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视频课堂实录(名师执教,视频+点评+课堂实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塞腰鼓》视频课堂实录(名师执教,视频+点评+课堂实录)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桂华《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安塞腰鼓》,刚才我们见面的时候,知道大家都已经预习过了。你们是怎样预习的呢?
生:找出生词,标出节号。
师:节号都标了吗?生词有没有注音?
生:标了。
师:谁来把你圈出的词语告诉大家?
生:第8节的“亢奋”,第11节“晦暗”,第12节“羁绊”。
师:“羁绊”的“羁”要注意,右下角是“马”,很容易写错。我今年教高三,默写“羁鸟恋旧林”,还有不少人默错了。接着说。
生:第13节“蓦然”,第15节“冗杂”。
师:其他人还有没有补充?没有了。我们标了节号,圈了生词,还有人圈了重点词语。有没有人朗读过课文?读过的人请举手。(教师数了一下。)朗读过的人好像比较少。安塞腰鼓离我们多水的江南,离我们人间的天堂杭州是有点距离的。所以,在上《安塞腰鼓》前,我们先不妨看一段录像,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气势,也许感受之后,我们再来朗读,会有更清晰更明确的感受。
(学生观看录像,大约2分钟。)
师:有什么感觉?我们请刚才没有说话的同学先讲。
生:有一种野气。
(板书:野气。)
生:他们打鼓的时候是热情奔放的,有一种轰轰烈烈的感觉。
(板书:热烈奔放、轰轰烈烈。)
师:还有谁想讲?
生:他们的手势、脚步都很整齐。
生:气势雄壮,场面壮观。
(教师板书“整齐、雄壮、壮观”。)
师:安塞腰鼓有2000多年历史了,它融舞蹈、武术、音乐于一体,可以几个人表演,也可以上千人表演。我们从中看到了野气,看到了奔放。“野气”是什么?请提出这个说法的同学讲一讲。
生:我觉得野气有点像原始人的样子。
师:大家应该做做笔记。是一种原始人的……
生:非常朴实,所有的东西都是来自大自然的。
师:太好了!记下来了吗?我们同学有这么好的智慧,要把同学的智慧记在笔记本上,集中到我们的脑海中去。
(板书:原始的、朴素的、来自大自然的。)
师:带着这样一种感觉我们再来朗读安塞腰鼓,肯定会有新的感觉。我看到大家已经坐端正了,非常好!坐端正,拿好书。自由朗读课文。读完之后,比较这些感觉(指着板书)与我们从文章里获得的感觉是不是一致的?自己读自己的,哦,开始吧!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后来,有一些人看到旁边同学停下来也就停下来了。)
师:没有读完的同学接着读完吧。读完的同学可以回味一下刚才朗读时的感觉。
师:有的同学读得非常投入,也有同学声音太轻了。(对着一个女生)我感觉你读得特别投入。你投入进去之后,感觉到的是否与我们看录像时的感觉一致?
生:我觉得是的。
师:再用几个词语来描述一下?
生:想不出来。
师:也可以用黑板上的词语来描述。
(该生没有说什么)
师:大概是什么样子?
生:大概跟刚才说的一样。
师:还有同学愿意用新的词语来描述你的感觉吗?(等了一会。)有吗?我们看了录像,我们再读了文章……大家都认可黑板上的?
生:剑拔弩张
师:这个词你会写吗?来,写到黑板上。
(该学生上黑板写,有同学鼓掌。)
师:同学给你掌声了!语文课上我们要做的事情主要就是把我们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把我们的思考描述用语言出来。
师:写得对吗?“剑拔弩张”是什么意思?后面拿个男孩子,你来讲。
生:形容形势紧张。
师:这里是形容形势紧张吗?用“剑拔弩张”来形容安塞腰鼓,你认可吗?
生:也许是场面雄壮有力。
(教师有点疑惑的样子。)
生:雄健
师:这个词好,它突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状态。(板书:雄健。)“剑拔弩张”在这里用了它的比喻义,这位同学用了一个聪明的表达。有时候我们直接来表达我们的感觉,比如“雄壮,轰轰烈烈”,这很好。有时候,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感觉转化成一个比喻的说法,这样的表达就很形象。还有想表达的吗?(教师看没有学生想讲。)如果没有了,我们可以把现在的交流告一段落,看录像,朗读课文,我们的感觉是一致的。大家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句子传递这种感觉更强烈一些?有些句子就不那么明显。哪些句子让你们特别强烈地感觉到了这种热烈奔放?这种轰轰烈烈?这种雄健之风?这种原始的野气?能不能独立地圈一圈?哦,已经有同学想讲了!
师:话筒就近的同学先讲吧。大家拿起笔,我也拿笔记。
生: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师:好的。她找到了一处。大家圈一圈啊。接着来交流你找到的句子。然后我们再思考我们为什么找到这些。
生:第18节。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生: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学生将“颤栗”读成“chàn lì”。)
师:颤栗(zhàn lì)还是颤栗(chàn lì)?
生:颤栗(zhàn lì)
师:颤栗(zhàn lì),注一下音。接下来,第四位同学在哪里?前面那个女孩子,你还没有讲过话呢。你有没有找到感觉很明显的句子?
生: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师:第19节。还有吗?(教师离开后半部分同学,朝右前边的同学走过去。)我们到这边来,没有说话的同学赶紧找找看,你特别有感觉的句子在哪里?往后的交流会越来越有挑战性,想说话的早点先说起来。
生:27节。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师:非常好!你读得很有感情!好,旁边的同学……
生: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师:很好。还有想讲的吗?(看了一下。)没有关系,先前我们的预习是初步的学习,然后我们又进一步看了录像,朗读了课文。这篇文章的学习还是起步阶段。我们找到这么多已经很好了。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四人为一小组。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大家交流的基础上,再找一些特别能传递奔放之情的句子;第二件事,能不能把我们的思考推进一步,想一想为什么是这些句子,它们在句式上有哪些特征?(有学生觉得难。)有点难?
生:不难。
师:有点难也没有关系,四人小组来合作吧。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约5分钟。与小组交流:看看这些句子句式上的特点。……第八节,好!想想为什么划它。……划了这么多!好样的!能找到它们的特点吗?写下来,等会交流起来就会方便一些。……归纳出两点了,好!还有吗?)
师:也可以在词语的选用上讨论,发现词语选用的特点。
(教师板书:句式、词语。)
师:我们有些同学已经发现一些了。每个小组准备派一个代表来发言,展示你们讨论的成果。(过一分钟。)好,我们可以停下来了吗?可不可以?
(有同学议论。)
师:有同学说,如果没有说完,小组其他人可不可以补充。当然可以!我们在课堂上的交流应该是非常自由的。你随时可以调整你的意见,随时可以请同学补充,也随时可以去补充别人。
(有不少小组举手想发言。)
师: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说过话的小组有没有?这儿有,要请他们先说了。好,大家看看他们的讨论成果。开始拿起笔,准备作笔记。来,你们的代表,慢点,不要着急。
生:第18节,用了排比,语气上非常强烈,有递进的意思。
(板书:排比。)
师:怎样排比的?
生:第一个“有力地搏击着”,第二个“疾速地搏击着”,第三个“大起大落地搏击着”,表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强烈。
师:它跟下面的排比一样吗?“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生:一样,一个比一个幅度大,都是越来越强烈。
师:用词上呢?我们再来看一遍。
(教师范读“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生:这里三个词都是说明了幅度。
(教师看到该小组有同学举手。)
师:你们小组成员想帮助你一下。
生:“有力地搏击着”是力度,“疾速地搏击着”是指速度,“大起大落地搏击着”说明幅度。
师:这3个“搏击”和下面“震撼、烧灼、威逼”一样吗?
生:不一样,后面表明气势很紧张。
师:前面一组排比都是“搏击”这一个中心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修饰它,就像你用到的“力量、速度、幅度”。(板书:多角度修饰)而且都是从力量、速度这些有震撼力的角度来修饰的。(板书:力量、速度、幅度。)下面是连续运用三个动词:震撼、烧灼、威逼。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第7节用的也是排比和比喻。
师:比喻怎么能有气势呢?排比有气势我能理解。
生:比喻也有气势的。把鼓点比喻成“骤雨”,骤雨就是比较急促,也比较雄伟。
师:等一会。大家要记下来。好,不好都要记下来
生:用“旋风”比喻“流苏”,“骤雨”比喻“鼓点”,“乱蛙”比喻“脚步”,都有气势磅礴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很好!我发现你的思考很有特点。你从喻体入手,这是一种很好的思考角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