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1)图中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环节是:①.降水,②蒸发;③.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 。(2)南水北调改变的是__________ (填字母)这一环节。(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__________ 和地心引力。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装置,量筒A和量筒B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__________ ,检验量筒B收集到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 ,此装置使用量筒的优点是__________ ,若两只量筒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之比与理论值有较大偏差,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 。右图是书上水电解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C. 一个水分子种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B. 水是由氢原子与氧原子组成的D. 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3.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A.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B. 听到轻微的爆鸣声C. 未听到声音 D. 试管炸裂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产生氢气4cm3,则产生的氧气体积应为( )A. 8cm3B. 2 cm3C. 4 cm3D. 1 cm3例1.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悬浊液的是 ____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A.牛奶 B.黄河水 C.肥皂水 D.矿泉水 E.碘酒F.钡餐 G.血液 H.食醋 I.盐水 J.白酒例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B. 液态空气不是混合物C. 凡是均—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D. 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得到的深紫色液体是悬浊液,例3.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B. 蔗糖C. 味精D. 芝麻油例4.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时,会引起食盐质量分数偏小的操作是( )A. 称量完固体食盐时,天平指针向左倾斜B. 称量固体食盐时,所用砝码已生锈C. 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D. 取已配制好的食盐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在瓶外例2.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的硝酸钾溶液取其等质量的溶液两份,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份蒸发掉10g水,析出1g晶体,另一份蒸发掉12.5g水,析出2g晶体,求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按照图中规律,20℃时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__________克,X的数值是___________。 .预防H7N9病毒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场所进行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强力、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它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二氧化氯消毒液瓶上的标签如下表。(1)1000毫升该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________克;(2)欲配制30千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千克水?(写出计算过程)例10.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100毫升用于配制稀硫酸。求:(1)这1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是多少克?其中含溶质硫酸多少克?( 2 )若将这100毫升浓硫酸与500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欲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毫升这种浓硫酸和多少克水?⑷结晶: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①蒸发溶剂的方法:当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设温度保持不变),便会余下晶体,如我们吃的食盐就是通过海水晒盐得到的。具体方法是:海水食盐晶体。蒸发溶剂得到晶体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如得到食盐。②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实验]先配制一杯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然后用滴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有凹穴的玻璃片上,可以观察到有硫酸铜晶体析出。[说明]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也可以得到晶体,这种方法一般可以用来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物质。如得到硫酸铜、硝酸钾等物质。③事实上以上几种方法都是综合起来使用,即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再将溶液冷却,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思考]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得到晶体 由于在较高温度下先制成饱和溶液,当降低温度而冷却时,该物质溶解度减小,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溶质减少,原来溶在里面的溶质就能以晶体形式结晶析出。2.知识点2:其他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⑴明矾或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凝聚成较大的固体颗粒而沉到水底。明矾和活性炭是常用的凝聚剂。这种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沉淀法。⑵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水分离开来的方法就是过滤⑶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水处理,浑浊的水会变澄清,但得到的仍然不是纯净水。通过蒸馏的方法得到纯净水。⑷蒸馏水中杂质非常少,可以看成是单一的物质组成,这种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3.知识点3:粗盐的提纯步骤: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称量——计算器材:烧杯 玻璃棒 漏斗 滤纸 蒸发皿 酒精灯 铁架台注意:⑴过滤中的“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壁上;二低是指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玻璃棒要靠在滤纸(三层处)上,烧杯口靠在玻璃棒上,漏斗下端要紧靠在烧杯壁上。⑵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一是在溶解中起搅拌、加速溶解;二是过滤中起引流作用,防止液体冲破滤纸;三是蒸发中起搅拌,使之均匀受热,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而飞溅;四是从蒸发皿上转移固体。⑶过滤与结晶的区别【链接】溶解放热与吸热溶于水放热的物质:NaOH固体,CaO固体,浓硫酸;溶于水吸热的物质:大部分铵盐,如NH4Cl。【例题精讲】例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过滤B. 溶解C. 取固体药品D. 蒸发例2. 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问题:(1)要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食盐,可采用的方法是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硝酸钠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38.0(2)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填序号).操作⑤中除用到铁架台、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火柴外,还需要用到等仪器。(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50克。①称量氯化钠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如图),则应怎么处理?②经检测,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A.氯化钠固体仍然含有不溶性杂质 B.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例3.妈妈告诉小明,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如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吸附(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3)有些科学家预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应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请你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例1.小明同学去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 ___.(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A.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B.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C.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D. 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4)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清水中加入消毒剂,其作用是____ __.(5)净化后的水变为纯水的步骤是__ ____.在操作中经常需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其作用是___ ___.例5. (8分)如图是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NaCl)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1)称量时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2)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3)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4)经检测,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A. 所用氯化钠药品不纯B. 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C.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例1、2020年我国用长征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随后卫星顺利投入运行。发射后长征火箭依次穿过________、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例2.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发生的现象中,仍然存在的是( )A.火山喷发 B.电闪雷鸣 C.云雾缭绕 D.流星雨例3.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它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你想象一下,假如地球周围没有了大气层,以下现象不会再发生的是( )A.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 B.水往低处流C.将衣服上的灰尘抖下 D.空气的对流运动例1.下列形容天气的语句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例2.在学校百叶箱中发现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________左右。例1.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空气没有“重量”,真空是不存在的。材料二:至少从1614年开始,伽利略却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他的同事兼学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图实验:把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装满水银倒置在一个敞口的水银槽里,水银从玻璃管的顶部下降了一段距离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总保持距槽中水银面30英寸(76厘米)左右。1646年帕斯卡重复了这一实验。材料三:在17世纪中叶,对该实验的两个关键问题的回答都有代表性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如下表):关键问题的回答 支持者 反对者大气压力支撑水银柱 笛卡尔 帕斯卡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 罗贝瓦尔水银柱上方存在真空 罗贝瓦尔 波义耳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笛卡 尔、伽利略、霍布斯(例4图真空空气的重量空气的重量水银29.5英寸托里拆利实验)(1)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水银产生了蒸汽,使水银减少,水银液面下降。为了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同时拿出酒和水,询问反对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实验,酒柱与水柱哪个液面下降得更多?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但是实验现象却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2)另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遗留了少量空气,才使水银液面下降。帕斯卡利用1米左右长、不同直径的玻璃管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3)下列关于科学本质及科学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A.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B.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样的实验结论C.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D.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例4.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________,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________Pa。例5.医院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如图所示的真空采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被检查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采血管,血液便自动流入采血管,此时的血液是A.靠自身重力流入采血管 B.被真空吸入采血管C.被空气压入采血管D.由血压压入采血管一、溶液中四个物理量与计算求解关系请利用表格的已知数据中求解出未知关系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 4010 5020 30%25 4550 20%60 8080 10%120 10%120 20%1、冬天,人们常用甘油溶液护肤,使皮肤保持湿润,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的甘油溶液护肤效果最佳。配制80%的甘油溶液500g,所需甘油的质量为( )80g B. 40g C. 400g C. 100g二、求解溶液配置的两种方法1.使用两次知二求二的方法M浓A浓%=M稀A稀%=M溶质 或配制后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定义法:设未知数蒸发水、加入水的质量 列关系式 求解蒸发水、加入水的质量例1、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蒸发水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蔗糖溶液,需蒸发水的质量为( )A.90g B.150g C.100g D.80使用时需要注意M稀-M浓=M剂例2、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100g,将上述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多少( )A.290g B.400g C.390g D.500g例3、向20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200g水,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10% B.20% C.40% D.5%第二种方法 根据M浓A浓%=M稀A稀%=M溶质M浓A浓%=M稀A稀%=V浓ρ浓A浓%=V稀ρ稀A稀%=M溶质未知量可能为其中物理量的任意一个,剩下寻找已知量代入关系式,用已知量计算未知量。例1、将80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溶质质量为多少?稀释过程中需加水的质量为多少?例2、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10ml(密度为1.84g ml﹣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A.180ml B.170ml C.162ml D.88ml例3、用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200ml密度为1.14g/cm3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 )A.25.3ml B.40.8ml C.45.6ml D.46.5ml例4、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要把4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A.196g B.156g C.155.2g D.8.16g溶解度定义及曲线与质量分数比较计算问题1、不同溶质的结晶法的应用、溶解度的定义考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填“增大”或“减小”).(2)欲将t1℃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____(任填一种).(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4)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__乙(填“>”、“=”或“<”).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考查、溶解度的使用考查例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①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②写出一种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③t1℃时,50g水中加入20g丙物质充分溶解后,可得 g溶液.④t3℃时,若将50g甲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在图中可表示为 (“A”、“B”或“C”)点.若将该溶液降温至t1℃,溶液的变化情况是 .溶液变为饱和II.溶解度增加III.溶质减少IV.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练1、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100g水中溶解 g A物质恰好饱和,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g;(3)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填“A=B”“A>B”或“A<B”)4.为了预防“新冠”,人们用过氧乙酸这种化学物质对家庭居室和公共场所进行消毒。过氧乙酸具有强的腐蚀性和氧化性,使用时一定要稀释。一般家庭用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2%~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现要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密度约为1g/cm3),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密度约为2g/cm3)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克?5.现要配制1 L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密度约为1g/cm3),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密度约为2g/cm3)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克?需用多大的量筒量取该浓溶液?6.现要配制1dm3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密度约为1g/cm3),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密度约为2g/cm3)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克?需用多大的量筒量取该浓溶液的溶剂?7.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对应温度下饱和时的质量分数与密度,根据此表回答问题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质量分数 11.7% 24% 39.0% 52.4% 62.8%密度(g/cm3) 1.027 1.056 1.086 1.116 1.186(1)60℃时,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除了添加溶质外,还可以采取方法的是________。现将300g4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30%后溶液质量为多少?需加水多少g 得到浮力的四种常见方法方法1: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其中向F向上、F向下分别表示物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例1】一正方体物体浸没在水中,上底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10N,下底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20N,则F浮=______N。【例2】一正方体边长为10cm,浸没在水中,上底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0N,则P上=________,P下=_________,FF=__________,F下=_________。方法2:称重法:F浮=G物-F其中G代表物体所受的重力,F代表物体浸到液体中时所受的拉力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例1】一物体在空气中重5N,浸没在水中称重为3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当物体的一半浸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方法3:二力平衡法,当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时,F浮=G物。【例1】一物体重4N,放于水中时漂浮于水面,该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N,当把该物体放于酒精中时,处于悬浮状态,该物体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N,当物体放入另一种密度只有酒精密度一半的液体时,物体所受的浮力________N。方法4:原理法:F浮=G排= m排g=ρ液气gV排【例1】一物体重2N,体积为100cm3,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中国第一艘航母“瓦良格号”,舰长304米、舰宽70.5米,满载时排水量达67500吨.它满载时所受的浮力为 _________ 牛.“瓦良格号”航行的过程中,两侧的护卫舰不能靠它太近是因为 _________ ,外部的水会把两舰挤在一起.(g取10牛/千克)4.甲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苹果的重力,示数如图所示,再将这个苹果放入水中,静止时苹果浮在水面上,此时苹果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___ 牛.5.小芳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烧杯、小桶等进行实验操作,如图所示a、b、c、d是四个步骤示意图.设四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是F1、F2、F3、F4,由四个图中 _________ 两个图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以求出小石块受到的浮力;被排开液体的重力为 _________ ;如果关系式 _________ 成立,就可以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例1、如图甲所示,一底面积为400cm2圆柱形容器内盛足够多的水,一实心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液面上,已知木块的体积为1000cm3,ρ木=0.6×103kg/m3,求:(1)这时木块受到的浮力;(2)此时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3)若在木块上放入一物体A后,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将增加多少Pa?注意浸入液体体积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是等效转换的联系例2、如图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A,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0cm时,物块A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弹簧恰好处于原长状态(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1)物块A受到的浮力;(2)物块A的密度;(3)往容器缓慢加水(水未溢出)至物块A恰好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整个过程中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量关系如图乙所示;液体压强公式p=ρgh).例3、有一实心金属球,在空气中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78.4N,完全浸没在水中秤时读数为68.6N。问:(1)金属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金属球的体积是多少?(3)金属球的密度是多少?得出浸入已知密度液体中物体的密度阿基米德原理中V排与浮力的纸面意思与等效含义与应用1、一个体积为80cm3的木块,漂浮在某种液体中,有40cm3的体积露出液面,试问:液体的密度为多少?(ρ木=0.6×1O3kg/m3, g=10N/kg)2、一边长为10 cm的立方体木块,在水中静止时,刚好有四分之一露出水面。若g取10N/kg, 求:①木块的密度是多大?②用手将木块缓慢压人水中,当木块刚好全部没人水中时,手对木块的压力是多大?3、如图,物体A的体积VA=20厘米3,B的体积VB=10厘米3,用细绳连接后放在水里平衡时,绳上受到的拉力F拉=0.17牛。求:(1)物体A的密度.(2)物体B的密度.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已给出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实验图象,已知ρ水=1.0×103kg/m3.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是700Pa B. 圆柱体的重力为12N C. 圆柱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8N D. 圆柱体的密度为1.5×103kg/m3 2.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g的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g=10N/kg)A. 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1N B. 水对烧杯的压强一定增大1NC. 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100g D. 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cm3 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每小格为0.5N,将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如图甲所示;然后将金属块浸没于水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g取10N/kg),则金属块的密度ρ金为( )A. 1.0×103 kg/m3 B. 4.0×103 kg/m3 C. 2.0×103 kg/m3 D. 4 kg/m34.将质量为0.8kg、体积为1×10﹣3m3的长方体木块放入盛有某种液体的容器中,木块漂浮在液面上.现用力缓慢向下压木块,当力的大小为2N时,木块刚好浸没在液体中,如图所示.g=10N/kg求:(1)求木块的密度;(2)液体的密度;(3)当压木块的力为1.6N时,木块露出液面的体积.空心问题(本质是求物体的密度)1、小明同学对一个金属块进行了两次测量:第一次如图(甲)所示,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7N.第二次如图(乙)所示,让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杯子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7N.(g取10N/kg)(l)求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求金属块的体积;(3)通过进一步计算,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说明金属块是何种金属.2、某金属块在空气中重27牛顿。当金属块完全没入水中时,称得其重16牛顿;当金属块完全没入油中时,称得重18牛顿。求:(1)金属块的密度;浸没物体的浮力与物体重力得出物体是否为空心的问题读题注意 半句话、半句话去启发式的阅读物体密度=物体质量/物质体积浸没物体的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或 F浮=ρ液gV排)-----物体所受浮力最大------V排------V物物体重力------------物体质量物体质量/物质体积=物体密度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每小格为0.5N,将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如图甲所示;然后将金属块浸没于水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g取10N/kg),则金属块的密度ρ金为( )A. 1.0×103 kg/m3 B. 4.0×103 kg/m3 C. 2.0×103 kg/m3 D. 4 kg/m35.某地在江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如图中甲是使用吊车向江底投放长方形石料的示意图.在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下降.乙是钢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从开始投放到石料刚好接触湖底前).t=0时刻吊车开始下放石料,忽略水的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石料在t=20s时开始浸入水中 B. 石料的重力是1400N C. 石料受到的浮力始终是500N D. 石料完全浸没水后钢绳的拉力为900N将求解物体密度问题转移为求金属是否为空心的问题例2 、一只铁球在空气中重3.12牛,全部浸没在水中重为2.5牛,问这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ρ铁=7.8×103千克/米3)1、一个铁球在空气中重2.34N,浸没在水中称是1.84N,此球是空心还是实心?(ρ铁=7.9×103 Kg/m3)人们用“晨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我国西北广大地区气候的一个特点:气温的日较差远比沿海地区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位置的影响 B. 海陆位置的不同 C. 地貌的不同 D.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们用“晨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我国西北广大地区气候的一个特点:气温的日较差远比沿海地区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位置的影响 B. 海陆位置的不同 C. 地貌的不同 D. 人类活动的影响2020年5月30日,宁波地区今天阴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明天夜里转阴有阵雨。偏东风3~4级。今天最高气温22~24℃,明天最低气温19~21℃。这一天里宁波地区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称为________,该变化常用________、湿度、降水、云量、气压、风向、风速等描述。如图是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处的风向是________。(2)过若干小时后,②将受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 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________(选填字母)等天气现象。A.天气晴朗 B.大风 C.气温下降 D.气温升高“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 )。A. 降水与气温的关系 B. 降水与农业的关系 C. 降水与工业的关系 D. 降水与商业的关系森林地区常常有较多的降雨,其主要原因是( )①森林能提高该地区大气的温度 ②森林能降低该地区大气的温度③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的湿度 ④森林能减小该地区大气的湿度⑤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⑥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②③ B. ④⑥ C. ②⑤ D. ②④⑥7.图片有助于知识的记忆。某同学记录的有关科学知识与图片对应错误的是(第1题图)A.箭头表示对流层中空气的运动方向 B.表示浮力方向的是F3C.②表示水汽输送 D.往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能使气球膨胀8.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1、高压锅是生活中一种密闭的加热容器.锅盖中央有一出气孔,孔上盖有限压阀,当锅内气压达到限定值时,限压阀被锅内气体顶起放出部分气体,实现了对锅内气体压强的控制.如图所示,某高压锅锅体的内底面积为 ,侧壁竖直,出气孔横截面积为 ,限压阀质量为m98g,限压阀顶部面积为 (已知锅外大气压强为 .(1)写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__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2)求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 (3)为保证使用安全,不可随意增加限压阀的质量,如果限压阀的质量增加14g时,会导致锅里压强增加多少Pa才会把限压阀顶起排气 请计算此时锅体与锅盖咬合处锅体对锅盖的最大作用力增大多少 医生用采血针刺破体检者手指皮肤时,体检者不缩手。这是因为大脑控制了()A.皮肤感受器的活动B.脊髓中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C.小脑中神经中枢的活动D.脊髓中传导的功能下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橡皮锤叩击[1]处时,[1]产生的神经冲动沿[________]________传到脊髓的[5]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________接受冲动信号并传到[2]产生膝跳反射.(2)完成此反射的神经结构我们称为________,如果某人[3]处受损伤,他是否还能产生膝跳反射?________.(3)以上实验表明,脊髓具有________功能,实验中,实验者在小腿突然跳起后,也可感觉到[1]处被叩击,这说明脊髓还具有________功能.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快速叩击E时,小腿突然向上抬起,并在①处产生被叩击的感觉,这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B. 吃食物分泌唾液与膝跳反射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唾液腺与C在反射弧中的功能是相同的C. 医生警经常通过膝跳反射来检测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D. ③中有些专门调节人体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做膝跳反射实验时,当一个人迅速叩击另一个人膝盖下面的韧带时,小腿会突然抬起,请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系统是由 、 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它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3)从反射类型看,膝跳反射属于 反射。(4)叩击的部位相当于反射弧中的哪一结构 ( )A.效应器 B.神经中枢 C.感受器9.如图所示为两类动物的体内产热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可能属于鱼类,乙可能属于两栖类 B.甲可能属于哺乳类,乙可能属于爬行类C.甲可能属于鸟类,乙可能属于哺乳类D.甲可能属于鱼类,乙可能属于鸟类阅读关于狼孩的报道,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的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棵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的引颈长嗦。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四五个词,勉强学会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1)母狼哺育婴儿长大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是____________行为,从现象看是___________行为这一行为的产生与母狼的_______调节和神经调节有直接关系。在这个故事中,狼孩喜像狼一样叫唤,爱吃生肉,还会咬人,这种行为是___________行为。(2)狼孩的表现说明了正常人的行为是通过__________建立起来的__________行为,主要受__________的调控(3)救出后的狼孩一直具有狼的行为习性,说明学习行为_______(填字母)A.不可逆B.与遗传因素无关C.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有关键时期(4)从这个故事中,你对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新认识?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它们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期化的小鸭。①、②,③三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了,因此它们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④、⑤、⑥三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人员给①、②、③三小鸭展示了一个球,同时播放母鸭叫声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①、②、③三小鸭模仿母鸭的行为并时刻跟随在气球左右。(1)①.②、③三小鸭的行为发展过程可以描述为_______(填字母,下同)。A.先天性行为 B.复杂反射 C.本能D.学习行为(2)④,⑤,⑥三小鸭可以被称为_______A.实验模型 B.对照组 C.实验组D.一个变量(3)如果不是把①,②,③三小鸭放在气球周围并播放母鸭叫声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_______A.吓唬其他鸭 B.失去繁殖能力 C.发出类似猫的声音D.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人体患病毒性感冒容易导致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1) 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后,人体会出现皮肤血管收缩的反应,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填结构名称);(2) 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患病初期,人体________(填图中某生理过程)而形成“寒战”,有助于体温上升到38.5℃。(3) 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4) 体温下降期,身体会作出哪些反应来增加散热使血温回到正常值?________串联、并联电路判断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四个开关S1、S2、S3、S4。如果仅将开关S2、S4闭合,S1、S3断开,则灯L1、L2_____联。如果将开关S1、S2、S3闭合,S4断开,则灯L1、L2联。如果同时闭合S1、S4,则电路为路,可能出现的后果是。1.如图电路: 闭合开关后, 只有一盏灯亮, 两表读数相同, 则可知( )A. L1断路 B. L1短路 C. L2断路 D. L2短路2. 如图电路电源电压6V不变, 闭合开关后, 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的示数为6V, 其原因是( )A. L1断路 B. L1短路 C. L2断路 D. L2短路3. 如图电路电源电压6V 闭合开关后, 两灯均不亮, 一同学用导线去检查故障。先将电压表并在L1两端, 发现电压表表示数为6V、将电压表并在L2两端表示数为0V则可知( )A. L1断路 B. L1短路 C. L2断路 D. L2短路4. 如图: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后灯L1、L2都正常发光. 经过一段时间后, 其中一盏灯突然熄灭, 而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不变.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L1断路 B. L1短路 C. L2断路 D. L2短路1.在右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画线补上,补上后要求:当电键S闭合时,两灯都发光,且电流表示数不变。2.某大型宾馆设有地下停车场,地下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操纵室内的开关,使想存车的司机通过看人口的红、绿灯便可知车场内是否有空位;红灯亮时,无车位;绿灯亮时,有车位。请你设计出满足右图的电路。1、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L1、L2均正常发光,它们的连接方式是____联; 一段时间后,有一个小灯泡熄灭,而电流表A的示数为零,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实物电路中,闭合开关S,灯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灯L1断路 B.灯L2断路C.灯L1短路 D.灯L2短路3、观察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图.闭合开关S,电路处于______状态.(填:“通路”、“断路”或“短路”)请你改动图中一根导线的连接位置,使电路中的两只灯泡并联.(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画“×”,然后用铅笔画出这根导线改动后的连接位置.)4、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甲电流表的示数为0.5A,乙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通过灯L1的电流为0.5A B. 通过灯L1的电流为0.3AC. 通过灯L2的电流为0.7A D. 通过灯L2的电流为0.3A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3V.当开关S闭合时,却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示数为3V.由这一现象可以判断电路的故障是( )A.灯Ll短路B.灯L2短路C.灯Ll开路D.灯L2开路6、下列图中,灯L1、L2并联,用电流表测干路和支路的电流,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a是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引出的导线接头.a与b处相接时,电压表示数为6.0V;使a与b处断开,然后与c处相接,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为4.5V,这时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 V.第1题图 第2题图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两只电压表V1和V2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位置如图乙所示.假如灯都正常发光,此时L2两端的电压是 V;假如是某灯发生了故障不能发光,而另一灯发出明亮刺眼的光,并很快熄灭,则故障是 .3、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Vl的示数为4.5V,则电压表V2的示数是 ,电源电压是 .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甲)所示,电压表V的读数为U,V1的读数为U1,V2的读数为U2,如果电压表V的读数U=6V,则U1= V,U2= V;4、如图(乙)所示,电压表V的读数为U,V1的读数为U1,V2的读数为U2,如果电源电压是6V,U1=2.5V,则U= V,U2= V.5、小明和小亮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小明先按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成图乙的实物图(电压表尚未连接)(1)小亮一眼就看出了小明连接的错误,并指出如果直接闭合开关将出现 (选填“开路”或“短路”)现象,小灯泡L1、L2都不会亮,还可能造成 损坏.(2)小亮只更改跟L1、L2的四个接线柱A、B、C、D相连的某根导线的一端,就使电路连接正确了.请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打×并改正.(指出一种即可)(3)接下来,他们按图丙所示电路图连接了三个电压表.实验过程中,电压表V2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电压表V的示数是 V.6、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闭合开关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压表V1和V2的指针位置完全一样,如图乙所示,则L1两端的电压为 V,L2两端的电压为 V,电源电压为 V.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伏,已知电流表A1的示数为0.4安,电压表V1的示数为2.4伏,则V2的示数为 ,V3的示数为 ,A2的示数为 .第7题图 第8题图8、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后,V1表和V2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所示,则V1表的示数为 V,L1两端的电压为 V,L2两端的电压为 V.9、小明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压表V1和V2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L2两端的电压为 V,L1两端的电压为 V.10、在如图(a)所示电路中,V1、V2都是有0~3V和0~15V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如图(b)所示,则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9.6V,2.4V B.12V,2.4V C.2.4V,12V D.2.4V,9.6V第10题图 第11题图11、如图所示,把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电阻丝并联接入电路中,其两端的电压、电流的关系是( )A.UAB>UCD,IAB>ICDB.UAB=UCD,IAB<ICDC.UAB=UCD,IAB>ICD D.UAB=UCD,IAB=ICD12、如图甲是测量电压的电路图,闭合开关时,图乙、丙是两个电表指针的指示情况,则L1、L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 )A.0.5V和2.5V B.0.5V和12.5VC.2.5V和12.5V D.2.5V和2.5V13、如图所示,是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亮度的几种方案,你认为可能达到目的方案是( )A. B. C. D.14、现有四段导线,甲、乙、丙都是铜线,丁是镍铬丝,甲与乙等长而甲较粗,乙与丙等粗而丙较长,丙与丁等长而且等粗.关于它们的电阻,有下列几种说法:(1)甲的电阻最小;(2)丙的电阻最大;(3)甲和乙的电阻相等;(4)丁的电阻最大.其中正确的是( )A.(1)和(2) B.(2)和(3) C.(3)和(4) D.(1)和(4)15、在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4.8V,1.2V B.6V,1.2V C.1.2V,6V D.1.2V,4.8V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救援人员在“库尔斯克”号发现了记录潜艇各种信息的“黑匣子”,其某部件外壳上三个电压表的示数为U1、U2、U3,三个电流表的示数为I1、I2、I3,它的内部电路结构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U3=U1+U2 B.U1=U2=U3 C.I1=I2+I3 D.I1>I2>I3例题1、小丽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选择了下列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20Ω1A)、开关、新干电池三节、定值电阻R=10Ω、导线若干。请按要求完成实验:(1)请按如图22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22中乙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时,电流表示数变大。(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至阻值最大端,保护电路。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丽在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出通过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记录下表中第二次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如图23所示,则电压U=______V;电流I=______A。(4)通过测得的三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2、小新想利用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于是他选取了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小新的主要实验过程如下:①按照图所示连接电路,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大阻值处;②试触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用电压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将电压U和电流I分别记录在表格中;③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依照步骤②再做5次实验,将各次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U/V0.51.01.52.02.53.0I/A0.060.110.150.180.200.21)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针对小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随练随练1、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两端电压关系的活动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步骤】①按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②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③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实验时要增大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实验结论】根据图像,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反思】某小组的同学在处理数据时发现,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恰好等于R的阻值,这是一种巧合吗?于是同学们想利用其他小组的实验数据来进一步论证,并提出了以下两种收集数据的方案:方案一:收集电阻值均为10Ω的几个小组的数据;方案二:收集电阻值不同的几个小组的数据。你认为方案________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例题例题1、小谢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的实验。(1)图乙是未连接好的电路,请在图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电路.(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不变的量是________。开关S闭合后,将滑动阻器的滑片P从B端移至A端,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实验时,电源电压保持3V不变,当滑片P位于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R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A.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B.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左移动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右移动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例题2、小丽和小亮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如图16所示。(1)在图16所示的实物电路中,________连接有错误。(2)小亮将电路连接的错误改正后开始实验,在闭合开关S前,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________端。(选填“A”或“B”)(3)在此实验中,为达到实验目的,每次应更换________,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改变其连入电路的阻值,目的是使________表的示数保持不变。(4)在实验过程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点时,发现两电表的示数如图17甲、乙所示,则此时小亮所使用的电阻为________Ω。(5)小丽重新设置了小亮实验中不变量的数值,又进行了多组实验,并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绘制出通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电阻变化规律的图像,如图18所示。请你根据图像判断,当导体电阻为5Ω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________A。随练随练1、图18是小乔和小丽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定值电阻R,而不是小灯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所选定值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和20Ω,并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断开开关S;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闭合开关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断开开关S;用20Ω的电阻替换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大于3V,实验无法进行下去。请写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课外活动中,同学们设计了一种物品自动筛选嚣,可将质量小于一定标准的物品自动剔除,其原理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轻质传送带上的物品,经过装有压敏电阻R的检测区时,使R的阻值发生变化,其阻值随压力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12V,R0为定值电阻,当电路中电压表示数小于2.4V时,机械装置启动,将质量不达标的物品推出传送带,实现自动筛选功能。g取10N/kg。试问:(1)当检测区上没有物品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R0的阻值为多少?(2)“当电压表为6V时,此时在检测区上物品的质量是多少?(3)电路中的电池使用一段时问后,电源电压会降低,能通过检测区物品的最小质量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小明观察了小区入口的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闸,发现当车牌被识别系统识别后,绿灯亮,栏杆抬起,车辆通行。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模拟电路,车牌识别成功相当于图中开关S闭合。(1)已知该电路电源电压为6伏,指示灯L工作时的阻值为5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0欧,线圈阻值不计。闭合开关后,线圈吸住铁柱时,指示灯的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2)若电源电压下降,栏杆不能抬起。除了更换电池外,请你再写出一种能使栏杆正常抬起的方法。________ 。小金制作了一个利用电压表测物体重力的小作品,它能在电压表盘上读出所放物体重力的大小,如图所示。(1)当秤盘不放任何重物时,滑片P恰好处于a点。闭合开关,当秤盘上所放钩码个数增多时,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一段时间后,在秤盘放2牛重的钩码时,表盘读数比2牛大,换不同重的钩码反复试验,每次读数都不同且大于钩码的重力。产生这一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引起的(填字母)。A.R1短路B.R1断路C.R2短路D.R2断路为倡导节能环保,某科研机构设计了新型路灯,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控制电路中R2为半导体硅制成的光敏电阻,R2阻值随光强(国际单位坎德拉,符号:cd)变化的规律如下表所示.工作电路中开关S2的状态由R2两端的电压决定:光照足够强时,R2两端的电压很小,开关S2与b点接触,处于断开状态,路灯L不亮;当光强降为20cd时,R2两端的电压刚好升至2V.开关S2与c点接触,电路接通,路灯正常工作.已知,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中电源电压分别为6V和220V,路灯L正常工作时电流为1A.求:光强/cd 5 10 20 25 40 …电阻/Ω 40 20 10 8 5 …(1)工作电路刚好接通时,R1接入电路的阻值;(2)保持R1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当R2两端的电压为1V时,R2的阻值是多大?分析表格中光强与电阻数据的规律,确定此时光强是多大;(3)为了节约能源,使路灯更晚一些打开,应怎样调节R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