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第三节 降水变化与差异 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识记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2、会阅读并绘制降水柱状图、等降水量线图。3、理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4、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重难点1、会阅读并绘制降水柱状图、等降水量线图。2、理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复习过程一、自主复习(要求:独立阅读课文60—63和66—69页图文资料,标画并整理知识点。) 1降水的主要类型?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什么?3、世界的“雨极”是哪里?原因是什么?4、在同纬度的地方,冬季和夏季陆地和海洋气温有什么不同?5、海洋上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比陆地出现的时间拖后一个月,为什么?6、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⑴对气温——山上气温____,山下气温_____(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___℃);阴坡气温____,阳坡气温___。⑵对降水——迎风坡降水__,背风坡降水____。7、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①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②变暖的危害:③措施:二、自主复习检测(要求:独立完成)1、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水汽凝结,以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形式降落到地面上,总称降水。2、等降水量线是把_______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3、世界降水分布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降水_______,而东岸降水_______;中纬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沿海降水 。4、全年少雨区主要分布在__,全年多雨区主要分布在____。5、气候的基本要素是_____和______。6、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7、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量____于背风坡;山地顶部的气温____于山麓地带。8、全球气温明显变暖的原因是 。9、全球变暖会产生哪些危害? 。10、你认为应怎样防止地球日益变暖? 。11、通常所说的某地年降水量是指一个地方的 。12、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三、小组合作交流(交流自主复习检测的答案)四、系统总结五、课堂达标练习基础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极地区降水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比西岸多 C、中纬度地区沿海比内陆降水多 D、降水由赤道地区向两极地区递减2、从降水的季节分配来看,地中海沿岸地区属于( ) A、冬季少雨区 B、全年多雨区 C、冬季多雨区 D、夏季多雨区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则比较湿润,造成两地气候差 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洋流4、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 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位置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 因是(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因素提高练习1、读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表(单位:毫米),回答下列问题:月份123456789101112降水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1)、在下图中绘一幅降水柱状图:(2)、该地降水集中在_________月,说明降水的季节分配是_________(季节)降水多,_________(季节)降水少。2、下列五幅降水量柱状图分别代表新加坡、北京、伦敦、罗马、开罗各月的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问题:(1)、降水量最多的是图________(填字母),代表的是_________(城市),降水量最多的月份的降水量在_________毫米以上。(2)、夏季多雨的是图_______(填字母),代表的是_________(城市),降水集中在______月。(3)、图_________(填字母)属于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的代表,代表的是_________(城市)。(4)、冬季多雨的是图 (填字母),代表的是_________(城市),降水集中在_________月。(5)、代表开罗的是图_________(填字母),判断的依据是 。参考答案自主复习6、(1)低 高 0.6℃ 低 高 (2)多 少 自主复习检测1、雨 雪 冰雹 2、降水量 3、多 少 少 多 少 多 4、内陆沙漠和两极 赤道附近5、气温 降水 6、纬度位置 海陆分布 地形 7、多 低 8、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9、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 10、开发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 11、多年平均降水量 12、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课堂达标练习基础练习1、D 2、C 3、C 4、D 5、A 提高练习1、(1)略(2)7、8、9 夏 冬 2、(1)A 新加坡 400 (2)B 北京 7、8 (3)C 伦敦 (4)D 罗马 10、11、12 (5)E 终年极端干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