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下册 5.3 西北地区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文地理下册 5.3 西北地区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5.3 西北地区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2019年4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西部地区又推上了开放的前沿。其中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匮乏 B.水资源丰富 C.矿产资源丰富 D.资金、技术不足
2.返回器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四子王旗着陆,因为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①降水丰沛,森林茂盛②气候干早,河湖较少③晴天较多,能见度高④地势开阔,起伏较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我国新疆乌鲁木齐降雨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居内陆,距海远 B.纬度偏高,气温低
C.海拔高,海风吹不到 D.距海不远,但受山脉阻挡
4.新疆的绿洲农业很有特色,主要农作物有( )
A.大豆、棉花 B.小麦、玉米
C.小麦、棉花 D.水稻、小麦
5.读甲、乙两省区的轮廓图,关于两省区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省区都位于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
B.两省区的自然资源丰富
C.两省区的气候特征都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两省区的经济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
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来形容内蒙古草原非常恰当,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内蒙古草原属于典型的(  )
A.热带草原气候 B.亚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草原气候 D.寒带草原气候
7.我国西北地区风沙大,降水少,气候干旱,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 B.纬度高 C.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较远 D.多盆地
8.新疆的喀什被誉为“中国的西大门”,其设立经济特区的优势是( )
A.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发达
B.位于西北边陲,利于与邻国的经济贸易往来
C.我国陆上通往中亚的唯一通道
D.土地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
读400N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回答以下各题。
9.A处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
10.下列对B地所在国的生产生活特色描述正确的是(  )
A.“羊比人多” B.绿洲农业发达 C.人们逐水草而居 D.有独特的鱼文化
11.“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这段歌词最有可能出自是(  )
A.《太湖美》 B.《黄河颂》 C.《天路》 D.《云南美》
12.下列关于乌鲁木齐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②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③乌鲁木齐深居内陆,交通不便成为其发展经济的障碍
④乌鲁木齐是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城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这里“北顾”的是我国某高原的深秋景色,这个高原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小张老师要去某省区旅游。在该省区,他将欣赏到壮丽的雪山和沙漠景观,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体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回答以下各题。
14.小张老师在该省区体验到的民族风情最有可能属于(  )
A.壮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回族
15.目前,对该省区的人口、城市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地理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水源 C.植被 D.地形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是世界上迄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治沙样本”。回答以下各题。
16.读图,库布齐沙漠所处区域(  )
A.位于黄土高原 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处南方地区 D.在陕西和山西交界处
17.库布齐沙漠治理面积达6460平方公里,绿化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涵养水源240多亿立方米,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巨变告诉我们(  )
A.荒漠化是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B.必须把治沙放在生态环境建设的首位
C.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可以不要经济发展
D.改善生态环境能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
18.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地区的牧场属于(  )
A.高山牧场 B.高寒牧场 C.温带草原牧场 D.人工牧场
19.下列地形区中,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二、非选择题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年来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中70%的种子来自河西走廊的玉米制种基地。(玉米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玉米种子并进行筛选储存。)玉米喜光喜高温,生长期较短,苗期较耐旱,拔节后需水量大,特别是7-9月份对水分要求极高,到 成熟期需水量偏少。河西走廊全年光照时间可达2550—3500小时,全年总辐射量为147.99 千焦/平方厘米。
(1)根据图1说说河西走廊城市的分布有何特点。
(2)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玉米制种基地的优势条件。
(3)图3中哪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最大?根据材料一分析原因。
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省区是▲(必须填全称);A是▲盆地,B是▲山脉,该省区气候干早,2000多年前,人们创造出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叫“▲”,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里,既免去运水之劳,又减少水的蒸发。
(2)图二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跨越了▲和▲地区:C的地形区是▲高原,D是▲海,是我国的内海。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薰衣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1964年引进到伊犁河谷。现在伊犁薰衣草种植面积已达2万多亩,给当地人们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世界三大薰衣草产区之一。
(1)上图伊犁河的大致流向是;该区域所属行政区划的简称是。
(2)请结合上述材料,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伊犁河谷成为世界三大薰衣草产区之一的优越条件。
(3)有人提出,将伊犁河谷薰衣草的种植面积扩大至现在的2倍,甚至更多。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23.喀什全称“什尔”,意为“玉石集散之地”。2010年5月,喀什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1)据图1,描述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
(2)据图2、图3,分析喀什噶尔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3)结合图文信息,请为喀什的未来发展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D
2.D
3.A
4.C
5.B
6.C
7.C
8.B
9.B
10.D
11.A
12.B
13.B
14.C
15.B
16.B
17.D
18.C
19.D
20.(1)因为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故城市多沿山麓、铁路、河流、绿洲分布。
(2)西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玉米收获的季节气候干燥,利于种子的脱水干燥,且病虫害较少。
(3)据图分析可知,图3中威武市的人口规模最大。是因为威武市位于祁连山山麓脚下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水源丰富,故城市规模较大
2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天山,坎儿井。
(2)北方、西北;内蒙古,渤海。
22.(1)自东向西流;新疆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优越条件:伊犁河谷地处中纬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降水量少,气候较干旱,避免雨水影响薰衣草生长;夏季有来自天上山脉的冰雪融 水,能为薰衣草生长提供灌溉水源。
(3)答出下列三个观点中任意一个即可。
观点 1:赞同。符合因地制宜区域发展经济的原则;扩大薰衣草种植: 充分利用当地适宜薰衣草生长的优越条件;充分利用薰衣草种植带来的良好的经济效 益,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要注意薰衣草种 植应在伊犁河谷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或伊犁河谷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环 境保护相协调)。
观点 2:不赞同。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扩大薰衣草种植, 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进而导致薰衣草产业效益下滑,影响人们生活水平。薰衣草种植应在伊犁河谷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伊犁河谷地区的经济 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相协调)。
观点 3: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薰衣草种植面积在伊犁河谷地区的环境承载 能力范围内,应扩大种植面积;若薰衣草种植面积超过伊犁河谷地区的环境承 载能力范围,则不应扩大种植面积(两方面理由点到即可)。
23.(1)沿铁路分布(或沿河分布)
(2)喀什噶尔河的水源来自冰雪融水和降雨,季节变化大,是一条内流河,流入塔里木河。原因是喀什全年降水少,但夏季气温较高,有利于冰雪融水提供水源。
(3)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开发塔里木盆地的古城遗址,积极发展旅游业;境内生活着多个少数民族,可以发展喀什民俗文化;处于边境,铁路和公路交通便利,可以发展国际贸易。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