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与同学们谈地理学习目标: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地理学科的作用。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学习重点: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作用和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讨论法、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地理新概念(讨论交流)1.“地” 。2.“理” 。 导学活动二:地理学科内容(讨论后思考分类):3.与自然相关的地理问题: 。4.与政治经济相关的地理问题: 。5.与风俗文化相关的地理问题: 。6.地理课上我们要探究 的奥秘,了解 、 、 的地理环境,以及一些 和 现象,理解 与 的关系。导学活动三:地理学科的作用:7.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 ,与 和谐相处。8.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 观念和 意识,走 的道路。9.学习地理,使我们会用 和 的眼光地分析问题;10.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 。我们会从统计数字和图表中,分析地理事物的 ;会从各种地图中,分析地理事物的 ;会从各种遥感图片中,分析地理事物的 。会读图、用图,还能够增强我们的 。导学活动四: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11.要善于 ,发现问题。12.要会读 ,熟练运用。13.要联系 ,勤于实践。 14.要放开手脚,拓宽 。 达标练习:1.把下列现象归类:(连线)交通运输的分布 人文地理针叶林的分布 河流的形成 经济地理蒙古包赛龙舟 自然地理工业主要分布在城市城市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思考唐河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你的想法和建议。4.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5.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什么?举例说明。6.从P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十名的国家中,可以直观地看出 就站了六个国家,该地区是世界上 最集中的地区。7.从我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人口分布 ,大致以 为界。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2.学会运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3.掌握纬线的特点。4.掌握纬度的变化规律。5.锻炼观察、分析和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二、学习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纬线的特点。3.纬度的变化规律。三、学习难点: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四、学习方法:顺序记忆法、读图法、数字记忆法、讨论法、模型法、观察法 归纳法五、导学活动:导学活动一: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P2—3)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 的假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用事实证实了地球是一个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地球是一个球体。2.读图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 出发,经过 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 海峡,进入 洋,1521年到达 群岛,向西穿过 洋 ,绕过非洲南端的 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导学活动二:地球的大小(P3图1。2)3.读图1.2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___ 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_ _ 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 千米。4.做P4的活动题。导学活动三:地球仪和纬线的特点(利用地球仪P5图1.4和P6图1.6)5.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 。看地球仪说出地轴、北极、南极、纬线、经线。6.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 转动,在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_ 转动7.观察地球仪: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 。赤道纪念碑的位置在 。8.读P6图1.6,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 ,纬线指示 方向。9.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 ,到两极缩为_ _ 。赤道以北称___ ,以南称 。导学活动四:纬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地球仪和图1.9和经纬网模型)10.零度纬线又叫 。90度纬线又叫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 为界。11. 以北的纬度叫北纬, 以南的纬度叫南纬,南北纬各________度12.纬度分北纬和南纬,习惯上用英文字母“ ”、“ 分别作为北纬和南纬的代号13.赤道两侧度数相同的纬线怎样区分?那一条纬线不标注?14.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的纬度是 度15.从赤道到两极纬度是怎么变化的?16.度数自南向北增加的是 纬度,度数自北向南增加的是 纬度。17.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范围: ;中纬度范围: ;高纬度范围 。六、达标练习1.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6357千米 B.6378千米 C.6371千米 D.4万千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的纬线都是圆 B.纬度最大是180°C.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圆 D.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变大4.阅读P6图1.11,总结纬线的特点:纬线概念形状特征指示方向标度范围零度线的确定度数的变化规律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最长的纬线5.将下列纬度与其对应的纬度范围和所处半球用直线连起来:A.55°N 低纬度:南半球B.69°S 中纬度:北半球C.19.5°S 高纬度:南半球D.89°N 高纬度:北半球6.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B.坐地日行八万里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7.以下不属于纬线特点的是 ( )A.所有纬线都是圆圈 B.所有纬线长度不一定相等C.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8.赤道的长度约为 ( )A.6371千米 B.4千米 C.4万千米 D.5.1亿千米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 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弄清经纬线的区别。二、学习重点:1.经线的特点。2.经度的度数的排列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三、学习难点: 1.经度的度数的排列规律2.东西半球的划分。四、学习方法:模型法、读图法、画图法、练习法、顺序记忆法、观察法、图形记忆法、空间想象法五、导学活动:导学活动一 :掌握经线的特点(阅读P7图1.9内容并结合地球仪)1.在地球仪表面,连接 并垂直于 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 方向,各条经线长度都 。经线以东为 (用字母 表示),以西为 (用字母 表示)。2.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 。经度之和为 (度)的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 的两个半球。导学活动二:经度的度数的排列规律(看自己的地球仪、图1.9和P8回答下列问题)3.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 作为经度的起点线。0°经线又叫 。4.经线的最小度数是多少?最大的是多少?5.同一度数的经线有几条?如何区分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6.东经经线的度数排列有什么特点?西经经线的度数排列有什么特点?导学活动三: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读图1.11)7.国际上习惯用_________________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界线。8.20°W 以 160°E以 属于西半球;20°W以 160°E以 属于东半球;0°经线属于 ,180°经线属于 。9.完成课本P8的活动题。导学活动四:弄清经纬线的区别10.观察比较地球仪的经纬线,填出下表内容:纬线经线概念形状特征指示方向标度范围零度线的确定度数的变化规律划分半球的界线11.判断下列经线所属的东西半球:5°W 10°W 15°W 165 °E 170 °E 175 °E20 °E 50 °E 150 °W 80 °W 60 °E 120 °W六、达标练习1.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西方向的起点线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东西经度的分界线2.与东经120度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A.90 ° B.E 60 °W C.150°W D. 0 °3.东半球指 ( )A.20°W以东至160°E以西的半球 B.160°W以东至20 °E的半球C.180°W以东至0°经线以西的半球 D.任意经线圈平分的半个球4.观察地球仪:180°E和180°W是一条经线吗? 。5.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 )A.经度0°、纬度0° B.经度180°、纬度0°C.160°E、纬度0 ° D.20W°、纬度0°6.经度和纬度都是0 °的地方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7.综合题(1)读右图回答问题 ①A、B两点的经纬度是:A 、B_ ②A、B两点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A 、B ③写出A、B两点所在的纬度范围(高纬、中纬、低纬 ) A B (2)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A点经度是 ,B点的纬度是 。 ②在图中画出180°经线与赤道的交点,并标上字母C 。 ③从东西半球来看,A点位于 半球。 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1.会在经纬网上找点的经纬网坐标或根据坐标描点。2.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 和高中低纬度位置。3.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的相互位置。二、学习重点难点:1.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根据经纬度定位置。2.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三、学习方法:读图法、画图法、空间想象法、比较法、坐标法四、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复习归纳旧知)1.经纬网上的经度和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2. 如何判断经纬网上的经度和纬度的符号?3.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判断4.判断要点:东经的度数向 增大;西经的度数向 增大;北纬的度数向 增大;南纬的度数向 增大。反之,度数向东增大的即是 ;度数向西增大的即是 ;度数向北增大的即是 ;度数向南增大的即是 。经度在20°W—0°—160°E为 半球,160°E—180°—20°W为 半球。导学活动二5.什么是经纬网?经纬网的作用是什么?导学活动三:6.读出下列点的经纬度 A B C 7.从南北半球看,在北半球的是 ,在南半球的是 8.从东西半球看,在东半球的是 ,在西半球的是 9.说出各点的相对方向10.判断它们所属的高中低纬度范围11.做P10活动题五、达标练习1、读下列两图,完成要求:(1)注出A、B两经线的经度(2)两条经线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位于西半球的是 。(3)与A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的度数是 ;(4)与B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的度数是 2.某海上救援队收到一远洋捕捞船的求救信号,得知轮船遇难地点的经纬度为(20°S、20°W),请在下列经纬网图上找出遇难轮船所在的位置是 ( ) A、① B、② C 、③ D、④ 3.同学们,如果从你所在的地方向正北走1000米,然后向正西走1000米,再向正南走1000米,最后再向正东走1000米,能否回到原来的位置?为什么?4.地球上有这样的地方吗?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说明你的理由。5.画一幅经纬网图并在图中标出下列各点的位置:E(30°S,70°W )F(10°N,10°W)G(10°S,60°W)H(30°N,50°W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基本特征,并进一步学会列表比较的地理学习方法。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二、学习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特征和地理意义。三、学习方法:观察观察演示法、读图法、列表比较法、想象法四、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地球的自转对照地图册,自学课本P11—P12(包括“阅读材料”和“活动”),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绕着 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北极上空往下看是 针南极上空看是 针),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也就是 。3.由于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 ,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 ,未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 。4.地球不停地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导学活动二:地球的公转(阅读P13第一段第二段和图1.18)5.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 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6.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 。7.地球不停的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导学活动三8.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和意义自转公转定义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地理意义达标练习(约10分钟)1.地球自转是 ( )A.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 B. 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C.绕着太空不停地旋转 D. 绕着北极星不停地旋转2.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 B. 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旋转C. 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旋转 D. 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旋转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A.一天 B.一年 C.24小时 D.365天4.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地球的自转和不透明性C.地球的自转和透明性 D.地球的公转和不透明性5.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相同的是 ( )A.方向 B.周期 C.速度 D.产生的地理现象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方向是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⑷地球自转在地球上产生了 和 现象。7.(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像什么形状?(2)地球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3)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地球公转的特征。2.季节的划分。3.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二、学习重点难点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三、学习方法:演示法、读图法、画图法、联系实际法、练习法四、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地球的公转过程和季节的划分1.读图1.18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公转模型填下图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我们进一步分析:中午 →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能量 , →气温 。早晨和傍晚→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能量 →气温 。归纳: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由于太阳照射地面的高度差异,造成气温差异。 同理,在地球上,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由于太阳照射地面的高度(或叫太阳高度)的差异,造成各地的气温差异,从而形成四季。3.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 ,即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则是 季,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 季。导学活动二: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思考P15的活动题,回答下列问题。4.每年12月22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时间逐渐 ,到了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一年中昼长时间最 的一天;5.每年6月22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时间逐渐 ,到了12月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昼长时间最 的一天。6.当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的春、秋分日时,全球任何地方都是12小时昼,12小时夜,即 平分。7.每年12月22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到了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 的一天;8.每年6月22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到了12月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 的一天。达标练习1.在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的是 ( )A. 一个点 B. 一个面 C. 一条线 D. 整个地球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 ) A.自东向西转 B.逆时针转 C.顺时针转 D.自西向东转3.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 A.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后 B.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 C.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后 D.9月23日和12月22日前后4.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 )A.昼夜 B.昼夜更替 C.昼夜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5.当中国的学生放寒假时,澳大利亚的学生可能在 ( )A.春游 B. 参加秋季运动会 C.滑雪 D. 夏令营6.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时太阳直射在 ( )A.北回归线上 B. 南回归线上 C.北极圈 上 D.赤道上7.郑州地区,白昼最长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 冬季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名称、范围和各带的气候特征、产生的地理现象。二、学习重点: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名称、范围和各带的气候特征、产生的地理现象。三、学习方法对应法、对称法、读图法、填图法、数字法四、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地球上五带的划分1.五带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 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2.五带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3.看P14图1.9识记五带的分界线及范围: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4.各带的气候特征:热带: ;寒带: ;温带: 。5.各带产生的现象:热带: ;寒带: ;温带:既无 又无 。导学活动二6.读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完成:(1)写出ABCDE所代表的五带名称:A、 B、 C、 D、 E、 (2)在图中纬线上填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并给对应的纬度加上正确的纬度符号。(3)在图上( )中填上“有”或“无”,以表示该带有或无该种现象。导学活动三7.(1)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哪一带?(2)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哪两个带?(3)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哪两个带?(4)四季变化明显的是哪两个带?(5)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哪一带?五、达标练习1.中纬地区夏季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 ,冬天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 ,秋天和春天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比夏季 ,比冬季 ,我国大多数地区能够明显地感受到 的变化。2.人们根据太阳的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温度带: 带、 带、 带、 带和 带。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 ) A.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南界线 B.南回归线是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北界线 C.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 D.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 4.唐河县地处 ( )A.南温带 B. 北温带 C. 热带 D. 北寒带5.地球上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 )A.植被的特点 B.动物的特点 C.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D.有无特殊自然现象6.连线题: ①赤道 A.66.5°N ②北回归线 B.66.5°S ③南回归线 C.23.5°N ④北极圈 D.23.5°S ⑤南极圈 E.0°7.自定义填图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会说出什么是地图的三要素。2.能写出比例尺及其换算公式.3.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4.理解图幅一定,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二、学习重点1.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2.理解图幅一定,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三、学习方法比较法、练习法四、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地图三要素读课本P16回答下列问题:1.地图三要素是指__、__、__。2.写出比例尺的三个公式。导学活动二:比例尺的形式读课本P17第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3.地图上比例尺的形式有_ 、_ 、 _三种形式。导学活动三:比例尺的大小比较①规则: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分数,所以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大小比较是相同的,分子相同(一般是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②方法:若出现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先把所有形式的比例尺换算成分数式,并把分子统一为1,然后按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就可以了。给出三种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怎样比较大小?数字式:1:50000或1 / 50000线段式:0___40千米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600 0000厘米导学活动四: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的关系4.读P22图1.31和1.32,说说在图幅一定的情况下,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详略有什么关系。达标练习1.小明在图上量算得学校到居住区的直线距离为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4000米,该图的比例尺是 ( )A.1:2000 B.1:4000 C.1:20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0厘米2.若地球按1:20000000制成一个地球仪,则地球仪的赤道周长是 ( )A.40厘米 B.20厘米 C.200厘米 D.400厘米3.根据下列各幅地图比例尺判断,其中比例尺最大的地图是 ( )A.甲图的比例尺是1:25000 B.乙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C.丙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 D.丁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 4.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 )A.1:6000000 B.1:600000C.1:12000000 D.1:120005.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A.1:10000000 B.1:1000000 C.1:100000 D.1:100006.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 ) A.1:4000000 B.1:16000000C.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距20米 D.1:240000007.某幅地图的比例尺为1:4000000,在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A.50千米 B.100千米 C.200千米 D.250千8.一条公路的实地距离是怎么计算出来的?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会在普通地图、有指向标的地图、有经纬网的地图和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确定方向。2.了解和掌握常用的图例。二、学习重点难点有经纬网的地图和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确定方向。三、学习方法读图法、分解法、图形记忆法、坐标法四、导学过程导学过程一:看地图册P10中间的三幅图思考:1.在普通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导学过程二:3.课本P15的活动题1、2导学过程三:看课本P14图1.23思考:4.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5.思考:在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导学活动四:图例:(1)概念:图例是地图的语言。(2)记住一些常见图例(课本P14图1.24)五、达标练习1.在普通地图上,按照______来确定方向.2.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让指向标的箭头___ ,然后按照 ______ 来确定方向.3.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___方向,纬线指示___方向4.甲地位置在40°N,116°E的交点上,乙地的位置在30°S,20°W的按比例点上,乙在甲的 (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5. 读图判断图中A地在B地的什么方向 ( )A.正南方向 B.正北方向 C.正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6.判断:(1)图中村庄在桥梁的什么方向? A.东北 B.西南 C. 北 D.西(2)林地在耕地的什么方向?A.东南 B.南 C.东 D.东北7.甲地的经纬度是(31°N、165°E),乙地的经纬度是(28°S、25°W),则甲地在乙地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8.读右边的经纬网图,回答问题。(1)C在A的 方(2)A在C的 方(3)A在B的 方(4)B在A的 方(5)B在C的 方(6)C在B的 方(7)C在D的 方(8)D在C的 方9.在北半球中纬度的野外地区,利用地形地物辨认方向的方法有 ( )A.寺院的大门总是朝北开 B.树木朝南的一侧枝叶繁茂C.树桩的年轮线南侧较密 D.较潮湿且长有青苔的是山地南坡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1.如何阅读地图。2.怎样选择适用的地图。3.地图的种类。二、学习重点1.如何阅读地图。2.怎样选择适用的地图。三、学习方法读图法、绘图法、练习法四、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如何阅读地图1.学会在地图上 、 、 ,我们就能够阅读地图了。2.P18活动题1、2导学活动二选择适用的地图3.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反映 。根据 ,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4.地图的比例尺有大有小,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表示的 和 不一样。我们应该根据需要选择 的地图。5.P22活动题1、(2)导学活动三地图的种类6.地图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 和 两大类。其中,自然地图包括 、 、 、 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 、 、 、 等。7.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图家族不断壮大,例如, , 等。8.P22活动题2达标练习1.小明周日要到离家较远的姑姑家,他应该参考的地图最好是 ( ) A.本市政区图 B.本市交通图 C.本市旅游图 D.本市地形图2.地图的种类很多,下面各项使用的目的与地图类型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外出旅游,参考导游图 B.去市内动物园游览,要找交通图C.找海湾战争发生的地点,应找世界政区图 D.找墨西哥大地震的位置,查阅世界地形图3.卫星影象可以 、 地反映地面物体和现象的变化情况,如 、 、 等。4.在车载导航仪显示屏上,驾驶员可以选择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 ,查看所在 和 。5.现在,人们能够利用 、 等运载工具,能够大范围高精度快速地记录和传输地理信息。根据 和 等资料编制地图,可以快速准确地反映地表各种事物的变化。6.连线题:①介绍学校概况 A.中国政区图 B.世界政区图②想知道电视新闻联播中提到 C.学校平面图的地方位于什么位置 D.本地旅游图 E.地形图③给外地来旅游的亲戚朋友介绍 F.交通图和设计旅游线路 G.工业图 H.商业图④为登山比赛选择最佳路线 I.人口分布图⑤表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J.卫星云图 经济状况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海拔与相对高度。2.学会判读地形图,能够通过等高线判读各种地形。二、学习重点学会判读地形图,能够通过等高线判读各种地形三、学习方法图形示意法、读图法、绘图法、比较法、模型法四、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海拔和相对高度1.阅读课本 P24图1.34及第二段文字,观察上面地形剖面图,把海拔和相对高度填在相应位置并回答问题,甲山的海拔是( )米,甲山和乙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2.海平面的海拔为 米,海拔一般用 作单位。高出海平面的海拔为 (正数、负数),低于海平面的海拔为 (正数、负数)。导学活动二:等高线 4.等高线5.等深线6.等高线地形图仔细观察图1.35,参考第四段文字思考7.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8.等高线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导学活动三: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读图1.36,理解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示意图9.连线 A.山峰 ①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B.陡崖 ②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C.鞍部 ③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D.山脊 ④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E.山谷 ⑤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达标练习1.下图是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四图中属于山谷的是 ( )A.B.C.D.2.珠穆朗玛峰最高处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4米,两地的相对( )A.8998.43米 B.8690.43米C.8792.43米 D.9998.43米3.下列等高线中,表示山脊的是 ( )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状,若曲线向高处方向凸出时,该处的地形部位应是下列的 ( ) A.鞍部 B.山脊 C.陡崖 D.山谷5.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采用的等高距为 米;图中A点的海拔约 米。(2)图中字母所在处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 C D E F G (3)图中A处位于周庄的 方向;A处位于王庄的 ;C地位于D地的 方向。(4)若在图中所示范围内修建一座水库(假设其它条件均附后邀请)从地形角度考虑,请在图内选择合适的水库大坝的位置,并用字母“M”标在图上。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2.会绘制地形剖面图。二、学习重点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三、学习方法读图法、绘图法、比较法、阅读法、联系实际法四、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1.在绘有 和 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 和 ,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深度)范围,需要查看图上所附的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 ,用黄色或黄褐色表示 ,白色表示 ,蓝色表示 导学活动二 陆地类型地形3.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 、 、 、 、 。 4.平原地区的海拔等于或小于 米,宽广平坦;丘陵的海拔一般不超过 米,地势起伏大;高原的海拔一般在 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 ,内部起伏较为 ;山地的海拔一般在 米以上,具有耸立的 、 陡峭的 ;盆地的四周 ,中间 。5.P28活动1、2导学活动三6.阅读课本P28的活动题,绘制地形剖面图达标练习1.下列几种地图中,与等高线无关的是 ( )A.经纬网地图 B.地形剖面图C.等高线地形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越深,则表示海洋深度 ( )A.越浅 B.不深不浅 C.越深 D.视具体情况而定3.读右边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⑴敌军指挥部在我军指挥部的 方向。⑵我军指挥部的海拔是 米。与敌军指挥部的相对高度是 米。⑶在图中量得我军阵地与敌军阵地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在我军阵地内有最远射程为30千米的大炮,问敌军阵地是否在我军大炮的射程之内?答: ⑷在我军进攻的A、B两条线路中,经过陡崖的线路是 ,经过坡度较缓的路线是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⑴形状: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⑸经、纬线的特点:特 点经 线纬 线形状特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长度特征经线长度都相等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西经) (东经)愈向西愈大 愈向东愈大4.利用经纬网定位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2.地球的公转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⑸产生的现象: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3.地球的五带三、地图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⑴比例尺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⑵方向的判读: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⑶图例和注记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8中的图1.26) 铁路 国界 山峰2.地形图的判读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⑴地图常见种类: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的详或略大比例尺小详细小比例尺大简略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字母填到 相应的答案栏中。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我们常说的“人类的家园”是指 A.我们的家庭 B.我们的家乡 C.我们的祖国 D.整个地球2.有关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纬线都是半圆状 B. 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C. 所有的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 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0°经线和180°经线的经线圈 B. 西经10°和东经170°的经线圈C.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D. 西经90°和东经90°的经线圈4.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 赤道上 B. 北极点上 C. 南极点上 D. 本初子午线上5.本初子午线是 ?? 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6.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A.西经30度,北纬30度 B.西经10度,北纬10度C.东经170度,南纬30度 D.东经175度,北纬10度 7.关于图1-1中P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P点的纬度是20°,经度是15° B.P点的纬度是20°N,经度是15°E C.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东半球 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南半球8.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准确说法是 A. 顺时针方向 B. 逆时针方向 C. 自东向西 D. 自西向东9.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人们将这一天称为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10.下列各点中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A.东经30度,南纬50度 B.东经50度,南纬30度 C.西经80度,北纬20度 D.西经20度,北纬80度 11.当我们开始愉快的暑假时,澳大利亚正处于一年中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我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在五带中的 A.热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北温带 13.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14.有地图指向标的地图,其指向标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一般为 A.东向 B.南向 C. 西向 D. 北向15.在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通常是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D.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1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什么颜色表示A.黄色 B.蓝色 C.绿色 D.褐色? 17.绘制某所中学的平面地图,其图幅大小与所选用的比例尺是相对应的,规律是 A.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小 B.图幅越小,比例尺越大????????? C.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大D.图幅大小与比例尺无关18. 图1-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正确的说法是 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 D.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19.图1-3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一位同学想了解我国的首都——北京在哪里,应查阅 ?? A.中国政区图 ? B.城市导游图 ?? C.中国气候图 D.世界政治地图 二、读图答题(60分)1.读图1-4,回答问题:(16分) (1)分别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的箭头。(4分) (2)在相应位置标注北半球的夏至日与冬至日、春分日与秋分日。(4分) (3).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8分)2.读图1-5,回答下列各题:(20分)(1)填写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10分) A B C D E (2)B与C之间的界线是 ,D与E之间的界线是 。(4分)(3)有太阳直射头顶的是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一年中四季变化明显的是 。(填字母)(6分)3.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24分)(1)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 ,北京市地图的比例尺是 。(4分)(2)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近,但比例尺较大的是 ,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大的是 ,所表示的内容较详细的是 。(6分)(3)一般地说,相同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 ,表示的内容越 。(4分)(4)量算一下北京城区到天津城区的铁路线大约是多少?(10分)第二章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半岛、洋、海、海峡的概念。二、学习重点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三、学习方法读图法、数字法、图形记忆法、比较法四、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海陆面积比例阅读课本P30页和图2.1和图2.2及第一、二段文字,回答:1.地球表面 _%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_%,概括地说,地球上 分是海洋, _分是陆地。2.地球表面积 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占 平方千米,陆地面积约占 平方千米。导学活动二:海陆的半球分布阅读课本P30页第三段文字,回答:3.世界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 _。陆地主要集中在 _,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 _;海洋大多分布在 _,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 _。4.读图P31页的图2.3、图2.4以及地图册的政区图。(1)地球上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 陆地面积。(2)是地球上以东经178°28′,南纬47°13′为中心的半球。该中心点位于 _(国家名)。 地球上以西经1°32′,北纬47°13′为中心的半球。该中心点在 (国家名)。导学活动三:读图P32页图2.5回答:5.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陆地叫_______半岛是陆地伸进 的凸出部分。请你列出你所知道的半岛 。6.四周被海水包围,面积较小的陆地是 。请你列出你所知道的岛屿名称: 7.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8.大洋的边缘部分叫 ;海峡是沟通两个 的狭窄水道。请你列出你所知道的海峡 。达标练习1.加加林为什么把地球叫水球? 2.为什么把地球叫地球而不叫水球?3.观察地图册无论如何等分地球始终是以海洋居多吗?4.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基本概念。5.画一幅包括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地理事物的简图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看地图或地球仪快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2.想着地图和地球仪说出世界海陆分布特征3.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各大洲的轮廓图二、学习重点 想着地图或地球仪快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三、学习方法读图法、顺序记忆法、相对记忆法、经纬线定位法四、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1.看图2.6东半球和西半球各自分布的主要大洲。2.看地球仪说出全部位位于南半球和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3.看地球仪或地图,按由东向西或由西向东说出赤道穿过的大洲和大洋。4.看地球仪或地图,按由东向西或由西向东说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穿过的大洲和大洋。导学活动二:看世界全图5.说出各大洲所临的海洋.6.各大洋周围环抱的大洲导学活动三认识并识记洲界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 ,面积最小的洲是 面积最大的洋是 ,面积最小的洋是 。8.亚欧洲分界线是 ,亚非洲分界线是 ,亚洲、北美洲分界线是 ,欧洲、非洲分界线是 ,南北美洲分界线是 。导学活动四:课本P35页的活动题1、2、3、4达标练习1.?沟通的大洋连接的大洲所属国家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2.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洋是 3.世界上最大的洲是 ;最大的洋是 ;4.下图中,A洲全部在_______半球上,B洲全部在______半球上,C洲面积居各大洲的第______位,A、B两洲共同濒临______洋,A、C两大洲共同濒临_______洋和______洋,三大洲自北向南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被三大洲环绕的洋是 ;被三大洋环绕的洲是 ;6.亚欧两洲的分界是 山、 河、 山脉;亚非两洲的分界是 ;南北美洲的分界是 。太平洋西部海底的 海沟深达1103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7.轮廓略象“S”形的大洋是 。主要在热带的大洋是 。主要在寒带的大洋是 。主要在热带的大洲 。8.读下图,在东西半球图上填注: a.七大洲的名称、四大洋的名称。 b.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2、掌握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二、学习重点掌握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三、学习方法实例法、观察法、读图法四、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沧海桑田1.阅读P37,P38页文字及图判断正误: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并举例。2. 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和 ,还有 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3.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学活动二:地图上的启示4.在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特别是 和 的轮廓十分相似。5.读P35的图2.16和P36的图2.17及阅读材料回答: 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可以拼合的证据有 、 、 、 等。导学活动三: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阅读“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然后看大陆的漂移三幅不同年代的海陆分布图6.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7.思考大西洋的是如何形成的及太平洋是如何变化的?达标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B.喜马拉雅山地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C.沧海桑田的变化主要是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造成的结果D.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可能触发地震2.讨论试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南极为什么有煤?3.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4.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魏格纳 C.哥白尼 D.哥伦布5.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中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6.根据大陆漂移假说,下列大洋目前不断扩张的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2.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二、学习重点1.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2.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三、学习方法读图法、推测法四、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 大板块拼合而成,即: 、 、 、 、 、 其中 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接的地带 ,有的 ,有的 ,地壳比较 。(课本图中红色梯状表示 ,图中晕线表示 。)导学活动二: 观察P37图2.19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讨论3.图中箭头有几种受力方向,试用书表现一下。4.在世界地图用带状标明两大火山地震带。5.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6.结合板块构造图说明为什么这两大地带多火山地震?7、我国是否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为什么?导学活动三: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洋的变化和山脉的形成过程阅最后一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并看图完成8.板块运动的方向不同使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产生:一是地壳板块发生 ,一是地壳板块发生 。9.张裂运动使地表发生了断裂,如红海的形成,并且大西洋将会继续扩大。 (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举例此种情况还有 。如地中海将会 、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不断 。阅(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举例此种情况还有 。10.观察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并按A—D顺序,注意各幅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一下山脉的形成过程。达标练习1.地球表层由 大板块组成。2.将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与相应的成因用线连接起来①东非大裂谷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②红海将成为海洋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③日本群岛及其火山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④喜马拉雅山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拉伸⑤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消失3.板块与板块 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4.地球上的两大地震火山带是: 地震火山带 和 地震火山带。5.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C.地球上有山脉分布的地带 D.地球上有高原分布的地带6.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国家有 ( )A.加拿大 B.美国 C.俄罗斯 D.日本7.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 ( )A.我国地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B.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C.我国地形多山 D.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8.填六大板块名称图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复习一、大洲和大洋1.地球?水球?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⑶中国载人航天历程:2003.10.15,杨利伟,神舟5号飞船;2005.10.12,聂海胜、费俊龙,神舟6号飞船;2008.9.25,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7号飞船。2.七大洲和四大洋⑴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概念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洋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⑵海陆分布大势: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②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29中的图2.6)③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④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亚、北美:白令海峡。⑶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二、海陆的变迁1、沧海桑田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学说名称学说内容主要证据大陆漂移学说①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②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漂移分离,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①大陆轮廓的吻合性②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似性③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性板块构造学说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②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①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②东非大裂谷,红海的形成与变化。③大西洋的扩张。注意: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右图中字母所代表地理事物名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半岛 B.海峡 C.岛屿 D.群岛 2.南、北美洲位于 ( )A.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 B.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 C.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 D.大西洋与北冰洋之间3.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陆就是大洲????????????????? B.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 C.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 D.大洲比大陆面积大4.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这有利于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撤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据所学知识回答。在楼房里遇到地震时,应如何避震 ( )A.跳楼 B.躲在窗下 C.乘电梯下楼 D.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下、桌下5.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陆地面积为海洋面积的两倍多B.全球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四大洋,它们彼此相通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均位于五个大洲之间D.东半球上陆地大于海洋,北半球上海洋大于陆地6.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非洲 C.南极洲 D.南美洲7.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8.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的海是 ( )A.里海 B.黑海 C.地中海 D.红海9.下列各组地理事物,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 ( )A.苏伊士运河、京杭运河 B.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C.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D.乌拉尔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10.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A.① B.② C.③ D.④11.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12.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气候的变化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读图 “全球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24~25题。13.此次地震中心处于两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14.依据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属于火山地震多发区的是 ( )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B.澳大利亚 C.亚欧大陆内部地区 D.太平洋中心地区15. 世界最大大洋和最小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 )A.太平洋、欧洲 B.大西洋、大洋洲C.太平洋、大洋洲 D.太平洋、亚洲16. 关于大洲名称及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亚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包围的大洲B.乙——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黑种人的故乡C.丙——南美洲——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大洲D.丁——北美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读图回答17—19题。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亚洲,世界上最大的洲 B.②是南美洲 C.③是欧洲 D.④是大洋洲,最小的大洲18.这个半球是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 北半球 D.南半球19. a b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是 ( )A. 20°W, 160°E B. 20°E, 160°W C. 60°W, 120°E D.60°E, 120°W20.下列图表示北半球的是 ( )二、综合题21. 2008年12月26日下午13时45分,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启程,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读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航行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三亚启程进入的大洋是 。(2)索马里位于 洲的东部,该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 ;(3)到达亚丁湾后,护航编队与位于三亚的总部联系,发现该地的时间与祖国时间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4)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及其沿岸地区;我军在途中见到许多向东航行的满载油轮,这些油轮最有可能到达的国家是 。22.读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名称A B C D E F G (2)写出数字代表的大洋名称① ② ③ ④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经线e 和经线f (写出经度度数)(4)E与F之间的分界线a是 运河。A与B之间的分界线b是 运河。(5>图中世界上两大地震带是 、 。23.读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是:A、_ _ _洲,B、____岛, C、____海峡,D、____洋。(2)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图中 点,C点连接了 洋和 洋。(3)某航班按图中箭头方向飞行,其飞行方向是( ) A.向南 B.先向南再向北 C.向北 D.先向北再向南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题(一)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字母填到相应的答案栏中。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答案1.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A.6357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2.地球上最长的一条纬线是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本初子午线 D.赤道3.地球上的经线,正确叙述是A.半径不等的半圆 B.长度不等 C.半径相等的圆 D.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4.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A.季节变化 B.昼夜交替 C.太阳东升西落 D.昼夜现象5.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B.自转周期是一天C.产生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D.形成昼夜交替现象6.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B.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C.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D.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7.镇江的纬度大约是31°N,位于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无法确定8.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9.星期天,我们要去博乐市人民公园游玩,不知如何乘车,应选择A.中国政区图 B.博乐市交通图 C.博州地形图 D.中国交通图10.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A.此地区的地壳原来是海洋,后来上升为陆地B.此地区的海洋面积缩小了C.此地区原来是陆地,现在是海洋 D.此地区的海洋面积在不断扩大11.世界上海陆面积比例是A.各占一半 B.2/3陆地 C.1/4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A.亚洲、大西洋 B.非洲、太平洋 C.非洲、大西洋 D.亚洲、太平洋13.在比例尺为1:20000的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是 A.20千米 B.0.2千米 C.200千米 D.2千米14.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A.亚洲、非洲 B.欧洲、北美洲 C.欧洲、亚洲 D.南美洲、非洲15. 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A.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 B.1:100000000C.一千万分之一 D.1:1000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 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小时。2.由于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 ,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 ,未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 。3.每年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 季,6、7、8三个月是南半球的 季。4.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 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面积最大的半岛是 。6.东、西半球是以 和 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南、北半球是以 为分界线划分的。7.地图的三要素是 , , 。8.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 ,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 。9. 经线的形状是 ,指示 方向;纬线的形状是 ,指示 方向。10.全球共分为四大洋,分别是 , , , 。三、读图答题(40分)1.读甲、乙经纬网示意图,填空:(12分)(1)写出下列各点的地理坐标A B C D (2)上图中位于北半球的点有 ,位于南半球的点有 。(3)B点位于A点的 方向,D点位于C点的 方向。2. 读“地球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1)当地球公转到______位置时,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 日。(2)9月23日前后,地球公转到 位置,此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上。(3)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位置转到C位置时,北半球由 季过渡到 季。(4)在 E 上标明地球的公转方向。(5)当我们在愉快的过寒假时,澳大利亚正处于 季。3.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6分)(1)甲山的海拔是________米,甲山比乙山低________米。甲山在乙山的________方向。(2)B处与H处相比,坡度较缓的是________。(3)A处为________,G处为_ _______。4.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1)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_____大板块。写出图中板块的名称:A B C D E F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3)喜马拉雅山是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4)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是 ,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题(二)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答案1.世界上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大约是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各占二分之一 C.四分之一是海洋 D.三分之二是陆地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半球陆地面积比西半球少 B.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北半球少 C.无论南北半球都是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3.下列关于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就是大洲 B.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C.大洲比大陆面积大 D.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陆地4.我国位于哪个大洲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A.台湾岛 B.海南岛 C.格陵兰岛 D.加里曼丹岛6.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7.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大洋是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8.四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9.下列各大洲中,不濒临太平洋的是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10.亚洲的西面是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欧洲11.四大洋按照面积大小排列,依次是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D.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12.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包围的大洋是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13.阿拉伯半岛位于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非洲板块14.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A.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C.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处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15.下列地理事物中,由于填海造陆引起海陆变化的是A.台湾海峡 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 D.荷兰围海大坝16.它是一个大洋,它的周围多火山和地震;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洋,我们国家就位于它的西岸.这个大洋是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17.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 B.土耳其海峡 C.乌拉尔山 D.苏伊士运河18.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独立成为板块,全球共分为11个板块B.板块是固定的,不运动的C.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地震D.亚洲和欧洲属于不同的两个板块19.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A.本初子午线 B.回归线 C.赤道 D.极圈20.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相交的半圆是A. 两极 B. 地轴 C. 经线 D. 纬线21.习惯上用S表示 A. 东经 B. 西经 C. 南纬 D. 北纬22.有关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 所有经线都相等,所有纬线也相等 C. 赤道是经线,本初子午线是纬线 D.纬线是半圆,经线是圆2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 0°经线和180°经线 B. 20°E, 160°W C. 20°W , 160°E D. 赤道24.“坐地日行八万里”描述的是 A. 地球表面任何地区 B.回归线地区 C.两极地区 D. 赤道地区25.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都是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26.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A.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地球是个球体 D. 地球的旋转方向是自西向东27.下列四个地点中,有阳光直射的是A.上海(约31°N) B.北京(约40°N) C.海口(约20°N) D.厦门(约24°N)28.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相同的是A.方向 B.周期 C.绕转中心 D.产生的地理现象29.经度10°和纬度10°交界的地点有几个A.1个 B.2个 C.3个 D.4个30.能准确地表示地球上任意一点位置的是A.人造卫星照片 B.本初子午线 C.纬线 D.经纬网31.下列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则比例尺最小的是A.中国地图 B.亚洲地图 C.山东地图 D.济南地图32.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应选择A.世界气候图 B.世界政区图 C.中国地形图 D.城市旅游交通地图33.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最低处死海的海拔-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A.8844米 B.9244米 C.12844米 D.8444米34.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正确的是A.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先找指向标,然后定方向C.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之分 D.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3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什么颜色表示A.红色 B.绿色 C.蓝色 D.黄色36.在二百五十万分之一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A.500千米 B.200千米 C.125千米 D.20千米37.以下哪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A.太阳总是东升西落B.站在海边看到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C. 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D. 昼夜长短的变化38.最能直观表示地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地图是A.分层设色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经纬网地图 D. 等高线地形图39.地球上某一点位于高纬度,则A.可能位于温带,也可能位于寒带 B.肯定位于寒带 C.肯定位于温带 D.可能位于温带,也可能位于热带40.留心观察一天内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从早上到中午再到傍晚,变化规律是A.短---长----短 B. 长----短-----长 C. 长----再长----更长 D. 短----再短----更短二、综合题 4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大洲:① ② ③ ④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名称:A D (3)从图中可知,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 洲和 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 洲;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是 洲和 洲。(4)环绕印度洋的大洲有 洲、 洲、 洲、 洲。42.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 大板块。写出图中板块的名称:A B C D E F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3)喜马拉雅山是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4)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是 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5)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来推断,红海将会不断 (缩小或扩大),地中海将会不断 (缩小或扩大)。43.某中学夏令营开展野外考察活动,请你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与他们一齐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图中字母分别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A B C D E (2)图中小河的流向是先向 ,再向 。(3)甲组队员从C处向山顶A进发,乙组队员从D处向山顶A进发,哪一组登山比较容易一些? 为什么? 44.读下列经纬网图,填写下表。 (10分)经度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高、中、低纬A点B点4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 ,B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半球的夏季包括 、 、 三个月。(3)唐河昼夜相等的节气是 、 。(4)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5)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