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原子一、选择题(共16题)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下列四种物质与直接构成其物质的微粒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氧气——分子B.高锰酸钾——离子C.硫酸钠——分子D.氖气——原子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水原子 B.水分子 C.氢原子 D.氧原子3.若和表示不同种原子,则下列模型中表示纯净物的是A. B.C. D.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体积都比原子大 B.分子和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原子都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5.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A.115 B.66 C.49 D.1466.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C.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7.家庭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就含有放射性元素氡.若一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6,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2,这种氡原子的中子数为A.86 B.136 C.222 D.668.下列说法中,合理的个数是①把红热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由瓶口向下缓慢伸入②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可以是二氧化锰,也可以是硫酸铜溶液③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一层沙④相同质量的锌、镁、铝中,所含原子数目最多的是铝A.1个 B.2个 C.3个 D.4个9.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则实际质量为2a克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4克 B.24 C.2a D.210.以下几种化学图形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A. B. C. D.1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之一是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空气的物质,其中有一种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这种物质是A.CO B.NO2 C.SO2 D.NH312.某种碳原子可用于检测人体中的幽门螺旋杆菌,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4 B.8 C.6 D.213.已知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钼原子的质量是8mkg,则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96 B.72 C.48 D.3614.以下微观粒子中带电荷的是A.原子核 B.原子C.分子 D.中子15.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是70,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和价,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8。则硫酸R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428 B.166 C.402 D.33216.如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图中表示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A. B. C. D.二、综合题(共7题)17.如果用“●”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如图所示的是某些气体微粒的示意图,请根据组成特点回答:(1)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2)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3)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有:_____。18.已知铁原子中有26个质子,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19.用化学符号填空。(1)3个亚铁离子_____;(2)标出硫酸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3)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4)碳酸钠中阴离子是_____。20.用元素、分子、原子填空:从微观上说,二氧化碳是由大量的______聚集而成的。每个二氧化碳_____是由两个_____和一个____构成的,它们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从宏观上讲,二氧化碳是由碳_____和氧_____组成的。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D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装置的最佳组合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实验结束后,为了鉴定收集到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小红同学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却看不到复燃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一个)(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为防止气体从发生装置泄漏的必要措施是什么?___________(4)F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该装置收集一瓶氧气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5)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求:①氧原子的相对原了质量(结果保留整数) ;___________②一般情况下,一个氧原子中有多少个中子?___________22.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H2O2,其微观示意图如图:“解离”时,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2)过氧化氢的分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浓度、温度、pH值、重金属离子、酰胺类化合物、过氧化氢酶、其它物质。①为探究含氯化物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某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反应条件:6.0mL30%双氧水,0.1g氯化物,室温;实验时间:1.5h。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氯化物 NaCl MgCl2 CuCl2放出氧气的体积/mL 2.0 4.0 420.0双氧水的分解率% 0.30 0.60 63.18由上表可知,双氧水保存时应绝对避免引入的离子是_______(写离子符号)。②为了探究双氧水浓度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某小组利用手持技木进行实验:反应条件:水浴温度为21℃,二氧化锰均为0.5g,过氧化氢溶液均为5mL。实验结果如下:从温度测量数据看,可知双氧水分解时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填“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综合分析图2、图3的数据,说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3)“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Na2CO4),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溶于水后,会生成碳酸钠和另一种化合物,为验证另一种产物是过氧化氢而不是水,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23.我们用化学学科认识事物的方式全面了解认识“空气”。(1)从物质分类角度:新鲜的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角度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氮原子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②同温度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下列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3)从环保角度:下列做法有利于净化空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②多使用“共享单车”③实施绿化工程,减少扬尘污染 ④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4)如图为一款新型环保车,可通过 360°旋转的“大炮筒”向四周喷水,从而缓解极端恶劣天气给人带来的不适。分析这款环保车喷水的作用是________(5)实验探究角度: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空气成分的测定。①实验前,应首先检查__________确保实验成功。②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实验中红磷应取过量的原因________③实验中,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④该实验中能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并说明理由________参考答案1.C【详解】A、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故A正确;B、高锰酸钾属于盐,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的,故B正确;C、硫酸钠属于盐,是由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C错误;D、氖气是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正确。故选C。2.B【详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直接构成它的粒子保持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选B。3.B【详解】A、该模型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B、该模型中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C、该模型中含有两种原子,属于混合物;D、该模型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选B。4.B【详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直接比较大小,只能认为分子比它的构成原子大,故A错误;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故B正确;C、金属、稀有气体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故C错误;D、分子在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D错误。故选B。5.B【详解】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故其核内质子数为49;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中子数=115-49=66。故选B。6.B【详解】A. 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正确;B. 不是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错误;C. 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正确;D. 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正确。故选B。7.B【详解】因为氡原子质子数为8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22-86=136。故选B。8.C【详解】①把红热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由瓶口向下缓慢伸入,以免氧气受热膨胀逸出影响实验效果。正确。②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可以是二氧化锰,也可以是硫酸铜溶液,正确。③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正确。④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则镁原子的实际质量最小,所以相同质量的锌、镁、铝中所含原子数目最多的是镁。错误。故选C。9.B【详解】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故选B10.A【详解】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并且氧原子比氢原子大,因此A模型可以表示1个水分子。故选A。11.C【详解】A、CO分子中的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故A错误;B、NO2分子中的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故B错误;C、SO2分子中的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C正确;D、NH3分子中的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 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C。12.C【详解】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故选C。13.A【详解】已知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钼原子的质量为8mkg,则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选:A。14.A【解析】A、原子核带正电,符合题意;B、原子不显电性,不符合题意;C、分子不显电性,不符合题意;D、中子不显电性,不符合题意;故选A。15.A【解析】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设R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为x,则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X,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8,所以70×2+16x=188,x=3;则硫酸R的化学式为R2(SO4)3,其相对分子质量是70×2+96×3= 428,选A。16.B【解析】A、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B、属于两种单质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故选项正确;C、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D、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17.ABDEF CG DEF【详解】(1)若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则只含有一种原子,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则只含有一种分子,这样的物质是纯净物,故图示中ABDEF都属于纯净物,其中AB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EF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2)C中含有不同的原子,G中含有不同的分子和原子,属于混合物,据图可以看出,CG属于混合物;(3)DEF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18.26, 30, 26。【解析】试题分析:原子中,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铁原子中有26个质子,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中子数为30,核外电子数为26。19.3Fe2+ N2 CO32-【详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3Fe2+;(2)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硫酸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表示为:;(3)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氮分子;依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表示为:N2;(4)碳酸钠中的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其符号为:CO32-。20.二氧化碳分子 分子 氧原子 碳原子 元素 元素【详解】从微观上说,二氧化碳是由大量的二氧化碳分子聚集而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它们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从宏观上讲,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1.(1)集气瓶(2) BD 收集的气体不纯净(或装置漏气,没有收到氧气)(3) A 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到液面以下(4)装满水,从b端通入氧气(或倒掉瓶内液体,从c端通入氧气)(5) 相对原子质量= 8【解析】(1)仪器a是集气瓶,常用于收集并储存气体。(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条件,故应选择装置B作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若需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收集,故应选择装置D作收集装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操作中未观察到木条复燃可能是由于氧气不纯,氧气的浓度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或者集气瓶内的空气未完全排净就停止了收集。(3)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应选择装置A作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时,为防止气体从发生装置泄漏,长颈漏斗的下端应伸到液面以下进行液封。(4)氧气不易溶于水,利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时应先将装置装满水,然后从b端通入氧气,从c端排出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排出水收集气体的目的。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此时装置不装水,从c端通入氧气,然后从b端排出空气。(5)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故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氧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8,故一般情况下,一个氧原子中的中子数=16-8=8。22.(1)H2(2) Cu2+ 放出热量 过氧化氢浓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3)取少量Na2CO4充分溶于水后,加入MnO2,产生大量气泡【解析】(1)根据题目中图像信息可以看出,氢气分子分裂为氢原子,所以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氢气分子H2;(2)①三者阴离子相同,当含有铜离子时,双氧水的分解率最大,所以保存时避免引入铜离子;②由图3可知,双氧水分解时放出热量;分析上述图2、图3中的数据,说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3)为验证另一种产物是否为过氧化氢,向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如果瓶内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进一步说明另一种产物是过氧化氢。23.混合物 O2或氧分子 C ①②③ 降低空气中的粉尘(答案合理即可) 装置的气密性 4P+5O22P2O5 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完全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且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不能,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详解】(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2)图A错误,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应该均匀混合;图B错误,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应该均匀混合;图C正确,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均匀混合,且氧气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4;图D错误,氧气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5;(3)从环保角度:下列做法有利于净化空气的是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多使用“共享单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③实施绿化工程,减少扬尘污染 ④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不利于净化空气。(4)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增加空气湿度。(答案合理即可)(5)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红磷在氧气点燃反应原理是:4P+5O22P2O5;红磷应取过量是为了保证集气瓶内的氧气全部反应完全,使实验结果测量更准确;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且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实验中不能吧红磷换成木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