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傍水而居 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傍水而居 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3.3傍水而居
一、单项选择题
1.阿育王在印度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 )
A.婆罗门 B.吠舍 C.刹帝利 D.普陀罗
2.我国每年6-9月在不同海域都会实行“禁渔期”,这是为了( )
A.保障渔民的休息 B.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C.减少居民的鱼类消费 D.加强文化教育
3.日本和威尼斯都傍水而居,但两地的生产特色却各不相同,这体现了( )
A.可持续发展原则 B.优势互补原则
C.因地制宜原则 D.人定胜天原则
4.丽水市碧湖平原的通济堰是世界首批灌溉工程遗产,至今依然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功能。但历史上曾经常堵塞,危及粮田的灌溉,联系通济水系图(部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通济堰灌溉区的果道呈树枝状分布,枝杈多
B.通济水系引水源头河流——松阴溪含沙量大
C.丽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丰水期降水过多
D.碧湖平原地势平坦,丰水期溪水带来大量沙沉积
5.日本拥有发达的渔业,其原因主要有(  )
①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北海道,是世界知名的渔场②造船业发达,所造船只性能优良③发达的纺织业,提供了优质的渔网④先进的电子工业技术,未渔业提供了技术和设备⑤近海海域鱼类增多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6.日本渔业发达的原因有( )
①沿海鱼类饵料丰富 ②电子工业发达 ③金融业发达 ④纺织业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
7.小辉同学对《真腊风土记》部分内容作了如下注释,其中正确的是( )
原文记载 注释
A 自温州开洋……过七洲洋,经交趾洋…… 七洲洋就是今印度洋
B 四时如五六月天,且不识霜雪……其地半年有雨,半年绝无。 当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大抵一岁中,可三四番收种……其国中米粮易求。 当地自然条件有利于水稻生产
D 为僧者……削发穿黄。每一村,或有寺,或有塔。 当地盛行伊斯兰教
A.A B.B C.C D.D
8.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河湖密布,居民傍水而居,城乡因水而兴。这里的河流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福祉有
①灌溉农田,利于水稻种植 ②水产养殖,利于渔业发展
③水上航运,便于交通运输 ④水能丰富,便于水力发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暑假期间,小明一家随旅游团到欧洲旅游,期间他们游玩了意大利的威尼斯。在威尼斯旅游期间,小明最有可能看到的场景有(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威尼斯的标志性建筑是 ( )
A.圣马克广场 B.圣马克教堂 C.叹息桥 D.凤凰歌剧院
11.关于日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群岛国家,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B.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C.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快 D.多民族国家,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特色
12.下列关于威尼斯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 500多年以前,是由100多座小岛组成的荒无人烟的岛屿群
B.威尼斯人的祖先建造威尼斯城的目的是躲避外敌
C.威尼斯城是在一个地域狭小、人口稀少的岛屿上建成的
D.威尼斯城的水道上有众多的桥梁连接着众多的岛屿
13.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的(  )
A.东北部 B.东南部 C.中部 D.南部
14.短暂的旅行让小明领略了水上古城的永恒魅力,小明被威尼斯的美景深深折服。这种“美”体现在(  )
①精彩的水上木偶戏
②连绵不绝的高山孕育的滑雪胜地
③魅力无穷的古老建筑
④纵横交织的水道构成的大街小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5.朱自清曾这样描述一个城市:这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大运河穿过这个城市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贡多拉”(Gondola)是一种摇橹的小船,这个城市所特有,它哪儿都去。这个“别致的地方”位于(  )
A.地中海沿岸 B.墨西哥湾沿岸
C.北海沿岸 D.大西洋沿岸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处中国鲁西的临清,在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随着大运河的贯通,正好位于卫河与会通河的交汇处的临清,迅速崛起。据记载,当时临清面对着运河的街道有数十条,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临清商业“遂勃兴而不可遏”,势力范围北至塔湾,南至头闸,绵亘数十里。然而自从海运兴起后,漕船往来大为减少,商品交流日渐稀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海运地位的确立,清政府再也没有花大力气对运河进行整治,致使运河日浅,河道渐涸,河床渐为居民开垦,商业大受影响,因漕运而兴起的商行更是倒闭无数。1855年,黄河又一次决口,将大运河拦腰斩断。虽然经过治理又勉强维持了几年,但到了光绪年间,国弱民穷,再也没有力量治理,于是,大运河荒废了。而随着大运河的衰落,临清也迅速走向没落,往日名响千里的大都会,沦落为今天经济并不发达的偏僻小县城
(1)在山东临清的发展历程中,运河扮演着什么角色?
(2)古往今来,水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3)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说明一个地区的兴衰与水有密切关系吗?
17.读“中国部分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l)图中A处 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长江发源于 山;与台湾岛隔海相望的省(区)是 。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我国陆上相邻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名称:B ;C ;D 。
(3)我国与岛国日本和内陆国蒙古相比较,其海陆位置优越性表现在: 。
1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海、__________海、__________海、________海;台
湾岛东海岸直接面临_________洋。
(2)判断图中字母表示的半岛;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3)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___岛,它与祖国大陆隔着__________海峡。我国面积第二大
的岛屿是__________岛,它与C半岛隔着__________海峡,是我国的内海之一。
(4)图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三个)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位于须德海西南岸,由100多个小岛组成,是全国最大的城市。这里本是一片芦苇丛生的湖沼,渔民在12世纪围了一块地定居。因为靠近北海,便于贸易,后期逐渐建设起城市。围一道堤得一块地,城市不断向海扩展,到14世纪已是东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整个城市有几百万根涂着黑色柏油的木桩,打入地下14-16米深处,王宫就立在13 659根木桩上。阿姆斯特丹1 000多座桥梁中,有350多座较大的能通车,其余是人行的石拱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最初选择居住在阿姆斯特丹的人是靠什么为生的,该城市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该城市的建筑具有什么特点?
(3)如果你是阿姆斯特丹的市长,你准备怎样使本市的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3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C
6.B
7.C
8.A
9.D
10.B
11.B
12.C
13.A
14.B
15.A
16.(1)运河运输兴,临清兴;运河运输衰,临清衰。
(2)古代以内河运输为主,现在是以海洋运输为主。因为古代运输量小,船舶小,航运技术和装备不完善,着重发展内河航运;而现代运输量大,运输的船舶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有能力也有必要发展海运。
(3)水城威尼斯、中国太湖流域水乡孕育的城镇等。
17.(1)曾母暗沙 唐古拉 福建省 (2)缅甸 印度 菲律宾 (3)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或者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
18.(1)渤 黄 东 南 太平
(2)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雷州半岛
(3)台湾 台湾 海南 琼州
(4)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任写三个)
19.(1)渔业。工商业迅速发展。
(2)城市建在海岛上,整个城市下面有几百万根涂着黑色柏油的木桩;小岛与小岛之间由桥梁连接;其建筑物大多由坚硬的、不易被腐蚀的材料建成。
(3)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保护好环境的同时发展经济;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优势项目;与世界各地开展贸易往来,优势互补。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