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一一表达方式(抒情)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 创造意境、 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
广泛 , 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的使用, 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 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孚法或艺术构思 , 分析其本
身的艺术效果 , 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方式包括: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
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 抒情、 描写、 说明、 议论等。 高考中重点考查抒情、 描写两类,
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后面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
三 、 抒情
概念: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 好恶、 喜怒、 哀乐等主观感悄。 有直接抒情, 有间接抒情。
作用z
鲜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利于深化诗歌的主旨 。
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a.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匠
阳恻闸国 引巳用接丘i抒卫情』|飞11b托物育志(象征)|
le.用典抒情| 匮互到
〈一〉直接抒情。
又叫直抒胸腿, llP直白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直抒豪情壮志、 直抒愤世嫉俗之情、 立j于悲忠愁绪、
直才于欢快喜悦之情 、 直才于对事涩的见解,和看法)。
【示例】
1、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一一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 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 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一李自《梦游天姥吟留另1]》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拳权膏. 使我不能有舒心杨惫的笑颜!直抒胸臆. 表现了蔑视权膏、 不卑不屈的叛
主盘盘L
【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 ;1司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草草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失长, 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最后两句是怎样抒情的?请加以鉴赏.
E答案】(1)最后两句直抒胸臆。(2)宁愿做一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 也不愿做置身书悉的书生. 表现了
作者忠君扳回和建功立业的思想。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渥I撞地, 不拟回头望故乡 .
(5主1 河遥: 邃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 带 , 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佼占的河西 、 陇右之地。
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⑦直接抒情。(明技巧)⑦后两句直接辰示了将士们的心声. 不收复河i室一带失地.誓不回头眺望故
主ι(释运用)③表达 1 斗夺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 克敌制胜的爱国激情. 为国报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
美幸班主义精神.(析作用)
〈二〉间接抒情z 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借其他对象〈景、 物、 人、 事〉表现出来。
离情于景:借景抒情;以乐景写衷情:
寄情干物:托物言志、 〈移情〉:
币 l!悄于事:借古讽今、 用典 、 (即事抒情〉;
1 、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 情景交融 、 寓愉于禁〉
概念: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衔, 寄:窝在景物中 , 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一般情况下 是乐景打’, 乐惰 , 哀景抒衷情, 但也有乐景抒哀销或哀景抒乐惰的写法。
情与絮, 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 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 , 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
状态, 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使产生了。 情与景的关系大体分为主 借景抒情(寓情子景〉, 当情与景关系一致
时, 属于倡景抒情:反衬, 当情与景关系不一致肘, 属于反衬, 可以使乐景写哀请, 也可以是哀崇写乐情;
触景生情 , 即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 引起联想, 产生某种感情。 借景抒情是先产生惰, 作者把情移到最上 ,
触景生情是现有策, 由景想到和1:段有关的人或事。
E练习】
1、 阅读下面的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