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全科打包下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全科打包下载!

资源简介

高二化学问卷
考试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考试序号(座位号)、学号。
3.答案必须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或签字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卷上才有效。
4.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卷,请妥善保存问卷。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 C:12 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共50分)
1.目前上海机动车正逐步采用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两类清洁燃料。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
A.烷烃 B.烯烃 C.卤代烃 D.醇类
2.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大力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液化技术
B.减少木材的使用,用聚苯乙烯生产包装盒、快餐盒
C.农村大力发展沼气,将废弃的秸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D.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外光谱仪可以测定有机物中的氢原子的种类
B.钠融法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有N、Cl、Br、S等元素
C.铜丝燃烧法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有卤素
D.元素分析仪可以同时对碳、氢、氧、硫等多种元素进行分析
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丙烯的键线式: B.甲烷的电子式: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乙醇的结构式:
5.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低的是
A.CH3—(CH2)4—CH3 B.CH3—(CH2)3—CH3
C.CH3—CH2—CH(CH3)2 D.(CH3)2C(CH3)2
6.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2-乙基丙烷 B.CH3CH2CH=CH2 1-丁烯

C. 间二甲苯
D. 2—甲基—2—丙烯

7. 分子式为C7H16,主链上为五个碳原子的有机物共有(  )
A.2种 B.3种 C.5种 D.7种
8.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但它们既不属于同分异构体,也不属于同系物的是
A.乙烯 丙烯 B.2—甲基—1,3—丁二烯 3—甲基—1—丁炔
C.甲烷 乙烯 D.苯 苯乙烯
9.有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聚1,3—丁二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⑦邻二甲苯、⑧苯乙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的是
A.③④⑤⑧ B.④⑤⑦⑧ C.④⑤⑧ D.③④⑤⑦⑧
10.下列实验的操作和所用的试剂都正确的是
A.蒸馏时,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B.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酸时,将浓硝酸沿壁缓缓倒入到浓硫酸中
C.除去溴乙烷中少量的溴,可以加水后分液
D.制硝基苯时,将盛有混合液的试管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11.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他们化学性质的改变。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1,3-丁二烯和乙烯分别与足量氢气反应,1,3-丁二烯所需的氢气多
B.乙烯和苯都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D.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而甲烷不能
12.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C、H、O个数之比一定为1:4:2 B.分子中一定不含氧原子
C.分子中C、H个数之比一定为1:4 D.此有机物的最简式一定为CH4
13.下列各组烃的混合物,只要总质量一定,无论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都是恒量的是
A.C2H2、C2H4 B.C2H4、C4H6
C.C3H8、C3H6 D.C6H6、C2H2
14.在常压和100℃条件下,把乙醇气化为蒸气,然后和乙烯以任意比混合,其混合气体为VL,将其完全燃烧,需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的体积是
A.2VL B.2.5VL C.3VL D.无法计算
15.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时,碳碳双键发生断裂, RCH=CHR1可以氧化成RCHO和R1CHO,在该条件下,下列烯烃分别被氧化后产物可能有CH3CHO的是
A.CH2=CH(CH2)2CH3 B.CH2=CH(CH2)3CH3
C.CH3CH=CHCH=CHCH3 D.CH3CH2CH=CHCH2CH3
16.在标准状况下,由甲烷、甲醛(HCHO)和乙烷组成的11.2升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0.7mol的二氧化碳气体。则混合气体中乙烷的体积分数为
A. 20% B.40% C.60% D.80%
17.某烃分子中有1个环状结构和2个双键,它的化学式可能是
A.C2H4 B.C7H8 C.C5H6 D.C10H8
18.维通橡胶是一种耐腐蚀、耐油、耐高温、耐寒性能都特
别好的氟橡胶。它的结构简式如右,合成它的单体是:
A.氟乙烯和全氟异丙烯 B.1,1—二氟乙烯和全氟丙烯
C.1—三氟甲基—1,3—丁二烯 D.全氟异戊二烯
1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烯通入溴水中 B.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中
C.苯制备溴苯 D.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B.含C18以上烷烃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C.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D.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21.某烃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中含有四面体结构的碳原子(即饱和碳原子)
数为a,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数为b,一定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数为c,则 a、b、c为
A.4、3、5 B.4、3、6 C.2、5、4 D.4、6、4
22. 已知C—C可以绕键轴旋转,对于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的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中至少有10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
B.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
C.该烃的一氯取代物最多有4种 ?
D.该烃是苯的同系物?21世纪教育网
23.某烃与氢气等物质的量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烃是( )
A.3,3-二甲基-1-丁炔 B.2,2-二甲基-2-丁烯
C.2,2-二甲基-1-丁烯 D.3,3-二甲基-1-丁烯
24.由乙烯,环丙烷,乙醛(C2H4O)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32% B. 22.65% C. 16% D. 2.14%
25.某气态不饱和链烃CmHn 在镍的催化下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产物CmHn+x。今取CmHn与氢气的混合气体共60 mL进行实验,反应前混合气体中氢气体积为W(横坐标),反应后气体总体积为V(纵坐标),其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上述气体的体积均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单位是mL。由此可知x的数据是
A.2 B.3 C.4 D.5
二、填空题(共44分)
26.(4分)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 由甲苯制TNT
(2) 2—丁烯与碘化氢反应
27.(6分)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谱表明分子内所有氢原子都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由此推测
(1)A的分子式为 ;A的结构简式为 ;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 (填“是”或者“不是”)
28.(10分)下图是由4个碳原子结合成的6种有机物(氢原子没有画出)
(1)写出有机物(d)的系统命名法的名称 _________ 。
(2)有机物(a)有一种同分异构体,试写出其结构简式 __________ 。
(3)上述有机物中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序号)。
(4)任写一种与(e)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______ 。
(5)上述有机物中不能与溴水反应使其褪色的有 (填序号)。
29. (4分)(1)有机物的名称为 。
(2)下列几种结构简式代表了 种不同的烃。
21世纪教育网
30.(6分)根据下列所给信息推断物质的组成或结构:
⑴已知化学式为C6H12的某分子的一氯带物只有一种,且该分子不能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写出该分子的结构简式: 。
⑵下面左图表示维生素A的分子结构:

维生素A的分子式 。该物质1mol最多可与 mol氢气反应
31. (6分) 工程塑料ABS树脂合成时用了三种单体。ABS树脂的结构简式为,
这三种单体的结构简式分别是___ _ _、_ ___、___ ___。
32. (8分) 玫瑰的香味物质中包含苧烯,苧烯的键线式为:
(1)1mol苧烯最多可以跟_________molH2发生反应。
(2)有机物A是苧烯的同分异构体,分子结构可表示为(R代表烃基),写出A可能的结构简式有_______种,任写其中一种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用表示) 和Cl2发生1,4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计算题(共6分)
33.(6分)将含有C、H、O的芳香族化合物3.24 g,装入元素分析装置,通入足量的O2使它完全燃烧,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氯化钙干燥管A和碱石灰干燥管B。测得A管质量增加了2.16g,B管增加了9.24g。已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⑴燃烧此化合物3.24g,须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⑵求此化合物的分子式?21世纪教育网
⑶该化合物1H核磁共振谱上有5个信号峰,试写出符合的结构简式。
高二化学答题卷
选择题(2×25=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B
D
B
C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C
C
B
C
B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D
C
C

二.填空题(共44分) 21世纪教育网
26.(1)


(2) CH3CH=CHCH3 + HBr → CH3CH2CHBrCH3
27. (1)   C6H12 (CH3)2C=C(CH3 )2
(2)   是
28.(1) 1,3—丁二烯  (2) CH3CH2CH2CH3
(3) b、f (4) CH≡CH 等 (5) a、f
29.(1) 3,4,4—三甲基—1—戊炔 (2) 3
30. (1) (2) C20H30O 3
31. CH2=CHCN CH2=CHCH=CH2 C6H5CH=CH2

32. (1) 2 21世纪教育网
(2) 4
(3) + Cl2 →
三、计算题(共6分)
33.(1)。氧气的质量为:8。16g

(2)。分子式为;C7H8O

(3)C6H5CH2OH 21世纪教育网
高二历史试题卷
考生须知:
1. 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和答题卷相应位置处,答在本卷上无效;
2. 本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 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 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士不敢穹弓报怨。你诀世一去, 良将劲弩不见当初豪气, 金城千里尽失昔日威严。万世霸业, 竟从内里崩溃, 千古功过, 任由世人评说。”材料称颂一位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他是
A. 周武王 B. 秦始皇 C. 唐太宗 D. 康熙帝
2.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始皇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灭六国 B.推行郡县制 C.实行分封制 D.北击匈奴,修长城
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②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③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④作者对“原理”的开创者持赞赏态度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4.图2是唐朝的鸿胪寺。唐太宗统治时期,在鸿胪寺经常可以看到的人是
A.各国使者 B.宗教人士
C.少数民族首领 D.各地学子
5.对右图中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敦煌、高昌到天竺)所示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汉代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B.唐太宗经营边疆,揭开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
C.玄奘西行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D.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巩固了统一国家
6.右图是2011年热播的电视剧《宫》的宣传海报。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军机大臣跪见皇上
②孔庙中悬挂着皇帝亲书的“万世师表”
③皇上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
④皇帝下旨设立安西都护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7.下列有关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措施,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平定三藩之乱②统一台湾③乌兰布通战役打败噶尔丹④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8.下列是几位参观南孔家庙的游客在孔子像前回顾孔子学说言论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二者有一即可
B.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他不爱财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收学生冉雍(其父“贱而恶”)就是明证
D.孔子的教育思想彻底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9.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近年来孔子学院已遍及五大洲。而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由此看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伏尔泰不可能了解到孔子的思想
B.从孔子学院变体汉字标识看,其主要职责是推广汉语而非仅介绍孔子
C.孔子学院的建立是孔子“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
D.《马可·波罗行记》在西欧开始流传前欧洲人不可能了解到孔子的思想
11.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复杂演绎逻辑
B.属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成就
C.自始至终贯穿于亚里斯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
D.至今在学术界仍具有重要地位
12.亚里士多德说:“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这句话表明亚里士多德
A.认为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B.物质受精神世界形式的支配
C.真理高于—切的信念 D.认为友情和真理同等重要
13.“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以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21世纪教育网
A.17世纪的欧洲并未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下 C.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经是一个法制国家 D.北美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14.下列北美独立战争中的重大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萨拉托加大捷 ②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③《独立宣言》发表 ④约克镇大捷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15.某史书记载:“乔治·华盛顿长期相信‘虽然中国人的形象和外表很有趣,但也是白种人’。华盛顿这一错误观念直到1785年才由一名记者予以纠正。”下列对华盛顿“错误观念”的成因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所致 B.当时美国对欧洲以外的世界了解不多
C.乔治华盛顿未曾到过中国 D.当时欧洲人普遍认为中国人是白种人
16.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是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拿破仑与华盛顿的共同点有
①都是通过选举而上台执政 ②都领导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
③都为本国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专制作出贡献 ④执政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A.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17.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阅读这段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理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①多次打垮了欧洲封建君主国组成的“反法同盟”②使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传播③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④使意大利摆脱了奴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为了便于记忆,一学生将拿破仑改造法国的措施列表整理(如下表),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措施 │ 意义 │
├───┼────────────────┼───────────┤
│A政治 │改革政府;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权利│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
├───┼────────────────┼───────────┤
│B经济 │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 │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
├───┼────────────────┼───────────┤
│C军事 │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征兵制 │当时较为先进的兵役制度│
├───┼────────────────┼───────────┤
│D法律 │编纂民法典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
└───┴────────────────┴───────────┘
19.右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一枚邮票,观察邮票,它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但就其现实意义和史料价值来看,最珍贵的是它可以佐证当时美国
A.曾经支持中国抗战
B.把孙中山比作林肯
C.最早否认伪满政府
D.对中国版图的看法
20.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21.1919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是因为
A.英国殖民当局颁布《罗法特法案》打击印度 B.英国殖民当局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C.“文明不服从”运动中出现暴力流血 D.国大党停止了非暴力运动
22.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21世纪教育网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③为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④在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始终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于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广场边上有著名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餐厅门上面有块铜牌,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在此居住期间最有可能完成的是
A.发表了《神圣家族》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创建领导第一国际 D.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24.2009年处在金融危机中的日本,马克思的《资本论》却很走俏。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B.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
C.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D.提出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学说
25.马克思把1870年9月起义称为是愚蠢的举动,但1871年4月说:“我英勇的巴黎工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自我牺牲。”马克思的这两段评价
A.相互矛盾 B.自我否定.自我修正
C.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一样 D.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3分)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政治精英们为了本国的富强和发展,使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中国之教,得孔子后而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奏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二君营其室,后之王者,不过随时补苴,以求适一时之用耳,不能动其深根宁极之理也。
——摘自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是: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 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今式。
——摘自《新唐书》
材料三:康熙亲自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几何学、测量学、解剖学和医学,并在宫中设实验室,进行化学和药学的研究。康熙于1692年3月22日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敕令指出:天主教的教义大致与中国礼教相符。中国政府既容许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回教等诸外来宗教,自无禁绝基督信仰的理由。
——摘自《康熙帝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对秦始皇持何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的主要依据。(3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对这—制度作简要评价。(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4分)
2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世纪教育网──摘自《论语》
材料二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摘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主张没有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建立有序社会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提出这些主张的政治背景。(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怎样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1分)
2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一 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的对美国称道说:
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
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战后的最初几年……更多的人认为对付这些印第安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他们驱逐出白人的势力范围。乔治·华盛顿旗帜鲜明地支持这种意见。他说:“我们的扩张,将使这些野蛮人和狼都退出我们的视线。他们都是我们的猎物,只是外形不同。”
——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材料三 美国一家图书馆收藏着《第三帝国重建德意志昔日光辉的宣传海报》(如图),有美国人认为海报中从左至右第一人为华盛顿,其余依次为俾斯麦、兴登堡、希特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4分)
(2)概述材料二的核心内容,据此分析材料一、二的矛盾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材料三中部分美国人认为左起第一位人物是华盛顿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认为能将华盛顿与“海报”中的希特勒相提并论吗?为什么?(5分)
29.(14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摘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摘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和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6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21世纪教育网
高二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D
A
C
D
C
C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D
A
D
A
D
A
D
D
21
22
23
24
25
C
C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3分)(1)(3分)态度:对秦始皇高度肯定的态度。(1分)依据: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为中国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2分)
(2) (6分)
制度:在突厥地区实行羁縻府州制度。(2分)评价:这是唐代管理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有利民族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分,写出两点即给4分)
(3) (4分) 21世纪教育网
态度:对外来文化采取主动学习吸收和宽容对待的态度。(2分)影响: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明。(2分)21世纪教育网
27.(10分)(1)(4分)主张:取信于民;爱护百姓;节俭财物;无夺农时;实行德治。(任3点3分)原因:不适用于当时的诸侯争霸形势。(1分)
(2)(5分)
主张:制定法律;实施法治;追求正义(公平)。(3分)背景:城邦制衰落;民主政治的弊端。(2分)
(3)(1分)法治与德治并举。(1分)21世纪教育网
28.(13分)(1)(4分)启蒙思想: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说、人民主权论等。(任意2点既可得2分)理由:美国建立,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787年宪法,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2分)而旧大陆仍然是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
(2)(4分)内容:用暴力把印第安人驱除出白人势力范围,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2分)
矛盾:美国没有尊重印第安人的权利,违背了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的原则。(2分)
(3)(5分)
原因:希特勒推行种族优劣论,他们认为华盛顿用暴力驱逐印第安人与之有共同之处。(2分)不能(1分)原因:华盛顿虽然主张用暴力驱逐印第安人,带有种族歧视的思想。但毕竟华盛顿是美国国父,开创了美国民主制度。这与主张独裁暴政的希特勒有着本质的不同。(2分)
21世纪教育网
29.(14分) (1)(4分)原因:中国古代民族主义观念落后;19世纪末,外国侵略,民族危机加深。(2分)
目的:通过宣传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使中国走上君主立宪制道路。(2分)
(2)(6分)原因:辛亥革命以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提出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观念;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6分,任意3点)
(3)(4分)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1分)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1分)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1分);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1分)
21世纪教育网
高二地理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分试卷Ⅰ和试卷Ⅱ,共2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试卷Ⅰ和试卷Ⅱ的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Ⅰ选择题(共50分)
1、日本和印尼两国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群岛国家  B.两国多地震,但日本无火山 
C.季风气候显著  D.盛产稻米和天然橡胶
读气温和降水示意图,判断2~3题。
2.P地气候类型没有分布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3.P地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4--5题。

4、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先向北,再向东北 B、先向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5、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50米 B.199米 C.278米 D.400米
“卡西尼”号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4年7月1日零时12分按计划顺利进入土星轨道,成为首个绕该行星飞行的人造飞船,据此回答6—7题。
6.当“卡西尼”号飞船按计划顺利进入土星轨道后8分钟从互联网看到此条信息,此时的北京时问是
A.6月30日11时20分 B.7月1目13时20分
C.6月30日13时20分 D.7月1日1l时20分
7.此时北京市的昼夜状况是
A.昼变长,昼短于夜 B.昼变短,昼短丁夜
C.昼变短,昼长于夜 D.昼变长,昼长丁夜
图X1-2是世界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第8~9题。
图X1-2
8.从北京看东京,方位与距离组合最接近(  )
A.东南,2 000千米 B.西北,2 000千米
C.东南,5 000千米 D.西北,5 000千米
9.图中(  )
A.甲、乙、丙、丁四地中甲、丁相距最近
B.A、B、C所表示的区域面积中C的面积最广
C.a、b、c、d四地中d地没有发生过地震
D.E、F、G、H四地中F地没有冰川分布
右图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
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
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
回答10~11题。
10.植物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温变化较稳定的前提下,图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A 甲、乙、丙 B 丙、乙、甲
C 乙、甲、丙 D 丙、甲、乙
11.该树生长地点可能在(  )
A 23.5°S,118°E B 23.5°N,130°E
C 44°S,173°E D 30°N,118°E
读下列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南北球的地中海气候
C.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13.关于图示气候类型分布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
B.该地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
C.地表水获得的补给冬季较多
D.风力搬运沉积地貌广泛分布21世纪教育网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回答14~16题
14.图中河流L的流向( )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南流向东北C.从西流向东 D从东北流向西南
15.若X数值为500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
16.若X数值为500米,图中Y和A的数值可能是( )
A.600 550 B.600 450
C.400 550 D.400 450
2012年8月以来,中日钓鱼岛之争愈演愈烈。下图为我国钓鱼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7~18题。
17.钓鱼岛的地势是(  )
A.东部高,西部低 B.西部高,东部低
C.南部高,北部低 D.北部高,南部低
18.钓鱼岛南北距离大约是 (  )
A.0.7千米 B.1.85千米 C.2.5千米 D.3.6千米
“Hold住姐”住在29°30′N、106°30′E的重庆,有一天他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凤姐”,于是她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共花费5小时才穿透到达“凤姐”家,此时当地时间为11月28日2时。据此回答19~20题。
19.“凤姐”家在( )①北半球、西半球??? ?②73°30′W、29°30′S ③南半球、西半球??? ?④73°30′W、29°30′N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下列对“Hold住姐”家附近最大的河流的说法,合理的是??(??? )
A.此时河水水位很高??? ???????????? B.此时河水含沙量很大
C.河流北岸受侵蚀,南岸发生沉积??? ? D.河流南岸受侵蚀,北岸发生沉积
读“世界某地海陆分布示意图”和“甲地各月降水分配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21题。
21.图中另一条纬线的度数与图中30°纬线相差10个纬度,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地位置和气候类型是 ( )
A.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 B.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C.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 D.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读下图,一艘由西向东航行的船经过P点,此时船员的影子长度为一天中最短。回答22~24题。

22.该船经过P点时,北京时间是
A.10分40分 B.11时20分 C.12时40分 D.13时20分
23.该船正进入
A.麦哲伦海峡 B.莫桑比克海峡 C.马六甲海峡D.英吉利海峡
24.该船计划在M港装运该国出口贸易最大的矿产,其矿产是
A.石油 B.锡 C.煤炭 D.铁
25.日本以尖端技术为中心的科学技术新城筑波在
A.京滨工业区 B.濑户内工业区
C.阪神工业区 D.北九洲工业区
二、非选择题 ( 共50分)21世纪教育网
26、读右图, 回答问题:(12分)
(1)图中河流干流流向是____________。(2分)
(2)图中河流上游段①及四大支流②③④⑤画法错误的是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筑坝前,A、B两个村庄中___村需搬迁(2分)
(4)在答卷方框中画出CD剖面图(4分)
27、读东南亚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_____岛,B______________岛,C________半岛,D______ 河(各1分)
(2). A岛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点是 (各2分)
(3).某年八月A岛受厄尔尼诺影响,发生森林大火,烟雾严重影响C地,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8.读“沿36°N的地形剖面图”和图中a、b两地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与a地相比,b地降水的特点有哪些?并简述其原因。(6分)
(2)简述b地附近河流的水文特征。(至少3点,共6分)
(3)试分析乙地区地震灾害多发的原因。(4分)
29.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回答:(10分)
(1)A地为_______地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划在甲、乙两村间修一公路,应该是丙处还是丁处? 21世纪教育网
高二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D
A
B
C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D
C
C
C
B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C
B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自东南流向西北(2分)
(2)4.5.(2分) 该两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或者反向答题)2分
(3)A;(2分) 21世纪教育网 
(4)画图略 横坐标CD长度不对则0分。横纵坐正确1分,最高点最低点2分连线正确1分  21世纪教育网
27、(1)苏门答腊 爪哇 马来 湄公河 各1分  
(2)热带雨林(2分)  终年高温多雨 2分
(3)8月东南信风越过赤道 2分 发生偏转形成西北风(2分)  
28.(1)总降水量较大 2分 冬季降水多2分 原因:冬季风西北风从日本海带来水汽,形成迎风坡地形雨 2分
(2)21世纪教育网
含沙量小 径流量大 水能丰富 无结冰期 冬汛明显 大气降水补给 任意回答3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3)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2分 地壳运动活跃 2分
29 、(1)盆地或洼地 2分 四周高中间低 2分
(2)b 2分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分
(3)丁

高二政治试题卷
考试说明:
1.本试卷分问卷和答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和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8题共56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要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方法论的变化引起并决定世界观的变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其中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是( )
A.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B.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D.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问题
3.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两大阵营是(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下列观点与漫画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我思故我在 B.气者,理之依也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无其器则无其道
5.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这种观点(  )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缺乏科学依据
B.否定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蕴涵辩证法思想
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是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
6.传说,有两个秀才一同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乙秀才文思泉涌,果然一举高中。两个秀才回来后都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考不好了。”乙则说:“果然是有官有财了。”对两个秀才的说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①二者的话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②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③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 
④二者的话都坚持了唯物主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哲学上物质的概念是指(  )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实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客观实在
8.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21世纪教育网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10.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加上之前的智利、海地及中国汶川大地震,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2.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杯里,开始跳蚤—下就能从杯里跳出来。然后,心理学家在杯口上盖上透明盖,跳蚤仍然会往上跳,但碰了几次盖后,慢慢就不跳那么高了。这时,心理学家再将盖拿走,却发现那只跳蚤已经永远不能跳出杯子,因为它的目标高度已经不及杯子的高度了。上述实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人的意识和精神状态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大作用
C.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情才能成功
D.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世界也具有决定作用
13.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将于2013年在天津举行。本届运动会吉祥物的表现形式借鉴了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天津地域文化风格与特色。吉祥物的创作设计说明(  )
A.艺术创作来源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B.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规律的约束
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否定旧事物是创新的根本要求
14.伴随神九飞船安全返回的还有玉米、辣椒、茄子、番茄、刀豆等种子。航天育种,是指利用空间环境中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场等多种因素,诱使农业生物遗传变异,再通过严格的地面选育,获得优良农作物品种的过程。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 D.③④
15.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人数”问题,而主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人口思想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  )
A.客观性 B.规律性 C.反复性 D.上升性
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7.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之所以需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是因为(  )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不同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18.物理学有一条“熵定律”,该定律认为,开放的系统可以不断与外部交换能量和物质,从而有利于系统长期健康发展;反之,封闭系统则容易走向无序,导致原有结构的瓦解和制度的消亡。从哲学角度看,“熵定律”表明 (  ) 
A.一事物与周围的任何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B.任何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C.联系是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D.一事物失去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19.孩子:“爸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
爸爸:“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游泳,我不常吃鱼,怎么会游泳呢?”
孩子:“可是,爸爸你总是吃鸡,你会下蛋吗?”这则笑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联系是客观的 
③主观想象的联系不能够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 
④并不是每一个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20.“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 B.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1.“蚂蚁效应”理论是说,一群蚂蚁选择了一棵百年老树的树底安营扎寨。为建设家园,蚂蚁们挪移一颗颗泥沙,又咬去一点点树皮……有一天,一阵微风吹来,百年老树轰然溃倒,最终零落成泥。下列与“蚂蚁效应”的哲学寓意相符合的是(  )
A.巢覆卵破 B.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C.吐故纳新 D.绳锯木断
22.“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存在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23.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4.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后,各地政府根据《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纷纷出台依法行政工作的具体指导规范。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5.自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迎来第118天,温州金改的首场招商上首批26个项目沪上集体签约。改革试验区的措施体现了 ( )
A.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矛盾的统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勇于面对矛盾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D.矛盾的普遍性对特殊性有指导作用
26.欧洲债务危机的本质原因就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欧债危机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有 ( )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
③危机就是机遇,矛盾转化是无条件的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下列成语与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          
①白璧微瑕——看问题要分清主次矛盾 ②叶落知秋——事物是普遍联系,
③掩耳盗铃——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④过犹不及——矛盾的对立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8.一个人的一生是会犯很多错误的,对此一些人常用以下观点暗示自己“过去的一页掀过去了,要向前看,只要努力,你会做好的。”此观点体现了(  )
A.割断了事物过去与未来的联系 B.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是简单否定一切的错误说法 D.体现出创新永无止境
二、非选择题(29题8分,30题9分,31题14分,32题13分,共44分)
29.鄱阳湖见证了人类观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江西省由于山区毁林种粮,导致河道淤积,全流域通航里程锐减,鄱阳湖水面急剧萎缩,湖泊功能下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痛定思痛,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将河流上游丘陵山区列为治理重点,使江西省森林覆盖率增长了近1倍。鄱阳湖湖体面积恢复到5 100平方千米。国家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家战略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的观念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过程。(8分)
21世纪教育网
30.备受杭城市民瞩目的延安路整治工程将于今年国庆前全新亮相。延安路整治的设计理念中重要的一点是通过交通功能的梳理实现交通优化,结合地铁站点、人流聚集情况,综合考虑机动车、公交、慢行系统的路权分配,使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都有合理空间,以寻求商业功能与交通功能的动态平衡。
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分析延安路整治工程的设计理念。(9分)
31.小胡考进某大学学习设计专业后,客观分析了自己的情况:一方面基础知识扎实、能吃苦耐劳,另一方面缺少社会经验、家境贫困。据此,他制定了大学四年的发展规划: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既能解决学习生活费用,又为将来就业积累经验。一家以生产出口文化产品的企业征集改良产品的“金点子”,小胡经过调查研究,为该企业提供了以下建议:一是在产品中注入中国文化元素;二是改进产品的外观设计,使产品适应进口国民族的传统习俗;三是通过互联网宣传产品。小胡的建议为这家出口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他也因此获得了丰厚报酬。
(1)小胡是怎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自己制定发展规划和为企业出点子的?(6分)

(2)有人认为:小胡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矛盾分析法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请你结合材料对该观点加以评析。(8分)
21世纪教育网
3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的专著中,尖锐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某校高二学生颜某暑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了计划,下表是他暑期的主要安排及其实际效果。
主要安排
实际效果
利用暑假恶补数学
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但其他学科的学习受到影响
每天安排2小时打篮球或者上网
由于约束不了自己,常常打篮球或上网超过4小时
实施魔鬼瘦身计划(每天主要吃水果和喝水)
体重有所下降,同时患上了轻微的厌食症
参加2次社会实践活动
应付任务,收获不大
(1)请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道理,分析该同学在暑期安排与实施中的得与失。(9分)
(2)紧张的学习生活已经开始。请在总结该同学得与失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为自己高二政治学科的学习制订一份计划。(要求:①计划要具体,符合政治学科特点。②体现唯物辩证法思想。③有一定的可操作性。)(4分)21世纪教育网
高二文科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A
A
A
D
D
D
B
C
B
C
C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D
C
D
A
A
D
C
B
B
D
A
C
B
二、非选择题(29题8分,30题9分,31题14分,32题13分,共44分)
29.(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人们观念的转变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目的及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们在“征服自然”错误观念的指导下,毁林种粮,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面对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人类开始反思,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认识,更好地指导了实践。(4分)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及上升性。人们在开发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受到认识主客体的限制,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实现了认识的转变与升华。同时,由于认识对象的无限变化、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类的认识也不断向前发展了。(4分)21世纪教育网
30
31.(1)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小胡从自身的有利与不利的情况制定发展规划;经过市场调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出点子。(2分)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小胡努力学习,为将来就业积累经验;经过市场调查,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为该企业出点子。(2分)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小胡经过调查研究,把握市场规律,为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分)
(考生若回答要把握变化发展的实际,要从整体上把握客观实际知识回答,分析有理,可酌情给分。)
21世纪教育网
(2)①小胡客观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体现出矛盾有特殊性,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坚持矛盾分析法。(2分)但坚持矛盾分析法并不意味仅仅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分析法还包括承认自身矛盾和勇于揭露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等内容。(2分)
②小胡一分为二地分析自身情况,既看到有利条件,也看到不利条件,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体现了承认自身矛盾,勇于揭露矛盾。(2分)小胡根据这家出口文化产品的企业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
32(1)
得:该同学能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自身的弱点,并有计划地安排、实施。(3分)21世纪教育网
失: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该同学没有处理好数学补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的关系,没能实现系统优化。(也可从他抓住了主要矛盾,而忽视次要矛盾的角度回答。)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该同学没有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增强自控能力。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该同学使自己患上轻微的厌食症,不利于身体健康。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该同学对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楚,导致应付任务,收获不大。(6分,任选3点给满分)
(2)答案提示:可从如何上好课、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学习;关注时事新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制订学习计划。(4分)
21世纪教育网
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问卷
高二数学试题卷(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 Ⅰ 卷 (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直线中与直线x-2y+1=0平行的一条是( ).
A.2x-y+1=0 B.2x-4y+2=0
C.2x+4y+1=0 D.2x-4y+1=0
2.已知两点A(2,m)与点B(m,1)之间的距离等于,则实数m=( ).
A.-1 B.4 C.-1或4 D.-4或1
3.过点M(-2,a)和N(a,4)的直线的斜率为1,则实数a的值为( ).
A.1 B.2 C.1或4 D.1或2
4.如果AB>0,BC>0,那么直线Ax―By―C=0不经过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5.已知等边△ABC的两个顶点A(0,0),B(4,0),且第三个顶点在第四象限,
则BC边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21世纪教育网
A.y=-x B.y=-(x-4)
C.y=(x-4) D.y=(x+4)
6.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m∥α,n∥α,则m∥n B.若α⊥γ,β⊥γ,则α∥β
C.若m∥α,m∥β,则α∥β D.若m⊥α,n⊥α,则m∥n
7.平面 ?∥平面 ?,AB,CD是夹在 ??和 ??之间的两条线段,E,F分别为AB,
CD的中点,则EF与 ? 的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 C.垂直 D.不能确定 
8.已知两条平行直线l1 : 3x+4y+5=0,l2 : 6x+by+c=0间的距离为3,
则b+c=( ).
A.-12 B.48 C.36 D.-12或48
9.过点P(1,2),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是( ).21世纪教育网
A.x+2y-5=0 B.2x+y-4=0
C.x+3y-7=0 D.3x+y-5=0
10.若正三棱锥的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共100分)
注意事项:
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试题卷中的题目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已知直线AB与直线AC有相同的斜率,且A(1,0),B(2,a),C(a,1),
则实数a的值是____________.
12.过△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作OP⊥(,垂足为O,连接PA,PB,PC,
若PA=PB=PC,则点O为△ABC的 心。
13.已知直线x-2y+2k=0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不大于1,
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4.在三棱锥中,三条棱、、两两互相垂直,且==,是边的中点,则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__________.
15.已知直线ax+y+a+2=0恒经过一个定点,则过这一定点和原点的直线方程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是1,过A点作平面A1BD的垂线,垂足
为点H,有下列三个命题:①点H是△A1BD的中心;②AH垂直于平面CB1D1;
③AC1与B1C所成的角是90°,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17.已知实数x,y满足5x+12y=60,则的最小值等于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72分,解答时应写出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题满分14分)求斜率为,且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12的直线方程.
19.(本题满分14分)过点P(1,2)的直线l被两平行线l1 : 4x+3y+1=0
与l2 : 4x+3y+6=0截得的线段长|AB|=,求直线l的方程.21世纪教育网
20.(本题满分14分)如图,ABCD是正方形,O是正方形的中心, PO底面ABCD,
E是PC的中点。
求证:(1)PA∥平面BDE (2)平面PAC平面BDE

21.(本题满分15分)已知方程(m2―2m―3)x+(2m2+m-1)y+6-2m=0(m∈R).
(1)求该方程表示一条直线的条件;
(2)当m为何实数时,方程表示的直线斜率不存在?求出这时的直线方程;
(3)已知方程表示的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为-3,求实数m的值;
(4)若方程表示的直线l的倾斜角是45°,求实数m的值.
21世纪教育网
22.(本题满分15分)如图,在侧棱垂直底面的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D∥BC,
AD⊥AB,AB=。AD=2,BC=4,AA1=2,E是DD1的中点,F是平面B1C1E
与直线AA1的交点。
(1)证明:(i)EF∥A1D1;
(ii)BA1⊥平面B1C1EF;
(2)求BC1与平面B1C1EF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B 5.C 6.D 7.A 8.D 9.A 10.B
二、填空题
11.. 12.外 13. -1≤k≤1且k≠0.14..
15.y=2x.16.①②③ 17..
三、解答题
18.解: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x+b,
令x=0,得y=b,所以直线与轴的交点为(0,b);
令y=0,得x=-b,所以直线与x轴的交点为.
由已知,得|b|++=12,解得b=±3.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是y=x±3,即3x-4y±12=0.
19.解:当直线l的方程为x=1时,可验证不符合题意,
故设l的方程为y-2=k(x-1),
由解得A;21世纪教育网
由解得B.
因为|AB|=,所以=.
整理得7k2-48k-7=0.解得k1=7或k2=-.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7y-15=0或7x―y―5=0.
20. 证明:(1)连结E0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O为AC的中点 又E是PC的中点
EO//PA
PA//平面BDE 4分
(2)平面ABCD,平面ABCD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21世纪教育网

,又平面BDE
平面PAC平面BDE 4分
21.解:(1)当x,y的系数不同时为零时,方程表示一条直线,
令m2―2m―3=0,解得m=-1,m=3;
令2m2+m-1=0,解得m=-1,m=.
所以方程表示一条直线的条件是m∈R,且m≠-1.
(2)由(1)易知,当m=时,方程表示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此时的方程为x=,它表示一条垂直于轴的直线.
(3)依题意,有=-3,所以3m2-4m-15=0.
所以m=3,或m=-,由(1)知所求m=-.
(4)因为直线l的倾斜角是45o,所以斜率为1.
故由-=1,解得m=或m=-1(舍去).
所以直线l的倾斜角为45°时,m=.
22. (1)(i)因为, 平面ADD1 A1,所以平面ADD1 A1.
又因为平面平面ADD1 A1=,所以.所以. 4分
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
在矩形中,F是AA的中点,
即.
即,故.所以平面. 5分
(2) 设与交点为H,连结.
由(1)知,所以是与平面所成的角. 在矩形中,,,得,在直角中,,,得
,所以BC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是. 6分
21世纪教育网
高二物理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共四个大题,22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选择题的答案填在机读卡上,其余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若没有特殊说明,本卷的g均取10m/s2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9分。)
1、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D.奥斯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
2、下列单位之间关系的等式成立的是
A、1N=1T·A B、1Wb=1T·m
C、1N/C=1V/m D、1eV=1J
3.物理实验都需要有一定的控制条件.奥斯特做电流磁效应实验时,应排除地磁场对实验的影响.关于奥斯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必须在地球赤道上进行
B.通电直导线应该竖直放置
C.通电直导线应该水平东西方向放置
D.通电直导线应该水平南北方向放置
4.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用于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5.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长为L、电流为I的导线在某处受到的磁场力为F,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必为 21世纪教育网
B.由B=知,B与F成正比,与IL成反比
C.由B=知,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说明该处一定无磁场
D.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场力的方向
6.如图所示,矩形线框与长直导线在同一平面内,当矩形线框从长直导线的左侧运动到右侧的过程中线框内感应电流的方向为(  )。
A.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B.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C.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再顺时针
D.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再逆时针
7.(在赤道上空,水平放置一根通以由西向东的电流的直导线,则此导线(  )
A.受到竖直向上的安培力
B.受到竖直向下的安培力
C.受到由南向北的安培力
D.受到由西向东的安培力21世纪教育网
8、当导线中分别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向读者的是
A B C D
9. 在图中,水平导线中有电流I通过,导线正下方的电子初速度的方向与电流I的方向相同,则电子将(  )
A.沿路径a运动,轨迹是圆
B.沿路径a运动,轨迹半径越来越大
C.沿路径a运动,轨迹半径越来越小
D.沿路径b运动,轨迹半径越来越小
10.关于欧姆表及其使用中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接表内电源负极的应是黑表笔
B.测电阻换档时,要重新调节调零电阻,使指针指到电阻阻值刻度的零位置
C.表盘上标明的电阻阻值刻度是均匀的
D.表盘刻度最左边电流值为零的位置表示的电阻阻值也为零
11.在方向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共存的场区中,一电子沿垂直电场线和磁感线的方向以速度v0射入场区,设电子射出场区时的速度为v,则(  )
A.若v0>E/B,电子沿轨迹Ⅰ运动,射出场区时,速度v>v0
B.若v0>E/B,电子沿轨迹Ⅱ运动,射出场区时,速度v>v0
C.若v0<E/B,电子沿轨迹Ⅰ运动,射出场区时,速度v>v0
D.若v0<E/B,电子沿轨迹Ⅱ运动,射出场区时,速度v<v0
12、如图是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带电粒子被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速度选择器内相互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的强度分别为B和E.平板S上有可让粒子通过的狭缝P和记录粒子位置的胶片A1A2.平板S下方有磁感应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质谱仪是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
B.速度选择器中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C.能通过狭缝P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E/B
D.粒子打在胶片上的位置越靠近狭缝P,粒子的比荷(q/m)越大
13.从地面上方A点处自由落下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地面附近有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这时粒子的落地速度大小为v1,若电场不变,只将磁场的方向改为垂直纸面向外,粒子落地的速度大小为v2,则(  )
A.v1>v2 B.v1<v2
C.v1=v2 D.无法判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1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4.欧姆表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制成,它是由____________改装而成的
15. 磁感应强度B又叫________.如图所示,线圈平面与水平方向成θ角,磁感线竖直向下,设磁感应强度为B,线圈面积为S,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_____.
16.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__________,周期T=__________.
17.某人用万用电表按正确步骤测量一电阻阻值,指针指示位置如右图,则这电阻值是 。如果要用这万用电表测量一个约200欧的电阻,为了使测量比较精确,选择开关应选的欧姆档是 。
三、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8.在利用伏安法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际连线如图所示.(电流表A:0~0.6~3 A,电压表V:0~3~15 V)
(1)经仔细检查、诊断知,该图中有两处不太合理的连线,那么这两处不太合理的连线对应的编号是________.
(2)若利用改正后的正确的连线图,实验后,测得数据,并画出电源的输出特性图象(U-I图)如图b.则该电源的电动势为________,电源内阻为________.
19.(8分)如图10所示,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1)将图中所缺导线补充完整.
(2)如果在闭合开关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了一下,那么合上开关后,将原线圈迅速插入副线圈中,电流计指针将________偏转。(填“向左”“向右”或“不”)
(3)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迅速向右移动时,电流计指针将________偏转。(填“向左”“向右”或“不”)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1分。
20.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根导轨相互平行,并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一根质量为3.6 kg,有效长度为2 m的金属棒放在导轨上.当金属棒中的电流为5 A时,金属棒做匀速直线运动;当金属棒中的电流增加到8 A时,金属棒的加速度为2 m/s2,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1.一种测量血管中血流速度仪器的原理如图3-5-18所示,在动脉血管左右两侧加有匀强磁场,上下两侧安装电极并连接电压表,设血管直径是2.0 mm,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0.08 T,电压表测出的电压为0.10 mV,则血流速度大小为多少?(取两位有效数字)
22、(12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块长直平行金属板a、b相距d =0.10m,a、b间的电场强度为E =3.0×103 N/C,b板下方整个空间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0.3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今有一质量为m =2.4×10-13 kg、电荷量为q =4.0×10-8 C的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贴近a板的左端以v0 =1.0×104 m/s的初速度从A点水平射入匀强电场,刚好从狭缝P处穿过b板而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最后粒子回到b板的Q处(图中未画出).
求:(1)粒子到达P处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P、Q之间的距离L ;
(3)粒子从A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t .
21世纪教育网
高二年级试卷
物理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
2
3
4
5
6
7
A
C
D
B
D
C
A
8
9
10
11
12
13
C
B
B
C
B
B
二、填充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4. 闭合电路欧姆 , 电流表 15.磁通密度 BScosθ

16. , 17.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8.
19 . 21世纪教育网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1分。
20.解析:棒匀速动动,有:BI1l=μ mg①
棒匀加速运动时,有:BI2l-μ mg=ma②
联立①、②解得B==1.2 T.
21、(10分)21世纪教育网
解析:血液中的运动电荷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偏转,在血管壁上聚集,在血管内形成一个电场,其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运动电荷受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时,达到了一种稳定状态.qUd=qvB,
所以v=UdB=0.10×10-3 V2.0×10-3 m×0.08 T≈0.63 m/s.
答案:0.63 m/s
22、解:(10分)
解:(1)粒子a板左端运动到P处,由动能定理得
代入有关数据,解得×104m/s
,代入数据得θ=450 (4分)
(2)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为O,半径为r,如图.由几何关系得
又 联立求得
代入数据解得L=0.4m. (3分)
(3)粒子在P点沿电场方向的速度 v1= =1.0×104m/s
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t1=v1m/qE=2×10-5s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t2=Л m/2qB=3.14×10-5s
粒子从A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 t=t1+t2=5.14×10-5s (3分)
21世纪教育网
高二生物月考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考试序号(座位号)、学号。
3.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卷,请妥善保存问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其中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第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物质由肝细胞内核糖体合成的是( )
A.转氨酶 B.糖元 C.氨基酸 D.胆固醇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无核膜,大肠杆菌有核膜
B.酵母菌有细胞膜,而大肠杆菌没有
C.水稻细胞有线粒体,而蓝藻细胞没有
D.棉花细胞有内质网,而蓝藻细胞没有
3.人体消化道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A.蛋白质和多糖 B.多糖和脂质 C.脂质和核酸 D.蛋白质和磷脂
4.下图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 )
5.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DNA分布于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内
B.该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
6.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数字是( )。
①氨基酸 ②C、H、O、N等元素 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
④多肽 ⑤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A.①③④⑤② B.②①④③⑤
C.②①③⑤④ D.②①③④⑤
7.现有10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1010个,羧基1030个,则由此合成的4条多肽链中共有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分别是( )
A.996、1、1 B.996、14、34
C.996、4、4 D.996、1010、1030
8.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遗传物质 D. 细胞壁
9.某蛋白质分子含有a条肽链,共有b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如果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c,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水解时需要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则: ( )
A、b(c+18)—18a和18(b—a) B、b(c+18)+18a和18(a + b)
C、b(c—18)—18a和18(a—b) D、b(c—18)+18a和18(b—a)
10.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 )
①淀粉 ②葡萄糖 ③脂肪 ④磷脂 ⑤蛋白质 ⑥核酸
A. ④⑤⑥ B.③④⑤ C. ①④⑥ D.②④⑤
11.把一小块生物组织捣碎后,经化学分析,含有水、蛋白质、DNA和糖元,由此可判断该组织是: ( )
A、小麦的 B、病毒的 C、家兔的 D、细菌的
12.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A、变形虫、水绵、香菇 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酵母菌、灵芝、豌豆 D、小麦、番茄、大豆21世纪教育网
13. 生物的遗传物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分别是(  )
①核酸 ②蛋白质 ③脂质 ④糖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B.ATP彻底水解可释放出1个高能磷酸键的能量
C.在植物体内ATP只能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需氧呼吸中生成
D.ATP和ADP的相互转化需要不同的酶催化
15.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其穿越的生物膜层数是( )
A、4 B、8 C、6 D、0
16.下列结构中能产生ATP的是
①核糖体? ②叶绿体 ③线粒体 ④细胞溶胶? ⑤高尔基体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7、将某一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b、c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a<c<b B.a>c>b
C.a<b<c D.a>b>c
18、右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1具有双层膜,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图中2是中心体,该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
C.图中3是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有分泌功能
D.图中4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19、在进行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过程中,有几种实验材料供选择,你认为分离现象明显的细胞是( )
A.口腔上皮细胞? B.透明的洋葱表皮细胞
C.具有紫色液泡的洋葱表皮细胞?? D.洋葱根尖中既小且方的细胞
20、在白杨树的细胞和黄牛的细胞中,都能发现的细胞器有 ( )
A.核糖体和线粒体 B.线粒体和中心体
C.中心体和内质网 D.核糖体和叶绿体
21、水稻根尖细胞中的DNA存在于( )
A.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 B.叶绿体和细胞核
C.细胞核、核糖体和线粒体 D.线粒体和细胞核
22、牛奶中含有乳球蛋白和奶酪蛋白等物质,在奶牛的乳腺细胞中,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功能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有( )
A.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C.中心体、线粒体、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D.核糖体、溶酶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23、浓盐水有杀菌防腐作用,其原因是( )
A.食盐水中含有较多的Cl-,使细菌毒素失效
B.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死亡
C.食盐水中无菌类所需要的酶,细胞不能产生毒素
D.食盐水中含养料少,细菌迅速死亡
24、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25、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 )
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②变形虫能伸出伪足?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甘油的吸收
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⑤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A.①②④ ?????? ? ?B.②③④ ????? ??
C.①②⑤ ????? ?D.①②③④⑤
26、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脂质 B.磷脂 C.糖蛋白 D.糖脂
27、下列曲线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情况,曲线a表示细胞内物质的浓度,b表示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据图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C.物质进入细胞的动力是浓度差
D.物质运输的速率与膜上载体的数量无关
28、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 ②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
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 ④植物细胞必定含叶绿体
⑤能进行光能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⑤ D.③⑤
29、在下列结构中,其成分中不含有磷脂分子的一组细胞器是 (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叶绿体 ④细胞核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A.②⑥ B.④⑤ C.⑤⑦ D.⑥⑦
30、脂肪和糖类都是能源物质,两者在体内氧化分解时,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  )
A.放能多,耗氧多 B.放能多,耗氧少
C.放能少,耗氧多 D.放能少,耗氧少
31、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叫箭毒素的药物 (不影响线粒体的功能) ,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 )
A.细胞膜变为全透性膜 B.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C.影响能量ATP的生成 D.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
32、下图中能够表示洋葱鳞茎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是( )
33. 下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厌氧呼吸所制作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锥形瓶中装有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刻度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会向右移动。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右移的距离(单位:cm)。请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前应对葡萄糖溶液作煮沸处理,以除去氧气和灭菌
B.表中数据可以表示酵母菌厌氧呼吸所产生的CO2的量
C.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酵母菌的厌氧呼吸强度越来越大
D.35℃最有利于酵母菌的厌氧呼吸,随着实验的进行,液滴右移的速率越来越大
34、右图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I、II、III分别表示不同代谢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I过程产生的O2用于III过程的第三阶段
B.C6H12O6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产生
C.III过程中没有水参加
D.X代表的物质是ATP
35、假如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细胞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A.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但甲细胞随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6.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
装置编号



半透膜面积
S
S/2
S
蔗糖溶液体积
T
T
2T

右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应是
A.1-丙;2-乙;3-甲 B.1-乙;2-甲;3-丙
C.1-甲;2-乙;3-丙 D.1-丙;2-甲;3-乙
37.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l0℃时的2倍
21世纪教育网
38.右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A.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B.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C.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D.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39.在两个相同密闭、透明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在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内的CO2含量,结果如下表(假设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在0~25min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逐渐减少
B.在0~25min期间,CO2含量逐渐降低是需氧呼吸减弱的结果
C.在0~25min期间,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含量
D.上表数据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
40.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 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
C.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
41.(11分)下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
(1)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 和[ ] 。
(2)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 。
(3)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 ]_________。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
来自[ ]__________。
(4)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______ ______。
(5)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直接有关的细胞器[ ]____________。
(6)蓝藻和细菌也同样具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
(7)若某细胞同时有AB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 细胞。
(8)图中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42.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B是指____________。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结构是_________(用字母答),C分子的特点是:有一个 头部和 尾部。
(2)构成细胞膜相邻的C分子之间每分钟换位100万次,这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质膜的功能特点是____________。
43.(9分)下图甲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强度对茉莉花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为每小时所测得的结果。据图分析:


甲 乙
(1)请写出控制本实验自变量的一种方法: 。
(2)为了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装置如何设置? 。
(3)实验测得,当用40W灯泡照射时,红色液滴没有发生移动,这是因为此时
,当改用80W灯泡照射时,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 。
(4)B点以后,限制茉莉花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
(5)图甲所示装置无法测得A点数据,除非将其中的NaHCO3溶液换为 溶液,且将装置放在 环境中。在A点,产生ATP的结构有 。
(6)茉莉花的生长需要浇水,但浇水过多易发生烂根现象。请说明原因:

44.(7分)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3ml淀粉溶液,然后在甲试管内加入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溶液,在乙试管内加入2ml清水。振荡两试管,将其浸浴在35℃左右的温水中,5min后同时取出两试管,冷却后,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请回答:
(1)检验结果:甲试管的现象是_ _;乙试管的现象是_ _。
(2)试分析,在pH相同的情况下,完成上述酶促反应所需时间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写出两点)_ 、
_ _。
(3)若要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另设计试管丙和甲对照,丙试管应先后加入_ _(选择填空):A.3ml蔗糖溶液 B.小麦淀粉酶溶液 C.3ml淀粉溶液
D.适量的NaOH或HCl E.本尼迪特试剂
(4)若要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另设计试管丁与甲对照,小明的做法是在丁试管中先后加入CBDE,该操作顺序是否合理?_ _,为什么?_ _。
45.(7分)下图是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图解,请分析实验回答下面问题(在〔 〕内填①或②)。
(1)装置C中产生含碳有机物是由于在装置A中结构〔 〕 进行的 反应为在结构〔 〕 进行的 反应提供了 。
(2)装置B中不能产生含14C的有机物,主要是因为结构①中缺少
和 。21世纪教育网
高二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D
A
C
D
B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D
C
C
A
B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B
B
C
C
A
D
A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B
D
C
D
D
A
A
B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
41.(11分)(1)[ 2 ] 液泡 和[ 4 ] 叶绿体
(2)[ 5 ]___ 高尔基体 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3)[ 8 ]____内质网 _____ [ 9 ]____线粒体 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4)[ 4 ]____叶绿体 _ ______
(5)[ 13 ]____中心体 _____
(6)[ 11 ]____核糖体 ________
(7) 低等植物细胞
(8)[ 4 ]___叶绿体______和[ 9 ]___ 线粒体_______
42.(6分)(1) __蛋白质(膜蛋白) _ D _ _亲水_ 亲脂
(2) _流动性___ (3) __ 选择透性 __
21世纪教育网
42.(9分)(1) 用不同瓦数灯泡或改变灯与广口瓶的距离
(2) 将装置中的茉莉花换成死花,其他设置与装置甲一样
(3)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增多
(4) 温度、CO2
(5) NaOH 黑暗(或遮光) 细胞溶胶和线粒体(答不全不得分)
(6) 浇水过多植物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有毒害作用
44.(7分)(1) 红黄色沉淀 无红黄色沉淀
(2)_ 淀粉量 淀粉酶量(水浴温度)
(3)_ ABE _ 21世纪教育网
(4)不合理 因为先加入淀粉酶会与淀粉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45.(7分)(1)〔 ① 〕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 光
〔 ② 〕 (叶绿体)基质 碳 NADPH、ATP
(2) (固定CO2的)C5(RuBP) (与碳反应有关的)酶
高二 英语月考 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考生须知:1、本卷共 10 页。
2、本卷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听力 ((共20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 你都有10秒钟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When will the speakers get to the theater if they leave now?
A. At 7:35 B. At 7:45 C. At 8:20
2.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At a department store B. At an airport C. At a restaurant
3. What does the woman ask the man to do right now?
A. Watch TV B. Go to bed C. Do homework
4.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The film is too long.
B. The film is too short.
C. The film is boring.
5. What will the man do?
A. Fly a kite with the woman
B. Fly a kite by himself
C. Stay at home
第二节: 听下面5对话,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2至4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取出最佳选项, 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各个小题;听完后, 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 回答第6至第8三个小题。
6. Wher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 at first?
A. The New York Hotel
B. The Central Park
C. The subway station21世纪教育网
7. How will the woman get there?
A. By bus B. By air C. By subway
8. Which street should the woman get off as the man advised?
A. At 44th Street B. At 45th Street C. At 46th Street
听下面一段对话, 回答第9至第11三个小题。
9. What will the speakers have as breakfast?
A. Rice B. Fruit C. Sandwich
10. What kind of sandwich does the boy like?
A. The chicken sandwich B. The beef sandwich C. The vegetable sandwich
11. Why did the boy’s dad sleep late last night?
A. He overworked last night.
B. He went to meet his friend.
C. He lost sleep last night.
听下面一段对话, 回答第12至第14三个小题。
1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the bus station B. At the train station C. At the airport
13.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Good friends B. Husband and wife C. Strangers
14.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next?
A. To spend a holiday
B. To start a new business
C. To meet a new customer
听下面一段对话, 回答第15至第17三个小题。
15.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A. Teachers on the same tour
B. Lecturers at a conference
C. A tourist and a scientist
16. What was the man in China for?
A. For a conference B. For a lecture C. For a tour
17. How many cities in China has the woman ever been to?
A. None B. One C. Four
听下面一段对话, 回答第18至第20三个小题。
18. What happened to Sam?
A. He was knocked down by a truck.
B. He fell to the ground when crossing the road.
C. He stopped the truck driver when crossing the road.
19. Who asked the driver to stop?
A. The little boy B. The boy’s mother C. David
20. Why did David help that poor woman?
A. She had no money.
B. She couldn’t walk.
C. She was David’s neighbor.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20小题, 每小题0.5分,满分10分)
– How about _____ Christmas evening party?
-- I should say it was _________ success.
A. a, a B. the, a C. a, / D. the, /
22. The children do not know how to _______ themselves decently(得体地) at the party.
A. act B. perform C. behave D. advance
23. –Where did you ______ our chemistry teacher?
--It was in the supermarket ______ I bought moon cakes.
A. come to, where B. come across, that
C. come across, where D. come to, that
24. Only when your identity has been checked ______.
A. you are allowed in B. you will be allowed in
C. will you allow in D. will you be allowed in
25. The president spoke at the business meeting for nearly an hour without ______ his notes.
A. bringing up B. referring to C. looking for D. trying on
26. A poet and artist ______ coming to speak to us abou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ainting tomorrow afternoon.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27. “You can’t catch me!” Janet shouted, __________ away.
A.run B.running C.to run D.ran
28. We do not have enough money. ______, we cannot afford to buy the new car.
A. However B. Anyway C. Therefore D. Though
29. One day we will manage to ______ the world ______ this terrible disease—cancer.
A. get rid; of B. refer; to C. rid; of D. treat; to
30. ______ the meeting himself gave them a great deal of encouragement.
A. The president will attend B. The president to attend
C. The president attended D. The president’s attending
31. ---What about the protection?
? ---Let’s keep the surface ____ dirt by putting a cover over it.
?? A. far from??? B. free from??? C. apart from????? D. away from
32. Vitamin B and C help to _______________ your resistance(抵抗力).
A. set up B. give up C. build up D. stand up
33. At a rough estimate(估计), this country is ___________ Great Britain.
A. three times as the size of B. three times large than
C. three times as larger as D. three times the size of
34. Mum ______ to us, “Be quiet! Your little sister’s sleeping.”
A. whispered B. shouted C. explained D. replied
35. Of the two coats, I’d choose the red one, for I am ______ fond of it.
A. familiarly B. specially C. similarly D. particularly
36. With online courses, Crazy English has over 20 million students all over China ______ the class through Internet.
A. attend B. attended C. attending D. to be attending
37. A new ______ to teaching languages is being used here, and it has turned out to be very helpful to the students. 21世纪教育网
A. approach B. means C. method D. way
38. ___ his work, he started to play the computer games.
A. Being finished B. Having finished C. Finishing D. Having been finished
39.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o shop in supermarket, for they are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 the ______ of goods on offer.
A. price B. variety C. value D. amount
40. –Brad was Jane’s brother.
--______ he reminded me so much of Jane.
A. No doubt B. Above all C. No wonder D. Of course
第二节: 完形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 2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 had a very special teacher many years ago whose husband died suddenly of a heart attack. About a week after his 41 , she shared her insights(顿悟) with the students. When the class was nearly over, she 42 and said, “I would like to 43 with all of you a thought that has 44 to do with class, but which I feel is very _45 .
“Each of us is put here on the _46 to learn, share, love and appreciate ourselves. None of us knows when this _47 will end. At any moment it can be _48 . Perhaps this is life’s way of telling us that we must make good _49 of every day.” Her eyes beginning to _50 ,she went on saying, “So I would like you all to 51 me. From now on, on your way home, find something _52 to notice. It doesn’t have to be something you see——it could be scent(香味) of fresh bread, or it could be the 53 of the wind slightly rustling(发出沙沙声) the leaves.”
“Please look for these things, and 54 them. The little things are put here on the earth for us to enjoy. They are _55 observing, for at any time they can all be taken away.”
The class was totally quiet. We all picked up our books and went out of the room_56 . That afternoon, on my way home I noticed_57 things than before. Every time I think of that teacher and remember what a(n) 58 she made on all of us, I try to 59 all of those things that sometimes we all ignore. For as we get older, it is not the things we did that we often regret, 60 the things we didn’t do.
41
A.
disease
B.
death
C
arrival
D.
appearance
42
A.
paused(暂停)
B.
continued
C
focused
D.
broke
43
A.
argue
B.
communicate
C
share
D.
whisper(低声地说)
44
A.
something
B.
nothing
C
everything
D.
anything
45
A.
improper
B.
important
C
attractive
D.
unbelievable
46
A.
earth
B.
farm
C
road
D.
ground
47
A.
disaster
B.
schedule
C
experience
D.
custom
48
A.
put away
B.
gone out
C.
handed out
D.
taken away
49
A.
fun
B.
difference
C
sense
D.
use
50
A.
smile
B.
shut
C
water
D.
glare
51
A.
permit
B.
promise
C.
forgive
D.
respect
52.
A.
strange
B.
beautiful
C.
powerful
D.
different
53.
A.
signal
B.
sound
C.
action
D.
direction
54.
A.
support
B.
receive
C.
remember
D.
value
55.
A.
easy
B.
harmful
C.
worth
D.
puzzling
56.
A.
silently
B.
curiously
C.
slowly
D.
secretly
57.
A.
more
B.
smaller
C.
fewer
D.
larger
58.
A.
result
B.
chance
C.
pain
D.
impression
59.
A.
produce
B.
taste
C.
appreciate
D.
change
60.
A.
or
B.
and
C.
for
D.
But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Agnes Miller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leaders of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She was born on a farm in Missouri in 1892. Strangely enough she had a very happy life as a child. She was the only daughter and the youngest child of five. Her parents and her brothers always treated her as their favorite.
In 1896 the family moved to Chicago. Three years later they moved back to St. Louis where Agnes spent the rest of her childhood. She enjoyed her years in school and was an excellent student of mathematics. She also was quite skillful as a painter.
It was when Agnes went off to college that she first learned that women were not treated as equals. She didn’t like being treated unequally but she tried not to notice it. After graduating from college she tried to get a job in her major field—physics. She soon found it was almost impossible for a woman. 21世纪教育网
Agnes spent a full year looking for a job. Finally she gave up in anger. She began writing letters of anger to various newspapers. An editor in New York liked her ideas very much. He specially liked her style. He asked her to do a series of stories on the difficulties that women had in finding a job. And there she began her great fight for equal rights for women.
61. Where did Agnes spend her childhood?
A. Missouri. B. Chicago. C. New York. D. St. Louis and Chicago.
62. At school, Agnes was good at .
A. physics and painting
B. maths and painting
C. writing and maths
D. physics and writing
63. What happened in Agnes’s life when she was in college?
A. She learned to accept the fact that men and women were unequal.
B. She learned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a woman to be a scientist.
C. She came to know of the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D. She developed her personal way of writing.
B
Speak, speak, speak!
Practise speaking as often as you can. Speaking to yourself is good practice.
Try recording yourself whenever you can.
Compare your pronunciation with the master version(原版)to see how you can do better and have another go. If you do this several times, you will find that each time is better than last.
Why not learn with someone else?
It helps if you can learn with someone else. If you can persuade a friend or family member to study with you, it will make you keep working.
Don't get stuck by a word you don't know.
Practise improving ways of getting your meaning across when speaking spontaneously(本能地),even if you don't know the exact words or phrases. Think of things you might want to say whenever you have spare time. Use facial expressions, hand movements, anything to make yourself understood.
Language learning is also about intuition(直觉).
Guesswork is an important way to learn a new language. When listening to recorded material, you aren't expected to understand everything first time round. If you play the same piece several times, you will most probably understand something new each time.
Build up your vocabulary. 21世纪教育网
A wide vocabulary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ing but don’t try to learn too much at once. It’s best to study frequently, for short periods of time. Take at most six or seven items of vocabulary and learn them. Put them into sentences to fix them in your mind, and then come back to them later.
And above all, have fun!
64. What’s the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A. To tell us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ing speaking as often as we can.
B. To tell us a few tips to help us learn a new language well.
C. To tell us that guesswork is an important way to learn a new language.
D. To tell us that a wide vocabulary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ing.
65.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phrase in the first part?
A. Have another try or attempt(尝试). B. Move away from a place to another.
C. Enter a certain state or condition. D. Follow or take a certain course.
66. To learn English well, we shouldn’t _______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practice speaking as often as possible
B. study frequently, for short periods of time to build up our vocabulary
C. try to understand everything and stop when we meet a new word
D. try to persuade a friend or family member to study with us
67.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o learn a new language well,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______.
A. speaking as much as possible B. having fun
C. a wide vocabulary D. guesswork
C
There is a wonderful story about a young girl who had no family and no one to love her.
One day, feeling very sad and lonely, she was walking through a grassland when she noticed a small butterfly caught in a thorn (荆棘) bush. The young girl carefully released the butterfly. Instead of flying away, the little butterfly changed into a beautiful fairy. The young girl rubbed her eyes in disbelief.
??? “For your wonderful kindness,” the good fairy said to the girl, “I will give you any wish you would like.” The little girl thought for a moment and then replied, “I want to be happy.”
??? The fairy leaned toward her and whispered in her ear. Then the fairy disappeared.
??? As the little girl grew up, there was no one in the land as happy as she. Everyone asked her secret of happiness. She would only smile and answer, “The secret of my happiness is that I listened to a good fairy when I was a little girl.”
When she was very old and on her deathbed, the neighbors all gathered around her, that her unbelievable secret of happiness would die with her. “Tell us, please,” they begged, “Tell us what the good fairy said.” The lovely old woman simply smiled and said, “She told me that everyone, no matter how secure they seemed, no matter how old or young, how rich or poor, had need of me.”
68. ______ the girl felt sad and lonely.
??? A. There were many friends but
??? B. There was nobody to love her so
??? C. There was nothing to do
??? D. Seeing the butterfly was caught
69. Noticing the butterfly was caught by the thorn, the orphan girl ______.
??? A. helped the butterfly escaped from the thorn
??? B. felt sorrow, but she didn‘t go up to help it
??? C. fell down on it too
??? D. failed to help it release from the thorn
70. The only thing that the little girl wanted was________.
??? A. to be rich B. to have her own parents
??? C. to have a lot of friends D. happiness
71. The neighbors all gathered around the old happy woman when she was dying, because ______.
??? A. they loved this woman deeply and they didn‘t wanted her to die
??? B. the woman had lots of money to be shared as soon as she died
??? C. they wanted to know the secret of her lifetime happiness
D. they wanted to pray for her after her death
D
Many animals recognize their food because they see it. So do humans. When you see an apple or a piece of chocolate you know that these are things you can eat. You can also use other senses when you choose your food. You may like it because it smells good or because it tastes good. You may dislike some types of food because they do not look, smell or taste very nice. Different animals use different senses to find and choose their food. A few animals depend on only one of their senses, while most animals use more than one sense.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food, some animals spend their lives eating only one type. The giant panda eats only one particular type of bamboo(竹子). Other animals eat only one type of food even when given the choice. A kind of white butterfly will stay on the leaves of a cabbage, even though there are plenty of other vegetables in the garden. However, most animals have a more varied diet(多样化饮食). The bear eats fruits and fish. The fox eats small animals, birds and fruits. The diet of these animals will be different depending on the season.
Humans have a very varied diet. We often eat food because we like it and not because it is good for us. In countries such as France and Britain, people eat foods with too much sugar. This makes them overweight, which is bad for their health. Eating too much red meat and animal products, such as butter, can also be bad for the health. Choosing the right food, therefore, has become an area of study in modern life.
72. 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 humans and animals _________.
A. depend on one sense in choosing food
B.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ir food
C. choose food in similar ways
D. eat entirely different food
7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ats only one type of food?
A. The white butterfly. B. The small bird. C. The bear. D. The fox.
74. Certain animals change their choice of food when ___________.
A. the season changes B. the food color changes
C. they move to different places D. they are attracted by different smells
75. We can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__________.
A. food is chosen for a good reason
B. French and British food is good
C. some people have few choices of food
D. some people care little about healthy diet
E
The British policeman has several nicknames , but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are “copper” and “bobby”. The first name comes from the verb “ cop” meaning “ to take” or “capture”, and the second comes from the first name of Sir Robert Peel, a 19th century politician, who was the founder of the police force. An early nickname for the policemen was “peeler”, but this name has died out. 21世纪教育网
Visitors to England seem, nearly always, to be very impressed by the English police. In fact, it has become a joke that the visitors to Britain, when asked for his views of the country, will always say, at some point or other, “ I think your policemen are wonderful.”
Well, the British bobby may not always be wonderful but he is usually a very friendly and helpful character.
A music- hall song of some years ago was called, “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time, ask a policeman.” Nowadays, most people own watches but they still seem to find plenty of other questions to ask the policeman. In London, the policemen spend so much of their time directing visitors about city that one wonders how they ever find time to do anything else!
76. _________ nicknames for the British policeman have been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 Two B. Three C. Several D. Many
77. One of the nicknames for the policeman “peeler” _________.
A. is most frequently used
B. has not been used any more
C. was Sir Robert Peel’s
D. is still used as much as “ bobby”
78. The main idea of the second paragraph is that ________.
A. visitors to England are kind to the British policemen
B. the English policemen have become a joke to visitors
C. visitors to Britain are very grateful to the policemen for their help
D. the British policemen tell the visitors the views of their country
79.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time, ask a policeman.” This means _______.
the British policemen like to tell the time to the visitors
most people’s watches don’t go well
the British policemen are friendly and helpful
the British policemen know the time correctly
80. From the whole passage, we know that __________.
the British policemen spend a lot of time directing the visitors in England
the British policemen’s nicknames may not always be wonderful
the British policemen can’t find any time to do anything else but help the visitors all day
the British policemen’s nicknames have died out.
第Ⅱ卷(共50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 (满分10分)
1. Each classroom in our school is e________ with a computer, which is helpful to our study.
2. He has to work hard to earn more money, because he has a large family to s________.
3.The famous doctor has d___________ hundreds of babies during her life.
4. He was s____________ with what I said and nodded with satisfaction.
5.Dr Yuan searched for a way to increase rice harvests without e__________ the area of the fields.
6. He was determined to o__________ the difficulties he met in his study.
7. In no time, the exciting news spread t____________ the whole country.
8. People from places like Spain, Italy or South American countries approach others closely and are more l_________ to touch them.
9..We must d___________ our country against enemies.
10. After class the students can take part in v__________ activities ,such as playing basketball, surfing the Internet and so on.
第二节:翻译(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l0分)
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将下列各句翻译成英语。
1. 这本字典是给小孩用的.(be intended for )
2. 多亏了你的帮助,我们及时完成了工作.(thanks to)
3. 他被邀请去主演一部新动作片(star in)
4. 护士尽力使病人心情放松.(feel at ease)
5. 杭州以西湖而闻名。(be famous for)
第三节:书面表达(满分30分)
请根据下面的内容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文章介绍中国文学家鲁迅先生。
1.生平简介
1)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被人们热爱和铭记。
2)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赴日本留学。
3)1904年开始学医。1909回到祖国,在杭州任教。
4)他对文学(literature)很感兴趣。1918—1936 是很重要的时期。他的绝大部分作品写于这一时期。
5)1936年10月19在上海逝世,并被安葬在那里。21世纪教育网
2. 你对鲁迅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听力
1-5 BBCCA 6-10 ACBCA 11-15 BCABC 16-20 ACBCA
单选
21-25 BCCDB 26-30 ABCCD 31-35 BCDAD 36-40 CABBC
完型:BACBB ACDDC BBBDC AADCD
阅读:1.DBC 2. BACB 3. BADC 4. CAAD 5.BBCCA
单词拼写21世纪教育网
1.equipped 2. support 3. delivered 4. satisfied 5. expanding
6. overcome 7. throughout 8. likely 9. defend 10. various
翻译
1.The dictionary is intended for children.
2.Thanks to your help, we finished the job in time.
3.He has been invited to star in a new action movie .
4.Nurses do all they can to make patients feel at ease.
5.Hangzhou is famous for the West Lake. 21世纪教育网
作文21世纪教育网
Mr. Luxun is loved and remembered as a great writer, thinker and revolutionist. Born on September 25, 1881 in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he went to Nanjing to study in 1898. And four years later, he left China for Japan for his further studies. In 1904, he began to study medicine. Then in 1909, he came back to China and worked as a teacher in Hangzhou. He concerned himself with literature. The period between 1918 and 1936, during which/when Luxun wrote most of his works, was very important for him. He died on October 19, 1936 in Shanghai, in which/where he was buried. 21世纪教育网
Personally, Luxun is a great man for whom we should show our love and respect. He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writing, and his articles inspire peopl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o carry on his good work.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学号和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笑靥(yè) 巢穴(xuè) 鹰隼(sǔn) 长歌当哭(dàng)
B.逶迤(wēi) 船坞(wù) 逋慢(bū) 强颜欢笑(qiáng)
C.龟裂(jūn) 缂(kè)丝 垣墙(yuán) 不屈不挠(náo)
D.喋血(dié) 粗糙(cāo) 谂知(niǎn) 气息奄奄(yǎ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2012年,注定要在中国倔起之路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在南海和东海,为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国发出了清晰、响亮的声音,一系列的举动震惊世界。
B. 中秋、国庆双节合壁,难得的忙里偷闲,让疲惫的身体放飞自然,享受家人团聚的温馨。但经历了免费高速、民航高铁的重重考验后,今天的你,顺利到达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了吗?而此刻的你,又在哪里看人头窜动,车水马龙呢?
C.“9·15”西安反日示威游行重伤日系车主一案已经告破。伤者头上的血洞、脖颈上可疑的道道抓痕,组成罪蘖的恐怖条痕,爱国固然是可赞,但不能伤及同胞。
D.“最美妈妈”吴菊萍、“平凡司机”吴斌的挺身壮举震撼人的心灵,两位雷锋式的英雄给西子湖畔平添了浓浓色彩,两股舍身奉献的精神更为西子湖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是杭城的骄傲,更是华夏道德的典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三周年,他特地精心铸造了62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升旗指挥刀 给国旗护卫队。
②贫困线下的儿童与奢侈消费的明星,被捐赠者与捐赠者,两方面境况的悬殊一度使明星慈善行为备受 。
③在西方,虽然“无车日”不再是媒体关注的热点,但欧洲各国通过减少私车行驶来改善环境的努力并未 。21世纪教育网
A.惠赠  质疑  中止  B.惠赠  置疑  中止
C.敬赠  置疑  终止  D.敬赠  质疑  终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1世纪教育网
A.最新出炉的中国2050年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称,2030年前后,中国实现载人登月,建立有人长期逗留的空间站——月球基地。
B.日美之间围绕钓鱼岛问题,精心合作,再次上演了一幕“双簧戏”。一个在台前强势高唱夺岛论调,另一个在幕后,几乎是沉默不语,暗中借助一连串动作唆使怂恿、推波助澜。
C.“问江南晴为何物?直叫人哭哭啼啼。”连绵阴雨笼罩着三月的江南,不见了晴日,反而淅沥得让人断魂。
D.知识渊博的教师自然受学生的欢迎:他能做到文化经典信手拈来,滔滔不绝;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如掉书袋,如数家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凤凰网针对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的调查结果很耐人寻味,在90多万投票网民中,97.4%的网民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导致其生性骄纵,目中无人。
B.目前,国内广告界对广告艺术的批评似乎还是保持着一种漠然的态度,广告艺术远未如其他艺术那样,形成活跃而健康的共识和批评氛围。
C.伴随着新民主党表达支持新一轮援助方案的意向,帕潘德里欧宣布了取消由全民公决决定是否接受欧洲联盟新一轮援助。
D.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一些事情。
6.高中语文教材中许多作者或人物,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思考,成为我们的精神坐标。请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句式一致,②运用—种修辞手法,③体现人物的精神特点。(4分)
例句:读海伦·凯勒,我懂得了,人即使折断了翅膀,也能在理想的天空中飞翔。
答: 。
7.阅读下面这条消息,回答问题。(6分)21世纪教育网
(《长江商报》2012年5月6日)昨日上午,大孝感论坛官方微博称,湖北孝感一中惊现史上最刻苦“吊瓶班”,并配发图片引起网友热议。图片显示,教室内很多同学边打吊瓶边复习,场面颇为壮观。对此,孝感一中称,学生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
孝感一中监察室高主任说,随着高考临近,学校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高三学生到医务室打氨基酸。每个学生交10块钱,剩余的部分由学校来补贴。由于学生太多,导致学校医务室爆满。为了不耽误学生复习,所以学校就安排学生在教室内打氨基酸。
图片显示的是该校高三三班学生在教室打氨基酸的情形,该班有38个学生自愿注射了氨基酸。记者了解到,孝感一中共有高三学生1300多人,目前超过一半的学生已经注射了氨基酸。
对于高考临近孝感一中组织学生打氨基酸的做法,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你持什么态度?并请说明理由。
我的观点: 。
二、现代文阅读赏析(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1分)
有人说,“上帝以其智慧创造了苍蝇,却忘记告诉我们为什么创造它。”是的,苍蝇找不到一丁点让人们喜欢的地方。可是,当你了解了苍蝇,就会发现苍蝇不仅是世界上与人最不共戴天的动物,还是医学上的奇迹。
苍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2000多年前的希腊人说,苍蝇被切去了头,还能生活好长时间。繁殖则是苍蝇最擅长的事情。如果一对家蝇和它们的后代不受打扰,仅仅6个月,最终呈现在你眼前的会是19100亿亿只苍蝇。苍蝇携带着肮脏的细菌,人们试尽了各种办法与这种受诅咒的飞虫对抗,然而无论人们用什么办法都无法彻底消灭苍蝇。它们总能躲过人们笨拙的攻击。科学家花费了多年时间才发现,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苍蝇一样地飞行,苍蝇会直飞向前;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盘旋,表演快速转弯;可以在空中战斗,比最好的F14战斗机做得还要完美。这种出色的控制能力取决于苍蝇背后的一对被称为平衡棒的短而粗的翅膀。这两个鼓槌形的小东西起到定位仪的作用,可以让所有的苍蝇表演令人惊叹的特技飞行。
苍蝇还有许多让我们惊叹的本领。
在白光环境下,苍蝇的视觉速度,至少是人眼的5倍~6倍。苍蝇也许看不到非常细小的东西,但是却十分擅长定位运动。苍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非常完美,它们的视觉反应也许是现在已知的动物界中速度最快的,它们察觉光线变化的速度要比我们人类快约10倍。苍蝇眼中的场景就好像我们看到的慢动作,这无疑对于它们来说是一种性命攸关的求生能力。我们和苍蝇共享同一个物理空间,却站在不同的时间轴上。
在真正了解苍蝇之前,很难想象苍蝇能够成为人类的朋友。
  苍蝇和蜜蜂一样能够传授花粉。维多利亚湖畔的人们则会把困扰它们的苍蝇群收集起来,捣碎、煮熟,——蠓饼是非常美味的季节性食品。在一些刑事案例中,运用苍蝇知识的法医昆虫学也一直被用于判定谋杀罪的证据。
  如今,医生们发现了苍蝇的幼虫——蛆越来越多的用途。他们甚至发现,蛆特别喜欢咀嚼几种皮肤瘤。但是有人希望接受蛆的治疗吗?人们把它们称作恶心的家伙,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蛆通常与肮脏、腐烂等东西联系在一起。因此,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拒绝把这种出现在垃圾箱的东西放在伤口上。21世纪教育网
  也许在将来,苍蝇还可以在其它方面给我们带来帮助。
  现实生活中的苍蝇是工程学方面的杰作。在我们能够建造出接近这种小家伙的灵活性的任何东西之前,科学家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也许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发明出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长着六条腿的机械杰作。至少,我们可以下令机械苍蝇不要在我们的晚餐上呕吐!
科学家对苍蝇似乎很感兴趣,但生活中人们仍然没有停止寻找最有效的消灭它们的办法。为了这个达到目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一批科学家用高速摄影录下苍蝇的逃生方式,以破解苍蝇逃生的秘密。我们都知道苍蝇有厉害的两只复眼,但其实它们的视力非常差,只是在侦测快速移动的物体方面,是它们独一无二的强项。而且它们遇险时不但会拍拍翅膀飞走,还会屈起六只脚极速弹跳,逃离现场。专家说,苍蝇懂得翅膀和脚并用,绝非条件反射,而是用脑思考得出的逃生策略。
8.下列不属于“无论人们用什么办法都无法彻底消灭苍蝇”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苍蝇可以直飞向前,无论人们用什么办法试图消灭苍蝇,它们总是能躲过人们笨拙的攻击。
B.苍蝇有出色的飞行控制能力,它有一对鼓槌形的短而粗的被称为平衡棒的翅膀,这让它拥有高超的飞行技巧。
C.苍蝇的视觉反应也许是动物界中速度最快的,它们察觉光线变化的速度要比人类快约10倍,擅长定位运动。
D.苍蝇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对家蝇和它们的后代仅仅经过6个月,就很可能会发展成为成千上亿的庞大群体。
9.根据原文有关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苍蝇是医学上的奇迹,有非常强的繁殖能力和再生能力,这将给人类解决生育难题、研究断肢再生等方面提供借鉴。
B.我们和苍蝇共享同一个物理空间,却站在不同的时间轴上,这样就注定了在现阶段人类采取的灭蝇措施都是徒劳的。
C.苍蝇有两只复眼,但视力很差,这给人们寻找灭蝇的途径提供了便利,例如人们发明了粘蝇纸、灭蝇灯等灭蝇工具。
D.为了更好地利用苍蝇为人类服务,科学家通过高速摄影破解其逃生秘密,发现苍蝇遇险时懂得翅膀和脚并用来逃生。
10.“苍蝇能够成为人类的朋友”,结合原文分条概括苍蝇能成为“人类朋友”的理由。(5分)
答:
(二)阅读鉴赏下面文章,完成11—15题。(26分)
底 层
蔡翔

苏州河由西向东,蜿蜿蜒蜒地流过这个城市。河的南面,耸立着各种各样美丽的建筑。夏天,许多许多的法国梧桐点缀出一片又一片的优雅绿荫。穿过繁华的街道或者幽静的宅院,找一个小小的咖啡馆,挑选一个临窗的座位坐下,冬日的阳光懒懒地透窗而入,这时,你会感觉到一种怀旧的忧郁,所有所有的梦在黄昏来临之际一起向你敞开。
然而,在我的记忆里,却并没有那么多的美丽和那么多的优雅。对我来说,苏州河的水永远是肮脏的,黑黑的,稠得像粘汁。水面上,永远漂浮着菜叶、秽物、粪便……许多许多的工厂都坐落在苏州河的北岸,烟囱里的烟是黑的,尘埃落地,马路永远黯然无光。21世纪教育网
是的,我的半个城市在苏州河的北面。在这里,人是穷的,街也是穷的。我的祖先从芦棚中走出,走进工厂、码头、澡堂……。黄昏的时候,他们带着一天的疲劳和一天的屈辱,醉眼朦胧地坐在小酒馆里,大声地说着粗话,唱着家乡小调。他们朝地上吐痰,开着很伤大雅的玩笑,然后歪歪倒倒地走出酒店,这时,星光黯淡,像极了乡村的小径,但是再也没有了家乡的月亮。
我的祖先已经悄然远去,但是苏州河的北面却依然被这个城市拒绝。尽管有许多的人从那里走向这里,也尽管有许多的人从这里走向那里。漫漫的历史已经构成一个语词,这个词就是——底层,而在底层的周围,永远弥漫着肮脏、野蛮、贫穷、粗鲁等等等等的语词氛围。
然而,我却依然满怀感激之情注视着我的半个城市。是的,对我来说,底层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道摇曳的生命风景,是我的来处,我的全部的生活都在这里开始。

我想,我对底层的读解,首先是从工人开始。我出身在一个工人家庭,很多年以前,我的父母从异乡漂泊到这个城市。那个时代的工人,许多人都还保留着农民的某些本色。他们和乡村的瓜葛并未被完全切断,灾年的时候,他们会忧心如焚,谈着家乡的收成。经常有农民到我们这里乞讨,我的父辈会非常热情地招呼,端菜端饭,然后细细地扯着乡村闲话。
我一直非常喜欢那个时代的工人,也许,在那一代的工人身上,还保留着乡村的纯朴和厚道。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代并未消灭贫穷,我的底层仍然在贫穷中挣扎。然而在那个时代,贫穷并未导致我的底层的愤怒,相反,他们对国家表示出一种极大的热情和忠诚。贫穷并未导致道德的沦丧,那时的底层,有一种非常满足的感觉。一切都很安定。
在我的生命中,北方的乡村给予我从未有过的震撼。在我亲身经历了贫穷带来的各种折磨,我才深深懂得,对富裕的向往,在底层,是一种非常崇高的人性。
三21世纪教育网
我对乌托邦有着一种天生的迷恋,那是一个有关平等和公正的神话。
我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神话中走过,我们以国家的主人自居,我们与年轻的共和国分享着艰难。
许多年过去了,革命似乎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旧的生活秩序正在解体,新的经济秩序则迅即地制造出它的上流社会。阶层分化的事实正在今天重演,权力大模大样地介入竞争,昨天的公子哥儿成了今天的大款大腕爷,他们依靠各种权力背景疯狂地掠夺社会财富。权力和金钱可耻地结合。“穷人”的概念再一次产生。
我已经不再侈谈什么平等和公正,我终于悲哀地发现,这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昨天未曾有过,明天也不会再有。阶层区别也许会永恒存在,这个世界命中注定要把财富和权力堆积到少数人身上。也许,这种差别为优秀人物提供了改变自身命运的向上可能。但是我的出身我的教养我的经历,命中注定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彻底的精英主义者。
我相信,激烈的竞争,哪怕是不公正的竞争,也会导致这个世界的繁荣,而穷人也会日将分享繁华的余羹,家里终会有各种电器,餐桌上也将日益丰盛。但是在我目睹了那么多的欺凌和掠夺,那么多的屈辱和侮辱之后,我的情感,我隐秘的内心再也难以对这个世界热情洞开。

许多美丽的梦想已经破灭,我为之呼唤为之憧憬的新世界并未在我的梦想中冉冉升起。
纯朴和善良,正在我的底层悄悄消失。底层不再恪守它的老派的欲望,对富裕的追求同样导致了人的贪婪。早晨的空气不再新鲜,嘈杂的集贸市场,到处是鱼腥味和讨价还价的喧哗。鱼贩子肉贩子菜贩子水果贩子,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他人的口袋。他们为了一块两块的利润,出卖着自己的良心和底层的感情。在我的底层,已经不再涌动着纯朴和善良,友情和乡谊,利益原则同样侵蚀着我的底层。
欺凌和掠夺,在这个世界几乎每天都在重复上演。而这一切,却渐渐侵蚀到我的底层。在你路过那些肮脏的地下小工厂,你就会发现,在我的底层,正在上演着什么样的同类相残的故事。
我的确非常矛盾,我渴望我的底层富裕,我又恐惧因为富裕而失去我记忆中的底层。我的底层因为对富裕的追求而付出太多的纯朴和善良。也许,因为在这个时代,劳动不再神圣,富裕必须依靠投机和掠夺。
我的底层正在从肮脏的棚户区中搬出,但是新楼房重重的防盗门却把浓浓的乡谊完全隔断。相互的漠然和猜忌,替代了往日的亲如一家。夏天的夜里,再也没有了咿咿哑哑的胡琴,只有嘈杂的卡拉OK,我知道,那是我的底层孤独而又无聊的发泄。
我走出我的神话,我不知道我该走向哪里。
11.文章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与感受对后文的叙事与感受有什么样的作用?(4分)

12.“底层”在城市化前后,有什么样的变化?(4分)

1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具体内容简析。(6分)

14.请结合文本,理解“对我来说,底层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道摇曳的生命风景,是我的来处,我的全部的生活都在这里开始“的深刻含义。(6分)

15.你同意文中观点吗?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底层“在当代社会中的内涵与价值的理解。(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7分)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分) 21世纪教育网
A.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考察
B.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洗头
C.自令放为 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D.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同“择”,选择
1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C.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 不足为外人道也
D.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18.下列对文段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报任安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对朋友展示自己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
B.选文乙着重记叙了屈原与渔父的两次问答,第一次对话揭示出屈原的悲剧是性格悲剧;第二次对话突出了屈原的高洁品质,屈原在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抱着诗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浪漫。
C.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是我们的精神榜样。
D.从上述两个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感情,也能体会到屈原对生命的意志和尊严的诠释。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19.翻译文中有下划线的句子(8分)
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②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0—21题。(8分)
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20.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21世纪教育网
21.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5分)
(三)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22.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②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王实甫《长亭送别》)
③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 。(归有光《项脊轩志》)
④惨象, ▲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⑤晓来谁染霜林醉? ▲ 。(王实甫《长亭送别》)
四、写作训练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与众人一起前行是美好的。一个人孤独地跋涉更是珍贵的。
有的人虚心求教,有的人同流合污,有的人孤独坚守着自我的信念,有的人跻身热闹的场所排遣藏在内心的寂寞……
人们走在各自的路上,各有各的风景,各有各的感悟。
根据材料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本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C(巢穴xué 强颜欢笑qiǎng 谂知shěn)
2. D(崛起、合璧、人头攒动、罪孽)
3. D【惠赠:敬词,指对方赠予(财物)。敬赠:恭敬的赠送。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终止:结束,停止。中止:(做事)中途停止。】
4. B【A.“逗留”是指暂时停留,与“长期”矛盾。B.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C.此处没有转折意味。D.“掉书袋”用来讽刺人爱引用古书词句,卖弄才学。现在常常称那些说话好引经据典、卖弄学问的人。与语境不合。】
5. D(A.句子杂糅B.搭配不当C.成分残缺)
6. 注意批分点:①句式,②修辞手法,③人物的精神特点,④前后连贯(4分)
7. 赞成。挂氨基酸可以补充能量,有利于复习迎考;即使对身体作用不大,相信也会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学校这么做是为学生着想。
不赞成。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挂氨基酸是滥用药物,无助于身体健康;如此“临时抱佛脚”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紧张心理。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做法。(共6分,观点1分;理由1条2分,两条即可。仅有观点不讲理由不得分。语言表述1分。)
二、现代文阅读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1分)
8.A(“苍蝇可以直飞向前”不是人类无法彻底消灭它们的原因,“总能躲过人们笨拙的攻击”并非原因的陈述。)(3分)
9.C(A.“再生能力”于原文无据,相关推断不合理。B.“人类采取的灭蝇措施都是徒劳的”过于绝对,推断武断。D.科学家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找寻最有效地消灭苍蝇的办法,理解有误。)(3分)
10.(答对一点1分,总分5分)
①利用苍蝇传授花粉。
②把苍蝇做成美味食品蠓饼。21世纪教育网
③运用苍蝇知识的法医昆虫学可用于侦破刑事案件。
④可利用蛆虫来治疗皮肤瘤。
⑤可根据苍蝇的特点制造出某种机械杰作为人类服务。
(二)阅读鉴赏下面文章,完成11—15题。(26分)
11.(1)作者详细描写了苏州河南面耸立着各种各样美丽的建筑的城市景观,这和下文的写作重点、苏州河北面的农村底层的破败景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为导出下文的叙事与感受张本;(2)“怀旧的忧郁“又暗示了本文思考的沉重性,提示了下文对”城乡分离“、”城乡对立“主题的思考将充满忧患意识。(4分)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解答时须兼顾表达技巧和文章主旨。
12.(1)底层在进入城市前,向往改变贫困处境,进入富裕的城市生活;向往进入城市后获得平等和公正的待遇。
(2)城市化后,底层的美丽的梦破灭了,非但没有获得平等与公正的待遇,还遭受着来自城市的欺凌和掠夺,甚至丧失了本有的纯朴和善良的美德,陷入孤独、无聊、迷惘而无所适从的境地。(4分)
评分标准:答出第一点得2分,答出第二点得4分。关键要分点答出进城后的变化内容,即“没有获得平等与公正的待遇,遭受着来自城市的欺凌和掠夺,丧失了本有的纯朴和善良的美德,陷入孤独、无聊、迷惘而无所适从的境地“。若答”进城前很贫困,进城后富裕了“得1分;若答”进城前向往贫困,进城后发现梦想破灭“,太笼统,得2分。
13.(1)在文中,“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从身份上说,我不是一个农民,因为我是“工人的后代”;而从精神上说,我又不是一个城里人。某种意义上说,我是一个城乡过渡期的城乡结合体的代表,是城乡差别的代言人,文本因而获得了一个“局外人”的视角。这个视角的意义在于,它为文本获得了一个审视城乡对立关系的清醒立场。(2)“我”对城乡对立、乡土文明被城市文明侵蚀充满了忧虑,但又苦于找不到出路,因而非常迷茫。(6分)
评分标准:答出第一点得4分,答出第二点得2分。
14.(1)“我”的祖先从芦棚中走出,我的少年时代在苏州河北面的底层聚居区度过;(2)底层生活给我做人的美德:纯朴、善良,重视亲情、乡谊,对国家的极大的热情和忠诚,讲求做人的名誉,满足安定的现实感;(3)在“我”的生命中,北方的乡村给予我从未有过的震撼,让我明白“对富裕的向往,在底层,是一种非常崇高的人性”,这正是城市文明、反思乡土文明的动力。(6分)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2分。21世纪教育网
15.(1)支持文本中对“底层”的理解与看法。来自乡土的底层是一个存在天然残缺的文明状态,在城市化进程中遭遇城市文明排拒与解构,乡土文明在当代的城市化方式需要重新思考。(2)反对文本中对“底层”的理解与看法。任何一种文明在其发展进程中一定会有所失落,也一定会所增益,乡土文明并不等于就是底层,文本对乡土文明未名免太自怜自哀了,应该从发展的角度来观照现实,多看到乡土文明与城市文明融合中的亮点和希望。(6分)
评分标准:支持或反对文本中的阐释均可,但必须要有明确的判断,并要提供较为充分的依据,来支撑自己的理解与评价。只提供判断而不提供依据的得1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7分)
16. D
17. C
18. C
19.略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8分)
20. 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3分)
21. 参考一:“犹”字好。(1分)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1分)“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2分)
参考二:“空”字好。(1分)“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1分)“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3分)
(三)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22.略
四、写作训练21世纪教育网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写作指导]
这个材料作文的范围很大,主旨在于思考人生的道路应该如何走。需要考生对不同的道路进行具体而深入的思考,从而写出自己在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上的个人感悟。
可以抓住“与众人前行”真切体验,来表达自己人生的感悟。
也可以抓住“孤独跋涉的珍贵”,来思考什么是“孤独”的内在精髓。
也可比较形形色色的人生,凸显自己对于“与众人同行”,或者“孤独跋涉”的情趣与志趣。
只要不仅仅狭隘地将题目理解成一次旅程,能够深思怎样活出生命的个性,文章都是好的。
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