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质量抽测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宿迁市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质量抽测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Cl-35.5,N-14,He-4,Na-23,Mg-24,Al-27,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A、盐酸    酸        B、纯碱    碱
C、二氧化硫  酸性氧化物    D、生石灰   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B、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C、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3、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制取H2:2Fe + 6HCl == 2FeCl3 + 3H2↑
B、实验室制取CO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C、把铜丝伸入硫酸亚铁溶液:Cu + FeSO4 === Fe + CuSO4
D、甲烷完全燃烧:CH4 + O2 CO + 2H2O
4、下列反应类型错误的是 ( )
A、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中和反应
B、H2 + CuO Cu + H2O     置换反应
C、CaCO3 CaO + CO2 ↑    分解反应
D、CuO + H2SO4 == CuSO4 + H2O   复分解反应
5、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CaO + H2O == Ca(OH)2     B、Ca + Cl2 CaCl2
C、Fe + CuSO4 === FeSO4 + Cu    D、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6、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数量
B、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C、1mol水中含有1mol氢分子和1mol氧原子
D、1mol H2分子中含有2mol H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都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H的摩尔质量是1g·mol-1
C、1 mol H2O的质量是18g·mol-1
D、CO2的摩尔质量为44g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 L
B、1mol任何气体体积均为22.4L
C、在标准状况下,0.3mol N2和0.7mol O2混合气体总体积约为22.4L
D、通常状况下,1mol N2的体积约为22.4L
9、下列物质中含分子数目最多的是 ( )
A、0.1mol Cl2  B、0.4g H2  C、4℃时9mLH2O  D、标况下6.72L CO2
10、标准状况下,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数   B、具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具有相同的质量      D、质量比为4∶5
1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大小主要取决于 ( )
A、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B、气体分子直径的大小
C、气体分子数目的多少 D、气体的分子质量的大小
12、标准状况下,具有下列量的物质,其体积最大的是 ( )
  A、44g CO2  B、11.2L H2  C、2mol Fe  D、2mol H2O
13、下列关于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分散系
B、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0-9~10-7m之间
C、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D、FeCl3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
1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
A、铜   B、AgNO3   C、蔗糖   D、盐酸
15、下列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
A、CuCl2 = Cu + Cl2↑    B、Na2CO3 = 2Na+ + CO32-
C、H2SO4=2H+ + S6+ + 4O2-  D、Ba(OH)2 = Ba + 2OH
16、某金属氯化物MCl2 40.5g,含有0.600mol Cl-,则金属M的摩尔质量为 ( )
  A、135  B、135 g·mol-1  C、64  D、64 g·mol-1
二、填空题(共42分)
17、(14分)有下列物质:①Fe  ②CO2  ③Na2O  ④Cu(OH)2  ⑤MgCl2 
⑥NH4Cl ⑦H2SO4 ⑧C2H5OH(酒精)(用序号作答)。
(1)按组成进行分类,单质有 ,氧化物有 ,酸有     ,
碱有     ,盐有      。
(2)上述十种物质中,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
18、(12分)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类:
①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
②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
③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
④ 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 ,
⑤古代湿法炼铜 ,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19、(8分)阅读于谦的诗《石灰吟》,回答问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千锤万凿出深山”,开凿出的物质是( )
A.石灰石 B.铁矿石 C.脉石(SiO2) D.重晶石(BaSO4)
(2)对“烈火焚烧若等闲”对应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产生的气体可能造成温室效应
C.属于分解反应 D.属于置换反应
(3)写出下列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分解反应: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0、(8分) Fe、Mg、Al分别与盐酸反应(结果可用分数表示):
(1)若盐酸足量,等物质的量的Fe、Mg、Al产生H2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2)若盐酸足量,等质量的Fe、Mg、Al产生H2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3)若盐酸足量,等质量的Fe、Mg、Al产生H2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盐酸的质量分数相等,体积相等,投入的Fe、Mg、Al质量相等,反应后有一种金属剩余,该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 化学纯(CP) 质 量:500g 品 名:氢氧化钠 化学式:NaOH 式 量:40.0g
21、(10分)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来的氢氧化钠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某同学从该试剂瓶中取出24.0 g固体,配成一定体积的溶液,请计算
(1)24.0 g氢氧化钠固体所含钠离子的数目约为多少?
(2)将24.0 g氢氧化钠固体放入水中,要使100个水分子中就含有一个Na+离子,所需水的质量为多少?
(3)在题(2)所得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投入足量的金属铝,完全反应后, 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提示:2Al +2 NaOH + 2 H2O =2NaAlO2 + 3H2↑)
宿迁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抽测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先秦时期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夏 ②东周 ③西周 ④商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③② D.④②③①
2.今天山东省、山西省分别简称鲁、晋,其来源最早可追溯到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3.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 )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
4.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发生在 ( )
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 B.公元前三世纪后期
C.公元三世纪前期 D.公元三世纪后期
5.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6.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 ? 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7.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8.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9.《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
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10.《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11.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 )
? A??太尉?? ?B廷尉??? C 丞相? ?D御使大夫
12.按秦朝制度,主管军事的是: ( )
A、典客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13. “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是指 ( )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了万里长城 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
14.唐朝德贤孝恭首屈一指的长孙皇后摘录历代巾帼名媛的言行并加以评述,编纂出封建制度下的妇女章程,是为《女则》。唐太宗“令梓行(雕版印行)之”。请你判断《女则》的运行应依次经过:①尚书省?? ②御史台?? ③中书省?? ④门下省?? ⑤礼部?? ⑥工部
A.①④③⑤???????B.③④①⑥??????? C.③④①⑤????????? D.③②①⑤( )
15.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 )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16.庆历年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宋若用兵西夏,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调动军队的是 ( )
A.参知政事 B.枢密使 C.三司使 D.中书省
17.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为解决此问题,朱元璋 ( )
A.三分相权,集权于一身 B.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C.增设军机处,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D.组织内阁,亲掌六部
18.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 )
A.票拟 B.参与决策 C.协助处理政务 D.监察百官
19.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20.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 )
①最初是因西北军事用兵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材料表明( )
? A.政治体制的选择取决于自然环境?
B.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古希腊各城邦选择了民主制?
C.政治文明特点由地理环境所决定
D.特殊地理环境为古希腊出现民主政治提供了条件
22. 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最能起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的措施是 ( )
A.建立十个地区部落 B.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C.废除债奴制 D. 建立评审法庭
23.“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设立新的司法机关——民众法庭(陪审法庭),……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这一情景在雅典最早可能出现于 ( )
? A.雅典城邦建立之初??? ?????????????B.梭伦改革时期
?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里克利时期
24.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描述:“公元前594年,他被选为首席执政官,就任以后第一件重大的改革就是拔除立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作为债务抵押品的土地无偿归还原主,保障小块农地的水源;禁止人身奴役和买卖奴隶。因债务流落异邦的人,也都回来了。”材料中的“他”是指 ( )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普罗泰格拉
25. 乘着时光隧道,当你回到希腊的伯利克里时代,你所看不到的情景是 ( )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冈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B.乡间居民步行进城,高兴地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的驳论局面
D.雅典正举行特别公民大会,公民在一块陶片上写下他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千票以上的人被流放国外
26. 古希腊的辉煌,主要体现在她的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了相当高度。执政官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他将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区各分为十区,然后每三种不同地区的小区又组成了一个行政区,贡组成了十个行政区,该做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A.基本上实现了各阶层公民的平等 B.进一步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
C.激发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D.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7.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十将军委员会 C.责任内阁 D.陪审法庭
28. “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 )
A.雅典城邦形成时期 B.梭伦执政时期
C.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D.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29. “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名话强调是的 ( )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30. 对比古希腊和近现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二者的阶级性质相同 B.两种制度下都不可能出现以权谋私
C.民主形式从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的变化 D.二者的使用对象基本相同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填写,对的填A,错的填B(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
32.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而言,并仅局限于同姓贵族之间。( )
33. 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前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时代应该是西周。 ( )
34. 明太祖为了处理政事,他设立了内阁。 ( )
35.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到明朝时被废除。 ( )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3小题,其中36题 12分,37题 10分;共22分)
36、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日:“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王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训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敷限者矣。 ─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4分)
?
(2)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如何管理地方?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
(3)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2分)
37、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五 用八股文取士,不仅内容限定、格式限定,而且许多连接虚词也是限定的。……八股文的毛病首先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这是一种毫无社会责任和激情,不知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的昏庸考试方式。全国士子通过这项考试一年又一年的钻研八股文的写法,结果造成大量的废物。
材料六 我想,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科举制度表现出这样一种热忱:凡是热爱这片国土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能为你保留着机会。 -- --余秋雨《十万进士》
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1分)
(3)材料三中说的是什么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2分)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2分)
(5)结合材料五,说明八股取士的特点。(2分)
(6)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四、六,归纳科举制度的特点。(2分)
四、问答题:(本题8分)
38.希腊雅典的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结合书本请回答,BC6世纪末,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具体表现。

宿迁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抽测
高一年级历史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填写,对的填A,错的填B(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8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人们在晴朗夜空看到的“星星”绝大部分是
A.行星 B.卫星 C.恒星 D.流星
2.宇宙是物质世界,下列选项中属于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的是
A.恒星、星云 B.行星、星际物质 C.恒星、行星 D.恒星、星际物质
3.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A.火星 B.金星 C.太阳 D.北极星
4.若小斌在5岁时观测到哈雷慧星,则下一次看到该彗星时,他是
A.75 岁 B.70 岁 C.81 岁 D.85 岁
2009年4月22日清晨,金星、火星出现在东方低空,金星、火星这对夜空最明亮的星星与一弯细细的娥眉月相依相偎,远看犹如一张“笑脸”。读图1,完成5—6题。
5.关于组成“笑脸”的天体,叙述正确的是
A.金星是月球的卫星 B.火星是太阳的卫星
C.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D.月球是金星、火星的卫星
6.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组成“笑脸”天体的是
A.总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7.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与太阳距离太远 B.宇宙环境不安全
C.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8.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指
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9.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表现在
A.既有自转运动又有绕日的公转 B.是目前唯一有生命的天体
C.体积是八大行星中最小的 D.质量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
10.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
A.色球层耀斑爆发 B.内部核聚变反应
C.内部核裂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
11.光年是用来计量天体的
A.距离的单位 B.时间的单位 C.速度的单位 D.高度的单位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据此完成3~6题。
1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①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②地球是河外星系的组成部分 
③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  ④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远的一颗行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大约为
A.10年 B.13年 C.12年 D.11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12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回答14~15题。
14.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A.太阳耀斑爆发 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减弱
15.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短波通讯中断 B.依赖地球磁场辨识方向的信鸽丢失
C.指南针失灵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16.不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是
A.维持地表温度
B.为生物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C.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新能源
D.为地球表面火山喷发提供能量来源
17.地球上有生物存在需要的温度条件,主要是因为
A.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的体积适中 D.地球的质量适中
18.关于大气层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提供生物呼吸所必需的、以二氧化碳和氧气为主的大气
B.使生物避免遭受紫外线伤害
C.减少小天体对地球的撞击
D.调节地表温差,有利于生命活动
19.地球自转周期为
A.23小时56分4秒 B.24小时
C.365天6小时9分10秒 D.365天5小时48分46秒
20.下列四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面向太阳的半球是
A.昼半球 B.夜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22.关于北京时间错误的是
A.北京的地方时 B.东八区的区时
C.东经1200的地方时 D.我国采用的统一的时间
23.甲地位于120°E、40°N,乙地位于20°W、2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时间比乙地早 B.甲地位于东十二区
C.乙地位于西二区 D.两地经度相差100°
图2为“嫦娥二号”奔月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此时,伦敦(中时区)的时间是
A.9月30日10时59分 B.10月1日8时59分
C.10月1日10时59分 D.10月2日2时59分
25.易对“嫦娥二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月球引力 D.地球运动
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新西兰和斐济当地时间晚上8时率先开始“熄灯,让地球睡一小时”活动。随后世界上38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个城市按照时区依次熄灭灯光,参与这一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活动。据此回答26~27题。
26.新西兰开始此活动时,北京时间是:
A.4时 B.18时 C.16时 D.24时
27.全球开展“熄灯一小时”活动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光污染 C.能源紧张 D.土地沙漠化
28.下图实线箭头表示空气的水平运动的初始方向,虚线表示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后的 空气水平运动方向。其中表示北半球的情况是:

29.某河自东向西流,河水对南岸的侵蚀要比北岸严重,,该河所处的纬度可能是
A.50°N B.20°N C.20°S D. 0°
30.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B.昼夜现象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东京的时间比北京早
二、判断题:正确A,错误B(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31.宇宙是物质世界。
32.夜空中,我们看到的发光发亮的天体统称为恒星。
33.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34.人们肉眼所看见的太阳的光亮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层。
35.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轨道都是接近正圆的椭圆,但绕太阳公转的方向并不都相同。
36.黑子产生在色球层,耀斑产生在日冕层。
37.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38.晨昏圈的形状是接近半圆的弧线,其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39. 不同纬度的地方时可能相同。
40.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在南半球,河流左岸冲刷显著。
三、综合题
41.读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行星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②行星绕日公转的的方向。
(3)图中天体系统有 、 。
(4)金星表面温度很高,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双选
A.金星离太阳较近         B.金星上火山活动频繁
C.金星上没有大气 D.金星质量和体积较小
(5)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 (填数码),试分析该星球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

42.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完成下列各题:(5分)
(1)自转线速度与纬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自转角速度大小是 。
(3)图中BCDEF各点中与A点自转线速度相同的点有_____
与A点角速度相同的点有_______
43、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中D点经历一个昼夜所需时间是
(3)全球共划分为 个时区,每个时区相隔经度为 度。
(4)图中B点为太阳直射点,其地方时 点,与B点在同一条经线上的A点地方时 点。
D点所在经线度数为 ,地方时 点,区时 点。
1800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基本重合,因此B地比D地要 (加/减)一天。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2分×30 = 60分)
三、综合题(30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凡是商品都是劳动产品。( )
2、?当供不应求,商品短缺时,形成卖方市场。( )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时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
6、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大。( )
7、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是物价水平的高低。( )
8、按交易方式分,生活消费可以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
9、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生活水平越高。( )
10、汇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1.不同手机用户对手机功能有不同的需求,说明人们关注: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商品的交换价值 D.商品的价格
12.中国移动公司和手机厂家为客户量身订做手机主要是为了
A.生产出更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    B.更好的实现商品的价值
C.尊重顾客的上帝地位  D.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14.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中央电视台播出过一广告,“3980,电脑抱回家!”说的是某品牌的电脑售价3980元。这里3980元:
①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表现 ②仅是观念的货币而不是现实的货币
③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④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这就是说: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7.在“商品—货币—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18.下列对信用卡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经济往来结算中使用的信用工具?
②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购物和消费
③持卡人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和转账?
④属于电子货币
A.①?????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19.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11年2月17日,100美元兑换658元人民币;2012年2月14日,100美元兑换629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20.近些年,华北不少地方把葡萄﹑苹果等水果利用冷库保鲜,到春节再拿出来卖,价格比秋天高出几倍。这种现象表明
A.物以稀为贵,供求决定价格
B.物以稀为贵,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C.价格的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
D.价格的变化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
21.以前像轿车等高档昂贵商品,只有少数富人才能买得起和消费得起;而现在许多高档商品的价格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百姓都消费得起了,其中根本原因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B.供过于求
C.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D.货币不断升值
22.近期油价上涨以后,对于本来就不景气的航空业无疑是“雪上加霜”,燃油加价要由每个乘客来分担,出于经济的考虑,人们出行由乘飞机改乘火车,这是因为
①两种商品的结合共同满足人的一种需要 ②火车与飞机互为替代品
③两种商品的功能相近,可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④火车与飞机是互补商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3.某国生产一件K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甲企业生产一件K商品所需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5小时,如果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生产的一件K商品的价值
A.是原来的1.5倍 B.是原来的0.75倍 C.不变 D.无法确定
24.近年来我国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为了抑制房价涨幅,政府可以选择的措施有
A.扩大商品房需求 B.增加商品房用地的供给
C.规定商品房价格 D.减少商品房用地的供给
25.某市书法协会组织书法爱好者在市中心广场现场书写春联,并在旁边放着为敬老院设立的“爱心捐助箱”。市民不管捐助多少,都可以获赠一幅春联。材料中的春联
A.是商品,因为它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B.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26.近年来,我国手机厂家为了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目前我国国内有近500家手机厂家,年产量远远超过市场需求量,使厂家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造成价格战的直接原因是
A.商品价值量降低 B.产品供过于求
C.产品供不应求 D.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7.江苏是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省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表现在:
①增加了进口技术设备的成本 ②有利干提升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③不利于我国商品对外出口 ④可以减少居民赴美留学、旅游的费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寻常的西红柿、豆角、小白菜,经过拣挑、清洗、消毒、保鲜、装盒等一系列特殊工序,被送进商店后,顿时身价倍增,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加工的蔬菜
A.使用价值增加了 B.价值增加了
C.营养价值增加了 D.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29.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这种划分的依据是
A、消费品耐用程度不同 B、消费品类型不同
C、交易方式不同 D、消费的目的不同
30.如果1台空调==2吨咖啡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空调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一倍,而生产咖啡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两倍,那么一台空调可以换咖啡
A.2吨 B.3吨 C.4吨 D.8吨
31.某地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42.8%、41.4%、39.5%。这一变化趋势表明该地居民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
B.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
C.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D.家庭消费已经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为主
32.“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从产品类型来看,贷款买房购车属于
A.钱货两清的消费? B.贷款消费 ? C.享受资料消费? D.有形商品消费
33.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可能带来的影响是这种商品的
①需求量减少 ②供应量增加
③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④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无法确定
34.某超市开业之初,推出1元一只烧鸡,买烧鸡的人龙长达数百米,这说明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②消费者总是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
③价格变动对生产有重要影响? ?④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 D.①③④
35.高考前夕,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商贩推销“作弊笔”的现象。有些商家,只要能赚大钱,哪怕是违法的生意,他们也会“迎难而上”。没错,商人是该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可也不能昧着良心去赚钱。上述材料主要告诉我们
A.对金钱必须要取之有道,诚信经营
B.货币在社会主义社会仍很重要
C.在金钱面前应该坚持用之有度
D.作为商品经营者不用讲究道德
36.人们在市场经济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等价交换是指
A.每次商品交换都必须是等价的
B.每次商品交换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C.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之中
D.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37.下列图象中x轴表示个别劳动生产率,y轴表示单位商品价值量,正确反映两者关系的是
38.由于某地出现了罕见的灾害天气,导致后来该地区玉米产量比预计下降了53%,造成玉米价格大幅度上升。玉米价格的上升,不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还造成小麦需求上升。这说明:
A.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B.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C.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D.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39.在我国,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一切商品,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
A.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B.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C.本质是商品 D.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40.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我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中,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人民币升值——若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不变、则本币价格降低——企业利润减少
②人民币升值——若出口商品本币价格不变、则外币价格上升——出口需求减少
③人民币升值——购买力提高——物价全面下跌——通货紧缩——经济滞缓
④人民币升值——本币对外支付能力增强——进口增加、企业对外投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郑重提醒:请将本次试卷全部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小题,41题12分,42题8分,共20分)
41.曾几何时,手机还是时尚的一种象征。今天,它已经成为包括中小学生都拥有的普通通讯工具。1990年,中国手机用户仅有18万户,截至2012年2月,中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0亿户。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也蜂拥而上,我国出现了巨大的手机供应市场。手机经销商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使手机售价大幅下滑,我们熟悉的同种品牌的手机从几千元的价格降到了几百元。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手机价格下降的原因是什么?(6分)
(2)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手机生产企业怎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6分)
42.材料: 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年份
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农村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
2009
12.4
9.6
15.8
5.8
2010
8.6
8.2
13.2
5.2
2011
10.1
8.7
13.7
5.1
注:2011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365元。
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8分)
四、分析说明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10分)
43.有关专家强调2012年我国货币政策依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和2011年尤其是11月份以后相比要稍松一点,且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这意味着会适当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对此有甲乙两位同学展开了谈论:
甲同学认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所以只要多发行人民币就可以解决了。
乙同学认为,人民币发行多了会造成不良后果,人民币的发行应该越少越好。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评析两位同学的观点。
宿迁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抽测
高一年级政治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1×10=10分)
三、简答题(第41题12分,第42题8分,共20分)
42.
(以上主观题答案,请酌情赋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已知集合,,则 .
2.不等式的解集为
3.已知集合,则集合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4.函数的定义域为
5.设,,则
6..若函数是偶函数,则
7.函数,的值域为
8.已知集合,集合,且,
则 .
9.已知函数,若,则
10.
11.已知x、y为非零实数,代数式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则集合M中所有元素之和为________.
12.已知集合,则
13.已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上是减函数,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4.已知函数,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题满分14分)
已知全集,集合,集合

试求集合中元素之和;
(2)求。
16.(本题满分14分)
已知,且-3∈,求实数的值.
17.(本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当时,函数,
试求函数的解析式
试求函数在上的值域。
18.(本题满分16分)
某家报刊售点从报社买进报纸的价格是每份0.35元,卖出的价格是每份0.5元,卖不掉的报纸还可以以每份0.08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在一个月(30天)里,有20天每天可以卖出400份,其余每天只能卖出250份。设每天从报社买进的报纸的数量相同,则每天应从报社买进多少份,才能使每月所获的利润最大?并计算该销售点一个月最多可赚多少元?
19.(本题满分16分)
已知集合。
(1)若,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2)若中只有一个元素,求k的值及集合.
20.(本题满分16分)
设函数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若,试证明函数在是单调递增函数;
若不等式在上恒成立,试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宿迁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抽测
高一年级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4.已知函数,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二解答题
已知全集,集合,集合
18.某家报刊售点从报社买进报纸的价格是每份0.35元,卖出的价格是每份0.5元,卖不掉的报纸还可以以每份0.08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在一个月(30天)里,有20天每天可以卖出400份,其余每天只能卖出250份。设每天从报社买进的报纸的数量相同,则每天应从报社买进多少份,才能使每月所获的利润最大?并计算该销售点一个月最多可赚多少元?


(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
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
C.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都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
2.在下列各个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质量 B.长度 C.加速度 D.时间
3.某人坐在甲船中,他看到乙船在运动,那么相对河岸两船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
A.甲船不动,乙船在运动 B.甲船运动,乙船不动
C.甲、乙两船都在运动 D.甲、乙两船运动方向一样,且运动快慢相同
4.某质点先向东运动l2 m,后向西运动20 m,再向北运动6 m,则它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大分别是( )
A.2 m,10 m B.38 m,10 m C.l4 m,6 m D.38 m,6 m
5.下列说法指时间间隔的是( )
A.第4s内 B.第4s初 C.第3s 末 D.t=4s时
6.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这一时刻后的1s内一定发生位移为3m
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中点时的速度一定是3m/s
7.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5s内速度从v0=12m∕s,增加到=18m∕s,通过的位移是s=100m,这个物体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20m∕s    B.15m∕s    C.6m∕s     D.无法确定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增加 B.没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不变
C.物体的速度有变化,则加速度必有变化 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一定为零
9.在下面描述的运动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
A.速度很大,加速度却很小 B.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的变化很慢,加速度却很大 D.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
10.如图1所示,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1、t3两时刻对应的纵坐标绝对值相同,下列正确说法是( )
A.t1、t3两时刻速度相同 B.t2时刻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C.t1、t3两时刻加速度等值反向 D.图象中各时刻加速度均相同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4分,部分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
11.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段时间 (或哪段位移) 内的平均速度
B.对于匀速直线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 (或哪段位移)无关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D.瞬时速度才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运动
12.一物体以6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s后物体仍向上滑,速度大小为1/ms。现增大木板的倾角,物体仍以6m/s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s后物体已向下滑动,速度大小为1m/s。若选择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1、a2分别表示加速度,用v1、v2分别表示2s末的速度,以下表示正确的是( )
A.a1 = -2.5m/s2 v1=1m/s B.a2 = -2.5m/s2 v2= -1m/s
C.a1 = -3.5m/s2 v1=1m/s D.a2 = -3.5m/s2 v2= -1m/s
13.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s内和第3s内速度方向相反
B.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3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D.第5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14.小华以一定速度去同学家送一本书,停留一会儿后,又以相同速率沿原路返回家里,则图3中可以表示她的运动情况的图线是( )
15.如图4为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开始运动时刻比乙早t1
B.当t=t2时,两物体相遇
C.两者均作匀速运动,但甲运动比乙快
D.两者均作变速运动,但加速度方向相反
三、填空题 (本题有4个小题,共31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4分)质点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3m/s2,则质点第3s的初速度为_________m/s,末速度为_________m/s?
17.(6分)如图5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则甲物体的运动速度v1=_ ____,乙物体的运动速度
v2=__ _m/s。t=15s时,甲、乙两物体相距__ ______m。
18.(6分)(1)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要用到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电压为 v,频率为50Hz
的交流电,它是每隔 s打一个点。
(2)在“研究斜面上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打点前,小车应放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
B.测量时要舍去纸带上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
C.实验时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实验中应使小车运动尽可能快一些。
E.作v-t图时,应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将各相邻的点用线段连接起来
F.每打完一张纸带应及时关闭电源
19.(15分)图6是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通过打点计时器所得的一条纸带(A、B、C、D、E、F为测量时所取的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得各段长度为OA=6.00cm、OB=13.00cm、OC=21.00cm、OD=30.00cm、OE=40.00cm、OF=51.00cm,根据这些数据:(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①算出B、C、D、E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 、 、 (单位m/s)
②在图7坐标系中作出v—t图象(取打A点为计时起点)
③图线延长线与纵轴的交点的物理意义是

④由图象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m/s2。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19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0.(5分)某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第2s、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8m/s,第4s内的平均速度是11m/s,则4s内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1.(5分)质点在直线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8所示,若在A点时的速度是5m/s,经3s到达B点速度是14m/s,若再经4s到达C点,则在C点的速度是多少?
22.(9分)一列队伍长L=120m,行进速度v1=1.8m/s.为了传达一个命令,通讯员从队伍排尾跑步赶到队伍排头,其速度v2=3m/s,然后又立即用同样的速度v2=3m/s返回排尾。问:
(1)通讯员从离开队伍到重又回到排尾共需多少时间?
(2)通讯员归队处与离队处相距多远?
(3)通讯员在此过程中共通过多少路程?
宿迁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抽测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19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0. 答案;7.5m/s 过程略
21.答案;26m/s 过程略
22. 答案;125s 225m 过程略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生物体化学元素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含量最多
B.人、动物、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差异很大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同
2.形成蛋白质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 )
①氨基酸 ②C、H、O、N等元素 ③氨基酸脱水缩合 ④一条或多条肽链连接在一起
⑤多肽 ⑥蛋白质
A.②①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⑤④⑥ C.②①⑥⑤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3.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平均分子质量为a,该蛋白质含有b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b×a-18×(n-b) B.b×a-18×b C.n×a-18×(b-n) D.b×(a-18)+18×n
4.动物体内和植物体内都含有的糖是 ( )
A.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B.蔗糖、麦芽糖C.糖原、纤维素D.肝糖原、肌糖原
5.无机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合成叶绿素和血红蛋白分子必需的离子分别是 ( )
A.钙离子和镁离子 B.镁离子和铁离子 C.钾离子和镁离子 D.钙离子和铁离子
6.小麦等谷物种含量丰富的多糖是 ( )
A.糖原和纤维素 B.淀粉和糖原 C.淀粉和纤维素 D.蔗糖和麦芽糖
7.蚕丝的主要成分是 ( )
A.氨基酸 B.糖类 C.脂质 D.蛋白质
8.下列关于多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B.都是由C、H、O、N四种元素构成
C.都存在与动物和植物细胞内 D.都是有葡萄糖构成
9.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也都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
A.生物和非生物没有区别 B.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生物来源于非生物 D.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10.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核酸由C、H、O、N、P元素构成 B.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C.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DNA和RNA D.核酸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11.细胞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
A.水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12.下列属于单糖的是 ( )
A.葡萄糖 B.蔗糖 C.麦芽糖 D.乳糖
13.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 )
A.糖类 B.蛋白质和核酸 C.脂质 D.蛋白质和水
14.下列不能作为肽键的表示式的是 ( )
15.在炎热的夏季,植物常常出现萎蔫现象。植物萎蔫失去的是 ( )
A.自由水 B.结合水
C.钾离子 D.无机盐
16.人和动物皮下含量最丰富的储能物质是 ( )
A.糖原 B.淀粉 C. 脂肪 D.蛋白质
17.组成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是 ( )
A.葡萄糖 B.氨基酸 C.脂肪 D.蛋白质
18.下列不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 ( )
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B.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D.组成蛋白质的肽键种类不同
19.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形成两条肽链组成,请问:胰岛素在形成过程中脱去水分子数和形成肽键数分别是 ( )
A.49个和50个 B.50个和49个 C.49个和49个 D.50个和50个
20.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脱去一分子水,该水中的氢来自 ( )
A.氨基 B.羧基 C.氨基和羧基 D.连接在碳原子上的氢
21.由三个氨基酸缩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名称和所含的肽键数分别是 ( )
A.二肽、2个 B.三肽、3个 C.四肽、3个 D.三肽、2个
22.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 ( )
A.细胞成分的组成物质 B.组织修复的原料
C.红细胞中运输氧的物质 D.主要的能源物质
23.SARS病毒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和核苷酸种类是? ( )
A.2种和2种 B.4种和4种 C.4种和5种 D.8种和8种
24.动物细胞中含有的糖类是 ( )
A.核糖和糖原 B.葡萄糖和麦芽糖 C.乳糖和纤维素 D.淀粉和蔗糖
25.一条由100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肽链,含游离的氨基数是 ( )
A.100个 B.至少100个 C.1个 D.至少1个
26.细胞中组成RNA的五碳糖是 ( )
A.核糖 B.脱氧核糖 C.葡萄糖 D.果糖
27.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 )
A .C、H、O、N、P B.C、H、O、N C.C、H、O D.O、H
28.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体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 (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变化与此无关
29.小麦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 ( )
A.脱氧核苷酸 B.核糖核苷酸 C.核苷酸 D.脱氧核糖核酸
30.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在进入冲刺阶段时,发现少数运动员下肢肌肉发生
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排汗而向外排出了过量的 ( )
A.水 B.钙盐 C.钠盐 D.尿素
31.在DNA分子中,以下哪一项是不可能存在的 ( )
A.腺嘌呤 B.尿嘧啶 C.磷酸 D.脱氧核糖
32.下列各项中,哪项不是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 ( )
33.胰岛素和性激素都是动物激素,它们的化学本质是 ( )
A.蛋白质和脂肪 B.脂质和蛋白质 C.蛋白质和固醇 D.蛋白质和糖类
34.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突然晕倒,医生在其静脉内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供给水分 B.供给全面营养 C.供给能源 D.维持细胞渗透压
35.下列关于细胞中水的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运输营养物质 B.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运输代谢废物 D.贮藏能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36.根据下面的结构式,回答下列的问题([ ]填编号,共9分)
⑴这种化合物是____,由___分子氨基酸失去___分子水而形成.
⑵由氨基酸形成这种化合物的过程叫______,新形成的化学键叫____[ ]
⑶该化合物中含有____种氨基酸,现在残留___个氨基[ ]和__个羧基[ ]
⑷上述基团中能决定氨基酸种类的是______(填字母)
37.下图表示生物中四种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请分析回答:(11分,每空1分)
⑴A是____,E在动物体内是指____,在植物体内主要指____。
⑵F是____,它是由B(______和______)形成的。
⑶C是_____, C形成G的反应叫_______。
⑷D是_____,H是_____和_____。
38.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几种蛋白类化合物的氨基酸数目如下:分析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名称
催产素
牛加压素
血管舒张素
平滑肌舒张素
猪促黑色素细胞激素
人促黑色素细胞激素
氨基酸数
9
9
9
10
13
22
(1)表中①②③的氨基酸数目虽然相同,但其生理功能却彼此不同,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这三种多肽的氨基酸最多有_____种。
(2)表中③与④或⑤与⑥虽然功能相同,但各具专一性,它们之间的差异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知道血管舒张素具体结构的情况下推知这种肽类化合物至少有____个氨基和_____个羧基,这些氨基和羧基位于肽类化合物的哪一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
(4)⑥中常见的氨基酸最多有_________种。
(5)假若构成这六类化合物的每一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则⑤的相对分子质量比④的相对分子质量多_______
(6)构成上述10种化合物的所有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宿迁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抽测
高一年级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36.根据下面的结构式,回答下列的问题([ ]填编号,共9分)
37. 下图表示细胞中四种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请分析回答:(11分,每空1分)
38.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语文文字运用(19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摇曳(yè) 犄角(jī) 偌大(ruò) 翘首以盼(qiào)
B. 脊骨 (jǐ) 摭拾(zhí) 干瘪(biě) 谆谆教诲(dūn)
C. 矿藏 (zàng) 抹煞(shā) 慰藉(jiè) 恪尽职守(kè)
D. 倔强 (jué) 甄别(zhēn) 戕害(qiāng) 瞠目结舌(chēng)
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灰烬 妥贴 曙光 不屈不挠
B. 辛酸 商榷 抉择 金碧辉煌
C. 战栗 不啻 急燥 历历在目
D. 狭隘 磕拌 慈祥 举一反三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掌握和熟悉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
B.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垃圾短信有向制造传播谣言、破坏社会稳定等“变种”蔓延的趋势,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和打击力度。
C. 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全球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从“超级女声”到“百家讲坛”,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势头强劲。
D. 对于成都、杭州等地通过发放消费券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做法,在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特殊时刻,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泥石流”形成过程的四个关键性词语。(4分)
泥石流是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和沟床不断冲蚀掏挖,山体塌滑下来的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被水流挟带搅拌,在重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下急速奔泻的粘稠浆体。
四个关键短语: , , , 。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了;……
(1)请在省略号处仿照上文再补写一个例子。(2分)

(2)请对此社会现象作出简要点评。(4分)

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6、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非能水也(游水)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族(类)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而绝江河(横渡)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可怪也与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9、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3分)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试简析。(4分)
答:

(2)试析“燃”字的妙用(3分)
答:

(3)简析划线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3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4)师者, 。(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宋朝的雨
陈富强
①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②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③我建议你去苏堤。
④雨在伞顶上、在草叶上、在树梢上、在亭檐上、在湖面上、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⑤呈现在你眼前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洇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⑥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⑦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1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⑧机会终于在时隔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l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在这篇上书中,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苏东坡预言“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⑨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
⑩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周密撰的《武林旧事》为后人记载了当时的情景。“画楫轻舫,旁午如织。至于果蔬、羹酒、关扑、宜男、戏具、闹竿、花篮、画扇、彩旗、糖鱼、粉饵、时花、泥婴等,谓之‘湖中土宜’。又有珠翠冠梳、销金彩段、犀钿、织藤、窑器、玩具等物,无不罗列。”
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令你乐此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13.为什么说“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 (4分)



14.第⑥段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它们有什么作用?请分别简要分析。(6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⑴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3分)



⑵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3分)



16.文章结尾处写到岳庙、岳飞,有什么用意? (4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让“全民娱乐”变得有“营养”
——“中国达人秀”红火之思考
(1)东方卫视精心打造推出的文娱节目“中国达人秀”终于在一片叫好声中落下了帷幕。作为电视文娱节目这般“无副作用”地热闹并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在近年的电视荧屏上恐怕是久违了。这次长达3个多小时的直播,把镜头全部对准了一群来自中国天南地北、富有演艺天赋的普通人。成千上万的观众在体育场内为“草根明星”加油鼓掌,比赛不设金钱和物质大奖,输赢早已变得次要,“全民参与”成为当晚活动的真正主题。
(2)“原来‘全民娱乐’也能变得‘有营养’!”一位上海电视界的资深编导在“中国达人秀”的初赛录制现场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电视娱乐节目的“营养”究竟从哪里来?国家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曾指出,电视节目的营养源泉,无外乎人性中的真善美。
(3)回顾2010年的中国电视荧屏,可谓“低开高走”,曾经是凤姐、伪娘、兽兽“满天飞”,曾经是“非诚勿扰”引出纷纷扰扰……不过,7月末以来,“中国达人秀”异军突起,令荧屏前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电视观众耳目一新。
(4)如果说“中国达人秀”是成功的,其原因有三点值得肯定。一是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怀着“达人梦”的“表演者”,他或她尽管作品不一,演技有高低,但都贯穿了一种人心向上,向善、向美的健康主旋律,令人感动,甚至催人泪下。二是节目内容多样,说唱舞逗争奇百艳:有“命运”交响曲的倾述,有令人瞠目结舌的草根特技,有让人开怀大笑的本土故事,更有身残志坚者的不懈追求。三是从评委到主持人的串词,从竞晋到决赛的定夺,从场内到场外观众的互动,尽显与其他综艺类节目形式上的不同。
(5)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娱乐到底意味着什么,一度令很多电视编导迷茫。著名编导金磊坦言,自己也曾非常困惑。难道只有那些虚假、低俗和恶言相向,才能引起观众共鸣,才能带来高收视率?著名剧作家宗福先认为,“中国达人秀”的红火恰恰证明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艺理论,在当今中国社会依然适用。
(6)雅俗共赏的“全民娱乐”,不是枯燥的说教,不是低俗、媚俗,其实有很多成功的样本,正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也是一例。细心者可以发现,世博会上,伦理、亲情、友谊以及同行协力、与人为善等积极向上的元素,成为各国展示的主线,那些最平凡的百姓故事,往往最能打动参观者。这是中国文艺工作者,需要好好感悟的。
(7)不论中外,不论长幼,“全民娱乐”绕不开“真实”“民生”等关键词。对于国内的电视编导及文艺工作者而言,“中国达人秀”红火所引发的思考还将持续。
17.文章第三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一划线句有何作用?(4分)
18.纵观全文,如何才能让娱乐节目变得有“营养”,请作简要概括。(5分)
19.根据文章第四段,请简要概括“中国达人秀”成功的原因。(6分)
七、作文(7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暑假不补课,我们却怀念校园中结伴玩乐的情景;平时上学时,我们又期盼早点放假。我们在矛盾中成长着。矛盾是我们人生绕不过的弯,有的人在矛盾面前迷惘了人生的方向,有的人在矛盾中学会了选择,有的人在解决矛盾中长大,而在有的人看来,这所谓的矛盾并不是矛盾。
请以“矛盾,成长的音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宿迁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抽测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满分120 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三部分,共8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to do?
A. Stop listening to something. B. Stop to listen to something.
C. Stop using headphones.
2. How is the man going home?
A. By car. B. By bus. C. On foot.
3. What will the woman do this afternoon?
A. Go swimming. B. Do her homework. C. Finish her plan.
4. Who is the man?
A. He is a young man. B. Maybe he is an old man. C. He is a pop music lover.
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oman is the third baby-sister. B. The baby is quiet.
C. The woman can manage the job.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做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8三个小题。
6.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hotel. B. At a booking office. C. At a friend’s office.
7. 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after another trip?
A. Fly to another country. B. Come to the same hotel. C. Drive here to visit friends.
8. Where is the man going?
A. To the South of Spain. B. To the North of Spain. C. To the West of Spain.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9至11三个小题。
9.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Sell cars for her cousin who is working in a garage. B. Buy a car for the man.
C. Help her cousin sell his car.
10. What is NOT the car equipped(配备) with?
A. Four doors. B. Power brakes(动力制动). C. Air conditioning.
11.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next?
A. Buy a brand-new car. B. Buy her cousin’s car. C. See the car first.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2至14三个小题。
12. Where does the man plan to go?
A. The city library. B. The bookstore. C. The school library.
13. What kind of books does the man like best?
A. Detective stories. B. Short stories. C. Fairy tales.
14. What is a good way to save money according to the conversation?
A. Reading some books on the Internet. B. Reading some books in the bookstore.
C. Reading some books at home.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5至17三个小题。
15. Where is the woman going?
A. Los Angeles. B. Hawaii. C. The airport.
16. When is the woman’s sister’s wedding?
A. On Oct. 12th. B. Tomorrow. C. On Oct. 11th.
17.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likes to travel. B. She doesn’t like to travel. C. She is sick of flying.
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18至20三个小题。
18. How old is the man’s teacher?
A. 39 B. 40 C. 58
19. Which birthday does an 80-year-old American woman celebrate?
A. Her 80th birthday. B. Her 79th birthday. C. Her 39th birthday.
20. What does the man imply(暗示)?
A. He asks his friends to celebrate the teacher’s birthday.
B. Don’t ask women’s age in America.
C. American women like their 20th birthday.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 (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各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D 四个选项中, 选出最佳选项。
21. Going to _____ British high school for one year was ______enjoyable and exciting
experience for me.
A. an; an B. a; an C. a; a D. /; an
22. As a new boss in the company, Mr Zhang has to ______ the respect of her workers.
A. show B. fell C. earn D. find
23. He made up his mind to devote his life to ____ pollution from _____ again.
A. preventing; happening B. prevent; happen
C. preventing; happens D. preventing; will happen
24. Tina is the host of the school’s radio club _____ was started two years ago.
A. when B. which C. who D. what
25. It was a ______ for me to understand why he made up his mind to give up so good a job and joined the army.
A. struggle B. decision C. performance D. mistake
26. People often have a strange feeling when ____ the past life thinking of those they leave behind.
A. looking forward to B. looking out for C. looking up to D. looking back on
27. 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chicken farm ______we visited three months ago?
A. where B. when C. that D. what
28. She spent as much time on computer as _____ English in school.
A. study B. studies C. studied D. studying
29. The car is too expensive for _____ family.
A. a usual B. an average C. a normal D. a rich
30. I found the homework was not so heavy as ______ I _____ to get in my old school.
A. that; was used B. what; used C. which; used D. that; used
31. _____ entering the tall building, he heard a sharp cry coming out of it, which brought his heart to his mouth.
A. Upon B. At C. In D. With
32. It’s well known that Diaoyu Island belongs to China, which is ______ an island but the Chinese people’s dignity as well.
A. no more than B. not more than C. less than D. more than
33. — Do you know Mr Hall very well?
— Yes, he used to be an editor and _____ the business part of the paper.
A. in the charge of B. take the charge of
C. in charge of D. taking charge of
34. The head teacher asked the monitor to ____ him _____ of everything about the class in time.
A. keep; informed B. have; broken C. keep; warned D. keep; wanted
35. — I would join a party tonight!
— __________!
A. For free B. Have fun C. Good luck! D. Don’t come back too late!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20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短文, 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 四个选项中, 选出最佳选项。
One day, Raul was miles away from the small ranch(牧场)house in a large valley. 36 seemed to be all right, yet he felt strange and somewhat uneasy. The wind had picked up, and angry, dark clouds 37 across the sky. He could smell the rain coming. And it did. 38 , the lightning flashed through the clouds, nearly 39 Raul. The thunder(雷声)was so loud that he buried his 40 in his hands and rubbed his eyes. Then he heard it. Hoofbeats(蹄声). He 41 . There before him stood a tall, white 42 . An old man stared down at him from its back.
“Wh-wh-who are y-y-you?” asked Raul. “My name is Gray Cloud,” the old man answered 43 . “Come with me.”
Raul followed on his horse. A 44 feeling came over him. All 45 them the rain was pouring down, 46 not a drop fell on them. They seemed to be 47 back toward Raul’s home. Raul lost track of time. Then all at once he found 48 at the ranch gate. The old man turned his horse, 49 his hand, and smiled. Lightning flashed again. The old man and his horse were 50 .
Raul’s father ran out across the yard to 51 him. “We have been 52 about you. Are you okay? Hurry. Let’s get in out of the 53 .”
“Wait”, said Raul. “Have you ever heard of an old man called Gray Cloud?”
“Can’t say I…wait. I 54 my great-grandfather used to tell stories about a man called Gray Cloud. He died a long time ago. They say he was 55 by lightning during a terrible thunderstorm. Why do you ask?”
36.A.Something B.Everything C.Anything D.Nothing
37.A.dropped B.fell C.rolled D.covered
38.A. Suddenly B.Strongly C.Quickly D.Hardly
39.A.beating B.blinding C.burning D.touching
40.A.nose B.hair C.neck D.head
41.A.looked up B.woke up C.lay down D.sat down
42.A.tiger B.horse C.lion D.elephant
43.A.lazily B.angrily C.coldly D.slowly
44.A.natural B.common C.strange D.bad
45.A.around B.beside C.through D.above
46.A.yet B.for C.so D.or
47.A.walking B.leading C.heading D.returning
48.A.them B.themselves C.him D.himself
49.A.shook B.waved C.held D.took
50.A.gone B.left C.followed D.lost
51.A.see B.meet C.beat D.ask
52.A.waited B.thought C.worried D.excited
53.A.yard B.wind C.grass D.rain
54.A.believe B.consider C.doubt D.forget
55.A.defeated B.caught C.damaged D.struck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满分3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 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 四个选项中, 选出最佳选项
A
Dara got off the school bus at her stop. She could see her house across the field. She started down the lane(巷) but stopped when she heard a sound coming from the bushes. Dara looked under the buses. There was a pretty little kitten(小猫). Dara reached under the bush, picked it up, and then ran toward her house. “What have you got?” Dara’s mother asked as Dara came into the kitchen.
“It’s a tiny, lost kitten,” Dara answered. “It’s hungry and frightened, but isn’t it cute(机灵的)? I think I’ll name it Bitsy.”
“We’ll feed the kitten,” Dara’s mother said, “but you’ll have to find it another home.”
“Why?” Dara cried.
“Your grandmother loves to watch the birds. They come to the feeder(进料器) by her window every day. Cats chase(追赶) birds, you know. It would make your grandmother very sad if Bitsy caught one of the birds,” said Dara’s mother.
I’ll think of something,” said Dara. I’ll figure out a way to keep both Bitsy and the birds.” Dara thought and thought. She wondered how cats could possibly catch birds. Dara could never get anywhere near the birds before they flew away. Then she remembered how quiet cats can be. Suddenly an idea came to her. Later Dara called her mother outside. “Look, Mom,” she said. “Grandma’s birds will always know when Bitsy is coming. They’ll be safe.” Dara’s mother looked down at Bitsy. The kitten had a big red ribbon(丝带) tied around its neck. A shiny silver bell hung from the ribbon. The bell would ring whenever Bitsy took a step. The birds would hear it and have plenty of time to fly away.
“What a good idea,” said Dara’s mother. “Now we can have the birds and Bitsy, too.”
56. This story is mostly about ______.
A. where Dara’s grandmother watched birds. B. how Dara got to keep the kitten she found
C. what Dara did after school D. why Dara’s kitten looked pretty
57. Why didn’t Dara’s mother want to keep the kitten at first?
A. She didn’t like cats. B. Dara already had a pet.
C. Grandma was afraid of cats. D. Cats sometimes harm birds.
58. What will happen when Bitsy runs after birds?
A. The bell will ring. B. The birds will want to play.
C. Dara will chase Bitsy. D. The ribbon will fall off.
59. The idea that Dara got to keep the kitten show that she was ______.
A. clever B. considerate(体贴的) C. kind D. pretty
B
Many Chinese students who have learnt English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are still unable to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when they meet a foreigner. They seem to have mastered the basic language structure(结构), but a conversation in English will make them feel uneasy. They are afraid that other people might find out their mistakes.
It's uncommon that many students who are bad speakers of English can write English perfectly. This proves that they are unable to organize their idea in English. The center of the problem is that they lack practice and confidence ( 自信).
Why should you be afraid? Do you fear those foreigners with whom you are speaking? Don't be shy, they will not laugh at you just for a little mistake you make. The best way to get rid of trouble is to learn to speak by speaking more. I am sure that constant practice will help you succeed.
60. What's the best topic for the passage?
A. How to Speak to Foreigners B. How to Study English Well
C. How to Organize the Idea in English D.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All the Time
61. Many Chinese students can write English very well, but they cannot speak English fluently
because ________.
A. they seldom meet foreigners
B. they seldom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C. they had no chance to speak English
D. they seem to master the basic language structure only
62. So many Chinese students are afraid to speak to foreigners because _________.
A. they are afraid they can't understand foreigners
B. they don't think their English is poor
C. they worry about making mistakes in their speaking
D. they didn't like speaking to foreigners
6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We can speak English fluently by doing more speaking.
B. If you can write English perfectly, you are able to organize your idea in English.
C. If you can write good English composition, you can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D. Any Chinese students can't speak English fluently because they ar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64. In the last paragraph, the expression "get rid of" means_______.
A. throw away B. for free C. give up D. do with
C
Join the Friends of the Haggerty Museum of Art and support one of the most dynamic visual art resources in Milwaukee. Museum members receive invitations to special events, lectures and art trips. They will get discounts for any shopping in the Museum Shop.
The Haggerty is the only art museum in Milwaukee open every day of the year except major(主要的) holidays. Admission to the Museum is always free to the public.
Museum Hours: Mon.— Sat. 10:00a.m — 4:30p.m
Thurs: 10:00a.m — 8:00p.m
Sun. 11:00. — 5:00p.m
The Haggerty Museum of Art is located downtown Milwaukee between Wisconsin Avenue and W. Clybourn Street, off N.13th Street. On the Marquette campus(校园). Travel on bus routes No. 10, 12, 20, 23, 30,or 31 and stop at 12th Street and Wisconsin Avenue.
Free parking is available behind the museum. Enter Lot Jon the 11th Street, one block south of Wisconsin Avenue.
65. The underlined word refers to _______.
A. Museum members B. Lectures C. Special D. Trips
66. The Haggerty has the longest open hours on ______.
A. Monday B. Tuesday C. Thursday D. Saturday
67. What can NOT be inferred from the advertisement?
A. It is convenient to go to the Haggerty Museum by bus.
B. Museum members receive special treatment.
C. Visitors can visit the Haggerty Museum at any time of the day.
D. The Haggerty Museum is most probably not open on Christmas Day.
D
The cowboy has become the hero of many movies. He is, even today, believed to have courage and adventure(冒险). But what was the life of a cowboy really like?
The cowboy’s job is clear from the word “cowboy”. A cowboy, according to dictionary explanation, is a man who rides a horse and whose job is to care for cattle(牛). The cattle were in the West and in Texas. People in the cities of the East wanted beef(牛肉) from these cattle. Trains could take the cattle east. But first the cattle had to get to the trains. Part of the cowboy’s job was to take the cattle hundreds of miles to the railroad towns.
These trips were called cattle drives. A cattle drive usually took several months. Cowboys rode for sixteen hours a day. Because they rode so much, each cowboy brought along about eight horses. A cowboy changed horses several times each day.
The cowboys had to make sure that the cattle arrived safely. Before starting on a drive, the cowboys branded(给---烙上印) the cattle. They burned a mark on the cattle to show who they belonged to. But these marks didn’t stop rustlers(盗窃牲口的人), or cattle thieves. Cowboys had to protect the cattle from rustlers. Rustlers made the already dangerous trip even more dangerous.
Even though their work was very difficult and dangerous, cowboys did not earn much money. They were paid badly. But cowboys liked their way of life. They lived in a wild and open country. They lived a life of adventure and freedom.
68. A cowboy’s job is ______.
A. to send beef to the city people B. to be a hero in movies
C. to take care of cattle D. to brand the cattle
69. During a cattle drive, cowboys took the cattle ______.
A. to the East from the West B. onto the trains
C. to the people in the cities D. to towns by the railroad
70. Cowboys enjoyed themselves because ______.
A. they could live a free life full of excitement B. they made a lot of money
C. they had a very difficult job D. they were heroes in movies
第Ⅱ卷 (两部分,共35分)
第四部分: 任务型阅读(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一个最恰当的单词。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横线上。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单词。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manners. We must find out their customs, so that they will not think us ill-manners. Here are examples of the things that a well-educated person does or does not do.
If you visit Chinese family you should knock at the door first. When the door opens, you will not move before the host says “Come in, please.” After you enter the room, you should not sit down until the host asks you to take a seat. When a cup of tea is put on a tea table before you or sent to your hand, you will say, “Thank you.” And receive it with two hands, not one hand, or they will think you are ill-mannered.
Before entering a house in Japan, it is good manners to take off your shoes. In European countries, even though shoes sometimes become very dirty, this is not done. In a Malay house, a guest never finishes the food on the table. He leaves a little to show that he has had enough. In England, a guest always finishes a drink or the food to show that he has enjoyed it. This will make the host, especially the hostess pleasant.
Countries
Good manners
Ill-manners
__71
Knock at the door
Not
Not sit before asked
Sit
Receive something with two _72
With __73 hand
Japan
Before you enter the room, ___74 off your shoes
Not take off __75
European _76
Not take off your shoes even dirty
In a Malay __77
There is a __78 showing you have had enough
Guests don’t _79 the food on the table
England
80 food
第五部分: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如你是英国的Jackson, 现在中国的一所中学学习。请以School life in China为题,给国内的朋友Annie发一封e-mail介绍你所在学校的情况。文章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学校每天上午8点前开始上课;
2.班级规模大,平均每班超过50学生;
3.课多,作业多,课外活动少;自主学习的时间少;
4.多数学生学习刻苦,以上名牌大学为目标;
5.老师和同学都很友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
6.很幸运能体验异国的生活方式,学到了很多的。
注意:1.短文应包括所有要点,可适当发挥;2.词数120左右;开头已给,不计入总词数。
Dear Annie,
We haven’t seen each other for a long time. I’m glad to introduce the school I’m studying in to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sincerely
Jackson
宿迁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抽测
高一年级英语试题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