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学案

资源简介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的分子模型,由形象到抽象认识分子、原子的特征。
3.学习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培养通过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
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
【课前预习】
1.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 、 等构成的。从教材上的图片可知:苯是由 构成的,硅是由 构成的。
2.滴2滴红墨水到盛水的试管中,可看到            的现象,由此可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 。
3.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瓶白酒敞口放置会闻到      ,在液面处做个标记,过段时间发现液面     ,可能的原因是            ;根据这个实验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4.一滴水中约含1.67ⅹ1021个水分子,20滴水为1ml,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说明 缘故。
【自主体验】
1.“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性质取决于其自身的结构
B.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由粒子构成 C.从宏观看,物质有时处在相对静止状态,但从微观看,则是永恒运动的 D.在固体物质中,粒子处于静止状态
3.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中都存在碘分子。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
A.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的粒子
4.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5.将有关分子特征的编号,填写在下列叙述后的横线上: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将大量氧气压缩在钢瓶中 (2)糖放到水中,水变甜了
(3)进饭店闻到饭菜的香味 (4)湿衣服能晒干
【自我检测】
6.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有
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
烧杯中滴入2 ~ 3滴酚酞试液,
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
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成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理由是 。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用铝壶烧水时,水开了会将壶盖顶开。
(2)一杯水敞口放在空气中,一周后,杯子里的水不见了。若将这杯水烧开,一会儿整杯子的水就消失了。
(3)加油站里的汽油贮存在油罐里,但在离油罐一定距离内仍要“严禁烟火”。

8.下列是关于分子性质的实验:在滤纸上每隔1.5-2cm处滴一滴酚酞试液,并在试管口塞上脱脂棉花,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脱脂棉花上滴10-15滴(已知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什么?,此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链接中考】
9.(08年烟台)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10.各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活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向里推进,吸入哪种物质的针筒容易被压缩 ,其原因是 。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了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2.初步学会从微观粒子运动角度,分析推理宏观现象的思维方式
3.构建初步的物质结构理念。
4.逐步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基本观点。
【课前预习】
1.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 (有、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 (有、没有)变;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 和 ,不再保持水的 性质。可见分子是 。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 , 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例如: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水分子分成 和 ,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 ,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 。
3.加热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 会分解成 和 ,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 ,许多汞 聚集成金属汞。
4.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请说出此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
5.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 , 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原子是

【自主体验】
1.水结成冰是由于 ( )
A.水分子的运动停止了 B.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水分子变小了 D.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2.下列物质中几乎不含氧分子的是 ( )
A.氧气 B.液态氧 C.蒸馏水 D.空气
3.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 )
A B C D
4.何洁同学学习化学后,对装修新房的爸爸说:“如果厨房不装抽油烟机家具将会沾满油渍。”何洁同学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
A.分子很大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5.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水分子不能再分 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6.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 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D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自我检测】
7.有下列物质:①氮气;②液态空气;③氧化汞;④矿泉水;⑤高锰酸钾;⑥二氧化锰;⑦铁
(1)属于纯净物的是 (2)属于混合物的是
(3)属于氧化物的是 (4)属于单质的是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6)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气态物质是
8.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
【链接中考】
9.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下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间隔
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0.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写出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 (填化学式)。
(4)以甲图为例分析,年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离子(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2.从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方案】
阅读课本P78“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评价手册P43“双基要览”1)
注意: 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第二层电多8个电子;最外层电多8个电子。
二.三类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以及变化
原子
结构示意图
得失电子
结构示意图
带电荷数
离子符号
离子类别
Na
失去1个电子
带1个单位正电荷
Na+
阳离子
Mg
失去2个电子
带2个单位正电荷
Mg2+
Al
失去3个电子
带3个单位正电荷
Al3+
S
得到2个电子
带2个单位负电荷
S2—
阴离子
Cl
得到1个电子
带1个单位负电荷
Cl—
O
得到2个电子
带2个单位负电荷
O2—
He
不易得失
不变
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He是2个)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
Ne
不易得失
不变
小结:
1.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形成阳离子。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形成阴离子。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是8个电子(He是2个)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
综上所述: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讨论:
例题1:分析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哪些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G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2)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例题2:在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中,下列因素变化的情况如何?
① 电子层数 ② 核外电子总数
③ 最外层电子数 ④ 化学性质
⑤ 质子数目 ⑥ 相对原子质量
⑦ 元素种类 ⑧ 粒子电性
三.离子符号的意义
1.例:O2—:表示1个氧离子;数字2的意义:表示1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Mg2+:表示 ;数字2的意义: 。
4Al3+:表示 ;数字3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l—:表示 ;“1”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1.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
A. B. C. D.
2.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 )
A.质子、中子、电子 B.质子、电子 C.中子、电子 D.质子、中子
3.根据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不能确定的是 ( )
A.电子层数 B.质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元素种类
4.下列粒子(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电子
5.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变成钠离子,不发生变化的是( )
①元素种类 ②化学性质 ③相对原子质量 ④原子的电性 ⑤质子数目 ⑥电子层数 ⑦最外层电子数 ⑧核外电子总数
A.①④⑤ B.②⑥⑧ C.①③⑤ D.①⑤⑦
7.根据如下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②③④属于离子
B.⑤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①⑤的结构不稳定
6.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回答下列问题:
该粒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该粒子表示的是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 “阴离子”)。
8.已知Fe3+核外有23电子,那么Fe2+中有________个质子
【拓展延伸】了解一些原子团离子:
硫酸根离子:SO42—; 硝酸根离子:NO3—
碳酸根离子:CO32—; 氢氧根离子:OH—
铵根离子:NH4+
【作业布置】
评价手册:P31—34课时3 原子的结构(二)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三、自主学习
1、看课本P5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阅读课本P53第2、3段,谈谈你对原子构成的认识:
(1)原子是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它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微粒构成(注意:氢原子由______、_______构成),原子_______不可分割的的实心球体。(填“是”或“不是”)
(2)质子带________电,电子带_______电,中子__________。
(3)质子和中子构成______________,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
2、看课本P53页表3-1,从表格中获取什么信息:
(1)一个质子带      电荷,一个电子带     电荷,中子      。
(2)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    ,电性相反,整个原子   电性。
(3)原子核带    ,所带的    荷数叫核电荷数。
(4)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约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四、合作探究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3.不同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同。
[练习1] 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规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
3、公式: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思考:相对原子质量是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吗?
[练习2]、从课本P62表3—4中查找下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课本P53表3—1右侧加一列填上。
H
C
O
Na
Cl
五、展示提升
1.质子带 电,电子带 电,中子 电。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3.原子中:质子数= = ,
4.不同原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5.结合课本P62表3—4完成课本P35表3—1(增加一列相对原子质量),从表格中获取什么信息:
; ;
; 。
六、反馈检测:
1.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1 B.2 C.3 D.6
2.有关原子的相对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
C.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值 D.相对原子质量是质子数加中子数
3.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构成
B.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D.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
4.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中子数为72 B.质子数为72 C.电子数为53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25
5.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③带负电荷 ④不显电性 ⑤不能再分 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 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 B.②⑦ C.③④ D.②⑥⑦
6.把“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分别填入有关的横线上。
氧化汞_______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氧化汞_______分解成氧_______和汞________,汞________直接构成金属汞,而两个氧_______构成一个氧_______,许多氧________构成氧气。氧原子核的内部有8个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________和8个 ,核外有8个_________作高速运动。
7.将①分子 ②原子 ③质子 ④中子 ⑤电子等粒子用序号分别填入下列适当空格中: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 ; 2)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 ;
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是 ; 4)带正电的粒子是________;
5)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6)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粒子是___ _。
七、作业布置:评价手册P29—31课时2原子的结构(一)
课题2 元素 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元素的概念,熟练识别、书写和背诵常见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学习重点:元素概念,常见元素符号及元素符号意义。
学习难点:记忆常见元素符号,符号的含义。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预习、独立完成)
(一)预习教材73—77页,搞清楚元素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
(二)导学练习(组内交流、互帮互学)
1、元素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空气中含量最多是_________;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
2、表示4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  )
A.4H2??? B.4H?? C.2H2?? D.H
3、化学上将众多原子划分为不同元素的依据是 ( )
A.原子核的大小 B.核内中子数 C.核电荷数 D.核外电子数
4、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单位:mg/L)Ca—20,K—3,Mg—3,Zn—0.06,Fe—0.02等,这里的Ca、K、Mg、Fe指的是 (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无法确定
5、已知C9N13O7N2P是组成基因物质的一部分,其中含 种元素,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 个原子。
6、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 和 ,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横行叫做一个 ,每一纵行叫做一个 。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 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这个号叫做 。
【合作探究】
1、想一想:教材 P59“讨论”
2、读一读:P60资料“生物细胞中的元素”。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重要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3、议一议:为什么要采用元素符号?它的书写规则是什么?H2、2H、2H2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展示提升】
1、相同数目的H2O和H2O2两种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 (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氢分子 D.氧原子
2、下列各组元素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 ( )
A.铁、锌、钠 B.钙、铝、铜 C.铝、银、镁 D.碳、钙、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4.构成并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都含有相同的 ;在它们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 。
5.驳一驳: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头目李洪志说,他发功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使铝分子变成铜分子和金分子。请你根据所学化学知识,指出这种说法违反科学之处。
【反馈检测】
1、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同种原子的总称叫元素 B.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
C.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2.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地壳中含量最少的元素在自然界中起着次要作用
B.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它一定是单质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4.用符号表示,或写出符号所具有的意义。
(1)2个钙原子 ,(2)氧气 ,(3)二氧化碳 ,(4)氮元素 ,
(5)3个铁原子 ,(6)2个氖原子 ,(7)H ,
(8)4P____ ________,(9)2Cl ,(10)3H
5.根据所给的大写字母或小写字母各写出几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A: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 H: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a: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g: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