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届高三上学期联合竞赛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届高三上学期联合竞赛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Fe—56 Al—27 Mg—24 S—32 N—14
Cl—35.5 P—31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无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13C、15N、18O、34S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有关“稳定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 B.2H+的酸性比1H+的酸性更强
C.16O与18O的化学性质相同 D.13C与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2.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⑤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⑥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⑦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 C.③⑥ D.②③⑥⑦
3.4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澄清石灰水,一份冷却到10℃;另一份加入少量氧化钙,温度仍控制在4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下列量相同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 B.溶液的质量
C.溶液中Ca2+的数目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足量的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CO2+2Na++CO32-+H2O===2Na++2HCO3-
B. NaClO溶液与FeCl2溶液混合:Fe2++2ClO-+2H2O=Fe(OH)2↓+2HClO
C. 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D. 将1 mol/L NaAlO2溶液和1.5mol/L的HCl溶液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
5. 铜的冶炼大致可分为:(1)富集,将硫化物矿进行浮选
(2)焙烧,主要反应为:2CuFeS2+4O2===Cu2S+3SO2+2FeO(炉渣) (3)制粗铜,在1200℃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Cu2S+3O2===2Cu2O+2SO2;2Cu2O+Cu2S===6Cu+SO2↑ (4)电解精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灼烧过程的尾气均可直接排空
B.由6 mol CuFeS2生成6 mol Cu,上述共消耗15 mol O2
C.在反应2Cu2O+Cu2S===6Cu+SO2↑中,作氧化剂的只有Cu2O
D.电解精炼时,粗铜应与外电源负极相连
6.氯化溴是由两种卤素互相化合而成的卤素互化物,其化学性质与Cl2相似,能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也能与水反应:BrCl + H2O===HCl+ HBrO,下列有关BrCl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较强的氧化剂 B. 沸点介于Br2与Cl2之间
C. 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 BrCl与水反应中,BrCl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7.a g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的气体(1.01×105 Pa,120℃),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氧化钠增重b g,符合b>a的选项有(  )
A. HCHO B. CH3COOCH2CH3 C. HOOCCOOH D. HCOOH
8.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的稀H2SO4及足量的CuO制成单质铜,有人设计以下两种方案:①FeH2Cu ②CuOCuSO4Cu
若按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①多   B.②多 C.相等 D.无法判断
9. “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 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A. 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③④
10. 已知: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7.8 g Na2O2中所含阴离子的数目是0.2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18O2中所含中子的数目是2NA
C.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 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D.用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1 mol Cl2时,转移电子的数目是2NA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1. 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气)、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处理(假如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体中(  )
A.一定含有CO2、H2O,可能含有H2、CO B.一定含有CO、H2O,可能含有H2、CO2
C.一定含有CO、CO2,可能含有H2、H2O D.一定含有CO、H2,至少含有H2O、CO2中的一种
12. 已知X、Y为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3的化合物。若Y的原子序数则X的原子序数为:①m+4;②m-4;③m+8;④m-2;⑤m+6。其中正确的组合为( )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②④⑤ D.全部
13. 如果饮用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NO3-,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NO3-,能氧化人体血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使其失去携氧功能。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某研究人员提出以下3种方案:
①微碱条件下用Fe2+还原,还原产物为NH3;②pH=10.25时,用铝粉还原,NO3-的还原产物主要为N2;③在催化剂作用下用氢气还原,还原产物主要为N2。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①方案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NH3的化学计量数为2
B.从环境角度考虑,3个方案中最佳方案是③
C.3个方案中,NO3-均被氧化而作氧化剂
D.方案②调节pH的试剂可以选用氢氧化钡
14.对于1 mol/L的氨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 )
A.将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气溶于1 L水中配成溶液,即可得1 mol/L的氨水
B.1 mol/L的氨水的质量分数小于1.7%
C.将1 mol/L的氨水与水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5 mol/L
D.将1 mol/L的H2SO4与3 mol/L H2SO4等体积混合后所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
2 mol/L
15.下列所选用试剂(仪器自选)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同周期非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氯水、溴化钾、碘化钾、四氯化碳
B.探究+4价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亚硫酸钠溶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盐酸
C.探究氨气具有还原性:碳酸氢铵、碱石灰、氧化铜、无水硫酸铜
D.探究SO2和Cl2漂白原理不同: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16.下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X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你认为正确的是(  )
选项
气体
试剂
现象
结论
A.
SO2
酸性KMnO4 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氧化性
B.
C2H4
溴水
溶液褪色
能发生加成反应
C.
X
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X不一定是CO2
D.
Cl2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l2有酸性和漂白性
17. 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18.某中性含Na+的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4+、Fe2+、Br-、CO32-、I-、SO32-六种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以下实验:①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色;②向橙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③橙色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由此可以推知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A.NH4+、Br-、CO32- B.NH4+、I-、SO32- C.Fe2+、I-、SO32- D.Fe2+、CO32-、I-
19.如图所示:每个编号代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物质,凡是用直线相连的两种物质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供填写的物质有:a.Na2CO3溶液;b.MgSO4溶液;c.BaCl2溶液;d.稀H2SO4;e.铁;f.Cu(NO3)2溶液,则图中编号④代表的物质是(  )
A.e B.f C.a D.d
20.今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的新制氯水,浓度均为0.1 mol·L-1。如果在甲瓶中加入少量NaHCO3晶体(n mol),在乙瓶中加入少量的NaHSO3晶体(n mol),丙瓶不变。片刻后,甲、乙、丙三瓶溶液中次氯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丙>甲
第Ⅱ卷(选择题50分)
三、填空题
21.(8分)(1)现有H2SO4和Na2SO4混和溶液200 mL,其中H2SO4的浓度是1 mol/L,Na2SO4的浓度是0.5 mol/L,要使H2SO4和Na2SO4的浓度分别为2 mol/L和0.2 mol/L,应加入55.8%的H2SO4(密度为13.5 g/cm3) mL后,再加入水配制;配制后溶液
为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所得溶液密度为0.9 g/cm3,这种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2.(8分)在含n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Cl2,有x mol Cl2发生反应。
(1)当x≤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2Fe2++4Br-===2Br2+2Fe3++6Cl-时,x与n的关系为_______。
(3)当Fe2+和Br-同时被氧化时,x与n的关系是______。
(4)往50.0 mL FeBr2溶液中缓慢通入1120 mL Cl2(标准状况),溶液中还原性离子中只有2/3溴离子未被氧化。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四、推断题
23.(10分)已知A~J物质是由周期表中1~20号元素组成的10种物质,其中常温常压下C、D、F、G、I均呈气态,H为无色液体,M为三大强酸之一。反应②③④⑥为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反应。等物质的量的A、B充分混合后加热能恰好完全反应(如下图所示),E的式量为100。图中反应条件(除加热外)均已略去。
(1)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I的结构式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向A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____
②气体I通入足量B溶液中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
24.(1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采用下列方法测定Na2SO3样品中Na2SO4的质量分数。
方法一:加热转化法
称取a克样品,置于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加热一段时间,Na2SO3被氧化为Na2SO4,则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若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b克,则样品中Na2S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该方法的缺点是____________。
方法二:测SO2质量法
采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实验测定生成SO2的质量。
(1)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 。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
(2)若打开A装置的活塞时液体不能顺利流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3)若实验前称取c克样品,测得SO2的质量为d克,则样品中Na2SO4的质量分数为 ,该方法的缺点是___________(只要答一点)。
方法三:测沉淀质量法
第一步:称取e克样品,置于小烧杯中
第二步: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
第三步: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然后过滤、洗涤;
第四步:干燥沉淀,称重为f克。
(1)方案中BaCl2溶液能否改成Ba(NO3)2溶液___ (填“能”或“不能”)
试简述原因:__________ ___。
(2)简述洗涤沉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25. (8分)向含有0.8 mol的稀硝酸中慢慢加入22.4 g的铁粉,假设反应分为两个阶段。
(1)写出这两个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图中画出溶液中Fe2+、Fe3+、NO3-的物质的量随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变化的关系图象(横坐标为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纵坐标是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
高三月考化学参考答案
(3)(1-)×100%(2分) (合理得分)
SO2未必能全部被吸收(1分)
方法三:
(1)不能(1分) 加入Ba(NO3)2在酸性条件下会使BaSO3反应生成BaSO4沉淀(2分)
(2)向漏斗内加水至刚好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再重复上述操作2~3次(2分)
25.(共8分)
(1)(2分,各1分)Fe+4H++NO3-===Fe3++NO↑+2H2O  


第一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中国与西方存在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 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
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晋书·郑袤传·子墨附传》曰:“初,(晋武)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从这一记载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始创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推荐之制 B.魏晋之际,品第偏重门第已成事实
C.中央行政部门“中正”积极推荐人才 D.晋武帝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3.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 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检讨吴伯宗为武英,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典籍吴沉为东阁。 又置文华殿大学士, 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为之, 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这一举措
A.是废除丞相的预谋或先兆 B.只能算是“内阁”机构的滥觞
C.使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D.使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4.“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依据材料对古雅典的这一制度认识错误的是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不是所有雅典居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不能反映其司法程序是完备的
5.右图为古罗马神话中的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她身穿白袍,右手提天平,左手执剑,双眼蒙布。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罗马法的全面复兴,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的雕像开始出现在各个城市的法院门口。如今,在世界各地很多法院的门口我们都可以看到朱斯提提亚的雕像,雕像的背后大都刻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古罗马法律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对该女神像的理解错误的是
A.身穿白袍,象征一身清白、刚正不阿
B.右手提天平,象征公平裁判,在正义面前人人平等
C.左手执剑,代表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威D.双眼蒙布,表示摒弃亲疏远近,理性客观
6.“(古罗马)市场上的铁匠铺炉火熊熊。铁匠给奴隶钉上脚镣手铐,还要给他们戴上一个铁项圈,上面刻着:‘锁住我,不要让我逃掉’这样一行字。奴隶戴上这种项圈,就脱不下来了;如果逃亡在外,奴隶主也可以很快把他抓回来。另外,还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前额或脊背上烙下一个印记,这种印记通常是奴隶主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如果引用此材料做论据,下面哪个主题文章最合适
A.谈封建经济在古罗马的发展 B.如何认识查士丁尼法典
C.试论罗马法的实质 D.为什么说罗马法是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7.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德国的联邦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
8. 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这些宪法条文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自由平等原则
9. 关于对《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数据折线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白银大量流入是造成中国地价与米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B.康乾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粮价上升的直接因素
C.鸦片战争后的地价与粮价呈同态上升趋势
D.太平天国运动是粮价升高地价下降的重要因素
10.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讨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时的列表。从中能够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多种道路的选择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11.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美国流氓。”外国政府能在近代历史上“庇护”在华的外国“流氓”所依据的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协定关税权 D.永久居住权
12.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13.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4.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二人已深入到运动中去。”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A.要把自己写的科学书应用于生产领域 B.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
C.多参加革命运动比写科学书更重要 D.要把空想社会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
15.中共中央驻地由上海一瑞金一延安一西柏坡一北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②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③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
④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城市到乡村的转移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但到1948年后,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美国在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款的同时,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造成美国对日本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冷战”的加剧 B.日本开始采取亲美政策
C.朝鲜战争的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7.有些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也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加若干个大国的世界”。对“1+x”中“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A.是一个固定值? B.目前尚不能确定x等于几
?C.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D.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18. 下列有关经济政策的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后的评述与该语句不相符的是
A.“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以农业 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反对弃本求末
B.“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认 为农业是天下最重要的行业,应加以重视
C.“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不可偏颇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强调工商为末
19. 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卷2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
A.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20.班固《汉书》卷五九 《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戈绵(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21.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A.中国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古代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22.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可能正确的是
A.m为700,n为300 B.m为600,n为400
C.m为500,n为500 D.m为800,n为200
23.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能源消费结构大致经历了煤炭替代传统生物能(木材)、石油替代煤炭以及目前的化石能源为主、多种新能源互补三个阶段,导致“石油替代煤炭”的决定性因素是
A.汽车和飞机研制成功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 D.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24.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家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25. 下表是1913~1936年我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所占比例(%)。这组统计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不包括
品种
1913年
1916年
1920年
1925年
1928年
1931年
1936年
原料
29.1
24.7
23.9
31.3
35.4
37.7
35.8
半制成品
38.7
43.2
37.5
38.9
34.8
32.5
23.2
制成品
12.2
11.0
14.6
13.8
13.3
13.6
16.3
A.民族工业中制造业相当发达 B.民族工业力量依然比较弱小
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D.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
26.张爱玲曾在《更衣记》中写道:女人穿旗袍 “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据此,张爱玲主要强调
A.近代的旗袍样式发生变革 B.西学东渐的局面已经形成
C.女权运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D.近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
27. 19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此话的含义是
A.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 B.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
C.肯定英国的工业革命 D.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
28. 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29. 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B=F B.A=E
C.D=H D.B=H
30.下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运动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31.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D.动荡局势的加剧
32.《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把中美关系概述为: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③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④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33、34题是必做题,35、36题是选做题,共52分。要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3. (19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疲了惫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惧了怕了,想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来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6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2)材料二是否表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发生了变化?结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相关知识证明你的判断。(7分)
(3)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6分)
34. (18分)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问题及解决 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它应该是我们的政治参谋班子在目前这个时刻进行工作的出发点。要以象解决战时重大战略问题一样的彻底精神和慎重态度,必要时,还要在计划工作方面作出同样大的努力,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不能在这里试图提出全部答案。但我愿意表白我的信念: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第511号(1946年)
结合所学说明美国在杜鲁门时期(1945—1953)是如何解决乔治?凯南在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个问题”的?(6分)
问题二 撼动与挑战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2)结合所学简述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与“挑战”的具体因素。(8分)
问题三 联合与曲折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3)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以下是选做题:请考生在35、36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选,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由于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例如废除八股文,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文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他们自然群起而反对。湖南有个名叫曾廉的举人,甚至上书请求处死康有为和粱启超;一些衙门裁撤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官员,极端仇视新政,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更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社会基础。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3分)
(2)社会上反对变法势力很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根据材料二概括具体表现。(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3分)
3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英国宪法常被人们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而是分别由许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惯例和判例加以规定……因此,英国宪法被称为“不成文宪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法制史》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山东人民出版社《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中国)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真实实践是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宪法的特点、地位,并举例说明之。(6分)
(2)材料二认为,美国宪法“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你怎样理解这句话?(6分)
(3)根据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3分)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五校联合考试
历史学科试题参考答案
34.(18分 )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共计60分)
下图是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最粗线内的范围在图上的面积约为6平方厘米,而其实际地表面积约为15 000平方米。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选项与这幅图的比例尺最接近的是(  )
A.1∶1 000 B.1∶5 000 C.1∶25 000 D.1∶50 000
2.某旅行团沿图中景观大道登山和下山观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登山观光沿图示景观大道总体向正东方向 B.在丁地俯视的人们能看到位于正北方的甲地
C.在丙地人们发现东边的山地比较高 D.从丙地回到丁地一直是向正南方向
3.月球和地球距太阳的距离差别不大,但表面环境迥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二者的
A.质量差异???????? B.形态差异?????? C.自转差异?????? D.公转差异 据新华社电,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10年9月29日宣布,天文学家新发现一颗新行星,这颗行星围绕天秤星座内名为Gliese 581的红矮星(恒星的一种)运行,距地球约20光年(189.21万亿千米),公转周期约为37个地球日。回答4~5题。
“宜居”类地行星的电脑模拟图
4. 新发现的行星属于( )
A. 太阳系 B.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地月系
5. 科学家不止一次报告过发现太阳系外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但按美联社说法,先前发现的那些行星后来证明不太适合生命存在,而这颗行星明显处于“宜居带”。有关“宜居带”是指( )
A. 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较高 B.恒星温度适中
C. 星球上可能存在气态水 D. 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
6~8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7.北京时间是
A.6日12时 B.7日12时
C.6日24时 D. 5日12时
8.此时
A.开普敦炎热干燥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D.地理自转速度最快
读右图,此时②点为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④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回答9~10题。
9.右图中③点的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0.关于④所在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1世纪教育网
B.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C.矿产资源丰富,以锡和石油最著名
D.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读右图某区域等降水量图(单位:mm),
回答11~12题。
11.图示区域位于
A.非洲西海岸 B.北美洲西海岸[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南美洲西海岸 D.欧洲西海岸
12.图中B处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
A.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B.沿岸海域有暖流经过
C.沿岸海域有寒流经过 D.受低气压控制
下图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随四季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3~15 题。
13.D地位于 ( )
A.南极点 B.南极圈上 C.南极圈内 D.南极圈外
14.当AB两条线相交时,两地 ( )
A.白昼等长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正午日影同向 D.季节相同
15.AC两条线相交于P点,若AC两地纬度都增加5度,则P点位置会: ( )
A.左移 B.右移 C.上移 D.下移
右图是位于25°N附近的某小区域简图。6月9日北京时间12时40分,A城的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且当日该城于B方向日出,C方向日落。回答16~17题。
16.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由西南流向东北 B.由东南流向西北
C.由西北流向东南 D.由东北流向西南
17.针对该区域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
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B.改良土壤,补充熟石灰,增施化肥
C.禁止陡坡开荒、乱砍滥伐现象
D.节约用水,合理排灌
图2中ab为经线圈,cd为晨昏圈,M为经线圈与晨昏圈的切点,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M点的地方时可能为 ( )
A.6时 D.9时
C.12时 D.18时
19.当图中M点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时,
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
A.我国东北冰雪开始消融,农民积极备耕
B.澳大利亚的农民正忙着收割小麦
C.长江流域防汛形势严峻
D.哈尔滨冰灯闪烁,人们正欢度春节
20.下面两幅卫星云图(箭头表示气流方向),根据云层运动状态判断正确的是
甲 乙
A.图甲---北半球反气旋 B.图乙---北半球气旋
C.图甲---南半球反气旋 D.图乙---南半球气旋
21.今年,该天气系统登陆我国大陆比以往数十年都要多,主要是
A 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 B 拉尼娜现象造成的
C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 D夏季风太弱造成的
读图,完成22~24题。
22.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
A.南北 B.东西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23.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
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
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
24.甲河流域处于(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图示区域秋色各有特色,按入秋时间早晚正确的赏秋顺序是
A.abcd B.bacd C.dcab D.badc
26.在d城附近山区,能欣赏到的秋天景色是
A.苹果香满山坡 B.麦浪滚滚 C.绿草茵茵 D.红叶尽染山林
下图为某大陆西岸一段河流在某季节的等潜水位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 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逆时针流动 B.亚洲高压最为强盛
C.澳大利亚北部海岸盛行东南风 D.该河河口附近海水盐度达一年内最大值
28.沿ab线所作的河床剖面示意图是??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湖面最大可达1万平方千米以上,平均水深在10米以上。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船舶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据此回答29~30题。
29.关于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B.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定期发生变化
C.洞里萨河终年流向大致是西北→东南
D.该地区通航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4月
30.图示所在地区
A.受风力作用影响大
B.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
C.地表岩石都是岩浆岩
D.树种繁多,许多树叶有滴水叶尖现象
?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1~33问题
3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32.? 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33.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性质 C.距海远近    D.地形差异
下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34~35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34.该山峰可能位于:
A.阴山山脉 B.安第斯山脉南段 C.天山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
35.该山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
A.热量高于南坡 B.降水多于南坡 C光照多于南坡 D.海拔低于南坡
读图,回答36~37题。
36.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37.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30分左右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
回答38~39题
38.该地最可能是
A北京 B 沈阳 C 酒泉 D乌鲁木齐
39.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是
A 6月21日9时 B 6月21日21时 C 6月22日9时 D 6月22日21时
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40题。
40.F为一小岛,1月份小岛西侧 (  )
A.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大 B.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大
C.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小 D.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下图是沿北纬60°的一月份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各题。(20分)
(1)在a、b、c三个区域中,属于大陆的是     ,判断理由是 
。(4分)
(2)c区域出现低温的原因是  
  。(2分)
(3)此时e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2分)
d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每年 月就已经形成(4分)
(4)此时我国盛行风的风向是      ,其性质是       。(4分)
(5)此时印度盛行     季风,进入一年中的     季。(4分)
42.我国地域辽阔,众多的江河滋润土地、哺育生灵,形成各不相同的地理环境,
判读下面甲、乙、丙三幅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水能资源最为集中的是 图。(2分)并说明其理由(4分)
(2)甲地在农业开发利用上的优势是 ;劣势是 。(6分)
(3)就请乙图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几条建设性意见。(4分)
(4)三地相对而言,丙地自然环境保存较完好,其原因是什么?(4分)
地理参考答案

政治试题 9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48分。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购买蔬菜、水果 ④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⑤某国议员竞选 ⑥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⑦伦理道德观念 ⑧克隆技术 A、①②④⑤⑦⑧  B、②③④⑦⑧  C、②④⑦⑧  D、②④⑥⑦⑧
?2.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3.下列能够体现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的现象有: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发展,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成语能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是
A风和日丽 B鸟语花香 C枯木逢春 D乡音难改
5、“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在诗人白居易眼中,有如醉人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次大会上,“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作为唯一的中国项目,申遗成功。该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是因为它
①蕴涵着民族文化的魅力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6.2011年新年来临,中国多个乐团在欧美音乐大厅奏响中国的声音,引起所到国家观众的共鸣,受到热烈欢迎。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7.文化传播是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活动。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①商贸活动 ②网络互动 ③教育 ④人口迁徙 ⑤红色旅游 ⑥南极科考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8.温州童谣是时代背景的镜子,保存着民间文学的精华,值得我们去重视和关怀。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温州童谣属于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文艺的继承
C.传统思想的继承 D.传统道德的继承
9.温州童谣《吃馄饨》“姆姆你显能,阿妈教你吃馄饨”,其中“姆姆”指小孩,“显能”指乖乖的意思。你认为下列标题中最适合表明温州童谣和温州方言特色的是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喜闻乐见,绚丽多彩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薪火相传,一脉相传
10、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过“全盘抛弃,彻底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它们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11.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看,强调了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D.要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12、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有
①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②北京菊儿胡同③魔术④《红与黑》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①②③⑤ B、①②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13、“‘站在前人的肩膀’从事文化创造”这句话的意思是
A、科学技术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B、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C、教育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D、社会实践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14、文化创新是
A、文化发展的实质 B、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C、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D、文化进步的标志
1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华文化有着辉煌的历程,秦朝时期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对其他民族文化能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中华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给与了西方工业文明巨大的冲击
16.生活在现代社会,对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人们有切身感受。互联网的特点是
A.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
B.可以扫描.编排处理
C.使人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
D.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
17.“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
?A.文化的源远流长??? B.文化的博大精深
?C.文化的区域性?? D.文化的包容性
18.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A.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9.中央电视台开播的《星光大道》、《全家总动员》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费孝通先生说:“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人为”的文化必须源于生活,“为人”的文化能够更好地造福生活。没有生活的哺乳,文化创新难免营养不良,乃至枯萎败亡。材料说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进行文化创新必须要博采众长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美国将玫瑰花定为国花,认为它是爱情、和平、友谊、勇气和献身精神的化身;俄罗斯选向日葵为国花,表达了他们向往光明,厌恶黑暗的情感。这说明文化具有  
①多样性 ②时代性 ③创新性 ④民族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 D.①④
22、胡锦涛曾就统战工作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统一战线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因为
A.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B.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  
C.爱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爱国主义能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  
23.“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
A.相对稳定性   B.包容性   C.同一性 D.时代性
24.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井蓄,这样做有利于?????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④促进传统文化不断创新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观点忽视了
A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D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2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热爱中国共产党,增强民族凝聚力
27.在我国,以下的典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广为传颂。其中不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A.愚公移山 B.屈原投江 C.苏武牧羊 D.岳母刺字
28.《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页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29.有人说:“中华文化是在台湾人的骨子里,流在血液里,喝在水里,是DNA。能改变吗?不能。”这说明
A.台湾文化通过中华文化表现出来 B.台湾文化存在于中华文化之中
C.中华文化存在于台湾文化之中 D.中华文化可以分为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
30.扶贫、慈善体现出中华民族
A.爱好和平 B.团结统一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31. “突如其来的灾难,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摧不垮我们的意志;可以震倒我们的房子,但震不垮我们的脊梁。”这一豪言壮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
A.团结统一的民族传统 B.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
C.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 D.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32. 哈大高铁预计将在2012年11月正式通车。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问答题:(共52分)
33.在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和会徽的设计上引发了国内的争论,这种争论反映了时代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再认识。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9分)
34.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节活动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此外,很多学校每年还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英语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10分)
35.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20l0年5月1日正式开幕.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世博会上的展馆,更是体现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结合上述材料,对我国举办世博会的文化价值进行解读。(8分)
36、2011年2月16日以来,利比亚爆发骚乱及流血事件。在利比亚局势出现动荡时,有3万多名中国公民滞留在该国。我国启动冷战后最大规模的国家救援行动,从2月22日至3月5日,中国政府协调派出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护卫舰,租用35架次外国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和100余班次客车,海、陆、空联动,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在利中国公民35860人全部撤出利比亚。人在海外,身处逆境时,对‘祖国’二字的感受愈发深刻,愈发亲切。”中国水电集团二局驻利比亚项目经理杨学良感叹说。
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等《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材料所体现的道理。(12分)
37.材料一:下图是几届世博会会徽图
材料二: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主题为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中,美国馆主题为“拥抱挑战”,俄罗斯馆主题为“新俄罗斯:城市与人”;英国馆主题为“传承经典,铸就未来”。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3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一现象。(10分)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考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48分。
?
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坚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1.若集合,则= ( )
A. B. D.
2.已知为虚数单位,复数,则复数的虚部是 ( )
A. B. C. D.
3. 已知原命题:“若a+b≥2,则a,b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原命题与其否命题的真假情况是 ( )   
A.原命题为真,否命题为假 B.原命题为假,否命题为真
C.原命题与否命题均为真命题 D.原命题与否命题均为假命题
4.已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分别为,,,,直线与轴,轴围成区域为.在正方形内任取一点,则点恰在区域内的概率( )
A. B. C.  D.
5.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满足且在上是减函数, 是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则( )
A. B.
C. D.
6.如右框图,当x1=6,x2=9,p=8.5时,x3等于( )
A.11 B.10 C.8 D.7
7.从一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切去一部分,得到
一个几何体,其三视图如右图,则该几何体的体
积为 ( )
A. B. C. D.
8.已知A,B,C,D,E是函数>0,0<<一个周期内的图像上的五个点,如图所示,,B为y轴上的点,C为图像上的最低点,E为该函数图像的一个对称中心,B与D关于点E对称,在x轴上的投影为,则的值为 ( )
A. B.
C. D.
9.各项都是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公比q ≠ 1,且,,成等差数列,则的值为( )
A. B. C.  D.或
10.  设∠POQ=60°在OP、OQ上分别有动点A,B,若·=6, △OAB的重心是G,则|| 的最小值是( )
A.1 B.2 C.3 D.4
11.已知双曲线和双曲线,其中,且双曲线M与N的交点在两坐标轴上的射影恰好是两双曲线的焦点,则双曲线M的离心率是 ( )
A. B. C. D.
12.已知,若对任意,存在,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为了解某校高中学生的近视情况,在该校学生中按年级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已知该校高一、高二、高三分别有学生名、名、名,若高三学生共抽取名,则高一年级每位学生被抽到的概率是_________.
14.设函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15.已知点与点在直线的两侧,给出下列说法:
①;
②当时,有最小值,无最大值;
③;
④当且,时,的取值范围为.
其中,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________.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定点作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 点.若点是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则面积的最小值为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且满足, (Ⅰ)求角的大小;(Ⅱ)若,求的最小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商场为吸引顾客消费推出一项优惠活动.活动规则如下:消费每满100元
可以转动如图所示的圆盘一次,其中O为圆心,且标有20元、10元、0元的三部分区域面积相等. 假定指针停在任一位置都是等可能的.当指针停在某区域时,返相应金额的优惠券.(例如:某顾客消费了218元 ,第一次转动获得了20元,第二次获得了10元,则其共获得了30元优惠券.)顾客甲和乙都到商场进行了消费,并按照规则参与了活动.
(I)若顾客甲消费了128元,求他获得优惠券面额大于0元的概率?
(II)若顾客乙消费了280元,求他总共获得优惠券金额不低于20元的概率?
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边形为矩形,平面,,平面于点,且点在上.
(Ⅰ)求证:;(Ⅱ)求三棱锥的体积;
(Ⅲ)设点在线段上,且满足,试在线段上确定一点,使得平面.
20.(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圆过椭圆的两焦点,与椭圆有且仅有两个公共点:直线与圆相切 ,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记
(1)求椭圆的方程;
(2)求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Ⅰ)若函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Ⅱ)设直线为函数的图象上一点处的切线.证明:在区间上存在唯一的,使得直线与曲线相切.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22. (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直线经过⊙上的点,并且⊙交直线于,,连接.
(I)求证:直线是⊙的切线;
(II)若⊙的半径为,求的长.
23. (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曲线C1:x2+y2=1,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
:ρ(2cosθ-sinθ)=6.
(Ⅰ)将曲线C1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伸长为原来的、2倍后得到曲线C2,试写出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和曲线C2的参数方程.
(Ⅱ)在曲线C2上求一点P,使点P到直线的距离最大,并求出此最大值.
24. (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Ⅰ)解不等式:;
(Ⅱ)当时,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五校联合考试
数学(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则平面.
故当点为线段上靠近点一个三等分点时,平面.-------12分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解析:(Ⅰ)由题意知2c=2,c=1,圆与椭圆有且只有两个公共点,从而b=1.故a=
(23).(本小题10分) 解:(Ⅰ)由题意知,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x-y-6=0.
∵C2:=1 ∴C2:的参数方程为:(θ为参数)…5分
(Ⅱ)设P(cosθ,2sinθ),则点P到l的距离为:
d=,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集合,则=( )
A. B. D.
2.已知为虚数单位,复数,则复数的虚部是( )
A. B. C. D.
3. 已知原命题:“若a+b≥2,则a,b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原命题与其否命题的真假情况是 ( )
A.原命题为真,否命题为假 B.原命题为假,否命题为真
C.原命题与否命题均为真命题 D.原命题与否命题均为假命题
4. 已知等差数列1,,等比数列3,,则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 )
A.3或 B.3或 C.3 D.
5.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满足且在上是减函数, 是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则( )
A. B.
C. D.
6.现有12件商品摆放在货架上,摆成上层4件下层8件,
要从下层8件中取2件调整到上层,若其他商品的相对顺
序不变,则不同调整方法的种数是 ( )
A.420 B.560
C.840 D.20160
7.如右框图,当x1=6,x2=9,p=8.5时,x3等于( )
A.11 B.10 C.8 D.7
8.从一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切去一部分,得到一个几何体,其三视图如右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A. B. C. D.
9.已知函数的图象与直线
y = b (0则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B.
C. D. 无法确定
10.已知双曲线和双曲线,其中,且双曲线M与N的交点在两坐标轴上的射影恰是两双曲线的焦点,则双曲线M离心率 ( )
A. B. C. D.
11.在中,AC=6,BC=7,,O是的内心,若,其中,动点P的轨迹所覆盖的面积为( )
A. B. C. D.
12.已知函数,把函数g(x)=f(x)-x+1的零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成一个数列,则该数列的前n项的和,则=( )
A. B. C.45 D.5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设函数,则的值为________.
14.的展开式中项的系数是___________
15.已知点与点在直线的两侧,给出下列说法:
①; ②当时,有最小值,无最大值;
③;④当且,时,的取值范围为.
其中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________.
16.正四面体ABCD的外接球的球心为0,E是BC的中点,则直线OE与平面BC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12分)
设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n-2n(n-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公比为,且=+2.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证:≤<.
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商场为吸引顾客消费推出一项优惠活动.活动规则如下:消费额每满100元可转动如图所示的转盘一次,并获得相应金额的返券.(假定指针等可能地停在任一位置, 指针落在区域的边界时,重新转一次)指针所在的区域及对应的返劵金额见下表.例如:
消费218元,可转动转盘2次,所获得的返券金额是两次金额之和.

(1)已知顾客甲消费后获得n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已知他每转一次转盘指针落在区域边界的概率为,每次转动转盘的结果相互独立,设为顾客甲转动转盘指针落在区域边界的次数,的数学期望,标准差,求、的值;
(2)顾客乙消费280元,并按规则参与了活动,他获得返券的金额记为(元).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菱形,,为的中点。

(1)若,求证:平面平面;

(2)点在线段上,,试确定的值,使平面;
(3)在(2)的条件下,若平面平面ABCD,且,求二面角的大小。
20.(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圆过椭圆的两焦点,与椭圆有且仅有两个公共点:直线与圆相切 ,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记
(1)求椭圆的方程;
(2)求的取值范围;
(3)求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Ⅰ)若函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Ⅱ)设直线为函数的图象上一点处的切线.证明:在区间上存在唯一的,使得直线与曲线相切.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22. (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直线经过⊙上的点,并且
⊙交直线于,,连接.
(I)求证:直线是⊙的切线;
(II)若⊙的半径为,求的长.
23. (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曲线C1:x2+y2=1,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
:ρ(2cosθ-sinθ)=6.
(Ⅰ)将曲线C1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伸长为原来的、2倍后得到曲线C2,试写出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和曲线C2的参数方程.
(Ⅱ)在曲线C2上求一点P,使点P到直线的距离最大,并求出此最大值.
24. (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Ⅰ)解不等式:;
(Ⅱ)当时,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五校联合考试
数学(理)试题参考答案
解:(1)依题意知,服从二项分布,……………………….2分
∴ ,, ……………………….4分
解得: …………………………6分
(2)设指针落在A,B,C区域分别记为事件A,B,C. 则
19.(本小题满分12分)
以Q为坐标原点,分别以QA、QB、QP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A(1,0,0),B(),Q(0,0,0),P(0,0,)
设平面MQB的法向量为,可得
,解得
∴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4分
(Ⅱ)∵ ,∴,∴ 切线的方程为,
又,,

(23).(本小题10分) 解:(Ⅰ)由题意知,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x-y-6=0.
∵C2:=1 ∴C2:的参数方程为:(θ为参数)…5分
(Ⅱ)设P(cosθ,2sinθ),则点P到的距离为:


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以下是力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由图可知哪个实验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方法与其他几个不同
2.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平放着一副扑克牌,总共54张,每一张牌的质量都相等,牌与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以及最下面一张牌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也都相等.用手指以竖直向下的力按压第一张牌,并以一定的速度水平移动手指,将第一张牌从牌摞中水平移出(牌与手指之间无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A.第1张牌受到手指的摩擦力方向与手指的运动方向相反
B.从第2张牌到第54张牌之间的牌不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C.从第2张牌到第54张牌之间的牌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D.第54张牌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与手指的运动方向相反
3.如图所示,在两个等量同种正电荷M、N的连线上有A、B两点,分别位于两个点电荷右侧相同距离的位置,A点与左边电荷的距离小于A点与右边电荷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EA>EB
B、φA>φB
C、分别从A、B两点由静止释放相同试探电荷+q,两者运动情况相同
D、若N换成-Q,则有EA>EB
4.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在0-8秒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0一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第2秒末速度最大
C、物体在第8秒末离出发点最远
D.物体在第4s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5.很多国家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运行,然后在Q点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在P点再次点火,将卫星送人同步圆形轨道3运行。已知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若只考虑地球对卫星的引力作用,则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卫星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的周期分别为T1、T2、T3,则有T1>T2>T3
B、卫星沿轨道2由Q点运动到P点时引力做负功,卫星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根据公式v=r可知,卫星在轨道3上的运行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运行速度
 D、根据V=可知,卫星在轨道2上任意位置的速度都小于在轨道1上的运行速度。
6.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一轻弹簧与小车和物块相连,处于压缩状态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形变量为x,物块和车之间动摩擦因数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运动过程中,物块和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g小于kx,则车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左
B、若mg小于kx,则车的加速度a最小值为,且车只能向左加速运动
C、若mg大于kx,则车的加速度方向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
D、若mg大于kx,则加速度最大值为,加速度的最小值为
7.如图所示,在一绝缘斜面C上有一带正电的小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一带正电的小球B沿以A为圆心的圆弧缓慢地从P点转至A正上方的Q点处,已知P、A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在此过程中物体A和C始终保持静止不动,A、B可视为质点,。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
B.物体A受到斜面的支持力一直增大
C.地面对斜面C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D.地面对斜面C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8.某河宽为600m,河中某点的水流速度v与该点到较近河岸的距离d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m/s,船渡河的时间最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
B.船在河水中航行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C.渡河最短时间为240s
D.船离开河岸400m时的速度大小为2m/s
9.某导体置于电场后周围的电场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电
场线,实线表示等势面,A、B、C为电场中的三个点。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
B.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C.将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
D.将正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零
10.据报道,美国航天局已计划建造一座通向太空的升降机,传说中的通天塔即将成为现实。
据航天局专家称:这座升降机的主体是一根长长的管道,一端系在位于太空的巨大的人造卫星上,另一端一直垂到地面并固定在地面上。已知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由此可以估算,该管道的长度至少为(已知地球半径6400km)
A、360km B、3600km C、36000km D、360000km
11.如图7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由静止释放,那么从小球压上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
B.球刚接触弹簧时动能最大
C.球所受合力的最大值可能等于重力
D.该过程的某一阶段内,小球的动能增大而小球的机械能减少
12.假设空间某区域内存在一静电场,沿x轴方向的电势φ随x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确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间各点场强的方向均与x轴垂直
B、负电荷沿x轴从x4移到x5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C、正电荷沿x轴从x2移到x3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
D、电荷沿x轴从0移到x1的过程中,一定不受电场力的作用
注意事项:
1、请用黑色的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在各科答题卡上作答。
2、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二.实验题
13.(6分)某学习小组利用自行车的运动“探究阻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人骑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运动,当人停止蹬车后,由于受到阻力作用,自行车的速度会逐渐减小至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阻力做功使自行车的速度发生变化.设自行车无动力后受到的阻力恒定.
(1)在实验中使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获得某一速度后停止蹬车,需要测出人停止蹬车后自行车向前滑行的距离s,为了计算自行车的初速度,还需要测量____________(填写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
(2)设自行车受到的阻力恒为f,计算出阻力做的功及自行车的初速度.改变人停止蹬车时自行车的速度,重复实验,可以得到多组测量值.以阻力对自行车做功的大小为纵坐标,自行车初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一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就可以得到阻力做的功与自行车速度变化的定性关系.在实验中作出W一V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14.(6分)在利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
(1)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共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 = gt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 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计算出高度h;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2)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在打出的纸带上选取连续打出的五个点A、B、C、D、E,如图10所示。测出A点距离起始点O的距离为s0,A、C两点间的距离为s1,C、E两点间的距离为s2,根据前述条件,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即验证了物体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而在实际的实验结果中,往
往会出现物体的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5(8分).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的A、B、C三点连线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A角为直角,B角等于30°,边长AB=20 cm.现将一电荷量为2×10-8 C的负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6×10-6 J;将另一个电荷量为1.5×10-8 C的负点电荷从C点移到A点,克服电场力做功4.5×10-6 J.设B点的电势为零,求:
(1)A、C两点的电势;
(2)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
16.(9分)一名宇航员抵达一半径为R的星球表面后,为了测定该星球的质量,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小球从该星球表面某位置以初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又落回原抛出位置,测得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已知万有引力恒量为G,不计阻力。试根据题中所提供的条件和测量结果,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2)该星球的质量M;
(3)如果在该星球上发射一颗围绕该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则该卫星运行的最小周期T为多大?
17.(11分)如图所示,质量M= 8.0kg的小车停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个F = 8.0N的水平恒力。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3.0m/s时,在其右端轻轻放上一个质量m=2.0kg的小物块(初速为零),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0,假定小车足够长。求:⑴经多长时间物块停止在小车上相对滑动?⑵小物块从放在车上开始,经过t = 3.0 s,通过的位移是多少?(取g=10m/s2)
18.(12分)如图甲所示是一打桩机的简易模型。质量m=1kg的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从与钉子接触处由静止开始运动,上升一段高度后撤去F,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撞击钉子,将钉子打入一定深度。物体上升过程中,机械能E与上升高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取物体与钉子接触处重力势能为零)。不计所有摩擦,g取10m/s2。求:
⑴物体上升到1m高度处的速度;
⑵物体上升1 m后再经多长时间才撞击钉
子(结果可保留根号);
⑶物体上升到0.25m高度处拉力F的瞬时
功率。
参考答案
17解:(1)物块放上小车后加速度: (1分)
小车加速度: (1分)
设物块在小车上相对运动时间为t,
物块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做加速度为匀加速运动。
1分
解得 v1=2m/s 1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概念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2.下列四种化合物的“○”中都含有结构“A”,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结构①和④
B.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结构③和④
C.烟草花叶病毒和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中都含有结构②
D.人体的一个细胞中可同时含有①②③④这四种结构
3. 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由一个、 、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种甲
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少了4832
C.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D.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4.右图为生物膜简明结构模式图,a、b表示两种物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细胞膜局部,则膜两侧还应分布着多糖
B.若b表示抗体,则该膜为核糖体膜局部
C.若该图表示内质网膜局部,则b可表示性激素
D.若a表示水,b表示氧气,则该过程的进行需要消耗ATP
5.若观察某细胞的局部结构时,看到了中心体、线粒体和核糖体等细胞器,则可以推知
A.该细胞是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B.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或植物细胞
C.提供该细胞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D.该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可能会出现细胞板
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新细胞是通过老细胞增殖产生的
B.生物膜系统是对细胞内膜结构的统称,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细胞内DNA转录和翻译时,只有翻译过程有专门细胞器搬运原料到指定位置
D.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
7.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以相同,如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
B.不同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C.同一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水进入某些具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
D.不同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乙醇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和Na+进入神经细胞
8.某科学家将分离得到的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放在特制的槽中央,等分槽两侧的蒸馏水。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将动物细胞磨碎成匀浆,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提取物加到膜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pH下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细胞抽取物含有能溶解在膜中的脂质 B.H+通过自由扩散跨膜
C.H+通过协助扩散跨膜 D.H+通过主动运输跨膜
9.有关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ATP的合成与分解都需要酶的催化但不都需要水作为反应底物
B.ATP和葡萄糖都含有能量但不都是有机物
C.ATP的合成不都需要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但都需要氧气
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可以产生ATP但不一定都能产生【H】
10.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不能产生酶又不能产生ATP
B.ATP一定含有核糖,而酶一定不含核糖
C.人体内酶与ATP发挥生理作用的都需要常温常压的条件
D.酶的形成不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11.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等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可表示酶量减少后的底物
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
B.限制曲线b的AB段反应速度的
主要因素为反应物浓度
C.形成曲线c的原因可能是乙点时
酶量增加或适当升温所致
D.若适当升高温度条件下重复该实验,图中A点位置将下移
12.下图表示水稻一个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 a、b代表细胞器)。下列有关分析和判断中,错误的是
A.有a的细胞一定有b,而有b的细胞却不一定有a
B.如果用18O标记图中的①,则可能会出现
少量的具有放射性的④
C.在b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而在a的基质
中没有ATP合成酶
D.此类细胞可作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
分布的实验材料
13.下列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细胞器结构和种类,采用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
B.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研磨过滤法和纸层析法
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采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采用活体染色法和持续的显微观察法
14.将下列装置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A.小球藻产生O2和酵母菌产生CO2
均在生物膜上进行
B.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
产物有ATP、CO2和H2O
C.乙试管中小球藻与丙试管中小球藻
的光合速率相同
D.实验后期甲瓶和丁瓶中的生物都只
进行无氧呼吸
15.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则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依次为
A.4、8、4 B.2、4、8
C.8、16、16 D.8、0、8
16. 右图是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说法称正确的是( )
A.如果分裂时3和4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异常
B.若在复制时没有发生如何差错,则该细胞能产生4种类型的精细胞
C.若染色体1和2发生部分片段的交换,则减数分裂无法正常进行
D.如图基因N发生突变,则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有一半出现异常
17.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分化不使细胞数目增加
B.分化的细胞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改变
C.细胞分化的前途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就已决定,不能逆转
D.动物不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潜能的体细胞
18.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细胞癌变是所有细胞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C.细胞衰老时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D.细胞死亡是细胞癌变的结果
19.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A.自交、杂交和测交 B.测交、自交和杂交
C.杂交、自交和测交 D.杂交、测交和自交
20.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遗传物质是DNA
B.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找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D.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21.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A. 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B. 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
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22.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仅取决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反向盘旋是指双链DNA分子中的两条链按逆时针方向盘旋
C.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为编码链,另一条链为模板链
D.在双链DNA分子中,编码链和模板链随基因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23.DNA片段,经2次复制后得到四个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能是第一次复制前一条链上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其余正常
B.可能是第一次复制时一条链上的一个碱基配对错误,其余正常
C.可能是第二次复制时一条链上的一个碱基配对错误,其余正常
D.两次复制都正常
24.下图表示细胞中某基因表达过程的局部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条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转录的准确进行
B.如图显示的片段中,α链和β链中共有2个密码子
C.若α链的嘌呤数量与嘧啶数量的比值小于1,则β链的该比值也小于1
D.若α链的A突变为T,则相应β链翻译出的蛋白质不一定会发生结构改变
25.在真核生物细胞发生tRNA和mRNA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中,下列所述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A.遗传信息的流向是mRNA到tRNA
B.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中
C. mRNA的反密码子与tRNA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D. mRNA和tRNA要分别穿过2层生物膜才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26.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B.DNA分子上的任意片段不一定都是基因
C.基因是DNA分子上有一定功能的特异性碱基序列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段染色体就是一个基因
27.图-1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染色体l、2、5、7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
C.图中7和8表示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D.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8.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任何时期
B.二倍体植株加倍为四倍体,营养成分必然增加
C.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D.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但有的单倍体生物是可育的
2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D.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30.生物界各个物种和类群的进化,是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的,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对物种间差异的研究关键是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从而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去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3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用8%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水解
C.可选用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做实验材料
D.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分子
32.下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已知Ⅱ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
B.Ⅱ7和Ⅱ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
C.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
D.Ⅲ13个体乙病基因只来源于Ⅰ2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3.(18分)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某实验室将水稻幼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实验步骤:
①调节天平平衡;
②用100 W的灯泡作为光源。先将灯泡置于距装置20厘米处,1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指针偏转方向和格数。
③加大灯泡与装置间距离,过15分钟再观察记录;
④连续重复步骤③。
实验结果绘制如图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通过 进行调控。
(2)请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①B点与A点比较,光合强度较大的是 点,指针偏转的方向 。
②C点表示的是 。
③CD段形成的原因是 ,与C点相比较,D点指针
向 偏转。
④若此曲线与横轴相交于E点,则E点的含义是 。
(3)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需要外界的能量供应,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物质和能量转变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从能量输入水稻叶肉细胞到能被生命活动所直接利用,其能量转移的具体途径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实验装置一如此设计,依据的原理是 。
34.(7分)下图1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B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图1中的_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
(2)人体性腺中的细胞可能会发生图1中____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3)图2所示的数学模型中,cd段对应于图1中的________细胞,此时m所代表的数值是________?
(4)请在图2中画出cf时间段细胞中染色体的相对数目变化曲线?
35.(16)已知某哺乳动物棒状尾(A)对正常尾(a)为显性,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黄色毛(Y)对白色毛(y)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无论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回答:
(1)如果想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性别,下列各杂交组合中,能满足要求的是 。
①aayy × AAYY ②AAYy × aayy ③AaYY × aaYy ④AAYy × aaYy
(2)如果一只黄色个体与一只白色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雄性个体,则父本、母本、子代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
(3)如果一只表现型为黄色棒状尾和一只白色棒状尾的亲本杂交,Fl表现型雄性3/8黄色、棒状、1/8黄色正常、3/8白色棒状、1/8白色正常;雌性3/4白色棒状、1/4白色正常.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表明亲本的雌雄)。
(4)现有足够多的直毛棒状尾白色雌雄个体(纯合、杂合都有),要选育出纯合卷毛棒状尾白色的雌性个体。
①请写出该纯合棒状尾卷毛白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
②请简要写出选育纯合棒状尾卷毛白色的雌性个体的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 。

36.(11分)生物学家利用太空搭载的常规玉米种子做“太空条件下植物突变类型”的课题研究。科学家将遨游太空后的种子播种后长出2000多株幼苗,其中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在此后15年的种植栽培养过程中,这株玉米地后代发生了变异,有糯化早熟型、长粒型、高粗秆大穗型、小粒型、大粒形等十多个品种。
⑴实验结果表明该变异类型最有可能是 。通过太空搭载获得新的玉米品种,这种育种方法是 ,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 。
⑵育种学家根据未来市场的需求,制定出玉米的育种目标(略),并根据育种目标选择甲、乙两纯合品种作亲本进行育种。育种程序如图所示:
人工选择的标准是 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若在F6中选到了50株(编号记录),每株结200粒种子,如何鉴别选中的第5号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考试
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第一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To me, cycling at ___ altitude of more than 4,000 meters was _____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A. the; an B. an; an C. /; a D. an; /
22. ------- Jack, you erase the blackboard today, __________?
------- But I did it yesterday.
A. will you B. do you C. would you D. don’t you
23. What worried the mother most was __________ the Internet after class in this school.
A. her son’s not forbidding surfing B. her son’s not being forbidden to surf
C. her son’s being not forbidden to surf D. her son’s having not forbidden surfing
24. -----How good the news is for you!
------ ______________.
A. You are friendly to tell me B. It's kind of you to say so
C. I'm glad to see that D. It's nice to hear from you
25. In the 21st century, all nations must take their ________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global safety.
A. blame B. charge C. notice D. share
26. The two friends had a quarrel about money, but shortly afterwards they shook hands and ________.
A. took up B. made up C. put up D. brought up
27. Perhaps Taobao is Asia’s largest and most popular retail(零售的)network platform , _____ people can buy and sell a great variety of things .
A. which B. where C. when D. that
28. Do you dress differently because of what you see in advertisements or buy things you might not ________buy?
A. besides B. therefore C. furthermore D. otherwise
29. —The dinner was delicious!
—I agree. I am so full.?
—That's too bad. But some dessert ________.?
A. has ordered B. will be ordered
C. has been ordered D. was going to be ordered
30. His behavior at the party last night seemed rather_______. Many of us were quite
surprised.
?A. out of practice ? ? ? ? ? ? ? ? B. out of place
C. out of order ? ? ? ? ? ? ? ? D. out of pity
31. —Did you know any French before you arrived in Washington? —Never ____ it, actually.?
A. had I learned B. have I learned C. I learned D. was I learning
32. This type of bamboo grows very fast and it will take only three to five years _____ it can be used in various fields .
A. before B. since C. when D. as
33. I am sorry that I’ve failed to translate this poem but Shakespeare’s English is just _____me.
A. off B. beyond C. over D. behind
34. TV talk shows have covered every inch of space on daytime television . And everyone , who watches them _____ , knows that each one is different in style .
A. regularly B. generally C. patiently D. normally
35.He, an average citizen, always thinks of_____ he can do more for the people.
A.how B.why C.what D.which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 C和D中, 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Long long ago, there was a small village. This village had a 36 tradi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every year, any boy who had reached the age of majority (成年) was given land and money to build a home. The boy had to 37 his home before winter. If his home failed to endure the cold weather in winter, the villagers could not 38 him in any way.
One _39_, Paul and Marc reached their majority. They 40 their land and money and decided to search nearby villages for ideas on building their homes.In each village, they found the nicest 41 and talked to the owners. Each owner gladly offered 42 .
After Marc saw several homes, he 43 the best ideas and went back to his own land. Paul, _44_, continued collecting more ideas. Soon he had so many great ideas that he began to 45 some of them. But he always believed he could find even better ideas in the next village.
Marc began building his home. He had several false starts, 46 his home gradually rose from his land. By fall, Marc had finished his home. It wasn't perfect, but it was strong and he could 47 it later. Paul enjoyed all the beautiful homes and 48 with home owners. The first snow came and Paul, realizing he was running out of time, 49 back to his land. He built the best home he could in the time he had, but it was 50 .The first winter storm destroyed his home and he froze to 51 .The villagers mourned for him.
Marc 52 the winter.Each year, Marc searched for other good ideas he could use to make his own home look better. He became a leader in the village, 53 a family, and lived a happy, content life.
We all build and improve our own mental homes. It’s 54 and fun for us to search for ideas from other mental home owners, but we only improve our own mental home if we actually 55 the best ideas.
36.A.strange B.hopeful C.literary D.cultural
37.A.find B.make C.complete D.buy
38. A. help B.encourage C.scold D.persuade
39.A.winter B.summer C.autumn D.spring
40.A.exchanged B.received C.recognized D.advice
41.A.girls B.jobs C.houses D.presents
42.A.rooms B.drinks C.attention D.advice
43.A.expected B.gathered C.created D.understood
44.A.similarly B.finally C.however D.furthermore
45.A.forget B.believe C.replace D.doubt
46.A.because B.although C.but D.so
47.A.repair B.rebuild C.sell D.improve
48.A.conversations B.achievements C.struggles D.arguments
49.A.drove B.rushed C.flew D.moved
50.A.weak B.funny C.small D.amazing
51.A.blindness B.death C.sadness D.illness
52.A.experienced B.loved C.survived D.spent
53.A.brought B.earned C.contacted D.raised
54.A.slow B.easy C.dangerous D.special
55.A.realize B.bring C.collect D.apply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第一节15小题,第二节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
A
I began working in journalism when I was eight. It was my mother’s idea. She wanted me to “make something” of myself, and decided I had better start young if I was to have any chance of keeping up with the competition. With my load of magazines I headed toward Belleville Avenue. The crowds were there. There were two gas stations on the corner of Belleville and Union. For several hours I made myself highly visible, making sure everyone could see me and the heavy black letters on the bag that said 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 When it was suppertime, I walked back home. “ How many did you sell, my boy?” my mother asked. “ None.” “ Where did you go?” “ The corner of Belleville and Union Avenues.” “ What did you do?” “ Stood on the corner waiting for somebody to buy a Saturday Evening Post.” “ You just stood there?” “ Didn’t sell a single one.” “ My God, Russell!” Uncle Allen put in, “ Well, I’ve decided to take the Post.” I handed him a copy and he paid me a nickel. It was the first nickel I earned. Afterwards my mother taught me how to be a salesman. I would have to ring doorbells, address adults with self-confidence, and persuade them by saying that no one, no matter how poor, could afford to be without 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 in the home. One day, I told my mother I’d changed my mind. I didn’t want to make a success in the magazine business. “If you think you can change your mind like this,” she replied, “ you’ll become a good-for-nothing.” She insisted that, as soon as school was over, I should start ringing doorbells, selling magazines. Whenever I said no, she would scold me. My mother and I had fought this battle almost as long as I could remember. My mother, dissatisfied with my father’s plain workman’s life, determined that I would not grow up like him and his people. But never did she expect that, forty years later, such a successful journalist as me would go back to her husband’s people for true life and love. 56. Why did the boy start his job young? ?? A. He wanted to be famous in the future.???B. The job was quite easy for him. ?? C. His mother had high hopes for him.??????D. The competition for the job was fierce. 57. From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boy and his mother, we learn that the mother was _______. ?? A. excited????????? B. interested????????? C. ashamed???????????? D. disappointed 58. What did the mother do when the boy wanted to give up? ?? A. She forced him to continue.???????????????? B. She punished him. ?? C. She gave him some money.????????????????? D. She changed her plan. 59. 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A. The early life of a journalist.??????????
B. The early success of a journalist.
??C. The happy childhood of the writer.?
D.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writer in his family.
B
Compulsive(强迫的)shoppers may have a new psychological excuse to blame for their wild shopping. Psychologist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in New Zealand are studying the “shop-till-you-drop” habit as a behavioral disorder similar to compulsive eating. Compulsive shoppers frequently buy more than they can afford or more than they need, and it causes them distress(苦恼).
“It becomes a problem when you are out of control,” psychology lecturer Neville Blampied said. “When you are feeling bad and blue, what do you do? Some people eat chocolate cake and ice cream. Some people take the credit card and go out to the shop.” Bank managers understand the problem because they have to deal with people who have to be persuaded to stop using their cards drawing money.
Compulsive shopping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1915, although it was then known as monomania. Few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the problem.
An advertisement in a Christchurch paper, calling for people to take part in an experimental treatment program designed by Mr. Wilson, attracted 10 replies. But the problem, said Mr. Wilson, is “clearly not rare”. He thinks that compulsive shopping should be treated with drugs. “As psychologists we are interested in non-drug treatments for behavioral difficulties,” Mr. Wilson said.
Compulsive eaters or shoppers get a kick from their habit. “Both activities provide an immediate kind of kick and you feel a bit better,” he said. “You have long-term problems, but human beings are extremely good at not seeing long-term problems and are very sensitive to short-term benefits,” he said.
The aim of the treatment was to help people find better ways of managing their emotions. The program, consisting of 10 one-hour weekly lessons and two follow-up treatments, is loosely based on teaching stress management.
“You often have to start to get people to correctly recognize their emotions. Not being able to know what you really feel weakens your ability to solve the problems connected with what’s making you feel that way,” Mr. Wilson said.
60.The compulsive shoppers will go shopping when ______.
A.they have lots of money B.they are taking drugs
C.they are feeling sad D.they win a prize
61. 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the first paragraph most probably refers to __________.
A. compulsive eating B. a new psychological excuse
C. the study done by Blampied D. the behavior of wild shopping
6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onsidered important in treating compulsive shoppers?
A. Teaching them to manage their money better.
B. Teaching them to understand their emotions.
C. Persuading them not to draw money from the bank.
D. Treating them with right drugs.
63. When the writer says that compulsive shoppers get a kick from their habit, he means that they __________.
A. feel distressed after their wild shopping
B. feel better after treatment from psychologists
C. are better able to deal with stress problems
D. have a feeling of excitement after shopping
C
Students who want to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may find that their chances for financial aid are limited. They often have to pay for their education with their own savings or their family's money.
A recent report from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New York looked at 2008-2009 school yea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d more than half a million foreign students. 63% of them paid for school mostly by themselves or with family help. 26% percent were supported by the school they attended.
There are other sources of financial aid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se include a student's home government or university, or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vate sponsor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employers may also provide support. Yet during the last school year, not many students were able to depend on any of these other sources. Current employers provided the most help. Still, they represented the main support for just four perc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ose at the graduate level, however, are more likely than undergraduates to receive financial aid in the United States. More than 80% percent of foreign undergraduates depended mostly on personal and family money to pay for school last year. The same was true of less than half of graduate students. Most of the others received financial aid from their college or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list of American schools that offer financial aid to foreign students can be found at a useful Web site. The address is edupass.org. This site also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scholarship programs. But it warns foreign students not to pay if there is any charge for scholarship application forms. You could be cheated out of your money.
64. Most foreign students depend on _______ to pay for their education.
A. the home universities B. personal or family money
C. the American schools 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65. How many sources of financial aid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A. 9 B. 3 C. 6 D. 12
6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Foreign students have no chance to get money from American schools.
B. Most foreign graduate students depend on their own savings.
C. Edupass.org offers financial aid and scholarship information.
D. Usually the present employers provide the most financial help.
67. The text mainly talks about ________.
A. financial aid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US
B. the hard life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US
C. the variety of educational choices in US
D. the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in US.
D
Even a small reduction in salt in the diet can be a big help to the heart. A new study used a computer model to predict how just three grams less a day would affect heart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sult:10% fewer heart attacks. 8% fewer strokes. 4% fewer deaths. 11% fewer new cases of heart disease. And 240 billion dollars in health care savings.
Researchers found it could prevent 100,000 heart attacks and 92,000 deaths every year.
The study is i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Kirsten Bibbins-Domingo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was the lead author. She says people would not even notice a difference in taste with three grams, or one-half teaspoon,less salt per day. The team also included researchers at Stanford and Columbia University.
Each gram of salt contains four hundred milligrams of sodium(钠),which is how foods may list their salt content.
The government says the average American man eats ten grams of salt a day.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dvises no more than three grams for healthy people. It says salt in the American diet has increased fifty percent since the nineteen seventies, while blood pressures have also risen. Less salt can mean a lower blood pressure.
New York City Mayor Michael Bloomberg is leading an effort called the National Salt Reduction Initiative. The idea is to put pressure on food companies and restaurants. Critics call it government interference.
Mayor Bloomberg has already succeeded in other areas, like requiring fast food places in the city to list calorie information. Now a study by the Seattle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 shows that the calorie information on the menu can influence what parents order for their children.
68. We can tell from the passage that now heart attacks occur in the US every year.
A. 240,000 B. 900,000 C. 100,000 D.92,000
69.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
A. all the heart diseases result from eating too much salt
B.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uggests less than 3 grams of salt a day for everyone
C. Americans ate no more than 5 grams of salt per day in the 1970s
D. the less salt one eats, the healthier he will be
70. The last paragraph mainly tells us .
A. Bloomberg has made some other efforts to improve people’s health
B. Bloomberg is very successful in his career
C. parents mus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calorie information
D. a new study is being done about calorie information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Smiling
  People smile at times. ____71______.Depending on different cultures, smiling can express joy and amusement, but it can also indicate embarrassment. The following examples show this point of view:
_____72_____.Every one smiles at each other, thi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hows being friendly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in China, smiling is not only an expression of happiness, but also a way to avoid being embarrassed. ____73____. Smiling is a kind of good will but not sneer(嘲笑). For example: When a child falls off from a bike, the adults in China may smile, which is a kind of gentle encouragement and may not be a kind of impolite laugh.
When a person from the United States might blush(脸红)with embarrassment or become offensive, a Chinese might blush with smile. To avoid serious misunderstanding, people who engag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smiling appropriately.____74______ Also;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about laugh. For example, Americans can enjoy a very heartfelt belly (腹部) laugh that comes from the deepest emotions. _____75_______.
Related to the smile is the laugh.
Chinese people like smiling when they are embarrassed in order to avoid embarrassment.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culture-related. It is based on different beliefs, religions, values and customs in different cultures.
D. However, most Chinese seldom laugh that way because they are thought to be silly except among close friends.
E. In an attempt to be open and friendly,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smile a lot.
F. Feelings of friendship exist everywhere but their expression varies.
G. However, the meaning of a smile in different cultures may be different.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35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要求你在错误的地方增加、删除或修改某个单词。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词符号(/),并在该句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Dear Jim,
Thank you for your last letter telling me your recently news. I'd like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our school sports meet. It was holding on Oct.20, which was a fine day. There were over 1,600 students and teachers attend it. Wang Lin, a student from my class won the 100-meter race. He finishes the race in 11.2 seconds and broke down the school record. They were all very excited. The sports meeting was great success. That was why we were all making every effort to our class honor. Although I was not one of the winner, I was proud of what we had done.
Looking forward to receiving your letter.
Yours,
Li Ping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新学期开学了,同学们在选择“租房独住”还是“住学校宿舍”这个问题上很纠结,一些同学认为租房独住可以更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另外一些同学认为集体生活更利于成长,……。请你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短文,介绍这一情况并发表你自己的看法。
开头已写好,不计入字数。
Living alone or Living with Roommat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term, there appears a heated discussion among us as to whether we should live off campus or live together with other roommates in the students’ dormitory . Opinions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语言运用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的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的情态(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有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但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的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就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依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于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1.选出下列对第一节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来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2.选出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这一观点的一项( )(3分)
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段引用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
B.《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院中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情态化。
C.“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
D.读了《海棠》诗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的原因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疋,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
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频典二部 典:掌管。
B.信单骑及之于泸涧 及:至,达到。
C.守宰暗弱 暗:糊涂。
D.乃表信为大都督 表:上表举荐。
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独孤信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 )(3分)
A.①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 ②及信在州,事无壅滞
B.①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 ②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
C.①咸慕信而侧帽焉 ②频典二部,皆有声绩
D.①军中号为独孤郎 ②信风度弘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以赐名为信。
B.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任用。独孤信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
C.独孤信有较高的为政才能,在秦州任职时,果断处理各种事务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
D.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他的名望很高,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但因和赵贵同谋而获罪被免官。后来他被逼自尽。
7.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5分)
译文:
(2) 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8——9题(11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8.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两句诗写出了宇宙时间之永恒、空间之无限,也写出了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永远的惊叹、震憾和领悟,这两句诗是: 、 。
(2)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3)余音袅袅, 。舞幽壑之潜蛟, 。 (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 《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小说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进入终试 ——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 ——纪念碑前吹奏悲乐 ——破格录取 ”,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也是朱丹精神的发展过程。
B.文章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了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了朱丹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
C.小说中的“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小说中的这个重要场景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有出色的音乐才华的青年,所以录取了他。
E.这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很有特点: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2)小说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朱丹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并结合小说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8分)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
袁行霈
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林庚先生自幼颖悟,北国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养,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诗的种子。林先生在大学期间就已致力于诗歌创作。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言浑成,意境高远。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写新诗。先后出版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诗集。林先生写诗先是自由体,后来转向新格律诗。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先生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38年1月,随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长汀,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这时才把主要精力放到古典文学研究上,并于1946完成《中国文学史》。1947年,林先生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除继续研究古典诗歌和文学史外,还在各报刊上发表新诗和有关新诗创作的文章。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讲坛上才华横溢,名言隽语层出不穷。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宏观认识,结合着对诗句的细密分析,再加上那诗人的风度,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在教学的同时,林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学简史》等享誉学术界的著作,直到90高龄,还出版了一部富有哲理性的诗集《空间的驰想》。
林庚先生写诗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另一方面则追溯中国诗歌民族形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中来。林先生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取得深入浅出明朗不尽的艺术效果。有的诗仿佛脱口而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是何等的透明,又是何等的蕴藉。,有的诗令人如痴如醉,一种少年的精神伴随着完美的节奏呈现在眼前,其新鲜的程度真如旦晚才脱笔砚者。有的诗表现的是现代意识,而诗的形式却又带着鲜明的民族特点。语言是那么浅显,含义却又那么深邃。
林庚先生首先是诗人,是以诗人为基点从事文学史研究的,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从中寻求创作的经验,以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他在诗坛上曾经辉煌过,经过岁月的淘洗,他的诗必将重新赢得新一代的读者。
正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并且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他的学术研究才能独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林先生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他的《中国文学简史》高瞻远瞩,荦荦大端,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气象。他关于屈原和《楚辞》的考证独辟蹊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关于李白的研究,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赞扬创造力,给学术界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
林庚先生的过人之处究竟何在?就在于他的诗歌、学问与人格的统一,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既严谨又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贯注于其诗其学其人之间。林庚先生享年96岁,桃李满天下,直至晚年仍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诗人的气质,学者的胸襟,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古代知识分子的风骨,现当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他是中国近百年来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一位标志性人物,有了他,这段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才显得完整。
林庚先生的生命就是一首诗,他的生命之消失也是一首诗。他离去得那么从容,没有痛苦,只有潇洒。如果说有一点遗憾的话,也只是想再看一次月圆,而没有看到。他仿佛是为诗而生的,为中国这个诗的国度而生的。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我们都为物欲横流、精神苍白的某些现状而痛心,我还为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在这种背景下,更觉得我们的老师林庚先生之可贵。愿更多的人了解他,尊敬他,学习他,愿他的精神经过我们而得以发扬光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幼年颖悟、文化的熏陶、自然的美好使林庚很早就心系诗歌,最初致力于旧体诗词,后转写新诗,其诗语言浑成,意境高远。
B.抗战爆发后,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封闭的生活环境让林庚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史》是他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C.林庚教学出色,成就非凡,专著享誉学术界,其诗也总是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艺术效果深入浅出,明朗不尽。
D.因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所以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在学术研究上更独具慧眼。
E.对林庚诗一般的生命历程和他在中国百年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方面研究的突出成就的记叙使全文充满深深的怀念、赞美和遗憾之情。
(2)林庚一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林庚的过人之处在于其“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其“魅力”体现在何处?请简要分析。(6分)
(4)林庚一生勤于研究,笔耕不辍,成就非凡,但他的生命却始终充满诗意,“就是一首诗”。我们应从他的身上学习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
人仰慕的对象。
B.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
哀痛和五彩斑斓的怜爱。
C.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保持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力戒浮躁心态,坚决反对坐而论道,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D.索马里海域的海盗们装备精良,动辄劫持商船,扣押人质,索要巨额赎金。相形之下,世界其他地方海盗活动的猖獗程度,均无出其右。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阅览室中的书籍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不高,二是管理力度不够。
B.《中国质量报》曾报道,食品专家基本可以断定“一滴香”是通过合成反应及化学品直接调和的方法,营养作用十分有限,长期食用会损伤肝脏。
C. “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D.节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劳资纠纷纷纷进入高发期,为了避免让“流血讨薪”的惨剧不再发生,九部委联合发力,紧急部署,要求确保农民工工资节前按时足额支付。
1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 16. 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有关“青海弧菌”的五个关键词。(5分)
发光细菌是能发出绿色可见光的细菌,主要栖息地在海洋,绝大多数发光细菌是海洋性的。青海弧菌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非致病性淡水型发光细菌。一旦接触到有毒物质,其发光强度就会受到影响,它们的发光强度和水样中有毒物质的类型、浓度密切相关,这些生物学特性使得青海弧菌成为难得的水质检测材料,这在上海苏州河治理、汶川水质安全快速检测中已经得到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是某校高三某班几位同学在毕业时和班主任畅谈友谊时,对“友谊”的不同表达,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两句运用比喻、结构相似、基本符合人物身份的句子。(6分)
班主任老师说,友谊是一束心灵碰撞出的火花,能照亮生命的每一站航程;
语文课代表说:
化学课代表说:友谊是一种超强的催化剂,能让不可调和的物质融为一体;
数学课代表说: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让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都不以为意,猎狗咬伤了好几只羊羔。
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么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我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主意。”
牧场主到家后,按法官说的,挑选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的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关了进去。从此两家相安无事,还成了好邻居。
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五校联合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2)(5分)到了第二天早晨,戴帽子的官吏百姓,都仰慕独孤信而斜戴着帽子。他就是像这样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 “诘旦:第二天早晨,明早”、“慕:仰慕,敬慕。”“侧帽:斜戴着帽子”、定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3)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5分)C(3分)E(2分)A(1分)(A“情节的发展过程也是朱丹精神的发展过程”不确切。B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D 考查情节及主题:大师最后录取朱丹是因为认识到他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更有崇高的民族精神,因而能够理解他,接受他。)
(2)(6分)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②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少年儿童、朱丹)做铺垫,打基础。③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瑕。(从渲染氛围、推动情节、烘托人物三方面分析即可,每点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求完美统一在林先生身上。
17.语文课代表说:友谊是一首激情洋溢的诗歌,能让灰暗的心情变得亮丽;(3分)
数学课代表说:友谊是一道万能的公式,能化解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3分)
(要有比喻,结构相似,符合人物身份。)
六.写作(60分)
18.【写作导引】为自身考虑,维护自身的权益,近乎本能,不容回避,无可厚非,要做到为他人着想却不易。这两者看似矛盾,但材料中的那位法官却把它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在社会生活中,你、我、他之间本来就密不可分。若心中只有自己而不顾及他人,也许最终反而会使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关心他人,保护他人,最终得益的还是自己,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并不鲜见,挖掘出来,可以作为观点例证,也可作为叙述主体。   不仅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存在共同点,凡是矛盾的双方都存在同一性,都可以运用那位法官的思路去求得问题的解决——外交上的“求同存异”、军事中的“和谈”、商海中的“互惠互利”、谈判中的“双赢”遵循的都是既“自利”又“利他”的思路。 个人主义、大公无私曾经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词语,两者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一贬一褒,一抑一扬。其实人性的微妙并不是单一的思维所能解释,生活的复杂也并不是通过贬褒抑扬就能使之改变,用法官的思路来考察和处理今天这个转型社会的诸多矛盾,会使人有豁然开朗和柳暗花明之感。 【参考译文】
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的父亲库者,为领民酋长,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正光末年,他和贺拔度等人一起斩杀了卫可狐,因此而知名。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任用。独孤信年少,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军中称他为独孤郎。
建明初年,他出任荆州新野镇将,兼新野郡守。不久升任荆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乡郡守。他连续掌管二郡,都有声望政绩。贺拔胜离京镇守荆州,就表奏独孤信任大都督。他跟随贺拔胜进攻梁国的下湲戍,攻克,升任武卫将军。到贺拔胜的弟弟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贺拔胜就命独孤信进入潼关,安抚贺拔岳留下的兵众。正好太祖已经统领了贺拔岳的军队,独孤信和太祖是同乡,小时俩人就友好,见面后非常高兴。太祖趁机命独孤信到洛阳请示事情,抵达雍州,大使元毗又派独孤信返回荆州。不久朝廷征召独孤信入朝,魏孝武帝对他非常信任。
到孝武帝西行迁徙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独孤信单骑在泸涧追上了他。孝武帝赞叹说:“武卫将军竟能够辞别父母,抛弃妻子儿女,从远方前来跟随我。时世混乱就能看出忠良,这岂是假话呀。”当即赐给独孤信御马一匹,晋爵为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
不久独孤信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此前,秦州的长官昏庸懦弱,政令荒谬违背常理,百姓有冤情诉讼,长年不能决断。到独孤信抵达州中任职后,各种事务得以处理,没有积留的。他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以赐给他的名为信。
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刚开创基业时,只有关中一带的地方,因为陇右地势险要,所以派独孤信去镇守那里。他受到了百姓的敬慕,声威震动邻国。独孤信在秦州,曾因为打猎到了傍晚,骑马疾奔进城,他的帽子稍稍倾斜。到了第二天早晨,戴帽子的官吏百姓,都仰慕独孤信而将帽子斜戴着。他就是像这样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
赵贵被诛杀后,独孤信因为同谋而获罪被免官。过了没多久,晋公宇文护又想杀死他,因为他的名望向来很高,不想使他的罪行张扬出来,逼着让他在家中自尽。当时他五十五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