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命题人:李瑞涛
(试卷总分: 100分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C-12 S-32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 酸碱中和反应 ③浓H2SO4稀释 ④ 固体NaOH溶于水
⑤ H2在Cl2中燃烧 ⑥ 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2. 下列变化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
A.H2O(g)===H2O(l) ΔH=-44.0 kJ/mol
B.2HI(g)===H2(g)+I2(g) ΔH=+14.9 kJ/mol
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862 kJ能量的化学反应
D.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3.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ΔH为“-”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C(s)+1/2O2(g)===CO(g)ΔH=110.5 kJ·mol-1,说明碳的燃烧热
为110.5 kJ·mol-1
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D.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4、已知(1)H2(g)+1/2O2(g)===H2O(g) △H1=a kJ·mol-1
(2)2H2(g)+O2(g)===2H2O(g) △H2=b kJ·mol-1
(3)H2(g)+1/2O2(g)===H2O(l) △H3=c kJ·mol-1
(4)2H2(g)+O2(g)===2H2O(l) △H4=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ad>0 C.2a=b<0 D.2c=d>0
5.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 mol/L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经过t min后,测得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X2)=0.4 mol/L,c(Y2)=0.8 mol/L,c(Z)=0.4 mol/L,则该反应的反应式可以表示为(  )
A.X2+2Y2===2XY2 B.2X2+Y2===2X2Y C.3X2+Y2===2X3Y D.X2+3Y2===2XY3
6.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15 mol/(L·s)  ②v(B)=0.6 mol/(L·s) 
③v(C)=0.4 mol/(L·s)  ④v(D)=0.45 mol/(L·s)
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 B(g) 2C(g)+D(g)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 1.6 mol B. 2.8 mol C. 2.4 mol D. 1.4 mol
8、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使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C.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  )

10.250℃和1.01×105Pa时, 2N2O5(g)=4NO2(g)+O2(g) △H=+56.76kJ/mol,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1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开启啤酒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对H2(g)+I2(g) 2HI(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1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1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Z为0.3mol/L B.Y2为0.4mol/L C.X2为0.2mol/L D.Z为0.4mol/L
14、可逆反应:2NO22NO+O2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⑥
15.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 △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I II III
A.图I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II研究的是t0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III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III研究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大
1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A和1molB,发生反应3A(g)+B(g) xC(g),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按1.2molA、0.4molB和1.8molC为起始配比投入,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为( )
A. 1和4 B. 1和3 C. 2和3 D. 3和4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17、(1)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克NO2需要吸收16.95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若25℃,101 kPa下,1 g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55.6 kJ的热量,则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8.通过实验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如比较锌粒与不同浓度硫酸反应时的速率,可通过测定收集等体积H2需要的 来实现;在KMnO4与H2C2O4反应中,可通过测定 来测定该反应的速率;在Na2S2O3和H2SO4反应中,该反应的速率可通过 来测定。写出KMnO4与H2C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g)的ΔH= —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 、 ,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 (填“有”或“无”)影响。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
B点 (填“升高”还是“降低”),
△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理由是 。
(2)图中△H= KJ·mol-1。
20、右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H<0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 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b 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率变化情况画在c~d处.
21、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kJ·mol-1、-285.8 kJ·mol-1和-283.0 kJ·mol-1,则生成1 mol(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______;
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______ ___________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 _____[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 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 J·(g·℃)-1计算]。如用0.5 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 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4)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
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
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23、(8分)将2molSO2和1molO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容器容积不变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2min时SO3的浓度为0.2mol/L,5min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SO3的浓度为0.5mol/L,求:①2min内用O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②平衡时SO2的转化率。③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④起始与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之比。
高二化学月考题答案 2012/10/13
2.非选择题(52分)
17.(1) N2(g)+O2(g)= NO2(g) △H=+67.8 kJ·mol-1
(2) CH4(g)+2O2(g)= CO2(g) +2H2O (l) △H= —889.6 kJ·mol-1
18. 时间 、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 出现浑浊的时间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19. 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 、
无 、 降低 、 不变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 、 —198
20. 升高温度 、
减小SO3的浓度
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 )
A.体液 B.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 D.组织液、淋巴和血液
2.下列哪种情况下尿液会增加 ( )
①剧烈运动时 ②天气转冷时 ③患糖尿病时
④注射一定量20%葡萄糖溶液时 ⑤摄食过多过咸的食物时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3.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变化
③肾上腺素分泌量 ④汗腺的分泌量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4.止痛药(如“度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 )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5.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血液的PH在正常范围内将 (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不能确定、
6.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 )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C.细胞→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体外
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
8.某人患病后,自行注射了青霉素,结果发生了过敏反应,下列有关他的判断,你认为不能确定的是 ( )
A.该人不是第一次注射青霉素 B.此人体内发生了免疫反应
C.此人极有可能患了痢疾 D.所发生的免疫反应肯定是体液免疫
9.皮肤、肠粘膜组织损伤,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是 ( )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植物性神经调节 D.高级神经中枢调节
10.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合理的一项是 (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
B.胰岛分泌具有拮抗作用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对血糖含量进行调节
C.人体的反馈调节中,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是完全独立的
D.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抑制呼吸中枢的活动
11.在临床上已证实,将受流感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流感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12.把一花盆如图所示固定在直径为2m的圆盘的边缘处,盆底 与地面成45°角。然后旋转圆盘使花盆水平方向所受的力与垂直方向相同。然后,保持圆盘
旋转的速率长期不变,观察植物的根部生长的方向。植物根部生长
的方向应当是 ( )
13.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14.冬季课后,小李从教室走出,这时他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 )
A.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B.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
C.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D.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1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16.植物地上部分向光生长,根背光生长。取正在萌发的种子贴附在琼脂板上,再将琼脂板插入透明盒内培育,五面遮光,仅从一侧给予光照
(见图)。幼苗根的生长方向将是 ( )
A.↓ B.→
C.↘ D.↙
17.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们使用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相正常,这一事实表明 (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的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18.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0.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21.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2.如右图所示,在快速旋转的轮子边缘放置四粒萌发种子,请判断其根、茎的生长方向将是 ( )
A.根向外,茎向圆心 B.根向圆心,茎向外
C.根向外,茎向外 D.根向圆心,茎向圆心
23.人工方法获得无籽番茄的措施是 ( )
A.在传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B.开花后,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C.开花后去掉雄蕊,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24.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25.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 ( )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26.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 )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渗透作用
27.某兴趣小组将生物园里的二倍体黄瓜的雌花分四组,处理方法如下表。其中最可能获得二倍体无籽黄瓜的处理 ( )
组别




处理
自然
状态
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柱头。
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柱头,然后再套上纸袋。
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柱头,然后再套上纸袋。
注:黄瓜是雌雄异花植物
A.乙组 B.乙组和丙组 C.丙组 D.丙组和丁组
28.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蕃茄花蕾,可获得无籽果实,其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 )
A.2N B.N C.4N D.1/2N
29.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9分)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a表示 ;b表示为组织间隙的 ;c表示为毛细血管内的 ;d表示在淋巴管内的 。
(2)以上b、c、d合称 ,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 。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 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 作用。
(4)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 。
32.(10分)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信号物质可以改变 (填数字)的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4)大脑皮层控制手运动的中枢分布在 ,其范围比膝代表区的要 (大、小)。
(5)维持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神经细胞的 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33.(10分)右图是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名称:


(2)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的原因是 和
,这两种方式分别是由
和 调节完成的。
(3)严重腹泻时会导致 ,此时应及补充

(4)⑤ 作用的对象是

34.(11分)右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 。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
应依次是 。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 。
(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为 。
(6)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 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 。

31.(9分)(1)组织细胞(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淋巴)
(2)细胞外液 内环境 (3)内环境 调节 (4)组织液
32.(10分)(1)d 树突膜或胞体膜
(2)递质 ③ 离子通道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B神经元持续兴奋 (4)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 大 (5)线粒体
33.(10分)(1)渗透压感受器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2)饮水量增加 尿量的减少 神经 体液(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生理盐水
(4)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l.关于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基础上,按一定指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特征
2.下列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D.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
4.西部大开发首要是:
A.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 C.改造低产田 D.搞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5.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支配作用的产业称为
A.基础产业 B.辅助产业 C.主导产业 D.传统产业
6.为实现区域的持续发展,我们在制定区域的发展战略时,应该
①既要考虑区域的资源优势,也要考虑限制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②注重区域的情况,不必考虑其他区域的情况 ③注重短期利益,长期利益可忽视 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应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制定出不同的发展战略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也是国际化大都市。回答7~8题。
7.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上海市建设浦东新区是因为
①上海市人口出生率高 ②城市规模扩大的需要 ③经济发展的需要 ④解决上海市城市问题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1997年)为第一产业占0.8%,第二产业占62.1%,第三产业占37.1%,这说明
A.浦东新区的第三产业很不发达 B.浦东新区的农业非常落后
C.工业是浦东新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D.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
9.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 ②社会原因 ③经济原因 ④技术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0.东部经济地带的优势在于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 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 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 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11.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相比较
A.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 B.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C.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D.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12.下列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中、西部地带发达
B.城市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C.东部地带是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带
D.“西部大开发”使东部经济地带失去了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的优势
13.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B.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均衡
C.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其生产力水平高
D.西部地带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14~16题。
14.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15.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 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6.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周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17.下列属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的是
①南水北凋工程②三北防护林工程③西电东送工程④退耕还湖还林工程⑤西气东输工程⑥晋煤外运工程
A.①②③① B.①②③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18.“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
A.水资源紧张问题 B.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适应问题
C.资源严重浪费问题 D.木材短缺问题
19.“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①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②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初步解决西部水资源缺乏问题④减轻东部地区能源压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⑤今后我国不再使用煤炭作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20.“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A.南起江苏扬州的江都 B.将长江流域的水调至黄河流域
C.利用京杭大运河自流输送 D.输水线路跨越五大水系
21.从水循环角度来看,“南水北调”工程
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 B.减少了长江流域的雨水下渗
C.导致长江流域水量不平衡 D.改变了长江流域的自然水循环
22.与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无关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3.导致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条件由东向西逐渐变干 B.水分条件由西向东逐渐变干
C.热量条件由东向两逐渐递减 D.热量条件由西向东逐渐递减
24.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农业优越的区位条件
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 B.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D.水陆运输发达,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25.下列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发源于落基山脉东坡 ②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 ③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一俄亥俄河的支流 ④是美国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6.下列对田纳西河流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田纳西河上游地区为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冲积平原,下游地区为丘陵 ②田纳西河流域水能资源和煤炭、铁矿资源丰富③田纳西河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④田纳西河的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美国政府对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有
①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流域治理的核心,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 游在内的综合性长远开发方案②大力开发水电,实行梯级开发③充足而廉价的 电力,吸引了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在本地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调整和优化了产业结构④大力发展了农业和旅游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下列叙述中属于美国发展农业生产有利条件的是
①本土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②中部的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③交通运输便利④工业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9.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的农业生产地区分布类型是
A.乳畜带 B.小麦带 C.玉米带 D.棉花带
30.20世纪30年代,美国曾出现大规模的“黑风暴”,其人为原因主要有
①气候干旱 ②过度垦荒 ③过度放牧 ④风力侵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共3题,40分)
材料一 资料记载,数百年前,图示A地区为一片茂密的森林草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现在往日的优美环境已面目全非。
材料二 黄河下游河段近几年来每到东春季节常常出现断流现象,有的年份、有的河段甚至夏季也会出现断流现象。
(1)近几年来,造成黄河时常断流的最主要原因是
A.沿岸工农业发展,任意截流、储水现象严重
B.黄河流域旱情严重
C.中上游地区大量植树种草,大量降水被渗漏成为地下水
D.下游没有大的河流汇人
(2)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B.“地上河”指的是黄河中游河段
C.黄河水力资源集中在中上游河段
D.黄河用泥沙堆积成为黄土高原,冲积了华北平原
(3)导致A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方面:
人为方面:
(4)A区域的名称是 ,其区位优势是 ,其生态环境的显著特征是 ,人地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
(1)在Ⅰ阶段,生产企业主要布局在 ,原因是 。(2分)
(2)在Ⅱ阶段,该产品的市场主要在____________(填“发达”或“发展中”)国家。(1分)
(3)在Ⅲ阶段,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方面在a、b、c三类国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a类国家: ; b类国家: ;
c类国家: 。
(4)该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有:(4分)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A、干旱 B、降水稀少
(2)在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中,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
(3)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特征?自东向西依次出现什么植被景观?
(4)形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高二地理第一学期单元测试试卷答案
二.综合题(40分)
1.(1)A (2)C
(3) 自然方面: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人为方面:乱砍滥伐,导致地表森林草原等植被遭到破坏。
(4)A区域的名称是黄土高原,其区位优势是承东启西,其生态环境的显著特征是十分脆弱,人地关系的突出特点是人地矛盾尖锐。
2.(1)美国或发达国家 科技发达,新产品研发能力强 2分 (2)发达 1分 (3)a类国家:前期生产大于消费,产品出口,后期消费大于生产,产品进口;b类国家:前期消费大于生产产品进口,后期生产大于消费,产品出口;c类国家:前期消费大于生产,产品进口,后期生产大于消费,产品出口。3分(4)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4分
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那么,“美人之美”的含义是(   )
A.要夸奖其他民族的文化 B.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各民族的所有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D.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2.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应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这表明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各国文化互相交融的原则??????? D.各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原则
著名意大利歌剧《图兰朵》来源于中国古代爱情故事,讲述的是一位中国公主图兰朵和外国王子卡拉夫动人的爱情故事。1993年,歌剧《图兰朵》被改编成京剧《杜兰朵》并在意大利演出,效果极好。1998年,由世界著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和中国电影导演张艺谋合作的歌剧《图兰朵》在紫禁城太庙演出。奥地利于2003年7月24日发行了一枚京剧《杜兰朵》邮票。歌剧《图兰朵》和京剧《杜兰朵》正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②人类所有的社会性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活动;③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④文艺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王夫之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艺术创作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艺术创作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 ? D.艺术创作必须是“身之所历,目之所见”?
5、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盛装,手捧“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这说明( )
A.在经济落后地区是难以发展先进文化的 B.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6、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这告诉我们( )
A.必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
C.应主动感悟优秀文化,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D.应以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7.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  
A.文化创造 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C.人民群众 D.社会的发展 
8.“一本好书往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说明了文化是一种(  )  
A.社会物质力量 B.社会教育力量 C.社会道德力量 D.社会精神力量   
9.“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10.汉武帝为了加强政治统治,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此,儒家思想被迅速发扬光大,成为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说明(? )
A.政治与文化相互影响?? B.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决定的
C.文化能反作用于政治?? D.文化是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11.(2007年高考文综试题,山东卷)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又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对此我们应( )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全盘否定、全部抛弃
13、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是( )
A、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B、根本否定外来文化
C、封闭主义 D、文化之间交流、融合
14、在医药方面,成书与8世纪的藏族的《四部医点》是重要的医药学著作;元代维吾尔农学家鲁明善撰写的《农桑衣食撮要》被收入四库全书,在我国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代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的《割圆密率捷法》已经涉及微积分学的领域。这体现了( )
A、 我国各民族在发展文化教育方面实现了平等
B、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
C、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
D、少数民族在科学医药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15、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而西方人进餐则用刀叉。这体现了:①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④各国文化具有独立性和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6.潮汕文化存在于广东潮汕地区,由讲潮汕话的民系所构成。它与共存于同一地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是与周边其他地域文化有异的一个体系:既有本地原住民文化的深厚根基,又有中原移民文化的深刻影响,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广东潮汕地区,而且在港澳和海外华人社会,都是一个“显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说明( )
A.潮汕文化自成体系、独立发展 B.偏远地区的文化往往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C.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D.中华文化的兴盛是少数民族文化学习汉族文化的过程
17.“遥望中原怀故土,静观落叶总归根”、“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优秀的诗句表明( )
A.忠诚老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C.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8、“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19、中法对照版《九章算术》于2005年在法国出版。我国的《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记载分数运算法的文献。法国该方面的专家肯定了《九章算术》在算法上的理论价值,称其所揭示的数学思想与古代希腊、印度的数学思想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有一套自己的算法理论体系。这表明,古老的中华文化 ( )  
A、永远是领先的 B、与各国文化是相同的   
C、是独具特色的 D、与世界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20、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但汉字中也有外国文字的成分,例如,沙发、巧克力等词汇就来自英文。现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不少是由国外传人中国的,如电器、汽车就是外国人首先发明的。特别重要的是,指导我们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更是由国外传人的。这说明 ( )  
A、中华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B、创新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品质  
C、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D、文化和经济政治紧密相连 
21、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①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一回事,没有什么区别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④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毫不相干。( )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2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 )  
A、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B、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  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3、关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是:①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它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方面 ;③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和睦交流 ;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排斥。( ) A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24.(09海南卷16)在海瑞陵园的亭柱上,挂着海瑞写的一副对联:“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这副对联反映出海瑞:①崇尚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②强调执政为民的民主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③憧憬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环境友好的发展观念;④主张勤勉清廉的从正道德,具有净化官风的积极意义。( )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5.(07广东卷20)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
A.阶级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26.(08北京卷3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有,一个企业和私大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这表明:①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②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③动员和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④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09福建卷3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8.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土尔扈特蒙古部族重返祖国的壮举展现了( )
A.蒙古民族的凝聚力 B.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C.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 D.—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2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 、鲜明的?????? 和?????? (?? )
A.民族性?? 时代性?? 先进性 B. 民族性?? 改革性??创新性?
C.传统性?? 时代性?? 创新性???????? D.传统性?? 改革性?? 先进性
30、中华民族精神是: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④中华民族之魂。(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计40分
31. 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为营造决战之年的良好社会氛围.2010年3月1日,国家节能中心正式启动了“节能减排我承诺”全民宣传活动。国家节能中心以社区、校园、企业等为主要平台广泛开展文艺汇演、低碳知识大赛等多种形式的节能宣传,进一步提升全民的节能意识,努力营造一种全民参与节能减排的文化氛围,引导人们把节能减排理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启动“节能减排我承诺”全民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20分)
32.一个原本只能卖1元钱的普通瓷碗,经设计师的妙手,成为价值几十元的抢手货;几张看似简单的景观设计图,带动了数千万元的销售收人……2009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依托于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底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正发挥出强烈的全球集聚效应,吸引中国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设计单位等海内外创意力量落户西子湖畔。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创”出杭州经济新引擎。2008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同比增长17.6%,比全市GDP增速高出6.6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12.1%,一举超越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坐上服务业的“头把交椅”。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杭州市的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20分)
答案
32.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既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又要关注和反映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离不开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加强同国内其他地方文化及外国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并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⑤要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封闭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扩大文化视野,兼收并蓄,发展杭州文化创意产业。
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D、一条直线和一个点确定一个平面
2、若直线平面,直线,则与的位置关系是
A、 B、与异面 C、与相交 D、与没有公共点
3、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等于 ( )
A. B.2
C. D.6
4、设A、B、C、D是空间四个不同的点,在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若AC与BD共面,则AD与BC共面
B、若AC与BD是异面直线,则AD与BC是异面直线
C、 若AB=AC,DB=DC,则AD=BC
D、 若AB=AC,DB=DC,则AD BC
5、下列命题中:
(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 B、2 C、3 D、4
6、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
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右图所示,则该
集合体的俯视图为:( )

7、在正方体中,分别为,,,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等于(  )
A、 B、 C、 D、
8、(文)用、、表示三条不同的直线,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则∥;②若⊥,⊥,则⊥;
③若∥,∥,则∥;④若⊥,⊥,则∥;则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理)若为一条直线,为三个互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面三个命题:
①;②;③.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空间四边形中,若,则与所成角为( )
A、 B、 C、 D、
10、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
A、2 B、 C、 D、
11、(文)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理)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考查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   B、
C、    D、
12、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上,分别用过共顶点的三条棱中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则截去8个三棱锥后,剩下的凸多面体的体积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正方体中,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为
14、四棱锥中,底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其他四个侧面都是侧棱长为的等腰三角形,则二面角的平面角为_____________。
15、已知垂直平行四边形所在平面,若,平行四边形一定是 .
16、长方体的三个面的对角线长分别是,则长方体对角线的长是
17、 若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是,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
18、已知平面和直线,给出条件:
①;②;③;④;⑤.
(理)(i)当满足条件 时,有;
(文)(ii)当满足条件 ___________时,有.(填所选条件的序号)
三、解答题(共46分,要求写出主要的证明、解答过程)
19、(8分)(文)用符号语言表示语句:“直线经过平面内一定点,但在外”,并画出图形。
(理)把下面的符号语言改写成文字语言的形式,并画出图形。
若直线平面,直线,则平面
20、(8分)如图,已知是平行四边形所在平面外一点,、分别是、 的中点; 求证:平面
21、(10分)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1)求证:平面
(2)求四棱锥的体积
22、(文)(10分) 已知为空间四边形的边上的点,且,求证:
(理)如图所示,四面体被一平面所截,截面
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求证:;
23、(10分)已知△BCD中,∠BCD=90°,AB⊥平面BCD,E、F分别
是AC、AD上的动点,且
求证: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平面ABC
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CDDCB CCCDD BD
三、解答题(共74分,要求写出主要的证明、解答过程)
19、(文)解: P∈l,P∈,l
(理)若直线a在平面内,点A也在平面内,但A不在直线a上,A在直线b上,a平行于b,则b在内。
20、证明:取PD的中点E,连接AE,NE。又M,N分别为中点,EN∥AM,且EN=AM,四边形AMNE是平行四边形,MN∥AE,又AE平面PAD,MN平面PAD,MN∥平面PAD。
21、证明:(1)PA=1,PD=,AD=1,PA,又PACD,ADCD=D,PA 平面ABCD
(2)V=
23、证明:∵AB⊥平面BCD, ∴AB⊥CD,
∵CD⊥BC且AB∩BC=B, ∴CD⊥平面ABC.

∴不论λ为何值,恒有EF∥CD,∴EF⊥平面ABC,EF平面BEF,
∴不论λ为何值恒有平面BEF⊥平面ABC.
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时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第1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是正确的,选项不全且无错的得2分)
1. 下列物理量中哪些与检验电荷无关? ( )
A.电场强度E B.电势U C.电势能ε D.电场力F
2.真空中两个同性的点电荷q1、q2 ,它们相距较近,保持静止。今释放q2 且q2只在q1的库仑力作用下运动,则q2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库仑力( )
A.不断减小 B.不断增加
C.始终保持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3.如图所示,在直线MN上有一个点电荷,A、B是直线MN上的两点,两点的间距为L,
场强大小分别为E和2E.则( )
A.该点电荷一定在A点的右侧
B.该点电荷一定在A点的左侧
C.A点场强方向一定沿直线向左
D.A点的电势一定低于B点的电势
4.下面各图中A球系在绝缘细线的下端,B球固定在绝缘平面上,它们带电的种类以及位置已在图中标出.A球能保持静止的是(  )
 5.如图所示,平行线代表电场线,但未标明方向,一个带正电、电量为10-6 C的微粒在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当它从A点运动到B点时动能减少了10-5 J,已知A点的电势为-10 V,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微粒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虚线1所示;
B.微粒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虚线2所示;
C.B点电势为零;
D.B点电势为-20 V
6.等量异种点电荷的连线和其中垂线如图所示,现将一个带负电的检验电荷先从图中a点沿直线移到b点,再从b点沿直线移到c点.则检验电荷在此全过程中 ( )
A.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将发生改变 B.所受电场力的大小恒定
C.电势能一直减小 D.电势能先不变后减小

7.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板间距为0.6cm,两板接上6×103V电压,板间有一个带电液滴质量为4.8×10-10 g,处于静止状态,则油滴上有元电荷数目是(g取10m/s2) ( )
  A.3×106 B.30 C.10 D.3×104
9.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如图所示。如果在荧光屏上P点出现亮斑,那么示波管中的( )
A.极板x应带正电
B.极板x′应带正电
C.极板y应带正电
D.极板y′应带正电
10.如图所示,匀强电场E的区域内,在O点放置一点电荷+Q.a、b、c、d、e、f为以O为球心的球面上的点,aecf平面与电场平行,bedf平面与电场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b、d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a点的电势等于f点的电势
C.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时,电场力一定做功
D.将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时,从a点移动到c点电势能的变化量一定最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
11. 两点电荷间距离为r时,相互作用力为F,当距离变为r/2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F,为使作用力仍为F,则两点电荷的电量可同时为原来的_____________倍.
12. 质量为m1=2kg的带电绝缘球A,在光滑水平面上,从无限远处以初速度10m/s,向另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带同号电荷的绝缘球B靠近,B球的质量为m2=3kg,在它们相距到最近时,总的动能为_________________J,它们具有的电势能为_________________J。
13.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距为 d ,电压大小为U,上板中央有孔,在孔正下方的下板表面上有一个质量为 m、、电量为-q的小颗粒,将小颗粒由静止释放,它将从静止被加速,然后冲出小孔,则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h = 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A、B、C、D是匀强电场中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已知A、B、C三点的电势=15V,=3V,=-3V由此可知D点电势=________V
三、计算题 (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在一个点电荷Q的电场中,Ox坐标轴与它的一条电场线重合,坐标轴上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m和5.0m。放在A、B两点的试探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方向都跟x轴的正方向相同,电场力的大小跟试探电荷所带电量的关系图象如图中直线a,b所示,放在A点的电荷带正电,放在B点的电荷带负电。
求:(1)B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试判断点电荷Q的电性,并说明理由。
(3)点电荷Q的位置坐标。
17.用30cm的细线将质量为4×10-3㎏的带电小球P悬挂在O点下,当空中有方向为水平向右,大小为1×104N/C的匀强电场时,小球偏转37°后处在静止状态。求(1)分析小球的带电性质(2)求小球的带电量(3)求细线的拉力

18. 飞行时间质谱仪可对气体分子进行分析。如图所示,在真空状态下,脉冲阀P喷出微量气体,经激光照射产生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正离子,自a板小孔进入a、b间的加速电场,从b板小孔射出,沿中线方向进入M、N板间的偏转控制区,到达探测器。已知a、b板间距为d,极板M、N的长度和间距均为L。不计离子重力及进入a板时的初速度。
(1)当a、b间的电压为U1,在M、N间加上适当的电压U2,使离子到达探测器。求离子到达探测器的全部飞行时间。
(2)为保证离子不打在极板上,试求U2与U1的关系。
20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答案
高二年级 物理
二、填空题(共16分)
11. 4 , 12. 0, 100 13. 14. 9V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
15. 10分(1)由图可知,B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指向x负方向。
同理A点的电场强度EA=40N/C,方向指向x正方向。
(2)点电荷Q应位于A、B两点之间,带负电荷。
(3)设点电荷Q的坐标为x,由点电荷的电场E=可知
解得x=2.6m。(另解x=1舍去)
17.10分解:解:(1)小球受力如图,故带正电。(2分)
   (2)小球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
  ,得
   (4分)
(3)如受力图可知   (4分)

(2)在MN间侧移 (2分)
由,得 (2分)
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 )
A.体液 B.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 D.组织液、淋巴和血液
2.下列哪种情况下尿液会增加 ( )
①剧烈运动时 ②天气转冷时 ③患糖尿病时
④注射一定量20%葡萄糖溶液时 ⑤摄食过多过咸的食物时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3.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变化
③肾上腺素分泌量 ④汗腺的分泌量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4.止痛药(如“度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 )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5.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血液的PH在正常范围内将 (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不能确定、
6.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 )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C.细胞→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体外
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
8.某人患病后,自行注射了青霉素,结果发生了过敏反应,下列有关他的判断,你认为不能确定的是 ( )
A.该人不是第一次注射青霉素 B.此人体内发生了免疫反应
C.此人极有可能患了痢疾 D.所发生的免疫反应肯定是体液免疫
9.皮肤、肠粘膜组织损伤,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是 ( )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植物性神经调节 D.高级神经中枢调节
10.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合理的一项是 (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
B.胰岛分泌具有拮抗作用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对血糖含量进行调节
C.人体的反馈调节中,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是完全独立的
D.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抑制呼吸中枢的活动
11.在临床上已证实,将受流感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流感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12.把一花盆如图所示固定在直径为2m的圆盘的边缘处,盆底 与地面成45°角。然后旋转圆盘使花盆水平方向所受的力与垂直方向相同。然后,保持圆盘
旋转的速率长期不变,观察植物的根部生长的方向。植物根部生长
的方向应当是 ( )
13.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14.冬季课后,小李从教室走出,这时他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 )
A.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B.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
C.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D.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1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16.植物地上部分向光生长,根背光生长。取正在萌发的种子贴附在琼脂板上,再将琼脂板插入透明盒内培育,五面遮光,仅从一侧给予光照
(见图)。幼苗根的生长方向将是 ( )
A.↓ B.→
C.↘ D.↙
17.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们使用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相正常,这一事实表明 (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的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18.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0.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21.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2.如右图所示,在快速旋转的轮子边缘放置四粒萌发种子,请判断其根、茎的生长方向将是 ( )
A.根向外,茎向圆心 B.根向圆心,茎向外
C.根向外,茎向外 D.根向圆心,茎向圆心
23.人工方法获得无籽番茄的措施是 ( )
A.在传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B.开花后,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C.开花后去掉雄蕊,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24.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25.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 ( )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26.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 )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渗透作用
27.某兴趣小组将生物园里的二倍体黄瓜的雌花分四组,处理方法如下表。其中最可能获得二倍体无籽黄瓜的处理 ( )
组别




处理
自然
状态
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柱头。
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柱头,然后再套上纸袋。
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柱头,然后再套上纸袋。
注:黄瓜是雌雄异花植物
A.乙组 B.乙组和丙组 C.丙组 D.丙组和丁组
28.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蕃茄花蕾,可获得无籽果实,其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 )
A.2N B.N C.4N D.1/2N
29.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9分)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a表示 ;b表示为组织间隙的 ;c表示为毛细血管内的 ;d表示在淋巴管内的 。
(2)以上b、c、d合称 ,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 。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 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 作用。
(4)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 。
32.(10分)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信号物质可以改变 (填数字)的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4)大脑皮层控制手运动的中枢分布在 ,其范围比膝代表区的要 (大、小)。
(5)维持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神经细胞的 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33.(10分)右图是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名称:


(2)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的原因是 和
,这两种方式分别是由
和 调节完成的。
(3)严重腹泻时会导致 ,此时应及补充

(4)⑤ 作用的对象是

34.(11分)右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 。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
应依次是 。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 。
(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为 。
(6)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 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 。

31.(9分)(1)组织细胞(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淋巴)
(2)细胞外液 内环境 (3)内环境 调节 (4)组织液
32.(10分)(1)d 树突膜或胞体膜
(2)递质 ③ 离子通道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B神经元持续兴奋 (4)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 大 (5)线粒体
33.(10分)(1)渗透压感受器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2)饮水量增加 尿量的减少 神经 体液(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生理盐水
(4)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英语试
一.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I don't have any change with me. Will you pay the fare for me?
— ________ .
A. That's fine B. Nothing serious C. Never mind D. No problem
2. In some Muslin countries, women do not _______their faces in the public.
A. explore B. challenge C. expose D. blame
3. If I take this medicine twice a day, it should _____my cold.
A. recover, B. cover C. reject D. cure
4. _________ from the space, the Great Wall lies in the mountains like a huge dragon.
A. Seeing B. Seen C. To see D. Having seen
5. The way he suggests to us doesn’t make______
A. difference B. opinions C. use D. sense
6. I don't want the children ___ out in such weather. A. take B. to take C. taken D. taking 7. Our class _______ 55 students at that time.
A. consisted of B. consists of C. made up of D. was consisting of
8. I'm afraid that I can't make myself ___ be cause of my poor English. A. understand B. understanding C. to understand D. understood 9. I have had my bike ___ , and I'm going to have somebody ___ my radio tomorrow. A. repair; to repair B. repairing; to be repaired
C. repaired; repair D. to repair; repairing 10. From his _______expression, we can guess that the problem maybe was quite _______.
A. puzzled ; puzzling B. puzzling; puzzled C. puzzled; puzzled D. puzzling; puzzling11. In the ant city, you will see many problems _____ in this way.
A. settled B. settling C. to be settled D. to be settling
12. Come and see me whenever ____.
A. you are convenient B. you will be convenient
C. it is convenient to you D. it was he convenient to you
13. He suggests we ____ to the cinema at once, otherwise we ____ late.
A must go; are B go ; will be C will go ; will be D would go ; are
14. Only when the war was over ____ return to his hometowns.
A have the soldiers B the soldiers C the soldiers did D did the soldiers
15. She ____________ the path as the trees around her became thicker.
A. lost sight of B. caught sight of C. lost sight D. caught sight
二.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The famous British inventor George Stephenson was born in 1781 and died in 1848. One of his__16__important inventions was the train. He _17__his first train when he was forty-four years old. When he was experimenting with the __18__engine on the train, he met with __19__from the government, the newspapers and the gentlemen in the country. They said that the noise and the smoke would __20__ cows, horses and sheep, that the _21__ would burst or that the hot coals from it would __22_ their houses. At that time, __23__people believed what they said.
George Stephenson __24__the people that the train could go on small _25_, could pull carriages __26_goods and passengers and there was __27__to them. It was a very __28__ matter for him to __29__ them believe. However, after _30_, he was able to do it; and the first train that __31__by Stephenson himself __32_ what he had said.
The first day _33_the people along the way _34_the noises of the train __35__ and saw it running quickly to them, they ran back home as quickly as they could and closed their doors tightly, for they thought it a genius(妖怪).They did not dare to come out until it had passed.
16. A. very B. a lot C. most D. much
17. A. made B. bought C. introduced D. did
18. A. electrical B. soil C. steam D. oil
19. A. success B. troubles C. people D. pleasure
20. A. kill B. buy C. interest D. take away
21. A. smoke B. noise C. driver D. engine
22. A. pull down B. blow away C. set fire to D. pass
23. A. most B. few C. only a few D. the rich
24. A. said B. spoke C. told D. warned
25. A. roads B. rivers C. steam D. rails
26. A. short of B. full of C. empty of D. without
27. A. no great danger B. dangerous C. a lot of danger D. few danger
28. A. easy B. difficult C. pleasant D. light
29. A. get B. cause C. make D. force
30. A. sometime B. some time C. a few times D. sometimes
31. A. was sold B. was driven C. was pulled D. helped
32. A. believed B. seemed C. sensed D. proved
33. A. of B. when C. while D. for
34. A. caught sight of B. listened to C. heard D. thought
35. A. nearby B. in the distance C. on the far D. from the distance
三.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When I was in the third grade, I was picked to be the princess(公主)in the school play. For weeks my mother had helped me practice my lines. But once onstage, every word disappeared from my head. Then my teacher told me she had written a narrator's(解说者的)part for the play, and asked me to change roles. Though I didn't tell my mother what had happened that day, she sensed my unhappiness and asked if I wanted to take a walk in the yard.
It was a lovely spring day. We could see dandelions(蒲公英)popping through the grass in bunches, as if a painter had touched our landscape with bits of gold. I watched my mother carelessly bend down by one of the bunches. "I think I am going to dig up all these weeds, "she said. "From now on, we'll have only roses in this garden. "
"But I like dandelions, "I protested. "All flowers are beautiful-even dandelions!"
My mother looked at me seriously. "Yes, every flower gives pleasure in its own way, doesn't it?" she asked thoughtfully. I nodded. "And that is true of people, too, " she added.
When I realized that she had guessed my pain, I started to cry and told her the truth.
  “But you will be a beautiful narrator, ”she said, reminding me of how much I loved to read stories aloud to her.
Over the next few weeks, with her continuous encouragement, I learned to take pride in the role. The big day finally came. A few minutes before the play, my teacher came over to me. “Your mother asked me to give this to you, ”she said, handing me a dandelion. After the play, I took home the flower, laughing that I was perhaps the only person who would keep such a weed.
36. The girl did not play the role of the princess mainly because .
A. she felt nervous on the stage.
B. she lost her interest in that role.
C. she preferred the role of the narrator
D. she had difficulty memorizing her words
37. Why did the mother suggest a walk in the garden?
A. To remove the dandelions
B. To enjoy the garden scene
C. to have a talk with her daughter.
D. to help her daughter with the play.
38.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A. Everybody can find his or her own way to success.
B. Everybody has his or her own value in the world.
C. Everybody should learn to play different roles
D Everybody has some unforgettable memory.
B
Italian Lakes and Greek Islands(12Days)
Prices starting from $1,999
Your tour begins in Milan, Italy, and moves on to the pretty Italian Lake District and the attractive resort(胜地)of Stresa, your home for two nights. Collette Vacations has carefully chosen the Costa Victoria as your home away from home for your 7-night journey along the waterways of the Mediterranean. The cruise ship is filled with the warmth and culture of Italy and is richly designed with entertainment(娱乐)areas and very good living conditions. It will take you to the places of your dreams.
You'll spend 4 days touring Greek cities you've always heard about. In Katakolon, you will have the only unguided tour to nearby Olympia on the whole journey. Then with a local guide you will visit the Greek islands of Santorini, which is often related to the story of the lost city of Atlantis, and Mykonos, a wonderful island with beautiful beaches.
Your journey ends in Verona, home of the love story Romeo and Juliet, with a fun-filled farewell dinner-a perfect ending to a pleasant journey.
12Day, 25Meals:10Breakfasts, 6 Lunches, 9Dinners
Day 1 Overnight flight to Italy
Day 2-3 Regina Palace, stresa, Italy
Day 4-10 Costa Victoria(Costa cruises)
Day 11 Hotel Leopardi, Verona, Italy
Day 12 Leave for home
Please Note:
39. How is the journey planned?
A. It starts and ends in Italy.
B. It starts and ends in Greece.
C. It starts in Italy and ends in Greece.
D. It starts in Greece and ends in Italy.
40.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ravel plan?
A. The price may get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plan.
B. The prices include three meals a day.
C. The price is the highest in summer.
D. The prices include entertainment service.
41.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art “the Costa Victoria” most probably refer to?
A. A famous hotel. B. A beautiful resort.
C. A comfortable ship. D. A long-distance bus.
42. Tourists will travel on their own in .
A. Stresa B. Olympia C. Mykonos D. Verona
C
When a Swedish ship that sank(沉) in 1628 was recovered from the port of Stockholm, historians and scientists were overjoyed with the chance to examine the remains of the past. The ship construction showed how ships were built and operated during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In this way, artifacts, objects made by human beings, provided a picture of daily life almost 400 years ago.
Underwater archaeology(考古)-the study of ships, aircraft and human settlements that have sunk under large bodies of water-is really a product of the last 50 years. The rapid growth of this new area of study has occurred because of the invention of better diving equipment. Besides the Swedish ship wreck(残骸),underwater archaeologists have made more exciting discoveries such as the 5000-year-old boats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Underwater archaeology can provide facts abut the past. In ancient ports all over the world are ships sunken in the past 6, 000 years. There are also sunken settlements in seas and lakes telling of people’s way of life and their systems of trade in ancient times. Underwater archaeologists want to study these objects to add to the world's knowledge of history, but they have to fight two enemies. One enemy is treasure hunters who dive for ancient artifacts that they can sell to collectors. Once sold, these objects are lost to experts. The second enemy is dredging machines(挖掘机)often used to repair ports. These machines destroy wrecks and artifacts or bury them deeper under sand and mud. By teaching the public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underwater “museums” of the past, archaeologists are hoping to get support for laws to protect underwater treasures.
43. What purpose does Paragraph 1 serve in the passage?
A. To provid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topic
B. To attract readers' attention to the topic
C. To use an example to support the topic
D. To offer basic knowledge of the topic
44. The aim of underwater archaeology is to
A. exploit(开发)water bodies B. search for underwater life
C. study underwater artifacts D. examine underwater environment
45. Underwater archaeologists are worried because_____.
A. sea hunters have better diving equipment 
B. their knowledge of world history is limited 
C. dredging machines cause damage to the ports 
D. sold artifacts can hardly be regained for research
46.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A. To introduce a young branch(分支) of learning.
B. To discuss the scientists’ problems.  
C. To explain people’s way of life in the past.  
D. To describe the sunken ships.
D
Tragedy at the Circus
In yesterday’s circus(马戏团)show, a tiger suddenly attacked its trainer and had to be shot dead. As the circus packed up and left, circus officials said the show would go on, even without tigers.
However, the officials cann’t simply turn a blind eye to the ethical(道德的) problems left behind. Even before this tragedy(悲剧), animal rights activists protested(抗议) against keeping wild animals in unnatural conditions and forcing them to suffer for the profit(利润)of circus organizers.
It is now time for us to take effective steps to make sure that circus animals are treated properly.
*******************************
Circus Safe for Animals
Our circus recently suffered a most tragic event in its history. While we are thankful for the pity from the public, we are also astonished by the opinion expressed in “Tragedy at the Circus. ”
First, our performing animals are not taken from the wild. As to the ethical problems. we always believe humans and animals can—and should—live together nicely. To us, the performing animals are representatives of their species(物种), and our circus is one of the only places left willing to support this special role of performing animals in the existence of the species. Those who argue that circus life is harmful to animals show little knowledge of these facts. Life in the “wild” is unsafe, but a continuous struggle for existence. To overlook these realities is the greatest fault against the animal kingdom.
This circus has proven that animals are stronger and smarter than we could imagine. Within the circus is a joyful atmosphere for both animals and humans: people are educated, and species saved.
47.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first passage?
A. To show pity for the performing animals.
B. To express worries about animal trainers' safety.
C. To deal with the difficult situations of the circus.
D. To call for action to protect circus animals.
48. What will the circus most probably do?
A. Take no notice of the tragedy.
B. Continue its performances.
C. Use fewer wild animals.
D. Limit its profit.
49. What does the circus think of its performing animals?
A. They are as clever as human beings.
B. They struggle continuously with human beings for existence.
C. They are helpful in saving their species.
D. They have equally natural living conditions as wild animals.
50. What is the most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assages?
A. A public request and a newspaper report.
B. A newspaper article and a reply to it.
C. Two parts of a newspaper article.
D. Two newspaper reports.
E
Einstein was born in 1879 in Germany. As a child, he was slow to learn to talk. As a pupil, he was backward. But when he was fourteen years old, he became clever. He taught himself maths from textbooks. He studied hard because he wanted to be a physicist.
In 1901,Einstein began teaching. In 1902 he continued his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Zurich. Several years later, he formulated(系统地阐述)his famous Theory of Relativity(相对论). To most people the law of relativity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But once Einstein explained it very well to a group of young students. He said," When you sit with a good girl for two hours, you think it is only a minute. But when you sit on a hot stove for a minute, you think it's two hours. That is relativity."
After Hitler came into power in Germany, Einstein went to America. In 1940 Einstein became an American citizen. In 1955, Einstein's life ended at the age of seventy-six.
51.When Einstein was a pupil of twelve, he _______ .
A. was not quick in learning to talk B. was poor in his studies
C. studied very hard D. hardly lagged behind
52.The law of relativity is_______ .
A. very hard for most people to understand
B. too hard for Einstein himself to explain
C. too hard to explain to anybody except Einstein
D. easy to understand only for the young students
53.When did Einstein become an American citizen?
A. He was an American citizen until 1940.
B. Not until he had reached the age of 61 did he become an American citizen.
C. He did not become an American citizen until 1955.
D. He became an American citizen in the year when Hitler came into power.
54.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 you think is true?
A. The Germans owed their scientific progress to Einstein.?
B. The Americans owed all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instein.
C. Einstein gave a great deal to the modern world.
D. Einstein made a very great contribution to modern science.
55.The title for this passage should be " _______ ".
A. Theory of Relativity B. An American Citizen
C. Albert Einstein D. Einstein's Contribution
四. 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56. 我们的英语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
Our English teacher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us.
57. 他的粗心大意的驾驶导致了这起严重的交通事故。
His careless driving _________ ____________the serious traffic accident.
58. 未来,地铁将会逐步取代公共汽车成为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
The underground will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the bus to become the main vehicle for the people in the future.
59. 陈水扁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企图永远不可能得逞。
Chen Shuibian's attempt to __________Taiwan ________ ___________China could not be achieved forever.
60. 英格兰被分成三个主要的地区。
England can be ________ _______ three main areas.
五.书面表达(满分10分)
假设你是某中学学生英文报的小记者,对中学生课外上网的利弊进行调查采访。以下是学生们对上网的看法。请你根据他们的观点写一篇简要的调查报告,并呼吁正确使用互联网。
注意:1. 文章护开头已为你写好;
2. 词数:100左右;
3. 参考词汇:上网浏览:surf the Internet
使用互联网的益处
使用互联网的弊端
资源丰富
节省时间
方便交流和沟通
内容良莠兼有
沉迷网络游戏会影响学业
过多使用会影响健康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英语试题答案
四. 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is strict with led to take the place of break away from divided into
五.书面表达(满分10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Some students regard it as a great helper. Since there is a lot of information on line, you can surf the Internet for any information you need in a short time without working hard in the library. It is also very convenient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on by using the Internet. However ,other students think that there is some information
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底层文学”由来已久,其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诗经》。在现代文学史中,无论是五四新文学还是左翼文学,关注的对象依然是“底层”大众。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界又有不少农村题材以及描写城市中低层群体的作品,如刘醒龙的《凤凰琴》,方方的《风景》,余华的《活着》等。他们虽不强调“底层”,但对于在中国社会急剧变化中受到损害的阶层有着相当深入的表现。新世纪“底层文学”创作继承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特别是左翼文学的理论遗产,延续着90年代中期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余浪,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精神,饱含着一种强烈的当代情绪诉求。
其实,“底层文学”一词在新世纪被提出,是一种现实性生存焦虑的表达,是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性产物,同时也是中国90年代以来错综复杂的社会变化催生出的结果。但需要强调的是,不少“底层文学”已经开始与单纯的生存困境脱钩,讲述的是特定阶层、个人的命运,表达了对国家发展的思考。“底层文学”以自己的方式对社会现实进行思考,用自己的力量安抚现实中躁动不安的灵魂。简言之,就是以文学的方式参与当前的社会变革,并对社会问题做出的回应。在今天文学市场化甚至娱乐化的背景下,“底层文学”能够敏锐捕捉到社会阶层和群众情绪的新变化,能够以严肃的姿态承担起社会责任并融入人文关怀,既是一种“不平则鸣”,同时也是“时代的和弦”。
“底层文学”拒绝了“新写实主义”的“零度情感”,摈弃了“没事偷着乐”的犬儒主义,而是包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然而,只有同情是不够的。作家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景虽然力求用文学的方式交出一份当下历史的记录,但遗憾的是目前“底层叙事”仍无法穿透迷蒙的表象,具有时空超越性的作品相对匮乏。一是讲述“传奇性”的故事,以满足人们的窥视欲望和猎奇心理。二是简单立足于道德批判,以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构建文本。三是沉迷于“苦难展览”,走向单一化和极端化的“苦难书写”,甚至演变为“欲望叙述”、“暴力叙述”,变成了比酷比惨的“苦情戏”。如何让叙事逻辑更加符合生活的真实,在表现“底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观照到他们的精神世界,使“底层”人物不再被扭曲成窥视的对象而得以血肉丰满真实可感,在同质化的苦难中挖掘出被遮蔽的底层生活的丰富性,从而告别肤浅和表面,抵达能够穿越历史的文学的“深度”,这是“底层文学”应该继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种创作还在继续进行中的文学类型,目前对“底层文学”的评价只能是一种带有历史前瞻性的考量和把握,我们期待“底层文学”的创作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但这需要及时的总结和反思,更需要实践的累积与时间的沉淀。
(选自史竞男《“底层文学”:乡土叙事新景观》)
1.下列对“底层文学”的有关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底层文学”一词在新世纪被提出来,但是,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诗经》。
B.在现代文学史中,“底层文学”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关注的对象仍是“底层”大众。
C.“底层文学”的被提出表达了一种现实性生存焦虑,是中国文学发展至今的必然产物。
D.“底层文学”已与生存困境脱钩,讲述特定阶层、个人的命运,表达对国家发展的思考。
2.下列不属于“底层文学”继续探索和努力方向的一项是
A.要努力让“底层文学”在叙事逻辑上更加符合生活的真实。
B.不仅要表现“底层”的物质生活,也要观照他们的精神世界。
C.“底层文学”应告别肤浅和表面,抵达穿越历史的文学的深度
D.对“底层文学”的评价一定要从历史前瞻性角度去考量和把握。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刘醒龙、方方、余华等人写出了描写农村和城市中低层群体的作品,他们被称为“底层文学”的先驱。
B.“底层文学”敏锐捕捉到社会阶层和群众情绪的新变化,承担起社会责任并融入人文关怀,这也是文学对社会变革作出的反应。
C.目前“底层文学”存在着注重故事的传奇性、简单立足于道德批评、沉迷于“苦难展览”的弊端,因而冲淡了其文学的“深度”。
D.我们需要及时的总结和反思,更需要实践的累积与时间的沉淀,才能使“底层文学”的创作更加繁荣,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而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长兄玮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此伎,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
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拜。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齐永明中,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未尝被呼名,每呼为刘四、张五。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会山贼唐宇之作乱,稷率部属保全县境。所生母刘先葬琅邪黄山,建武中改葬,物资委积。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氏神座。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宫城。梁武师至,兼卫尉①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军事,无恙。时东昏②淫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使直阁③张齐行弑于含德殿。稷乃召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
梁朝初,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及上即位,封领军将军。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言多怨辞形于色。帝时亦酣,谓曰:“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兄弟,有何名称?”稷曰:“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东昏暴虐,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帝捋其须曰:“张公可畏。”中丞陆杲弹稷云:“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以为常。”帝留其表,竟不问。
累迁尚书左仆射。帝将幸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之。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家无馀财。为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其率素④如此。
(《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一 编者有改动)
【注】①兼卫尉:官职名;②东昏:侯爵名;③直阁,官职名;④率素:朴素。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哀恸过人,杖而后起 杖:拄拐杖
B. 兼卫尉江淹出奔 奔:逃亡
C. 皆酬太官馔直 直:同“值”,价值,价钱
D. 帝将幸稷宅 幸:宠幸,喜爱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稷以刘氏先执此伎 ②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
B. ①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 ②使直阁张齐行弑于含德殿
C. ①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 ②稷性明烈,善与人交
D. ①奉禄皆颁之亲故 ②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 张稷对生母刘氏可谓“淳孝”,生母病时他不辞劳苦的侍奉,生母死后他悲痛不已,几十年一直供奉着生母刘氏神位。
B. 张稷为官,粗中有细,他平息唐宇之之乱,都督城内诸军事,协助武帝伐东昏,立有不少功劳。
C. 面对武帝酒后严厉的质问,作为臣子的张稷不卑不亢,据理力争。面对陆杲的乘机弹劾,武帝却不追究。
D. 张稷家几代人都深得皇帝的信任,也深得民心,得益于张稷家族世代为官清廉,与人为善,率素宽厚。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3分)
(2)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3分)
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离亭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8.“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3分)
9.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5分)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1)、(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2)、袅袅兮秋风,( )。
(3)、既无伯叔,(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 ),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16分)
一片苍茫
?戴涛
? (1)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待白生坐定,多举便让人端上一盘水果,问白生:“可识得盘中为何物?”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状如梨,梨有皮,或黄或青,而此果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何方仙果。”
(2)多举抚掌大笑,说:“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是茫县。”他拿起一只递给白生,白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一股甘甜沁脾。
(3)“好梨好梨”,白生情不自禁脱口叫道。多举说:“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不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哟。”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
(4)烟花三月,白生起程。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此时一班县衙的官吏幕僚和当地的乡绅名士已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尘。酒过三巡,店小二端上一碟水果,白生见是苹果,随口问道:“咦,茫县不是盛产晶梨么?小二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晶梨。”白生说:“入其乡则随其俗,我偏就稀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
(5)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白生好生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一杯吧。”众人也都纷纷应和着祝白大人平步青云。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待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
(6)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件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皆如此。
(7)第四天,白生实在觉得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悄出了县衙,策马朝乡间跑去。茫县多丘陵,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白,清气四溢,悦人眼目。待马跑近,但见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娇嫩的小白花,更有无数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道,“美景美景!”
(8)这时,不知从哪儿跑出一男童,上前来捉蜜蜂。捉到后便立刻将蜜蜂撕成两段,随即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
(9)白生问:“你吃什么?”男童答:“蜂蜜。”
(10)白生说:“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
(11)白生大怒,“饿你回家吃饭呀!家里没饭?”
男童说,我饿。
(12)白生这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是如此瘦弱。
(13)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几排东歪西倒的茅屋,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四壁空空,只有土炕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白生问男童:“你爹呢?”男童答:“这就是我爹。”白生又是一惊。
(14)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当白生离开村寨,心沉得如同铅坠,抬头西望,残阳如血,遍地的梨花也是殷红殷红的。
(15)你别看这晶梨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可是血红血红的。
(16)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可你知道么,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三亩地一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这一筐好梨。
(17)你问我这日子是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是大幸,余下的日子就靠要饭了。
(18)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梨遭的罪?”汪过说:“知道。”白生说:“就没办法么?”汪过说,“有,白大人,您把梨伺候好喽,早点儿像您的前任那样离开茫县,此外别无他法。”
(19)白生沉默无语。
(20)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梨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儿大肉嫩透着水灵。衙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把梨收齐了,一个不落全装了船。按惯例,由县丞押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这趟不劳你的驾了,我亲自走一趟。”汪过淡然一笑,自当相让。
(21)一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不出汪过所料,白生果然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天,朝廷果然派来了个新知县。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竞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白生送到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皇上才咬了一口,梨没有咬下,却将半颗圣牙咬落,于是龙颜大怒,将白生打入死牢。
(22)腊月二十八,圣旨传来,命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闻听此讯,雀跃欢呼,奔走相告,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家梨园。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23)是夜,京城,白生被推出午门,天地一片苍茫。
 1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作品开篇以多举荐梨入笔,自此“晶梨”便成了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梨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相交织,最终演绎出一曲为民谋福者殒身不恤的悲歌。
  B.作品将主要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上有贪婪的皇上、多举等权贵,下有狡诈的汪过等地方污吏,白生处境之艰难决定了其反抗态度之坚决。
  C.这篇作品中有许多出乎文中人意料之外的笔墨,如新官无案审、名县无粮吃、白生有去无回、梨树永不再种……这种笔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有趣。
  D.这篇作品语言较为雅致,“心沉如铅坠”的比喻,用语贴切;“雪白”与“殷红”的对比,色彩鲜明;“你别看”、“你问我”等人物语,真切传神,颇具感染力。
  E.“苍茫”,即空阔辽远,无边无际之意。作品以此为题,便寓有作者对百姓深重苦难的怜悯,对父母官孤独悲壮的哀叹,对世道昏暗荒谬的忧愤,韵味苍凉。
 12.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①茫县官吏乡绅为白生接风洗尘这一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②“第四天……”一段中,画线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3.对第(22)段中画线的句子“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应怎样理解?(3分)
14.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白生这一人物形象。(4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应用(10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赏赉(lài ) 赍发(jī) 酒馔(chuàn ) 味同嚼蜡(jiáo)
B.形骸(hái) 驰骋(chěng) 迤逦(yǐlì) 茕茕孑立(jié)
C.悖时(bèi) 吝啬(sè) 叨扰(dāo) 涸辙之鲋(hé)
D.精髓(suǐ) 颦蹙(cù) 褒贬(bāo) 逸兴遄飞(chuán)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目前80%病毒的传播渠道被国内数十家病毒集团所控制,这些病毒集团借此获得了巨额非法收益,部分病毒集团每年收益高达数亿元,一般中小企业都难望其项背。
??? B.在学习上,不能孤军作战。俗话说:“墙倒众人推。”只要我们互相帮助,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 C.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墙。
??? D.吴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一幅画三下两下便一蹴而就了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我们谨向那些积
极参与的科学家和两院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B.国庆受阅部队涵盖了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民兵、预备役
等兵种部队,浓缩了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精华。
C.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走具有中国
特色批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D.进入夏季以来,该市场的猪肉销售量急剧下降,相对春季度,猪肉销售量
下降了一倍多。
18.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4分)
有许多汉字通过巧妙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给人某种有益的启迪。
  例如:“思”——勤耕“心”上“田”,“思”想才会获得丰收。
  又如:“问”——只要开“口”“问”,学习就有“门”。
  又如:“偏”——有了“偏”见,常常会把“人”看“扁”了。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40分)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参考答案
7.(1)父亲张永和嫡母相继去世,六年中张稷一直住在墓旁的房内(守丧)。(倒装,名作动。)(2)当初离开郡里而接受做仆射的征召,路经吴地,乡里迎候张稷的人布满水中和陆地。(“去”、“就”、“征”、“道”)
8.“浸”有浸染之意(1分),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2分)
9. 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2分)
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兴亡之感和担忧时政的怅惆之情(2分);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1分)
10.落霞与孤鹜齐飞;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洞庭波兮木叶下;终鮮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既窈窕以寻壑;泉涓涓而始流
11.B C
12.①这一情节写了店中无梨的境况和县丞汪过的遮掩,用这一连串令人感到蹊跷的事构成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
②这段景物描写,一方面表现出梨树繁茂、梨花娇艳,用“雪白雪白”的梨林美景反衬出后文百姓“血红血红”的悲苦生活,另一方面用蜂蝶起舞引出下文男童捉蜂吮蜜的情状,推动情节发展。
13.①意义方面:这句违背事理逻辑的描写,写出了人们普遍具有的幻觉,表现出白生义举感天动地,使枯树生花,使严冬呈现春意;同时,也以满树的白花为白生被斩寄托哀思。②作用方面:与前文写春时梨花盛开相照应,为下文写白生被斩营造悲壮的气氛,使作品前后意境相谐,浑然一体。
14.①白生临行前拜见多举,示其不敢忘思,可见其有情有义。②白生到任第二天即投入问案等事情中,并微服私访,示其想要有所作为,可见其胸有志向。③白生挨家挨户走访民情,示其能够体恤下情,可见其对百姓的一颗爱心。④白生能用自己的方式使百姓摆脱“梨灾,可见其处事有智谋。⑤白生为了百姓的利益敢于冒犯龙颜、蹈死不顾,可见其有舍生取义的大勇。(③④⑤三项说出即可给满分)
15.D
16. A B项“墙倒众人推”比喻人失利时,众人都来攻击他。。C项“祸起萧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D项“一蹴而就”应为“一挥而就”。
17.B A项语义重复,表意不明,“科学家”和“两院院士”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院士中绝大部分都是科学家;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才是最佳途径”多余;D,“下降”不能和“一倍”连用。
参考译文:
张稷字公乔,幼年时就有孝顺的品德。他的生母刘氏不受宠爱,得了疾病。当时张稷十一岁,侍养母亲衣不解带,每当母亲病情加重时,则一连几夜不睡。母亲去世以后,他哀伤过度,拄着拐杖才能起来。见了年辈相同的幼童,就哽咽流泪,州里的人们称他是淳孝。长兄张玮善于弹筝,张稷因为母亲刘氏曾经先会这一艺术,所以听见张玮弹奏《清调》,便觉得悲伤欲绝,于是便终身不再听它。
(张稷)性格随便,开朗聪悟而有才略,起家为官时先被任命为著作佐郎,没有上任。父亲张永和嫡母相继去世,六年中一直住在墓旁的房内守丧。齐朝永明年间(483~493),担任豫章王嶷的主簿,和彭城的刘绘都受到礼待,不曾被呼叫名字,常常被称呼为刘四、张五。因为家贫,请求做剡县令,平时不问政务,常常到小山漫游。正遇上山贼唐宇之作乱,张稷率领部下保全了县境。生母刘氏先是临时安葬在琅邪黄山,建武年间举行改葬,别人资助的物品堆积很多。当时虽然没有拒绝,事后又随之归还了他们。从幼年到成年,几十年中,常年设着刘氏的神座。外出相告,回来面见,如同事奉活人。
永元末年,担任侍中,守卫宫城。梁武帝的军队开到,兼卫尉江淹出逃,张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军事,平安无事。当时东昏侯荒淫暴虐,北徐州刺史王国珍便派直阁张齐到含德殿行刺。张稷于是召右仆射王亮等人列坐在殿前西面的大钟下面,并且派博士范云等人,前往见武帝,把这件事情告诉给武帝。
梁朝初年,他担任散骑常侍、中书令。皇上即位后,封为领军将军。武帝曾在乐寿殿内设宴,张稷在酒醉后话多,怨忿的言辞流露在外。武帝当时也喝得很多,对他说:“你的哥哥杀死郡守,弟弟杀死君王,袖中提着皇帝的头颅,衣服染有天子的鲜血,像卿家兄弟,有什么名声值得称道?”张稷说:“我们兄弟是没有什么名声值得称道,但对陛下您而言,就不能说我们没有功勋。东昏侯暴虐,您也亲率义师来讨伐,也有臣的参与啊。”武帝捋着胡须说:“张公实在可畏!”中丞陆杲弹劾张稷说:“领军张稷,家风缺少忠贞,做官必求显达,杀君害主,成为常事。”武帝把奏表留在宫中,最终也没过问。
几次升迁,担任了尚书左仆射。武帝将要到张稷住宅中去,因为正在盛暑,留在了仆射府衙。旧时迎待皇上所用的器物,都要交给宫官作为饭资。武帝因为张稷清贫,手写诏令不让宫官接受。南朝宋时,孝武帝就曾顺路到过张永(张稷之父)家,到张稷已经接连三代都有皇帝光临其家,当时谈到此事的人都很替张家感到荣耀。
张稷性情明达刚烈,善于与人结交,历来做官都没有积蓄,薪俸都送给了亲友,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做吴兴太守时,刚到任就去访问遗老,任用他们的子孙担任高级职务,政治以宽恕而被称道。当初离开郡里而接受做仆射的征召,路经吴地,乡里迎候张稷的人布满水中和陆地。张稷装束简单地直接回到都城,人们都未曾认出他,他朴素就像这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