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检测初三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2021.10.08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检测初三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2021.10.08

资源简介

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检测初三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2021.10.08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918—1919年,李大钊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和《新纪元》,以“世界革命的先声”
和“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来评论某一历史事件。他评论的是(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辛亥革命 C.十月革命 D.五四运动
2、民国初年,梁启超发文称:"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 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 使全国民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此语表明( )
A.民生主义思想深刻影响国民心理 B.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局面
C.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主流社会思想 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
3、右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国民党党员中社会各阶层占比
示意图。(整理自王建朗等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国民革命的开展 D.抗日战争的胜利
4、1919年巴黎和会上决定一切重大问题的是最高委员会。它由最初的“十人会议”缩小为 “四人会议”,整个和会拖了半年多时间,全体会议只开过7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 这说明巴黎和会 ( )
A.是一次分赃会议 B.被大国强权操纵 C.对德国进行严惩 D.使各国矛盾激化
5、右图所示的历史事件( )
A.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B.是国共两党联合发动的北伐战争
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D.粉碎了国民党优势兵力的“围剿”
6、下列关于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共同点的说法最为
准确的是( )
A.都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B. 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C.都是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 D. 运动的主力始终是青年学生
7、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事件中,组合正确的是( )
选项 重大事件 标志性意义
① 武昌起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
② 国民党“一大”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③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标志着中共走上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④ 北伐战争 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三大军阀的主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通常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但在民主革命时期,确有过政权并立的短暂局面。下列政权曾并立的是(  )
①清政府和湖北军政府 ②清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 ④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德国“施里芬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先在西线集中兵力,短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败俄国,迅速结束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破这一计划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10、右图是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折线图。图中
显示1934年至1937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历
史原因是( )
①日本全面侵华给我国带来重大伤亡 ②国共合作共产党员加入了国民党
③国民党的多次“围剿”造成人员重大伤亡 ④长征带来的人员损耗
A. ①③ B. ①② C.③④ D.②④
标语与口号都能折射时代的特征。据此回答11 -12题。
11、关于右图标语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发生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 ②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土地革命
③调动农民生产和革命积极性 ④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②“还我青岛,抵制日货”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③②①④
13、20世纪30年代初期,斯大林在会见美国客人时说:“我们希望美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技术方面做我们的老师,我们做他们的学生。”下列符合上述历史信息的是( )
A.苏联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C.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 D.苏联发展工业化计划
14、右图为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图,它有助
于我们理解( )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后果 B.一战爆发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原因
C.美国挑起世界大战的原因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各国的影响
15、图1和图2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 )
A. 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 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 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16、毛泽东一生致力于革命,其早期主要革命活动有( )
①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②领导发动秋收起义
③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领导发动南昌起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序号 史 实 结 论
① 《凡尔赛条约》签订 美国的“门户开放”最终得以实现
② 北伐胜利进军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③ 台儿庄大捷 取得了中国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④ 吴起镇会师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兴起了反抗西方列强、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下列历史事件与材料相符的是( )
①俄国二月革命 ②中国辛亥革命 ③埃及华夫脱运动 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右图反映的是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变迁路线,其中从广州 武汉所发生的时期应该是(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 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 D.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20、“妥协”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敌对的双方,彼此退让部分的意见、原则等,以消除争端,谋求融洽的行为。下列事件通过“妥协”方法解决的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大题,共60分)
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诞生”源于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政治意义?(4分)
材料二:见下图:
(2)说说材料二中图一与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说说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2分)
22、(12分)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先声】
1915-19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频频出现。1919 年元旦,李大钊在《新纪元》一文中写道: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此后“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剧增。
(1)材料说明 1919 年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 分)
【时代先锋】
纵观陈独秀一生,经历十分复杂……他是那个时代站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因其一生有过许多变化而成为复杂的历史人物。
——摘录自《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10期
(2)结合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对上述划线部分加以说明。(4分)
【时代巨变】
中共百年重要会议(部分)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抉择”。根据材料和所学的两例史实对此进行论证。 (6分)
23、(12分)近代中国道路的探索与选择,就是一条无数仁
人志士救亡图存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右图《中国发展道路探索》
材料二:“惟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
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故前代为英雄
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为了突破军阀的经济封锁,发展壮大根据地,坚持革命道路,共产党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苏维埃政府领导和组织农民建立了劳动互助社、耕田队等。 ——杨河主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读本》
(1)写出材料一中“政治革命运动”A 和“思想革新运动”B 所指的历史事件。据右图分析中国近代救亡图存发展道路探索的特点。(4 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这场“国民革命”与“英雄革命”的区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场“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4 分)
(3)概括材料三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相关史实。综合上述材料,这条新道路能引
领革命取胜的法宝是什么?(4分)
24、(12分)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我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
前行,开拓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进行社会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据《新青年》调查,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进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共“一大”选在上海召开的原因。(3分)
材料二:阅读年代尺
(2)写出材料二年代尺所示的历史阶段名称。选择其中一个“新”,用相关历史事件说明
你对“新”的理解。(3分)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是跨越时空的声音。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一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 (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3)试用1931年至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史实说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4分)
材料四:不忘初心,就要不忘人民。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讲话
(3)运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例史实,佐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力量的源泉”。(2分)
2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根据地虽小却有很大的政治上的威力,屹然和庞大的国民党政权相对立,军事上给国民党的进攻以很大的困难,因为我们有农民的援助。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运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对峙时期赢得农民支持的原因。(2分)
材料二 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农村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1944年部分抗日根据地攻势作战统计
抗日根据地名称 作战次数 歼灭日伪军 攻克、逼退日伪军据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400余次 4.1万余人 1785处
山东抗日根据地 3514次 5.9万余人 1265处
——整理自卢毅等《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
(2)联系材料二,阐述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4分)
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三中划线部分对中国抗战做出如此高评价的原因并列举史实印证“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6分)
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初三社会·法治答题卷 2021.10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60分)
21.(本题12分)
(1)(4分)
(2)(6分)
(3)(2分)
22.(本题12分)
(1)(2分)
(2)(4分)
(3) (6分)
23.(本题12分)
(1)(4分)
(2)(4分)
(3)(4分)
24.(本题12分)
(1)(3分)
(2)(3分)
(3)(4分)
(4)(2分)
25.(本题12分)
(1)(2分)
(2)(4分)
(3)(6分)
参考答案:
1——5:CBCBD;6——10:CCAAC;11——15:BDDBA;16——20:CADBB
21、(1)辛亥革命(1分) 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3分)
(2)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们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2分)
(3)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分)(答救亡图存或反侵略给1分)
22、(1)由民主科学转向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2 分)
(2)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高举 “民主”和“科学”大旗;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号召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1920 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等(4分)
(3)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面临国民党血腥屠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秋收起义后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道路;1931年到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机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6分)
23、(1)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2分)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的深入。(2分)
(2)“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2分)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2分)
(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2分)坚持党的领导,立足中国国情,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开拓创新精神(任选两点2分)
24、(12分)
(1)(1)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工人运动中心;《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有效结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3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分)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任答一点2分)
(3)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久占领东北;②1932年,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③与此同时日军不断在华北制造事端,欲使“华北独立”,以图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因此中华民族已到了生死关头。(4分)
(3)抗日战争时期,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根本保证。(2分)
25、(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获得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2分)
(2)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歼灭和牵制了日军兵力;战略上配合正
面战场作战,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态势。(4分)
(3)从空间上讲,在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中,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从作用上讲,中国坚持对日作战,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对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或付出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2分)
第3题图
各阶层占国民党党员的比例
农民
40%
工人
23%
学生
25%
农民
学生
工人
军、警、法、政、自由职业者等
12%
第19题图
图三:胜利纪念日
图二:五四运动
图一:新文化运动
图四:解放南京
1921年
1927年
1935年
。。。
1978年
中共一大 汉口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戊戌变法
A
……
新开始
新面貌
新纪元
1919年
1949年
1927年
1921年
新道路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