定律,写出△H1、△H2、△H3、△H4、△H5和△H6的关系。
图a:
21.探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mol/L 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9=
三.推理计算题(每问2分,共12分)
22.光气(COCl2)在塑料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COCl2的分解反应为、
COCl2(g) Cl2(g) + CO(g)  △H = + 108 KJ·mol-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大图(每次仅改变一个条件):
①比较第2 min 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 T(8)
②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
[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        
③比较第14min时,使平衡移动采取措施可以是
④比较第8 min和第16min时,平衡常数K值(分别用K8,K16表示)大小关系是
⑤COCl2在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中最大的是第 min(范围)
⑥计算出第4min之后再达平衡的混合气体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最大数值是

四.理论实践题(前3问各2分,4问3分,共9分)
23.甲醇是一种化工原料,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
CO(g)+2H2(g)CH3OH(g) △H= -90.8kJ·mol-1。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1molCO .2molH2
1mol CH3OH
2molCO、4molH2
CH3OH的浓度(mol/L)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Q1 kJ
吸收Q2 kJ
放出Q3 kJ
平衡常数
K1
K2
K3
反应物转化率
α 1
α 2
α 3
若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①.容器内压强P:2P甲与2P乙与P丙关系是
②.变化的热量数值Q中, Q1 与Q2的和是
③.画出平衡时甲醇的百分含量(纵坐标)随温度(横坐标)的变化曲线,
要求画出压强不同的两条曲线(标出p1、p2,且p1④.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CO和H2催化合成二甲醚反应为:
3H2(g)+3CO(g) CH3OCH3(g)+CO2(g)右图为绿色电源“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a电极的反应式为
高二化学学科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单选,每题4分,共52分)
1-5CBBDD,6-10ADBCA,11-13DDD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9问,共27分)
14.KΘ= K(1)Θ( K(2)Θ / KwΘ = = 0.88 15.大于
16.(1) CH3COOH的中和热,ΔH=-53.3 kJ·mol-1 (2)a c d(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17. Cu(s)+H2O2(l)+2H+(aq)=Cu2+(aq)+2H2O(l) △H=-319.68kJ.mol-1
18. 大于50℃ 19.B中SO2质量分数 大于 A

20. 图a,△H1+△H2+△H3+△H4+△H5+△H6=0 21. V9=17.5
三.推理计算题(每问2分,共12分)
①T(2)<T(8) ②v(2~3) > v(5~6) = v(12~13) ③体系减小压强
④K8等于K16 ⑤16分钟以后 ⑥62.7—63之间
四.理论实践题(前3问各2分,4问3分,共9分)
23.① 2P甲等于2P乙且大于P丙 ②Q1 与Q2和是90.8
③ ④【(CH3)20】 CH3OCH3 - 12e-+3H2O=2CO2+12H+
二年 班
姓 名
考 号
葫芦岛市一高中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命题人:高二历史组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 小题,每小题2分,共分)
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成“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指用草做成的狗形,供祭祀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与此引文最为接近的观点是
A.“仁者爱人” B.“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C.“与人为善,暖于布帛”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3.“中新网”2010年7月2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决定201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
A.“礼之胜,和为贵” B.“仁人无敌于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养心莫善于寡欲”
3.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 ,哪个是不正确的
A.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
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
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
D.朱熹教人首先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推崇学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
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利用儒家思想教育和培养封建官僚。下列不可能是其教育内容的是
A.《诗》 B.《书》 C.《春秋》 D.《四书章句集注》
6.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7.温家宝总理最近收到友人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他亲笔回信对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做了客观中肯的评价。你觉得温总理不能从这套书里读到的内容是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气者,理之依也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8.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内容。虽然在封建社会没有实现的条件,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下列言论中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①“政在得民” ②“民贵君轻” ③“存百姓”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据此你可以得出
A.“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是孟子提出的最高生活目标和理想
B.孟子主张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
C.孟子的思想被当时的统治者欣然接受
D.孟子的思想不适应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统治者的需要
10.2010年12月10日起,CCTV—10“百家讲坛”连续14集播出《传奇王阳明》。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1.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D.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12.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反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2011年播出的穿越剧《步步惊心》讲了一个现代白领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间的故事。当时,她可能了解到
①皇宫隆宗门内设置军机处 ②传教士在中国介绍西方自然科学
③宫内上演的京剧 ④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4.“鹅湖之会”是指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江西信州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下述不可能是朱熹言论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
C.“柳院竹斋茅店,云芜风树烟溪。听彻残阳晓月,不论巴蜀东西。”
D.“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15.古代中国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却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成就却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 ④理论体系完整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6.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17.假如你是一位北宋的收藏家,你的藏品中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是
A、简仪 B火箭 C雕版印刷术 D司南
18.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19.四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提出了一个命题,你认为哪个最不适宜?
A.两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D.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0.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21.2010年10月31日晚,上海世博会胜利闭幕,同时决定中国馆将续展半年。中国馆展出的是动态的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其原作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汴京城内外社会生活和习俗,“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时代的风采”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北宋风俗画的写实精神
C.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 D 安定繁荣的盛世面
22.在学完《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后,同学小吴得到如下结论和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的《诗经》由孔子编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楚辞和汉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C.唐诗和宋词分别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D.《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23.2011年6月5日,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国家京剧院开启“红色经典中华行”,历时一个月。“红色经典中华行”艺术再现我党的光辉历程,也是京剧艺术传播的一次长征。下列对京剧形成背景理解不正确的是
A.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统治者的重视
C.徽剧与昆曲的融合 D.民间艺人的努力
24.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
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 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
③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 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5.20世纪初,南方某学堂的一个学生在作文时将欧洲的卢梭与中国的孔子、孟子相提并论,他的学业成绩因此被评为第一名。据此推测,这一学堂推崇的政治制度是
A.开明君主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直接民主制
26.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的地位
28、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
C.封建统治陷入了全面危险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业已动摇
2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至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述引言的基本观点是
A、全体社会成员应团结,维护社会安定B、君主应当实行开明专制,听取民众意见
C、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尊重公共意志 D、人民享有集会结社与言论的自由
30.奥运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据说古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而举行的,运动会期间希腊各邦都必须停战,优胜者将被看作是英雄而受到欢迎。古希腊还规定参加运动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受过任何刑罚的自由男子,并禁止妇女参加和观看运动会。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A.由于奥运会的存在,希腊各邦之间不再发生战争
B.古希腊奥运会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
C.古代希腊存在着对妇女、奴隶和移民的歧视
D. 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主观题(共3个小题,40分)
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二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予。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摘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公民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众民所归,乃举为民主,如美、法之总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的建议与顾炎武的观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董仲舒建议的结果及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顾炎武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5分)
(3)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内涵的演变。(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
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虽然这些哲人们并未发现支配整个人类的、永远不变的法则,但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其中有少数君主,还有他们的一些臣民。不仅在欧洲,甚至这种影响还波及到当时的美洲,它甚至并没有随着18世纪、19世纪的结束而消失。
请回答:
(1)欧洲启蒙时代的伟大哲人们是如何批判封建制度的?又是怎样设计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5分)
(2)在当时的欧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批伟大的哲人?(3分)
(3)分别列举这些伟大哲人是如何影响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历史进程的。(4分)
33、(13分)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其中“东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
(1)写出古代中国两项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2分)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分)这种特点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2分)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三大发明为什么“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3分)为什么三大发明在明清之际未能起到促进中国社会变革的作用?(4分)
葫芦岛市一高中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CDD 6-10CBDDC 11-15 DDDCB
16-20 CACDA 21-25CCCBC 26-30 DDBCA
二、非选择题
31、(1)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2分)
顾炎武认为天子是天下大权的所有者,但应分君权于地方,以突出君权的尊贵。(2分)(2)结果:董仲舒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1分) 影响: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治;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分)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分)(3)内涵演变:汉武帝时期,传统的儒家思想得到改造,包容了法家等思想;宋朝把儒学上升到哲学高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地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并赋予时代新内容,使之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6分)
32、(1)针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权力高度集中和腐败现象,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主张把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分开;针对封建等级制度,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人生来是自由的,因而也是平等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学说。(5分)
(2)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却受到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3分)
(3)启蒙思想在欧洲的传播,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促使欧洲政治革命高潮的到来;(如法国大革命);启蒙思想在美洲的传播,促使美洲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最终使美洲各国纷纷摆脱欧洲的殖民统治(如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启蒙思想在亚洲的传播,促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发动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如中国辛亥革命)。(4分,答具体事件也可)
33、(1)成就:我国对彗星的记录;张衡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僧一行首测子
午线长度;郭守敬制成简仪等。(写出两项即可)(2分)特点:世界领先,涉及领域广泛;农业及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较快;;(写出两点即可)(2分)
原因:农耕文明为主的经济形态;农本思想。(2分)
(2)帮助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加速了
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3分)原因:小农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经济交流;政治上君主专制日益腐败;实行文化专制主义。(4分)
葫芦岛市一高中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2.中国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自主发射绕月卫星的知识产权,从而在太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成果,从文化的形式来看,属于(  )。
A.理论 B.思想
C.科技 D.文化
3.2011年,共和国迎来了六十二华诞。62年前,在中国革命取得重大胜利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下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豪迈诗句,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到底的决心,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材料能够说明(  )。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决定社会发展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D.文化作为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4.“文彦博数豆”是我国古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典型事例,说的是小时候文彦博放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在罐中,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数目,日积月累,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为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虚心向古人学习,学会数豆
B.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天生的,和后天的培养没有关系
C.文化素养是在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起来的
D.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二者是一回事
5.齐白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抗战时,白石老人久居沦陷的北平,心绪意境往往用诗与画寄托。这说明(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形式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有其相对独立性
D.传统文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梁祝故事在我国的浙江、河南、甘肃、安徽、山东、江苏等十多个省、市广为流传。国家邮政局发行《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时,众多省、市都认为自己是梁祝故事的原发地,因此纷纷要求举办邮票首发式。材料表明(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市场经济阻碍文化发展
C.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D.举办邮票首发式就能拉动经济发展
7.长期以来,标榜“客观”、“公正”的某些西方媒体报道中国问题时,或由于思维定势,或价值观念的差异,或出于某种特殊的需要,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都持有固执的取舍与评判标准。这告诉我们(  )。
A.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B.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C.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D.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8.要通过宣传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和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  )。
①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②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③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④具有不确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
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 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 ④没有文化人们已经无法生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1.我们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比较看重“实在”、“直来直去”、“实事求是”、“大恩不言谢”、“刀子嘴豆腐心”的价值。在西方,即使是朋友间也信奉“不批评、不抱怨”的价值。西方人对你的赞美之辞,你不必沾沾自喜,那很可能是他对你礼节性尊重的表示。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的交往方式的差异
B.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C.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
D.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差异
12.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影响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中,长征是其中之一。《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国内外媒体关注长征精神,是因为(  )
A.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B.优秀文化就是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
C.优秀文化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
D.优秀文化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
13、之所以要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诚实信用教育,是因为
①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②先进文化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④文化塑造人生⑤文化影响是消极的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4、广告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网络文化、服饰文化、西方节日文化正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由此可见(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B、文化影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潜移默化的
C、人总要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
D、人总能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
15.“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A.没有文化的人不可能确立远大的理想
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
C.知识文化水平越高的人越完美
D.文化具有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的功能
16.“对本国文化了解愈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愈易”。这句话表明:
A.了解本国文化就能了解西方文化
B.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C.不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认识西方文化???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7、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聚焦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应与我国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需要文化的支持,通过文化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等全面发展已成为一种政治责任。这体现了:
A.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B.先进文化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经济发展要以文化发展为基础
18、“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反应的文化现象是:
A.读书是为了交友 B.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生活中
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19、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A、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20.“2011佛山岭南文化艺术节”开幕式首先以精彩的杂技《登人登台》和武术表演等岭南文化特色文艺节目亮相,而由中日韩三国作者创作的一批陶艺精品也共同汇聚“2011亚洲现代陶艺交流展”,均博得人们的好评.材料启示我们: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②要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汇点上创新 ③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④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断借鉴吸收外来文化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21.某市为推进垃圾分类的,实施了小手拉大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一二三工程”,即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两个家长,影响三代人,普及全社会。这是因为: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是做好垃圾分类的关键 ④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2.2012年5月召开的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公布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某校学生开展了“为广东省实践新时代广东精神建言献策”的主题活动,你认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①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加强以增强诚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北宋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可以看出: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元素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
24、“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强调了: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B.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D. 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25、安徽金寨县的山区小学迎来5名来自英国的英语教师,十乡百里村民蜂拥而来,把学校围得水泄不通。这是因为,过去城里才有的外教,今天第一次来到了山村。材料中的文化交流是通过( )形式实现的。
A、商业活动 B、人口迁徙 C、网络 D、教育
26、奥运会起源于希腊,因举办在奥林匹克的地点而名,最初是为了消除城邦间的战争而举办的。后来由希腊走向世界,成为现在奥运会。从文化的眼光看,奥林匹克运动由希腊走向世界的原因是( )
A、奥运会推动了和平 B、奥运会没有国界
C、奥运会规模最大
D、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的,而且属于整个世界的
27.日前,历时7年修订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出版,词典收录了社会上使用面广、主流媒体认可、有资格进入全民词库的新词。对于局限在某一特定人群或场合中使用的词汇,如“神马”、“有木有”……暂时不收。这表明:
A.拒绝接受新文化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D.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8、2012年7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奥运会期间,很多商家都适时地推出了各类展现英国传统文化的体育纪念品,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这同时也让英国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英国体育纪念品的热卖说明:
①商品交换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9.有一次,王安石看到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心想“明月”怎会叫?黄犬怎会“卧花心”呢?,于是提笔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他游历南方发现有一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心飞来飞去。这下他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对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30.“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①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②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③文化交流融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第Ⅱ卷 主观题(40分)
二、非选择题
31、材料一、市场经济应该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但有人认为: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讲了诚信,无钱可赚。也有人认为:很多人都不讲信用,讲诚信的人会吃亏,所以我也不能都做到诚信经营。
材料二、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强调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1)“我不讲诚信,是因为社会上有人不讲诚信;如果人人都讲诚信,我也会讲诚信。”请你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辨析。(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10分)
32、2011年4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阿拉扎大学。首先,总理与该校师生进行了互动。学生们表演了精彩的民族歌舞,并声情并茂地朗诵和演唱了李白的诗歌《早发白帝城》。温总理与学生们共同演唱了印尼民歌《哎哟妈妈》,全场响起阵阵掌声。随后,温家宝与学生们进行了热烈友好的交流,并回答了学生们的问题。总理说,文化从来就是开放包容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尊重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也要相互尊重。不同文明相互包容、相互借鉴,才能实现共同繁荣。要努力推动不同文明间的理解和对话,共同倡导开放包容的时代文化。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要推动不同文明间的理解和对话?(10分)
要倡导开放包容的时代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做?(10分)
葫芦岛市一高中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政治试题答案
1-5 ACCCA 6-10 CDACA 11-15 AADBD
16-20 BABAA 21-25 BAABD 26-30 DDCBA
31、答“(1)第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不讲诚信作为社会问题,必然对个人产生消极的影响。(3分)第二,人们接受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文化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过程。不讲诚信作为社会问题,不能成为个人不讲诚信的根本原因;个人有没有诚信,关键是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3分)
第三,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讲诚信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3分)第四,题中观点没能正确认识到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性,是片面的。1分
(2)第一,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建设,能够发挥先进健康文化对经济政治、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3分)第二,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第 三,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在全 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浓厚风气。(4分)
32、答:(1)第一、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推动不同文明间的理解和对话,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5分)第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推动不同文明间的理解和对话,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有利于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5分)
(2)第一,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5分)
第二、要倡导开放包容的时代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垢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5分)
葫芦岛一高中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数学(文)学科试题
命题人:宋红霞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若则为( )
           或 或
2.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A) (B)
(C) (D)
3.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9 =-2,则此数列前17项之积为( )
A.216 B.-216 C.217 D.-217
4.若a>b>c,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B.<  C.ac>bc   D.ac5.等比数列{an}中,a3=7,前3项之和S3=21, 则公比q的值为( )
A.1 B.- C.1或-1 D.1或
6. 在中,,,,则解的情况(? ? )
A. 无解 B. 有一解 C. 有两解 D. 不能确定
7.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 ? )
?A. 米? B. 米 C. 200米? D. 200米
8.等比数列{an}中,a9+a10=a(a≠0),a19+a20=b,则a99+a100等于( )
A. B.()9 C. D.()10
9.设a,a+1,a+2为钝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410.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k·3n+1,则k的值为( )
A.-3 B.-1 C.1 D.3
11.已知实数x,a1,a2,y成等差数列,x,b1,b2,y成等比数列,则的取值范围是( )
A.[4,+(( B.(-(,-4(((4,+(( C.(-(,0]((4,+(( D.(-(,0(
12.若钝角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成等差数列,且最大边长与最小边长的比值为m,则m的范 围是( )
A.(1,2) B.(2,+∞) C.[3,+∞ D.(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20分。
13.在△ABC中,如果sinA:sinB:sinC=5:6:8,那么此三角形最大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___.
14.设x<1,则函数y=2--x的最小值为 .
15.等比数列{an}中,Sn为数列的前n项和,若Sn+1,Sn,Sn+2为等差数列,则q =_________.
16.数列{an}中,a1=1,an+1=an+2n(n∈N+),则它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数列{an}是等差数列,Sn是前n项和,a4=3,S5=25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2)设bn=|an|,求b1+b2+…+bn .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在中,在边上,且
⑴求AC的长;⑵求的面积。
19.(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单位决定投资3200元建一仓库(长方体状),高度恒定,它的后墙利用旧墙不花钱,正面用铁栅,每米长造价为40元,两侧墙砌砖,每米造价为45元,顶部每平方米造价为20元,
计算:
(1)仓库面积S的最大允许值是多少?
(2)为使S达到最大,而实际投资又不超过预算,那么正面铁栅应设计为多长?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an}的前项和为Sn,a1=1且3an+1+2Sn=3(n为正整数).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恒成立,求实数k的最大值.
(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中,角A,B,C对边分别是a,b,c,,已知cos=.
求cosC的值 . 若acosB+bcosA=2,求(ABC面积最大值.
22.(本小题满分12分)
设是坐标平面上的一列圆,它们的圆心都在轴的正半轴上,且都与直线相切,对每一个正整数,圆都与圆相互外切,以表示的半径,已知为递增数列.
(Ⅰ)证明:为等比数列 ;
(Ⅱ)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葫芦岛一高中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数学(文)学科试题参考答案
1 C 2B 3D 4B 5 D 6 A
7 A 8A 9C 10B 11.C 12 B
-  14.5 15.q=-2 16. 2n(1(n(N+)
17.(1)an=11-2n..........5分
(2)(2)设Tn=b1+b2…+bn
①当1≤n≤5时,Tn=a1+a2+…+an=10n-n2 ;
②当n≥6时, Tn=a1+a2+…+a5-(a6+a7+…+an)
=2S5-Sn=n2-10n+50
∴Tn=……………10分
18.(12分)
解:(1)在中,
∴…………………… 3分
在……6分
∴ ………………………8分
(2)∵
∴……………12分
19.解:(1)设铁栅长为x米,一堵砖墙长为y米,则S=xy依题意 40x+2×45y+20xy≤3200
3200≥40x+90y+20xy≥2+20xy=120+20S
∴ S+6≤160,即(-10)(+16)≤0解得-10≤0,∴ S≤100
∴ S的最大允许值是100平方米.............................8分
(2)由(1)知S取最大值时的条件是40x=90y……①又xy=100……②
解得,x=15,即铁栅的长度设计为15米..............................4分
20.(1)(n为正整数)
(2)
数列{}单调递增,当n=1时,数列中的最小项为,
实数k的最大值为。
21.
22.
葫芦岛市一高中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
命题人:冯丽莹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B.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
C.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本质是(  )
A.药物对病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病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B.病菌对不同的药物进行定向选择
C.药物能诱导病菌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药物诱发了病菌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3.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马和驴交配产生强壮的骡子,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
4.某种群中EE、Ee、ee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  )
5.下列关于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个体数量一定比隐性性状个体多
B.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易于表现
C.在一对等位基因中,基因频率大的一定是显性基因
D.一对等位基因中,基因频率相等时,显性性状个体数量多
6.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 (  )
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
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
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8. 某社区全部人口刚好男女各400人,居委会进行红绿色盲普查,发现女性中有10人患色盲,12名未生育女性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男性中共有22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为
A.7.5﹪ B.6﹪ C.约5.6﹪ D.约8.1﹪
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基本方向
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10.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下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是隔离
B.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有利性状在蜥蜴个体世代间不断保存
C.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共同组成一个种群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11.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④二氧化碳 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⑦ D.③⑤⑥⑧⑨
12.右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时,药液可通过②→①到达各组织细胞
B.③缺氧时的呼吸产物也可作为内环境的一种成分
C.②中的渗透压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与代谢废物含量无关
D.尿素的主要转移方向是③→②→①
13.如图1所示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过程如图2所示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 而
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5h⑤处的血糖浓度高
于①处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30min⑤处的胰岛素
浓度高于①处
14.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15.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16.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值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17.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
1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中pH的调节通过神经调节实现,而体温恒定是一个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C.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是相互联系的,血糖的调节有多种激素参与,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19.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
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
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
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B.反射、体液免疫、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20.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 )
A. D点   B. C点  C.A点     D. B点
2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B.若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导致Cl 内流,就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在缩手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都是双向的,在突触处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22.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树突的膜或细胞体的膜
23.下图为人体两个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图中距离AP=PB,若刺激P点,将发生的变化是( )
A.A点和B点同时发生电位变化 B.释放的⑤不可能引起B点所在的细胞抑制
C.兴奋由P向A点传递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递方向是一致的
D.兴奋可由P传向A、B,也可由A、B传向P
24.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甲、乙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丙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哪些能够证明该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将药物放在甲,刺激乙,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乙,刺激甲,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丙,刺激乙,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丙,刺激甲,肌肉收缩
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25.同声翻译又称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
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在译员专心进行同声翻译时,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 )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26.对健康的实验小鼠依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先静脉注射放射性碘,待小鼠平静后再静脉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随后定时测定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则下列各图能反映其变化规律的是ABCD中的( )

27.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 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 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28.由同一器官分泌,并且生理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 )
A.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B.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C.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29.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既可以调节使血糖升高,又可以调节使血糖降低
B.当下丘脑某一区域兴奋时,会直接促进血糖转变为糖原从而降低血糖
C.若验尿时发现某人出现尿糖,可以推知此人一定患有糖尿病
D.血糖升高只受体液调节,血糖降低则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
30. 图Ⅰ-4-2所示3种哺乳动物由于周围环境温度变动而发生的代谢速度变化。在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动物Y比动物Z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动物X对温度变化的生理调节能力很差
C.在温度t1时,动物X、Y、Z代谢速度相同
D.在低于t2的温度条件下,动物Z代谢速度逐
渐增加
31.下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
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
C.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细胞
D.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
32.下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c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
33.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反应
B.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抗体发挥作用
C.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D.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
34.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
B.甲型H1N1流感康复者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
C.抗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
D.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可以使抗原失去毒性或形成沉淀
35.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Ⅰ、细胞Ⅱ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图中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
36.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分别指的是子代H5N1和抗体
B.合成H5N1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
C.据图可知,H5N1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中涉及逆转录酶
D.c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然后释放淋巴因子杀灭靶细胞释放出来的抗原
37.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抗原,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会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现象的免疫学原理相同(  )
A.少数患者注射青霉素后产生休克反应
B.感染HIV病毒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失
C.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D.产生红斑狼疮的病理过程
38.近年来在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核酸疫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酸(DNA)疫苗导入人体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
B.核酸疫苗接种后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
C.导入的核酸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
D.核酸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
3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后可将逆转录形成的DNA整合到人的DNA中
B.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可通过生殖细胞将已整合到人体DNA中的病毒遗传物质传递给子女
C.艾滋病患者最终是由于多发性感染或恶性肿瘤而死亡
D.艾滋病病毒存在于病人或感染者的体液中,一般不通过唾液或皮肤接触传播
40.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轻松、愉快的心情会使T细胞提高对病毒、肿瘤的监控,间接引起抗体生成能力的升高,使人的免疫力增强,这表明不健康的心态会导致( )
A.细胞免疫提高,体液免疫降低 B.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提高
C.细胞免疫提高,体液免疫提高 D.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降低
二、简答题(共40分)
41.(10分) 如图是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抑制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
(2)图甲中有 个突触,①所指结构的名称是 。在③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 (用图甲中标号表示)的功能。
(3)图乙是运动神经元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的膜内电位变化图。与A情况相比,B情况下,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 ,导致 相对减少,使神经元3兴奋性降低。
42.(16分)下图A、B所示的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C表示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
据图回答:
(1)在人体内,图A所示过程中的信号分子最可能是 ,参与这类物质中蛋白质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有 (不得少于两种)。
(2)如果图A过程表示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那么胰岛素分子主要通过 运输途径到达靶细胞,主要的靶细胞是 (不得少于两种)。
(3)如果图B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组成来看,图中结构2应该属于 ,结构3所释放的物质主要靠靶细胞膜上的 (物质)识别接受。
(4)细胞完成信号应答之后,要进行信号解除以终止细胞应答。已知结构3所释放的物质可使靶细胞产生兴奋,分泌唾液,当一次兴奋传递完成后,该物质立即被分解;若某药物可以阻止该物质的分解,则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若图C所示的信号分子是抗利尿激素,则靶器官是 。
43.(14分)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抗原性物质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 B 细胞,使之增殖、分化
形成___________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
葫芦岛市一高中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CABCD 6-10ADBDC 11-15BCBDD
16-20BBBAC 21-25CACDB 26-30 CDBAB
31-35DACCD 36-40DDCBD
二、简答题:
4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反射弧 (1分)
(2)2(1分) 突触小泡 ④ (3)减少 Na+内流量
42.(每空2分,共16分)
(1)激素?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血液循环??? 肝脏细胞、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等?
(3)传出神经? 糖蛋白(受体或特异性受体)?
(4)促使靶细胞持续兴奋,分泌唾液? 肾小管和集合管(缺一不得分)
43.(共14分,每空2分)
(1)活细胞
(2)①浆细胞(效应B细胞)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 接种病毒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
③ 发病率低、存活率高
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英语学科试题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1. What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
A. A bank B. A museum C. A supermarket
2. At what time will the doctor’s office close?
A. At 6:00 B. At 5:10 C. At 5:00
3. What is the woman’s feeling towards her work?
A. She is disappointed B. She is excited
C. She is satisfied
4.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is willing to lend him her bicycle
B. She refuses to lend him her bicycle
C. She doesn’t have a bicycle
5. How much is the red dictionary?
A. 20 yuan B. 22 yuan C. 11 yuan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6. What does the lady also have?
A. A picture B. A film C. A camera
7. What did the man ask the lady to do?
A. To drink together B. To take their picture C. To say “cheese”
8. Who is the lady?
A. A reporter B. A teacher C. A tourist
9. Why did Linda telephone the policeman Jeff?
A. Because her brother had got his head hurt
B. Because her parents couldn’t wake up
C. Because her brother was not breaking
10. Where does Linda Smith live?
A. At 245 Main Street B. At 254 Pine Street C. At 254 Main Street
11. What did the policeman Jeff advise Linda to do?
A. To move his brother’s neck B. To help his brother to stand up
C. To let his brother stay where he was
12. What is Mr.Carson doing when Mr.Prince calls him?
A. He is having a meeting right now B. He is having his lunch now
C. He is having a talk with his customer
13. What’s the number of Mr.Prince’s telephone?
A. 0852-86261427 extension 4036 B. 0852-68261427 extension 4063
C. 0852-68261427 extension 4036
14. When can Mr.Carson ring Mr. Prince according to the woman?
A. During the meeting B. After supper C. Before or just after lunch
15. What did the boy mean by asking Mary “How did you do that?”
A. How Mary went on the holiday B. Why Mary went to Denver
C. How Mary was able to miss so much school
16.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Washington’s Birthday from the dialogue?
A. Maybe there was a national holiday near that day
B. It was fine that day and nobody wanted to stay in
C. All the students were on their winter holiday that day
17. What did Mary do on Washington’s Birthday?
A. She stayed at home B. She went to the mountain by car
C. She went to the mountain by train for a holiday
18. Who smoked tobacco first in the world?
A. The American Indians B. The American Blacks
C. The European Whites
19. What was used to draw the smoke into their mouth?
A. Long sticks B. Long leaves C. long pipes
20. What was one of the uses of tobacco leaves?
A. To cure pain B. To kill pests C. To be eaten as food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 Stay a bit longer; it’s been such ________ fun having you with us.-----Thanks, anyway. I’ve got ________ early start tomorrow morning.A. /, the B. a, an C. /, an D. the, an22. -----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dvice ______ by our English teacher?----- No one has given me _________. We’d better take it strictly.A. giving, a better piece B. given, a better piece C. given, the better piece D. giving, the better piece23. --How did he get infected?
--She ____the viruses without any protection.
A. exposed to B. had exposed to C. was exposed to D. had been exposed
24. A medical team, _______ 10 doctors and 5 nurses, _______ to Taiwan.A. consisting of; has sent B. consisted of; has been sent C. made up of; have sent D. consisting of; is to be sent
25. -----Are you firmly against any independence move(独立运动) by Taiwan? -----Of course. That’s our basic interest lies. A. why B. when C. where D. in which26. She has been in doctors describe as a vegetative(植物的) state for six years. A. what B. which C. that D. how27. --Who would you like to see at the moment?
--The man ____Mr.White .
A. called himself B.we call him C.calling D. called
28. The book you want is not ___now. I will let you know as soon as it is returned to the library.
A. useful B. possible C available D practical
29. Before the operation, the doctor ___the nurse to be careful.
A. kept B. demanded C. required D. hoped
30. --Michael was late for Mr. Smith’s oral class this morning.
--____? As far as I know, he never comes late.
A. How come B. What of it C. Why not D. What for
31._______surprised me most was the suggestion that he _____.
A.What ; should make B.What ;had made C.That ;should make D.That ; had made
32. The police were seeking more information to find out ____ the rich merchant.
A.who was it that killed B.who it was that killed
C.it was who killed D.who was it killed
33. A expression appeared on his face when he learned his bike had been stolen.
A. surprised; raced B. surprising; racing C. surprising; raced D. surprised; racing
34. -----What do you think of Andrew?
-----There are some things ____ are not easy to ______, and his rudeness is one.
A. that; put up with B. which; get along with C. what; think of D. that; put aside
35. ----Are there any copies left in the book store?
----Sorry. There are ____ if ______.
A. few; some B. a few; any C. few; any D. some; few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One day, when I was in high school, I saw a kid named Kyle from my class walking home from school with all his books. I thought to myself, “ 36 would anyone bring home all his books for the weekend? He must really be 37 .”
As I was walking, I saw several kids running toward him. They ran at him, 38 all his books out of his arms and he fell down in the dirt. His glasses went 39 and landed in the grass.
My 40 went out to him. So, I ran over to him. 41 I handed him his glasses, he looked at me and said, “Hey, thanks!”
I helped him pick up his books, and asked him where he lived. As it 42 , he lived near me. We talked all the way home. Over the next four years, Kyle and I became best friends.
Kyle was the 43 student of our class, one of those guys that really found 44 during high school. Therefore he had the honor to prepare a 45 speech. On the graduation day, I could see that he was 46 . So, I patted him on the back and said, “Hey, big guy, you’ll be 47 !” He looked at me and smiled.
He cleared his throat, and began. “Graduation is a time to 48 those who helped you make it through those 49 years. Your parents, your teachers…but mostly your friends. I am here to tell all of you that being a friend to someone is the best 50 you can give him.”
I just looked at my friend with 51 as he told the story of the first day we met. He had planned to 52 himself over the weekend and was carrying his books home. “Thankfully, nothing happened. My friend 53 me from doing the unspeakable(不能说出来的).”
Not until that moment did I realize that you should never underestimate(低估) the 54 of your actions. With one small gesture you can 55 a person’s life.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36. A.How B.When C.Why D.Where
37. A.stupid B.clever C.wonderful D.anxious
38. A.throwing B.knocking C.taking D.catching
39. A.lost B.sending C.broken D.flying
40. A.heart B.head C.hands D.thought
41. A.While B.As C.Because D.Once
42. A.passed B.came up C.went on D.turned out
43. A.top B.hardest C.favorite D.luckiest
44. A.friendship B.themselves C.pleasure D.it
45. A.class B.school C.graduation D.college
46. A.excited B.nervous C.proud D.crazy
47. A.great B.famous C.praised D.honored
48. A.reward B.remember C.thank D.congratulate
49. A.happy B.exciting C.old D.difficult
50. A.chance B.gift C.help D.favor
51. A.wonder B.anxiety C.disbelief D.pride
52. A.kill B.enjoy C.test D.hurt
53. A.protected B.freed C.warned D.saved
54. A.price B.use C.power D.meaning
55. A.destroy B.change C.save D.understan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One year, my school report made my parents angry. On Christmas Eve, all the presents were stolen, along with our TV. My parents told me that there were no presents because Santa was very angry with my behavior over the past year. The next year on Christmas Eve I slept downstairs with a plastic sword waiting for Santa to make sure that he didn't steal the new TV. The next morning, when I woke up, I saw Santa standing there. As soon as I saw that there were no presents, I grabbed my plastic sword and ran at him, shouting angrily: "THIEF! THIEF!"
Jack
When I was young, we always had a specific room for the Christmas tree. My mom never really liked the location, so one year she moved the tree into another room. I was convinced that Santa would not know where the tree was and would get lost in our house. I was worried that he would be mad and put me on the "bad" list and would not give me any gifts because he couldn't find the tree. I came up with the idea to make signs leading from the fireplace to the tree. They said things like: "Tree this way" or "Santa, put the gifts over here." When my big brother saw them he began to laugh his head off.
Lucy
Does everyone remember going to the mall and sitting on Santa’s lap to have his picture taken at Christmas time?
Well, I used to think that if I did that, Santa would get mad because he would have to go all around the world and give every kid the chance to have his picture taken with him. Of course his lap would hurt and he would be very fired. I thought he might keep a copy of the picture and that would be how he decided who would be on his naughty list.
My mom couldn't get me onto Santa's lap until she made him promise I wouldn't end up on his naughty list.
Lydia
56. The real reason why Jack's TV was taken away is that ______________.
A. his parents were too careless
B. his parents thought he had watched too much TV
C. Santa Claus was not satisfied with Jack’s behavior
D. Santa gave the TV to another child as a present
5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one of the reasons why Lucy didn't want the tree to be moved?
A. Santa would not know where the tree was.
B. Santa would be angry and would not give her any gifts.
C. Her big brother might laugh at her.
D. Santa might think she was a "bad" child.
58. We can learn from the third story that _______________.
A. Lydia’s mother was very Strict with her
B. Lydia believed in Santa when she was young
C. Lydia was naughty when she was young
D. Lydia liked taking pictures with Santa
59. Why didn't Lydia want to take pictures with Santa?
A. She was afraid that Santa would get mad with her.
B. She was afraid that Santa would get too tired and hurt himself.
C. She disliked the idea that Santa would keep a copy of her picture.
D. She feared that she would appear in the Santa's naughty list.
B.
A group of travelers were having dinner in a restaurant .While they were eating fish, they began to tell stories about finding valuable stones inside fish .
An old man ,who had listened to their conversation quietly ,said at last ,”Now I’m going to tell you a true story of my own .When I was young ,I worked in a large company in London .As is usual with other young people ,I fell in love with a pretty girl .Soon we were engaged .Two months before our marriage ,I was suddenly sent to Edinburgh on business .My stay was a bit longer than I had expected .At last my work was done and I left for home .Before I left Edinburgh , I bought a nice diamond ring for my sweet-heart .On my way to London ,I was looking through a newspaper .It was then that I learned of my sweet-heart’s getting married to another man. I was so sad that I threw the diamond ring into the water. A few days later, when I was eating fish ,I bit on something very hard .What do you think it was?
“The diamond ring ,” shouted his friends . “No,” said the old man sadly ,It was a fish bone.
60.The young man bought a diamond ring ______
A. soon after he started working in Edinburgh .
B. when he got engaged to his sweet-heart .
C. after her marriage.
D. when he was going to return.
61. The man was very angry because _______
A. he threw away his diamond ring.
B. his sweet-heart had married someone else
C. he had been away longer than expected
D. a hard stone gave him a terrible pain
62. The other travelers expected the old man to ____
A. get back the diamond ring
B. bite on a stone
C. find a fish bone
D.tell an interesting but untrue story.
C
Alia Sabur, from Northport, N. Y., US, went to college at age 10. And four years later, Sabur became a bachelor of science in. Applied Mathematics summa cum laude(以最优等成绩)from Stony Brook University -- the youngest female in US history to do so. Her education continued at Drexel University, where she earned a Master of Science and a Doctor of Philosophy (哲学博士)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ith an unlimited future ahead of her, Sabur directed her first career choice to teaching. "I really enjoy teaching," she said. She was three days short of her 19th birthday in February, 2008, when she was hired to become a professor at Konkuk University in Seoul, Korea. This distinction made her the youngest college professor in history, according to the Guinness' Book of Worm Records, beating the previous record held by Colin Maclaurin, a student of Isaac Newton, in 1717.
Although she doesn't start until next month, Sabur has taken up teaching math and physics courses at Southern University in New Orleans. Sabur is old enough to teach in the city, but not to join her fellow professors in a bar after work. In Korea, where the drinking age is 20, she might have more luck. In traditional Korean culture, children are considered to be 1 year old-when they are born, and add a year to their age every New Year instead of their actual birthday, so in Korea Sabur is considered 20.
On top of her unprecedented (空前的) academic achievements, Sabur has a black belt in Tae Kwon Do (跆拳道黑带). She is also a talented clarinet (竖笛) player who has performed with musicians like Lang Lang and Smash Mouth. So is there anything Sabur can't do?
63.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Sabur is ________.
A. America's youngest bachelor of science
B. Drexel University's youngest student
C. the world'syoungest college professor
D. the world's youngest female teacher
64. When Sabur was hired as a professor, her actual age is ________.
A. fourteen B. eighteen C. nineteen D. twenty
65.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saying "she might have more luck" (in Paragraph 3)?
A. Sabur might be permitted to drink in a Korean bar.
B. Sabur would be allowed to attend parties in Korea.
C. Sabur is old enough to teach at Konkuk University.
D. Sabur is lucky to be hired by Konkuk University.
66.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Alia Sabur is the youngest female doctor from Stony Brook University.
B. Colin Maclaurin has once been the youngest college professor in the world.
C. In Korea, Alia Sabur is not allowed to drink for she is still underage.
D. Alia Sabur knows anything but Tae Kwon Do.

D
It may help you to know that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perfect speech.At some point in every speech, every speaker says something that is not understood exactly as he has planned.Fortunately, the moments are usually not obvious to the listeners. Why ? Because the listeners do not know what the speaker plans to say. They hear only what the speaker does say. If you lose your place for a moment, wrongly change the order of a couple of sentences, or forget to pause at a certain point, no one will be any the wiser.When such moments occur, don’t worry about them. Just continue as if nothing happened.
Even if you do make an obvious mistake during a speech, that don’t really matter. If you have ever listened to Martin Luther King’s famous speech – “ I have a dream”, you may notice that he stumble(结巴)his words twice during the speech.Most likely, however, you don’t remember.Why? Because you were fixing your attention on its message rather than on his way of speech-making. People care a lot about making mistakes in a speech because they regard speech-making as a kind of performance rather than as an act of communication. They feel the listeners are like judges in an ice-skating competition.But, in fact, the listeners are not looking for a perfect performer. They are looking for a well-thought-out speech that expresses the speaker’s ideas clearly and directly.Sometimes a mistake or two can actually increase a speaker’s attractiveness by making him more human.
As you work on your speech, don’t worry about being imperfect.Once you free your mind of this, you will find it much easier to give your speech freely.
67. The underlined part in the first paragraph means that no one will ___________.
A.be smarter than you B.notice your mistakes
C.do better than you D.know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68. You don’t remember obvious mistakes in a speech because ___________.
A.your attention is on the content
B.you don’t fully understand the speech
C.you don’t know what the speaker plans to say
D.you find the way of speech-making more important
69.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___.
A.giving a speech is like giving a performance
B.one to two mistakes in a speech may not be bad
C.the listen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how a speech is made
D.the more mistakes a speaker makes, the more attractive he will be
70.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How to Be a Perfect Speaker B. How to Make a Perfect Speech
C. Don’t Expect a Perfect Speech D. Don’t Expect Mistakes in a Speech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Have you ever seen any students whose trousers hang so low you can see their underwear? What do you think of that ? Fashionable? Some of today’s teenagers are big fans of such a look? 71
The headmaster of a school in central Italy has asked students to stop wearing low-rise jeans that expose underwear and parts of the body. His request came after a class trip. One day, he saw one boy’s baggy trousers slide to his feet. 72 .
But in Italy, a nation that takes fashion very seriously, the suggestion caused a debate among par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issue is whether the headmaster’s request will limit students’ freedom—or whether dress in Italian schools is too casual.
73 “we do not want to kick fashion out,” the headmaster explained, “ but extremes (极端)of fashion like this are not right in school.” Many other schools have now requested that their students also stop wearing such trousers.
74 Ludovica Gaudio,14, wore extremely low trousers exposing orange underwear in class. It was cold, so she wore a matching orange scarf. 75 “ I don’t really feel comfortable in those sort of jeans,” said Sarah Lattanzi, “In winter , when dressed like that ,it’s quite cold and I am afraid my stomach will ache.”
A.But recently this trend has been at the center of an argument in Italian middle schools.
B.A parents’ group praised the move in favor of good taste, while others advised schools to stop worry about fashion and fix up old school buildings.
C.He pointed out that this way of dressing is not suitable for school.
D.Most students have simply ignored the request.
E.Another 14-year-old girl said she would probably respect the request, simply for practical reasons.
F.Let us see that Italian students react differently to schools’ requests.
G.School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ings more important than students’ clothes.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画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
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Hi Phil,
I’d like you to organize a trip to Scotland for us. I had here a group of 32 Chinese students study in Nottingham University, who want to go on a seven-days tour during the Christmas days. I hope we can have a coach that will take us to Scotland but then bring us back to Nottingham. We also need a guide who speak standard English and knows Scotland well. I would be so grateful if you could work a trip plan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ell me our accommodation and meals as well as how much each of us has to pay for. If you have any information, please either email me or call me for 0774-7745007.
Look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Yours Truly,
Jack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目前,家长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对此做法褒贬不一。下面是就此现象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请根据提示,描述被访者的看法,并阐述你自己的观点。
注意:1. 词数100-120左右 2. 文章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3. 可适当增加细节,使行文连贯。
支持者
反对者
你的观点
1. 省下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睡眠时间
1. 不利于孩子独立,依赖性强
...
2. 路途安全
2. 增加家长负担
3. 增进彼此交流
3. 交通堵塞
参考词汇:交通堵塞traffic jam 负担 burdens 独立性 independence
Recently a survey has been conducted about whether it is wise for parents to drive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 and back home.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
英语学科参考答案
1-5 ABACC 6-10 CBCAC 11-15CACCC 16-20ACACA
21-25CBCDC 26-30 ADCCA 31-35 BBDAC
36—40 CABDA 41—45 BDABC 46—50 BACDB 51—55 CADCB
56-59 BCBD 60-62 DBA 63-66 CBAB 67---70 BABC 71-75ACBDE
改错:
Had---have study—studying seven-days----seven-day but---and speak---speaks so—very work后加out me 后加about for去掉 for改成at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葫芦岛一高中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命题人:张丽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2、用2B铅笔把1—6题答案,13—15题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用黑色签字笔把其余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形具快乐生
张保振
一个时期以来,谈论快乐的话题愈来愈多。工作上有“快乐工作”说,生活上有“快乐生活”说,竞技场上有“快乐足球”说,学校有“快乐学习”说,研究领域有“快乐经济学”说,等等。   人生来具有趋乐避苦的本性。追求快乐,享受快乐,为人之常情。问题是什么叫快乐,怎样才能求得快乐。快乐是感觉,如何求之呢?马克思主义者对快乐有着自己的感受。谢觉哉在谈到长征中的艰苦与快乐时说,“不可能有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快乐来给你享受”,“只有经过劳作、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就告诉我们,形具快乐才生。
形具快乐生,首要在“形”。形是一种载体,是一种形体。无“形”,快乐就成了无本之木。毫无疑问,凡变化者,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无形难变,更难转化为快乐。这种形,具体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就是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一件一件的具体工作。这些工作,或决策,或管理,或科研,或操作等,都是对建设小康社会的参与,对创造新生活的奉献。这些工作,因我参与、我奉献而快乐。因为说到底,形为快乐之质,快乐为形器之用。形与快乐,犹如刀之刃、山之峰,形存快乐存,形谢快乐灭。
形具快乐生,重要在“具”。具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潜台词叫“足”,同义语为“办”。一件事情与工作之“形”,做起来会有难易,论起会有高下,但不论是非凡或是平凡,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困难脚下踩,快乐心头生。如果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事不“具”不“办”,或是三心二意,少“具”缺“足”,东一榔头西一棒,又怎么能享受经过劳作、奋斗、拼搏而取得成功后的快乐呢?
形具快乐生,关键在“生”。生是一种过程,既有出生之意,又有发生之状,更有化生之态。这种有“形”且“具”而“生”发出来的快乐,透视出的是进取,表现出的是愉悦。这种愉悦,既有诸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在接受外部刺激后的外部感觉,又有诸如运动觉、肌体觉、平衡觉等接受肌体内部刺激后,反映身体位置和运动及内脏不同状况的内部感觉。这种感觉属精神层面,只要不止于一步地实践、实践、再实践,进取、进取、再进取,就能使快乐陪伴终生。
形具快乐生,生生会不息。这种生生不息引起的变化,会使大量的新东西产生,并带来源源不断的快乐,使人“一笑失百忧”,精气神更足。生生不息的快乐会使人如神人,似天人,进入无己、无功、无名的境地,成为忘我之人、不讲功劳之人、不讲名分之人,进而吐纳珠玉接千载,卷舒风云通万里。
选自2007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1.下面是关于“形具快乐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所认为的能够产生快乐的“形”是有条件的,它必须具有参与和奉献的特点。
B.“形”是快乐的载体,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工作,它透视出的是进取,表现出的是愉悦。
C.“具”指的是做工作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并获得快乐。
D.“生”指的是劳作、奋斗、拼搏后所获得的快乐,它既指外部感觉,也指内部感觉。
2.下面各项中对“快乐”产生的必要条件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无论是决策、管理、科研、操作,只要是对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新生活有利的工作,就有产生快乐的可能。
B.如果在工作中说得多,做得少,缺少“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的精神,也不能享受到快乐。
C.要想让快乐源源不断,陪伴终生,就得实践、实践、再实践,进取、进取、再进取。
D.忘我之人、不讲功劳之人、不讲名分之人才能精气神更足,获得生生不息的快乐。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这篇议论文先阐述了快乐的含义,然后分析怎样才能得到快乐,最后指出为什么需要快乐。
B.快乐是感觉,不同的人对快乐有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所指的快乐,是马克思主义者所认为的快乐,主要指精神层面。
C.世界上的工作有千千万万,但是本文所指的工作,是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具体工作。
D.在议论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时,作者先从正面分析怎样才能获得快乐,接着又从反方面概括不可能取得快乐的种种表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岁因大稔 稔:庄稼成熟。
B. 讽大亮献之 讽:嘲讽。
C. 深乖昔旨 乖:违背。
D. 而多弼不自伐也 伐:夸耀。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 (3分)
① 以惠政闻 ② 大亮密表曰 ③ 必通宵假寐
④ 我便通夜安卧 ⑤ 而居处卑陋 ⑥ 哭之甚恸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⑥ D. ②⑤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 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 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D. 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8—9题。
乱????后
[南宋]辛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荒宿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鸣虚壁,饥乌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释】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8.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5分)
9.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喜——悲——愤”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全诗,对诗人的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而具体的解说。(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
(2)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3)奚以知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逆?? 爱 佛 刘
七爷是个匪。
七爷原来不是匪。有一年地主逼债,娘上吊而死,七爷红了眼,趁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七爷杀了地主一家,然后上山当了匪。
当匪的日子七爷很快活,这是一种和原来完全不同的生活。没吃的了,就去抢;没花的了,就去夺。要酒有酒,要肉有肉,要女人也有女人。
桂花就是在一次抢劫中,被七爷掳上山的。
桂花吓坏了,瘫在轿子里。七爷说,你不要怕,被七爷看上,是你的福气。
桂花是大家闺秀,读过书,也见过世面。刚开始只是被吓蒙了,镇静下来后,她抱定了拼死的念头。
桂花漂亮,尤其在灯光下,更有夺人魂魄之感。七爷看傻了,他觉得桂花是他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了。他想,拥有了桂花,他这辈子也就不白活了。
但是桂花不从,桂花说,你敢动我一下,我就撞死给你看。
七爷被桂花的气势镇住了,越是这样的女人,对他越有吸引力。
为了脱身,桂花想尽了办法,无奈七爷看得紧,桂花寸步难行。
有一天,桂花说,让我嫁给你也行,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七爷说,请讲。
桂花说,你必须明媒正娶,否则我宁死不嫁。
七爷拍拍腰间的手枪说,这好办,你定日子。
桂花说,我要先回家见一下爹娘,然后再跟你们回来。
七爷说,好办。
选了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一伙人浩浩荡荡地下了山。桂花的爹娘先得到了消息,既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女儿还活着,忧愁的是女儿要嫁给一个土匪。
就在一家人喜忧参半忙活婚事的时候,村外忽然想起了枪声。七爷的一个手下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说,日本鬼子已经把村子包围了。
所有的人都慌张起来,情急之下,七爷一拍腰间的手枪,大声道,有七爷我在呢,弟兄们掩护,让桂花她们先撤。
桂花看着豪情万丈的七爷,心里莫名其妙地动了一下。
七爷说,桂花,你赶快走,如果咱俩有缘分,那就打跑了鬼子我再去找你,如果没有缘分,也许就见不着面了。
桂花半信半疑地看着七爷,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结果。
七爷拔出了腰间的手枪,他大手一挥,高声说,弟兄们,保家的时候到了,我们土匪也是爱国的。
桂花凄婉地看着七爷,忽然说,你要小心。
七爷怔怔地看了一眼桂花,一股暖流忽然涌上心头,这就是爱情的滋味吗?可惜它来的太晚了。
我们走!七爷挥了一下手臂,带着人冲了出去。
没过多久,村子里已是枪声一片。
桂花跟随着父母还没跑出去,就被鬼子围了回来。她们都被赶到村西空旷的一块土地上。桂花眼尖,一眼就看到了被五花大绑着的七爷和他的几个弟兄。桂花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
七爷的半边脸上都是血,好像是受伤了。
一个指挥官模样的鬼子拄着战刀,来回巡视着人群,忽然回身一指七爷说,你的投降的有!
七爷怒目圆睁,脸上的血还在往下滴。
只要你投降了,吃香的喝辣的,皇军是不会亏待你的。
去你妈的,七爷冲着指挥官吐了一口唾沫,别看老子是土匪,可老子活是中国的人,死是中国的鬼,让老子投降,痴心妄想!
桂花看着七爷,没想到一个土匪竟然还有这样的骨气。
死啦死啦的有!统统的死啦死啦的有!指挥官气急败坏,挥舞着手里的战刀。
七爷死了,七爷手下的几个弟兄也死了。
桂花和大部分的乡亲都活了下来。
桂花一生未再嫁。她说,她已成过亲,嫁过人了。
(选自2011年第8期《山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匪徒七爷抢了大家闺秀桂花,虽然七爷满心欢喜漂亮的桂花,可她誓死不从。后来日本鬼子围村时,七爷带领兄弟舍命掩护桂花和乡亲们,才打开了桂花爱情的心扉。
B.桂花其实并未与七爷“拜天地”“入洞房”,但她说,她已成过亲,嫁过人了,这只不过是没有遇上意中人而给前来说媒者的一个托词。
C.桂花是一个刚烈之女,自从七爷有了拔枪保家卫国的举动后,对七爷的爱热情奔放起来,时而嘱咐七爷小心,时而面露钦佩之情。
D.作者善于运用“留白”的手法,恰到好处的“空白空间”在读者脑中拉伸了故事的长度,也增加了人物的厚度,使得小说精彩纷呈,韵味无穷。
E.这篇小说语言凝练,情节集中,人物极富个性。生动的肖像、动作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将桂花和七爷这种非常规的爱情故事,写得曲折回环,感人肺腑。
(2)小说一开始就写“七爷是个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七爷和桂花分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逆爱”,如果以“真爱”为题,你认为哪个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人生也如跨栏
人生也如跨栏。
毫无疑问,曾经的“跨栏王”刘翔一路跑来可谓顺风顺水,意气风发。
13岁时他获得上海市少年田径锦标赛乙组冠军,19岁打破男子 110米栏亚洲纪录,并打破和刷新了保持长达24年之久的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以12秒91平了世界纪录,夺得了金牌,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2006年7月12日,他以12秒88的成绩获得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金牌,并打破沉睡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2007年8月31日,在日本大阪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上,他又以12秒95获得冠军,从而成为首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男子110米栏大满贯得主。
然而,当古巴田径运动员戴伦·罗伯斯2008年6月13日在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跑出了12秒87,打破了刘翔创造的12秒88原世界纪录,人们满怀期望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罗伯斯一决雌雄卫冕冠军时,刘翔却因伤退出了比赛,冠军由罗伯斯夺得。
雄鹰折翅,刘翔一下子从“神坛”跌落下来。懦夫!骗子!装病!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虽然大部分人满是宽容、同情和理解,但谩骂、质疑和轻视仍长期弥漫。
其实,刘翔的脚伤已积重难返,北京奥运会前的一些比赛他是咬牙硬挺着的。北京奥运会在候场时他狠狠地用右脚踹墙壁,以痛止痛。在休息室里,师傅、指导和队医,三个人摁住他的脚,在他右脚跟腱处不停敲打,让疼痛处麻掉。当时他鬼哭狼嚎地叫,整个身体都在发抖,浑身直冒冷汗。
这些外人怎能知道。期望愈高,失望愈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谁让你是英雄。
接下来是治疗脚伤,远赴美国。
他躺在手术台上,主刀医生克兰顿惊呼:“你是怎么坚持的!?翔,你知道吗,跟腱处的伤势,就等于你的鞋底里藏着很多小沙子,你天天踩着他们训练、比赛,你,太不可思议了,你太幸运了,否则早就可能倒下了……”
其实,刘翔本来早就要“倒下”,“刘翔加油”、“刘翔哥哥加油”, 及至“刘翔叔叔加油”,让他很感动,他不想大家失望,所以他一直在勉强坚持。
经过治疗和康复,2009年9月20日,黄金联赛上海站,刘翔以13秒15拿到亚军,但他心中的那口气还是顺不过来。他认为自己再也无法进一步突破了,“我脚不行了,我不想比赛了,我只想混到退役算了……”
“我们也不要求你太多,你还年轻,要学会珍惜。你现在退役我们也没意见,但是这个结,只有你自己去解开。你要记住,人的一生要跨过无数的栏,你现在所经历的只是其中的一个……”
那一夜,父子俩泪眼相对。父亲的这些话,刘翔牢牢地铭记在心间。
2010年5月23日晚,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刘翔只跑出了13秒40,名列第三,甚至还排在史冬鹏之后。
对此,刘翔并不沮丧。他深知,他最大的对手是自己,他现在不是在和别人比,是在和自己跑。于是,他与师傅孙海平开始了一段从零开始的真正复兴。他们又两次赴美进行康复治疗。20多天的美国训练,刘翔瘦了8斤。之后是科学的、系统的、大剂量的训练,刘翔也跑到过13秒以内。师傅说: “重夺世界冠军,这不是白日做梦。”
2010年11月24日,经过27个月的沉寂和洗礼,在第16届亚运会上,刘翔有保留地以13秒09打破110米栏亚运会纪录实现三连冠,外界齐声高呼“王者归来”。 刘翔说,这枚金牌,这个成绩,意义非凡,不亚于雅典奥运会的那枚金牌。刘翔豪气十足地向罗伯斯下战书,要把世界纪录抢回来。
人生是在跨栏,只有鼓足勇气、豪情满怀地跨越挫折、失败和心灵障碍的栏架,才能跃上辉煌之巅。
(选自《哲理》2011年第四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以12秒91打破了世界纪录,夺得了金牌,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出了比赛,虽然丢尽了中国人的脸,但大部分人仍能以宽容、同情、理解的态度对待他。
C.因伤退赛的刘翔,面对挫折、责难、误解曾经情绪低落,甚至不想参加比赛,这样写更显内容客观、真实,刘翔的形象也更为丰满。
D.“父亲”的话有理解,有安慰,有疏导,也有期待,正是这番话,解开了刘翔的心结,使他彻底地战胜了自己。
E.作者采用“卒章显志”的笔法,于结尾处点明了文章主旨:只有鼓足勇气、豪情满怀地跨越挫折、失败和心灵障碍的栏架,才能跃上辉煌之巅。
(2)结合传记内容,简要分析刘翔能够在挫折中“跃上辉煌之巅”的原因。(6分)
 


(3)刘翔为什么说“这枚金牌,这个成绩,意义非凡,不亚于雅典奥运会的那枚金牌”?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4)刘翔在挫折中跃起的故事对你有哪些方面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 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B.高考要求考生复习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科,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使不少考生在模拟考试中吃了大亏。
C.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D. 中国羽毛球队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成绩,队员一归国就受到热烈欢迎,倾国倾城的人们赶到机场迎接。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凡事预则立。为了消除校车的安全隐患,河北省新近出台了不少举措,旨在通过严加管理来促进校车制度的规范与安全。
?B.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C.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D.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宇宙飞船,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国人无不为它所骄傲。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按照这个解释, , 。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 , 。依此类推, , “国学”是可以包罗万象的。
①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学术文化”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
②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可以叫做“国学”
③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才叫“国学”
④中国非传统的学术文化和非中国的学术文化都不叫做“国学”
⑤医学、数学、天文学(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
A. ③①⑤②④ B.③④②⑤① C. ②④③⑤① D. ②⑤③④①
1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5分)
“亲”即“亲爱的”一词的简称,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买家的称呼,后逐渐在网上走红。2011年高考结束,南京理工大学用“淘宝体”发出了短信:“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此后,8月1日外交部微博上出现这样的招聘广告:“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可见“亲”字火到了什么程度。
请对“亲”的流行,发表你的看法,并阐明理由。(60字左右)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一致,字数可略有增减。(6分) 例句:山和海,一个沉静,一个活泼;一个坚实,一个柔软;一个气定神闲,一个波涛汹涌,它们都是博大精深的教科书。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坐在他旁边的一位老人也在守望着一根长长的鱼竿。
一段时间过去了,奇怪的是,老人不时钓到银光闪闪的鳜鱼,可是年轻人的浮标却没有动静。年轻人迷惑不解地问老人:“我们钓鱼的地方相同,您也没有用什么特别的鱼饵,为什么您能钓到这么多鱼,而我却毫无收获呢?”
老人微笑着说:“你要我讲真话,我就告诉你。你的毛病在于思想浮躁,情绪不稳定,动不动就烦乱不安。我钓鱼的时候,常常达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只是静静地守候,不像你时不时地动动鱼竿,叹息一两声。这边的鱼根本感觉不到我的存在,所以,它们咬我的鱼饵,而你的举动和心态只会把鱼吓走,当然就钓不到鱼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哲理感悟?请结合自己的思想经历,结合社会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