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音乐下册《东方之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岭南春早》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 “ 祖国统一 ” 为主题,以 “ 回归 ”为主线。《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0 1|4. 6 i” 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特别是 “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 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 ---- 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其画龙点睛之句 ----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2、歌曲是台湾著名的音乐人罗大佑作词作曲并首唱,歌曲为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二.教学目标:1 、通过演唱与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2 、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 、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的结构,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进而获得知识。4、让学生了解香港回归二十年后,展示给我们的全新面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突出“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2.歌曲中的弱起小节、休止符、附点八分音符、三连音、一字多音等。四.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钢琴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视频2.你们知道香港在什么时候回归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 3.香港未回归我们祖国之前,在什么朝代被哪个帝国主义国家所割让和租借?(清朝,1842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后,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4.播放中国地图图片,让学生指出香港的地理位置。5.为什么人们常把香港比喻为“东方之珠”?(因它风景秀丽,经济繁荣,是国际贸易、航运和金融中心之一,是国际大都市,因此人们常比喻它为“东方之珠”)6.播放香港夜景图片,让学生体会香港的美丽及繁荣(设计意图:了解香港的历史以及所经历的苍桑,知道香港的地理位置,并知道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二)歌曲《东方之珠》的听、说1.出示课题《东方之珠》2.欣赏刘德华、那英演唱《东方之珠》的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1)《东方之珠》这首歌曲是哪位音乐人所做词、作曲?(台湾著名音乐人罗大佑所作词作曲,《东方之珠》创作于1986年,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初,此歌由他本人首唱)(2)试分析歌曲《东方之珠》的曲式结构,看看这首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与意境?(曲式结构:A+B A部分旋律平稳、抒情、亲切, 描绘 了香港的美丽。B部分情绪高涨,激昂,把对东方之珠—香港的爱恋,对祖国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设计意图: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作曲者以及歌曲的意境)(三)乐理知识1.反复记号:① || 表示从头反复② ||: ||表示记号内的乐曲重复一遍③“DS”反复记号,记在乐曲的复纵线下,如“||”,表示要记有“ ”记号处反复,反复唱(奏)到记有“Fine”或“ ”处结束。④ “ ”反复跳跃记号。2.三连音:把分成二部分的音值,平均分成三部分,就叫三连音。(设计意图:学会反复记号以及三连音)(四)学唱歌曲歌谱学习(1)根椐反复记号指导学生懂得此歌曲如何反复演唱。(2)跟随老师学唱歌谱一遍方法:在弱起小节、休止符、附点音符、切音符、三连音等地方,教师要着重指导,让学生掌握唱法。歌词学习(1)跟随教师范唱学习歌词一遍(2)跟随教师伴奏,集体有感情地演唱一遍(3)通过歌曲的学习,你认为最好听、最感人的是那几句?请你大胆地唱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情感内容(例如:“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这句深切地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这句多次的强调,深刻地揭示了香港同胞同为炎黄子孙,渴望归依祖国母亲的怀抱,渴望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之情。)(4)爱国情感教育1、同学们:如果一个国家贫穷落后,会备受外敌的侵略与欺凌,如果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你们正处在少年时期,你们认为如何做才能使我们国力更加强大?更加让外国尊重我们?演唱方式1.领唱与齐唱方法:①让学生划出领唱与齐唱部分。②由一位男学生与一位女学生担任领唱,其他同学担任齐唱。③ B部分由教师指挥带领学生有激情地演唱。2、分两组对唱(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的学习,学会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内容情感,让学生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五)跟随歌曲演唱,进行律动1、教师动作示范并分解动作分解说明:此歌曲用阿拉伯数字“2”的写法来做律动(1) 右手单写“2”(歌词:小河弯弯向东流……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2) 左手单写“2”(歌词:月儿弯弯的海港……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3) 双手对开写“2”(歌词: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4) 歌曲的反复段,动作在原来单手写“2”的基础上稍加变化。2、播放演唱视频,让学生边唱边进行律动。(通过律动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意境,活泼课堂气氛)(六)课堂总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经历沧桑,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地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相信台湾的回归也指日可待。但回归的历程仍需要我们做出艰辛的努力,期望就在我们的身上,为了祖国的统一,为了民族的昌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七)课后作业1、了解更多香港资料。(香港旅游网)2、积累以思乡爱国为主题的诗句和歌曲。窗体顶端(设计意图:通过布置的作业,结合时下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把课堂中学生对祖国、对香港的热爱自豪之情进一步延伸,再次体现课堂中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窗体底端窗体顶端教学反思:1. 本课的重点是一首突出“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的歌曲。2.通过歌曲的曲式分析,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歌曲所表蕴含的意境,对学生有着一定的挑战。教师能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同阶段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从而制定出层次清晰的教学策略。而且,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模仿、对比的手法来分析歌曲的创作来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研究型、自主性的探索学习精神。2. 在这节课,教师让学生在听、唱、创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 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课例点评: 本教学案例的设计能围绕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的明确,遵循教学中的五个环节,科学合理地布局。不花巧不做秀,既有深度又有内涵,可以说是滴水不陋、环环紧扣、层层深入、逐一剖解,从中看出执教者对新课标的理解是如此的透彻。真正做到音乐教学中美的渗透,达到了审美效果。而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的差异,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外露和善于表达,执教老师能在教学设计上发挥自身的艺术素养、文化水平等魅力去吸引学生,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既能体现音乐课的特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创编能力和拓展,较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完成教学任务。若执教老师能在课堂上适时进行评价(如师生互评、学生互评、自评)就更能体现新课改精神达到完美效果。窗体底端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