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社会思品_历史与社会_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_日本明治维新一、单选题1.日本德仁天皇于2019年10月22日在皇居正殿“松之间”举行了“即位礼正殿之仪”,正式宣告日本第126代天皇即位。来自194个国家及联合国、欧盟等组织的代表共2000余人参加了此次即位仪式。大化年间,日本通过学习唐朝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是 ( )A.幕府统治 B.大化改新 C.殖民掠夺 D.文艺复兴3.2019年的日本新年号出自于日本传统古籍《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不过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D.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4.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的土地,奴隶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此时中国唐朝的统治兴盛极大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改革。材料反映了(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5.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实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6.“按照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模式,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电仓、田庄统归国家所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材料反映出日本大化改新最显著的特点是( )A.“天皇至上” B.“以唐为师”C.“文明开化” D.“脱亚入欧”7.有学者论及某次改革提到:“6 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作用重大”指的是( )①促使日本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②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③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④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8.“在长期的移植过程中,日本对中国的任何东西都来之不拒:中国的经典、书法、建筑、制度和法律(唐律),推动日本进行改革。”7世纪后期的日本能看到的现象是( )A.奴隶在田间从事着劳动 B.允许农民自由买卖土地C.幕府将军掌握国家实权 D.郡的长官都由中央任免9.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发动宫廷政变 B.实行幕府统治C.建立庄园 D.大化改新10.“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这里的“改革”史称( )A.幕府统治 B.农奴制改革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11.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其“新”主要体现在(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C.王室和贵族各有私有领D.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12.大化改新后,古代日本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其变化的实质是日本( )。A.成立幕藩体制 B.出现武士集团C.步入封建社会 D.形成天皇统治13.“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下列能够从材料中得出来的是( )A.日本统治阶层内讧和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吸引是其改革的重要因素B.标志着日本从古代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C.通过土地制度变革,废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变成国家的公地和公民D.这场变革是天皇开始的自上而下封建性质的改革,其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14.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材料反映的是(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15.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是(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明治维新16.百度百科收录某改革:“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此改革( )A.发生在阿拉伯地区 B.领导人是明治天皇C.史称“大化改新” D.使国家过渡到奴隶社会17.大化改新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这里“新时代”的实质是( )A.建立天皇制度 B.实行中央集权C.打破豪强贵族特权 D.确立封建制度18.孝德天皇时期,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学习的是( )A.秦汉制度 B.隋唐制度 C.唐宋制度 D.明清制度19.下列有关世界古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B.法兰克王国是由苏美尔人建立的信奉基督教的国家C.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为英吉利、法兰西和德意志D.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事件是大化改新20.649年,孝德天皇下诏令国博士高向玄理与僧旻“置八省百官”,地方设国郡、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上述这些措施( )A.创立了天皇制度 B.加强了中央集权C.保障了贵族权利 D.形成了武士阶层21.大化改新,其“新”的主要体现是( )A.削弱天皇的权力 B.加速日本封建化的进程C.加强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统治22.646年初,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开始改革。他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日本(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建立了中央集权行政体制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D.王室积极谋求中日国家对等关系23.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他们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 )A.以中国唐朝制度为蓝本 B.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C.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D.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24.如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6世纪40年代 B.公元6世纪60年代C.公元前7世纪40年代 D.公元7世纪40年代25.“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提高。”这表明( )A.改变并不是一帆风顺 B.农民是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C.改革促进了社会进步 D.这次改革限制了天皇的权力26.“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唐朝为典范,实行改革。”这次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查里曼改革C.彼得一世改革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27.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讲道:“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材料说明当时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的重要动因是 ( )①武士集团威胁王室的权益②唐朝对外开放政策的吸引③大和的奴隶制统治陷入危机④在与邻国的实力对比中处于劣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8.从646年开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其仿效的是( )A.秦朝的刑罚制度 B.汉朝的察举制度C.唐朝的典章制度 D.明朝的监察制度29.如果“离开中国文化,明治以前的日本,将没有文化可言”。日本“大化改新”模仿中国确立了( )A.行省制度 B.中央集权制 C.幕藩体制 D.内阁体制30.6﹣9世纪,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下列与日本学习和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建立 D.彼得一世改革31.7世纪前。日本贵族兼并土地,争战不休,社会上出现了“老者啃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的惨状,人民开始了反抗,于是日本政府开始进行改革。材料表明日本改革是为了( )A.缓和社会矛盾 B.推翻幕府统治C.加强君主专制 D.防止贵族争战32.“7世纪,那些游历‘天朝’回来的日本人推动了一场改变日本的改革。”以下属于这次改革内容的是( )①土地归属国家,分给农民耕种 ②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④普及初等教育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33.“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材料描述的是( )A.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C.封建庄园建立 D.明治维新34.“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和这段材料的描述有关的是( )A.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指的是明治维新B.日本民族的优点在于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C.中日交往史上,都是日本派遣大量人员到中国来学习D.日本移植外来文化一直是照搬照抄,且不顾虑也不以为耻35.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是(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明治维新36.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能否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7世纪中叶,日本曾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实行改革。下列对这一改革影响的解读正确的是( )A.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推动了奴隶制经济发展 D.严重阻碍了天皇的权力37.“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这次改革指的是日本历史上的( )A.大化改新 B.戊戌变法C.幕府统治 D.伯里克利改革38.“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300年之久。”下列选项与日本学习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A.文成公主人藏 B.大化改新C.纸币 D.明治维新39.从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可以看出,中国哪一时期的文化对它影响很大( )A.秦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40.大化改新使部民分得了土地,摆脱了依附地位,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了中央集权制,使日本国家制度趋向完善。以上内容是(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41.观察下面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 )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俄国农奴制改革措施42.日本在历史上先后两次“拜师学艺”,其中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是( )A.幕府制度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工业革命4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A.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B.中国戊戌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C.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D.苏俄新经济政策——标志苏联模式的形成44.日本留学生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传播唐朝典章制度。在他们的倡导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45.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其主要内容包含( )A.一切私地收归国有 B.推行“殖产兴业”C.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D.提倡“文明开化”46.“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材料描述的是(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C.封建庄园建立 D.明治维新47.6-9世纪,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下列与日本学习和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建立 D.彼得一世改革48.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A.科举制度 B.租庸调制 C.中央集权制 D.均田制49.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颁布改新诏书,吸收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这一“改革”( )A.确立土地私有制B.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C.提倡“文明开化”D.使日本进入近700年幕府统治时期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 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不符合题意;B. 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不符合题意;C. 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不符合题意;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化年间,日本通过学习唐朝的文化与典章制度, 进行了大化改新,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来回答。2.【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故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由于大化改新。选项B正确;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3.【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不过从“大化”开始”结合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D符合题意;大化改新后天皇大全旁落,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的手中,大化改新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但不是日本实质性的变化;大化改新只是效仿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并没有全面引进,故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4.【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依旧题干“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的信息可知,这段材料描述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的内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统一了日本。5.【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贵族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646年孝德天皇发布改革令: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因此,题干内容说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答题。6.【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题干没有体现、选项CD是明治维新的内容,排除选项AC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大化改新的背景、方式、内容、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7.【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可知,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推动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制度,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大多数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日本的遣唐使回国后把唐朝先进的文化、制度带到了日本,唐朝先进的制度推动了日本的政治改革,日本大化改新的许多政治制度以唐朝为蓝本。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故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8.【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 奴隶在田间从事着劳动,不符合题意;B. 允许农民自由买卖土地 ,不符合题意;C. 幕府将军掌握国家实权 ,不符合题意;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学习唐朝的各种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其中的内容有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大化改新,再结合对大化改新的内容的识记来分析备选项回答。9.【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发动宫廷政变,不符合题意;B.实行幕府统治,不符合题意;C.建立庄园,不符合题意;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日本以中国唐朝的制度为参照,进行了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10.【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幕府统治,不符合题意;B.农奴制改革,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唐朝律令制度, 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 ,这次改革时,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项C符合题意;D.明治维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11.【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 ,通过向中国唐朝学习,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全面向中国学习,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项B符合题意;C. 王室和贵族各有私有领 ,不符合题意;D. 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12.【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大化改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13.【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 日本统治阶层内讧和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吸引是其改革的重要因素,不符合题意;B. 标志着日本从古代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信息“ 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可以看出, 通过土地制度变革,废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变成国家的公地和公民 ,故选项C符合题意;D. 这场变革是天皇开始的自上而下封建性质的改革,其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14.【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分析可知, 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 ,这属于大化改新的背景,故选项A符合题意;B.大化改新的内容,不符合题意;C.大化改新的性质,不符合题意;D.大化改新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理解之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15.【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伯里克利改革,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可知,这次改革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仿照唐朝时期的各项制度进行全面改革,故选项B符合题意;C.北魏孝文帝改革,不符合题意;D.明治维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细心看题干信息,准确理解识记基础知识。16.【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材料提到“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结合所学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B项当时的天皇是孝德天皇,年号大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D项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期权制的封建国家,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 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需要同学们牢记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做题时灵活运用。17.【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世纪,日本参照中国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确立了封建制度,实现了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飞跃,即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故D符合题意;A项大化改新之前,日本已完成了统一,故A不符合题意;B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只是封建制度的一个方面,不是实质,故B不符合题意;C项日本在12世纪建立起幕府统治,故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 本题考查日本效仿唐制的变革,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实质,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8.【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在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选项B正确;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19.【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选项D正确;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0.【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创立了天皇制度,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大化改新实行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得中央掌握了政权,这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故选项B符合题意;C.保障了贵族权利,不符合题意;D.形成了武士阶层,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采取的措施,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21.【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大化改新是日本自上而下封建性质的改革,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2.【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八省百官”制、”国郡里” 制、“食封” “俸禄” 等信息可知,日本仿效唐朝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故选B ;A项并非材料的主旨, 排除;C项“全面效仿”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王室对中日关系的立场和态度,排除D;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难度适中,从材料中“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 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结合唐代政治体制分析即可。23.【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回国后,他们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大化改新参照我国唐朝的制度进行改革,也就是说大化改新以中国唐朝制度为蓝本,故选项A符合题意;B. 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 ,不符合题意;C. 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不符合题意;D. 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24.【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公元前6世纪40年代,不符合题意;B.公元6世纪60年代,不符合题意;C.公元前7世纪40年代,不符合题意;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开始于646年,这一年属于公元7世纪40年代,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知道大化改新的时间,再结合所学知识换算所属的世纪和年代回答。25.【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 改变并不是一帆风顺,不符合题意;B. 农民是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信息“ 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提高 ”,可以看出,大化改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D. 这次改革限制了天皇的权力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26.【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唐朝为典范,实行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选项A符合题意;查里曼改革与查里曼帝国相关,B排除;彼得一世改革与俄国相关,C排除;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俄国相关,D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27.【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6、7世纪时日本国内的危机以及唐朝、新罗的兴盛,说明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的重要动因是大和奴隶制统治陷人危机以及与邻国的实力对比处于劣势,选项C③④符合题意;①与题干时间不符,②不能从题干信息中得出,所以排除ABD;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28.【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6世纪—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影响,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9.【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行省制度,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唐朝的制度,在政治、经济上全面向中国学习,经过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项B符合题意;C.幕府体制,不符合题意;D.内阁体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30.【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效仿唐制的改革。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故B项正确;大和统一日本是在4世纪末5世纪初基本上完成的,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幕府统治建立是在12世纪末,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17世纪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日本孝德天皇在位时进行大化改新。31.【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皇权旁落,政局混乱,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选项A正确;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32.【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没有承认土地私有,不允许自由买卖,没有普及初等教育。故①③符合题意,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题肢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33.【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项A符合题意;B.倒幕运动,不符合题意;C.封建庄园建立,不符合题意;D.明治维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34.【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由此可见,日本民族的优点在于善于学习外国长处,勇于改革创新。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等相关史实,说法错误,应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人物、主要内容、影响及评价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35.【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由材料“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可知,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故 B 正确;A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36.【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将部民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说法错误,应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影响是解题的关键。37.【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大化改新仿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经过改革,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无关,应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38.【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A.文成公主入藏反映的是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与日本无关,故A错误。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继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C.中国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与日本学习模仿唐朝无关,故C错误。D.明治维新日本学习的对象是欧美,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确答案。39.【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地阻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奴隶主统治出现严重危机。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现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人物、主要内容、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40.【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A:大化改新的背景 :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B: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将部民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向他们收取赋税。C:大化改新的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D:大化改新的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同时,学生还应理解和区分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如选项中的“背景”“性质”等。41.【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据题干信息“二官八省”并结合所学,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的朝廷设二官,八省,二官就是神祇官,太正官,神祇官掌管国家祭祀,太政官掌管行政,太政官下设四名次等官,分为左右大臣和大纳言,中纳言、太政官下设中务,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宫内八省;省下有职,寮,司等下级机关。 C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42.【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据“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可知,与大化改新有关。大化改新的领导人是孝德天皇,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中央设立八官二省,地方设立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通过改革,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是大化改新。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识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43.【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中,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时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孝德天皇上台执政,颁布诏书,开始改革。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B项中,戊戌变法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故排除;C项中,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并非彼得一世改革,故排除;D项中,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苏联模式的形成,故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的相关史实,侧重考查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识记和理解能力。44.【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史称大化改新。A:北魏孝文帝改革,排除;B:大化改新,符合题意;C:农奴制改革,排除;D:明治维新,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45.【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A 正确;“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是19世纪日本学习西方进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BD 排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是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C 排除。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46.【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伯里克利改革,不符合题意;B.根据题干“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项B符合题意;C.封建庄园建立,不符合题意;D.明治维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47.【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故B项正确;大和统一日本是在4世纪末5世纪初基本上完成的,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幕府统治建立是在12世纪末,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17世纪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考查日本效仿唐制的改革。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48.【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正确;科举制、租庸调制、均田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B、D错误。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49.【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确立土地私有制,不符合题意;B.据材料“吸收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判断是日本的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故选项B符合题意;C.提倡“文明开化”,不符合题意;D. 使日本进入近700年幕府统治时期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备选项回答,注意备选项。1 / 1社会思品_历史与社会_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_日本明治维新一、单选题1.日本德仁天皇于2019年10月22日在皇居正殿“松之间”举行了“即位礼正殿之仪”,正式宣告日本第126代天皇即位。来自194个国家及联合国、欧盟等组织的代表共2000余人参加了此次即位仪式。大化年间,日本通过学习唐朝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 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不符合题意;B. 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不符合题意;C. 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不符合题意;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化年间,日本通过学习唐朝的文化与典章制度, 进行了大化改新,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来回答。2.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是 ( )A.幕府统治 B.大化改新 C.殖民掠夺 D.文艺复兴【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故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由于大化改新。选项B正确;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3.2019年的日本新年号出自于日本传统古籍《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不过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D.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不过从“大化”开始”结合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D符合题意;大化改新后天皇大全旁落,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的手中,大化改新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但不是日本实质性的变化;大化改新只是效仿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并没有全面引进,故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4.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的土地,奴隶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此时中国唐朝的统治兴盛极大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改革。材料反映了(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依旧题干“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的信息可知,这段材料描述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的内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统一了日本。5.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实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贵族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646年孝德天皇发布改革令: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因此,题干内容说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答题。6.“按照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模式,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电仓、田庄统归国家所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材料反映出日本大化改新最显著的特点是( )A.“天皇至上” B.“以唐为师”C.“文明开化” D.“脱亚入欧”【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题干没有体现、选项CD是明治维新的内容,排除选项AC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大化改新的背景、方式、内容、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7.有学者论及某次改革提到:“6 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作用重大”指的是( )①促使日本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②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③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④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可知,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推动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制度,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大多数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日本的遣唐使回国后把唐朝先进的文化、制度带到了日本,唐朝先进的制度推动了日本的政治改革,日本大化改新的许多政治制度以唐朝为蓝本。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故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8.“在长期的移植过程中,日本对中国的任何东西都来之不拒:中国的经典、书法、建筑、制度和法律(唐律),推动日本进行改革。”7世纪后期的日本能看到的现象是( )A.奴隶在田间从事着劳动 B.允许农民自由买卖土地C.幕府将军掌握国家实权 D.郡的长官都由中央任免【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 奴隶在田间从事着劳动,不符合题意;B. 允许农民自由买卖土地 ,不符合题意;C. 幕府将军掌握国家实权 ,不符合题意;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学习唐朝的各种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其中的内容有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大化改新,再结合对大化改新的内容的识记来分析备选项回答。9.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发动宫廷政变 B.实行幕府统治C.建立庄园 D.大化改新【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发动宫廷政变,不符合题意;B.实行幕府统治,不符合题意;C.建立庄园,不符合题意;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日本以中国唐朝的制度为参照,进行了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10.“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这里的“改革”史称( )A.幕府统治 B.农奴制改革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幕府统治,不符合题意;B.农奴制改革,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唐朝律令制度, 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 ,这次改革时,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项C符合题意;D.明治维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11.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其“新”主要体现在(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C.王室和贵族各有私有领D.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 ,通过向中国唐朝学习,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全面向中国学习,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项B符合题意;C. 王室和贵族各有私有领 ,不符合题意;D. 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12.大化改新后,古代日本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其变化的实质是日本( )。A.成立幕藩体制 B.出现武士集团C.步入封建社会 D.形成天皇统治【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大化改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13.“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下列能够从材料中得出来的是( )A.日本统治阶层内讧和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吸引是其改革的重要因素B.标志着日本从古代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C.通过土地制度变革,废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变成国家的公地和公民D.这场变革是天皇开始的自上而下封建性质的改革,其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 日本统治阶层内讧和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吸引是其改革的重要因素,不符合题意;B. 标志着日本从古代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信息“ 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可以看出, 通过土地制度变革,废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变成国家的公地和公民 ,故选项C符合题意;D. 这场变革是天皇开始的自上而下封建性质的改革,其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14.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材料反映的是(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分析可知, 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 ,这属于大化改新的背景,故选项A符合题意;B.大化改新的内容,不符合题意;C.大化改新的性质,不符合题意;D.大化改新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理解之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15.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是(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明治维新【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伯里克利改革,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可知,这次改革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仿照唐朝时期的各项制度进行全面改革,故选项B符合题意;C.北魏孝文帝改革,不符合题意;D.明治维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细心看题干信息,准确理解识记基础知识。16.百度百科收录某改革:“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此改革( )A.发生在阿拉伯地区 B.领导人是明治天皇C.史称“大化改新” D.使国家过渡到奴隶社会【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材料提到“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结合所学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B项当时的天皇是孝德天皇,年号大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D项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期权制的封建国家,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 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需要同学们牢记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做题时灵活运用。17.大化改新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这里“新时代”的实质是( )A.建立天皇制度 B.实行中央集权C.打破豪强贵族特权 D.确立封建制度【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世纪,日本参照中国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确立了封建制度,实现了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飞跃,即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故D符合题意;A项大化改新之前,日本已完成了统一,故A不符合题意;B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只是封建制度的一个方面,不是实质,故B不符合题意;C项日本在12世纪建立起幕府统治,故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 本题考查日本效仿唐制的变革,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实质,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8.孝德天皇时期,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学习的是( )A.秦汉制度 B.隋唐制度 C.唐宋制度 D.明清制度【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在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选项B正确;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19.下列有关世界古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B.法兰克王国是由苏美尔人建立的信奉基督教的国家C.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为英吉利、法兰西和德意志D.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事件是大化改新【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选项D正确;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0.649年,孝德天皇下诏令国博士高向玄理与僧旻“置八省百官”,地方设国郡、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上述这些措施( )A.创立了天皇制度 B.加强了中央集权C.保障了贵族权利 D.形成了武士阶层【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创立了天皇制度,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大化改新实行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得中央掌握了政权,这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故选项B符合题意;C.保障了贵族权利,不符合题意;D.形成了武士阶层,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采取的措施,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21.大化改新,其“新”的主要体现是( )A.削弱天皇的权力 B.加速日本封建化的进程C.加强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统治【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大化改新是日本自上而下封建性质的改革,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2.646年初,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开始改革。他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日本(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建立了中央集权行政体制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D.王室积极谋求中日国家对等关系【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八省百官”制、”国郡里” 制、“食封” “俸禄” 等信息可知,日本仿效唐朝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故选B ;A项并非材料的主旨, 排除;C项“全面效仿”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王室对中日关系的立场和态度,排除D;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难度适中,从材料中“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 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结合唐代政治体制分析即可。23.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他们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 )A.以中国唐朝制度为蓝本 B.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C.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D.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回国后,他们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大化改新参照我国唐朝的制度进行改革,也就是说大化改新以中国唐朝制度为蓝本,故选项A符合题意;B. 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 ,不符合题意;C. 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不符合题意;D. 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24.如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6世纪40年代 B.公元6世纪60年代C.公元前7世纪40年代 D.公元7世纪40年代【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公元前6世纪40年代,不符合题意;B.公元6世纪60年代,不符合题意;C.公元前7世纪40年代,不符合题意;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开始于646年,这一年属于公元7世纪40年代,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知道大化改新的时间,再结合所学知识换算所属的世纪和年代回答。25.“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提高。”这表明( )A.改变并不是一帆风顺 B.农民是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C.改革促进了社会进步 D.这次改革限制了天皇的权力【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 改变并不是一帆风顺,不符合题意;B. 农民是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信息“ 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提高 ”,可以看出,大化改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D. 这次改革限制了天皇的权力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26.“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唐朝为典范,实行改革。”这次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查里曼改革C.彼得一世改革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唐朝为典范,实行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选项A符合题意;查里曼改革与查里曼帝国相关,B排除;彼得一世改革与俄国相关,C排除;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俄国相关,D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27.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讲道:“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材料说明当时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的重要动因是 ( )①武士集团威胁王室的权益②唐朝对外开放政策的吸引③大和的奴隶制统治陷入危机④在与邻国的实力对比中处于劣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6、7世纪时日本国内的危机以及唐朝、新罗的兴盛,说明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的重要动因是大和奴隶制统治陷人危机以及与邻国的实力对比处于劣势,选项C③④符合题意;①与题干时间不符,②不能从题干信息中得出,所以排除ABD;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28.从646年开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其仿效的是( )A.秦朝的刑罚制度 B.汉朝的察举制度C.唐朝的典章制度 D.明朝的监察制度【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6世纪—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影响,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9.如果“离开中国文化,明治以前的日本,将没有文化可言”。日本“大化改新”模仿中国确立了( )A.行省制度 B.中央集权制 C.幕藩体制 D.内阁体制【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行省制度,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唐朝的制度,在政治、经济上全面向中国学习,经过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项B符合题意;C.幕府体制,不符合题意;D.内阁体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30.6﹣9世纪,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下列与日本学习和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建立 D.彼得一世改革【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效仿唐制的改革。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故B项正确;大和统一日本是在4世纪末5世纪初基本上完成的,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幕府统治建立是在12世纪末,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17世纪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日本孝德天皇在位时进行大化改新。31.7世纪前。日本贵族兼并土地,争战不休,社会上出现了“老者啃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的惨状,人民开始了反抗,于是日本政府开始进行改革。材料表明日本改革是为了( )A.缓和社会矛盾 B.推翻幕府统治C.加强君主专制 D.防止贵族争战【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皇权旁落,政局混乱,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选项A正确;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32.“7世纪,那些游历‘天朝’回来的日本人推动了一场改变日本的改革。”以下属于这次改革内容的是( )①土地归属国家,分给农民耕种 ②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④普及初等教育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没有承认土地私有,不允许自由买卖,没有普及初等教育。故①③符合题意,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题肢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33.“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材料描述的是( )A.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C.封建庄园建立 D.明治维新【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项A符合题意;B.倒幕运动,不符合题意;C.封建庄园建立,不符合题意;D.明治维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34.“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和这段材料的描述有关的是( )A.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指的是明治维新B.日本民族的优点在于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C.中日交往史上,都是日本派遣大量人员到中国来学习D.日本移植外来文化一直是照搬照抄,且不顾虑也不以为耻【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由此可见,日本民族的优点在于善于学习外国长处,勇于改革创新。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等相关史实,说法错误,应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人物、主要内容、影响及评价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35.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是(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明治维新【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由材料“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可知,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故 B 正确;A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36.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能否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7世纪中叶,日本曾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实行改革。下列对这一改革影响的解读正确的是( )A.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推动了奴隶制经济发展 D.严重阻碍了天皇的权力【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将部民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说法错误,应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影响是解题的关键。37.“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这次改革指的是日本历史上的( )A.大化改新 B.戊戌变法C.幕府统治 D.伯里克利改革【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大化改新仿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经过改革,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无关,应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38.“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300年之久。”下列选项与日本学习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A.文成公主人藏 B.大化改新C.纸币 D.明治维新【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A.文成公主入藏反映的是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与日本无关,故A错误。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继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C.中国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与日本学习模仿唐朝无关,故C错误。D.明治维新日本学习的对象是欧美,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确答案。39.从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可以看出,中国哪一时期的文化对它影响很大( )A.秦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地阻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奴隶主统治出现严重危机。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现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人物、主要内容、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40.大化改新使部民分得了土地,摆脱了依附地位,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了中央集权制,使日本国家制度趋向完善。以上内容是(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A:大化改新的背景 :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B: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将部民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向他们收取赋税。C:大化改新的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D:大化改新的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同时,学生还应理解和区分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如选项中的“背景”“性质”等。41.观察下面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 )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俄国农奴制改革措施【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据题干信息“二官八省”并结合所学,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的朝廷设二官,八省,二官就是神祇官,太正官,神祇官掌管国家祭祀,太政官掌管行政,太政官下设四名次等官,分为左右大臣和大纳言,中纳言、太政官下设中务,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宫内八省;省下有职,寮,司等下级机关。 C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42.日本在历史上先后两次“拜师学艺”,其中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是( )A.幕府制度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工业革命【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据“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可知,与大化改新有关。大化改新的领导人是孝德天皇,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中央设立八官二省,地方设立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通过改革,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是大化改新。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识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4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A.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B.中国戊戌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C.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D.苏俄新经济政策——标志苏联模式的形成【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中,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时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孝德天皇上台执政,颁布诏书,开始改革。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B项中,戊戌变法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故排除;C项中,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并非彼得一世改革,故排除;D项中,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苏联模式的形成,故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的相关史实,侧重考查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识记和理解能力。44.日本留学生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传播唐朝典章制度。在他们的倡导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史称大化改新。A:北魏孝文帝改革,排除;B:大化改新,符合题意;C:农奴制改革,排除;D:明治维新,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45.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其主要内容包含( )A.一切私地收归国有 B.推行“殖产兴业”C.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D.提倡“文明开化”【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 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A 正确;“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是19世纪日本学习西方进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BD 排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是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C 排除。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46.“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材料描述的是(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C.封建庄园建立 D.明治维新【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伯里克利改革,不符合题意;B.根据题干“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项B符合题意;C.封建庄园建立,不符合题意;D.明治维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47.6-9世纪,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下列与日本学习和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建立 D.彼得一世改革【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故B项正确;大和统一日本是在4世纪末5世纪初基本上完成的,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幕府统治建立是在12世纪末,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17世纪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考查日本效仿唐制的改革。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48.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A.科举制度 B.租庸调制 C.中央集权制 D.均田制【答案】C【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正确;科举制、租庸调制、均田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B、D错误。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49.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颁布改新诏书,吸收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这一“改革”( )A.确立土地私有制B.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C.提倡“文明开化”D.使日本进入近700年幕府统治时期【答案】B【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A.确立土地私有制,不符合题意;B.据材料“吸收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判断是日本的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故选项B符合题意;C.提倡“文明开化”,不符合题意;D. 使日本进入近700年幕府统治时期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备选项回答,注意备选项。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社会思品_历史与社会_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_日本明治维新(学生版).docx 社会思品_历史与社会_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_日本明治维新(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