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郑集中学(城区校区)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学情调查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郑集中学(城区校区)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学情调查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时间:2012-9-26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3分,共33分)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最简式C2H4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苯的分子式C6H6
2.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
B.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中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C.所有的有机物都很容易燃烧;
D.有机物所起的反应,一般比较复杂,速度缓慢,并且还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3.下列物质不属于醇类的是:( )
A. B.
C. D.
4.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 )
A.(CH3)2CHCH2CH2CH3 B.(CH3CH2)2CHCH3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5.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2—乙基丁烷 B.2,2—二甲基丁烷
C.3,3 —二甲基丁烷 D.2,3,3一三甲基丁烷
6.已知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两种:CH3—CH2—CH2—CH3、,则C4H9OH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A l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7.下列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
A、CH2Br2 B、C5H8 C、C4H10 D、C
8.某烷烃分子量为72,跟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它是:( )
A.戊烷 B.2—甲基丁烷
C.己烷 D.2,2—二甲基丙烷
9.对于烃,的命名正确的是:( )
A.4—甲基—4,5—二乙基己烷 B.3—甲基—2,3—二乙基己烷
C.4,5— 二甲基—4—乙基庚烷 D.3,4— 二甲基—4—乙基庚烷
10.下列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原子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B、最多只可能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
C、有7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 D、只可能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
11. 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的是:( )
A. B.
C. CH3OCH3 D.CH3CH2CH3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选错和多选的不得分,选不全的且对的得2分,共28分)
12.1mol有机物充分燃烧后,只生成88gCO2和54g水,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H3;
B.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H6;
C.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H6O;
D.该有机物中C、H原子个数比为1∶3,可能含有氧原子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酚与乙醇的官能团都是羟基
B.炔烃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
C.官能团是反应一类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D.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为CnH2n+2O2
14.下列各烃分别与H2完全加成,不能生成2,2 ,3—三甲基戊烷的是:( )
A. B.
C. CH2=CHC(CH3)2CH(CH3)2 D.
15.含一叁键的炔烃,氢化后的产物结构简式为( )
此炔烃可能有的结构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6.下列分子中的14个碳原子不可能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
17.历史上最早应用的还原性染料是靛蓝,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靛蓝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靛蓝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 它的分子式是C16H10N2O2
C. 该物质是高分子化合物
D. 它是不饱和的有机物
18.下列关于CH3-CH=CH-C≡C-CF3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B.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C.6个碳原子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D.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三.非选择题(共59分)
19.(8分)下列有机物中:
(1)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是 。(2)属于芳香烃的是 。
(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 。(4)属于稠环芳香烃的是 。
20.(2分)的系统名称为 。
21.(4分)是一种驱虫药——山道年的结构简式。试确定其分子式为 ,指出期中官能团的名称 。
22.(10分)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有 ;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 ;
属于同位素的有 ;是同一种物质的有 。
23.(8分)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或结构简式:
(1)结构简式为此烃名称为 。
(2)结构简式为的烃可命名为 。
(3)2,5-二甲基-2,4-己二烯 的结构简式: 。(4)结构简式为的烃可命名为: 。
24.(4分)对位上有一C4H9的苯胺可能有4种异构体,它们是 ,
, , 。
25.(2分)联三苯的结构简式为 , ,其一氯代物有_____种同分异构体。
26.(4分)降冰片烷立体结构如图,按键线式(以线示键,每个折点和线端点处表示
有一个碳原子,并以氢补足四价,C、H未表示出来(
写出它的分子式 ,当它发生一氯取代时,取代位置有 种。
27.(10分)某有机物的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甲烷密度的3.625倍。把1.16g该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的气体混合物通过足量的碱石灰,碱石灰增重3.72g,又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试求此有机物的分子式。
(2)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该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和羟基(已知 C=CH—OH结构不稳定)。试确定它的结构简式。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最佳选项,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
A.《韩非子》 B.《墨经》 C.《老子》 D.《论语》
3.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4.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6.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C.天人边际,合而为一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下列语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是:
①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②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古人曰:“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这句话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A.革新 B.仁爱 C.齐物 D.节用
9.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10.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A.“民本”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11.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③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13.“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此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4.“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15.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6.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7.《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18.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9.《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
20.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测向技术
21.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22、“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A.大篆 B.小篆 C.甲骨文 D.隶书
23.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据推断,该刻石使用的一定是
A.篆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24.“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25.右图是某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拓片。作为一则反映时代印记的史料,这件文物可以直接说明
A.秦汉书法和篆刻的艺术共融 B.魏晋草书与行书的衍生创新
C.隋唐草书的抒情写意 D.宋元行书的勾连放纵
26.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 =
杂剧俑 京剧脸谱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27.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8.欧阳修上书说:“京城今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祥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相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29.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③强化文化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二、主观题(31题24分,32题16分,共40分)
31.(24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7分)其中C和E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试指出C和E所属的哲学流派。(2分)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A
B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C
D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E
F
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3分)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 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2分)
(2)据材料三,为什么马克思说三大发明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6分)
(3)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4)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4分)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学情调查答题纸
1—5 ADBDB 6—10 BCDDC 11—15 BDCBB 16—20 CDACC
21—25 ACAAC 26—30 DDDCD
31.(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王阳明:“致良知”。(每项1分,共7分) 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经世致用。(2分) 派别:朱熹,客观唯心主义;
王守仁,主观唯心主义。(2分)
(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4分) (3)主张:经世致用。(1分)
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经世致用。(3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理学的禁锢和西学东渐的影响。(3分) (4)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区域划分的基础
A、区域差异   B、区域面积
C、区域竞争力   D、区域内的人地关系
2、关于区域划分或类型的正确叙述是  
A、区域的划分都是按单一指标进行的
B、地理区域可分为自然区域和文化区域两大类
C、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
D、综合多种指标划分的区域,则称为综合区域
3、关于均质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均为均质区
B、人文区域是按照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划分的
C、方言区和水田农业区属于人文区域
D、高原区、盆地区和山区是根据地形和气候的变化划分的区域
4、下面关于功能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功能区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B、功能区仅仅指某一区域的中心,不包括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
C、城市经济区的中心是城市
D、城市经济区还包括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5、下列现象能反映区域整体性特征的是  
A、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
B、南方水田农业区
C、中国北方旱田农业区
D、经济全球化
6、下面关于区域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的一致性都是绝对的
B.区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就是说区域内部没有差异
C我国南方水田农业区里面都是水田,没有一点旱地
D.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
7、下列没有按综合指标进行划分的是  
A.热量带   B.东亚文化区
C.三大自然区   D.欧美文化区
8、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 ②干湿带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北方方言区
C、华北平原     D、水田农业区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0~11题:
10、 材料中的两句话反映的是人地关系思想的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
11、 该思想形成于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5~7题。
12、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13、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4、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15、下列不是海南省发展方向的是  
A.利用丰富的富铁矿发展钢铁工业  B、建设我国的热带高效农业基地
C、建成我国的热带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D、积极发展新兴工业
16、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一协调一不协调 B、不协调一协调
C、协调一不协调一协调   D、协调一不协调
17、关于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
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有些区域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带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
18、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A、亚洲移民最早到达的地方,开发早 B.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
C、油气资源丰富,储量大,易开采   D.环境优美
19、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匹兹堡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劳动力素质太低
③地价上涨        ④公共设施不齐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移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  
①“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 ②“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 ③“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 ④“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小 ⑤“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21、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  
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
B、从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
C、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
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
22、高技术工业部门比传统工业  
A、增长速度慢       B、更新换代周期长
C、生产规模大     D、研究开发费用高
23、下列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的有  
A、大庆、攀枝花       B.玉门、株洲
C、大同、北京       D.深圳、上海
24、以下哪些工程建设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A.围湖造田,发展耕作业     B.将山地和丘陵开辟为梯田
C.退田还湖,保持人地合谐关系 D.填海造陆,扩大国土
25、下列做法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A.不施用化肥,只用有机肥
B.大量施用化肥,快速增产
C、发展生态农业
D.大量施用除草剂,确保农业高产
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焚烧固体废弃物,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生物,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C、我国沿海海域实行定期休渔制度,破坏了海洋生物的可持续发展
D.工厂实行清洁生产,是针对工业产品在使用后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27、大庆市在成长阶段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①石油经济“一柱擎天” ②国有经济占绝对比重 ③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8、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保持续增长
B、解决人地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人类要调整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
C、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就是可持续发展
D、人类和子孙共享资源和环境是遵循共同性的原则
29、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近20年来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定义的文献是《21世纪议程》
B.“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C、现在,环境问题遍及全球,说明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包含了当前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观点和认识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五大湖地区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是 市,C是 市。
(2)图中有“汽车城”之称的是 ,享有“钢都”之称的是 (填字母)。
(3)图中虚线箭头表示 (矿产)的运输方向,实线箭头表示 (矿产)的运输方向。
(4)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32、读下列框图,分析回答有关人类与环境的问题:
(1)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与结构图中的方框相应的字母后
面(每个选项只能选用一次)。
①改善环境质量 ②人类与环境统一 ③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④对立 ⑤物质资料生产 ⑥统一
A.         ,B.       ,C.       ,D.     ,
E、       ,F         
(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
们的任务
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天人共存"“人地归一"
33、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图五),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写出三大自然区的名称: b ,c 。
(2)a区与c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写下表,比较a、c两区域自然特征的差异。
A
c
主要地貌类型
气候
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润
植被
水文
河流较少,水量小
34、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四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我国政府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口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
(3)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这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B   ,C   ,D   ,E   ,F    (每空1分)
 
(2) D (2分)
31、共10分。
(1)青藏高寒区(1分)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1分)  (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与半湿润区分界线、草原带与森林带的分界线、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答对两点给2分)   (3)(每空1分,共6分)
a
c
主要地貌类型
平原、丘陵、高原
高原、盆地、山地
气候
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
植被
森林
草原、荒漠
河流
较多,水量较大
一、选择题
1、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2、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恩格斯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对自然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发展是同步的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5、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6、各种哲学从基本派别上来看,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划分这两大派别的唯一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意识和物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7、下列属于物质的是(  )
①影子 ②抗震救灾精神 ③青藏铁路上飞驰的列车 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现行理论认为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时产生了等量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但我们很难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质。近期,欧洲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使其存在了0.17秒,这是物理学界的突破性发现,也是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材料表明
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
9、古希腊诡辩论者提出“飞矢不动”,指出飞行着的箭在飞行轨道上的每一个点上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飞行的箭是不动的。该观点(  )
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的表现 ④把相对静止绝对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A. 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11、目前科技无法阻止台风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台风行进的路线,但人们可以预测台风的到来并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减至最低。这表明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B.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
C.客观实际的发展离不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人们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改变台风形成的规律
12、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26.农业生产中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栽瓜种豆”。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随时可以生产反季节蔬菜。由此可见 A.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 B.规律既能被创造,也能被消灭
C.科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13、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14、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属于(  )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客观性 B.无限性 C.有用性 D.反复性
1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然而,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 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牛顿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运动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一旦进入宏观高速运动领域就
必须让位于相对论力学。这主要表明
A.实践从根本上推动认识的发展 B.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循环往复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8、一位学成归国的博士,毅然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运用学到的试管冻制、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使奶牛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了当地牧民,实现了共同富裕。上述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重要标准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
C.正确的认识只有为实践服务才能发挥其实际意义
D.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19、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 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
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的可知的
20、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图l所示,“五行”相生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 “克”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2、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23、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起,中国孩子则倾向于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牛和草地在一起。这说明(  )
①联系是有条件的,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 ②人们的认识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③基于主观目的的联系具有随意性 ④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4、由于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延缓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也必将造成影响,但只要我们政策对头,我们一定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③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正确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方向和进程
A.①③ B. 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25、有一位著名教育家这样说过:高等教育是一支大乐队,名牌大学是乐队里的大钢琴,但不要只把眼光盯在大钢琴上.大提琴、小提琴都是好乐器。这里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B.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26、“词不离句,句不离章”是记英语单词的一个有效办法。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认识事物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D.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
27、50多年来,人类已向太空发射了5000多颗卫星及其他航天器,火箭残骸、卫星碎片、飞船脱落的部件、宇航员失落的工具等都成为在太空游荡的垃圾。当地球轨道上废弃的人造卫星及其碎片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人类可能不得不停止一切航天活动。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 B.办事情应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 C.避免犯“先污染再治理”的错误???? D.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8、“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
A.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
D.系统优化的方法
29、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3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这一名言警句启示我们要
A.对前途充满信心 B.准备走曲折的路
C.重视量的积累 D.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31、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 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
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 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32、在2009年10月24日召开的第十二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说,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彼此怀有深厚的情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中国和东盟相互帮助,加强合作。材料中蕴涵的哲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33、下列诗句中蕴涵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4、下列说法中,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④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5、下列诗句中蕴涵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二、主观题
36.2009年7月25日至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吉林省考察时强调,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全面落实和完善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面向市场需求,加快结构调整,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增强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温总理进行实地考察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38.连日来,台湾媒体纷纷对大陆国庆活动予以连续报道,也对60年来大陆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予以肯定。2009年9月30日,台湾《联合晚报》对两岸关系发表题为“风雨60——两岸从结冰到融冰”的记者述评,回顾了军事对峙的年代、民间互动的年代和政治协商的年代后,指出两岸以“九二共识”为支点,恢复协商,完成了两岸海空运的直航,停滞十年的两岸关系,开始大步向前。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分析海峡两岸从结冰到融冰的过程。
3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的专著中,尖锐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某校高二学生颜某暑期对自己学习和生活进行了计划,下表是他暑期的主要安排及其实际效果。
主要安排
实际效果
利用暑假恶补数学
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但其他学科的学习受到影响
每天安排2小时打篮球或者上网
由于约束不了自己,常常打篮球或上网超过4小时
实施魔鬼瘦身计划(每天主要吃水果和喝水)
体重有所下降,同时患上了轻微的厌食症
参加2次社会实践活动
应付任务,收获不大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道理,分析该同学在暑期安排与实施中的得与失。
高二政治第一次学清调查测试卷参考答案
1-5 ABBDD 6-10 CBADC 11-15 ADBBA 16-20 ACCCA
21-25 CDBCD 26-30 DBDCC 31-35 CCBCB
36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和规律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温总理进行实地考察,便于了解客观情况,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温总理进行实地考察,便于获得正确的认识,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
37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含义、基本属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等知识。分析本题要明确以下三点:一是由于受主观因素影响,人们的认识具有差异性;二是真理具有客观性,不能说真理因人而异;三是真理是可以辩明的。
答案:(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2)由于人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不能据此认为真理是“因人而异的”,因为对同一个确定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庄子认为“是非莫辩”,是错误的。
38答案:(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两岸关系从结冰到融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2)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两岸由军事对峙到民间互动、政治协商,再到完成两岸海空运的直航,使停滞十年的两岸关系,开始大步向前,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有利于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经过几十年的艰难坎坷,海峡两岸关系开始大步向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材料,做到原理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39答案:(1)得:该同学能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自身的弱点,并有计划地安排、实施。
(2)失: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该同学没有处理好数学补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的关系,没能实现系统优化。(也可从他抓住了主要矛盾,而忽视次要矛盾的角度回答)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该同学没有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增强自控能力。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该同学使自己患上轻微的厌食症,不利于身体健康。④实践具有能动性。该同学对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楚,导致应付任务,收获不大。

一.填空题(计14题,每题5分,共70分)
1.直线的倾斜角为________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②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垂直平面中的一个垂直,它必和另一个平行;
③过不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可作无数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④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经过一个平面内一点与另一平面垂直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
3.直线a,b分别在长方体的上、下底面所在平面内,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4.直线l过点A(1,t)和点B(-2,1),当________时,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
5.已知直线l过直线l1:3x-5y-10=0和l2:x+y+1=0的交点,且平行于l3:x+2y-5=0,则直线l的方程是__________
6.(理)两条平行线l1:3x+4y-2=0,l2:ax+6y=5间的距离为_______
(文)已知方程(m+2)x+(m-3)y+4=0(m∈R)所表示的直线恒过定点,该定点坐标是_______
7.正方体的表面积是a2,它的顶点都在球面上,这个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
8.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三棱锥D1-AB1C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比为________.
9.如果底面直径和高相等的圆柱的侧面积是S,那么圆柱的体积等于______
10. 如图甲,在正方形SG1G2G3中,E、F分别是边G1G2、G2G3的中点,D是EF的中点,现沿SE、SF及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几何体(图乙),使G1、G2、G3三点重合于点G,这样,下面结论成立的是________.
①SG⊥平面EFG ②SD⊥平面EFG
③GF⊥平面SEF ④GD⊥平面SEF
11.(理)若直线与直线关于点对称,则直线恒过定点 ____
(文)直线经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直线的方程为
12.(理)在直线y=-2上有点P,它到点A(-3,1)和B(5,-1)的距离之和最小,则P点的坐标是________.
(文)已知三条直线共有三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13.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若点A、C的坐标分别为(0, 4),(3,3),则点B的坐标是________
14.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1,若二面角C-AB-C1的大小为60°,则点C到平面ABC1的距离为________
二、解答题(计6题,共90分)
15.(本题14分)已知定点,动点在直线上运动,当线段最短时,求点的坐标及.
16.(本题14分)已知直线l1:(a+1)x+y-=0,l2:x-y-=0.
(1)当a为何值时,l1∥l2?
(2)当a为何值时,l1⊥l2?
(3)若l1与l2相交,且交点在第一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
17.(本题14分)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PD=DC=BC=1,AB=2,AB∥DC,∠BCD=90°.
(1)求证:PC⊥BC;
(2)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18.(本题16分)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矩形,PA⊥平面ABCD,E,F分别是AB,PD的中点,且二面角P-CD-B为45°.求证:
(1)AF∥平面PEC;
(2)平面PEC⊥平面PCD.
19.(本题16分)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PD⊥底面ABCD,M,N分别是PA,BC的中点,且PD=AD=1.
(1)求证:MN∥平面PCD;
(2)求证:平面PAC⊥平面PBD;
(3)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
20. (本题16分) 已知直线l的方程是3x+4y-12=0,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l′的方程:
(1)l′与直线l平行,且在x轴、y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
(2)l′与l垂直,且l′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4.

一、单项选择题(每一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电解池,如果在1s内共有5×1018个二价正离子和1×1019个一价负离子通过面积为0.1m2的某截面,那么通过这个截面的电流是( )
A.0 B.0.8A C.1.6A D.3.2A
2.关于电源电动势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电池,体积越大,电动势也越大
B.电动势的大小表示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大小
C.电路断开时,电源的非静电力做功为零,电动势也为零
D.电路中电流越大,电源的非静电力做功越多,电动势也越大 
3.一根均匀导线,现将它均匀拉长,使导线的直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此时它的阻值为64Ω,则导线原来的电阻值为(  )
A.128Ω B.32Ω C.4Ω D.2Ω
4.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应用如图4所示的实验电路。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并控制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 0 A和2.0 V。重新调节R并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 A和24.0 V。则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输出的机械功率为
A.32 W B.40 W
C.47 W D.48 W
5.如图所示电路,灯A、B都能正常发光,忽然灯A变亮,灯B变暗,如果电路中有一处出现断路故障,则出现断路故障的电路是( )
A.R1所在的支路 B.R2所在的支路
C.R3所在的支路 D.电源所在的电路
6.在如图14—6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皆为定值电阻,R5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设电流表A的读数为I,电压表V的
读数为U。当R5的滑动触点向图中a端移动时
A.I变大,U变小 B.I变大,U变大
C.I变小,U变大 D.I变小,U变小
7、下图所列的4个图象中,最能正确地表示家庭常用的白炽电灯在不同电压下消耗的电功率P与电压平方U 2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以下哪个图象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各题至少有两个选项)
8.图1所示是两个不同电阻的I-U图象,则图象①②表示的电阻及两电阻串联或并联后的I-U图象所在区域分别是 ( )
A.①表示大电阻值的图象,并联后在区域III
B.①表示小电阻值的图象,并联后在区域Ⅱ
C.②表示大电阻值的图象,并联后在区域Ⅱ
D.②表示大电阻值的图象,串联后在区域III
9.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流过的电流为I,设单位体积的导体中有n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量为q,此时电子的定向移动的平均速度设为v,在时间Δt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为( )
A.nvSΔt     B.nvΔt   C.IΔt/q      D.IΔt/qs
10.如图所示为两个不同闭合电路中两个不同电源的图像,则下属说法中正确的示( )
A、电动势E1=E2,发生短路时的电流I1>I2
B、电动势E1=E2,内阻r1>r2
C、电动势E1=E2,内阻r1D、当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相同时,电源2的路端电压变化较大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0为定值电阻,R为可变电阻,且其总阻值R>R0+r,则当可变电阻的滑动触头由A向B移动时
A.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越来越大,电源的供电效率越来越低
B.R、R0上功率均越来越大
C.R0上功率越来越大,R上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D.R0上功率越来越大,R上功率先变小后变大
12.某同学将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E、输出功率PR和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r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画在同一坐标系中,如图中的a、b、c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线b表示输出功率PR随电流I变化的关系
B.图中a线最高点对应的功率为最大输出功率
C.在a、b、c三条图线上分别取横坐标相同的A、B、C三点这三点的纵坐标一定满足关系PA=PB+PC
D.b、c线的交点M与a、b线的交点N的横坐标之比一定为1∶2,纵坐标之比一定为1∶4
1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C为电容器,R0为定值电阻, R为滑动变阻器。开关闭合后,灯泡L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灯泡L将变暗 B.灯泡L将变亮
C.电容器C所带的电荷量将减小 D.电容器C所带的电荷量将增大
14、如图所示是用伏安法测部分电路电阻,开关先后接通a、b时,观察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那么 ( )
A、若电压表示数变化显著,测量R的阻值时,S应接a
B、若电压表示数变化显著,测量R的阻值时,S应接b
C、若电流表示数变化显著,测量R的阻值时,S应接a
D、若电流表示数变化显著,测量R的阻值时,S应接b
三、计算题(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只有答案、没有解题步骤的不给分)计算题(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只有答案、没有解题步骤的不给分)
15、已知如图,E =6V,r =4Ω,R1=2Ω,R2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10Ω。
求:①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
②R1上消耗的最大功率;
③R2上消耗的最大功率。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9 V,内阻r=2 Ω,定值电阻R1=6 Ω,R2=10 Ω,
R3=6 Ω,电容器的电容C=10 μF。
(1)保持开关S1、S2闭合,求电容器C所带的电荷量;
(2)保持开关S1闭合,将开关S2断开,求断开开关S2后流过电阻R2的电荷量。
17. 如题图所示,安培表的读数为0.75A,伏特表的读数为2V;经过一段时间因某一电阻烧断,使安培表读数变为0.8A,伏特表读数为3.2V;已知R 3=4Ω,求: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8.如图所示,电路由电流计与四个电阻连接而成.电流计内阻Rg=80Ω,满偏电流Ig=1mA. R1=R2=10Ω ,R3=194Ω ,R4=790Ω.求:
(1)若使用12接线柱电路可做电流表.量程为多少?
(2)若使用13接线柱可做什么表?量程为多少?
(3)若使用14接线柱电路可做什么表?量程为多少?
(4)若使用15接线柱可做什么表?量程为多少?

第I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液、血浆 、淋巴 、组织液、消化液都是体液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 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2.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纤维素、CO2、Na+
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D.血红蛋白、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3.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C.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4.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液、B液、C液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B.A液、B液、C液三者为细胞外液的主要成分
C.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淀粉酶和胰岛素,两物质进入血液后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D.胰腺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不影响A液的理化性质
5. 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02主要来于血浆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7.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8.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9.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10.下列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B.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
C.如果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汗腺分泌汗液减少,毛细血管舒张
D.人体产热主要是肝脏和骨胳肌
11.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全身出现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12.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之外,其余的都是肾脏的功能?
?A、把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 B、维持水平衡
?C、维持无机盐平衡?????????????????????? D、维持蛋白质平衡
13.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 B.很快排出体内
?C.H2CO3 / 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形成Na2CO3排出体外
14.国内某医院通过胰岛异体移植手术治愈了一名糖尿病患者,该患者治愈的检查指标和出院后还需服用的药物分别是
A.尿糖和胰岛素 B.胰岛素和抗过敏剂
C.血糖和胰岛素 D.血糖和免疫抑制剂
15.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16.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17.某国为了防止在战争中敌方使用生物武器,对所有参战人员都接种了天花病毒疫苗,以提高特异性免疫能力。以下关于该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免疫属细胞免疫,无体液免疫
?
B.抗原可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
C.只有形成记忆细胞,再遇到天花病毒时才能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
?
D.效应T细胞可引起靶细胞渗透压改变而导致其裂解死亡
18.皮肤、肠粘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这种调节方式为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高级神经中枢调节 D.植物性神经调节
19.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20.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时产生的酸性物质积累所致
B. 猪流感病毒的入侵很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C.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会导致呼吸中枢兴奋
D.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冷觉
21.病人注射青霉素前要做“皮试”,即将少量的药液注射于前臂掌侧皮肤中,观察是否出现局部过敏反应。通常情况一个疗程内不会更换青霉素的批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有青霉素过敏史,一般不使用青霉素治疗
B.若第一次做青霉素“皮试”无反应,则终身可以使用青霉素
C.对青霉素“皮试”有反应的患者,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
D.首次“皮试”无反应的患者,再次“皮试”可能出现反应
22.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增加C.组织液减少 D.淋巴减少
23.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 (??? )?
A.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B.免疫球蛋白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繁殖?
C.体液中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抵抗病毒感染?
D.眼泪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
?24.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参与了
①非特异性免疫 ②体液免疫 ③细胞免疫 ④合成并分泌抗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器官的是
A.骨髓 B.胸腺 C.脾脏 D.小脑
26.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27.有关记忆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的抗体 B.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浆细胞
C.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效应T细胞 D.是B细胞或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28.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④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②⑥ B.②⑤ C.③⑤ D.①④
29. 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30. 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
?①???????? 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 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50分
1.(7分)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 ]    。
(2)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 ]________,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3)②处细胞的生活环境是     。④和⑥相比,⑥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     。
2.(8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
(1) 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 h 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降低,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释放的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______________减少。饮水1 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____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些列调节机制,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引起
分泌 ,该激素能促进 的分解和
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3.请根据左图回答问题
⑴该图是人体皮肤对 环境反应的示意图,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⑵左图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 ,称为 中枢,通过该中枢的调节,使皮肤②结构发生的变化为 。
⑶若人处于剧烈运动状态,③结构的变化是   ,②结构的变化是     ,这两种变化一起使机体增加散热。
⑷若人并没有剧烈运动,但③结构的活动却很强烈,可能的原因是
,③的活动结果,维持了机体的 平衡。③的活动中的液体有臭味,说明其中有 产生。
⑸在图示情况下,与体温变化有关的激素的分泌量将 。
⑹动物实验表明:如果破坏恒温动物的下丘脑,动物就不在具有体温调节能力了,保留下丘脑及以下神经,则仍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说明 。
5.(13分)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2)A、B的名称分别是 、 。
(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将结核杆菌释放到体液中,通过与 特异性结合而被灭活,最后由
清除。
(5)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 、 ],其特点是 。
(6)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人体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
(7)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细胞。
(8)目前普遍认为,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Father and daughter B. Mother and son C. Brother and sister
2. How will they go there?
A. By taxi B. By bus C. On foot
3. Where may the dialogue take place?
A. In the office B. At the airport C. At home
4. What’s the woman’s check number?
A.0033925104 B.7396547 C.7395647
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dialogue?
A. The man liked the school, especially the buildings.
B. The man preferred the teaching center to lecture rooms.
C. The woman is unfamiliar with the school.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en were great changes made?
A. Last week B. Last month C .Last year
7. How long has the man been in Chicago ?
A. A week B. A month C. It’s not mentioned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at is Smith?
A. A program designer B. A bookseller C. A book collector
9. Why did they like flea(跳蚤) market?
A. It’s very near from Smith’s garage sale.
B. They could find some old but rare books.
C. It’s a good place for fun.
10. How could readers get good books in flea market?
A. With a lot of money B. By changing their books C. With good luck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en will the wonderful film begin?
A. At eight fifteen B. At ten C. At a quarter to ten
12.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see ?
A. A football game B. A wonderful film C. A basketball match
13. What does the woman really mean by saying “Oh, no again!”?
A. She didn’t agree with him again.
B. She was not afraid of him again.
C. She didn’t watch the film with him.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7题。
14. What were they talking about?
A. Where to live in the future life.
B. How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C. How to live in a big city.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short passage?
A. Fans in Southern Africa Mourned(哀悼) Michael Jackson.
B. Jackson performed in South Africa.
C. Jackson met former President Nelson Mandela(曼德拉).
19. How did Nelson Mandela praise Jackson?
A. Jackson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peace.
B. Jackson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music.
C. Jackson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African life.
20. What can we infer(推断)from the last paragraph ? A. On hearing his death, the woman was very sorrowful.
B. The woman is also living in the USA.
C. Jackson gave away his performance clothes to her.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各题,从题中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Unfortunately, women were not admitted to university in the past, ______, nowadays, they have got equal rights.
A. while B. when C. as D. since
22.----- You shouldn’t have talked back to our teacher like that. It was awfully impolite.
----- You are right. I _________ crazy at that moment.
A. could have been B. can be
C. should have been D. must have been
23. Everyone queued up before the booking office in silence, having nothing to do but _________.
A. to wait B. waiting C. wait D. waited
24. The exhibition hall is clean and tidy, with a range of goods already ________ for sale.
A. laid B. lain C. laying D. to lay
25. --- Why didn’t you tell me the news of the meeting?
--- I knew nothing about it, or I _______ you.
A. would tell B. had told C. told D. would have told
26. ----What do you suppose made her so unhappy?
---- __________ her wallet.
A.lose B. Lost C. Losing D. To lose
27. Regardless of the sign ________ “stop”, he intended to drive ahead but was prevented by a policeman.
A. telling B. going C. writing D. saying
28. Don’t cut across other people’s campsites, ________ will bring much inconvenience to them.
A. where B. which C. what D. that
29. I won’t stand your ___ to me like that.
A. talk B. talks C. talking D. talked
30. Joe just wanted to play a joke on her. He did not mean ____ Sarah.
A. hurting B. to hurt C. hurt D. hurts
31. --- When it comes to _________with naughty kids, Sarah knows various skills.
--- Do you know she is on the way to _________ a kindergarten teacher?
A. dealing; becoming B. deal; become
C. dealing; become D.deal; becoming
32. A good student is honest and kind to others .In other words ,he never ____ his friends.
A. yells B. teases C. betrays D. blames
33. He felt guilty about losing ,and bad about__________ football as you are.
A. being as gifted at B. being so gifted for
C. not being so gifted for D. not being as gifted at
34. It seems you need to apologize quickly ________ a good friend.
A. avoiding to lose B. to avoid losing
C. avoiding losing D. to avoid to lose
35. After seeing the movie Three Idiots, I felt shocked and annoyed, not knowing __________.
A. who to be blamed B. who to blame
C. who blamed D. who should blame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My senior year of high school was very busy. If I wasn’t studying or worrying about __36__, I was taking part in many activities after class or __37__to make my plans for college.
As the senior year began to slow down, I got a __38__ job working at a local coffee shop. I had expected that the job would be __39__, but there are __40__ when I was angry at the human race as a whole, simply because I couldn’t seem to __41__ anyone. There was always too much sugar, too little ice, or not enough milk. However, I __42__ working at this coffee shop.
One day, one of my __43__ customers came in, looking depressed and defeated. I asked what the __44__ was and if I could help, but the customer wouldn’t say any details. He just said that he felt like lying on the bed, __45__ the sheets up over his head, and staying there for a few years. I knew exactly how he felt. Before he left, I handed him a __46__ with his coffee. He looked at me __47__ because he hadn’t ordered anything but the coffee. He opened the bag and saw that I had given him his favorite cookies. “It’s on me.” I told him.
The next day that customer came again. __48__ ordering anything, he __49__ me a pink rose and a thank-you note saying that not too many people took the time to care about __50__ and that he was __51__ there were still people like me in the world.
As time went on, I came across many __52__ customers. But anytime I felt __53__, I thought of that little __54__. Then I would smile, hold my head up high, clear my __55__ and ask politely, “How can I help you?”
36.A.time B.grades C.money D.jobs
37.A.succeeded B.failed C.attempting D.competing
38.A.permanent B.better-paid C.respectable D.part-time
39.A.free B.demanding C.difficult D.easy
40.A.moments B.events C.feelings D.chances
41.A.please B.admire C.contact D.excite
42.A.quit B.enjoyed C.kept D.avoided
43.A.poor B.regular C.big D.potential
44.A.order B.problem C.illness D.feeling
45.A.tearing B.covering C.pulling D.folding
46.A.bill B.plate C.note D.bag
47.A.angrily B.nervously C.hopefully D.doubtfully
48.A.Because of B.Instead of C.Except for D.As for
49.A.ordered B.returned C.handed D.promised
50.A.others B.themselves C.customers D.him
51.A.glad B.curious C.worried D.sad
52.A.polite B.kind C.complaining D.interesting
53.A.lonely B.proud C.discouraged D.happy
54.A.note B.dialogue C.bag D.rose
55.A.mind B.throat C.tables D.doubts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Once a man named Grand found a box of old papers in a room at the top of his house. He burned most of them, because he didn’t like old things very much, But one of these papers was an old letter. At the bottom(底部) of the letter was the name of a well-known writer. “When this letter was written,” said Grant, “no one knew about the writer. But now everyone knows him. Some people like to buy letters like this. I may be able to get much money for the letter if I sell it to the right man.”
But there were a lot of dirty marks all over the letter.
“It doesn’t look nice,” he thought. “No one wants to buy a letter if it’s dirty. I’ll have to clean it.”
So he took a piece of cloth and some water and cleaned the letter. He worked hard and gave a lot of care. At last the letter looked better. And he was very pleased with his work.
“Now it looks nice,” he said to himself. “I’ll be able to sell it for a lot of money.”
He took the letter to a shop in London where old papers of this kind were bought and sold.
“I want to sell this letter,” Grant said to the man in the shop. “It was written by a well-known writer. You know about these things. How much will you give me for it?”
The man looked at him for a long time.
“I will give you two pounds for it,” he said at last.
“Only two pounds!” said Grant. “But people pay ten pounds for a letter like this. And just look! I’ve even cleaned it to make it look nice.”
“I can see that,” said the man. “That’s the trouble. People who buy old papers like them to be dirty.”
56.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right?
A. Grant found a box of old letters. B. Grant didn’t like old things very much.
C. Grant didn’t burn the old letter. D. The letter was written by a famous writer.
57.In order to sell it, Grant decided to _____ first.
A. make advertisement(广告)in the newspapers B. show it to others around him
C. clean it to make it look nice D. take it to an archeologist(考古学家)
58.Grant didn’t sell the letter at a good price because_______.
A. it was not an old letter B. few people knew about the writer
C. it had been cleaned D. the man didn’t like it
B
Although there are already robots which can do this job,rats are better.Christian Linster at Cornell University—New York says,“Robots' noses don't work well when there are other smells around.Rats are good at that.” Rats can also see in the dark.They are cheaper and quicker to train than dogs,and unlike robots,they don't need electricity!
The “rat project” is not finished,but Julie Ryan of International Rescue Corps in Scotland says,“It would be fantastic.A rat could get into spaces we couldn't get to and a rat would get out if it wasn't safe.” Perhaps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people will be happy to see a rat in a building(but only after an earthquake,of course).
59. In the world earthquake capitals,rats will become man's best friends because they can _________.
A. take the place of man's rescue jobs
B. find the position of people alive who are trapped in buildings
C. serve as food for people alive who are trapped in buildings
D. get into small spaces
60. From the third paragraph we know the rescuers can judge a person is alive by_________.
A. the noise made by the rat B.the rat's unusual behavior
C. the signal sent by the radio on the rat's back
D.the smell given off by the person
61. In doing rescue jobs,_________.
A. rats smell better than dogs
B. dogs don't need to be trained to smell people
C. robots' sense of smell can be affected by other smells around
D. rats can see in the dark and smaller than robots
62. Rats have all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except that_________.
A. they are more fantastic than other animals
B. they are less expensive to train than dogs
C. they don't need electricity
D. they are small and can get into small places
C
Wednesday,October fifteenth,is the first Global Hand Washing Day. Activities are planned in more than twenty countries to get millions of peopl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o wash their hands with soap(肥皂). Experts sa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wash their hands but very few use soap at so-called critical(至关重要的) moments. These include after using the toilet,after cleaning a baby and before touching food.
Global Hand Washing Day is the idea of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for Hand Washing with Soap. Partners include 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and soap makers Unilever and Procter and Gamble. The goal,they say,is to create a culture of hand washing with soap.
The organizers say all soaps are equally effective at removing disease-causing germs(病菌). They say the correct way to wash hands is to wet your hands with a small amount of water and cover them with soap. Rub it into all areas,including under the fingernails. Then,rinse(用清水冲洗) well under running water. Finally,dry your hands with a clean cloth.
The Partnership says soap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increases the time that people spend washing. Soap also helps to break up the grease(油脂)and dirt that holds most of the germs. And it usually leaves a pleasant smell,which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people will wash again. It also says washing with soap before eating and after using the toilet could save more lives than any vaccine(疫苗)or medicine. When people get germs on their hands, they can infect themselves by touching their eyes, nose or mouth. Then they can infect others.
63. Global Hand washing Day is set to ______________.
A. create a culture of hand washing with soap
B. force people to wash their hands
C. teach people how to wash their hands
D. protect people from being hurt by germs
64. Which one shows the advantages of washing hands with soap?
① increasing the washing time ② preventing any infection
③ removing disease-causing germs ④ helping people to wash more
⑤ keeping vaccine away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①③④
65.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is to ______________.
A. introduce Global Hand washing Day
B. remind people to care about their health
C. criticize people who don't use soap to wash hands
D. help soap makers to sell more soap

第四部分:任务型阅读(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一个最恰当的单词。
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相应题号的横线上。每个空格只填1个单词。
Manners in every country are different. What is polite in China may not be polit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se basic rules will help you enjoy Western food with your American friends.
Always put the napkin (餐巾 ) on your lap first. Before you leave the table, fold your napkin and put it beside your plate.
Wait until everyone has been served to begin eating. Everyone begins to eat at the same time. The host or hostess may invite you to start eating before everyone is served. Some foods may be cold if you wait until everyone is served. If invited to begin before others are served, wait until three or four people have been served before starting to eat,
When eating something in a bowl, do not leave the spoon in the bowl. Put it on the plate under the bowl. Do not slurp (出声地喝) the soup. Do not overfill the spoon. Do not pick the bowl up to hold it closer to your mouth. When you have finished your meal, place your knife and fork side by side on the plate. This signals that you have finished eating.
Sit up straight at the table. Bring the food up to your mouth. Do not bend down to your plate.
Cut large pieces of meat, potatoes and vegetables into bite-sized pieces. Eat the pieces one at a time.
When eating noodles, wind (缠) the noodles up on your fork. You may use your spoon to help wind the noodles around your fork. The noodles on your fork should be eaten in one bite(一口). It is very impolite to eat half your noodles and allow the other half to fall back on your plate.
Do not lean on your arm while eating. You may rest your hand on the edge of the table.
Some of the rules mentioned here may be somewhat relaxed in informal settings.
The best way to learn good manners is to watch others. Observe the way your American friends eat. In this way, you won't make mistakes when you are unsure of what to do.
Title
American table (66) ____▲______
Introduction
There are many (67) ___▲_____ between American table manners and China's.
(68)__▲____ about American table manners
● Always put the napkin on your lap, and put the folded napkin beside the plate before(69) ____▲____the table.
● Eat together. If someone invites you to begin before others are served, you should still (70)__ ▲_____until three or four people have been served before you start to eat.
● Put the spoon on the plate under the bowl (71)___ ▲____ of leaving the spoon in the bowl.
● When you have finished your meal, place your knife and fork side by side on the plate, which(72)___ ▲_____that you have finished eating,
● Sit up straight at the table. Never (73)___ ▲____your body down to your plate when you eat.
● It is(74)___ ▲_____ to eat half your noodles with the other half fallingback on your plate.
● Do not lean on your arm while eating.
The best way to learn table manners
Observe how your American friends behave when they eat. In this way, you won't make mistakes when you are not (75) ___▲____ of what to do.
第五部分: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各题,根据中文或首字母提示,在每题的空格里填入一个恰当的单词。
76. It is (荒唐的)for you to spend so much tim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77. I hold a positive a________ towards forbidding using mobile phones on campus.
78. My son is 16 years old. He is experiencing an ___________(青春期的) period.
79. You should make an a________ to your head teacher for being late for class.
80. I love to create a new i_________ for myself online.
81. John p_______ to be interested in the lecture although he was not.
82. The guests made a number of __________(评论) about the service of the hotel.
83. Her novels are a__________ in everyday experience.
84. Friendship means being __________(忠诚于) to others.
85. One or two good friends are better than 100 __________(熟人).
第六部分: 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注意:每空一词。
86. She said that someone must have been ______ ______ (窥探) us in washroom.
87.I was shocked to find a piece of paper on my desk _____ ______(写着), ‘Stupid Sarah got a D’.
88.Then we both started shouting at each other and it turned into a _______ _______(可怕的争吵).
89.I’m sure that,________ ________(不久),you’ll be back playing football together.
90.I ______ _______(忍不住) wondering if he wants Peter to be his best friend instead of me.
第七部分:书面表达(满分20分)
91.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与人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请你根据下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写一篇题为 “Cooperate with others”的英文演讲稿。
【注意】
1、对所给要点,逐一陈述,适当发挥,不要简单翻译。
2、词数120-150左右。
3、参考词汇:合作者 partner 高效地efficiently 挑战 challenge (vt.)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The topic of my speech today is “Cooperate with oth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醴酪(lǐlào) 龟裂(jūn) 倜傥(tìdǎng) 呱呱坠地(gū)
B.地壳(qiào) 挣揣(chuài) 谂知(shěn) 茕茕孑立(jié)
C.强颜(qiáng) 缧绁(léixiè) 嗜好(shì) 偃仰啸歌(yǎn)
D.贮藏(chú ) 鹰隼(sǔn) 玉醅(pēi) 蜗角虚名(wō)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惠普网络中国高层换帅尘埃落定,11月15日,新任中国区总经理岑德智首次在惠普“网络优势,尽数呈现”的媒体见面会上露面。
B.10月1日晚上,3万多枚烟花同时燃放,打出了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历程的各种造型,烟火交相辉映,令人目不交睫。
C.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D.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某报认为厂家此举真是“掩耳盗铃”。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丹霞地貌”形成原因的四个关键词语。(4分)
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柱、缓坡丘陵等地貌。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
答:
4. 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世界则只是永远跳不出来的暗算的陷阱。
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周节妇传
宋 濂
明年,国朝与伪吴分邑拒战,两兵交焚掠,家资无纤毫存,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使人莫敢近。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节妇感泣,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市诗书,教诸子,夜焚松脂于室,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或怠睡首俯,辄笞咄不少恕。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节妇以兄公早殁,惟宗显存,为之婚娶,先于己子,羞服与诸子同,人不知辨。诸子逊悌,皆有士行。宗祚入为太学生,以文行称,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
(选自《宋濂散文选》,有改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夫婴疾甚 婴:缠绕 B.乃复其家 复:恢复
C.市诗书,教诸子 市:购买 D.羞服与诸子同 羞:食物
6.下列句子中,表现节妇“善待兄公之子”和“困苦不改其节”的一组是(3分)( )
①育宗显如子 ②不暂出户限 ③含食哺诸儿 ④为之婚娶,先于己子 ⑤剪鬓发示之 ⑥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节妇符合礼法的品行是从公婆和丈夫的哥哥嫂子去世后,在办理丧事及养育宗显等事情中逐渐显现出来的。
B.周节妇的丈夫在病重时担心孩子孤弱,生活难以维持,恐怕妻子改嫁,而节妇咬指出血,发誓一定要保全孩子。
C.战乱中,节妇和孩子们到处奔逃躲避,尽管忍饥挨饿,吃树皮野菜,也带着自家田地簿册,足见节妇虑事周全。
D.在对待个人声誉上,节妇对知州的好意极力推辞;在教诲孩子读书上,是稍有懈怠就打板子呵斥,毫不宽恕。
8.把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为自苦也?”(3分)

⑵余久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3分)

⑶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鉴赏《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这支曲子用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意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4分)

(2)赏析曲中“染”、“醉”两字的妙处。(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且臣少仕伪朝, ;本图宦达, 。
⑵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⑶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 。
⑷青山隔送行, , 。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山乡的五月
金 光
天刚蒙蒙亮,根西就听见父亲窸窸窣窣地起了床,他翻了一个身又睡着了。这一觉他睡得好香,醒来已经是上午10点了,他洗了把脸,就坐在屋檐下看书。妈从灶房出来时说:“根西,去窑场地叫你大回来吃饭。”根西放下手中的书,朝窑场地走去。
五月的山乡,到处都是金灿灿的颜色,田里熟透了的小麦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根西走在田埂上,看到了他童年的影子。18岁那年,在父亲的奔忙中,他从这里走出去,上了市技校,毕业后就到市一家化工厂当了一名化验员。根西走着走着,禁不住随手掐了一颗麦穗在手中揉搓起来,然后展开手掌用嘴一吹,留下一把嫩嫩的青麦,嘴一张嚼将起来。
父亲正弯着腰在那里割麦,他的身后,已倒下去大片的麦子,裸露的地面上摆着整齐的麦铺。父亲手上的镰刀飞舞着,弄得周围一片呼呼啦啦的声响。
“大,回家吃饭。”根西喊了一声。
父亲根本没有听见,仍然在飞舞着镰刀割麦子,白色的汗衫已变得昏黄且湿漉漉地贴在了他的脊背上。
“大,回去吃饭哩。”根西又叫了一声,嗓门比刚才高了些。
“啊,喔,饭熟了?”父亲终于醒悟过来,缓缓地站起身,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根西上前接下镰刀,父亲用极快的速度将两铺麦合在一起,扎了一捆就要往肩上扛。根西说:“我来拿吧。”
父亲说:“还是让我扛,小心弄脏了衣服。”说完扛起麦捆就走。根西用手拈掉沾在衣服上的一根麦芒,拿着镰刀跟在父亲的后面。
饭桌上,根西对父亲说:“大,我看不如把咱那几亩地让给别人种去。”
“为啥?”父亲有点吃惊。
根西木木地说:“不为啥,种田不划算,一年忙到头,一亩地就说打700斤麦子,6毛钱一斤才420块,抵不上在外干一个月的收入。”
父亲没有说话。
根西又说:“你把地包出去,我到我们厂里给你找个临时活,一月能开500多块,行不?”
父亲这才说:“娃,大是庄稼汉,一辈子跟土坷垃打交道,习惯了,没觉着受罪,我跟你妈在一起挺好,想家了你就回来看看我们。”
根西在家停了一周,父亲不让他沾庄稼的边儿,他是眼看着父亲割了麦再脱粒,然后扬麦、晒场,一点点将麦子弄回家里的。临走时,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世上的事就这么不如意,两年后,根西所在的那家化工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困境:化工原料价格猛增,化工产品却销不出去,全厂1000多名职工几个月发不下工资。厂里实在抵挡不住了,便痛下了改革的决心,决定减员增效,第一批减员百分之二十,根西首当其冲。
下岗了,根西好几天不吃不喝躺在床上,他毕竟已跳出农门了哇,现在怎么办?想来想去想不出个好法子来,根西只好爬起来狠狠地抽烟,但烟抽了一支又一支,还是没有好法子,根西就回到了家。父子俩静静地对坐着,良久,父亲终于开口了:“娃,土地是人的根啊,不行咱回来,只要有地就饿不死!”
根西掐灭了手中的烟,无奈地点了点头。
根西上地了,起初,那双稚嫩的手打出了许多血泡,他咬牙挺了过来。一年时间,他重新跟着父亲学会了种麦子,种玉米,种大豆,种各种蔬菜,根西成了种庄稼的好把式。
第二年,根西和父亲商量,说要种地就要种出名堂来,小打小闹不行。父亲赞许地点了点头。根西就承包了村里的60亩红土坡地,他雇了两个帮手在上面栽上烟苗,一天到晚忙碌起来。秋后,除了交清承包费、付清雇工的工资外,净挣两万元。根西成了当地有名的种田大户,当上了县里的劳动模范。
又是五月,山乡的小麦一片金黄,根西家的窑场地里,一条大汉正挥舞着镰刀在割麦,身后的空地上,码放着一排排整齐的麦铺。上午10点多,根西父亲来到地头,喊:“娃,回去吃饭。”
根西仍然弯着腰在那里割麦,他根本没听见父亲在叫他。父亲提高嗓门又喊了一声。
“啊,喔,饭熟了?”根西这才醒悟过来,缓缓地站起身,用肩膀上的手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父亲上前接下镰刀,用极快的速度将两铺麦合在一起,扎了一捆就要往肩上扛。根西抢过说:“我来拿。”然后手一提将麦捆放在了肩膀上。
五月的田埂上,走着一老一小两个庄稼汉。
(选自《语文世界》2009年第6期)
11.小说前后两次设置了割麦的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5分)

12.概括小说中根西父子这两个人物形象。(6分)

1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1)文章第二段划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概述。

(2)文章写根西“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又“无奈地点了点头”, “摇头”和“点头”的含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14.小说结尾写道:“五月的田埂上,走着一老一小两个庄稼汉。”这一剪影式的描写给人无尽的想象,其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5—18 题。
粘满了铜丝的铜胎是一件值得惊奇的东西。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细致,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没有一条不是专心一志粘上去的,粘上去以前还得费尽心思把它曲成最适当的笔画,那是多么大的工夫!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
15.对本段段意概括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作用。
B.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原因。
C.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经过。
D.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影响。
16.“这里头有道理可说”的“这里头”是指什么?“有道理可说”的“道理”有哪些?(8分)

17.文中加点处“一般是繁笔”是指_______________ (2分)
18.上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

七、作文(70分)
19.禅诗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心态,其实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处世的态度,它和人所处境遇紧密相关,往往决定着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请以“心态与境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