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六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宜宾六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Zn -65 Fe-56 Cu-64 S—32 Ca—40 Ba—137 K—39 Mn—55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属于 (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④⑥⑦ C.①⑧ D.①④⑤⑥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的水分只残留少许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从碘水中萃取碘时,往分液漏斗中先后加入碘水和酒精,充分静置后分液
4. 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
A.14g N2和32g O2 B.34g NH3和4g H2
C.2L CO2和2L H2O D.11.2L O2和0.5mol O2
5.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6.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7.0.5 L AlCl3溶液中Cl-为9.03×1022个,则Al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1 mol·L-1 B.1 mol·L-1 C.3 mol·L-1 D.1.5 mol·L-1
8.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
B.用平行光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加以区分
C.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蒸馏水中,以制取Fe(OH)3胶体
D.右图图片显示的是树林中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现象有关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馏操作时,应向蒸馏液体中加入几块沸石,以防止暴沸
B.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CCl4或酒精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溴
10.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只能作氧化剂
B.化合物中某元素处于最高价只能被还原
C.失电子越多的还原剂,其还原性越强
D.某元素在反应中由化合物转化为单质,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11.下列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H++ OH-= H2O表示的是
A.硝酸与Ba(OH)2溶液 B.澄清石灰水与盐酸
C.NaOH与NaHSO4溶液 D.硫酸与Ba(OH)2溶液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硝酸银溶液与铜:Cu+Ag+=Cu2++Ag B.氧化铜与盐酸反应:O2-+2H+=H2O
C.碳酸钡与盐酸:CO32-+2H+=H2O+CO2↑
D.Cu(OH)2加入H2SO4:2H++Cu(OH)2 = Cu2+ +2H2O
13.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
14.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 、K+、SO42-、CO32?
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O42-、NO3-
C.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H4+、SO42-、Cl-
D.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Ca2+、K+、CO32-、NO3-
15.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气态化合物V L(标准状况),溶于mg水中(不与水反应),得到质量
分数为w%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密度为ρ 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M= B.物质的量浓度c=
C.溶质的质量分数w%= D.溶液密度ρ=
16.将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的稀H2SO4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之质量分数变为2a%,此时该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1,则c1和c2的数值关系是 ( )
c2=c1 B.c2>2c1 C.c2<c1 D.无法确定
17.在0.5 L某浓度的NaCl溶液中含有0.5 mol Na+,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该溶液中含有58.5 g NaCl
C.配制100 mL该溶液需用5.85 g NaCl
D.量取100 mL该溶液倒入烧杯中,烧杯中Na+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18.某课外探究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或用品:铁架台、铁圈、铁夹、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蒸馏烧瓶、火柴、滤纸、漏斗。只应用上述实验仪器或实验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A. 蒸发 B. 萃取 C. 过滤 D. 蒸馏
19.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A.Cu(Fe)——溶于足量盐酸,过滤 B.KNO3(NaCl)——结晶
C.水(NaCl)——蒸馏 D.CO2(HCl)——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20.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的是
A.将40 g NaOH溶于1 L 水所得的溶液
B.将0.5 mol·L-1的NaNO3溶液100 mL 加热蒸发掉50 g水所得的溶液
C.将31 g Na2O 溶于水并配成1 L的溶液
D.含K+为1mol·L-1的K2SO4溶液

第Ⅱ卷(非选择题)
21.(6分)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H2O ②Mg ③ CaO ④ H2SO4 ⑤ Ca(OH)2 ⑥ CuSO4 ⑦C2H5OH ⑧NaHCO3 ⑨空气 ⑩碘酒 (按照要求填写序号)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序号)
22.(16分)右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上的标签,试根据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 。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30 mol/L稀盐酸。
①该学生需要量取 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②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
A.用30 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浓盐酸的体积,慢慢沿杯壁注入盛有少量水(约30 mL)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500 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的玻璃塞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处
③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所配制的稀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
B.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进行定容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在配置前用相同浓度的稀盐酸润洗容量瓶
现将200 mL 0.3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80 mol/L CaCl2溶液混合(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向所得混合溶液中加入 mL 1 mol/LAgNO3溶液,可将溶液中的Cl-完全沉淀。
在标准状况下,将______________L HCl气体溶于1000 mL水中(水的密度为1 g/cm3),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2 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3.(6分)含碘食盐往往加入KIO3,为了检验实验中是否含KIO3,可以用以下反应进行:
KIO3+5KI+3H2SO4=3I2+3K2SO4+3H2O
用单线桥分析以上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将以上反应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③为了获取反应后溶液中的I2,可采用的实验操作方法的名称是 :
24.(12分)现有五种物质A、B、C、D、E,其中有一种是碱,四种是盐,溶于水后电离可以产生下表中的离子:
阳离子
Na+ H+ Ba2+
阴离子
OH- CO32- SO42-
为鉴别它们,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气体X,气体X可以和C溶液反应生成沉淀E,沉淀E可与B溶液反应;
②B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沉淀D不溶于稀硝酸。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X 。
(2)B溶于水后的电离方程式为 鉴别B中阴离子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3)完成以下水溶液中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溶液与B溶液反应:
B溶液与E溶液反应:
B与C反应至溶液呈中性:
(4)D与E的混合物ag,加入足量盐酸,反应完毕生成标准状况时的气体bL,则D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 。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并把答案填写在后面的方框内。
1、体现早期政权和神权结合的历史现象是
A.城的出现 B.大规模祭礼活动的举行
C.王的产生 D.贫富分化的加剧
2、周初将前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其根本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 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度是
A.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选拔官员的制度 B.以姓别为基础来进行土地分配的制度
C.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的制度 D.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分封诸侯的制度
4、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A.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B.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
C.秦始皇自称始皇帝 D.秦朝郡县制度的实施
5、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统治疆域 B.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C.密切地方间联系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6、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7、唐宋通过改革中央官僚机构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之一是
A.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B.分散宰相权力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8、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
A、地方势力的削弱 B、三公九卿制的废除
C、决策中枢的转移 D、外戚和宦官专权
9、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10、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的建立与废除分别是在
A.秦朝 清朝 B.汉朝 明朝 C.秦朝 明朝 D.秦朝 汉朝
1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南书房的建立 B.军机处的设置
C.丞相制度的废除 D.内阁制度的确立
12、清朝设置的中央机构理藩院主要职能是
A、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B、管理全国所有少数民族事务
C、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
D、主管边疆地区设置的军政机构
13、假如你是一位米利都的商人,准备和希腊人做生意。你首先会调查一下市场状况,你会发现最好卖给希腊人
A、精美的陶器 B、橄榄油
C、葡萄酒 D、粮食
14、 “雅典将披上奴隶的枷锁,还是永远保持其自由,关键就在你们。”这场战前演说针对的对手是
 A、马其顿  B、特洛伊 
C、斯巴达  D、波斯
希腊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是 
A、公民 B、贵族 C、君主 D、妇女
16、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这句话说公民
A、有较高的参政素质 B、极其珍视个人自由
C、善于从事政治活动 D、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17、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这时期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采取
A.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为担任公职的低等级公民发放政治活动津贴
C.设立“五百人会议”并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
D.实行“陶片放逐法”流放城邦中为富不仁者
18、梭伦颁布的“解负令”的内容是
A. 解除一切公民的债务
B.使因为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
C.解放城邦的奴隶
D.减轻公民的负担
19、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里。”材料中的“全体公民”是指雅典的
A.全体成年男性 B.全体城邦居民 C.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D.全体城邦贵族
20、被誉为 “自然法之父”的是   
A 、伯里克利 B、亚里士多德 C、 查士丁尼 D、西塞罗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总分40分)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8分)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6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 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三 奴隶和奴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奴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公民法指什么时期的法律?(2分)
(2)万民法适用于什么范围?(2分)
(3)材料三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2分)
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四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2分)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4分)
(2)材料二、三、四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2分),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4分)

(3)材料一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2分)
高一年级上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
21、[解析]: [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2分); 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2分);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2分);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2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危及君主的统治。(4分)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2分);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2分)。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2分)。
23、答案:(1)特点:三省分立;相互配合与制约。(2分)
作用: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4分)
(2)公民大会、抽签选举。(2分)公民大会的决策方式避免了盲目性,保证了决策的科学 性;抽签选举体现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积极性,保证了公平、 公正,避免腐败。(4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亮小,地球带着月亮跑。”据此回答1—2小题。
1、文字中蕴含着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2、在太阳系中,地球不同于其他7颗行星的地方是 ( )   A.由固体物质组成
B.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   C.体积和质量适中,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D.日地距离较远,具有适宜的温度 英国《新科学家》报到,2012年前后正是太阳活动24周峰年,将有超级太阳风暴出现。读图13-1-1“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3-5题
3、超级太阳风暴来源于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的爆发,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产生于图13-1-1中的( )
A.A层   B.AC层 C.AB层   D.BC层
4、通常,耀斑随太阳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关联性 D.连续性
5、在“2012年前后太阳活动24周峰年”时,下列部门可能受其影响最大的是( )
A.航空运输 B.通信行业 C.邮电部门  D.海洋运输
6、恒星日的时间长度是( )
A.24时56分4秒 B.24小时 C.21时3分56秒 D.23时56分4秒
7、下列现象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的交替 B.四季的变化 C.海水的潮涨潮落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8、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宜宾(104oE)的地方时为( )
A.13时56分 B.10时 56分 C.12时56秒 D.11时4分
9、光年是用来计量天体的( )
A、距离单位 B、时间单位 C、速度单位 D、亮度单位
10、下图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太阳前一次活动极大年到再次出现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为( )
A、7年 B、9年 C、11年 D、13
12、下列叙述与毛泽东诗句中描述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情形最相吻合的是:( )
A、赤道处的线速度 B、300纬度处的线速度
C、600纬度处的线速度 D、任何纬度,因为这里是描述地球公转线速度
13、当亚欧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副热带高气压被热低压切断 B、副极地低压带被冷高压切断
C、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D、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14、读风向示意图(图3)当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等压线数值①<②<③ B、a是地转偏向力
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 D、该风形成于高空

15、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是 ( )
A. 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形成原始海洋,提供充足的水分。
B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空间轨道较为安全
C 太阳的光热条件一直很稳定
D 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能吸引住适合生命生存发展的大气
16、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地球毗邻的行星是( )
A水星、金星 B木星、火星 C水星、木星 D火星、金星
17、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 )
?? ?A.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 C.北极圈上???? ?D.南回归线上
18、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到达地球
B.太阳辐射能与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环流关系不大
C.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地方位于四川盆地
D.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19、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20、只能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的力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 D、以上三个力的合力
21、在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右图)中,气压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乙甲丙丁 B、甲乙丙丁 C、丙丁甲乙 D、丙丁乙甲
22、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 )
①地表水 ②地下水 ③大气水 ④生物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3、如果黄赤交角比目前增大,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
B、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范围扩大
C、热带地区将扩大
D、新加坡将失去太阳直射的机会
2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 )
A.光球、色球、日冕 B.日冕、色球、光球
C.色球、光球、日冕 D.光球、日冕、色球
25、一艘行驶于大洋的帆船,下列各处线速度最大是( )
A、船最前端 B、船帆 C、船底 D、桅杆顶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读图填图题
26、读图13-1-11,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3-1-11
(1)用箭头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并用斜线绘出夜半球。(2分)
(2)图中表示的节气是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2分)
(3)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
是    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     ;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4分)
(4)图中A地的地方时为   时,C地此时正值      时刻。(日出或日落)(2分)
27、读图13-1-12“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此图表示的是 月(1月或7月)季风图,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 (名称)高压,B气流性质为 。(3分)
(2)半年后,A处刮 季风,该风向的成因是
。B处刮 季风,性质是 。(4分)
28、读地球公转图完成以下问题(12分):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1分)
(2)将二分二至的名称的标在图中正确位置(4分)
(3)A、B、C、D四点位于近日点附近的是 ,地球公转较快的是 (2分)
  (4)将不同时段填写在下列各种地理现象后面空格中。(用字母表示)(5分)
①北半球昼长夜短 。
②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
③南半球的白昼越来越长 。
④北京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
⑤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
29、读“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⑴A为: 界面,B 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是 。(3分)
⑵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是:
①+②是 ;④是 ;①+②+③是 ;
C是 ; D是 。(5分)
⑶C层的主要物质成分是 。(1分)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在图中注出a、b、c风带的风向箭头,并把风带的名称填在下面空中:a__________ b __________c __________(6分)
(2) 写出图中气压带的名称:A __________B __________C __________(3分) (3)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 季。(1分) (4)A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_______,形成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_ 。(2分)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姓名、班级、考号。
卷Ⅰ(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商品的是:( )
①海里的鱼 ②货架上的宠物 ③同学送给自己的节日礼品 ④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⑤我国政府提供给印尼的救灾物品 ⑥商场提供的有偿塑料袋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⑥
2、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本身也是一种商品,而且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职能。下列说法中能反映货币的基本职能的是:( )
A.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必须用观念上的货币,不能用现实中的货币
B.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而且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C.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可以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际上转移
D.一件衣服价值100元人民币
3、林某在甲市某公司上班,2009年6月中旬,林某受公司委托,前往乙市出差两个月。出差期间,由于林某工作出色,为了表彰林某,公司给他开出一张转帐支票表示奖励,林某应该怎样使用该支票?:( )
A.林某可以凭该支票直接到商场购买商品 B.林某可以凭该支票到甲市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账户
C.林某可以凭该支票到乙市银行支取现金 D.林某可以把该支票转让给他人偿还自己的债务
4、自1986年由中国银行发行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以来,信用卡工具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发行量也迅速陡增。截至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金融机构发出的各种银行信用卡已达14.5亿张,平均每一个人拥有一张的信用卡。对于信用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用卡可以透支,而且透支金额受到一定的限制 B.信用卡只能适用于同城结算
C.银行信用卡持卡人可以在所有消费场所购物和消费,也可以存取现金或转帐
D.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忽略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但不利于消费安全
5、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公元11世纪,中国四川地区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北宋的“交子”。之后,纸币便在中国各朝代沿袭下来。有关纸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纸币是货币的符号,能代替货币执行各种职能 B.只有国家才有发行纸币的权利
C.纸币、货币和一般等价物都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D.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当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时,那么:( )
A.外币升值 B.本币升值 C.外汇下降 D.与本币汇率无关
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横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纵轴)的关系,用曲线来表示,应该是:
(  )

8.能源问题已成为影响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保证石油安全,减轻国际石油价格频繁、剧烈的波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启动了战略石油储备计划,拟建立四个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增加石油储备可以稳定国内石油价格。这说明”:( )
A.价值决定价格 B.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C.供求影响价格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9.现如今“房奴”这个名词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热点。房价过高,是催生“房奴”的直接原因。针对“高房价”,下面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
①供不应求是房价过高的根本原因 ②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助长了房价的上扬
③要抑制高房价就必须增加商品的供应量 ④要抑制高房价就必须对炒房行为进行有效制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国家电市场进入“战国时代”以来,竞争更加激烈,而市场的竞争最终取决于技术的竞争。你生产出等离子彩电、我的液晶彩电下线。竞争的结果是商品人性化、时尚化日益突出,价位却一跌再跌,一台42英寸液晶彩电由3 万多元现已跌到1.7万元左右。运用相关知识,完成10题。
10.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这是因为:( )
A.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B.降价会导致商品供过于求
C.降价会增加市场对该企业产品的需求量 D.降价会使商品价值量降低
11.从漫画《议价》可以看出,商品的价格:( )
A.经常和价值不一致,并不能反映价值 B.是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决定的
C.能灵活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 D.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12.函数图像描述的是某商品在半年中的价格走势,根据该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商品很可能处于买方市场 ②1-6月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一定有所减少
③1-6月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生产者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速、省电、超洁净、衣物保护成为新的洗衣需求。海尔集团敏锐地捕捉到了洗衣需求的新变化,研究开发出第四种洗衣模式的双动力洗衣机,获得法国列宾国际发明金奖,该洗衣机在国内外市场都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绩。据此回答11—12题。
13.海尔双动力洗衣机能够取得好的销售业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商品的科技含量高 B.商品的使用价值符合市场需求
C.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高 D.商品的价值符合消费者的心理
14.海尔双动力洗衣机的成功给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是:( )
A.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B.必须依靠科技,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C.要真正发挥中国劳动力资源廉价丰富的优势 D.要退出市场竞争激烈的商品生产,生产供不应求的商品
15、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直被视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轿车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这说明:( )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C.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D.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
16.据来自国家假日办的信息,经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汇总,2006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7832万人次,比上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3.5%;实现旅游收入3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旅游消费属于:( )
①劳务消费 ②生存资料消费 ③发展资料消费 ④享受资料消费 ⑤租赁消费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购买商品,这种消费心理是 :( )
A.求异心理   B.从众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18、发泡塑料餐盒和塑料方便袋的大量使用,严重污染了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启示我们,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要遵循的原则是: ( )
A.量人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9、《中国财经报》报道,由上海市环保局倡导的“绿色饭店”在上海悄然兴起。所谓“绿色饭店”,就是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的理念,“倡导绿色消费,抵制食物浪费”。“倡导绿色消费”的主旨是:( )
A.消除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 B.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C.优化和改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 D.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20.2009年8月,据《市场参考报》统计,全国有35%的工薪家庭都有贷款消费的经历,贷款消费是作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 )
①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 ②能够促使资金的流通
③能刺激消费,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④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移动通信进入3G时代后,人们可以感受到3G带来的精彩生活,更高质量的通话,更快速度的上网,还可享受视频电话等多种信息服务,这将大大改善居民的消费方式,提高消费水平。这反映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
①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重要作用
③消费的种类、质量是通过生产创造的 ④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为消费创造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我国居民对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巨大需求带动电信行业的蓬勃发展说明:( )
A.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 D.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23.居民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所进行的消费活动,从根本上说的是要受:( )
A.收入水平的制约   B.物价水平的制约
C.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D.人口数量的制约
24.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首先必须生产出来,才能消费它,否则就谈不上消费。这句话主要说明 :( )
A.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B.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
C.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 D.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5、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全国至少有85%的新迁住房要装修居室,其中家庭居室装修成了消费主体,也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状况表明:( )
A.消费决定生产 B.国家只有指导居民如何进行居室装修,才能刺激经济的增长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能够带动一个行业的增长 D.国家应提倡适度消费
26.2011年我国南海的局势更加严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因为:(  )
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③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要求 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目前,活跃在城乡的以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为主的“草根经济”群体,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草根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
①可以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 ②可以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③对城乡共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④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8.2011年上半年,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7.97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民间企业投资额所占比例分别是23%、13%和64%。这说明:( )
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C.多种所有制经济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
D.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9.我国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下列情况决定的:(  )
A.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B.生产力整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C.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强 D.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存在
30.《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出台,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我国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做法:( )
①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②使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成为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 ③使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地位相同、共同发展 ④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⑤可以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⑥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⑦有利于繁荣我国的文化市场,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⑧有利于增加劳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A ①②③④⑦⑧ B ①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④⑤⑦⑧ D ②③④⑤⑥⑦
卷Ⅱ(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
材料二:近年来,在国内汽车市场旺盛需求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的投资急剧扩张,但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与国际上相比明显落后,2002年共有123家整车生产厂,遍布全国27个省级单位。其中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2家,超过10万辆的只有8家,产量不足1万辆的达95家,其中产量在1000辆以下的有70家。2005年,我国取消汽车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限制之后,汽车市场与国际汽车市场融为一体,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使我国汽车生产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1)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10分)
(2)为什么汽油价格的提高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人们为什么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9分)
(3)假如你是某汽车企业负责人,对你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会带来哪些重要启示?(9分)
32、观点一:“不发展生产力,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观点二: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观点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12分)
2014级经济生活半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A
C
A
A
C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B
A
A
D
D
C
D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C
D
C
D
A
C
B
C
(2)①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汽油和汽车是互补商品,当汽油价格上升,不仅使汽油需求量减少,而且使汽车的需求量减少。所以汽车销售遭遇尴尬。②如果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大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小排量汽车互为替代品,当大排量汽车价格上升,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③再者,对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的消费也符合“绿色消费”的要求。(每点3分)
(回答以下内容也可得分:①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②依靠科技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汽车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③积极引导推动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市场集中程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④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若集合,则集合( )
A. B. C. D.
2. 设,,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3.下列几个图形中,可以表示函数关系的那一个图是( )
4. 三个数,,的大小顺序是( )
A. B.
C. D.
5. 函数的图象必经过点( )
A. B. C. D.
6.已知函数若,则的值是( )
A.3 B. C. D.5
7、下列函数中,值域是的函数是( )
A. B.
C. D.
8.设定义在上的函数是奇函数,且在为增函数,,则不等式的解为( )
A. B. C. D.
9.已知f(x)的定义域为,若对任意x1>0,x2>0,均有f(x1+x2)=f(x1)+ f(x2),且f(8)=3,则f(2) =
A.1 B. C. D.
10. 已知,且,则的值是( )
A. B. C. D.225
11.若函数的定义域为,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2.函数,(且)是上的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函数的定义域为 .
14.函数, 的值域是 .
15.已知偶函数f(x)满足f(x+2)=xf(x)(x ∈R),则f(1)= .
16、设(b、c)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c=0则为奇函数;②若c>0,b=0,则方程=0只有一个实根;
③函数的图象关于点(0,c)对称;④关于x的方程=0最多有两个实根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填序号)。
三、解答题(共74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1)
(2)
18. (本小题满分12分)设全集U={不超过5的正整数},A={x|x2-5x+q=0},B={x|x2+px+12=0},(CUA)∪B={1,3,4,5},求p、q和集合A、B.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⑴ 求的定义域;
⑵ 用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0,3],设g(x)=f(2x)-f(x+2).
(1)求g(x)的解析式及定义域;(2)求函数g(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1、(本题满分12分)已知经营甲、乙两种商品所获的利润(分别用P,Q万元表示)与投入资金x(万元)的关系有经验公式:P=,Q=,某公司3万元资金准备投入经营这两种商品,问对这两种商品的资金投入分别为多少时,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为多少?
22、(本题满分14分) 二次函数满足且
(1)求的解析式;
(2)当[-1,1]时,恒成立,试确定实数的取值范围。
第一期期中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三、解答题(共74分)
17.原式 =
=
=12
(2)
∴递增


∴上单减


当对甲投入0.75万元乙投入2.25万元时所获利润最大为1.05万元。
21、解:(1)=0
(2)令


∴的偶函数
22、解:(1)
或—1
(2)即有两个不等实根
对任意恒成立

(3)易证:在定义域(—1,1)上递减,且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只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B.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地心
D.在同一地点,同一物体不论静止还是运动,受到的重力都一样
2.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B.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来直接测量
C.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相切
D.只要力的大小不变,力的作用效果就不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是静摩擦力
B.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是滑动摩擦力
C.摩擦力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D.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4.一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将其一端固定,另一端施加30N的压力时其长度为14cm,若对其两端各施加30N的拉力时,其长度为20cm,则此弹簧的自然长度是
A.17cm B.24cm C.34cm D.54cm
5.一质点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此质点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中( )
6.如图所示,甲乙叠放在水平面上,现对甲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使它们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乙对甲的摩擦力f1和水平面对乙的摩擦力f2分别为
A. f1=0;f2=F,向左 B. f1=0;f2=F,向右
C. f1=F,向左;f2=F,向左 D. f1=F,向左;f2=F,向右
7.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
B.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
C.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D.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8.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大 B.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快
C.加速度为零的物体速度也为零 D.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一定增大
9.A、B、C三物同时、同地、同向出发作直线运动,下图是它们位移与时间的图象,由图可知它们在t0时间内
A.C的路程等于B的路程
B.位移sA>sB=sC
C.位移sA>sB>sC
D.A的速度一直比B、C大
10.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前两秒加速度为5m/s2 B.4秒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C.6秒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8秒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共16分)
11.(本题8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其中、、、、、,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本题8分)某同学在做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组成了如图1-7-9的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9.8m/s2)

⑴试
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在右边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跟弹簧总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说明图线跟坐标纵轴交点的物理意义.
⑵上一问所得图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该弹簧的劲系数k是多大?
三.计算题:计算题(本大题共有4个小题,共44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只有结果没有过程不得分)
13.(本题8分)某同学用这样的方法测量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用测力计水平拉着质量为m=1.0kg的木板在水平桌面上匀速运动,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2.8N.请你计算出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10米/秒2。)
14、(本题10分)一个物体从80米高的地方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则求物体接触地面前一瞬间的速度?最后一秒内的位移?(g取10米/秒2)
15、(本题12分) 汽车以v0=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刹车后经2秒速度变为6m/s,求:
(1)刹车后2秒内前进的距离和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8秒内前进的距离。
16.(本题14分) 在平直公路上,一自行车与同向行驶的汽车同时经过某点,它们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自行车米,汽车米。
出发后自行车经多长时间追上汽车?
自行车追上汽车时,汽车速度多大?
自行车追上汽车前,二者间最大距离为多少?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一棵杨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 )
A.细胞→个体 B.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
C.细胞→组织→系统→个体 D.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生物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右下图所示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A到视野B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细准焦螺旋③转动转换器
④移动玻片移至视野中央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 C.④③② D.④③①
4.病毒与细菌的区别和细菌与真菌的区别分别是
A.有无细胞壁和有无遗传物质 B.有无细胞结构和有无核膜
C.有无细胞核和有无细胞结构 D.有无细胞核和有无细胞壁
5.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细胞是生物体相对独立的单位
C.细胞可以产生细胞 D.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
6.在组成植物体的化学元素中,占鲜重最多的是( )
A.氧元素 B.碳元素 C.氢元素 D.氮元素
7.下列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 )
A.C、H、N、P、Mg B.Cl、Fe、S、N、Mg
C.B、Cu、Zn、Mn 、Mo D.N、P、K、Cu、Fe、I
8.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 )
A.重要的结构物质 B.运输作用 C.免疫作用 D.遗传信息的载体
9.新疆产的西瓜吃起来特别甜,那么新疆产的西瓜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蔗糖 B. 麦芽糖 C.脂质 D.水
10.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的是( )
①核糖核酸 ②糖原 ③胰岛素 ④淀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 脑中有很多神经组织,心脏中的肌肉主要为心肌,这一事实说明了( )
A. 器官都是由一种以上基本组织构成 B. 器官都是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
C. 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D. 器官的结构与其功能相互影响
12. 由细胞形成组织必须经过( )
A. 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
C. 细胞进化 D. 细胞生长
13.能正确表示形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 )
①氨基酸 ②C、H、O、N等元素
③氨基酸脱水缩合 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
⑤多肽 ⑥蛋白质
A.②一①一③一④一⑥一⑤ B.①一③一②一④一⑥一⑤
C.②一①一⑥一③一④一⑤ D.②一①一③一⑤一④一⑥
14.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
A.6、18 B.5 、18 C.5 、17 D.6 、17
15.某多肽经测定分子式为C21HxOyN4S2(无二硫键)。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NO2)、天冬氨酸(C4H7NO4)、亮氨酸(C6H13NO2)、丙氨酸(C3H7NO2)、半胱氨酸(C3H7NO2S),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多肽水解后形成3种氨基酸 B.该多肽中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分别为32和5
C.该多肽中不止一个羧基 D.该多肽中有3个肽键
16.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发菜
A、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⑦ D ①②⑥⑦⑧
17. 用苏丹III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时,可用来冲洗浮色的试剂是( )
A. HCl B. H2O C. 50% 的酒精 D. 无水酒精
18. 下列可用于脂肪鉴定的实验材料是( )
A. 苹果 B. 梨 C. 卵白 D. 花生种子
19. 下列关于肽键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CO-NH- B. -C-O-N-H-
C. -CONH- D. -CO=NH-
20. 氨基酸相互连接成多肽是通过( )
A. 缩合作用 B. 脱水反应 C. 水解作用 D. 氧化反应
21. 生物具有多样性的最根本原因在于( )
A. 它们的新陈代谢类型差异很大 B. 它们的蛋白质种类多种多样
C. 它们的核酸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D. 它们的结构和生理活动差异很大
22. 下列关于“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原因的叙述,下列叙述
中,错误的是( )
A. 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多 B. 一个碳原子含有四个电子
C. 碳原子之间能以共价键结合 D. 许多含碳有机物能连结成链或环
23.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
中,错误的是( )
A. 甘蔗茎、甜菜块根都含有较多的蔗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 糖的鉴定
B.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 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24. 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加热( )
A. 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过程中
B. 苏丹III和苏丹IV染液在鉴定动物组织中的脂肪时
C.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
D. 碘化钾溶液鉴定淀粉时
25. 下列关于生物中微量元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微量元素就是可有可无的元素
B. 微量元素主要是指Cu、Fe、B、Mn等
C. 缺少微量元素生命活动要受到影响
D. 微量元素也是生命和非生物界共有的
26. 在高倍镜下看到的叶绿体是( )
A. 绿色、棒状 B. 红色、棒状
C. 红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D. 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7. 真核细胞中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 B.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C. 核糖体和内质网 D. 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28. 在叶绿体内由10~100个囊状结构堆叠在一起构成了( )
A. 基粒 B. 核糖体 C. 基质 D. 中心体
29. 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其运输的方向是( )
A. 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B. 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
C.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D. 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
30. 下列结构中,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哪些( )
①染色体 ②液泡 ③中心体 ④线粒体 ⑤内质网 ⑥核糖体 ⑦高尔基体 ⑧细胞核 ⑨叶绿体
A. ④⑤⑦⑧⑨ B. ②④⑤⑦⑨
C. ①②③⑥⑧ D. ③⑤⑦⑧⑨
31. 把鼠肝细胞磨碎经高速离心后可分为4个层次,分析发现第三层含有较多的呼吸酶,据此可推断此层分布的一种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高尔基体 D. 内质网
32. 下列物质中属于分泌蛋白的是( )
①肠肽酶 ②抗体 ③载体
④氧化酶 ⑤性激素 ⑥胰岛素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⑥ D. 只有①④
33. 不同结构的膜之间可互相转化,以“出芽”方式进行的是( )
A. 核膜和内质网膜 B. 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
C. 内质网膜和细胞膜 D. 细胞膜和线粒体膜
34. 小麦叶肉细胞和人肝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哪一组( )
A. 叶绿体、线粒体和中心体 B. 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 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体 D. 线粒体、中心体和核糖体
35. 成熟分泌蛋白的形成场所是( )
A. 高尔基体 B. 内质网 C. 核糖体 D. 细胞质基质
36.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B.分子式为C63H105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17个 C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
D.如果有足量的三种氨基酸甲、乙、丙,则他们能形成三肽种类最多有6种
37.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
A. n-m        B. n-2m
C. n+m D. n+2m
38.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现有某蛋白质分子由n条多肽链组成,且相对分子质量为b,求此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为( )
A .(b-18n)/(a-18) B(b-an)/(a-18) C (a-18)/(b-an) D (b-m)/a
39.噬菌体、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各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为
A 4、8、4和4、8、4 B 4、5、4和4、5、4
C 4、5、4和4、8、4 D 4、8、4和4、5、4
40.对细胞中的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 ??) A、蛋白质 B、DNA C、RNA D、核苷酸
二、非选择题(第1小题至第4小题每空1分,第5小题和第6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41. 下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示。请按从上到下的次序填写出相应的结构名称。(共10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
42. 下表对比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请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共10分,每空1分)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生物种类(举例2种)
细胞结构
细胞大小
细胞核
有无核膜
是否成形
43、分析细胞内4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每空1分)
(1)A是指 ;E在动物细胞中是指 。在植物细胞内是指淀粉。
(2)F是指 ,它是由B的 和 组成的。
(3)C是指 ,其结构通式是 。
(4)H是指 ,分为 和 两种。
44.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化合物分析并回答各问题:(共10分,每空1分)
(1)该化合物称为 ,是由 种氨基酸组成的。
(2)该化合物中连接氨基酸之间的化学健叫做 ,表示为______
(3)该化合物是通过 反应失去 个水分子后形成的。相对分子
质量减少了 。
(4)该化合物中有 个羧基, 个氨基。
(5)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填数字)是 。
45. 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分析有关问题。(共10分,每空2分)
(1)应选取人体哪种细胞做实验?____________。
A. 成熟红细胞 B. 神经细胞 C. 白细胞 D. 口腔上皮细胞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_______中,由于______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经过(2)的实验步骤后,可用下列哪一方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____________。
A. 静置 B. 加热 C. 离心 D. 过滤
(4)将膜成分中的磷脂提取出来,铺在水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那么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为____________。
46.下图是某核苷酸(图1)与核苷酸链(图2)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共10分,每空2分)
(1)图1的化合物名称是 ,是 的单体。
(2)图2所示2、3、4的名称分别是 、 、 。


(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满分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选出最佳选项
1 How long does the woman have to work every day at the hospital?
A .4 hours B. 7 hours C. 8 hours
2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now?
A. cold B. cloudy C. rainy
3 What will the woman do on Friday?
A go on a tour with the man B take an exam C study at home
4 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after parking the car?
A go to a park B eat something C go to a movie
5 What present will the girl give her teacher for Christmas?
A. a book B .some flowers C. some CD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选出最佳选项。
请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8题。
6. What is the woman probably?
A. a student B. a teacher C. a headmaster
7. What are the students like?
A. active B. shy C. hardworking
8. Why does the woman have to go?
A .because of the headmaster B. because of her classmates
C .because of her parents
请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9至11题
9.What happened to the man on the trip?
A. He had a car accident B. He got lost on the way
C .The food made him sick
10. How did the man get back to the hotel?
A. He asked a friend to drive him back B. He returned by taxi
C .He rent a car
1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an’s trip?
A. OK B. Terrible C. Unforgettable
请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2至14题。
12. What is the girl’s problem?
A .she forgot to bring her pictures
B .she has no idea about what to write
C. she missed visiting some places
13. What does the boy suggest the girl do?
A. take a voyage B. fetch her pictures C. write about her trip
14. Why does the boy have to leave?
A .to pack his bags for a trip B. to write his own composition
C. to do something to relax himself
请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at does the girl want most as a Christmas gift?
A .some cookies B .a Barbie radio C .some dolls
16. What do the speakers decide to give the reindeer?
A. oranges and bananas B. some cookies C .some hot milk
17.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Husband and wife B .Teacher and pupil C. father and daughter
请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How many Americans are now study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700,000 B. 3,500,000 C. 7,000,000
19. What do American young people know much about?
A. their parents B. their life-style C. their childhood
20. What do American young people find difficult to know much about?
A .the truth of their own lives B. the beliefs in American families
C.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families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 Let ‘s go to ____cinema ----that will take your mind off the problem for ___ while.
A. the ; the B. the; a C. a; the D. a ; a
22. The city is 1.500 kilometers ______ our school.
A. far away B. far away from C. far away D. away from
23. This dictionary is at least three times as thick as you borrowed from the library.
A. one B. that C. it D. those
24. From her _____ voice on the phone, I know she was ______ with her new job.
A. satisfying; satisfying B. satisfied; satisfied
C. satisfying; satisfied D. satisfied; satisfying
25. He is driving ______ a speed of 100 kilometers per hour
A. in B. with C. at D. for
26. He is used to sleeping with the window ______
A. close B. closing C. to close D. closed
27. I thought him nice and honest ______I met her
A. first time B. for the first time
C. the first time D. by the first time
28. ---Aren’t you going to buy that house? It’s modern.
---Yes , it is . But I’m afraid I can’t ____such an expensive house
A. spare B. share C. spend D. afford
29.----- Why did you come by taxi?
-----My bile broke down last night and I ____it repaired.
A. didn’t have B. don’t have C. haven’t had D. won’t have
30. After the war , a new school building was _____where there had once been a theatre.
A. put up B. put off C. put out D. put away
31. —Which English book do you think I should buy, sir?
—______________. You’re supposed to have ideas on your own.
A. I’ve got that. B. That’s settled.
C. With pleasure. D. It’s up to you.
32.Many students signed up for the ____race in the sports meeting .
A. 400-meter-long B. 400-meters-long
C. 400 meters long D. 400 meter long
33. We have to write a description of the street _____ we live and give it to the teacher tomorrow.
A. which B. that C. where D. how
34. Tom’s __towards guests really makes me feel embarrassed in the party.
A. advantage B. ability C. activity D. attitude
35. I’d appreciate if you could turn the radio down. I’m doing my homework.
A. you B. that C. this D. it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I learned how to accept life as it is from my father.__36____ , he didn't teach me acceptance when he was strong and healthy, but rather when he was__37___ and ill.
My father was_38__a strong man who loved being active, but a terrible illness__39__all that away. Now he can no longer walk, and he must sit quietly in a chair all day. Even talking is___40___. One night, I went to visit him with my sisters. We started__41____ about life, and I told them about one of my__42_____. I said that we must very often give things up__43____we grow---our health, our beauty, our friends---but it always__44_____that after we give something up, we gain something new in its place. Then suddenly my father__45____up. He said, "But, Peter, I gave up__46_____! What did I gain?" I thought and thought ,but I couldn't think of anything to say.__47____ ,he answered his own question,"I__48____the love of my family." I looked at my sisters and saw tears in their eyes, along with hope and thankfulness.
I was also__49____by his words. After that, when I began to feel angry at someone, I__50____ remember his words and become___51____. If he could replace his great pain with a feeling of love for others, then I should be__52__to give up my small anger. In this__53__ , I learned the power of acceptance from my father.
Sometimes I__54__what other things I could have learned from him if I had listened more carefully when I was a boy. For now, though, I am grateful for this__55____.
36.A. Afterwards B. Therefore C. However D. Meanwhile
37.A. tired B. weak C. poor D. slow
38.A. already B. still C. only D. once
39.A. took B. threw C. sent D. put
40.A. impossible B. difficult C. stressful D. hopeless
41.A. worrying B. caring C. talking D. asking
42.A. decisions B. experiences C. ambitions D. beliefs
43.A. as B. since C. before D. till
44.A. suggests B. promises C. seems D. requires
45.A. spoke B. turned C. summed D. opened
46.A. something B. anything C. nothing D. everything
47.A. Surprisingly B. Immediately C. Naturally D. Certainly
48.A. had B. accepted C. gained D. enjoyed
49.A. touched B. astonished C. attracted D. warned
50.A. should B. could C. would D. might
51.A. quiet B. calm C. relaxed D. happy
52.A. ready B. likely C. free D. able
53.A. case B. form C. method D. way
54.A. doubt B. wonder C. know D. guess
55.A. award B. gift C. lesson D. wor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满分40分)
第一节(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A
I arrived at the bus station much too early for the London bus, which was not to leave until five to twelve. I pushed through the crowds, looking for somewhere to sit down. Scores of people were standing about, or struggling along with their bags and the cases to find the right lines. There was a party of school girls. I could see teachers trying to keep them in order. But there was nowhere for me to sit.
I stepped into the station buffet. I looked up at the clock there. It was only twenty to twelve. I found a seat opposite a large mirror on the wall. Just then a friend of mine called Jim came in and sat with me. "What time is your bus?" asked Jim. "Oh, there's a plenty of time yet," I answered. "Oh, I'll get some drinks then," said Jim. We talked while drinking. Then I looked at the clock again. "Good heavens! It's going backward!" I cried. "A moment ago it was twenty to twelve and now it's half past eleven." "You are looking at the clock in the mirror," said Jim. I could kick myself for being so stupid. I had not realized that the marks for one and eleven on the face of the clock were the same. The next bus was not to leave for another hour. I have never liked mirror since then.
56. The writer went to the station buffet because ________.
A. he was thirsty B. he saw the station buffet was not so crowded
C. it was still early for his bus and he couldn't find a place to sit at the bus station
D. he had changed his mind; he wouldn't go to London
57. The writer sat ________.
A. behind a mirror B. facing a mirror
C. under a mirror D. near a mirror
58. Jim came to the station buffet at about ________. A. twenty to twelve B. twenty past twelve
C. half past one D. twenty past eleven
59. What time was it when the writer looked at the clock again?
It was ________.
A. half past eleven B. twelve thirty
C. twelve twenty D. eleven thirty
B
Thanksgiving Day is special holida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Families and friends gather to eat and give thanks for their blessing.
Thanksgiving Day is really a harvest festival. This is why it is celebrated in late fall, after the crops are in. But one of the first thanksgivings in America had nothing to do with a good harvest. On December 4, 1619, the Pilgrims from England landed near what is now Charles City, Virginia. They knelt down and thanked God for their safe journey across the Atlantic.
The first New England Thanksgiving did celebrate a rich harvest. The Pilgrims landed at what is now Plymouth, Massachusetts, in 1620. They had a difficult time and the first winter was cruel. Many of the Pilgrims died. But the next year, they had a good harvest. So Governor Bradford declared a three-day feast(盛宴). The Pilgrims invited Indian friends to join them for their special feast. Everyone brought food.
In time, other colonies(殖民地)began to celebrate a day of thanksgiving. But it took years before there was a national Thanksgiving Day. During the Civil War, Sarah Josepha Hale persuaded Abraham Lincoln to do something about it. He proclaimed(宣布)the last Thursday of November 1863 as a day of thanksgiving. Today, Americans celebrate this happy harvest festival on the fourth Thursday in November. Canadians celebrate Thanksgiving Day in much the same way as their American neighbors. But the Canadian thanks-giving Day falls on the second Monday in October.
60. Thanksgiving Day is celebrated .
A. in spring B. summer C. in autumn D. in winter
61. The first to celebrate thanksgiving were .
A. some people from England B. the American IndiansC. Sarah Josepha Hale D. Governor Bradford
62.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
A. how Thanksgiving Day is celebrated in the U. S. A.
B. how Thanksgiving Day came into being and the different ways it is celebrated
C. that Thanksgiving Day is in fact a harvest holiday
D. how the way to celebrate Thanksgiving Day changed with the time and places
C
Warm water freezes more quickly than cold water. Sir Francis Bacon said that almost four hundred years ago. But few people believed him until 1970. In that year a Canadian scientist George Kill proved the English professor was right. Dr Kill filled an open oil pail(桶) with cold water. He filled another with warm water. He put both in the same low temperature. The warm water froze first. The lack of covers on the pails is the secret. Some of the warm water changed into vapor. This meant that less of the warm water was left to be frozen. And so the warm water froze faster than the cold water even though it had a greater temperature drop to make.
63. Hundreds of years ago, Sir Francis Bacon found _______.
A. the temperature of warm water drops faster than that of cold water
B. warm water is heavier than cold water
C. warm water has the same temperature as cold water
D. warm water is not as useful as cold water
64. What Sir Francis Bacon said was right, but people didn't believe him until _______.
A. late in the 19th century B. early in the 20th century
C. three years ago D. late in the 20th century
65. Leave a pail with warm water and another pail with cold water in the same low temperature, you’ll find that _______.
A. cold water freezes first
B. warm water turns into ice before cold water
C. warm water and cold water freeze at the same time
D. much of cold water is changed into air.
66. Why does warm water freeze first in the same freezing weather?
A. Because some of the warm water turns to vapor, the amount(数量) becomes less than that of cold water.
B. Because warm water is lighter than cold water.
C. Because the temperature of warm water is lower than that of cold water.
D. Because cold water freezes with more difficulty than warm water.

D
Travelling can be a way to gain life experiences,especially during Spring Break—a week long school va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what if you’re a student and don’t have enough money for a trip? Don’t worry. Here are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Save:This probably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eparation for travelling. Cut expenses to fatten_your_wallet so you will have more choices about where to go and how to get there.
Plan ahead:Don’t wait until the last minute to plan your trip. Tickets may cost more when bought on short notice. Giving yourself several months to get ready can mean security and savings.
Do your homework:No matter where you go,research the places you will visit. Decide what to see. Travel books will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cheapest hotels and restaurants.
Plan sensibly:Write down what you expect to spend for food and hotels. Stick to your plan or you may not have enough money to cover everything.
Travel in groups:Find someone who is interested in visiting the same place. By travelling with others you can share costs and experiences.
Work as you go:Need more money to support your trip? Look for work in the places you visit.
Go off the beaten path:Tourist cities may be expensive. You may want to rethink your trip and go to a lesser-known area. Smaller towns can have many interesting activities and sights.
Pack necessary things: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to take are not always clothes. Remember medicine in case you get sick and snacks in case you cannot find a cheap restaurant.
Use the Internet:The Net can help to save money. Some useful websites include www.Travelocity.com,www. bargains-lowestfare.com and www.economictravel.com.
By planning sensibly,even students can enjoy the travel. Your travel experiences will be remembered for a lifetime.
67.This passage is about ________.
A.how to get life experiences
B.how to travel with enough money
C.how to make your travel interesting
D.how to plan your travel
68.The underlined words “fatten your wallet” probably means ________.
A.make your wallet larger B.put some fat in your wallet
C.save some money D.put some choices in your wallet
69.During your trip,________.
A.you need more shoes than clothes
B.you can gain valuable life experiences
C.you shouldn’t look for work all the way
D.you should forget to do your homework
70.Suppose you were a student without enough money. If you’d like to travel,you’d better do the following things EXCEPT ________.
A.doing your homework before traveling B.traveling with others
C.going to a place that is not so famous
D.taking some medicine and food in case
71.The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is________.
A.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have a trip
B.to give some advice on travelling
C.to introduce some websites about travelling
D.to t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save money during their trip

E
As any homemaker who has tried to keep order at the dinner table knows,there is far more to a family meal than food. Sociologist(社会心理学家)Michael Lewis has been studying 50 families to find out just how much more.
Lewis and his co-workers carried out their study by videotaping(录像) the families while they ate ordinary meals in their own homes. They found that parents with small families talk actively with each other and their children. But as the number of children gets larger,conversation gives way to the parents’ efforts to control(控制)the loud noise they make. That can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children. “In general the more question-asking the parents do,the higher the children’s IQ scores.”
Lewis says,“And the more children there are,the less question-asking there is.”
The study also provides an explanation for why middle children often seem to have a harder time in life than their siblings(兄弟姐妹).Lewis found that in families with three or four children,dinner conversation is likely to center on the oldest child,who has the most to talk about,and the youngest,who needs the most attention. “Middle children are invisible(看不见的),”says Lewis.“ When you see someone get up from the table and walk around during dinner,chances are it’s the middle child.” There is,however,one thing that stops all conversations and prevents anyone from having attention:“When the TV is on,” Lewis says,“ dinner is a non-event.”
72.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text is to ________.
A.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B.teach parents ways to keep order at the dinner table
C.report on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D.give information about family problems
73.Parents with large families ask fewer questions at dinner because ________.
A.they are busy serving food to their children
B.they are busy keeping order at the dinner table
C.they hav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nger children
D.they are tired out having prepared food for the whole family
74.By saying “Middle children are invisible” in Paragraph 3,Lewis means that middle children ________.
A.have to help their parents to serve dinner
B.get the least attention from the family
C.are often kept away from the dinner table
D.find it hard to keep up with other children
75.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would the writer agree to?
A.It is important to have the right food for children.
B.It is a good idea to have the TV on during dinner.
C.Parents should talk to each of their children often.
D.Elder children should help the younger ones at dinner.

第II卷 非选择题 (满分35分)
第一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对标有题号的每一行作出判断:如无错误,在该行右边边横线上画一个勾(√);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则按下列情况改正:
此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此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此行错一个词:
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注意:原行没有错的不要改。
We got on the train in Washington and spend three days 76________
and nights on the train. The train was wonderful but the 77________
food was great. We ate meals making by our teachers. The 78________
scenery was very colorful. There were fields and the soil 79________
was darkly red. Then we saw desert. The sun shone. There 80________
was no wind and they were no clouds in the sky. Suddenly, 81________
it looked like a place from others time. Luckily, the people 82________
were nice. During the day, I sat by the window, looked out 83________
and talked to other passenger. They were happy to talk with 84_______
me. Sometimes I listened my MP5 on the train quietly. 85________
第二节:书面表达(25分)
坐火车旅行还是乘飞机旅行
人们在工作之余都喜欢去旅游,有人坐火车,有人喜欢乘飞机,请以“Train Travel Air Travel”为题 写一篇关于坐火车,和乘飞机各自优缺点的文章,内容包括以下要点:
1、飞机速度很快,可以节约时间; 乘坐更舒适。但价格较贵
2、坐火车可以欣赏到沿途的风景;而且价格更便宜。但有时很拥挤,乘坐时间常,容易疲劳。
3、说说你的观点。 ??
注意:不能逐字逐句的翻译,可以适当的举例说明。
Train Travel Air Travel 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travelling, some of them like travelling by train ,but some prefer to taking the plane.









Yours;
Li Hua
参考答案:
阅读理解; 56-60CBABC 61-65ABADB 66-70ADCBA
71-75 BCBBC
短文改错参考答案
六.书面表达(满分25分)


注意事项:
①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②答第I、II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钢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试卷页码。
③作文书写务必认真,凡字迹潦草的扣3—5分,字迹模糊难辨的视为“O”分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liáo) 纸屑(xuè) 遒劲(jìn) 重创(chuàng)
B、巷道(hàng) 长篙(hāo) 漫溯(sù ) 青荇( xìng )
C、罗绮( qǐ ) 谒见(yè ) 跫音(qióng) 似乎( sì )
D、颓圮(pǐ) 悄声(qiāo) 发酵(jiào) 自怨自艾(yì )
2、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凌侮 蒿草 详实 侯车室 山岛悚峙
B、瓦菲 峥嵘 惆怅 挖墙脚 提要钩玄
C、忸怩 箫瑟 凋敝 水龙头 绿草如荫
D、苍桑 精采 斑斓 名信片 轻歌慢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北约一开始就图穷匕见,协助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对卡扎菲政权进行了猛烈的军事打击。
B、晋文公从善如流,到底没听从子犯进军的意见,而是非常理智地选择了对晋最有利的方案——果断撤军。
C、英、法两国一直是秦晋之好,所以在许多国际问题上它们往往都有惊人一致的立场。
D、如今微博取代SNS成为了最火爆的社交平台,面对微博的火爆,有人仍然心存疑虑:微博会不会重蹈覆辙,成为像SNS那样的明日黄花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B、一辆标价1.5亿元人民币的劳斯莱斯在第十四届成都国际车展上亮相,从某种角度而言,它的参展是对成都车展国际地位以及成都汽车消费市场的肯定。
C、李玉刚的男女声同歌演唱的独特技巧和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扮相,不仅在澳洲悉尼歌剧院引起轰动,蜚声海外,还引起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的关注,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D、徐志摩将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诉诸于笔端,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创作出了极具艺术感染力的《再别康桥》。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圣城”之谜
公元1~7世纪建造的“圣城”特奥蒂瓦坎,在墨西哥被称为“众神降生的地方”,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以几何形排列的建筑遗址及其庞大规模闻名于世,最突出的是形状独特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这两座金字塔也同埃及金字塔一样,有着许多扑朔迷离的传说和未解之谜。
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在13世纪阿兹特克人进攻墨西哥中部时,就已被它的神秘建造者遗弃多时了。阿兹特克人根据信仰,将遗址中最壮观的建筑称为“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由于是陵墓,主要大街被称为“亡灵大道”。事实证明,阿兹特克人的命名准得出奇。由墨西哥国家人类学暨历史研究院的鲁文·卡夫雷拉·卡斯特罗和日本爱知县立大学的杉山三郎率领的考古队,最近在“月亮金字塔”挖掘出一批既丰富又可怕的墓葬。考古队在刮去最后一层泥土后,一幕幕的屠杀景象出现在队员眼前:一具具身首异处的尸骸,有外族武士和权贵;也有肉食性哺乳动物、猛禽类;以及可致人于死地的爬虫类。考古证据显示,所有受害者都是在金字塔各个建造阶段的献祭仪式中被杀死的。一个很有可能是战俘的受伤外族双手反绑,显然是遭到活埋,他的四周围绕着代表神力和武力的动物,有几头美洲狮、一匹狼、几只老鹰、一只隼、一只描头鹰和几条响尾蛇,有些动物是关在笼子里活埋的。令人不解的是,这座城市在公元600年时突然毁于一旦,大部分居民纷纷逃难,惟有城池的断壁残垣和扑朔迷离的蛛丝马迹,诉说着一个曾经强盛的文化。
自从1960年特奥蒂瓦坎的首批空拍照片问世后,这座城市特殊而精准的布局,便始终困惑着科学家们。整座城市以中央大道——“亡灵大道”为中心,而呈现严谨的格状结构,然而这条主街并非真正呈南北向,而是向南偏离了15.5度。这一点让学者困惑不已,多年来也产生各种不同的解释。上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科盖特大学天文学家兼考古学家安东尼·亚凡尼提出,亡灵大道以西90度的一个点,是二十八宿之一的昴宿星团在特奥蒂瓦坎被发现时落下的位置,而这个星团与古中美洲历法有关联。现已退休的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教授文森·梅尔史东声称,亡灵大道以西90度的点所标示的,是太阳每年两次(4月30日与8月13日)从“太阳金字塔”正对面落下的地点,而8月13日就是古玛雅人所认为的“世界初始日”。关于特奥蒂瓦坎创建者以这种特殊方式制定方位的原因,目前未有确切解释。科学家备感困惑,也将继续寻找线索,解开这个城市的诸多谜团。
从公元300年的墓葬出土的考古文物,拼凑起来依然是个谜。一尊独特的绿岩马赛克小雕像很可能是仪式用物品。40多只动物“祭牲”中有一只美洲狮,这些动物腿大部分都被绑了起来;一个人类“祭牲”的嘴里塞满了散落的珠子。考古学家莱昂纳多·洛佩斯·汉说,“这些祭品像句子,但我们还没掌握全部的字符,也不完全了解顺序,因此它们很难被解读。”持续在特奥蒂瓦坎进行的考古工作,或许能以惊世骇俗的方式,填补其中的一些空白。
5、下列各项的说明不属于“圣城”之谜的一项是( )
A.这座城市为何在公元600年时突然毁于一旦。
B.金字塔中那些“生灵”为何被杀甚至活埋。
C.“亡灵大道”的走向为何向南偏离了15.5度?
D.从公元300年的墓葬出土的考古文物到底向人们述说着什么?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特奥蒂瓦坎这座“圣城”建造于公元1~7世纪,在13世纪阿兹特克人进攻墨西哥中部时被毁弃。
B、“圣城”以几何形排列的建筑遗址及其庞大规模同埃及金字塔一样,有着许多扑朔迷离的传说和未解之谜。
C、自从1960年特奥蒂瓦坎的首批空拍照片问世后,科学家们对这座城市特殊而精确的布局便有了许多迷惑。
D、特奥蒂瓦坎城以并非呈南北向的“亡灵大道”为中心,呈现严谨的格状结构,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亡灵大道”走向的特点是由在特奥蒂瓦坎发现的二十八星宿之一的昴宿星团落下的位置所决定的。
B、“亡灵大道”走向体现古玛雅人对所谓的“世界初始日”的基本认知的科学性,带有鲜明的宗教色彩。
C、“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两座金字塔由于年代久远,其中的祭品像古玛雅人的语言一样,已经让人无法解读。
D、“圣城”特奥蒂瓦坎在墨两哥被称为“众神降生的地方”,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因此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太子迟之 迟:认为……晚了
B、终已不顾 顾:顾惜
C、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
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
A、慕大王之威 顷之未发
B、又前而为歌曰 夜缒而出
C、燕王拜送于庭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D、荆轲有所待 失其所与,不知
10、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夫晋,何厌之有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敢以烦执事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

(2).(荆轲)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8分)
题大庾岭北驿
唐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分界线,有北雁南飞至此回的传说。
(1)、这首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应”字极为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该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诗在抒发感情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对有特色的一种手法做简要赏析。(4分)

13、名句默写(5分,一题一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
。?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4)、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
(5)、 ,大礼不辞小让。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题(22分)
青春之门
赵 东
①我是一个喜欢在人家门前徘徊的孩子,无意间看见的小花猫或蓝风铃什么的,都会引逗得我在人家门口默默地望上半天。我的一双眼睛以外永远是一扇门,把自己内心世界与外面的大世界隔绝开来,于是心中就总是酝酿着孩提时代的那种清纯,于是眼睛就总是贪婪地向门外张望。
②从前一直认为那扇门很大,大得连风雨都推不动。那时门里只有爸爸、妈妈、姐姐和玩具熊,一本旧旧的连环画早就翻烂了; ;一段关于公主与巫婆的故事早就听腻了……可门却关得那么严,我出不去。只好经常站在窗前,夏天看窗外的白鹭在云里钻来钻去,心儿便也插上翅膀飞出大门;冬天在窗花上模仿各种野兽在雪地中的脚印,每一串脚印都跳到了门外……懂事的时候,我就试图接近那扇门,有时间就与它培养感情,跟它说话,给它唱歌,向它做鬼脸儿……可是不论我怎样讨好,它都不理我,它离我好远呵!
③后来,我可能是长大了,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扇门竟訇然地向我敞开了。我一下子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清新的世界。跑呵跳呵,朋友也多起来,调皮的鸟,溢香的花,青翠的山,幽蓝的湖,还有伙伴的友情,对知识的求索,对异性那种神秘而清纯的爱慕……排山倒海地向我推来。穿越过一段时间的隧道,我终于跨过了这扇既陌生又熟悉的大门。
④由小男孩迅速长成个小伙子,这不能不算是大自然对自己的慷慨。那扇绚丽芬芳的五彩门已经被丢在身后了,喜欢在门前徘徊的我,突然像失去了什么,周围是一片空蒙寂寥,于是便发现了自己的孤独。总想把甜密和痛苦都揉进梦里,让一个清丽修长的身影夜夜光着脚熨干我潮湿的情绪:总想把静谧和骚动都捏进指缝,让一个绵软的笑时时眯着眼流入我荒凉的田野。
⑤这就是我所踏上的青春的阶梯吗?这样的年龄悄悄地来了,这样的季节悄悄地来了,谁也无法拒绝,谁也无法回避。青春的门应该是属于诗的,它不仅奔流着执著的血浆,还燃烧着热情的生命。清晨,我在它的呼唤中醒来;夜晚,我在它的抚慰中睡去;仅仅是在短暂的瞬间,我便迎来了青春之门,我便告别了青春之门,向人生的又一新领域奋力攀登。仅仅是在短短的路途中,便留下了一生中最多最多的回忆……
⑥想停下来深情的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标身后早没有了归途。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过,所以使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地颠簸。
⑦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爱情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从冬说到夏,从绿说到黄;步履是一个载着命运的轻舟,由南驶向北,又由近驶向远……你看到那阳光明媚,金色羽毛升起的地方,矗立在歌吟里、掩映在诗词中的不分明是一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么?
⑧人生就像是小姑娘跳方格格一样,无论愿不愿,都必须跨过这一扇又一扇庄严的大门。
14、根据语句特点,在第②段横线上写一句符合语境的话。(4分)
15、这篇抒情散文“青春之门”为题,却从孩提生活入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6分)
16、作者在抒发自己对青春的体悟时,紧扣“迎来”和“告别”两个阶段交替组织材料,抒发情感,结合③④两段,分析作者在这两个阶段中所抒发的主要感受是什么?(6分)
17、在第⑦自然段中,作者说“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个比喻的含义和用意。(6分)
五、语言的实际运用:(15分)
18、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5分)
雨巷 康桥 橘子洲 大堰河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下面所提供的词语,组成一副七字的对联。注意上下联的顺序(6分)
治学 读书 蜂 燕 酿蜜 衔泥 诚似 当如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内容打一字,请猜猜看,它们分别是个什么汉字?(4分)
(1)孔子上山。
(2)千里姻缘一线牵。
(3)日落香残,了却凡心一点 。
(4)江边点起两盏灯火。
六、
21、作文(60分)
张洁在《我的四季》一文中写道:“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
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会?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宜宾六中2014级2011年第二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5、B 6、C 7、D 8、B顾:回头 9、D 都是“所”+动词结构10、D 例句与D项是定语后置句
11、(1)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关键词,踩分点:封、肆、阙)
(2)(荆轲)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关键词,踩分点:谢 、鄙、假借)
12、(1)、“应”表现的是一种不确定、不肯定的主观猜测之感,(2分)表现了诗人怀念故土思念家乡而又归期未卜,想以望梅自慰的情怀。(2分)
13、(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3)到了颓圮的篱墙(4)寥廓江天万里霜(5)大行不顾细谨
14、如:一首催人入梦的童谣早就唱厌了
15、为下文做铺垫,为“青春之门”营造一种神秘气氛。
或:写孩提时对青春的向往和迷惘,能引发读者对“青春之门”的认知愿望。(意思对即可)
②青春如此短暂,当“我”跨过那扇“五彩门”以后,感到深深的失落,内心充满了无奈和孤独。(以上答案意思对即可)
17、这个比喻的含义在于,青春是人生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一段时光,它非常短暂。作者用这个比喻的用意是,告诫青年人要格外珍惜时光,因为它一旦消逝,将永不再现。(意思对即可)
19、答案:治学当如蜂酿蜜,读书诚似燕衔泥。“燕衔泥”必须在下联,原则在于偶句必须押平声韵,其它可以变化。上下联顺序颠倒只给3分。
20、答案:(1)岳 (2)重 (3)秃 (4)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