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2021年初专题周练——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训练题(一)【Word版 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生物2021年初专题周练——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训练题(一)【Word版 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初中生物2021年初专题周练——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训练题(一)【含详解】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80题)
1、 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B.农田及时松土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2、 下图示植物的叶释放或吸收氧气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BD段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
C.C点时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
D.DE段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
3、 将某生长旺盛的植株放进透明密闭的容器内,满足植株所需要的所有自然条件。然后测定夏季一昼夜间容器内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当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曲线上对应这一生理状况的点有(  )
A.a点和d点 B.b点和c点 C.a点、b点和c点 D.b点、c点和d点
4、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5、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据图判断出错误的一项是(  )
A.甲图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①②分别代表二氧化碳和氧气。
B.甲图③④所代表的物质分别通过叶脉的导管和筛管运输。
C.图乙的M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图乙中植物要积累有机物,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P点。
6、 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7、 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 B.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相等
C.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D.12时附近,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
8、 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如图).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
A.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B.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水
9、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绿水青山”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对维持大气中碳 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B.“绿水青山”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只能制造淀粉这一种有机物
C.光合作用的实质就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将有机物中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D.“绿水青山”中的绿色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
10、 图 a、b、c、d 为绿色植物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进行过程 a 的主要器官是叶
B.过程 b 促进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C.进行过程 c 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D.过程 d 表示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有机物
11、 种子能够呼吸吗 ,生物小组将萌发和煮熟的小麦种子分别装入甲、乙两瓶中 ,放到温暖 地方一天后进行如图所示的检验,结论与分析不合理的是
A.乙瓶是为了设置对照
B.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
C.甲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D.结论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12、 如图曲线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释放氧气与消耗氧气的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B.b点氧气产生和消耗量相等
C.ab段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D.bc段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13、 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经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会(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14、 下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15、 生产生活中,下列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促进根部对无机盐的吸收
B.给玉米植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避免其果穗出现缺粒现象
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的蒸騰作用
16、 暴雨过后菜地积水,导致菜苗烂根,主要原因是土壤中
A.温度过低 B.养分流失
C.光照不足 D.氧气不足
17、 现有四套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18、 如图是同一温度下,绿色植物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关系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D段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加强,呼吸作用逐渐减弱
B.该曲线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不断加强
C.DE段表示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量相等
D.AB段(不含A、B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
19、 夜晚卧室里不易摆放过多盆栽植物,合理的解释是植物与人一样不停地进行
A.呼吸 B.生长 C.繁殖 D.应激性
20、 下图是对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CO2)的浓度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假定6时、18时分别为日出、日落时间,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
B.B~C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
C.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A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少
21、 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22、 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
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B.储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主要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
C.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作物产量
D.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3、 将一株绿色植物放入密闭瓶中,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将其置于室外培养,测定晴朗的一天内瓶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绘制成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在c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在bd段植物进行的生理作用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
D.这株绿色植物在一天内积累了有机物,在d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24、 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25、 下图表示白天发生在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甲、乙表示生理过程,①表示某种气体。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
B.乙过程分解的有机物是甲过程制造的
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甲过程
D.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物的甲过程
26、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气体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表示呼吸作用 B.B表示蒸腾作用
C.C表示光合作用 D.a表示氧气,b表示水
27、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二者都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无法进行
C.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D.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8、 图为某温室大棚内一天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据此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bd段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c点氧气浓度最高 D.d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29、 选取干重相等的4份黄豆种子,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如下不同处理后,分装在密闭的保温容器内。一段时间后,瓶内温度最高的是( )
A.A B.B C.C D.D
30、 甲乙实验装置均在适宣温度、足够阳光的环境下进行,找出正确的选项(  )
A.甲的红墨水滴向右边移动 B.乙的红墨水滴向右边移动
C.甲的红墨水滴不移动 D.乙的红墨水滴不移动
31、 依据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则abc可表示血液在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前后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B.若y表示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则abc可表示剧烈运动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
C.若y表示人体内胰岛素含量,则abc可表示健康人在进食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胰岛素的变化
D.若y表示某粮库内种子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则种子储藏时在b点比c点的效果好
32、 下图是被子植物细胞的两种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①是叶绿体,②是线粒体
B.a是二氧化碳,b是有机物
C.1只在有叶绿体的细胞进行,2活细胞都能进行
D.1只在白天进行,2只在晚上进行
33、 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基本模式。下列是温室大棚栽培经常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利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A.合理密植,及时灌溉、施肥、治虫
B.适时给作物松土,夜间适当通风降温
C.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
D.光照条件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34、 堆放时间较长的蔬菜会因产热而腐烂,与细胞产热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运输作用
35、 下列农业生产、生活措施中能体现促进光合作用的有(  )
①合理设置株距 ②大棚增施有机肥 ③水淹及时排涝④大棚夜间增加照明 ⑤中耕疏松土壤 ⑥花盆底部留孔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36、 下列对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酒和酸奶制作过程都要经过霉菌的糖化和酵母菌的发酵等阶段
B.制作白酒和葡萄酒等用到的“菌”和香菇一样都是营腐生生活
C.在果蔬贮藏场所适当降低氧气浓度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D.制作酸奶过程的实质是乳酸菌在适宜条件下将奶中的蛋白质转化成乳酸
37、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它们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合理密植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B.适时松土有利于根细胞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C.白天,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产量
D.农作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保证了有机物的生产
38、 如图曲线表示光照强度与绿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C段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B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D.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39、 从同一植株中挑选长势相同重量相等的2片叶片,编号为①②。将①放入盛有清水的 烧杯中并置于适宜光照下;将②放入人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黑暗处。在相同的适宜温度下,向水中通入空气,6小时后取出①和②叶片,烘干称重分别得到a和b。叶片在6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
A.a B.a-b C.a+b D.a-2b
40、 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 )
A.补充大棚CO2 B.补充大棚O2
C.降低大棚温度 D.降低大棚湿度
4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若下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A.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B.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C.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D.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42、 如果把某盆栽植物的部分叶片正面和背面都用凡士林涂抹。那么这株植物受影响的生理活动是(  )
A.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43、 植物的生命活动有多种,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根吸收的水分中,95%以上被光合作用利用
C.叶的蒸腾作用强度会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D.叶片上气孔的开放程度会影响植物的气体交换
44、 新疆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大,葡萄特别甜。这是因为
A.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强 B.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
C.白天光合作用弱,晚上呼吸作用强 D.白天光合作用弱,晚上呼吸作用弱
45、 下列能体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是(  )
A.红细胞数量多,且富含血红蛋白,有利于输送营养物质
B.神经元的细胞体有许多突起,有利于获取并传递信息
C.叶肉细胞中含有许多叶绿体,有利于进行呼吸作用
D.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46、 下图是盛夏的晴天某植物一昼夜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D点有氧气的释放
C.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
D.EF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减少
47、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大棚蔬菜、瓜果产量的是(  )
A.保持昼夜温度恒定 B.瓜类和豆类轮作
C.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48、 曲线图可用来直观地表示生命体内的生理变化。以下对四幅曲线图(如图)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甲表示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
B.乙表示血液流经肺部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C.丙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D.丁表示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
49、 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半截,影响草的生长,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50、 某同学参加研学体验活动时,记录了多种农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措施。下列哪一项与抑制植物呼吸作用有关(  )
A.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 B.农田被淹后及时排涝
C.用粗糙的瓦盆养花 D.农田土壤板结后及时松土
51、 植物任何部位的活细胞都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细胞分裂
52、 如图是植物的叶释放氧气的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下列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AB段植物的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B点时植物的叶不进行光合作用
C.CD段植物的叶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B点过后,植物的叶的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53、 如图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植物进行的两种生理活动。曲线a、b分别表示(  )
A.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B.蒸腾作用、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54、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B.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验证蒸腾作用产生水
55、 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甲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装置乙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C.装置丙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三个外界条件
D.装置丁验证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56、 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农民田间松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
A.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缺少水影响蒸腾作用
C.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缺少二氧化碳影响光合作用
57、 下图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物质转化过程,若甲代表有机物和氧气,则Ⅰ、Ⅱ、乙分别代表
A.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和水
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和水
C.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有机物和氧气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和氧气
58、 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一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下图体现了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②表示呼吸作用
B.乙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了丙、丁的数量
C.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在乙这一级积累最多
59、 两棵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所示,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测得一昼夜中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曲线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二氧化碳量不足
B.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
C.一昼夜后,甲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乙多
D.e点在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氧气量最多
60、 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的吸收与释放曲线(不考虑温度因素),A、B、C为曲线上的点,D为横坐标上的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点绿色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A点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C.BC段(不含B)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D.光照强度大于D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强
61、 下列坐标图表示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
A. B. C. D.
62、 如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的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是有机物
B.①表示的是叶绿体,②表示的是线粒体
C.1过程只在白天进行,2过程只在晚上进行
D.1过程只在白天进行,2过程白天晚上都能进行
63、 下图是某生物细胞内两种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动物细胞
B.①过程氧化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
C.②过程利用光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D.进行①和②过程的结构都是能量转换器
64、 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②提高氧气浓度
③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④形成高温环境
⑤人工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65、 图所示为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段大豆只进行光合作用
B.AB段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C.BC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始终大于呼吸作用
D.BC段大豆即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
66、 甲、乙两地盛产同一品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两地除温度差别外,其他条件基本相同,详见如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地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
B.甲地比乙地光合作用强,制造有机物多
C.甲地昼夜温差大,积累有机物多,因此甲地甜瓜含糖量高
D.两地甜瓜白天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67、 潮湿的粮食堆里会产生大量的热,与此有关的是(  )
A.呼吸作用 B.吸收作用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68、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B.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气
C.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
D.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69、 通过调控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可以提高栽培蔬菜产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白天适当升温以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 B.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增强蔬菜的光合作用
C.夜晚适当降温以增强蔬菜的呼吸作用 D.增强光照可增强光合作用和降低呼吸作用
70、 如果用保鲜袋把新鲜的水果封装起来,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 B.减少水果的水分散失
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
71、 下列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
A.庄稼被淹后及时排涝 B.刚移栽的植物遮阴处理
C.适当降低夜间大棚内的温度 D.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
72、 下列对正常人体或植物生理活动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图甲中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过肾脏后尿素或无机盐含量的变化
B.图乙中的BC段出现血糖含量上升,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C.图丙表示一天内大棚中C0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孔的目的是给大棚补充氧气
D.图丙曲线显示,大棚内的生物在13~17时段内呼吸作用强度没有变化
73、 下列有关证据和推测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严密的是(  )
A.一度干涸的池塘一旦有水就会出现各种生物,说明生物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
B.把大豆种子放进冰箱里不能萌发,说明大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把经过消毒的肉汤密封起来不会变质,但打开盖子后就会变质,说明导致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瓶外而非来自肉汤本身
D.将点燃的小木条放进盛有萌发种子的瓶子中,小木条立即熄灭,说明种子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
74、 研究将酿制米酒时密闭容器中三种物质的变化情况绘图如下,那么甲、乙、丙分别代表(  )
A.氧气、二氧化碳、酒精 B.二氧化碳、酒精、氧气
C.氧气、酒精、二氧化碳 D.酒精、二氧化碳、氧气
75、 前几年济南的雾霾比较严重,大面积增加绿地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图是植物在晴朗的某天上午10时,小树林里植物的三大作用强度图,如果C作用能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作用能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改善空气质量
B.太阳升起前不宜去树林晨练是因为B作用比较弱
C.C作用可使空气湿润,增加降水量,减少地面扬尘
D.上午10时感觉树林里空气清新是因为A作用比较强
76、 贮存水果时,往往向仓库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其目的是( )
A.降低仓库内温度 B.促进仓库内气体流动
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有利于水果中有机物的分解
77、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有:(  )
①蒸腾作用 ②光合作用 ③呼吸作用 ④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⑤无机盐的吸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78、 一般卧室里不能摆放过多的植物过夜,这是因为(  )
A.植物生长需要营养
B.植物要生长
C.植物要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
D.植物会释放氧气
79、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和分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探究种子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时,对照组中是死亡的种子
B.乙图中,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时,主要的实验变量是有无澄清石灰水
C.丙图中,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可以初步检查出脊髓是否有损伤
D.丁图中,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时,将唾液与不同温度的淀粉溶液混合后再置于不同温度下
80、 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A.如图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
B.如图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如图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如图曲线可以表示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蒸腾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二、探究题(共7题)
1、 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下图一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图二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____。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______。
(2)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过程______(填数字)。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此光照强度下,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乙植物。
(3)为了探究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技专家在大棚中将生长状态一致的甲植物平均分成5组,都提供适宜的光照,每天中午12:30测定各组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确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表示)。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上述实验中的______组探究的是相对湿度对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论是:当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
②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测,中午时,对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在______的条件下,______改变时,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较大。
2、 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自身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图一中的A、B、C表示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二表示一段时间内小麦叶片吸收二氧化碳相对含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三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实验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_______运送到叶肉细胞,绝大部分通过图一中的【】_____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
(2)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提高了图一中【】____的效率.
(3)当图二中光照强度在_____(填字母)点之后,小麦体内的有机物开始积累,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将图三中的实验步骤正确排序__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设置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步骤③滴加碘液后,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不变蓝,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乙为C装置叶片在晴朗的夏季一天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1)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弯玻璃管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动”)。图乙中的曲线______________与D装置内叶片的生理活动相对应。
(5)对图甲C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欲使其质量最大,结合图乙中的曲线应选择____________点左右摘取叶片。
4、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分析作答:
(1)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若要探究氧气是由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的,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
(2)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 。
(3)有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5 35 15 6 1
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4)利用丁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对装置进行 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 (左或右)移动。
(5)请你写出呼吸作用反应式: 。
5、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生理活动,为验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及产物,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A,B均是透明的。请据图回答:
(1)某同学想用此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①取两套装置,分为甲组和乙组,在甲组的A瓶中注入____,作为对照。在乙组的A瓶中注入____,②将两套装置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检测B瓶中空气成分的变化来确定植物是否进行光合作用。理论上分析:甲组B瓶中空气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乙组B瓶中空气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
(2)另一位同学想利用此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 那么,他应在A瓶内注人澄清的石灰水,延长导管使之没入A瓶液面以下;同时,还应将B瓶______________
(3)又有一位同学把图中的A撤去,B瓶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将其置于室外培养,测定一天中密闭的B瓶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影响b-f段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 一天中绿色植物在_____(曲线上两点之间)段的光合作用最强,在_________(a-g)点绿色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绿色植物在一天内积累了有机物,从图中可以找到的依据是__________。
6、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的多套相同的实验装置,以探究光照强度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时,每套装置置于不同的光照强度下,分别记录单位时间内红墨水滴左、右移动距离,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了图2曲线(此实验不考虑温度等因素对小室内气体体积等的影响)。请分析回答:
(1)图1装置中的营养液应含有多种______以满足幼苗生长发育所需。将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红墨水滴向左移动,说明此时幼苗的生命活动消耗了______。
(2)光照条件下,装置中的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制造的有机物通过______运输到根部。
(3)图2中,在b点光照强度下,红墨水滴不移动的原因是该光照强度下______。
(4)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内实现的能量转换是______。图2中,在c点光照强度下,氧气产生的速度为______毫米(用单位时间内红墨水移动的距离表示)。
7、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已经引领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我市部分地区大力推广果树种植,既能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又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农经常采用嫁接方式保持果树的优良性状,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生殖。
(2)为探究植物的生理活动,研究人员把两株水培绿色植物放入透明玻璃罩内,将该装置密封后放在室外,测得其中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b点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_________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3)炎热的夏季中午,植物叶片中的_________闭合,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_。
三、综合题(共13题)
1、 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金乡白梨瓜因无公害、肉质甜脆、口感清爽深受消费者青睐,如图依次为大棚、梨瓜、叶片进行的三项生理过程,晴朗的夏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以及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请你联系教材内容学以致用:
(1)为提高坐瓜率,果农会将当日开放的梨瓜雄蕊与雌花的柱头“对花”,该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
(2)王大爷将取暖用的蜂窝煤炉搬进大棚,升温的同时还可以提高_____的浓度,进而增强梨瓜的_____作用。
(3)图三中,梨瓜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填字母)。
(4)图四中,能表示图三C过程的曲线为_____(填标号)。
(5)图五中,梨瓜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_____(填字母)。
2、 果果是个爱钻研的学生,他利用矿泉水瓶做了一系列有关植物生理作用的实验.请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1)将A装置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液面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叶片进行了_______作用.同时发现叶脉变红,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输导组织中的_____运输到叶片.
(2)B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产生的_____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将B装置中的气体通入到C装置清水中,再将C装置塑料瓶稍捏扁,关上输液器开关,拧紧瓶盖,光照3﹣4小时.C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_____,该气体是金鱼藻在_____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
3、 请根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知识回答
(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a是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
(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__。
(3)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__________,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_____,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_____ 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平衡。
(4)b作用的意义是分解________,释放_____,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
4、 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曾这样形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下图有助于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图中A、B、C分别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三个重要生理过程。
据图回答:
(1)图中过程C表示绿色植物进行的呼吸作用,其实质是_________分解,释放能量。人体活细胞内也发生类似的生理活动,“使诗人的笔挥舞”。
(2)绿色植物通过图中过程________(填字母)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___________循环,“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
(3)窃取的“天火”太阳光能,直接用于过程_________(填字母),该生理活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图甲表示植物某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二氧化碳(CO2)释放量和叶绿体氧气(O2)释放总量的变化。图乙是该植物在同一时刻CO2的吸收量折线图,请分析回答:
(1)光照强度为a时,叶绿体的氧气释放量0,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是6单位,此时叶肉细胞只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相当于乙图中的_______点。
(2)光照强度为b时,叶绿体释放了3单位的氧气,可用于呼吸作用;叶肉细胞释放3单位的二氧化碳到外界,说明此时光合作用______呼吸作用(填“>”、“=”或“<”)。
(3)光照强度为c时,相当于图乙中的___________点,请说出判断依据:_________
6、 为了探究水质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鱼缸 A缸 B缸 C缸 D缸
实验步骤 ① 加入污染的河水 加入未污染的河水 加入污染的河水 加入未污染的河水
② 不放金鱼藻 放入同样数量的金鱼藻
③ 分别放入10条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同种小鱼,喂养等量相同的饲料
④ 用透明玻璃盖密封鱼缸,置于光照下
小鱼平均存活时间:D缸>B缸>C缸>A缸
(1)步骤③中放入10条小鱼而不是1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鱼缸加入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同种小鱼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探究水质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应选用C缸和________________缸作对照。
(3)该实验中影响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水质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缸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B缸和D缸都置于黑暗环境中,D缸的小鱼先死亡,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7、 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开展休闲采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草莓、黄瓜等是大棚种植的常规品种,深受农民和游客欢迎。图一是草莓植株,图二是草莓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三是密闭大棚中一天内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草莓植株利用茎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_____。
(2)从生物体结构层次上看,采摘的草莓果实属于_____,采摘的草莓果实堆放起来,时间久了内部会发热,原因是草莓果实进行_____释放了热量。
(3)蒸腾作用对草莓植株自身的生命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植株从土壤中吸收_____,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株体内的运输,还能使植株有效地散热。
(4)在大棚环境中,由于昆虫缺乏,草莓得不到足够数量的花粉而导致减产。果农通过实施_____,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达到增产。
(5)图三中曲线bd段,草莓叶片此时进行的生理活动可以用图二中的数字_____表示。通过分析此曲线,你对大棚种植有何建议?_____。
(6)菜农在大棚内将南瓜秧的芽切去并留下合适的切口,再插入黄瓜秧的芽,用嫁接植株生产黄瓜,实现了黄瓜的丰产丰收。在这里,黄瓜秧的芽是作为_____(填“砧木”或“接穗”)使用的。
8、 如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表达式,请据图回答:
①+②③+氧气
(1)图中A表示______。
(2)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促进【①】______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______中,这些能量通过______作用释放出来,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起到了重要作用。
(5)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答出一点即可)______。
9、 温室大棚的建立,让我们每年都能早早地吃上新鲜的草莓,图1为草莓大棚,图2为不同波长(对应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值及对应的光合作用强度。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温室大棚的建立,主要是为草莓的正常生长提供适宜的__________,夜晚适当降低温度能提高草莓的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_。
(2)草莓能吸收、转换光能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 温室大棚顶棚-般采用无色玻璃,据图2分析,不采用绿色玻璃(只有绿光能够透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温室大棚的可控性强,如:温室大棚可放养蜜蜂,对于草莓来说,养蜜蜂的作用是___;还可以采取____________等措施(答出一条即可), 提高草莓产量。
10、 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贫困户因大棚蔬菜种植而脱贫。番茄是常见的大棚种植蔬菜,因为它富含维生素,很受人们青睐。两年前,某校的生物老师为帮助贫困户尽快增产,组织引导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番茄的生命活动规律。图甲是他们总结的番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图乙是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内番茄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的一生中,发育的起点是_______。
(2)图甲中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
(3)图甲中的2是由3(花)结构中的______发育而来的。2中含有的有机物主要是由1通过______合成的,并通过叶脉和4中的筛管运输来的。
(4)图甲中5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番茄植物体的_______。
(5)分析图乙可知,对大棚中的番茄采取_________两项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6)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发现温度与番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将番茄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实验结果如表(“mg/h”表示“毫克/小时”):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75 2.50 3.15 3.8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75 1.10 1.60 2.25 3.00 3.50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温度控制在________℃时,番茄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因此,他们根据上述的探究结果,为大棚种植户提出了合理的增产建议。
11、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2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图3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⑴图1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 ____,该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生理活动是 ____(填字母),这种生理活动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
⑵图2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 ____,它与图1中的 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相对应,进行此生理活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 ____。
⑶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1中 ____生理活动(填字母)。
⑷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智能温控蔬果大棚在一些现代化的农场已经兴起。白天光照充足时,可以适当的提高温度,以提高果蔬的_____________作用,当夜晚降临时可以适当的降低温度,以降低果蔬细胞的____________作用,这样就能够使有机物的积累量________,使果蔬的产量提高。
12、 下面左图是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右图是植物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示意图,甲为细胞内有关结构,a、b分别表示某种气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__________作用散失,其失水的“门户”是左图中的【 】 _________。
(2)若图a、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则甲代表的结构是__________,此时细胞内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为__________作用,该项生命活动能合成贮存能量的__________,并能维持大气中的__________平衡。
(3)若b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右图表示细胞内正在进行__________作用,其主要意义是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__。
13、 迪拜沙漠中种出中国杂交水稻,出现“人造绿洲”。袁隆平团队为世界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_____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能量,提升沙漠地区粮食自给能力和粮食安全。
(2)“要素物联网模组”是沙漠种植水稻成功最关键的核心技术,通过该技术将所需水肥送达水稻根系。水稻根吸收的水分通过_____(填“导管”或“筛管”)运送到叶等器官,其中绝大部分通过_____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可提高大气湿度,改善沙漠地区的生态状况。
(3)水稻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根细胞的_____作用。
(4)2018年5月26日,专家组进行了产量测评,其中一个水稻品种产量超过500公斤/亩。若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答出1点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解析】
A、低温会抑制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时间;
B、及时松土可以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延长保存时间;
D、小麦种子晾干后,水分少,呼吸作用弱,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故选B。
2、 D
【解析】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AB段,氧气的释放量是定值,表示光合作用没有进行,A正确;
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进行,从B开始氧气的吸收量在减少,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D段氧气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所以B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B正确;
C点释放的氧气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即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C正确;
DE段,释放的氧气大于零,所以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应大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D错误。
3、 B
【解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呼吸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比呼吸作用的强度强时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比呼吸作用的强度弱时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图中曲线a-b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增多,表明呼吸作用强度强于光合作用的强度;曲线b-c段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表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强于呼吸作用强度,曲线c-d段二氧化碳又由少逐渐增多,表明呼吸作用强度又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因此曲线中的b、c点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故选B。
4、 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解:下表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合成有机物
储存能量 相互对立
相互影响
呼吸作用 所有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了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所以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故选D
点评:关于植物能量的释放和合成,可结合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理解掌握.
5、 D
【解析】
根据甲乙两个图,可以知道植物不断吸收二氧化碳,甲图表示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图甲中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水分,④有机物。图乙中MN段二氧化碳吸收量逐渐增加,说明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到N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NP段二氧化碳吸收含量增多,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得到积累。
【详解】
甲图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根据箭头指向,叶片吸收①,放出②,则①表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②表示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正确;光合作用需要水为原料,产物是有机物,③水分通过叶脉的导管运输,④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B正确;图乙的M点,二氧化碳还没有被吸收,说明光合作用还没有进行,因此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正确;图乙中植物要积累有机物,光合作用强度要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该大于N点才行,D错误。故本题选D。
【点睛】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6、 D
【解析】
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思考作答。
【详解】
图中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不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A错误;光照强度为a时,乙吸收和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光合作用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的速率,B错误;由于植物甲的呼吸速率高于植物乙,所以当CO2吸收量为c时,植物甲比植物乙合成的有机物量多,C错误,光照强度为d时,曲线乙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不再增多,证明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很小,而曲线甲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更多,由此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D正确,故选D。
【点睛】
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同时学会分析曲线。
7、 C
【分析】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中曲线光合作用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曲线呼吸作用在一天中变化不大。
【详解】
A、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所以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B、据图可见:a、c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正确。C、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错误。D、12时附近,植物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关闭部分气孔,所以光合作用强度也有所下降,D正确。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8、 D
【分析】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蜡烛燃烧仍然会产生水,即使时间有限制,也不能判定水分的由来。故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只有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水。
9、 A
【分析】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生物进行生理活动的需要。因此,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呼吸作用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A正确;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和脂肪,B错误;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C错误;
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晚上均要进行,D错误。
10、 B
【解析】
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a 表示呼吸作用,进行过程 a 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A错误;b表示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B正确;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c表示光合作用,进行过程 c 的主要场所是叶绿体,C错误;过程 d 表示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D错误。
11、 D
【分析】
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
【详解】
甲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种子的死活,其他条件应该相同,选择等量的种子是为了控制变量,乙瓶是为了设置对照,A、B正确;
甲瓶中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甲瓶里,蜡烛熄灭,C正确;
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没有证明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
【点睛】
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萌发的种子通过呼吸作用将瓶内的氧气利用了,并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盛有萌发种子的瓶子里,蜡烛会熄灭。
12、 C
【分析】
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其中a点不吸收二氧化碳,但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a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b点为零界点,从a到b光越来越强,到b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呼吸作用分解的物质与光合作用合成的物质相等。
【详解】
图示中a点放出氧气为0,但能消耗氧气,说明a点植物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b点为零界点,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与呼吸作消耗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质与合成的物质相等,B正确;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但是不如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多,C错误;bc段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释放的氧气增多,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只不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D正确。
【点睛】
知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能正确的读懂曲线所代表的含义是关键。
13、 A
【分析】
植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使瓶内的气压下降。
【详解】
遮光环境中,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依然能进行,植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使瓶内的气压下降,低于外界气压,因此红墨水向左移动。故选A。
【点睛】
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遮光处理”,明确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掌握呼吸作用的本质,是解题的关键。
14、 B
【分析】
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其中M点吸收二氧化碳为0,但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M点植物进行呼吸作用,N点为零界点,从M到N都有光,只是光越来越强,到N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质与合成的物质相等,而NP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制造的有机物逐渐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有机物开始积累,P点后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N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A错误。
B.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B正确。
C.MN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C错误。
D.NP段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只不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D错误。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知识的了解和识图分析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15、 A
【分析】
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玉米果穗出现“秃顶”现象说明部分子房没有发育成果实;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并且是风媒花,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导致传粉失败,子房不发育;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详解】
被水淹的植物体,由于水把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土壤,造成土壤中缺氧,根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从而使根的生命活动减弱甚至死亡,所以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目的是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A错误;玉米果穗出现缺粒现象,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为了弥补自然下状态传粉不足,如果辅以人工辅助授粉,同样能提高结实率,B正确;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C正确;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D正确;故选A。
【点睛】
牢固掌握植物的生理活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6、 D
【分析】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
菜地积水过多,水淹,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时间过长会导致根烂掉而死亡。所以要及时排水,保证根的氧气供给,使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故选D。
17、 C
【解析】
试题分析:“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唯一的变量是二氧化碳,除二氧化碳不同外,其它条件如光、土壤浸出液等都相同.因此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甲和丙.
考点: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18、 D
【解析】
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其中B点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为0,B点为零界点,从A开始到B都有光,只是光越来越强,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相等。而BD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制造的氧气逐渐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有机物开始积累。点D以后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
【详解】
有分析可知:AD段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加强,呼吸作用并没有减弱,A错误。该曲线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不断加强,最后趋于稳定,B错误。DE段表示植物体光合作用趋于稳定,C错误。AB段(不含A、B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 A
【分析】
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详解】
花卉作为绿色植物,放在居室中能够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还会增加居室中氧气的含量,但是到了夜间它们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夜间卧室内放置花卉过多,就会与人争夺氧气,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所以夜间卧室内放置花卉过多,就会影响人的健康,原因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与人争夺氧气。故选A。
【点睛】
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而光合作用只在光下才能进行。
20、 C
【分析】
绿色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储存有机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分解有机物,识图分析作答。
【详解】
据图分析:图中0时~6时AB段、18时~24时CD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说明植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如排出二氧化碳的量多,此时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减少,并且B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少。6时~18时BC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说明植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比释放出二氧化碳的量多,也就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得以积累,18时C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正确。
【点睛】
理解掌握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的曲线图解。
21、 D
【分析】
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进入B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碳;C中澄清的石灰水是为了验证B中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详解】
A、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进入B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正确;
B、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正确;
C、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由于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正确;
D、由于新鲜的豆苗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现象;因此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才能确保实验的准确性,错误。
【点睛】
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解答时可以从呼吸作用的条件、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方面来切入。
22、 B
【解析】
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A正确;
储存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是为了散失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而不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B错误;
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作物产量,C正确;
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D正确。
23、 D
【解析】
据图分析:由于该绿色植物放入密闭瓶中,密闭瓶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表示只有呼吸作用或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密闭瓶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详解】
A.ab段开始时没有光照,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大约在4时逐渐有光照,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到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A不正确;
B.在c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使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下降,B不正确;
C.在bd段植物进行的生理作用除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还有蒸腾作用,C不正确;
D.d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18时之后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d点植物体内积累有机物总量最多,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题关键是掌握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并结合实际分析曲线图,对各曲线段上升或下降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24、 B
【解析】
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共生;如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所以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呼吸作用.
故选B
【考点定位】呼吸作用的概念。
【名师点睛】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进行分析解答。
25、 C
【解析】
A、气体①被甲利用,产生氧气,由此可知,甲表示光合作用,①表示二氧化碳,A正确;
B、甲为乙过程提供氧气,乙过程向甲提供①二氧化碳,由此判断乙表示的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就是光合作用的产物,B正确;
C、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而不是光合作用,C错误;
D、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植物叶片互相遮挡,下面的叶片接受不到充足的阳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C。
26、 D
【分析】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详解】
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因此a表示氧气,A表示呼吸作用,A正确;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B表示蒸腾作用,B正确;
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b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光合作用,C正确;
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D错误。
【点睛】
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7、 A
【解析】
光合作用必需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A错误;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B正确;
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C正确;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D正确。
28、 D
【详解】
试题分析:A、ab段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增多,A错误;
B、bd段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所以二氧化碳减少,B错误;
C、早上6点到傍晚18点,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以d点氧气浓度最高,C错误;
D、早上6点到傍晚18点,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d点有机物积累最多,D正确。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难题,属于理解层次。
29、 B
【解析】
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十分旺盛,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大量的热量,并产生二氧化碳。种子萌发需要满足自身的条件:种子是活的,胚是完整的,且以度过休眠期,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详解】
A瓶风干的种子缺少水分不能萌发,呼吸作用较弱,C瓶中煮熟没有生命力不能呼吸,D瓶灭菌后的种子没有活性,浸水后不能萌发,只有B瓶种子萌发,正是呼吸作用非常旺盛的时候,释放热量最多,瓶内温度最高,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呼吸作用的强弱。
30、 B
【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分解能产生二氧化碳。
【详解】
图示甲所示的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植物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装置内的气体减少,压力下降,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左移动,AC对甲图的判断不正确;乙图中碳酸氢钠分解能产生二氧化碳,使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而使光合作用加强,产生较多的氧气,装置内的气体增多,压力升高,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右运动,因此对乙图的判断,B正确,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
分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原料、产物的变化。
31、 D
【分析】
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到肺泡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详解】
若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则ab段表示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可能血液在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随呼吸运动排出,bc段表示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可能是血液流经全身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故A错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携带氧气的作用,若y表示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剧烈运动前后血红蛋白含量不可能减少,故B错误;健康人在进食一段时间后,小分子葡萄糖被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血糖浓度会增高,胰岛素有调节血糖的功能,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从而使血糖降到正常水平。故C错误;种子储藏要低温、干燥。若y表示某粮库内种子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则种子储藏时在b点比c点的效果好,因为b点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小,证明此时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少。故D正确。
32、 D
【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因此,绿色植物只有在白天有光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活细胞无时无刻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详解】
由图可知,1过程产物中有氧气,因此1表示光合作用,a是二氧化碳,b是有机物,反应条件①表示:叶绿体和光;2过程消耗氧气,因此2表示呼吸作用,反应条件②表示:线粒体。故A、B正确;光合作用只在有叶绿体的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在活细胞中都能进行,故C正确;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晚上都能进行,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两种生理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33、 B
【解析】
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及时灌溉,施肥、治虫增加产量,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A错误;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属于呼吸作用原理的利用,B正确;光照时间越长,增加光照强度,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C错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D错误。
34、 A
【解析】
A、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蔬菜产热受到呼吸作用的影响。A正确;B、蒸腾作用是植物叶片向空气中散发水蒸气的过程,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D、运输作用是植物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过程。故选A
【考点定位】呼吸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本质。
35、 A
【分析】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①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利用光照,强植物的光合作用。②大棚增施有机肥,通过有机肥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被水淹的植物体,由于水把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土壤,造成土壤中缺氧,根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从而使根的生命活动减弱甚至死亡,根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和无机盐供植物体利用,植物体就会因缺水水分和无机盐而死亡;④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大棚夜间增加照明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⑤中耕疏松土壤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⑥花盆底部留孔比较透气,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故选A。
【点睛】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根的呼吸是经常考查的内容,需要同学们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36、 B
【分析】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详解】
白酒的酿造过程要经过霉菌的糖化和酵母菌的发酵等阶段,酸奶制作过程需要乳酸菌发酵,A不正确;制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生物的营养方式有自养和异养之分,而异养中又分为寄生和腐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外或体表吸收其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叫寄生,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的叫腐生。酵母菌、香菇是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的因此属于腐生,B正确;根据氧对呼吸作用影响的原理,在贮存蔬菜、水果时就降低氧的浓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蔬菜的储存时间,不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C不正确;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识记参与酒和酸奶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其制作的原理及条件。
37、 D
【分析】
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详解】
通过合理密植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A正确;适时松土可以让空气进入土壤,从而有利于根细胞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B正确;白天,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温室与外界相对隔绝,导致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所以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产量,C正确;呼吸作用不仅在夜晚进行,还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夜晚不进行,D错误;故选D。
【点睛】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
38、 C
【分析】
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其中B点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为0,B点为零界点,从A开始到B都有光,只是光越来越强,B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而BD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有机物开始积累。点D以后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曲线AB段表示光照较弱时,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大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故A错误;
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只不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故B错误;
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同,于是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刚好全部用于光合作用,表现为植物没有从外界吸收CO2,故C正确;
曲线从A到C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但是光照强度大于D后光合作用趋于稳定,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9、 B
【解析】
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
①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适宜光照下,六小时后烘干称重得a,因为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②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黑暗处,六小时后烘干得b,只进行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设原叶片烘干称重得x,6小时内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为m,6小时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量为n,则a=x+m-n,b=x-n,可求得m=a-b。
故选:B。
【点睛】
熟练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0、 A
【分析】
室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结合图示信息分析答题。
【详解】
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当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吸收量,棚内二氧化碳量升高,反之二氧化碳量降低。作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该棚内的二氧化碳 呈现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化,每天日出前(7时左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积累在棚内,使二氧化碳达到最高值。在a点,此时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最低,所以打开通风口的目的补充大棚CO2,以利于棚外二氧化碳进入棚内,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
故选A。
【点睛】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时间、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据此可以很好的在农业上进行运用。
41、 D
【分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
图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是光合作用,因此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因此乙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因此Ⅰ是呼吸作用。
故选D。
42、 A
【分析】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
与植物的三大作用有关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叶片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和水分散失的门户,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主要通过气孔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叶肉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光合作用主要就是通过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产生氧气孔,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氧气。如果把某株盆栽植物的部分叶片正面和背面都用凡士林涂抹,气孔受堵,就会影响到水分和气体的进出,从而影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以及光合作用等生理功能的进行,A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可结合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来分析。
43、 B
【解析】
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A正确;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B错误;叶的蒸腾作用强度会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C正确;气孔也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叶片上气孔的开放程度会影响植物的气体交换,D正确。
44、 B
【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与温度有关,我国新疆产哈密瓜地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烈,晚上,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由于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因此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综上所述A、C、D选项错误,只有B选项正确。
45、 B
【分析】
从不同细胞的特殊结构与不同功能的角度分析。
【详解】
红细胞数量多,且富含血红蛋白,有利于输送氧气,A不符合;神经元的细胞体有许多突起,有利于获取并传递信息,B符合;叶肉细胞中含有许多叶绿体,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C不符合;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细胞膜,D不符合;故选B。
【点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结合生物学知识具体分析。
46、 B
【分析】
依据题意和图示可知:图中AB段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逐渐增多,表明植物光合作用慢慢开始;B、F点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为0,表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CD段随着气温增高,蒸腾作用增强,水分散失增多,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作用速率下降;DE段,气孔开放,二氧化碳供应恢复正常,光合作用增强;EF段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逐渐减弱,直至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FG段光合作用继续减弱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直至为0。
【详解】
于A点后二氧化碳的释放吸收量逐渐增多,说明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图中D点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B正确;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下降引起,C错误;EF段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在减小,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在逐渐减弱,但是其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D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7、 A
【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强弱与温度等有关。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可以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
【详解】
温室内尽量保持昼夜温度差,以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如果保持昼夜温度恒定,导致夜晚呼吸作用过强,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故A错误;瓜类和豆类轮作能够利用豆类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力,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故B正确;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光照,有利于提高大棚蔬菜、瓜果产量,故C正确;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等。
48、 B
【分析】
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而减少,后由于长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增加。
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详解】
A.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而减少,后由于长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增加;因此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是先减少后增加,A正确;
B.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不是增加,B错误;
C.图丙中开始时没有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随后与横座标的交点是光补偿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接着上升过程表示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最后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C正确;
D.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生命活动中的曲线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49、 C
【解析】
试题分析:践踏草坪会使草地中的土壤板结,而板结的土壤,其土壤颗粒间的间隙减小,其中氧气含量就减少,因此根的呼吸作用减弱,从而使的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影响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甚至造成植物体的死亡.因此不能践踏草地.
考点: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50、 A
【详解】
A、稻谷入仓前晒干,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A正确。
B、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而农田水淹后,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B错误。
C、用粗糙的瓦盆养花,让根获得更多的氧气,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C错误。
D、农田土壤板结后及时松土,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D错误。
故选A。
51、 A
【分析】
呼吸作用是所有活细胞内,利用氧气,将线粒体内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呼吸作用表达式:有机物(贮存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详解】
呼吸作用是所有活细胞内,利用氧气,将线粒体内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由分析知道: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为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关键抓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只要是活的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
52、 D
【分析】
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植物的叶释放氧气的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通过曲线可知光合作用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强,随后趋于稳定。根据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相互依存,过程相反。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因此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一定同时进行。据此解答。
【详解】
试题分析:AB段释放出的氧气量为负值,说明此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超过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即呼吸作用的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B点释放出的氧气量为0,说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等于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即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BC、CD段释放的氧气量为正值,说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少于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即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53、 D
【分析】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与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部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