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西北地区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西北地区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5.3 西北地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西北地区风沙大,降水少,气候干旱,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 B.纬度高 C.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较远 D.多盆地
2.乌鲁木齐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从地理位置上看主要是因为
①位于我国西部,深处亚欧大陆腹地
②是中国西部和中亚地区交流的纽带
③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
④位于塔里木盆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下列有关描述是对内蒙古草原的真实写照的是(  )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B.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当归是中国特有的中药材。读中国当归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各题。
4.我国当归的主要产区是( )
A.四川省 B.甘肃省
C.湖北省 D.云南省
5.甲地当归种植户的居住环境最可能是 ( )
A. B.
C. D.
6.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A.地势高 B.纬度高 C.沙漠广 D.深居内陆
7.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描述地理知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描的是我国西北地区
②“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的原因是天山海拔高,气温低
③“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 反映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了我国地势东高西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来形容内蒙古草原非常恰当,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内蒙古草原属于典型的(  )
A.热带草原气候 B.亚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草原气候 D.寒带草原气候
读下列一组简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9.我国某地区居民世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每年七八月草丰畜肥时,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举办一年中最盛大的娱乐活动──那达慕大会。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说法与③中的省会城市相符的是()
A.国际大巴扎是该城市团结、开放、繁荣的象征
B.因为地势高,空气稀薄,故有“日光城”之称
C.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D.地势平坦,气候温润,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11.下列地形区中,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2.下列诗句能反应下图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鬼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阅读下图我国N省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引起该省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活动是
A.居民生活 B.交通建设
C.农业生产 D.工业生产
14.有人描述他家乡的气候:冬天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他的家乡在(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5.每年秋天,大量的河南农民奔赴新疆去采摘棉花,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昼夜温差大 B.空气湿度小 C.灌溉水源足 D.劳动力充足
16.黄河流域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有“塞上江南”之美称的是
A.宁夏平原 B.江南平原 C.华北平原 D.渤海三角洲
如下图为新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7.对图中地理事物判读正确的是(  )
A.①——陇海铁路 B.②——天山山脉
C.③——塔里木河 D.④——柴达木盆地
18.图中甲地区的铁路沿盆地边缘延伸,主要原因是(  )
A.靠近城市,城市密集 B.地势平坦,便于修建
C.光照充足,视野开阔 D.距离较短,方便运输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塞罕坝地理位置示意图
(1)根据图中所示位置,塞罕坝属于 (温度带),冬季气温在 ,其地形单元属于 。塞罕坝与北京相距约450公里,请问两地的图上距离是 。
材料二:塞罕坝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到解放初期,塞罕坝是一片不毛之地,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当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和“猎士五更行”、“千骑列云涯”的壮观场面而不复存在。55年后的今天在三代造林工人的不懈努力下这里真正成为了“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摄影家的天堂,创业者的战场”,被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授予“地球卫士奖”的荣誉。
(2)结合图和文字材料,说说造成塞罕坝“山川秀美、林壑幽深”不复存在的原因。塞罕坝建设者为什么能获得“地球卫士奖”的荣誉?
20.下图为“古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古丝绸之路”始于___________省的西安,向西经甘肃的___________(省级行政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一路西行进入中亚。2017年4月1日,满载着中国生产的布匹面料、服装、家电、玩具、生活用品等货物的列车驶出西安,开往布达佩斯,第四条中欧班列线路正式开通。
(2)第四条中欧班列线路开通后,“丝绸之路”转变为“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从“沙漠之舟”转变为铁路运输。这种变化带来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新疆著名的水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突出的特点是含糖量高。与含糖量高密切相关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选择填空)等。
A.夏季高温多雨 B.气温日较差大
C.光照资源充足 D.土壤肥沃
(4)昔日的“丝绸之路”,今日的“亚欧陆桥”,沿途可见的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1.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考察。从牛背梁到金米村,从平利老县镇到陕汽车间,从西安交通大学到大唐不夜城,总书记的脚步不仅有深情更有深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西省山西省地图简图
材料二:柞水县全年日照1860.2小时,最冷平均气温0.2℃,最热平均气温23.6℃。年降水量742mm,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柞水县因柞树多而得名,柞树是生产食用菌黑木耳、香菇的优等菌材。柞水黑木耳味道鲜美,个大肉厚,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被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有山珍之称。
材料三:黑木耳,侧生于树木上,形似人的耳朵。黑木耳生长温度应保持在23度左右,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在23度至28度之间。黑木耳菌丝在耳木中生长的含水量要求约40%,子实体发生时为45%-50%;在袋料栽培中,培养料的含水量60%左右,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5%-95%。
(1)材料一图中山脉A是________,该山脉是我国哪两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2)材料一图中河流P是________,该河流在陕西、山西境内的最主要的水文特征是什么?出现该水文特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一说陕西省柞水县种植黑木耳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2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省区是▲(必须填全称);A是▲盆地,B是▲山脉,该省区气候干早,2000多年前,人们创造出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叫“▲”,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里,既免去运水之劳,又减少水的蒸发。
(2)图二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跨越了▲和▲地区:C的地形区是▲高原,D是▲海,是我国的内海。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C
6.D
7.A
8.C
9.D
10.A
11.D
12.B
13.C
14.C
15.D
16.A
17.C
18.A
19.(1)北温带 0度以下 内蒙古高原 0.8厘米
(2)自然:地处我国北方,降水少。人为: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围垦造田和过度砍伐。
获得“地球卫士奖”的荣誉原因: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营造出1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目前的80%(只要回答出其中任何1点即可)
20.(1)陕西 兰州
(2)运量大 运速快
(3)哈密瓜 葡萄(香梨)(合理即可) BC
(4)维吾尔族 回族(合理即可)
21.(1)秦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2)黄河。水文特征:泥沙含量大。原因: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3)气候温暖湿润;多柞树,适宜种植黑木耳。
2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天山,坎儿井。
(2)北方、西北;内蒙古,渤海。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