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专题复习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专题复习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语文
诗歌,文学皇冠上的明珠
——九上第一单元专题复习
特定的诗人
特定的环境
特定的思绪下
喷薄而生
(一)反复朗诵,把握感情基调
《沁园春·雪》豪迈、刚劲、奔放、昂扬向上
《周总理,你在哪里》深沉、热烈
《我爱这土地》深沉、坚定
《乡愁》伤感、缠绵、忧愁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欢乐、明丽、清新
《我看》积极向上、温暖,充满希望
(二)品味字词,感受语言表现力
《沁园春·雪》
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诗人豪迈的意兴
“惜”——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之意
“舞”“驰”——活泼奔放的气势
“竞”——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相继崛起
“冰、雪、银、蜡、素”——一个为大雪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
语言的生动性
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
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周总理,你在哪里》
用词准确而富于变化,语句精炼而内涵丰富
“我们的好总理”——朴素无华但蕴含着深沉的力量,简到极致却释放出无尽的光华
“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避免了语言运用的单调、乏味,而且动词的选择与主体形象高度吻合,贴切而又生动
(二)品味字词,感受语言表现力
增强表达效果
呼告、设问、反问、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
《我爱这土地》
多用修饰语来呈现诗人的情感
“悲愤、激怒”——沉重
“永远汹涌”“无止息地吹刮”——坚定
(二)品味字词,感受语言表现力
比喻、设问
《乡愁》
词语的重复与叠词的运用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
——反衬乡愁之沉重
用具体的形象将乡愁具象
(二)品味字词,感受语言表现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表示颜色的词语呈现四月天的色彩斑斓
“鹅黄、绿、白、柔嫩”——自然的绚丽与生机勃勃
选用华美而富有情感的语言
“聘婷”“鲜妍”——“你”妩媚的风姿
(二)品味字词,感受语言表现力
《我看》
运用许多陌生化语言
春风“揉过”“丰润的青草”——好像人的轻轻揉动而使青草“丰润”起来
季节把花朵“燃起”又“吹熄”——感受到花朵的自然荣枯,感受到生命的不断变化
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
(二)品味字词,感受语言表现力
知识链接:
语言陌生化:
内容上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在艺术上超越常境。其基本构成原则: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从而造成“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三)抓意象,品意境,体悟诗歌意蕴
意象是高度凝练的、寄寓丰富含义的形象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意象
(三)抓意象,品意境,体悟诗歌意蕴
大气磅礴的意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雪后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妖娆美好的意境
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
《沁园春·雪》
《周总理,你在哪里》
(三)抓意象,品意境,体悟诗歌意蕴
高山——衬托周总理形象的崇高伟岸
大地——衬托出周总理胸怀的博大坦荡
对着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反复呼唤,又以“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来回答
阔大、恢弘的意境
人民对总理那种惊天地、动河山的深沉感情
《我爱这土地》
“鸟”——核心意象
激发了人们的忧患意识
“土地、河流、风、黎明”——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
“爱土地”“爱祖国”
(三)抓意象,品意境,体悟诗歌意蕴
《乡愁》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世间有何离情比死别更痛苦?
乡愁
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三)抓意象,品意境,体悟诗歌意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春风、春光、云烟、细雨、青草、绿叶、鲜花、春燕
灵感、梦幻、温暖
春光风舞、云烟星语、雪后嫩绿、花开燕来
春天的灿烂色彩和生机勃勃
诗人内心的欢欣与喜悦
诗人炽热的爱和美好的祝福
(三)抓意象,品意境,体悟诗歌意蕴
《我看》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
——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树木、花朵
“春风吹又生”
“青草池塘处处蛙”
“鸟向檐上飞”
“晴空一鹤排云上”
“清歌遏流云”
“乱花渐欲迷人眼”
清幽、典雅而又富含勃勃生机的意境
(三)抓意象,品意境,体悟诗歌意蕴
对自我的观照,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静静地流淌,
坦荡地飞奔,
这是生命的常态,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三)抓意象,品意境,体悟诗歌意蕴
(四)关注外在形式,读出审美意趣
《沁园春·雪》
以“北国风光”起句,再先“望…”后“看…”,继而由“引…。”“惜……”,最后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尾。
上、下片分别以“望”字和“惜”字统领七个短句
多短句,并以四字句为主——韵律豪放
《周总理,你在哪里》
“呼唤——回答”的结构,句式到用词都是相似,根据不同场景继续描述不同的生活画面。
形式上回环往复的节奏,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和渲染。
(四)关注外在形式,读出审美意趣
破折号的使用
“——你的人民想念你”,起说明作用,且表示意思递进,要重读,强调;
“周总理——”,声音的延长,要把声音送得很高很远,又有强烈、急切寻找的意味;“周——总——理”,一字一顿,字字深情;
“——在这里”“——在一起”,好似回声,语气舒缓,余音不绝,满含深情。
(四)关注外在形式,读出审美意趣
《乡愁》
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
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短句变化错落;
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四)关注外在形式,读出审美意趣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押韵 和谐流转的顺畅美:每节的第一句和第三句均押韵
灵活的跨行 句子匀称的需要,也造成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灵动而富有跳跃性:“轻灵”“星子在”“鲜妍”
(四)关注外在形式,读出审美意趣
多处使用“你是……”句式,兼有“……,你是”“......,你像”的变化 节奏在整齐当中又富有变化,与春天生命的律动以及诗人在春意中情感的变化形成映衬。
点题——照应 使得整首诗圆润流转,产生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四)关注外在形式,读出审美意趣
(五)知人论世,深化作者情感
《我爱这土地》
1938年11月,当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正在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而艾青也自定义“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的。此时,艾青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越深,心中痛苦也越强烈。
共性
都以描写自然之景或特定物象为主,借此抒发某种情怀。
《沁园春·雪》通过描绘北国雪景,歌咏祖国壮丽的河山,引出历代英雄人物并借此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周总理,你在哪里》是在高山、大地、森林等不同场景中寻找周总理的足迹,展示总理为人民事业日夜操劳的丰功伟绩。《我爱这土地》将自己拟想为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国难当头的祖国,表达出对祖国的深沉的爱。《乡愁》将无形的思乡愁绪转化为具体可感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直接使用多个暗喻,歌咏“四月天”的种种,借此赞美“你”带来的爱、温暖和希望。《我看》从“我”所看到的春日晚景写起,由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发出对人的生命感悟,表达了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思考。
把握感情基调、分析意象、关注修辞、发现形式里的意味、联系创作背景
提炼关键词读出节奏、韵律、想象画面、揣摩语言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